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泰坦尼克經典臺詞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4、I love waking up in the morning and not knowing whats going to happen, or who Im going to meet, where Im going to wind up。我喜歡早上起來時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會遇見什么人,會有什么樣的結局。
5、I figure life is a gift and I dont intend on wasting it. You neverknow what hand youre going to get dealt next. You learn to take lifeas it comes at you。我覺得生命是一份禮物,我不想浪費它,你不會知道下一手牌會是什么,要學會接受生活。
6、To make each day count。要讓每一天都有所值。
7、You jump, I jump。你跳,我就跟著跳。
8、You’regoing to get out of here. You’re going to go on and you’re going to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ing to watch them grow and you’re going to die an old, an old lady, warm in your bed. Not here. Not this night. Not like this。你一定會脫險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著他們長大。你會安享晚年,安息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這里,不是像這樣的死去。
篇2
新版的泰坦尼克號并沒有多什么新劇情,ima_加上3d的視覺效果,其實看完之后并不會給你留下多深刻的印象,
感動和震撼你的永遠只是劇情,新版的視覺效果只是給你一個噱頭和理由去重溫這部經典的影片,所以經典的電影,無論用什么方式重溫,它永遠都是如此溫暖。
我的座位選擇的很有意思,我是一個人去的,前面是一對中年情侶,右手邊是一對年輕情侶,左手邊是兩個一起來的阿姨。在船沉沒的那一段時間里,我可以清晰地聽到他們哭泣的聲音,就像他們可以清晰的聽到我哽咽的聲音一樣。我們每個人的感情經歷都是不同的,對愛情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觀影時的感情狀態(tài)也是不同的,但是就在此時此刻,竟然在體會著相同的感動。
觀影結束的時候,我走在街道上,狠狠地吸了幾口煙讓自己冷靜下來。15年的時光,這個世界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但是人們對于愛情的感動似乎從未改變著。我有時候會想,但是又真的不知道如果泰坦尼克號順利地駛達了目的地,Jack和Rose會不會永遠在一起。而現(xiàn)實是Rose在后來嫁給了別人,有著她幸福的一生。但是,這并不影響這段感情的真摯和偉大,他們的愛情在泰坦尼克號行駛在廣袤的大海上的時候,仍然如此的美麗和炫目。因為在那個時候,兩個人是如此真實而不可自拔,甘愿犧牲的深愛著對方,我想在那時那地,這就是真正的愛情了。
即使是很多年以后重溫這部電影,Jack和Rose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你還是會想,哇,真的好美;看到Jack在船頭擁抱著Rose在風中飛翔,你還是會感覺異常的甜蜜和溫暖;我心永恒響起的時候,你還是會在心中涌起一陣感動;看到船沉沒的時候,老爺爺在傾斜的床上擁著老奶奶的時候,Jack沉入海底的時候,你還是會哽咽,會流淚,會體會到內心最柔軟的聲音;電影落幕的時候,你的心還是像起伏的海浪,久久不能平靜。
所以,不管你現(xiàn)在是在甜蜜的享受愛情,還是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感覺到冷淡和絕望,不管你現(xiàn)在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如果有機會,重新看一遍泰坦尼克號,無論是影院的新版本還是在家的老版本,你會知道,你心里對于美麗愛情的憧憬和向往從來沒有幻滅。
這種感覺跟現(xiàn)實就根本無關,而只與愛情有關,而你,永遠都在相信著愛情,無論它曾經,正在,或者將會,在海上或者是生命里,短暫或者永久的綻放著。
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21997年,一艘船,一次夢幻之旅,一顆碩大的海洋之心,一張女人的素描畫像,一場生死之戀,帶著無數(shù)人感動的淚水和奧斯卡那至高無上的榮譽,電影《泰坦尼克號》跟真實的沉船一同步入了歷史。
在沉船整整一百年后,3D版《泰坦尼克號》靠岸中國,無疑再次成為史上最昂貴的電影。說它昂貴,并不因為其耗資以及高科技,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悲歡愛戀。十年了,他們從不懂愛情到不再相信愛情的蛻變中,忽然清醒:只有泰坦尼克號還陪在他們身邊。
《泰坦尼克號》是個神話,而杰克與露絲的愛情則是神話中的神話。人們在這虛構的愛情藍圖中,渴望或尋找這種神話的力量。盡管露絲和杰克之間從相識、相戀到完結僅有短短的3天時間,但觀眾卻記他們記了十幾年,或許更長。這多少也反映出過慣了平淡生活的現(xiàn)代人們對于傳奇或者浪漫經歷的某種渴望。
這段愛情故事由一位百歲老者娓娓道來,所以她幾乎勾起了地球上無關年齡層次的所有人對自己年少回憶的沖動。十年前的電影院里,每一個人都問心無愧的把《泰坦尼克》當成了自己的電影,當《泰坦尼克號》再次駛入庸常反復的生活空間,觀眾的心瞬間又有了猛烈跳動的沖動。也許我們無法挽留生活中太多的記憶,但是至少在觀影的幾個小時里,我們再次抓住了如歌如泣的愛情。
毫無疑問,一種現(xiàn)象,從《泰坦尼克》開始,十年寒暑,奇跡不滅。經典臺詞一呼百應,“My heart will go on”大街小巷都在哼,大導演大制作都將其當作第一對手,甚至還時常看到沉船時的樂隊演出和“女人和小孩先上”等鮮活的案例討論——比這部電影更好的電影比比皆是,然而杰克和露絲的愛情故事卻超越了電影的范疇,在各個領域熠熠生輝。
十年前我們?yōu)榇蛞粋€電話四下尋找公用電話亭,十年后我們有了手機依然四處奔波;十年前我們談及愛情,總是羞澀,十年后我們談及愛情,成了生澀……毫不費勁就能舉出這十年來這個世界究竟發(fā)生了多少變化,但泰坦尼克號上的愛情,卻還未靠岸。面對歲月里哪怕只是因為機緣巧合而開啟我作為一個人的一切感官的天賜之物,請原諒我再次打出了失理智的10分。
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3年輕的杰克·道森和露絲·戴維·凱特在從英國到美國的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上相識,并準備抵達美國后私奔。不幸,客輪在途中撞上冰山沉沒了。
提起這部影片,一想到的除了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感人至深的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露絲的眼神。那在生死邊緣,卻毫不絕望的眼神。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于是,極度的恐慌,和因此而產生的種種丑惡的行為便全都表現(xiàn)得一覽無遺: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將別人的頭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為了登上婦女、兒童優(yōu)先的救生船,一個男人用錢買通船員;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只承載了十幾人,而船上的人因擔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輪上眾多患難的人,包括親人在內。這些現(xiàn)象多么可惡而現(xiàn)實。然而,人性中的美好總是多于丑惡:大多數(shù)的男人們遵守著制度,將妻子、兒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號上;沉著冷靜的船員們作好殉職的準備,安排著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當船身傾斜,人們紛紛向后滑去時,有人緊抱著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別人的手;當影片的兩位主角被席卷而來的海水追逐,卻看見一個無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時,毅然抱起那個孩子,帶他一起逃亡……這些,就是面對生死抉擇時,崇高的精神與高尚的做法。
還有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jié),無不表現(xiàn)著對待死亡的從容與鎮(zhèn)靜:三等艙中年輕的母親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便講著美麗的童話使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婦流著淚輕輕相擁,安詳?shù)靥稍诖采系却郎窠蹬R;船上的演奏者們拉著一曲曲哀傷的樂曲,在生命的尾聲最后一次合作;年邁的船長走進船長室,選擇將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給這融入了他人生最大熱情與輝煌的地方;女主角露絲不愿與杰克分離,在救生船往下放時,勇敢地跳上泰坦尼克號的窗口。對她來說,生命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對生命的留戀。
露絲曾有這么一段內心獨白,大致如下:“我的生活永遠被乏味的事所占據(jù)。無休止的聚餐、舞會、賽馬、劃艇,交往的就這幾個人。沒有人真正地關心我。我感到自己就像站在一座高高的懸崖邊,無法回頭。”露絲的父親死后,露絲所擁有的家產不多了。母親為使女兒嫁給富豪的兒子,逼她繼續(xù)在相互奉承、崇拜金錢的烏煙瘴氣的上流社交圈中過著淑女的生活。她就像坐在秋千上,高高地蕩起,心卻忽然空掉,很空很空。于是她選擇了跳海,但被杰克解救了,杰克還解救了她的心。他在頭等艙的晚宴上勇敢地談論著自己的觀點“享受每一天”。并帶著露絲在無拘無束、真誠、熱情的三等艙聚會上盡情地玩耍。他使露絲感受到了充實、快樂的平民生活,告訴了她生命的意義所在。
杰克是個頑強、樂觀的人,他的這種精神感染了露絲。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后,露絲和杰克找到了一張竹筏。經過一場驚險、辛苦的逃亡,他們在海上被疲憊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活下去的決心讓他們不停地說話,只有不停地說話,才有生存的可能。滿天星斗在夜空中閃閃爍爍,這本應是個浪漫的夜晚,卻發(fā)生了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沉船事件。除705人獲救外,1515人患難。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著一群群穿著救生衣的尸體。只有一艘救生船回來救人。船員的探照燈燈光在海面上來回地尋找活著的人。凍得瑟瑟發(fā)抖的露絲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滿心喜悅地想喚醒杰克。可是她的呼喊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杰克在沉睡中已無力醒來。露絲的熱淚滑過冰涼的臉。救生船此時正往遠方駛去。露絲眼中含著痛苦的神色將杰克的尸體放入海洋,哆嗦著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諾言,她曾答應過杰克一定要活下去。“Come back, come back, come back……”露絲孱弱的呼喚伴隨著堅定的眼神,那眼神透著無比的決心,蘊涵著對生命無限的渴求,她在絕望的邊緣拼命掙扎,頑強地與死神搏斗。她必須登上救生船,否則她會被茫無涯際的黑暗與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靈魂會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剛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之后就失去了它,她不要違背她親口答應的諾言。她顫抖著游向一個已死的船員,取過他掛著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氣吹響了它,吹響了她對生命的熱愛,吹響了她對世間萬物的留戀,吹響了她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聽見了她虔誠的禱告,救生船調轉方向,朝哨聲響起的地方駛來。探照燈明亮的燈光照在了露絲寫滿堅強的臉上,她終于在救生船上溫暖的毯子里沉沉睡熟了。睜開雙眼時,她看到了旭日柔和的光芒。黑暗過去了。
《泰坦尼克號》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記得五年前看這部影片時,被其中驚心動魄的場面所震撼,偶爾也會在心中柔軟的沙灘上留下一行足跡。但現(xiàn)在,是完完全全地被它感動了,也將它深深地印入了記憶之中。甚至在除夕夜放煙火時,看到那煙火在漆黑的夜空中上升,綻放,再落下,竟會想起泰坦尼克號遇難時,船長發(fā)出的求救信號。煙火同樣上升至遼闊的星空,綻放,落到無垠的海面上。而船上天真的小女孩因看到了美麗的煙花而高興地笑了。想起來仍覺得心痛。
人的感觸總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深,就如五年前的我只把《泰坦尼克號》當作驚險片,而如今卻被它深深感動。
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4《泰坦尼克號》是一個真實的背景下虛構的故事——就當它主要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吧。電影里的那個胖女人,也就是rose媽媽說的newmoney,讓人印象很深刻。而這是一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她在幸存之后因為災難中英雄的行為,成為了泰坦尼克幸存者委員會主席,被稱作“永不沉沒的莫莉”。她還成為了慈善家以及著名的女強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名流"。其實,我們是可以預見這個胖女人在將來可以取得的成績和榮譽的。她不僅在發(fā)財后還能對杰克這樣的窮小子那么親切,還可以不卑不亢的和上等人交際,更能深刻的認識到那些上等人的心理:“只要你裝作是有錢人,他們就會接受你。”
我想,假如杰克在這場災難中幸存下來了的話,他會有怎么樣的人生?他有著賭博與冒險精神,有一雙能看透人的眼睛,懂的關心與拯救他人,知道去追求自己所愛,有著強大的模仿與適應能力,安于貧困卻也可以和那些富人們侃侃而談,他知道‘how the world works’,能夠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為rose找到一條生路。。。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年輕人,到了美國那片充滿夢想與希望的新大陸之上時,會取得怎樣的成功?他應該會是“美國夢”的又一實現(xiàn)者吧。然而,這個有著美好前程的年輕人,有著鮮活生命的小伙子,在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的那一刻起,人生開始崩塌,他的未來如同深藍色夜空中的煙火那樣逐漸消散,一切的一切,包括愛情,在他緩緩下沉的時候,都被冰冷的海洋所埋葬。而他幸好遇見了rose,這一場如同夢幻一般煙消云散的“夢之旅”也因為rose的出現(xiàn)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從老年的rose剛出場的那一段我們就可以看出,rose是一個開朗樂觀的人,至少后來成為了這樣的一個人。但讓人印象最深的還是rose的勇敢和如火的熱情,她不僅敢于反抗自己的命運、追求愛和幸福,展示自己的身體給杰克、熱烈的回應愛的呼喚,還在船舷上那兩個深愛自己的男人逐漸遠離的時候,勇敢地跳下救生艇和自己的愛人擁抱在一起,更永遠地告別了杰克,守著諾言,一個人堅強地活了下去。我覺得rose最美的時候不是在船上嬌艷如玫瑰的時候,而是在她穿著大衣站立在雨中,靜靜地說出她的名字叫“rose。道森”的時候。她是那么的堅強、那么的美麗。我之前以為,rose雖然恪守諾言,勇敢的活了下來,在她的心底極其隱秘的地方還是藏著一片悲傷的海洋的。后來我才認識到,‘every woman's heart is a deep ocean of secrets’。她在門板上終于放開杰克的手的時候,看著杰克緩緩沉入海底,就已經把杰克收進心底,埋在最深最深的海洋中了。她在說出“rose。道森”的時候,她應該是完滿、無憾的。她把杰克的姓冠上自己的名,從此以后他們的生命就融合在一起,她活得怎么樣不再只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兩個人的事。
rose的未婚夫霍克利,看完電影后,有的女生開始喜歡他,認為他是典型的高帥富,杰克和他比起來就是一個小癟三,甚至認為杰克是小三,rose的離開是背叛。的確,霍克利是很愛rose,不管是愛rose的美色,還是rose爸爸留下來的‘good fame’,或者是自己的榮譽與尊嚴,他確實對rose百依百順,也放棄了登上救生艇去尋找rose,同樣在船舷上看著rose乘坐的救生艇慢慢下降,也確實獲救后尋找rose——不管是為了尋找鉆石還是找人。但他對rose的深愛和杰克對rose的真愛比起來,算得了什么呢?杰克在水中意識逐漸消失,卻不忘叮囑rose要活下去。霍克利,在得不到自己愛的人的時候,竟然憤而開槍,想要殺死杰克和rose。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里面的一句臺詞嗎?柯景騰后來的領悟:“原來,當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歡一個女孩,當她有人疼,有人愛,你會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遠幸福快樂”。我很難把霍克利對rose的執(zhí)著當做真愛。她們說杰克是小三,rose是劈腿,我都感到可悲,“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獨立宣言》中的話,那片新大陸的人所信奉的信條,她們不僅自己被很多的幾千年遺留下來的道德枷鎖社會現(xiàn)實束縛,還要把這束縛加在rose和杰克身上。還有的女生說:“如果是我,我就選擇霍克利。”我只能說,可惜了,你不是rose,你是肥肉。
我一直覺得把這么一個愛情故事放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背景下太震撼了。杰克與rose就好像王國破滅下的騎士和公主,又或者是世界毀滅下的英雄和美女。當然,杰克拯救不了王國,也拯救不了世界,他拯救的只有rose一個人而已。在災難降臨的時刻,情感和人性以及求生的渴望是那么的突出。有的人趴在船尾上眼睜睜的看著愛人墜落,有的人卻相擁在一起不離不棄,有的人不愿回來救人即使那里有自己的老公、孩子的爸爸,有的人卻把生的機會讓給了對方,有的人想通過賄賂而逃生,有的人卻死得像個紳士。泰坦尼克號講述的遠遠不止一個愛情故事。
泰坦尼克號觀后心得5有一種豪華,空前絕后。有一種愛情,跨越生死。“只要一息尚存,你永在我心深處。”美國的探險家布克在海底發(fā)現(xiàn)了“鐵達尼”號時,那只船的上面已經是銹跡斑斑,不經意間他發(fā)現(xiàn)了一幅女人畫像,被這女人胸前佩戴的鉆石所吸引。他拿出了一張從博物館里找到的一張圖片,并確認無誤這顆鉆石就是路易十六戴過的皇冠寶石。午后的陽光照著一位老婦人,她在制作陶罐。當她聽見電視上的“鐵達尼”號幾個字時,她的心跳了起來,于是決定去見布克和看一眼那幅畫像,這個老婦人就是露絲。
1920__年4月10日,夢幻之船“鐵達尼”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fā),前往美國的紐約。船上站著年僅十七歲的美麗少女露絲和她的未婚夫,面對著即將到來的家庭的枷鎖了無生趣,露絲無可奈何。那一邊的船頭上站著住在下等艙的興奮得振臂高呼的畫家杰克。當露絲茫然無助地望向大海時,杰克被她的美麗深深的吸引。露絲向他訴說自己“站在了懸崖邊上,沒人注意到我。根據(jù)生活里的習慣向前,我卻無力阻擋。”她想高聲吶喊,吶喊出與卡爾無愛的生活和無法溝通的心境,令她感覺到的窒息。杰克與她靈魂深處的共鳴,給了她生的勇氣。在與杰克的交往中,她經歷了內心的掙扎,試圖逃避自己的內心,然而真愛無法阻擋。當她與杰克像一對比翼齊飛的海鳥一樣在翱翔的時候,兩顆向往自由的心靈碰在了一處。
篇3
3、印象最深的,那個偽裝者,把手榴彈丟到雪撬車上,然后比了一個OK的手勢。
4、在泰坦尼克號里萊昂納多對露西說:“If you jump,I jump!”(如果你跳,我就跳!)而在盜夢空間里萊昂納多對梅爾說:“If you jump,I wil lnot jump with you!”(假如你跳,我是不會跟你一起跳的)。網友以此推論:“男人成熟后,就不會再相信愛情這回事了。”
5、富二代的父親一直在說我很失(濕)我很失(濕)我很失(濕)……
6、“為什么不把這個場景設置成一個沙灘呢?”
7、費斯的父親:我很失望,因為你嘗試模仿我。然后費斯就哭了。(承認自己的錯是不需要勇氣的)
8、難道你想懊悔一生,自己一個人孤獨一輩子等待老死!sato為了要cobb幫他的時后說的
9、你做夢前上個廁所就不會下那么大的雨了(真的假的?)
10、他給你了多少錢?一半?不,全部。
11、齊藤先生,你現(xiàn)在氣色好多了啊
12、對不起,看錯人了你要找的那個人一定很帥
13、你們要多少?如果要10000000,我可以給你們現(xiàn)金。
14、意念像病毒一樣,具有高度感染性!
15、你想改變現(xiàn)實,所以你一遍遍得做夢,想夢到現(xiàn)實,夢到的地方,是你想改變,悔恨的地方。(經典臺詞 )……那活在自己的潛意識里。
16、這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世界,卻分不清真和假了。
17、不要用現(xiàn)實中的事情來制造夢境,那會讓你分不清是夢境還是現(xiàn)實。
篇4
1. 結合英文歌曲進行語法教學
在日常課堂教學之余,我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學生對英文歌曲非常感興趣,很多學生都會唱英文歌曲。事實上,英文歌曲中的句子結構中包含了豐富的語法知識,我認為我們不妨結合英文歌曲進行語法教學,這樣一來同學們學習語法的興趣就會更強。經過教學實踐,這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結合英文歌曲《I Want to Be》幫助同學們對“I want to be ... when I grow up.”這一句式及具體的用法進行學習。與此同時,我還讓同學們把歌詞“I want to be a teacher. I want to be a teacher. I want to be a teacher when I grow up”中的單詞teacher換成soldier, doctor, worker, manager等,讓大家進行歌唱。經過反復的歌唱,同學們也可以在反復的歌唱中掌握這一語法結構,比教師單純地講授效果要好很多。
結合英文歌曲進行語法教學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沉悶的氣氛,更增加了初中生學習語法的興趣。這種做法也是與我們的新課程標準非常契合的。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2. 結合影片臺詞進行語法教學
為了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語法教學當中我還經常結合一些經典英文影片臺詞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實施之后,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執(zhí)教“定語從句”這一語法知識點的失衡,我就結合了《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臺詞進行教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Andy對“Hope”是這樣進行描述的:“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that aren`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 that they can’t get to, that they can’t touch. That’s yours.”在這段臺詞當中所用的三個句子都是用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結合這段臺詞進行定語從句的教學可以增強語境感,讓學生有效掌握定語從句的用法。再如,在執(zhí)教“賓語從句”的時候,我結合《泰坦尼克號》中的經典臺詞“You must do me this honor.You must promise me that you will survive ... that you won’t give up...no matter what happens ... no matter how hopeless. Promise me now. Rose, and never let go of that promise”進行教學。這段臺詞是男主角對女主角的臨終遺言,很多同學都非常熟悉。其中包含了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結合這段臺詞進行賓語從句的教學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些經典影片臺詞中蘊含了豐富的語法知識,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在平時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收集相關的經典臺詞,為我們的語法教學服務,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3. 結合趣味游戲進行語法教學
初中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因此他們對游戲大都非常感興趣。游戲是一種學習者共同參與,并且在游戲中可以獲得挑戰(zhàn)和滿足的一種活動形式。結合趣味游戲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語法教學變得生動起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執(zhí)教“將來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具體的情景是這樣的:新的班委會選舉要開始了,現(xiàn)在有幾位候選人,需要候選人演講拉票,并且需要在演講過程中用到將來時的被動語態(tài)。這一游戲活動發(fā)出倡議之后,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積極響應爭相上臺演講。在演講的過程中也有效地鞏固了將來時的被動語態(tài)這一語法知識點。
教學實踐表明:結合趣味游戲進行語法教學是非常有效的,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有效掌握了相關的語法知識。
4. 結束語
篇5
動作指導:袁祥仁
攝影指導:馮遠文
美術總監(jiān):雷楚雄
主演: 鄭中基孫儷鄧麗欣方力申朱茵
劇情簡介:
電影講的是一個傻瓜拿著一個盒子從現(xiàn)代穿越回赤壁時代的故事:整個故事圍繞紫霞仙子的兩件寶物――月光寶盒及紫青寶劍來展開的,朱茵再次扮演的紫霞而孫麗首次扮演玫瑰,正是這兩位美麗且有點“神經質”(一個花癡,一個祥林嫂)的仙子將整個故事串起來的,只是在劇中紫霞是一個串場,而孫麗扮演玫瑰仙子則榮登主角:因為仰慕紫霞與至尊寶的愛情而偷走紫青寶劍,希望能尋求那種命中注定的愛情,她幫助男主角山賊清一色(鄭中基飾)獲得月光寶盒,在時空穿梭中演出一段瘋狂的穿越故事。同時導演也提到此“越”非彼“月”,“越”就是穿越時空,與《月光寶盒》完全不同。
看點:
A.58位明星齊上陣,10部經典大雜燴。片中提到的成龍、李連杰------等開涮明星先且不記在內,從鄭中基孫儷 鄧麗欣方力申 朱茵數(shù)起,數(shù)不到五十多位就是你的不對了,可別枉費了導演網羅眾星的一片苦心哦;再看那些個被提及的經典:《功夫》、《功夫熊貓》、《泰坦尼克號》、《金剛》、《赤壁》、《長江七號》、《大話西游》、《畫皮》、《十面埋伏》、《笑傲江湖》個個難逃被惡搞的命運。雖然新片的故事情節(jié)不敢恭維可你不得不佩服劉大導演的確是一個“燴菜”高手。就是不知道觀眾在乎的是這道“菜”的色、香、還是味(品位,回味)了。
B.眾星亮點:
1.孫麗扮演的玫瑰仙子在劇中較以前可謂是有著顛覆性突破性的演出,其中經典臺詞不斷,笑料頻出,一掃以前的青純可愛,甚至被導演逼的有點“傻”。
2. 同時 導演大贊黃奕有喜劇天賦,對她飾演的絕世佳人小喬一角贊不絕口,稱其為女版“喜劇之王”,甚至稱將為其量身定做角色,以期開發(fā)其身上的喜劇天賦。
3.《赤壁》中阿嬌變身趙薇飾演孫尚香
4.郭德綱惡搞《笑傲江湖》東方不敗頻添亮色
-------
回看經典:劉鎮(zhèn)偉一路西游
1. 大話西游
《大話西游》是一部無厘頭搞笑篇,成就了大話的經典傳奇。《大話西游》把周星馳推到了后現(xiàn)代主義喜劇大師的位置,進而推動了無厘頭文化在中國的流行。電影“大話西游”分為《月光寶盒》和《大圣娶親》這兩部;
電影“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和《大圣娶親》這兩部影片按最初的設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可是最后劇情的發(fā)展超出劉鎮(zhèn)偉的估計,一部影片已裝不下這些奇思妙想了,只有將計劃改變,一分為二。影片基本完成后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內景拍攝和剪輯,1994年12月21日,《月光寶盒》在香港公映。雖然票房成績不佳,但卻成為經典。
篇6
QQ傾訴:
我屬于比較容易覺得生活沒意思的人,對自然也是如此。結婚兩年后,就覺得那事特沒勁。幸虧老公屬于激情四溢的人,他開導我說,你就這樣想吧,每天都在用新的心情,所以每天不同。
他還建議我把心情具體化,比如今天是水蜜桃,外表有帶絨毛的皮,香甜,小猴子最喜歡吃了。時,這樣一想,便覺得很有趣。換一天,應該是黃瓜心情了,清新爽口,還能減肥。再一天是荔枝心情,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想想那顏色,好性感哦。把心情具體化很像成人看卡通,只要抱有一顆童心,世界上很多無聊的事情就都會變得神奇可愛。
這樣的嘗試讓我對自己有了信心――原來激情是可以培養(yǎng)的。比如心情不好不想做時,就勸自己找出3個需要的理由。這些理由有時挺搞笑的,比如今天發(fā)了工資或者今天晚上吃了油燜大蝦。這樣一想,竟發(fā)現(xiàn)平凡的生活原來挺不平凡的,每天都有一些小事值得慶祝一番。
現(xiàn)在我懂得無論何時都不要承認自己沒激情,一旦承認了就會自怨自艾,就會惡性循環(huán)。最好自己去創(chuàng)造激情。把心情想象成水果餐后我變得樂于點燃了,身邊的閨中密友還不相信此等幼稚的花招會收效甚佳,不過如果她們也嘗試的話,便知道我所言非虛。
專家手記: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如果你不刻意計劃安排,親愛的事就很可能被不露痕跡地省略,本來就激情不高的你必然更容易失去激情。如果靠改變單調的方式還不足以吸引對方的興趣,應該根本性地扭轉思維,例如想象水果心情餐,它可以把對方的情緒充分地調動起來,這種調情非常獨特,又帶點兒戲,很容易讓人忘我地“玩兒”。
貼心叮嚀:
對生活沒有激情的人必然容易失去激情,可以試著培養(yǎng)對小事物的熱愛,每天找出幾件感覺快樂的事情,生活激情是激情的基石。
永遠不要說沒什么意思,感覺自己在這樣想時,心里要堅定地告訴自己: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
心情好時,花一點時間想象,從有趣的想象入手,給自己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幻覺,因為人很容易在幻覺中激情四溢。長期的訓練,能讓你自由掌握激情的釋放,像最好的演員入戲那樣自然而然。
幼化語言篇:聆聽情話會
――奶茶,32歲,婚齡5年
QQ傾訴:
不知何時失去激情的,反正當平淡得如白開水一樣,我感覺到婚姻生活的遺憾和不浪漫。也許是有一天在家看電影看得想入非非了,晚上老公回家后,我說我們來玩臺詞游戲吧。
老公怪怪地看了我一眼,很快響應了我這孩子氣的建議,那躍躍欲試的勁頭讓我仿佛回到了戀愛季節(jié)。于是我翻出《廊橋遺夢》和《泰坦尼克號》等愛情片,從中找出一些經典臺詞,兩人提前一天分別背好,晚上回來對“暗號”,按照角色演下去。
老公還積極制作了面具。當他學《泰坦尼克號》里的杰克附在我耳邊說情話時,我竟不由得心跳加速,很久沒有如此貼近的熱情了。突然,他語氣轉變,用南京方言講起那段話,我在他的幽默生動中情緒一瞬間完全放松。無形中,我們大大延長了“前戲”,期間還變換著聲調說情話,他還學起了蠟筆小新夸我漂亮,那種甜蜜是女人最好的劑。結束情話會,兩人會心一笑,前戲收場正代表著的開場,整夜,我們如火如荼地把兩個燃燒的身體引向頂峰。
受了這次經歷的啟發(fā),現(xiàn)在我們經常選在私密時間來一段情話會,甚至彼此做對方的評委。如果表現(xiàn)出色的話,還設立家庭專項基金,獎勵勝利者。老公為了賺取私房錢,總在情話方面特別努力。有時我們會想:別人知道肯定笑我們幼稚,不過眼看“性”福在幼化中沸騰,彼此都甘愿沉迷。
專家手記:愛情可以很簡單,有心即可。卻是越復雜越有味,其中情話聲調的選擇與變化,是最容易做到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容易出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男女雙方都可以感受不一樣的角色體驗,情話的脫口而出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暗示與強調,它能讓你平淡的神經感覺到興奮與性感。這種興奮,對夫妻的升溫至關重要。
貼心叮嚀:
甜言蜜語的有效期為一萬年,夸大其辭用詞不當都不是問題,甚至可以不按邏輯語無倫次,關鍵要讓他(她)明白,你發(fā)自內心的贊美和愉悅。
人是渴望變化的動物,當四周的一切變得稀奇而且遠離了老板冷峻的目光,當喜歡上你幽默的調情,在親密這件事上他(她)會變得無比勤奮。
如果覺得面對面說情話有些難以啟齒,那么隔開來用電話傾訴既好玩又增加神秘感,同樣可以把自己的溫情傳給對方。
幼化行為篇:貪嘗食
――寶兒,31歲,婚齡7年
QQ傾訴:
同大部分年近中年的夫妻一樣,我們的性生活曾經嚴格地限制在床上,并且隨著激情的日漸消失,變得類似運動一樣程序化,頻率也由結婚起初的每周兩次變成每月不足兩次,我曾一度懷疑,彼此之間是不是已經沒有愛了?
有一次聽別人說吃食物挺好玩,吃完后容易讓人有去證實它有沒有用的激情。激情,這對我太重要了。我也試著開始研究食譜。每天我用枸杞泡水喝,把紅棗當零食隨身帶著,瓜子、核桃、巧克力等食物就放在床頭柜的抽屜里。這種近乎幼稚的孩子氣行為讓我樂此不疲,仿佛看到它們就能激情萬丈。我不滿足自己演獨角戲,又帶動丈夫一起加入。晚餐吃韭菜炒雞蛋,我會說:韭菜是壯陽草。吃紅燒牛肉時,我會說:男人要多吃牛肉,你看少數(shù)民族漢子就是猛。老公受到鼓動,埋頭拼命吃。
到睡覺時分,他笑嘻嘻地粘上我說:“吃了壯陽草好有效果,咱們趁熱打鐵吧。”呵呵,他居然一改往日的慵懶,變得好色了。如今大部分的日子,我們就如兩個嘴饞的孩子,一遍遍地翻看菜單,雖然事實上它們不一定有用,但我們心里卻很受用,而“夫人,今晚我們吃什么?”這已經成為他求歡前的暗號了。
專家手記:看似簡單,但要做好也很不易。如果抱著一顆童心,像孩子一樣把為提高性質量做的每一件小事張揚出來,感染對方的同時也是培養(yǎng)激情的最佳方式。畢竟默默做事與默默一樣,會越來越覺得無趣。而兩人略顯夸張地貪嘗食品,盡管不一定真能,但當你投入熱情去品嘗時,精神上的激情已經被調動起來了。
貼心叮嚀:
篇7
在影史上形形的科幻片中,有許多像《地心引力》一樣描寫人在太空中經歷的那些事兒。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阿波羅13號》里,飛往月球的飛船液氧箱發(fā)生爆炸,登月計劃取消,宇航員們有四天的時間開著這個嚴重受損的飛船回到地球。為了節(jié)省燃料,宇航員們面臨著電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難、環(huán)境溫度下降的處境,靠著極強的求生欲望配合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揮。那句著名的“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成為后來太空災難片的經典臺詞,《地心引力》也不例外,雖然與真實情況不同的是,電影中的休斯頓總是聯(lián)系不上。
如果只是配件出了問題,那還在理解力的范圍內,要是坐上《2001太空漫游》的飛船,簡直從生到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依照《2001太空漫游》的設定,生命的進化與神秘的黑石板有關,當人類進化到可以進行太空探索的時候,超級智能的電腦突然發(fā)生錯亂,試圖殺死搜尋黑石板的宇航員。唯一幸存的宇航員在戰(zhàn)勝電腦后穿越星門,變成嬰孩凝望著數(shù)不盡的星星。庫布里克這部主題宏大又晦澀難解的電影中,人在太空中的遭遇被極大符號化,技術故障算什么?電腦殺人又算什么?很可能整個生命不過是宇宙中某種神秘力量造成的一個意外。
太空探索的魅惑在于它基于理性,又常常讓人們看到人類理性的局限。科幻在不斷提醒自大的人類,當自以為理性是普遍真理的時候,從更大的空間看,理性很可能只是隨機的概率。 有時最大的威脅來自人類自己
《異形》系列的經典鏡頭是,一個像蛇一樣的恐怖生物從宇航員的腹部破體而出。許多科幻電影都喜歡尋找外星人,《異形》無疑敲響了振聾發(fā)聵的警鐘:不是所有的鄰居都是好心人。《黑衣人》里任意幻化成流行明星的外星人估計只是小概率,更大的可能是,在太空里遭遇它們,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無處可逃的密閉空間里,異形們無孔不入地狙擊宇航員,簡直是密室殺人事件的太空版。
但只有人類,干干凈凈的太空飛船就小清新了嗎?《月球》中,宇航員山姆孤零零在月球工作了三年,在還有兩周離開月球的時候,他偶然看見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深受刺激的山姆決定調查清楚,結果發(fā)現(xiàn)不僅有許多像自己的克隆人,而且自己就是一個克隆人,那些支撐自己完成任務的家人全部是被植入的記憶。當他工作期滿后,就會被公司毀滅,下一個克隆人開始啟動。
與被可怕的外星生物毀滅相比,人類對克隆人的操控總有同室操戈的失德感。這更讓人心寒,在我們能夠掌握命運的時候,我們卻選擇了與外星人一樣的手腕。 即便到了今年的《地心引力》,造成太空事故的那顆衛(wèi)星,也仍然是俄羅斯人蓄意破壞的。 離不開地球的太空政治
篇8
我與電影只是一粒沙。
1999年我有幸考取了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每天徜徉在這神圣的殿堂中,我跟著宿舍的才女們變得“文藝”起來。
在這之前,我對小說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初、高中語文教材,對電影的記憶也永遠定格在農村的露天電影院。入學第一周,宿舍六姐妹集體出動在學校的禮堂看了根據(jù)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記得宿舍的張才女看到中途就嚎啕大哭,我沒有她那么高的情商,沒哭,也沒記清楚其中的經典臺詞,但我總覺得它剛好應驗了《詩經》中的那句:“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不久,讀了張愛玲的書,這樣的臺詞便烙印在腦海了: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自此,《詩經》中的棄婦詩和張愛玲筆下的負心漢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愛情觀。
大二,花樣的我們,看了那部《花樣年華》,王家衛(wèi)執(zhí)導的。張曼玉迷離的眼神,一絲不茍地愛司頭,欲說還休的嬌怯,還有那頻頻更換的旗袍,無不吸引我們的眼球。尤其那句:“假如我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我的心都被揉碎了。那一年,幾乎所有的班級活動中,男女生最愛唱的歌:一首是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My hart will go on”,另外一首是熱播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的主題曲“等你愛我”。
時隔多年,再看當年的青澀女孩講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那句“我愛你,與你無關!”對待愛與不愛是那樣的泰然自若、處世不驚。
2011年,臺灣作家兼編劇的九把刀自編自導的青春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又將我們這些當年懵懂,不懂愛情為何物的女人帶回到那個愛情至上的年代。其實想起來,那些年,我們在學校視聽室看的愛情電影還真不少:《卡薩布蘭卡》、《音樂之聲》、《魂斷藍橋》、《羅馬假日》、《保鏢》、《人鬼情未了》等。這些經典愛情片成了我們初戀的啟蒙教材,男女主人公的臺詞也成了我們模仿的重要橋段。
此時,我深信泰戈爾那句:相信愛情,即使它會給你帶來悲哀也要相信愛情。喜歡讀那句:“綠葉在愛之時成為花朵,花朵在崇敬之時成為果實。”
正如趙薇的近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重點不在于青春,而是逝去。有人說,青春是場落寞的狂歡。我想說,繁華已盡!
生活并不像電影,生活比電影更艱難。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不知什么時候看過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突然發(fā)現(xiàn),很多電影就是生活的真實寫照,甚至比生活還殘酷。
電影中的富貴敗了家,種下了苦根,正如我的姥爺。據(jù)說我的姥爺家當年家境盈實,可姥爺賭博成性,即便身強力壯的姥姥軟硬兼施也沒法讓他改邪歸正。最終,他輸了個精光后因沒臉見人跑了,把六個孩子扔給了只有三十多歲的姥姥。
在我的記憶中,每到冬天,我母親腳上的凍瘡復發(fā),膿水粘在鞋襪上,到晚上,她必要咬著牙,扯掉粘在傷口上的襪子抹藥膏,而她那兩個畸形的腳后跟,小小的,像個嬰兒的腳。每看到此,我們都格外的痛恨姥爺,因為,他走后的那個初冬,姥姥一個人碾場,把不到周歲的母親放到場上,孩子蹬了被子,兩只腳就給凍掉了。
母親早逝,早在我不到七歲,大哥不到十三歲就離開了我們。今天,我已為人母,每聽到孩子稚嫩地叫媽媽,我的心總要痙攣許久。可能我對孩子的溺愛也源于自己從前的種種缺失。還有,我那可憐的母親一直是我心中的隱痛。看過《我的父親母親》,我可憐我的母親在她最美好的年齡,沒有得到父親的垂憐,更無須談愛情。她自小吃了不少苦,嫁到我家后,父親在礦上工作,常年在外。而我家又是舊式的大家庭,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婆媳、姑嫂、妯娌間的矛盾。可我母親,用她殘弱的身體,除了隱忍,就是默默流淚。可能長時間的抑郁,最終,讓她狠下心,離開了我們兄妹四個。
心里默默地念著: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當我從臥室的窗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
布滿了整個天空。”
母親,你不知道我有多思念你!……
2003年畢業(yè)前夕,和友人觀看了《我的兄弟姐妹》,這一次,我沒能忍住坍塌的淚腺。母親是1983年離開我們的,這一年,母親離開我們已經二十年了。看到影片中的四個兄弟姐妹失散多年,梁詠琪飾演的姐姐尋找弟妹的情節(jié),尤其是最小的妹妹被送人的一幕,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雖然,三個哥哥和我沒被父親送人,但我們成長中的辛酸又豈能是電影中個把鏡頭、三兩句臺詞,煽情音樂所能表達到的。
記憶中的我瘦瘦弱弱的,脖子上總掛著一把鑰匙,我放學最早,自然負責摘菜,壓面條等工作。而我的大哥十五歲就被父親單獨一個人留在了農村,為的是守住自家那些房地。二哥在煤礦險些被那些二流子帶去抽大煙,父親的毒打和隔離及早地將這棵即將長歪的樹苗糾正過來,使他成為了一名警察。從小得了肺結核的三哥,從部隊回來又查出患了心臟病,好在病情不嚴重,一家三口日子過的也很美滿。我從小總把自己幻想成灰姑娘、丑小鴨,我在內心中一直渴望自己有一個華麗的變身。但現(xiàn)在,我釋然了,我們兄妹四個能健康地成長,每個人都有很好的歸宿,我們都要學會感恩。
篇9
一、英文電影用于提高學習者聽說能力的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為支持學習者的主動探索和完成意義建構,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利用這些媒體和資料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式探索并非用于輔助教師的講解和演示。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絡教育應用的飛速發(fā)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正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圍內日益擴大其影響。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進行英語學習。
二、英文電影用于提高學習者聽說能力的優(yōu)勢分析
(一)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習者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便會從被動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英文電影富有極大的感染力,因此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接受更多的語言信息。因為學習者被影片吸引,所以才用心去學習理解電影中的語言。由想聽逐漸過渡到聽得懂,提高英語的理解能力和聽說能力。正如Hill說:“電影非常的吸引人,非常能激發(fā)人的興趣,讓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參與感。”(Hill,1991)
(二)體會電影語言之美
英文電影作品通過影像和聲音再現(xiàn)了英語語言的美妙。影片中的對白、旁白含有大量的連續(xù),爆破、弱化、濁化等音變形式。如:在影片中經常會出現(xiàn)gonna(going to);wanna(want to),gottal(have got to)。同時,英文原聲電影中大量俚語、方言以及詞匯的特殊用法、修辭等,使學習者的語言更加豐富多彩。學習者觀看英文電影時,會不知不覺從中習得純正的語音語調和口語交際技巧,達到聽說能力的雙重提升。在電影劇情中,語言不再是單詞的拼接,而變成了意義的載體。(李潔,2010)例如《阿甘正傳》的經典臺詞:“My mama always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acolata,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這個比喻恰到好處,令人回味無窮。“Every man dies,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這是電影《勇敢的心》中的臺詞,聽到它怎會不使人感到心潮澎湃。“You will never age for me, nor fade, nor die.”《莎翁情史》里這么感人至深的愛情宣言,怎能令人不為所動。
(三)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
受地域限制,學習者很難接觸到較為頻繁的英語交流情景。因此在缺乏語音環(huán)境的情況下,建立自然的交際場景是必要的。看為英語為母語的觀眾制作的影片是一種'真實'的體驗,它讓學生跟目標觀眾站在一樣的位置,鍛煉一樣的語言技能。(Allan,1985)如《實習醫(yī)生格蕾》(Greys Anatomy)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美國真實的醫(yī)院環(huán)境。原音電影使學習者身臨其境,迅速地融入目標語的情景中,有利于沉浸在輕松,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
(四)領略英美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會一門外語同時也是學習,適應一種外國文化。(劉潤清,1999)學習語言就是文化融合的過程。電影是溝通不同文化的橋梁,是不同國家社會文化生活、風俗習慣及思維方式最直觀的展現(xiàn)。例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幫我們了解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歷史畫面;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則學到了眾多的歷史事件;《陽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料理鼠王》(Ratatouille)使人理解所謂的“American Dream”;《勇敢的心》(Brave heart)、《角斗士》(Gladiator)令人感嘆美國的英雄主義情結。通過觀賞英文電影,可以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歷史,增強對中西文化差異的理解。
三、英文電影用于提高學習者聽說能力的實施策略
(一)選片原則
首先,選擇有利于提高聽說能力的英文電影,一方面要注意影片中的英文對白一定要發(fā)音清晰,地道準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語音基本要素的模仿和學習,如《獅子王》(Lion King)、《怪物史萊克》(Shrek)、《豪斯醫(yī)生》(House Season)等。《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公主日記》(The Princess Diaries),等等。才能學到標準規(guī)范地道的英語。另一方面,在選片時要注意影片應充滿生活氣息,用詞凝練,同時又兼有一定的西方文化介紹。這樣的影片更加貼近生活,便于在工作學習中使用。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其中含有許多日常用語:Mirales happens every day;Stupid is as stupid does;It made me look like a duck in water;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飄》(Gone with the wid)中的經典臺詞:Tomorrow is another day;I wish I could be more like you;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In spite of you and me and the whole silly world going to pieces around us, I love you.等這些臺詞不僅非常口語化,而且簡單易學、富含哲理,使學習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很容易記住并提高聽說能力。
其次,英文電影涉及如愛情、戰(zhàn)爭、警匪、動畫、動作等影片眾多類型。應從中選擇思想健康、積極向上、內涵豐富的優(yōu)秀影片進行學習。這樣的影片利于學習者語言表現(xiàn)力的提高并增加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利于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并培養(yǎng)學習者思考的能力。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使人學習到善良真誠,樂觀向上,努力拼搏等優(yōu)秀品質;《獅子王》(Lion King)引發(fā)學習者對生死輪回的思考;《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使人去思索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撞車》(Crash)增加對美國的多元文化的理解等。
最后,在選片時要考慮學習者自身的實際學習水平和掌握能力,遵循實事求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影片本身應難度適中,不宜過難或過易。例如,目前的許多生活情景劇(Sitcomes),如《成長的煩惱》(Growing Pains)、《三人行》)(Friends)、《人人都愛雷蒙德》(Everyone loves Raymond)等內容生活化,語言口語化,并富有幽默感的學習素材。這樣的影片才會使學習者保持持續(xù)學習的積極性,不至于產生學習疲勞,并確保學習者英語聽說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技巧訓練
1.聽力訓練
(1)預測。學習者應對影片中的背景知識在觀看前先有所了解。通過對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猜測影片中主人公的話語,理解影片內容大意,做到先看后聽。再通過歸納、分析、綜合等技巧的運用掌握主人公要表達的真實意圖。
(2)精聽、泛聽相結合。第一次觀看影片時,只要求抓住中心內容即可,對于沒有聽懂的語言點可以做記號暫且放下。這屬于泛聽。而精聽則要求聽懂影片中每一細節(jié)。對影片對話中出現(xiàn)的語言難點,生詞和習語等再次反復回放,用心聆聽。
(3)邊聽邊記,強化記憶。由于成段聽力對白的信息量大且集中,中間有夾雜著大量的電影背景音,對學習者理解和記憶的能力要求都較高,所以在欣賞影片時,對重點內容要養(yǎng)成邊聽邊記的習慣。
2.口語訓練
(1)學唱主題歌。英文電影的主題歌曲主題鮮明,用詞簡練,富有表現(xiàn)力。通過對歌詞的掌握,可以幫助理解電影情節(jié),增加語感,提高口語能力,比如《獅子王》(Lion King)中的主題曲《生命的輪回》(The Circle of Life)和《今夜你是否感覺到了我的愛》(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埃及王子》(Pince of Egypt)中的插曲When You Believe等,其中的歌詞簡單易學,朗朗上口,配上優(yōu)美的旋律和精美的畫面,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練習口語。
(2)背誦經典臺詞并模仿配音。挑選影片中的精彩對白進行背誦。盡量模仿影片中人物配音的語速、語言、語調、斷句、節(jié)奏等。在背誦時,先聽,再揣摩理解,再背誦。邊背誦邊理解邊記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價值觀及思維方式。如果能流利背誦經典,在交流時也會得心應手。另外模仿影片中人物實際生活場景中的對話:如致謝、道歉、點餐、聚會,等等,通過模仿,既增加了詞匯量,掌握了常用口語句型和表達技巧,又能培養(yǎng)語感,感受純正的語音、語調以及地道的英語表達。
(3)復述影片。復述影片指用自己的語言將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加以總結概括。通過復述,不僅加深對影片所表達主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聽說能力,促進語言應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 語
總之,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充分發(fā)揮英文電影的潛在優(yōu)勢,合理地將聽說能力的訓練過程融入英文電影,并持之以恒地不斷學習,才能使得學習者在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Hill B.Making the Most of Satellitess and Interactive video[M].London:Information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1.
[2] 李潔.英語電影在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電影文學,2010(14).
[3] Allan B.Teaching English with Video[M].Essex: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篇10
英語名著電影;大學英語教學;聽說能力;文化差異;人文素質
在20世紀迅速發(fā)展起來的電影,作為一種傳播最快、極富魅力的國際性藝術形式,是當代最富有影響力的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影響世界的經典電影作品,尤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英美電影作品,深得我國廣大青年學生的歡迎。英語名著電影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英語。誠如董橋先生在其著作《學問存放在東京》所說,“學英文多跟外國人來往,多看西洋電影,多看電視上的英文臺節(jié)目”。[1]英語名著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視,尤其是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其具體表現(xiàn)在提高聽說能力、擴大詞匯量;展示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文學欣賞能力等方面。
1擴大詞匯量、提高聽說能力
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包括英語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匯等)和交際能力。英語名著電影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習得語言知識的條件,它通過可視素材使學習者如同置身于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高聽說能力,了解和掌握英語國家人民在真實的英語交際中語言的運用,。電影語言是接近生活,英語名著電影語言密集度高,電影中的對白貼近日常生活,是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好示范。電影對白中的不少臺詞本身就可作為語法現(xiàn)象講解的最佳例句,教師應在讓學生熟悉影片內容的基礎上選擇一些呈現(xiàn)率較高的典型疑難詞句,以這些詞句為依托重點講解,既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影片內容,又可豐富語言知識。特別是結合影片臺詞講解一詞多義、雙關語、歧義句、俗語,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從而達到輕輕松松地擴大詞匯量的目的。在英美電影真實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不但能夠積累大量詞匯和句式,學到的是活的語言。在電影《甜心先生》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體壇經理人突然被解雇后正愁沒事干,一位相熟的人想聘請他,他一聽電話就脫口而出:“Youbet”。這不是叫對方去賭錢,其實是“我當然會去”的意思。所以,當有人問你“Canyoudoit(你能干這件事嗎?)”,如果你能,你就可以用非常地道的“Youbet”回答。又如:《泰坦尼克號》中,杰克說:“Rose,you’renopicnic....”,“nopicnic”原為口語“不是輕松的事”,但“you’renopicnic”此處應該理解為“你脾氣不好”。幾乎每一部經典英文電影都有其經典臺詞和會話范例,這些經典臺詞和會話范例被大家所使用和模仿。如:《亂世佳人》中的“Afterall,tomorrowisanotherday!”(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甜心先生》中的Youhadmeat“hello”(當你說"你好"的那一刻起就擁有我了)等。這些會話雖然簡單,但在生活中卻十分常見,通過這樣鮮活的生活語言,大學生們適應真實的交流環(huán)境,從而有利于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簡單又精彩的英美電影片斷是提高聽說能力的突破點所在。在開始時,師生應選擇一些情節(jié)簡單、語言清晰的影片,如《愛的故事》,《阿甘正傳》和《幸福來敲門》等經典又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2展示文化差異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3]要全面正解地理解由語法詞匯表現(xiàn)出來的話語的意義,必須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知識,所以語言的學習應該和文化的學習同步進行,這樣才能將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英語名著電影進行教學,突出了最新的“交際教學方法”。高品質的英美影片通過演員的表情和演技,調動了體態(tài)語言的作用,實現(xiàn)了“非語言交際”與“語言交際”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使學生不但身臨其境,而且還能“察言觀色”,促進對語言的表層和內涵之間關系的細致體會。通過電影,學生可以深刻了解西方文化的諸多方面,小到日常生活習慣、風俗傳統(tǒng)與社交禮儀,大到思想觀念、價值判斷等。[2]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學生潛意識將所看到的與中國文化積淀對比,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觀看英語名著電影為學生提供了同時學習語言和文化的機會。電影中的交際環(huán)境比較接近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文化信息量大,反映生活面廣,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體現(xiàn)出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休閑、交流等社會活動。英美電影課豐富多樣的視聽材料所提供的語言形式和社會文化語境可以培養(yǎng)學生識別文化差異的能力,激發(fā)通話動機,從而把目標語的語言學習與目標語的文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真正掌握該語言的目的。學生在觀賞英美影片時會看到影片中許多和中國不同的東西,對英漢文化差異進行比較,從而更好地運用語言。如:對于來自別人的稱贊,在英美等國家,被贊美者一定會照單全收,大大方方地說上一句“Thankyou”,而并不會覺得不好意思。英美人無論是家庭成員之間,還是上下級或上下輩之間,即便是為了小事都會習慣性地使用“Thankyou”。又如:在英美國家,人們相互之間打招呼的方式與我國的習慣相差也很大,甚至有些稱呼方式在中國人看來是有悖情理或是沒有教養(yǎng)的行為。英語中不論稱呼男人還是女人,一般都直呼其名。年輕人稱老年人也只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等。在美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比較不拘禮,即使雙方在年紀上或地位上有很大分別也不例外。例如很多美國學生對自己的老師,哪怕是德高望重的教授,都可以直呼其名。這種"越代","越身份"的不拘禮表現(xiàn),在很多東方人眼中則認為是失禮的行為。了解這些英漢文化差異,有助于學生在英美人打交道時,不會出現(xiàn)“文化休克”,導致交際中斷。聲情并茂的語言材料,使學生“身臨其境”,自始至終處于一個外國文化活動的環(huán)境之中,各種感官受到刺激,學生可以通過接觸各種文化、語體、副語言知識在真實環(huán)境中活用的情景,潛移默化地學會使用這些語言知識,同時又鞏固了語言知識。
3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文學作品和人文素養(yǎng)的關系密不可分,文學作品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文學的熏陶滋潤是手段,素養(yǎng)是提升是結果。[4]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作品是震撼人類心靈的教科書,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和人文主題思想。[5]自電影誕生以來,電影和文學就有了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電影的普及化和大眾性一定程度上使文學作品為更多的普通人所接受。通過電影的再詮釋,傳統(tǒng)的經典文本重新為人們所重視和欣賞。一部成功的電影甚至會促使文學原著的暢銷,使之成為文化熱點當越來越多的文學名著被改變?yōu)殡娪爸螅藗兊男蕾p渠道得到了拓展,對文學作品有了更直觀地理解和認識,可以說電影對文學的普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名著電影改自于英美文學史上的名篇巨作,這些根據(jù)英語名著改編而成的電影對英美文學作品在中國的流傳功不可沒。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就被改編為電影上演。安妮•海瑟薇主演的《成為簡•奧斯丁》是專為紀念奧斯丁而拍攝,該電影一上映就引起了轟動,掀起了新一輪大學生們閱讀奧斯丁作品的,學生們對小說中所描述的十八世紀時的英國社會習俗有了比較感性的了解。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密歇爾所寫的《飄》(又名《亂世佳人》)自從1936年誕生之日起,對于讀者就具有擋不住的魔力。[6]如此吸引人的原版小說對于中國大學生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將近四個小時的電影,卻成功地再現(xiàn)了小說的故事風貌。英俊瀟灑的男演員、漂亮迷人的女演員、精湛高超的演技、恢宏壯觀的場面、不同凡響的色彩效果……,一切都讓學生回味無窮。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學生對這部小說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于美國內戰(zhàn)那段歷史也有了比較直觀的感受。而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查爾斯•狄更斯非常關注現(xiàn)實和社會問題,其著作成為英國電影創(chuàng)作的豐富題材,如《霧都孤兒》和《荒涼山莊》等再現(xiàn)了當時英國社會的黑暗。英語名著電影能夠較完全展現(xiàn)出英美文化的特征和風貌,使學生在觀影的同時對英美文化有更深的了解。通過對英語電影的學習與鑒賞,學生們既提高了英語綜合能力,又鍛煉了文學欣賞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語言技能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人文情感。
4結語
英語名著電影為學生提供了聲情并茂的語言材料,使學生自始至終處于一個外國文化活動的環(huán)境之中,多種感官受到刺激,學生可以通過接觸英美文化、多種語體、副語言知識在真實環(huán)境中活用的情景,潛移默化地學會使用這些語言知識,同時又鞏固了語言知識。英語名著電影課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文化中提高人文素質,在接受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學習英語文化。
參考文獻:
[1]董橋.
[2]張樹艷.大學英語課程設計改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9):100.
[3]張友平.讀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外語界,2003(3):41.
[4]李忠霞.高校英美文學系列課程與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關聯(lián)性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0):178.
[5]覃春華.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英美文學的調查與研究[J].語文學刊,2014(4):106.
篇11
一、英語影視片在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英語影視片在英語教學中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特別是在聽說訓練方面。首先,影視材料能夠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生動的語境。它呈現(xiàn)的是真實地道、正常速度、口音多樣化的語言,真實地道的英語國家的生活場景。其次,影視材料結合了聽覺和視覺刺激、語言和非語言交際,利于學習者感知并習得語言。再次,影視材料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更多重復的機會。最后,實現(xiàn)“第二語言的獲得,同時也是第二文化的獲得”。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課堂的熱身導入、討論的開展、主題的延伸等教學活動,可以借助影視“一臂之力”,催生興趣、語境。
二、詞匯習得的語境與互動理論
(一)語境理論
語境,即言語環(huán)境,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也是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huán)境。根據(jù)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語境分為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前者是整個語言系統(tǒng)的社會環(huán)境,而后者是某一交際事件的環(huán)境,它包括即時語境、篇內語境、交流語境和篇間語境等。即時語境是語篇產生的外部環(huán)境;篇內語境是上下文之間的關系;交流語境指由講話者和聽話者共同建立的語境;篇間語境就是語篇之間的相關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所形成的語境。
語言理解是語言交際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言意義的理解、表達以及語言功能的實現(xiàn)皆需通過語境。Firth認為,在不同的語境中,同一個單詞所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語境有助于學生記憶詞匯,確定詞義、消除歧義,理解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的詞語,猜測詞義、理解詞匯的外延和內涵意義。英語影視有語言、情感、視頻、音頻、互動等多種感知的優(yōu)勢,其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有利于在教學中實現(xiàn)詞匯語境的建構,加快學生頭腦中已有知識和新知識的結合,加速心理圖式的重構,進而培育和促成學生腦中高效的詞匯記憶提取系統(tǒng)。看英語影視片有助于鞏固、提高英語詞匯量,感知詞或短語的意義、深層內涵、語用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詞匯知識能力的習得。
(二)互動理論
美國語言學家Brown認為,應根據(jù)認知、情感和語言學等原理進行互動式(交互式)語言教學。認知原理主要與學習者的心智功能有關,包括自動化學習、有意義學習和有策略的認知投入等;情感原理包括語言自我、自信心和冒險精神的激勵等;語言學原理涵蓋母語作用、中介語特征和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等。互動式語言教學理論認為,成功的語言學習依賴于學習者內部心理機制和語言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只有學習者心智能力和語言輸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學習者之間進行言語交流和社交互動,語言才會被有效的習得。互動式語言教學理論強調在交際互動中學會語言。互動是多向、多維的,從影視語境角度看,互動包括劇中人際間或場景間、觀眾與影視劇之間、讀者與臺詞劇本之間、觀眾之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師互動)、語言之間、語言與文化之間等。從詞匯習得角度看,互動包括詞匯與語境、輸入與輸出、人際間、人機間等。
鑒于我國大學生英語詞匯輸出能力薄弱的現(xiàn)狀,充分利用影視語境輸入的同時,應側重輸出的互動活動,“學以致用、以用帶學”,在語言與非語言的語境中互動習得詞匯。
三、基于大學英語詞匯的影視資源庫的選材
(一) 統(tǒng)計分析臺詞劇本的詞頻
借助“Uldict全文詞典”軟件,結合大學英語教學要求的各級詞匯及積極詞匯,對臺詞劇本進行詞頻統(tǒng)計分析(如下表),可準確搜尋、控制目標詞匯,進而指導選材、活動設計,確保可理解性的輸入、吸收及輸出。篩選出舊詞、新詞、超綱詞列表。整理出較難且影響影片理解的詞匯、方言俚語諺語及表達方式等,便于提前印發(fā)或上網學習等。
(二)影視片語言含量要適當
要注意影片的語言特色,保證影片有足夠的、清晰的語言輸入,避免生僻詞、俚語、臟話過多、語言表達偏少而打斗過多的場景。所選影視片的語言應盡可能規(guī)范,盡量包涵教學大綱和生活中常用的詞匯。語言中新詞匯與表達的數(shù)量要適當。配有自由切換的英漢字幕,以便對照、附帶習得詞匯。
(三)給影視片或片段分級
影視片的理解難度、語言難度應與學生的語言水平相匹配。采取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主題和語言難度把影視資料分成初、中、高三級或不同學期的級別,以供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使用。比如,初級的影視片有《獅子王》《白雪公主》等,中級的有《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等,高級的有《刮痧》《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四)影視片主題、內容要貼近生活
情節(jié)不宜太復雜,應生動有趣、思想健康,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要整理出相關的背景知識,現(xiàn)在大學英語教學多采用主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可穿插內容同步的影視片段課件。
(五)影視片發(fā)音要清晰地道、較為標準。各級影視片語速要適度
選定部分片段讓學生模仿和學習語音、語調、節(jié)奏,影音可適當分離,以便操練。
(六)注重片段的剪輯
剪輯片段能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或涵蓋目標詞語。鑒于時間有限,課堂教學應以片段為主,整部片宜課外使用;更多的準備供學生課外自主使用的資源,片段與整片、“精看”與“泛看”、課堂導學與課外自學結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構建作用。
(七)互動合作精心構建資源庫
影視片的選材編輯、臺詞劇本的整理校對統(tǒng)計、背景知識的準備、活動的編設等,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僅僅靠個人的力量是絕對不行的,有待平時積累挖掘、師生互動合作共享。
四、影視語境下大學英語詞匯的互動活動設計
互動活動是語言輸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能針對性地改善大學生詞匯產出能力。選編好影視材料后,要根據(jù)目標詞設計多樣化的互動活動,協(xié)調好放映前、中、后的活動。
(一)詞語競賽游戲
課前,要求學生熟悉網上提供或印發(fā)的片中生詞、習語、俚語、經典句式、人物、背景等內容;看片之前,學生限時搶答上述內容的相關問題,這樣既掌握片中生詞、背景等難點,又使觀賞等活動順利進行。當然,看片之后也可進行相關的競賽游戲活動,檢查鞏固效果,比如根據(jù)目標詞猜測人物、片名、拼句等。此外,看片前或后,小組間進行詞匯“頭腦風暴”,將所學詞匯按主題歸類,便于學生發(fā)散思維,激活現(xiàn)有詞匯圖式,同輩互補,教師及時糾正補充、提供相應的分類詞匯。
(二)設問導看
看片前,依據(jù)目標詞,就整片或片段細節(jié)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賞,有意識地捕捉記錄信息,看片后交流回答;看片過程中可在關鍵場景暫停讓學生推測下一步的劇情,鍛煉聽、說、寫和思維能力。
(三)聽寫填空
聽寫考驗詞匯的聽辨能力,更能檢驗詞匯的拼寫能力。臺詞聽寫填空的設置注意單詞、短語、句子結合,鍛煉精聽能力。觀賞過程中訓練記錄能力。還可截選主題曲或插曲的歌詞,聽后填空甚至跟唱。
(四)英漢互譯
翻譯法利于在語境下明確詞的用法,漢譯英更能鍛煉詞的拼寫識記應用。看片前或后,讓學生翻譯片中含目標詞的句段,英譯漢與漢譯英、口譯與筆譯交互,利于實現(xiàn)英語詞匯習得的正遷移效應,培養(yǎng)多學科背景的翻譯人才。學生可用中英文字幕切換練翻譯。
(五)復述背誦與角色模仿
讓學生跟讀、復述或背誦片中的經典句子或對話,通過角色模仿扮演讓屏幕精彩再現(xiàn),利于糾正音調、提升語感與聽說能力,利于四六級機考的口語復述。給消音的影視片配音較受學生歡迎,富有挑戰(zhàn)性。其真實鮮活的語境能推動學生的“主角”作用,自然應用體驗目標詞匯。
(六)影評與概要的串講寫作
根據(jù)目標詞編寫、講述或填充影視片內容概要,有助掌握目標詞在情景語境中的使用。學生可針對片中某一方面展開評說、討論。改編或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與創(chuàng)新精神。
(七)臺詞劇本原著閱讀
閱讀經典臺詞劇本原著,能身臨其境地領略語言的智慧并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知識,鞏固和擴大詞匯量,陶冶文學情操。可設選詞填空等活動配合。閱讀賞析和影視觀賞相結合。
(八)文化探討
對缺乏國外生活情景體驗的中國學生來說,適當以小組討論、自由發(fā)言或者辯論的形式交流探討片中異域文化,既利于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又習得詞匯。
五、結 語
隨著網絡教學的逐漸開展,影視資源有著更廣闊的施展空間,大學英語教學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目標詞語選材,建構英語經典影視資源庫。影視欣賞、詞匯教學與交際技能訓練相結合,通過多維互動,讓“從生活中來”的詞匯“回到生活中去”,最終實現(xiàn)學生聽、說、讀、寫、譯應用能力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梅麗.貫徹直觀原則 提高聽說能力――在高年級詞匯課上進行電影教學的嘗試[J].外語電化教學,1985(01).
[2] 劉鴻宇.以影音資料庫為平臺的交互式電影英語教學[J].電影文學,2009(14).
篇12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137-02
“I’m Captain Jack Sparrow. The original. The only!”
“我們已經不是當初的我們了,你還想怎么樣?還能怎么樣?”
“太殘暴了!”、“寡人心痛啊!”
“在公平的世界里,不可以欠債不還。”
“人嚇人,嚇死人。”
這是2011年上半年在中國電影院線上映的部分影片經典臺詞,它們分別來自于不同電影類型的代表——《加勒比海盜4》、《將愛情進行到底》、《戰(zhàn)國》、《守望者之罪惡迷途》、《B區(qū)32號》。無數(shù)經典的電影臺詞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經典電影臺詞的流行走紅也正說明了中國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步入飛躍式發(fā)展的高速快車道。電影創(chuàng)作量成倍翻增、電影院線遍地開花、觀影人數(shù)也一路直線飆升,整個行業(yè)大有直掛云帆濟滄海之勢。而其中作為國內電影投資回收主渠道的電影院線,其推手作用不容忽視。2011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131.15億元人民幣,產量和票房收入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由此看來,中國電影產業(yè)已經進入到由產業(yè)化初級階段向產業(yè)升級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成為名副其實的“鉆石礦”。
百花怒放的中國電影院線雖有一路飄紅的高票房光環(huán),但仔細分析其院線的上映影片卻發(fā)現(xiàn)仍然呈現(xiàn)良莠不齊的狀態(tài)。從影片質量上來說,優(yōu)劣之分、精糙之分、國內外之分、投資大小之分……參差不齊,讓人又愛又恨。從影片構成上來說,當前電影院線的影片主要構成大致可以分為這樣三類:國外大片、國內主流電影、國內中小制作電影。國外大片因其制作精良、技術先進在中國電影院線市場上長期穩(wěn)定地占據(jù)著票房半壁江山,剩余半壁江山的大部分則被國內主流電影所“霸占”,國內中小制作電影完全是在夾縫中生存。稍加端倪便會發(fā)現(xiàn),中國電影院線的影片弊病不少。
“大片”一詞的最早使用是在1994年,當年中國廣電部電影局通過了每年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和表現(xiàn)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的決議。而在這之后進口大片雖然數(shù)量很少,票房卻占到中國大陸票房的50%以上。從2011年上半年單部電影票房排名中來看,排名第一的是《功夫熊貓2》,票房達到了5.97億元,其次是4.7億元票房的《加勒比海盜4》,第三名才是我們的國產電影3.05億元票房的《建黨偉業(yè)》。而《建黨偉業(yè)》作為一部獻禮式的影片,能否代表中國影業(yè)的真實水平還有待商榷。
國外大片在中國電影院線的繁榮是因為國內觀眾崇洋、盲目追求感官刺激還是國外大片真的有可圈可點之處?——答案雖有前者的因素但更多的應該是后者。從1895年電影從盧米埃爾兄弟誕生起,電影在國外就一直有著良好的傳承。豐厚的歷史積累是“大片”得以繁榮的重要根基。另外,“大片”之所以在中國電影院線保持長紅,跟作品本身的優(yōu)秀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從卡梅隆早期的《終結者》,到電影神話《泰坦尼克號》,再到轟動世界的《阿凡達》,我們看到的是其電影票房、藝術的雙豐收。故事的豐富性、情感的細膩性、場面的沖擊性、拍攝的苛刻性、宣傳的轟炸性……我們不得不佩服“大片”對電影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好萊塢的電影模式直至今日還受到眾人的膜拜,說到底還是因為它是個“全能英雄”。
俯身細察同樣貢獻中國電影產業(yè)發(fā)展的國內主流電影,其情況卻不盡人意。雖然“大片”一詞也頻頻出現(xiàn)在其頭銜之上,但電影院線是驗證電影水平的最好利器,從電影票房和觀眾反響來說其與國外大片相比還是具有一定差距,暫且只能稱為“國內主要流行電影”。
中國本土電影之所以遲遲不能走向振興,很大的原因也應歸結于“國內主流電影”,更準確的定位應該稱之“商業(yè)電影”。 我們承認近幾年來中國電影院線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中國本土電影,比如《英雄》的歷史重演,《集結號》的撼動人心,《梅蘭芳》的人物重釋,《讓子彈飛》的意味深長……但也正是因為它們的成功將部分國內主流電影帶上了一條錯誤的商業(yè)不歸路。在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國內主流導演的電影示范下,歷史題材、重大事件、恢弘場面、明星演員成為了國內主流電影競相擁有和標榜的條件。票房是衡量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但如今的國內主流電影卻將票房視為了電影的首要追求。從院線售票區(qū)所陳列的海報就可略見一斑——宣傳海報不是美女就是武器,一心只為博得觀眾眼球。國內主流電影已經逐漸變?yōu)榱艘粋€“五化小丑”: 題材封閉化、故事幼稚化、視覺平面化、審美低俗化、營銷過度化。《戰(zhàn)國》就是這“五化小丑”的“杰出代表”。其在上映前期實行了轟炸式的宣傳,從院線海報、到公交站臺、再到公交、電視媒體,《戰(zhàn)國》可謂無處不在。乍看上去,《戰(zhàn)國》可謂是一部“大制作、大明星、大場面”的超大電影。雖然在上映一周后便贏得了首周六千萬的絕佳票房,但終究電影本身的素質偏低很快便被踢出了電影院線。
如今走進商業(yè)盈利怪圈的中國主流電影很多已完全偏離了電影藝術的軌道,進入了為票房而票房的惡性循環(huán)當中。電影要成為一門產業(yè),追求電影投資回報的本身是沒有錯誤的,但如果再一味沉迷于利益最大化的怪圈,那么愚弄觀眾的最終后果就是徹底失去。
篇13
20世紀90年代后期,韓國電影開始在世界電影舞臺上崛起。歷經十余年的蓬勃發(fā)展,一方面成功擊退了好萊塢電影在國內的主導地位,為本土電影的生存發(fā)展爭取到難得的機會;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并發(fā)揚了具有本國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tǒng)的電影風格,贏得世界各國廣泛的關注和認可。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才隨著韓國電影的崛起迅速涌現(xiàn)出來,許秦豪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作品都是對生命和情感歷經積累沉淀后產生的,是能夠發(fā)人深思,引起廣泛共鳴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看到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能做到這一點,在商業(yè)氣氛愈加濃厚的電影界,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美國著名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曾說過,在藝術和受大眾歡迎之間并無必然的矛盾,在藝術和藝術電影之間也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1]。由此可見,許秦豪不僅實現(xiàn)了個人的藝術追求,也得到了大眾的歡迎,并在這兩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一、敘事風格
1.主題——蕓蕓眾生的愛恨離別。電影史上許多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總是力圖展示愛情的某種超越性,通過書寫愛情神話來證明愛情的偉大。如《泰坦尼克號》對等級秩序的超越,《人鬼情未了》對生死的超越,《羅密歐與朱麗葉》對家族仇怨的超越[2]。這些作品都體現(xiàn)了愛情面對困難,哪怕是死亡時所散發(fā)出的強大的力量。
許秦豪的《八月照相館》講述了身患絕癥的攝影師在生命行將結束的日子里邂逅可愛的交通局女孩的故事;《幸福》講述了兩個身患重癥的人相愛的故事;《外出》中的男女主人公因愛人的背叛而相識并產生感情,卻在最后不得不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而分道揚鑣。從這些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了愛情和生命珍貴美好的一面,卻沒有刻意展現(xiàn)愛情的某種超越性,反而表現(xiàn)出愛情在面對困境和死亡時的無奈。許秦豪的愛情電影突破了傳統(tǒng)愛情影片既定的模式,更真實更理性地體現(xiàn)出了愛情與生命的常態(tài)。始終著眼于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也是許秦豪電影主題的一個特點,這十分符合東方民族更注重現(xiàn)實世界中世俗關懷的秉性。《八月照相館》講述的是攝影師與交通局記錄員的故事;《春逝》講的是錄音師與電臺主播的故事;《外出》講述的是舞臺燈光師與家庭主婦的故事……他們因家庭的和睦而幸福,也因生活的瑣事而爭吵;因愛情的降臨而喜悅,也因愛人的背叛而痛苦;因生命的逝去而恐懼,也因苦難的來臨而堅強。在許秦豪的電影中,時刻體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實主義的人文關懷,講述普通人群的生命與愛情是許秦豪愛情電影永恒的主題。
2.情節(jié)——唯美含蓄的詩意表達。韓國電影往往回避尖銳的戲劇沖突,注重挖掘和呈現(xiàn)生活本身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既著力在人物外在美上下工夫,又不遺余力地展現(xiàn)人物美好的精神世界。許秦豪的影片繼承了韓國電影的這一特點:他樂于以細膩的情感表達方式,追求的是真實,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一切就像對日常生活的還原,靜靜地流淌出東方美學的獨特神韻,把影視作品中經常探討的愛情、死亡等話題演繹得凄美、透徹。《八月照相館》中,鄭元和德琳的愛情發(fā)展過程里沒有山盟海誓,沒有熱情相擁,甚而連一次勇敢的表白都未曾有過,但甜蜜的愛意在兩個人日常交往的細節(jié)中慢慢展現(xiàn)出來。整個影片以一種有節(jié)制的方式來傳達平靜生活中最細膩的情感,以高度寫實的方式,把愛情的甜蜜和無奈,生活的美好和殘酷傳達出來。
美國導演魯本·馬摩里安說:“一個藝術家的風格,實際上就是他對世界、對人生的觀點,他是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他是如何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3]”融入死亡卻又淡化死亡,對于死亡這樣殘酷主題詩意般的表達是許秦豪的特點。影片《八月照相館》中,當鄭元騎著摩托車搖頭晃腦的穿梭在大街小巷時;當他在醫(yī)院走道做鬼臉嚇唬對面的孩子時;當他在照相館熱情地接待形形的顧客時,誰會想到他是一個身患重病將不久于人世的人呢?影片最后,鄭元坐在相機前,隨著自拍功能的啟動,“咔嚓”一聲,熟悉的笑容定格成為鄭元的遺像。導演沒有用生離死別的場面來表現(xiàn)鄭元的離去,就像中國繪畫中的“留白”一樣,把領悟和感受的空間留給觀眾。許秦豪摒棄了人們面對死亡的痛苦和恐懼,巧妙的通過一個鏡頭,一個具有象征性的符合將殘酷的死亡詩意般的表現(xiàn)出來。這種淡化死亡的處理方式,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給人強烈的心靈震撼,具有濃烈的東方特色。
二、聲畫語言
1.畫面——東方美學的真實再現(xiàn)。“文貴含蓄”是東方藝術中的傳統(tǒng)觀點。老莊思想對這一審美傳統(tǒng)的形成有重要的啟迪作用。老子的“大音希聲”和莊子的“至樂無樂”,都很自然地引伸出了“無言之美”的審美理論[4]。這一系列美學傳統(tǒng)在東方電影中也有所體現(xiàn)。許秦豪不是一個熱衷電影技巧和特技特效的導演。在他的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大量平穩(wěn)、靜觀的鏡頭,但在那些簡單的鏡頭下卻往往能夠營造出唯美的意境。場景選擇上,許秦豪十分注重與自然的親近,他通過這些場景的構建,體現(xiàn)一種返璞歸真的美好。《春逝》中,尚優(yōu)和恩素的愛情產生于美麗的大自然中;《幸福》中,導演將城市和自然兩個場景進行了對比:與城市相關的鏡頭中充斥著炫麗的色彩、耀眼的光效、凌亂的構圖、晃動的鏡頭,畫面中的人往往處于一種極度浮躁,迷失的狀態(tài);反觀自然界的鏡頭,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效,簡單的構圖,平穩(wěn)的鏡頭,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也體現(xiàn)出一份樂觀、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在許秦豪的電影中,這樣的鏡頭已經不單單是對情感的疊加,講述故事的手段。他的鏡頭已經和影片的主題思想高度的融合為一體,往往一個鏡頭就能體現(xiàn)出世間百態(tài),人情冷暖。在那些安穩(wěn)平靜的鏡頭構造了和諧的視覺效果,影片始終沉浸在一片溫柔的情緒之中。
長鏡頭的大量運用對許秦豪影片風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電影批評家巴贊看來,電影要做到從多義的現(xiàn)實事物中,讓觀眾“悟出”其“確切含義”的話,只有不被剪斷的景深鏡頭,才能給觀眾這一權利[5]。《八月照相館》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體現(xiàn)人物的情感流露。影片部分,鄭元坐在咖啡館里最后一次凝望德琳,他將手貼在窗玻璃上,深情撫摸著映在玻璃上德琳的輪廓。長久以來積蓄的愛瞬間爆發(fā),但鄭元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目送遠去的德琳,不敢有任何的表達。平靜的鏡頭下,鄭元隱忍的情感慢慢散發(fā)出來,冷靜的背后卻是洶涌的情感。《春逝》的結尾處,在一片櫻花的大景深鏡頭前,尚優(yōu)和恩素友好握手,以證明彼此感情已到盡頭。恩素轉身離開,慢慢往畫面后景處走去。之后她又回過身,看著一臉遺憾的尚優(yōu)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便向尚優(yōu)揮手告別,恩素漸行漸遠,在前實后虛的鏡頭下只留下一個模糊的輪廓。這個鏡頭也預示著尚優(yōu)內心對恩素的淡忘,對這段感情的釋懷。
2.聲音——溫柔動人的情感升華。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更豐富多樣。自從聲音元素融入影像以后,就更加提升了電影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情積累。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曾說:“當電影開始加入聲音時,是最令人興奮的。在那時候,我會因興奮而顫抖。”如此來看,聲音的魔力便是對視覺形象的補充,是對電影整體的升華[6]。
在許秦豪的電影中,往往沒有豐富的人物對白或者辭藻華麗的經典臺詞。人物間的對話簡單明了,甚至在一些段落選擇了靜默處理方式,高度的還原了生活的常態(tài),也完成了情感的抒發(fā)。《春逝》中,尚優(yōu)因十分想念恩素,在喝醉以后大老遠的驅車前去看望恩素,恩素則一直在空蕩的馬路上等待尚優(yōu)的到來,尚優(yōu)下車后,兩個人相視而笑,沒有互訴衷腸,緊緊的擁抱勝于一切;再如《外出》中,舒英在仁秀房間聊天,卻因仁秀岳父的到來,不得不尷尬的躲進洗手間,仁秀提出與岳父外出吃飯,出門后,仁秀又借口忘了拿東西回到了房間,他推開衛(wèi)生間的門,看見舒英還站在那里,上前緊緊的抱住了舒英。在這組鏡頭中,兩人什么話也沒有說,但觀眾卻可以感受到兩人感情的真摯和面對這份特殊愛情時的壓抑。“音樂的韻律、節(jié)奏、旋律、和諧度與樂器使用,都能影響觀眾的情感反應。此外,一段旋律或樂句也能與特定的角色、背景、情況或意念相關。[7]”這一點在許秦豪的電影中也是有顯現(xiàn)的。當然,堅持唯美溫婉風格的許秦豪,在配樂的選擇上也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在樂器的選擇方面,許秦豪多選取鋼琴,提琴,吉他。雖然相比交響樂配樂顯得過于單一,但在這些簡單、輕柔舒緩的旋律中,常常給人以空靈的感覺。唯美的畫面, 配之輕柔的旋律;哀傷的畫面,配之憂傷的旋律,觀眾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隨音樂所散發(fā)出的情感就像一股涓涓細流一樣,慢慢地涌入觀眾的心田。
三、結 語
侯孝賢曾經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8]”1998年正逢亞洲金融危機,韓國民眾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恐懼彷徨之感。而在此時,許秦豪的電影慢慢的走進人們的視野。《八月照相館》的問世,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他們內心的苦悶和壓抑。此后許秦豪的電影始終著眼于普通人的生活,并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和人生思考。通過電影展現(xiàn)韓國的文化歷史,民族精神。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深受儒家、道家等經典文化的耳濡目染,許秦豪能夠成功的排斥好萊塢等西方電影的主導作用,成功的發(fā)展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的電影。他始終著眼于平實的生活,普通的人群,通過細膩的情節(jié)描述和豐富的情感抒發(fā)來成就電影本身,用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精神充實電影的靈魂,在票房和藝術上取得了雙贏的結果。韓國電影發(fā)展的蓬勃之勢應該值得華語電影進行深刻的反思。
參考文獻:
(美)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吳衛(wèi)華.《八月照相館》的死亡主題與藝術方式探析[J].電影文學,2006(6).
蔣俊.世紀之交的清風——論近年韓國電影的溫情柔緒[J].藝術百家,2002(3).
蘇暉.論中西愛情詩之差異及其文化淵源[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
練維維.東西方電影形態(tài)的差異性[J].青年記者,2008(26).
杜蒙.許秦豪電影的形式與風格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10.
(美)大衛(wèi)·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