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八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初步理解一些地理基本概念和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3.初步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
二、復習時間及進程安排
17-18周1-2章5課時19-20周3-4章5課時
20周綜合訓練3課時
三、復習措施
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與大綱,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仔細分析學生學情,研究學科特點,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復習效率;科學嚴格地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考試方法指導,使之靈活準確地使用好教材和復習題,并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投身到復習迎考中去;復習力求精要,減少繁重知識,降低能力要求,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影響其它學科的正常開展,努力做到短時間、高效率。臨近考試,如何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
第一,復習課本,夯實基礎。往年的考試題告訴我們學好課本的重要性:在復習時必須深鉆教材,復習時要做到細、廣、不留下任何知識死角。所以,我計劃用三節課帶領學生復習課本,復習完畢,及時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夯實基礎。因為即使是能力型試題也要以基礎知識為依托。教會學生一些記憶知識的方法。如用地理表格整理知識、系統法、比較等方法來復習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復習新課堂。這一階段,重點是進行強化練習,結合課本中的圖來完成,我主要用2節課左右的時間來完成。
篇2
3.初步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
二、復習時間及進程安排
17-18周 1-2章 5課時 19-20周 3-4章 5課時
20周 綜合訓練 3課時
三、復習措施
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與大綱,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仔細分析學生學情,研究學科特點,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復習效率;科學嚴格地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考試方法指導,使之靈活準確地使用好教材和復習題,并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投身到復習迎考中去;復習力求精要,減少繁重知識,降低能力要求,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影響其它學科的正常開展,努力做到短時間、高效率。臨近考試,如何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
第一,復習課本,夯實基礎。往年的考試題告訴我們學好課本的重要性:在復習時必須深鉆教材,復習時要做到細、廣、不留下任何知識死角。所以,我計劃用三節課帶領學生復習課本,復習完畢,及時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夯實基礎。因為即使是能力型試題也要以基礎知識為依托。教會學生一些記憶知識的方法。如用地理表格整理知識、系統法、比較等方法來復習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復習新課堂。這一階段,重點是進行強化練習,結合課本中的圖來完成,我主要用2節課左右的時間來完成。
篇3
篇4
草地中央“站”立著一排排小木屋,在遼闊的草地上顯得那么小。
近處,一條飛奔直下的小溪正在歡快的流著,溪水正在歡快的流著,溪水打在石頭上,飛濺著團團浪花,啊,我仿佛聽到了溪流在唱歌,聲音是那么清脆悅耳。你看,溪水多么清,清可見底,小溪兩旁的野花在風中搖曳著,仿佛在歡快地起舞。
篇5
一、以《課標》和學生學情為依據,制定復習計劃
復習教學不同于新授課教學,其主要任務是查漏補缺,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所以教師需要認真挖掘教材,根據《課標》要求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精心制定復習計劃,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切不可完全依據教材、輔導書或模擬試卷的內容進行復習,這樣的復習忽略了學生的學情,往往會出現耗費時間長、教學效果差的不良現象。
二、復習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語用能力為宗旨,選擇復習內容
根據《課標》,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以及靈活運用語音知識、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時應綜合考慮與語言學習有關的因素,大膽進行嘗試。
1. 采用綜合復習課,以話題為主線,在語境和語篇中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比如我在復習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 7時,先設計了一個warming-up activity--單詞列舉小競賽,喚起學生們的興奮點。其目的是為了復習本單元的單詞。然后選用復習單元Review of units 7-12的聽力材料3-Listen and take notes on how to make vegetable soup. 在pre-listening環節,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把看到的東西用英語說出來,為while-listening環節提供足夠的語言支持。然后帶領學生閱讀題目和例句,明確聽記的內容和要求。在while-listening環節,核對答案后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聽記材料,然后利用3c進行角色扮演,并完成對話。
2. 整合語法內容,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學習策略。如我在復習Go for it八年級上冊時就把Unit 6和Unit12的語法整合在一起。因為Unit 6學習的是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而Unit 12學習形容詞和副詞的最高級。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等級我們已經在新授課時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整合,學生們對這一語法現象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印象,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最高級和比較級之間的用法及轉化。
3. 詞匯精講多練,側重培養學生在語境中使用詞匯的能力。教師在復習詞匯的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對詞匯的學習情況,列出學生未掌握的詞匯,并針對這些詞匯精心設計一些與考題接近的含有語境的習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詞的用法。也可選做一些水平適應的習題提高學生使用所學詞匯的能力。
三、以提高學生積極性為主,采用靈活多樣的復習方法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提問,分層布置作業,分層輔導,讓不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如我在復習八上Unit 10時,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舉job的名稱,目的是單元以及本學期其它單元的所有職業名稱。這個競賽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總結記憶的學習策略。然后進行語言點大盤點,根據我對學生程度的掌握情況,進行多種方式的分層提問,每一組一名選手,A級的學生上難度,完成信息溝,B級的學生變換形式,C級的學生考查記憶力。接著句式變化"試一試"。本單元復習由who, where, how, when引導be going to 的特殊疑問句,我先用這四個問句和一個學生喚起學生的記憶,然后復習單元的聽力材料4,讓學生在真實的對話情景中理解它們的用法。聽力活動結束后我讓學生們運用這四個問句編對話,談談自己的dream job; 最后把答語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出來,并整理成一段文章。這節復習課我的活動設計緊緊圍繞著學生的積極性展開,復習方法力求貼近學生、有新意,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使用語言的目的。
四、以開發托利用課本資源為宗旨,避免題海戰術
俗話說得好,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我們的課本資源。我們很多任課教師因為迫于升學和學校評比的壓力,認為讓學生多練就能出成績。于是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做題,教師用去不少的精力批改,而出現的問題卻沒時間反饋,而反饋就要擠占新課時間,新課本來就緊,于是有的老師只好搶占自習課時間講題,學生在無形中又被增加了課時,身心俱疲,當天的內容還沒有消化,習題課上又有很多問題,不知道先顧哪一頭?教師也逐漸偏離了主航道,變成了"題海"的奴隸。凡是習題上出現的內容一律要求掌握,因為忙于做題講題,課本內容反而一帶而過,倉促處理了。"題海戰術"是獨木橋,培養不出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掌握的只是應試技巧,而不是語言能力(Hughes,2000)。因此,教師在復習時應該立足于課本,開發和利用現成的課文資源,課文是知識和信息的載體。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知識點改造成完型填空。也可將課文改成任務型閱讀理解,或改造成更高難度的書面表達。利用學生熟悉的課文資源,既復習和鞏固了已學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總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為標準,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開展復習教學活動,才能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達到師生共同期望的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02.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
篇6
一、明確目標打好心理基礎
目標是一個人奮斗的方向,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好越來學習的方向,也可以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筆者自己這么多年帶領畢業班迎戰中考就發現:很多時候,在復習中學生對復習的目標比較明確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協調好自身的學習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步伐,另一方面學生對復習的目標更加明確學生自己的心里也會更加踏實,最終也取得了較好的復習效果,也協調好了教學與課下學習的時間,并且協調好了英語這門科目和其他科目之間的學習時間。
相反,一些對復習的目標比較模糊的學生,盡管在復習階段只是對舊學知識的一個回顧和整理,但是這些對復習目標并不明確的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學的計劃,對很多的內容也只是一味地吸取卻沒有很好地消化。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復習效果。
因此,筆者認為在復習階段明確清楚復習的目標可以更好地開展復習工作。明確了短期的復習目標,教師可以更好地規劃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計劃自己的學習;明確了長期的復習計劃,則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整個復習活動的開展有一個全局的認識,進而更好地開展復習工作。
此外,明確了目標,學生自己在內心里會有一個比較和橫梁,經過比較和衡量學生的自信心也將得到加強。
二、分冊搞好知識復習
初中英語的學習是分冊進行的。而我們都知道初中階段的課本是由很多專家學者進行精心編排的。這些專家學者在進行編排的時候對整個句法、詞匯、文法結構都進行了一個難度的逐級增加。而每一冊書本內很多句式都和某一個或者是某幾個重點語法知識相聯系。所以,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初中英語的總復習教學中分冊搞好知識復習。
分冊開展復習工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對分冊中涉及到的相關知識有一個集中而具體的認識和了解。下面筆者就以八年級上冊的復習為例進行論述。
1.知識點復習
四說:speak說語言,say說內容,talk與誰說,tell告訴,講述。
四看:watch觀看電視,比賽和表演,see看人,電影,醫生,風景,read看書、報look就看;注意:看場電影要用see,讀書看報用read,電視、戲劇、比賽,凡是表演用watch,observe細觀察,一時注意用notice。
不定代詞:somebody,anybody,anyone任何人nobody,no one,沒人everyone,everybody每個人,something某物,anything任何物,nothing沒事,everything一切事物,修飾他們的形容詞放后(something wrong)。
如有always,often,usually,sometimes,seldom,never,once a....,every...用一般現在時,第一、二人稱復數后跟動詞原形,第三人稱單數后跟動詞加's'/'es'。
2.詞組的復習
例如:
stop to do sth.停下做另一件事
stop doing sth.停止做某事
stop ...from doing sth.阻止....做某事
by mistake錯誤地,無意地
by oneself單獨,獨立地
by the way順便說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能夠對八年級上冊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且也可以較好地開展好復習工作。
三、開設專題復習加強效果
在復習階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加深對某些知識的印象。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開設專題復習以加強復習的效果。
開設專題復習,筆者認為大體上有兩種專題開設的方法:
1.題型劃分法
所謂題型劃分法,就是教師根據中考英語的考試題型分別將專題復習劃分為以下幾個復習專題:聽力復習專題、單項選擇復習專題、完形填空復習專題、寫作復習專題等。
這種題型劃分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相關的中考的考試題型之中,此外,這種專題復習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但是這種方法只是將有關的知識運用到其中,而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和網絡體系。
2.知識類型劃分法
所謂知識類型劃分法則是根據知識的類別進行專題復習的劃分,一般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復習專題:詞匯復習專題、詞組復習專題、短語復習專題、句式復習專題、句法復習專題、語法復習專題等。
這種復習方法在目前較受歡迎。因為這種復習方法可以比較全面而系統地將有關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可以有效地完善學生的知識復習體系,并且在復習的過程中通過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比較復習,學生對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認識也將獲得提升。而這種復習的方法主要的缺點就是無法及時地將知識的復習運用到具體的練習之中。
鑒于此,筆者認為在復習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這兩種專題復習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進行運用。
四、小結
初中英語的復習教學是初中教學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復習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初中三年的英語知識進行一個簡要的梳理,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能力。而上文筆者的論述主要是圍繞如何開展有效性的復習來開展的,也希望對其他的英語工作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婉冰,分類指導和分層訓練法在初中英語復習教學中的運用,科教文匯·中旬刊[J],2012年3月
篇7
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是“當一次主持人”,在教授這個環節吋,我放手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由他們自編、自導、自演。事實證明,學生的能力遠遠超出我的想象,他們把課堂變成了一臺晚會,圍繞“十四歲,我們邁開青春第一步”這一主題,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節目,同時又突出了主持人的作用。主持人講話自然灑脫、簡潔明快,同時又幽默風趣,串聯詞自然得體,一次又一次地將現場氣氛推向。學生們自始至終都在開心地笑著。快樂課堂,成為他們施展才華、展示自我的舞臺。
我想,這種寓教于樂的模式在知識的傳授、方法的指導以及情感的交流上,要遠勝于傳統的“一言堂”模式。其能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情境中去,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學習的典范。
二、高興作業:讓學生“忙”起來
作業是課堂學習的重要反饋,是檢驗一個學生能否將知識及時消化并應用的一個重要手段。傳統意義上的語文作業就是重復地背書、抄寫和默寫,這會使得學生逐漸減少學習語文的興趣,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我和我的學生們都在努力地探求一種“高興作業”的模式,努力將快樂的課堂氛圍延續下去。
初中生的性格特點,使得他們喜歡做一些有創意、有新意的作業。所以,我在布置作業時,盡量避免重復、單調的文字題,而是多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比如,講解寫景抒情類的散文吋,可讓學生自由想象,構思出一幅圖畫,再涂上相應的色彩,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再如,課文中若有黑白插圖,我會布置學生根據課文情境來給插圖著色,然后再評選出優秀作品全班傳閱。這樣,可以讓學生拿起畫筆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學習語文。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長城》專題,全方面多角度地介紹了長城,是很重要的學習內容。我想尋找一種科學高效的學習模式。結果,學生們主動提出要辦一期手抄報,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來介紹長城。我同意了,我相信他們。結果,我們成功了,每一位學生都以認真的態度對待這次作業,上網查資料、搜圖片,動手粘貼,忙得不亦樂乎。當他們高興地將作品展示給大家吋,我分明看到了他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在他們心中,長城是華夏文明的標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每個人都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通過這次成功的作業實踐,他們的愛國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三、幸福考試:讓學生笑出來
考試是檢驗某一階段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途徑,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害怕考試。因為某種意義上來講,考試成績直接反映某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影響教師、家長、同學對學生的看法,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信心。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不再害怕考試,甚至喜歡考試、期待考試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好“考前指導,考后疏導”的工作,從思想上、根源上解決問題。
考前指導,是指在考試之前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復習指導。如復習計劃,復習進度,答題方法,答題技巧,考試心理等。考前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揭開考試那層神秘的面紗,因為了解,所以不再害怕。特別是我們語文學科,考前需要理解背誦的知識點很多,所以需要教師帶領大家科學地有步驟地復習。值得推廣的方法有“聯想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等。盡量避免枯燥的死記硬背,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考前氛圍,讓學生“口袋有糧,心中不慌”,讓學生輕裝上陣、笑對考試。
考后疏導,是指在考試之后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努力讓他們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考試結果,肯定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那些考好的學生,我們要充分地表揚與肯定,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的幸福指數極度提升。同時,也要告訴他們,成功只能代表過去,未來還有新的征程等待他們去拼搏、去努力。而對于那些暫時沒有考好的學生,首先要安慰他們,掃除他們內心的失落與郁悶,同時要幫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勇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失敗并不可怕,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重拾信心,整裝待發,超越自己。這時,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張張帶淚的笑臉。我們相信,下次考試,他們一定能克服膽怯心理,把考試看作是展示自己的舞臺,盡情發揮。
總體來講,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只是由于智力、體力、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考試成績會因人而異。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降低學生的幸福指數。我們的理念是只要付出了,就會有收獲;只要進步了,就應該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
篇8
初三中考歷史的復習工作,因為分散在六本書中,考點多,復習時間又短,因此難免倉促。那么在強調新課程理念,注重考察學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導學生復習,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績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制定目標,實施計劃
(一)根據《中考考試大綱》和新課程標準,明確中考考試范圍和復習目標,理解每一個知識點應解決的問題,注重考查學生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科學地反映學生學習的潛質和潛力,不隨意加深和拓展內容。
(二)根據考試內容和時間,擬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整個復習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時間大約在2月10日-4月24日,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中考考試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復習,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階段是“專題訓練”。時間是在4月25日-5月19日,把中外歷史知識專題化,打破知識點的時空界限,歸納分類,集合成一個個專題,理清頭緒,便于分析比較,加深理解。將知識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第三階段是“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5月20日-6月10日,根據模擬測試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第四階段是“考前指導”。現在中考是網上閱卷,考前指導尤為重要。應讓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樹立信心,指導他們科學合理地分配、利用時間,防止后面的材料題來不及做,造成失分多,得不償失。還要提醒學生把字寫端正,寫在規定的答題范圍內,杜絕亂涂亂畫的現象,選擇題答案一定要在卡上涂標準。
二、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六本書的內容很多,在復習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同時又要有所側重。我把本年度初中歷史考查范圍的知識要點歸納好打印給學生,讓他們平時能熟讀要點。此外,我又把要點一一分解,按照七(上)-九(下)的順序,用訓練題的形式印發給學生。訓練題既有提示又有答案,這樣學生讀來方便,時間長了,反復讀了,這些要點就在學生心中扎下了根,他們做起試題就能得心應手。你還愁學生考不到高分嗎?
附示例:八年級上冊中考歷史訓練題(節選)
1.我國每年的“禁毒宣傳月”從6月3日開始,這是為了紀念近代史上民族英雄__________________ 。 林則徐
2.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___________ 。
《》
三、關注熱點,強化專題
關注社會、關注時事是時代賦予歷史學科的重要使命之一,命題者往往從當今社會某一熱點問題入手,將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行挖掘,多層次地展示這一方面歷史的全貌。如我對溫總理報告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歸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經濟發展是基礎、改革開放要堅持、民生和諧是重點、三農問題特重大、科教興國是戰略、政府職能要優化,這些要點在九年級下冊中都有與之直接相關的內容或隱性的聯系,復習中要對與這些熱點有聯系的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滲透,才能觸類旁通。
近年來中考試題都著意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所以我要求學生平時注意收集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樣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如2011年是紀念100周年,那么圍繞中國民主革命的道路、國共合作等問題就應該讓學生了解清楚。我們要預測可能考到的歷史內容,對學生加強訓練,努力與中考命題趨勢合拍,提高中考成績。
第二輪復習主要以專題為主,在第一輪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和取舍,把知識點串聯起來,構建歷史知識的縱橫網絡,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綜合、歸納能力。如講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我把有關的歷史事實按時間順序串聯好,由(分封制)-郡縣制-推恩念-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廢除宰相制度-軍機處,條理清晰地講給學生,加深他們的理解。
四、注重應試,提高能力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高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我認為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如題目問你是何時,你不能答成何事。
(二)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平時做選擇題盡量不看書,答后分析自己答錯的原因是什么,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答標準,扣住中心。
(三)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因為歷史考試雖然是60分鐘,但也要合理安排時間,用時要均勻,這樣才能考出好成績。
(四)加強訓練,正確寫字。我平時把重要的歷史概念用語文詞語缺詞填空的方式來訓練,這樣反復練習,力求減少錯別字。
附示例:
⑴人文( )祖 ⑵炎帝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