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由尹曉冬著:明清時期,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開始傳入中國。由于戰爭的需要,西方火器成為最早受到明朝重視的西方技術之一。明朝中晚期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等西方火器提升了中國的火器技術水平和戰術水平,與此同時,明清時期的彈道知識也逐漸發展起來。《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通過對明清火器文獻的分析與解讀,從技術史角度,對 16-17世紀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的制造工藝以及相關彈道知識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
對火器史和明清科技交流史感興趣的讀者,會從書中得到一些收獲與啟示。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由尹曉冬著。作者將自佛郎機的傳入至西洋火炮傳入之前的1620年,作為西方火器傳入的個階段,并以《紀效新書》、《籌海圖編》、《練兵實紀雜集》等明人6種有關火繩槍炮的著作為依據,以近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作參考,以考古實物為佐證,論證了在西方火器技術傳入中國的階段中,明朝火器技術所取得的主要進步:首先,在其論著中詳細梳理并列出,明朝軍工部門制造佛郎機和鳥銃的制作流程,使讀者對明朝火器制造技術的進步之處一目了然。其次,在其論著中表明,明朝軍工部門缺乏科學理論指導,對火繩槍炮還只能進行依樣畫葫蘆仿制,并從征引的文獻資料中,理出明朝在火器使用技術上的多種進步。諸如,官兵在使用火繩槍炮時要檢驗其完好度,檢查槍炮彈直徑與膛管內徑的切合程度,校正射擊姿勢,以及按照三點一線的射擊術進行射擊等,反映了明朝火器研制者已經對彈道知識有了尚處于混沌、籠統、樸素和經驗性的認識。
尹曉冬,科技史博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后,現任首都師范大學物理系副教授。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訪問學者,美國物理學會(APS)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史、力學史、物理學史,主持2010年、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表科技史論文40余篇。
引
及時章 中國與西方火器技術發展回顧
及時節 16世紀以前的中國火器技術
第二節 16世紀以前的歐洲火器技術
第二章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的傳入
及時節 從采用到仿制(一):佛郎機(1506-1620)
第二節 從采用到仿制(二):鳥銃(1506-1620)
第三節 購買、仿制與編譯火器論著:西洋火炮(1620-1690)
第三章 佛郎機與鳥銃的制造技術(1506-1620)
及時節 熟鐵冶煉技術
第二節 銃管的制作
第三節 鉆膛與修整
第四節 部件的裝配
第四章 西洋火炮的制造技術(1620-1690)
及時節 西洋火炮的制造工藝l
第二節 火藥及炮彈的制造工藝
第三節 火炮使用技術
第五章 傳華火器技術的彈道知識
及時節 彈道知識l
第二節 1560-1690年中文著作對彈道知識的描述
第六章 火器技術的西方知識來源——以《兵錄》卷十三為例
及時節 中國兵書中的西方知識來源
第二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炮圖
第三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銃規及射程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圖目錄
表目錄
博士論文著作,科技史讀物
尹曉冬絕對值得我們閱讀其作品!
一本非常專業的明清火器論著
明清火器史的外圍史料匯總。
好
未細看,學術性著作,可看。
書不錯 很滿意噢噢噢噢
有點意思
好
支持~~~~~~~~~~~~~~賣家
很好
這還是非常好的,很快收到了。
正版包郵,值得擁有,快遞很牛,服務一流,五分不愁,下次還來!
書十分不錯,送貨速度也是很快。包裝不錯,紙張也還好,用起來方便。
給急于尋找古代火器的我一個機會,很不錯
質量還不錯啦,這個價位來說是超值的,就是物流有些慢哦,超值,值得購買
還行吧。其實買了就后悔了,只是對里面的一小部分感興趣而已。
有別于普通科技史的科普書籍,這本書更像是文獻級別的專著,有著豐富到眼花繚亂的圖表數據
只重視器物,不重視器物背后的原理,器物最終是不能得到長足發展和進步的。
評價字不在多:無法在期刊網上下載的博士論文,只好購買,還好活動價格給力。
湊合吧,都是古代大炮一類的東西,常規的設計~清朝時期的火器,能有什么好裝備╮(╯▽╰)╭
為什么火器沒有給發明的火器的中國人帶來技術的 領先呢?我們太愛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