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土木與化學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土木與化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土木與化學論文

篇1

[1]佘睿,鞏學梅.土木工程概論類課程教學探討[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8,(06).

[2]吳萱,董俊.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3).

[3]王清標,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研究,2012,(04).

[4]郭旭紅.淺談“啟發式教學法”[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03).

[5]林龍鑌,等.《土木工程概論》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的體會及其對教學啟示[J].福建建筑,2012,(02).

土木工程概論論文參考文獻:

[1]丁大鈞.土木工程概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葉志明.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貢力.土木工程概論[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4]佘睿.土木工程概論類課程教學探討[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8.

[5]裴星洙.土木工程專業提前進入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6]王浩鈺.設計類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0.

[7]張亦靜.基于團隊協作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探討[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

[8]周新剛.土木工程概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一版),2011.

[9]崔京浩.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系列教材:新編土木工程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10]鐘漢華.土木工程施工概論[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7.

[11]王作文.土木建筑工程概論[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11.

[12]張志國.土木工程概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3.

[13]成虎.建設工程法規概論[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10.

[14]鞏天真.土木工程監理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15]鄧友生.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7.

[16]葉獻國.建筑結構選型概論[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1.

[17]鞏天真.建設工程監理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8.

[18]韓峰.鐵道線路工程概論[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7.

[19]周國恩.土木工程施工[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7.

[20]肖本林.土木工程與建筑教育改革理論及實踐[M].繪測出版社,2014.4.

土木工程概論論文參考文獻:

[1]董菲,徐春媛.試論現代土木工程教學的創新方法[J].建筑工程,2012,(10):90-92.

[2]何忠明,劉建華.淺議高校《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11,(7):169-171.

[3]王琰,周戒.對現代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幾點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4.

[4]王清標,初明祥.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4):75-77.

[5]葉志明,宋少滬.把教的創造性留給老師,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J].中國大學教學,2006,(8):8-9.

[6]劉云平,相琳.《土木工程概論》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3(2):84-85.

[7]劉勝兵.《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及考試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31):70-71.

篇2

Keywords process analysi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ion thesis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

近年來,針對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時間短,任務重;不安定因素相對集中”的特點和難點,國內各高校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加大了改革和創新的力度。②③④

本文作者從事土木專業教學、研究生和本科生學位論文指導多年,積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經驗。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大連理工大學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標,貫徹“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過程培養”的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具有較好的實踐效果和創新意義。

1 “過程培養”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終極目的是培育創造型新人才。為此,結合當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傳統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和手段勢在必行。

本教學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重點放在“過程培養”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科研能力”。結合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特點,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論知識型行向實踐能力型人才的轉化,完成“理論與實踐的” 完美結合。

首先,只有在正確的方法論的指導下,才能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進而才可能產生可靠的實施成果。本文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⑤⑥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并探索各“駐點”的關聯性。

其次,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質就是“教”與“學”有機結合為一體,這一點,在畢業論文環節顯得尤為突出。如何充分引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其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課題中。以教師的誘導、啟發為方向,最終達到對人才培養由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根本目標。

第三,教學成果的總結及效果的評價對教學質量及效果的確認至關重要。申請者首先總結了歷年本科生畢業論文知道的經驗和教訓,從中提煉的理念和方法;同時,“他山之石,可以為玉”,本課題亦廣泛了解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關專業在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環節教學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吸取優質的教學素材,借鑒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用以補充完善本課題的實施方案,提升自我整體水平。進而探索本教學環節與精英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我校“精英教育”基本綱略的實施落在實處。

2 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全過程駐點分析

針對在畢業論文環節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問題,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階段的特點,采用先進的“過程工程學”分析方法,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全過程進行“駐點”分析(如圖1所示),將本科生畢業論文全過程確定為五個駐點,即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

駐點1:選題與查閱文獻。

該駐點是畢業論文的第一個環節,“過程訓練”的開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強調的全過程的學生參與,首先就是選題需要學生的參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指導教師由于還有較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不能全程地陪同學生的實驗研究,學生應是實驗工作的主體,教師僅起輔助的導向作用。學生對所做課題感興趣,他們通常能做到積極地去查文獻、用心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認真地去做實驗,實驗出現問題,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去加以解決,這樣學生往往能高質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學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觸情緒、在工作態度處于消極狀態,被動完成任務,論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證,談何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本課題實施中,指導教師應提供多個題目,采取自愿選題的原則,盡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指導教師與學生充分溝通,亦可對課題的工作方向做適當的修正,共同確定任務書的內容,使論文質量能在現有條件下達到較高的水準。

駐點2: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

學會運用文獻制定研究方案和進度計劃,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獨立從事科研活動的基本素質之一。

學生通過第一階段的文獻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問題領域的發展現狀和研究水平,通過對比分析,尋求、借鑒擬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大量參考文獻及相關標準規程,以確定正確合理的試驗方法,制定嚴密科學、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進度計劃。

由于這一環節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論文工作的深度和質量,因此,指導教師要給予相對較多的關注和指導,幫助學生在研究方案細節的制定上力求科學、準確、可行;方案實施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勤動腦、多動手,積極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學術及非學術問題。

駐點3: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

本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訓練規范、縝密的思維習慣;學會尊重客觀規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觀臆斷的大忌。熟悉專業常規操作、培養實驗技能,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這個環節中,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更應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適當的形式(如組會討論), 啟發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系統的討論和思考,不斷提升他們凝練科學問題、進行對比分析、舉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駐點4: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

相對于前三個階段,本階段重在對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的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釋試驗現象,提升論文工作的理論水平,避免“實驗報告”式畢業論文的出現。

指導教師應鼓勵、啟發學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論分析,而不是圖省事地取而代之,淪為“重使用輕培養”、“重結果輕過程”的反面典型。

駐點5:答辯。

這是全過程分析的最后一個駐點。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環節。采用規范的論文評閱和答辯形式,對于提升論文質量,完成最后的升華至關重要。本課題組成員均具有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學生論文經由課題組指導老師之外的兩名其他老師實質性的評閱,給出具體評閱意見,并由學生經修改后再進行答辯。答辯采用PPT講述方式,全面考察學生在論文過程中的工作質量。

3 實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針對選題與查閱文獻、研究方案制定與實施、試驗數據采集及分析、論文撰寫及成果深化答辯五個駐點的具體內容,將“過程培養”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實施運用到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具體工作中――所指導的土木專業本科畢業生陳祝?012年)、李祝?013年)、白祝?014年)等同學,在論文過程及畢業答辯中表現突出,畢業論文成績均為“優”。特別是陳祝?012年)同學,不僅獲得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并于論文期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與其論文工作相關的學術論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升。

實踐表明,該方法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認為,應繼續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基于“過程培養”的創新型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模式。

4 結語

本文提出的“基于‘過程培養’的創新型土木R當究粕畢業論文指導模式”的實踐效果已經初步驗證,該方法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確實是行之有效。相信經過不斷實踐改進和完善,其效果將更加顯著。這種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的解決好兩個關鍵問題:(1)在有限時間內,借助先進的“過程工程學”理論指導,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土木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實踐教學任務;(2)切實解決畢業論文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個別學生懈怠敷衍、教師倉促放水的局面。從而將我國“精英教育”基本綱略的實施落在實處,進而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教學質量,培養理論扎實、富于創新的研究型人才,為社會打造合格的土木專業精英人才。

注釋

① 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廳[2004]14號,2004.4.

② 羅怡,李春天,許惠斌.材料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討.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2):219-220,228.

③ 同濟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若干規定(同教[2012]28號).

篇3

主辦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漢中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2944

國內刊號:61-1444/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4

4、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50] 、信息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理論經濟學。

篇5

主辦單位:佳木斯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1402

國內刊號:23-1434/T

郵發代號:14-17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6

目前,我國高校分為三類:重點高校、一般高校和高等專科學校。我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培養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高級研究型人才,主要由名牌大學和重點大學培養;第二層次是高級設計、施工管理人才,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培養;第三層次是生產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職專科學校培養[4]。邵陽學院2002年升為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2003年興辦,辦學歷史短,教學經驗積累少,無論從師資隊伍、辦學條件、科研能力,還是學生生源,都不具備培養高級研究型人才的條件;同時也不具備與辦學歷史較長的一般本科院校競爭的實力。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在湖南省和全國所處的地位,將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懂設計、會施工、懂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據此,對我院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制定了2006級教學計劃:⑴設置2個專業方向:建筑工程和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制定“2.5+1+0.5”人才培養模式,即進行5個學期的專業通識(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育,2個學期的專業方向課教育,1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計劃的研究文暢平(邵陽學院城市建設系湖南邵陽422000)摘要:以人才需求為目標,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為主線,結合專業建設實踐,以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和辦出特色的基礎,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以培養應用型人才。關鍵詞:土木工程教學計劃培養目標實踐環節應用型人才學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⑵拓寬專業基礎,建立土木工程專業“大平臺”課程體系。⑶建立“模塊”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整體優化。

2以人才需求為目標,以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為主線,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

土木工程專業是最古老的工程類專業,在世界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都需要土木工程類專業人才。我國不少高校中的土木工程專業辦學歷史較長,辦學條件好,辦學經驗豐富,生源素質較高。我院土木工程專業2003年興辦,辦學歷史短,教學經驗積累少,競爭實力弱。我們應正視自己的差距,找準自己的位置,揚長避短,辦出自己的特色。⑴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現狀和人才知識、能力結構要求第一,人才需求呈多樣化趨勢。應用技術科技含量隨科技發展而增加,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務實,更有針對性,也更加迫切,既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應用型人才,人才的需求呈明顯的多樣化趨勢。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應順應這樣趨勢,建立以培養崗位能力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技術能力培養的辦學思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適應崗位需要為目的,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土木工程各技術崗位工作的需要。第二,人才的專業知識面要寬。應用型人才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基層企事業單位,這些單位的工作專業劃分不太細,且比較綜合,他們需要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工程一線技術把關的技術人才,要懂設計,會管理,這就要求技術人員知識面要寬。第三,土木工程實踐性、社會性、綜合性很強,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培養的專業人才除了要有本專業各領域的技術知識外,還要有相應的管理和經濟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和素養,以及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等。⑵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的思路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和對人才知識、能力結構以及素質要求,是我們構建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的依據,也是我們教學培養方向。為此,我們強調三個突出:①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教學培養方向,體現在課程體系上,就是要突出施工類、管理類課程的地位。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決定了人才的知識結構,更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創造力。當然,經驗的培養和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切實保證了各類課程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等工程訓練的時間,把計算機應用能力、管理和經濟知識貫串其中。在實踐環節教學中,注意把工程教育和工程訓練統一起來。③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作為教學型高校,應以教學為中心,而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中心地位,既以技術基礎課的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在這方面我們有優勢,第一,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專業課教師基本上來自設計、施工、行業管理等部門,他們實踐經驗豐富,事業心強,工作責任高;第二,這些教師能為實踐環節教學提供適宜的教學工地;第三,能夠較好地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⑶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包括:①課程實驗類;②實習類;③課程設計類;④畢業設計(論文);⑤計算機應用類,包括貫串于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計算機應用。超級秘書網

3階段性成果

從2002年起,多次對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今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修訂,按照“2.5+1+0.5”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和優化實踐環節課程模塊,即“平臺”類實踐環節;“課群組”類實踐環節;“綜合”類實踐環節即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⑴課程實驗類。占總學時約13%。包括大學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材料力學實驗,測量實驗,土工實驗等。⑵實習類。總計6~7周,包括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生產實習,道路勘測實習等⑶課程設計類。總計10周,包括基礎工程課程設計,“課群組”類課程設計等。⑷綜合類。總計16周,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⑸計算機應用類。包括計算機文化類、技術基礎類,專業應用類等,課內安排126學時,課外安排約360學時。

4結語

專業教學計劃體現了高校辦學指導思想,反映了高校辦學水平,“辦學不應該老圍著別人有什么,而應該想別人沒有什么,這樣才辦得出特色”[5]。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這三個“突出”是我們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也應該成為我們辦出特色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永生,邱洪興,陳以一.土建類專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3(02):14~16.

[2]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篇7

主辦單位:武漢工業學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4881

國內刊號:42-1592/T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篇8

一、以工程意識培養為主的理論教學手段

1.充分利用認識實習

專業認識實習是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第一課,是開啟學生專業興趣的重要教學環節。為使學生提早對專業有所認識,了解各專業課之間的聯系與作用,許多高校都設置了認識實習環節。土木工程材料作為土建類專業基礎課,應充分利用好這一環節,使學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種類、應用及工程技術要求等。為此,課程改革小組建議合理搭配認識實習指導教師的人員組成,承擔建筑材料方面的主講教師應積極參與認識實習。在認識實習過程中:一方面,帶領學生參觀工程現場,聽取現場技術人員講解,并與學生針對工程所選品種、施工工藝等進行廣泛討論,使學生從感官上實際認識土木工程材料;另一方面,通過觀看《超級工程》《偉大工程巡禮》中關于土木工程材料講解的部分科學紀錄片,使學生能夠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以及材料如何選擇、應用有較為全面的認識。通過改革后的認識實習教學,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理論學習內容更加明確。

2.合理優化教學內容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為滿足“大土木”的培養目標,內容上雖具有較大的包容性,但仍未能將原有知識體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加之學時限制,無法面面俱到,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將會導致無法有效支撐后續課程的學習。為此,按使用領域將土木工程材料分為土木工程通用材料和專用材料進行講解。其中,將石料、無機結合料(石灰、水泥)、水泥混凝土、建筑鋼材、防水材料等列為土木工程通用材料,瀝青與瀝青混合料、墻體與屋面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建筑防火材料等列為專用材料,以滿足各專業的學習需求。對于通用材料的講解,在材料基本性質方面主要以材料自身性質與組成特點講解為主,不需要刻意結合專業特點,而在工程技術指標及工程應用方面則結合專業特點來安排教學內容。對于專用材料的講解,主要結合專業特點及后續課程的需要而選擇或增加,該部分內容主要包括:(1)建筑工程專用材料:墻體與屋面材料、建筑裝飾材料、給排水管材等;(2)道路工程專用材料:瀝青與瀝青混合料、土工合成材料等;(3)消防工程專用材料:建筑功能性材料、建筑防火材料等。此外,適時引入材料應用實例,實例最好結合授課專業,以此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

3.注重作業的有效性

除了課堂教學環節外,教師還應注重布置課后作業這一教學環節。作業不但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還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與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授課教師通過布置課外作業,建立討論、交流制度,促進創新思維和工程意識培養氛圍的形成。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與其他課程,如力學、數學等課程要有所差別,作業內容不能僅僅是課后習題或整理課堂筆記,應通過大量做題來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習。應定期要求學生查閱文獻,或進行實地調查,通過閱讀相關科技文獻,學生才能及時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發展的新動態和工程中存在的問題;而實地調查又能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也能夠利用理論知識來解釋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最后,通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以工程能力提升為主的實踐教學手段

土木工程材料實踐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結果分析,明確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質與材料組成結構之間的關系,掌握材料工程技術試驗儀器操作與指標評定方法,因此,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在實驗課中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

首先,合理安排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的教學計劃,如在水泥、水泥混凝土以及建筑砂漿的理論課程完成后,集中安排一次實驗課,使實驗內容與學時得到集中,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實驗和操作儀器等。其次,在實驗課組織形式方面采取分組形式,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前提交試驗方案,其中包括實驗目的、材料與儀器、實驗步驟、數據與分析、問題與分析等,最后要列出參考規范,保證學生在實驗前對試驗全過程有基本了解,避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現象。最后,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利用手機等形式記錄實驗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以便實驗完成后組織學生對整個實驗情況進行討論與總結。

2.借助實習基地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

通過產學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聘請實驗檢測技術骨干人員作為企業兼職教師,指導學生依托工程項目,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提高實踐操作與結果分析能力,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和材料評定的基本技能。更為主要的是學生通過對某一土木工程材料的技術指標進行完整實驗檢測,可以增加對土木工程材料各技術指標的工程意義,也能加深對指標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解。在評定過程中,學生通過翻閱相關技術規范提高了土木工程材料標準化的工程意識。

三、以創新能力提升為主的科技活動組織

創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依靠理論教學環節培養思維,通過科研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驗證并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在創新動力,為此,課程改革小組結合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科技活動的組織。對于有創新想法的學生,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室實行開放制度,以小組為單位填寫申請表,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新性試驗;如沒有創新性想法,但又有參與創新性實驗愿望的學生,可采取助研的方式參與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使創新能力得到鍛煉。教師在指導過程中發現可行性強的創新性實驗,可進行校級科技創新項目推薦,或作為畢業論文選題,通過完成科技項目或畢業論文的寫作,學生的創新思維、儀器操作、科技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此外,通過組建科技創新團隊參加科技競賽活動,將不同年級、專業的學生融合在一起,實現了激發學生創新積極性、提高創新能力的目標。近幾年,以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為依托,學生申請西南林業大學科技創新基金項目3項,其中,一項獲第八屆云南省大中專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節二等獎;獲批云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完成畢業論文7篇。

四、結束語

通過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技活動三個方面的改革,學生的工程意識有所增強,能夠有目的地學習,避免了以往死記硬、學而無用現象的發生。學生的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新勝,胡習兵,馬遠榮.土木工程材料教學體系建設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76—78.

[2]裴銳.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改革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4,16(1):59—61.

[3]蔣慧,黃小林,王榮,等.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152—154.

[4]彭艷周,劉冬梅,朱喬森,等.土木工程材料實驗的層次化教學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117—121.

篇9

主辦單位:湖南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0-2472

國內刊號:43-1061/N

郵發代號:42-4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6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百期刊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篇10

2、建立校園GPS實驗網的必要性

我校測量實驗室于2006年搬遷至新校區,測量實驗和集中實習也都在新校區進行。同時,也開始在校園內進行控制點的布設,能夠滿足基于邊控制邊測量方法的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的需要,也能夠滿足施工放線引測三維坐標的要求;實習期間采用獨立坐標系、獨立高程系進行導線首級控制,由學生利用經緯儀測距導線技術建立臨時控制網。但是隨著招生人數的擴大,新專業的開設,出現了測量實驗課課時的增多且實習時間相對集中的局面。已有的測量控制網無論從數量上、 精度上還是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越來越難以滿足學生的實習要求。因此,有必要著手建立并優化新校區的測量控制網,以滿足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環境化學工程、給排水工程等專業對于測量實驗和測量集中實習的需求。

3、建立校園GPS網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各學科相互聯系的加強,GPS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如環境監測部門的數據采集、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地質災害的預報、監測及防范等,因此,有必要建立校園GPS實驗網,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基礎資料。GPS網的設計時無需考慮測角、邊角同測和測邊網等的傳統要求、不需要考慮布設什么樣的網形、考慮圖形強度,幾乎可以設定在所需要的任何位置處。所以GPS網的設計是非常靈活的,利用GPS定位技術建立GPS網,具有全天候、對通視條件無要求、相對精度高、操作簡單、高效率、作業靈活便捷等特點。不僅工作量小,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當邊長

4、GPS網的布設原則和GPS點的選擇

GPS布網主要包括網形設計和觀測計劃制定,構成優化的解算圖形,同時應考慮提高成果可靠性。應遵循保證測量精度、測繪速度快、節省費用的原則。同時,GPS網應根據測量任務的要求、測區自然狀況、交通條件等進行靈活設計,防止粗差。根據《衛星定位城市測量規范CJJ/T73-2010》的規定來確定相對應邊長和精度。布網時要重點考慮的是合理利用原始控制點, 將已知點和未知點以邊連、點連混合方式交叉構網,使得GPS網具有較強的幾何強度,常見的有環形網、三角形網、星形網等。特別是作為平差的已知點、校核點的利用,分析其在網內的位置和本身精度對平差精度的影響,最終設計出最優的網形方案,合理恰當的技術設計能有效地保證觀測成果的可靠性和滿足要求。

GPS點的選擇按照國家測繪局頒發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CH 2001-92)要求,應考慮下列原則:

a. 觀測站應遠離大功率的無線電發射臺和高壓輸電線,接收機天線與其距離一般不得小于200m 。

b. 觀測站附近不應有大面積的水域或對電磁波反射(或吸收)強烈的物體,遠離雷達站、電臺、微波中繼站等。

c. 觀測站的設立應便于用其他測量方法聯測。

d. 觀測站應設立在視野開闊且周圍障礙物的高度角不小于15°的地方。

e. GPS網點應考慮與水準點相重合,或在網中布設一定密度的水準聯測點。

f . GPS網點應盡量與原有地面控制網點相重合,重合點在網中應分布均勻。

根據校園實際地理情況,GPS點最好選擇在高層建筑物上,可保證點位穩定、視野開闊,施測布網時盡量使起算點間形成異步環,其它各點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適當減少GPS網中的異步環數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起算點和需要設置參考站的過渡點構成異步環后,其它測點根據情況可不必形成異步環,但要保證觀測條件良好,基線解算合格。

5、擬建GPS網的實測內容和功能

根據教學大綱對實驗實習教學的內容要求和時數安排,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選擇有代表性的工程環節和有鮮明的模擬性的工程實例,作為GPS實驗實習的教學內容是完全有必要的。充分利用現有的校園環境,使實驗實習的整個過程盡可能的符合測繪工程生產實際,并滿足GPS實踐教學的要求。使學生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能夠順利完成實習任務,讓測量實習轉變為完整意義上的測繪工程實際工作的模仿,最終達到學生在校內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實踐效果。

首先是對GPS技術的掌握,其主要包括GPS 業內數據處理和GPS 基線網實測兩大部分。讓學生通過以動態、靜態 GPS的方式觀測并建立基線網,對測量成果進行檢驗的基礎上能夠熟練的進行工程放樣。在校內實訓基地中埋設一定數量的四等三角點,以此將其作為GPS 控制網的起算數據,進行外業設計以及圖形結構設計。學生通過 GPS 技術的應用在合理布網的基礎上,使控制點能夠具有更為便捷、 全局特征分布。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以及需求,固定控制點,對導線進行加密測量,方便對學生測量數據所具有的精確性以及真實性進行檢查,以此進一步的提升了實習的效果和質量。

其次根據校園的實際地理地貌特征,模擬出一些仿真效果好的實習場地,利用建筑物、道路、橋梁、渠道、河道、堤壩等,以此來更好的滿足給排水工程、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學生的實習要求,增強了基地的多樣性。例如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就可以在校內完成道路選線、曲線測設、道路中線放樣、縱橫斷面測量等工作。

最后對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內容包括 GIS 空間數據采集與處理、數據的管理與入庫、 GIS 工程實踐訓練以及相關的科研活動等等。結合數字化測圖技術,實現測繪外業數據采集與內業處理的一體化,提升專業學生數字成圖、數據處理的能力。同時可以采取校企聯合的方式,不僅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面提供幫助,還可以為企業員工的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提供良好的平臺,實現校企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6、結語

具有GPS控制網的測量實習基地的建成,不只是能提高了工程測量課的教學效果,優化學校的原有教學條件,更可以拓寬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從事測量工作的范圍,在提升學校社會地位、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方面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使學生通過先進技術、真實環境的接觸,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篇11

主辦單位:長安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2049

國內刊號:61-1442/TU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2009)

篇12

主辦單位:深圳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深圳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2618

國內刊號:44-1401/N

郵發代號:46-20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篇13

近幾年,建筑業從業人員接近0.6億,盡管我國建筑行業形勢良好,但是我國高校尤其一般本科院校尤其職業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習問題存在很多困難[1]。一般院校土木建筑工程專業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部分,其中認識實習主要是使學生增加專業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1];生產實習原則是要求跟班勞動,熟悉并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畢業實習是為畢業設計收集相關資料,并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實戰演習。由于學校擴招學生多,實習時間局限性(按學校統一安排),且實習經費十分有限,統一組織十分困難,再加上安全問題,很難找到理想的實習單位和實習項目,項目部多處于安全考慮一般不接待大批學生實習,存在建筑工地多與學生實習難得嚴重問題。

校企產學研合作是教育部為了加強高等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精神:一方面,不僅是為進一步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更好的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功能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強高校與企業的結合,利用市場需求與科技應用導向,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促進高校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教學實驗研究設備、科技創新成果等一切資源,進一步推動其自身的建設、發展和創新[2]。

本文基于高校土木建筑工程專業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高校如何發揮作為產學研基地施工企業一方的優勢,有利于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開發性高級專門人才,對提高我國土木建筑工程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且促進經濟建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模式,健全配套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產學研聯合培養需要采用“學習+實踐+學習”的培養模式,增加學生尤其土木建筑工程這類工程類學生的實習時間,進一步提升學生畢業設計的水平,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科研評價體系及專職管理崗位缺編等從產學研管理體制方面導致產學研的合作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高校科研評價體系注重重大項目、高檔次論文、各種科技獎勵及發明專利等,科研激勵措施很少涉及到校企產學研相關成果轉化、產業化等。這些評價體系引起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教師喪失興趣,直接導致高層次科研人員如教授及博士對于投身產學研積極性不利。而高校管理能力滯后也或多或少制約高校產學研合

作的推進。高校經常收到大量名目繁多的產學研合作推廣會和各類產學研合作信息,信息量過大帶來的就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機制,對于與自身學科相關信息的篩選和利用也不夠充分。有限的產學研管理人員面對這種海量信息往往力不從心。企業往往重視高校在某個領域內的高水平人才,但是高水平人才往往有著大量教書育人的工作和科研工作任務,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顧及產學研合作的工作[3]。

我校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對于這方面做的比較成功,以校企產學研示范基地為平臺,實行校企“兩個培養主體、兩個階段”和“雙導師”制。校企合作基地需要建立一個穩定的權威性組織機構管理系統,建立專門的領導機構。該組織管理機構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建立合作示范基地的工作領導委員會,由學校副校長以上的領導和企業負責人以上的人員共同兼職擔任,以便充分消除各種障礙和壁壘,保證合作示范基地在利用雙方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科技資源上暢通無阻,實現對合作示范基地的宏觀指導。工作領導委員會下設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工作班子,由業務精、作風好、工作踏實的校企有關中層干部擔任,具體實施合作的有關事宜,確保合作之途始終暢通。在基地的研發隊伍和管理團隊中,管理負責每年年初由主任和副主任召集并共同主持示范基地工作計劃與協調會,省建三公司(企業方)提出科研需求與任務,人員培訓計劃,湖南科技大學提出科研方案,學生實習計劃,經雙方協商制定基地工作計劃并落實到省建三公司各二級單位。通過以上措施,每年針對建筑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雙方安排5個指導老師,每組分別分批指導5個學生,落實指導內容與任務,作為年度產學研考核的主要目標。

2 改革學生實習時間,促進校企雙方通過實習環節互利雙贏

2.1 生產實習

建議安排大學第5學期末,時間:3個月,從6月底到9月底,包括暑假時間,可到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的具體項目部,和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經理跟班實習,要求學生吃住在工地項目部,提供不少于1個月的施工日記和1個以上合理化建議論證書、制作多媒體匯報材料,要求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經理對實習學生做出具體鑒定,并蓋項目部章;為減輕項目部對學生安全壓力,學院可為實習學生購置20~50萬意外安全保險,并告知家長,要求簽訂共同協管責任書(電子掃描件);要求學院實習老師巡查(原則要求每個學生到巡查到,也代表學院慰問實習學生和感謝項目部)、調研,并提交調研報告;十一放假后,實習學生要求全部回校,專業系部按班級組織生產實習專題匯報會,專業教師對學生生產實習匯報進行點評,結合學生施工日記、合理化建議論證書,項目部鑒定書,最終確定學生生產實習成績。從6月底到9月底正是建筑企業施工黃金時段,需要大量的人員,土木工程大學生(三年級末專業基礎課和主要專業課已完成)大有用武之地;長達3個月時間,有利于學生對專業課的理解與實踐,同時加深對行業和實習單位的了解,為畢業找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有利于單位對實習學生的考察,選擇合適的苗子及時簽訂引進協議(即畢業協議書),避免招聘會上臨時的決策。

2.2 畢業實習

建議安排在大學第7期末,時間:3個月,從12月底到第二年3月底,包括整個寒假時間,可到設計單位或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設計部門收集畢業設計資料,確定畢業設計題目;也可到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大型項目部(要求是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的,建筑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進行單位見習,并就項目具體問題,進行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報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審查,可作為畢業論文(按學校要求不少于2.5萬字,雷同率少于20%;要有創新點或新技術或新工藝應用等),在指導教師同意的基礎上,實習時間可延長1個月。

2.3 畢業設計內容根據畢業實習情況

3月底完成確定畢業設計題目或畢業論文題目,5月中旬完成初稿,交指導教師審閱,5月底交評閱老師審閱,6月初提交答辯。建議每個專業舉行畢業設計公開答辯,每個指導教師選派1~2名學生參加,邀請和學院簽訂長期戰略性合作協議建筑企業老總或技術總工來校參加,為了促進畢業設計與企業界、實際工程的聯系,強化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學校土木建筑專業應該加強與企業合作,安排一些學生在企業進行“完成即用”的畢業設計,由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聯合指導。學生在企業實習,了解實際工程運作的全過程,設計成果的應用以及企業給予一定的津貼增添了學生的成就感。同時,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企業與學生相互考察對方,為企業招聘人才、 學生尋找就業單位提供了平臺,系企合作取得了雙贏的效果。“是驢是馬,拿出來溜溜”,這樣對學生、指導教師都有一定壓力,但對整體提高學生素質,對下屆學生的鞭策,和學校的宣傳都有積極作用。對于學校實踐環境培養質量而言,這樣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或論文,才真正與實踐相結合,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演習。

3 結論

土木工程(公共與民用)建設是到為關系國民經濟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產學研作為一種教育模式,能把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有機地統一起來。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充分利用了學校與企業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能力為主的真實工作環境有機結合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它突破了在校內進行的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培養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又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是學校和社會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創新模式。

實踐證明,校企產學研合作推進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的實習環節質量是高校提高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我校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實踐,產學研合作教育在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無可置疑,同時,這是一種集學習―實踐―開發相聯系、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將大大有利于培養土木建筑工程方向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開發性高級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千阳县| 隆安县| 九江县| 南漳县| 湖口县| 尚义县| 亚东县| 庆元县| 崇文区| 兴安县| 崇阳县| 长丰县| 卢氏县| 腾冲县| 深水埗区| 遂川县| 绥德县| 兰坪| 南宁市| 常德市| 德清县| 南康市| 洪江市| 英吉沙县| 洪洞县| 绵竹市| 土默特右旗| 乐安县| 双柏县| 渑池县| 红安县| 南开区| 郑州市| 舒城县| 吉木乃县| 昔阳县| 昌邑市| 陆丰市| 鸡西市|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