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一英語知識總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回答姓名的方式Myname’sJenny./I’mJenny./Jenny.
姓:lastname/familyname
名字:firstname/givenname。
2,問電話的方式What’syourtelephone/phonenumber?
It’s555-3539.
3,回答這個問題answerthequestion
4,這個問題的答案theanswertothequestion這把鎖的鑰匙thekeytothelock
篇2
4、句型:
5、Where+be+主語+from? 主語+be+from+地點。
6、Where do/does+主語+live? 主語+live/lives in。
7、What language do/does +主語+speak? 主語+speak/speaks。
8、主語+like/likes+doing/to do…
9、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sport? My favorite subject/sport is。
篇3
1)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Alan艾倫 / My name’s Alan我的名字叫艾倫 / I’m Alan 我叫艾倫
What’s = What is name’s = name is I’m = I am
2)What’s his name? 他叫什么名字?
His name’s Eric 他的名字叫埃里克。/ He’s Eric . 他叫埃里克。 ( He’s = He is )
3)What’s her name?她叫什么名字?
Her name’s Mary. 她的名字叫瑪麗。/ She’s Mary. 她叫瑪麗。
( She’s = She is )
3. Nice to meet you. 見到你很高興。(初次見面用語。)回答Nice to meet you. 或Nice to meet you, too.
4. How do you do? 你好!回答:How do you do? 你好!
5. Mr ,Mrs ,Miss 和Ms
Mr ['mistə(r)] 先生
Miss [mis] 小姐,女士;(年輕未婚女子)
Mrs ['misiz] 太太;夫人(用于已婚婦女姓名前)
Ms. [miz] 女士
6. Is he Jack? 他是杰克嗎?
Yes, he is. 是的,他是。
No, he isn’t. His name’s Mike. 不,他不是。他的名字叫邁克。
7. Are you Helen? 你是海倫嗎?
Yes, I am.是的,我是。/ No, I’m not. I’m Gina. 不,我不是。我是吉娜。
8.英美人的姓名與中國人的姓名順序相反,名在前,姓在后。如Jim Green, 名是Jim,姓是Green。 名字:first name(第一個名字)或 given name 姓氏:last name(最后的名字)或family name(家族的名字) 全名:full name
9. 問電話號碼: What’s your/his/her telephone number?
It’s + 號碼.
電話號碼的讀法:用基數詞按順序讀出。“0”可讀Oo或zero.
10. is/am/are的用法:
I用am, you用are. 1) I am 14, how old are you? 我14歲,你多大了?
is連著他/她/它 2) He/She is a student.他/她是個學生。What color is it?
單數用is,復數用are. 3) The key is yellow. 鑰匙是黃色的。
4)He and I are students. 他和我都是學生。
篇4
I. 重點短語
1. Sit down
2. on duty
3. in English
4. have a seat
5. at home
6. look like
7. look at
8. have a look
9. come on
10. at work
11. at school
12. put on
13. look after
14. get up
15. go shopping
II. 重要句型
1. help sb. do sth.
2. What about…?
3. Let’s do sth.
4. It’s time to do sth.
5. It’s time for …
6. What’s…? It is…/ It’s…
7. Where is…? It’s…。
8. How old are you? I’m…。
9. 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10. Welcome to…。
11. What’s …plus…? It’s…。
12. I think…
13. Who’s this? This is…。
14.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15. There is (are) …。
16. What colour is it (are they)? It’s (They’re)…
17. Whose …is this? It’s…。
18. What time is it? It’s…。
III. 交際用語
1. Good morning, Miss/Mr…。
2. Hello! Hi!
3.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4.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thanks. And you?
5. See you. See you later.
6.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7. Goodbye! Bye!
8.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9. Here you are. This way, please.
10. Who’s on duty today?
11. Let’s do.
12. Let me see.
IV. 重要語法
1. 動詞be的用法;
2. 人稱代詞和物主代詞的用法;
篇5
怎樣充分利用并發揮社會主流意識和現代傳媒技術應有的作用?教師的主導性地位在初一英語教學中如何體現?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大問題。
下面,筆者就教師在初一英語教學中主導作用的發揮,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結合“校本”
現在,教育的“校本”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著積極影響。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教師首先應該把這種教育思想應用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根據本校、本班甚至是不同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應用,因勢利導。
作為初一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的學生剛剛接觸到正規的課堂英語教育,他們或許只有好奇。怎樣使這種好奇轉化為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激發并培養這種興趣?對于教育的主導者教師來說,是一個棘手并且十分重要的問題。
兒歌、卡通、漫畫、連環畫和簡筆畫對初一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應該利用初一學生的這一特點,結合實際把它應用到教學中。
二、拓展思維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上課的時候,可以鼓勵同學們發揮他們的想象,尋找適合他們自己的記憶方式,拓展他們的思維。同學們動了腦筋,許多孩子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孩子們樂在其中,看似平常,但對于剛剛接受正規課堂英語教育的他們來說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提升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覺到:英語這門新學科與他們原本想象的不完全一樣。在同學們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教師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把同學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并且是適合大家的課堂模式。教師采取合理的、適合大家的課堂模式,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形成風格
對初一學生來說,兒歌、卡通、漫畫、連環畫和簡筆畫對他們是有著強烈吸引力的。許多事實已經證明了兒歌、卡通、漫畫、連環畫和簡筆畫可以調動和激發兒童學習一門新學科的興趣。
對教師來說,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應該聯系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發現更多的新媒介,探索更多的新方法,把握更多的新模式,用來培養和加深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但是絕對不能把兒歌模式、卡通模式、漫畫模式、連環畫模式和簡筆畫模式,不加任何的分類總結,統統的帶到某一個班級。如果那樣,不但達不到調動和激發他們學習一門新學科的興趣的初衷,相反他們會討厭這一新學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并把這一風格帶到所教的班級去,以形成該班級的風格,而且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把這一特色也帶到所教的班級去,以形成該班級的特色。
篇6
一、初一英語語音教學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界對于英語教學的認識不斷加深。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來提升他們的英語能力和英語素質,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形成高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具備獨立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具備優秀的聽說讀寫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經過多年的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在英語課堂學習中,經常存在著以下兩種類型的學生,一種學生是采用機械式的方法學習英語,尤其是對待單詞的學習時,他們往往是死記硬背。例如,有很多學生把first寫成了frist,把tired寫成了tried,這些都是機械記憶的后果,他們沒有掌握音標,也就不可能借助音標進行單詞的記憶,所以,在記憶單詞的時候,不能夠科學地從音到形去記憶,而是采取一個個字母方式拼接成單詞的方式來記憶,這種單詞記憶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錯。還有一種學生經常采用漢字注音的方式來學習單詞,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分學生的音標掌握不是很好,不得不借助漢字注音來讀單詞。例如,baby注音為“卑鄙”,quiet注音為“快爾特”等,這種通過注音學習單詞的方式是不科學的,不但容易引起學生笑話,也讓這部分學生不好意思開口進行單詞閱讀,長此以往,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減弱,甚至會對英語產生抵觸心理。另外,一旦養成這種陋習之后,學生往往會很難改正,甚至離不開漢語。
二、初一英語語音教學的策略
1.強化音標教學和拼讀訓練,提升學生的英語單詞拼讀能力
初一學生剛剛踏入初中的校門,因此,他們對于初中學習是比較好奇的,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利用他們好奇心強的特點進行英語教學。為此,我們可以利用幾周的時間對學生開展字母、音素和音標的三位一體教學,在講解Aa的同時,也讓學生學習元音音素/ei/,同理,在講解Bb的時候,讓他們學習輔音音素/i:/,最終讓他們學會Cc,Dd,Ee,Gg,Pp,Tt等,并告知他們這些字母里面都含有共同的元音音素/i:/,也需要指出去掉這個字母的共同音素/i:/之后,余下的音就是讀音。當學生熟悉這一塊知識之后,就可以對它們進行拼讀單詞強化,例如be――/bi:/,deep――/di:p/,cent――/sent/等等,經過大量的練習和閱讀,學生就能夠明白音素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這是字母和音標之間的重要橋梁,三者是緊密結合的關系。經過不斷訓練,我們必須要看到一個單詞就能夠張口把它讀出來,聽到一個單詞就能夠把它大致寫出來,只有這樣,才算是學習好音標了。
2.利用語言的正遷移作用來區別中英文發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是極其重要的一項能力,我們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學生學好音標和單詞發音是一方面,學會一種英語的學習方法則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首先,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對國際音標和漢語發音進行比較,并讓學生了解到語言的正遷移作用,從而讓他們更加輕易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例如,英語輔音音素/b/,/p/,/t/與漢語聲母b,p,t,它們之間是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又比如,雙元音音素/ai/,/ei/與漢語韻母ai,ei基本一致,學生應當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多加總結,從而通過比較記憶法來更加輕松地掌握音標。其次,教師應當采取聽說結合的方式進行語音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要想學好英語,語音的熟練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能夠一味追求單個音符的準確性,而是應當保證整個單詞和整個句子的準確性,從而保證英語的原汁原味,做到英語學習的規范化。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英語錄音,然后讓學生加以模仿,當學生模仿熟練后,就把學生的讀音錄下來,然后與標準發音進行比較,從而幫助學生改進自身的發音。
總而言之,初一英語語音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個英語教學環節,教師應當不斷探索相關的教學方法和開展教學形式,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思路,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篇7
本書由四個模塊構成,每個模塊包括三個單元,全書力求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原則編寫,并使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四個方面在比較真實的情景中緊密聯系,融為一體。
一、 整體結構12個單元,4大模塊
Getting to know me(Unit1-3)Places around me(Unit4-6)
Colours and things(Unit7-9)My day(Unit10-12)
二、 單元結構
1. Welcome to the unit:通過簡潔明了的對話,引出本單元學習的話題和內容。
2. Listening:通過一些簡短的聽力練習繼續學習本單元的相關內容。
3. Speaking:用口頭操練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反復操練。
4. Reading:本部分的閱讀材料話題延續聽說部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密切聯系,內容相對更為豐富,題材廣泛。
5. The alphabet/Grammar:除前兩個單元為字母教學外,其它單元均是對本單元出現的基礎語言知識進行梳理,并通過操練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規則。
6. Pronunciation:從第七單元開始,也就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的基礎上,引出有關語音的知識,培養學生初步拼讀單詞的能力。
7. Task:任務部分意義與學生口頭操練和表演的形式讓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知識,寓教于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方便。
三、 starter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語法
1 人稱代詞主格及其與be 動詞的搭配
2 數詞1-30
3 名詞復數的詞尾變化:-s,-es,-ies
4 There be 句型(肯定句,疑問句,否定句)
5 名詞性物主代詞
6 方位介詞的用法
7 Have /has句型
8 情態動詞can,must用法
9 一般現在時(陳述句、一般/特殊疑問句)
10 動詞變化:-s,-es,-ies
11 特殊疑問句 When/How/Who/Where/What …?
對于擔任初一年級教學的教師,這些條理性的東西必須清楚,只有在自己頭腦中形成了知識體系,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當然光有這些也是不夠的,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 充分利用新教材優勢,進行情景教學
新編教材的特點是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并且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樣,有助于使學習內容與客觀事物、交際場所相聯系,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 激發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讓英語課堂充滿活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運用主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激發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投身于每一學習環節中,使每個學生當堂消化掉所學知識,這樣教師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當堂教學任務。
三、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行成就感教學
篇8
校區分布:盤龍區、五華區
免費課程咨詢熱線:400 006 6911 轉分機 77627 (先撥打前十位分機,接通后聽到語音提示后,輸入后五位分機,可以和機構老師一對一咨詢)
京翰教育綜合介紹
1.招生年級:小學一年級--高三
2.常規課程: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
3.招生時間:周末班、同步班、寒暑班、根據孩子時間靈活安排
4.課程費用:因年級不同、科目不同、收費不同
5.上課地點:多個校區詳情電話咨詢
*具體地址
昆明市 盤龍區 昆明北市區校區 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7627
昆明市 五華區 昆明云師大校區 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7612
------------------------部分課程介紹------------------------
根據個性化教學特點針對高三年級課程特點推出高三同步拓寬拔高輔導課程,課程主要以總結方法、確立體系、同步超前為目的,同步輔導,快速提高。
課程名稱:
高中三年級化學
課程介紹:
高三面臨高中,注重知識點的總結、系統化分析、重難點練習,做好高中應試準備。
篇9
2012 年9 月,2015 屆英語組面臨更大的挑戰,根據學校的計劃和安排,初一年級在十三個班開展英語分層教學。為了有效進行英語分層教學管理,2015 屆初一英語組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探討分層教學中全組集體備課和分層組備課相結合的新模式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鉆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后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更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2015 屆初一英語組成立至今,高度重視集體備課活動,針對新課標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在備課中重視研究新課標與舊課標的差異和新課標的解讀,重視教學策略的研究和針對學情的分層教學的研究;認真學習北京市八一中學初中學科分層教學管理制度,明確英語教師在分層班的職責;明確本學期英語備課組的重點備課方向和教學進度,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探討分層教學中全組集體備課和分層組備課相結合的新模式。
以《2015屆初一英語組七年級上教學計劃》中的“具體工作”為例,教師在開學初就明確了本學期英語組的工作內容和重點:
1. 研究分層走班制的管理,在動態中加強學生的管理,構建科學合理、適合校情的管理體系,形成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行政班和教學班的管理齊頭并進,相互補充。完成課本九個單元的授課內容,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2. 以教學班為單位,做好班級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變化,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及時疏導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3. 針對小升初,進行教學評價和測試的研究。
4. 完成《快捷英語》聽力的測試和講解,并將此項成績納入過程性評價。
5. 開展精品課的研究,通過備課、授課、研課、評課、課后反思等環節提升教師的教學教育能力。
6. 試卷命題的研究和反思(試卷的出題思路、考試題型和分值、試卷中的典型錯誤、試卷中反映出的教學整體狀態和應對措施等)。
7. 全體英語教師參加基本功大賽,提升教學能力,優秀教師參加區基本功大賽。
8. 全體教師參加選修課和校本教研的研究。
9. 開展多樣的學科活動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
為了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尋找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結合點,初一英語備課組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確定教學方式,制定了分層備課的任務安排表和備課記錄表。
二、制定明確的備課內容和任務安排,固化教學成果;形成過程性記錄、課件、課例研究和優秀教案
2015 屆初一英語組每次備課都有主備人,全組教師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各種有用信息。全組備課的重點是備三維目標、備學生活動、備有效作業;分層備課范圍不僅僅局限于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還在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機智、教師語言、語言拓展、課外語言學習指導等層內討論,在教學反思、教學環節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讀等方面擴大教學思路。平時非備課時間,組內教師經常在學生情況(包含作業、課堂紀律、課堂表現、課堂準備等),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學活動、教學策略、作業或作品、閱讀等方面進行交流和分享。大家通過集體備課,構建和完善教育資源共享及教學成果交流平臺,加強課題研究,力求教學模式的創新。當所有備課人討論完畢后,主備課人負責整理和總結,并按照備課要求形成文字、形成集體智慧的結晶。
在集體備課中,本組每一位教師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一起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一起探究如何把教學內容落到實處,討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突破重難點,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大大縮短了分層教學的摸索階段。
三、開展精品課的研究,提升教師的教學教育能力
在2015 屆初一年級13 個班實行分層教學的大背景下,初一年級組英語老師分別在各自的執教班內,認真鉆研分層教學特點,進行了分層教學研究和實踐,制定了公開課安排表:
時間 主講
教師 課型 課題 初一英語組教研突破
9月 閆妍 新授課 Unit 2
Period 2 B層起始課的研究和如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
9月 楊宏 起始課 Unit 3
Period 1 B層起始課的研究和如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
篇10
2、教材簡析
之前通過對小學和初中教材的分析,我認為,初一教材不僅對四年小學英語的詞匯和語法方面有一系列的鞏固,而且還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從鞏固到滲透,從滲透到創新。這樣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不會由于知識過難而打消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不會由于內容過于簡單而使學生失去興趣,進行科學系統的教學。
初一上冊共有三個單元的預備篇和十二個單元的正式篇,每個單元都有sectionA和sectionB以及selfcheck三部分組成,以下對三部分簡要分析:
SectionA:1a呈現了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句型和相應的語法結構,1b起到承接1a的作用,為聽力練習,1c是學生之間進行的對話練習2a和2b是擴展性的聽力練習,2c是擴展性的對話練習,另外,GrammarFocus這一部分系統直觀地呈現了之前練習到的語法知識。從3a到4部分是課堂活動部分,這部分整體起到學習新知識和鞏固作用。
SectionB:1a和1b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添加新知識,若有1c的話,一般為對話的練習,2a和2b都屬擴展性的聽力,若有2c的話,一般為對話的練習,3a到4部分是多樣性的課堂活動,這部分整體起到鞏固和擴展作用。
初一英語上冊語法
Selfcheck:測驗同學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一個自我評價,教材的趣味化也在此部分體現出來。
3、教學目標
首先,知識目標
運用“直觀性、啟發性、鞏固性、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書本知識,采用講授、談話、討論、演示、練習、參觀、實驗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重點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并應用,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出來,做到基本英語對話的脫口而出。
其次,能力目標
通過對初一上冊英語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整體能力上有所提高,其中,我認為,為了深化雙語實驗學校教學特色,應該重點抓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
最后,道德目標
要使學生真正明白,學習知識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是為了在走出雙語實驗學校的校門后,能以煥然一新的面貌面對任何人。
4、教學措施
初一,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起著基礎性作用,初中英語學習的狀況,會直接影響到高中,還有大學的學習,所以初一英語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在教學中,我制定了以下的措施:
(一)備課初一英語上冊語法
上好一堂,我認為備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堂高質量的課,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對此,我將做到,全心投入,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和其他英語老師討論研究,直到問題解決為止,多聽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堂教學(可以用視頻在方式在網上觀看),學習其教學方法,并加以總結,并鼓勵自己進行創新。另外,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及學習需要,對學生學習新知識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預測。
(二)課堂教學
此方面是教學措施的中心環節,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思想素質和能力的關鍵。對此,我將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目標明確,明確每節課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后,學習應達到的水平(在心理學上,叫做最近發展區),要最礌蹀度的擴大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里主要包括: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素質水平。
其次,內容正確,要保證教給學生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正確性。
篇11
小學和初中是基礎教育獨立而又密不可分的兩個階段。關于兩個階段的教與學的銜接問題一直被廣大教師所關注,尤其是中小學英語的銜接問題。本文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手段,對六盤水市水城縣龍場中學、順場中學、花戞中學和營盤中學等中學的初一英語教師和初一學生進行調查,試圖去發現該片區的小升初的英語銜接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并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 農村片區小升初英語銜接現狀及原因
本文采用定量的手段,對六盤水市水城縣龍場中學、順場中學、花戞中學和營盤中學等中學的初一英語教師和初一學生進行了訪談調查。筆者對該片區的初一英語教師和初一學生隨機抽取36名老師和100名學生,并對其進行訪談,將得出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發現了在小升初英語銜接問題上所呈現出來的特點,并且剖析這些特點背后的原因。
1.1教師方面
1.1.1學生英語水平差異大,教學工作不易開展
通過訪談調查發現,93%的初一英語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剛升入初一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給正常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他們所教的學生中,有些學生完全達到了小學階段的學習目標,但是有些學生基礎較差,甚至分不清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的區別,不會讀單詞,語法知識更為匱乏。
依據訪談的調查結果,筆者認為學生的英語水平的差異之所以這么大,是因為各個小學教學目標的差異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有些小學把英語當成主科來教,但有些小學只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進行教學。更有甚者,因為教學條件不允許,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都沒有接觸到到英語學習。因此,在剛步入中學時,這些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很大。
1.1.2學生學習方法落后,未能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
調查顯示,82.5%的老師反映學生的學習方法落后。例如,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不重視復習,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等。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教育理論家讓·皮亞杰(J.Piaget),是認知發展階段論的倡導者。他認為兒童的發展要經歷四個階段,即,感覺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上)。
小升初的學生的年齡大概處于11-12歲間,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之間。具體運算階段的特點是,“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1]。形式運算階段的特點是:“能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解決問題,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考問題”[2]。所以,小學階段,兒童的發展是具體運算階段,小學教師一般采取的是邊學邊玩,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時反復強調,深化記憶,不要求學生進行抽象思維。而進入初中,需要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也必須隨之改變。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剛上初一的學生,無論是思維的發展還是學習習慣都沒有完全實現轉變。學生仍然用小學的學習方式:上課時,只是在聽老師講課,不懂得記筆記,不會記筆記,所記的筆記抓不住要點。另外,學生在課下不懂得復結,知識得不到累積,老師反復講的知識經常會產生遺忘的現象。
1.2學生方面
1.2.1 不習慣初中的學習方式,跟不上教師的課堂安排
調查數據顯示,76.5%的學生感覺不適應初中的學習方式,上課跟不上教師的課堂安排,僅僅有14.5%的學生覺得上課可以跟得上老師的授課進度。正是因為初一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之間,沒有完全到達形式運算階段。所以,他們不習慣初中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習內容過多,以講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知識點瑣碎,難以記住。
1.2.2 學習內容多且復雜,難以全部掌握
根據調查,72.2%的學生抱怨初中英語學習內容多且復雜,不易掌握。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方面的能力,學生只需掌握少量的常見的英語詞匯,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但是,初中學生不僅需要積累英語語言基礎知識,還需要提高英語語言基本技能,學會應用所學英語知識。所以,學生總是感到初中內容太多而且復雜,學習起來非常吃力。
1.2.3 擔心自己的課堂表現,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有31.8%的學生,都表示在課堂提問環節,自己很緊張,而且也非常在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證實,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也不相同。與中學生相比,小學生心里障礙小,不太怕羞,不怕出錯,敢于開口,這種心里狀態對兒童英語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中學生心理負擔加重,害羞感增強,甚至出現焦慮心理。而過度焦慮是語言學習中的一大障礙,它可能導致緊張和害怕,使語言儲存和輸出效果降低,從而影響英語學習。
2 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的對策
中小學英語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小學英語是初中英語的基礎,初中英語是小學英語的延續。“中小學之間的銜接問題無疑是一個影響最終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銜接問題解決不好,小學英語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將前功盡棄”[2]。所以,這個問題不可小覷。因此,在對四所被試中學的36名初一英語教師和204名初一學生調查時發現了該片區的小升初英語銜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將依托建構主義理論和二語習得理論,提出相應對策。
2.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二語習得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最初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基于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科爾伯格、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對認知結構的形成,以及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維果斯基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即在學習的智力活動中,在要解決的問題與原有能力之間可能存在差異,教學應是在教師的幫助下消除這種差異。所以,這就要求了教師應非常清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由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該理論由習得和學得假設、自然順序假設、監察假設、輸入假設和情感過濾假設五部分組成。其中情感過濾假設說明了心理或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影響外語學習的心理或情感因素包括學習者的動機、信心和憂慮程度。克拉申把情感因素看成是可以調節的過濾器,語言輸入只有在情感過濾較低的情況下才能達到語言習得機制并未大腦吸收。因此,在外語學習過程中,較強的動機和自信心以及較低的憂慮狀態對語言習得來說是有利的。
2.2 應對策略
基于訪談調查所得出的結果,以及相應的理論支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該片區中小學英語銜接的狀況。
2.2.1教學內容銜接
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應該要非常清楚每個學生的現有水平,并且制定相應的計劃,消除原有能力和要解決問題的差異。所以,在學生開始新的學習之前進行一次摸底考試,但是不公布學生的考試結果,以免在學習初就打擊學生的自尊心。根據考試結果,制定教學的進度,合理協調難易度,并對在平均水平下的學生集中關注, 幫助他們填補上他們所欠缺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而對平均分以上的學生則要求更多地課外閱讀,規定一定的閱讀量,并在使用英語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學生自編對話、簡單寫作,還可以對課外閱讀寫簡單的英文讀后感等。
2.2.2 教學方法銜接
因為初一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形式運算階段,所以教學方法應多采用直觀教學手段。課堂上可以補充游戲、表演等活動。口語雕刻創始人鄧澤指出:學習英語,興趣是第一位老師;方法是第二位老師;勤奮是第三位老師[3]。研究表明:學生興趣是在活動中產生、發展的。只有在英語課堂中充分活動,開動腦筋,手腦并用,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游戲活動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氣氛去學習和運用英語。它能調動不同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2.2.3 教學評價銜接
因為情感過濾因素的影響,教學評價成為外語學習的關鍵部分。恰當的評價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中學階段必須將學生平時的課堂發言、作業情況也列入期末成績。銜接階段英語考試的形式除聽力、閱讀、寫作外,必須進行口試。內容有朗讀音標、回答問題、朗讀文章和話題口頭作文,通過口語考試,促使學生說的能力的提高。當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一定要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不能使用一把尺子來評價學生的進步。要特別關注那些英語不好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應該是鼓勵。
2.3培養學生新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 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上新課前,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作業。在課堂上,教師既要掌控全局,又要細察入微,督促學生養成眼耳口手腦并用的聽課習慣。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學習習慣,如指導學生閱讀適宜的英語讀物,推薦可收聽收看的廣播電視節目,隨時收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堅持用英語寫日記等。
3 結語
隨著近年來中小學英語教師、相關教研人員對中小學英語銜接的關注,這一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著問題相對復雜,多樣化程度較高的現象,特別是水城縣龍場片區的中小學英語銜接,有著獨特的特征,這一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以六盤水市水城縣龍場片區的中學為例,對該地區中小學英語的銜接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筆者希望能夠對該片區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的解決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宣文.學校發展性輔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2
回答姓名的方式Myname’sJenny./I’mJenny./Jenny.
姓:lastname/familyname
名字:firstname/givenname。
2,問電話的方式What’syourtelephone/phonenumber?
It’s555-3539.
3,回答這個問題answerthequestion
4,這個問題的答案theanswertothequestion這把鎖的鑰匙thekeytothelock
篇13
三、課前互動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在這次聽課中我發現課前老師和學生互動的較好的,課堂都比較成功,老師們大多數從自身的生活著手活躍課堂氣氛,得學生們的喜歡。
四、課題的引入與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是課程設計的重點。我認為大多數的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到位。課程開始后,從單詞的講解,到聽力練習,再到對話討論,一環扣一環可以說銜接得非常自然,學生們都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過渡中都在反復應用本節課的語法重點,很多老師還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改變課本原有的思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緊迫感,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課?怎樣培養學生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這為我們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很多。雖然這13節優質課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平時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因此,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各地老師不同的調動學生的方式。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后,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時,才有可能干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孩子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二、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在這幾天的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證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善于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4、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為后盾,詞匯豐富,課堂充實。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省優的差距。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然孩子喜歡上課?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本周聽課教研,著重了解初一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研、教改及教學情況,從總體上看,初一英語教學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變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具體表現為: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強化了初一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機制。
這次下去聽課,欣喜地看到各校都充分意識到初中英語基礎教學的重要性,加大了初一英語課程改革的領導力度,強化了初一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機制,注意把一些青年骨干教師調整到初一課程改革的前沿,“拉動效應”十分顯著。英語教研工作有秩有序,這次隨機聽課中,就遇到兩處學校按工作配當進行的英語教研活動。
二、 廣大英語教師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英語教學策略。
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不斷豐富和完善英語教學策略是這次聽課中發現的又一可喜現象。勤于理論學習、勇于探究和創新的風氣在有些學校已逐步形成。有的學校英語教研組已初步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新教材的教學模式,培養出自己的英語課程改革帶頭人。
三、 學生樂于探究,學習英語的情感與能力得以健康發展。
初中英語教學,特別是初一的英語教學,養成教育至關重要。讓學生會學英語、好學英語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避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伸腿”更是對初一英語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新教材使用以來,通過這次的聽課調研發現,大部學校的初一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空前提高,上課時人人樂于參與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大膽進行語言交流,不僅學會了知識,培養了情感,學生們自己的綜合素質更是大大提高了。
當然,初一英語課程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理論和實踐需要我們共同去探索。通過這次聽課,我們發現英語教師在面上還存在下列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 在新教材的知識體系上存在著把握不明確、不徹底的現象。
知識和能力的有效積累是學生英語學習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實現教學目標、當堂知識當堂學會”必須是我們初中英語教學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其它一切探究、體驗、交流、實踐等都是為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語言知識服務。初一新教材固定的句型少、詞匯多,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掌握好教材,僅僅抓住教學目標,“梯度式”地進行展開訓練。聽課中發現有的教師存在“照本宣科”、“蜻蜓點水”的現象,一節課下來,學生“熱鬧”不少,收獲不多,關鍵原因就在于沒有明確本單元的知識體系。
二、 在課程資源的利用上缺乏充分性、實用性和有效性。
新教材以話題為中心,重點知識為主線(交際句型),而大量的單詞應當看成是課程資源;學生身邊的生活用品、教室設施、社會現象、教學工具等也都是課程資源,因此教師在上課時不應是“主宰者”,應該帶領學生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際語言交際訓練,以實現教學目標。比如在“what COLOUR IS IT?”這課中,學生的學習用品、所穿衣服、教室宣傳畫等都是很實用的語言交際資源。
三、 教學實踐活動單一,手段和技巧不是很豐富、很靈活。
實踐是新教材課堂教學的靈魂。從聽課情況來看,有的教師也注意學生的語言實踐,但是方法單一、陳舊、呆板,離不開“DRILL BY ORDER”方式,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交流中展開知識,在合作中進行語言模仿,在體驗中進行語言的拓展提高。不要過多地機械重復,要豐富和完善實踐策略。同時也要重視課堂小結。在這次聽課中,有的老師教學設計中沒有小結,有了也沒有賦予實踐活動,而是老師為了小結而小結。教師應當盡可能少總結,多把機會讓給學生,不怕學生總結的少,就怕學生一節課中一無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