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森林公園科普工作計劃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森林公園科普工作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森林公園科普工作計劃

篇1

森林公園是以森林為主體,具有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經科學保護和適度開發,為人們提供具有一定規模的游覽、度假、休憩、保健療養、科學教育、文化娛樂的場所。關于森林公園與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外國家公園等概念區別如表1所示。

森林公園處于城市規劃區之中,森林公園周邊或內部存在城市建設區。故爾,引入城市地區森林公園的概念。

2森林公園相關的研究現狀與進展

自1982年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有關森林公園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發展,主要集中在定性概念、定級分類、開發建設對策、規劃設計案例介紹等方面,而在總體規劃方面的研究比較缺乏。張杰將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程序分為調研、準備、規劃編制、收集反饋意見及提高四個階段,但仍然局限于由林場轉制建成森林公園的傳統做法,規劃深度介于總體規劃與初步設計之間。周世杰等在《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設計技術方案框架》中明確提出森林公園規劃設計的深度要達到初步設計的水平,從而模糊了總體規劃的法律權威性。

在現行的技術標準層面,原林業部頒布的《森林公園總體設計規范》所要求的工作深度大致介于“總體規劃”和“詳細設計”之間,在規劃內容上缺乏對規劃對象定界、定性的原則性規定和方法論指引,而部分專項規劃的工作要求又大大超出了總體規劃層次所需的深度。

本文針對我國現階段森林公園在用地構成、資源特征、功能重心等方面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從總體規劃的層面,結合案例實證,提出城市地區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合理的內容框架,可為同類森林公園的規劃建設提供總體指引,并有利于理順其中復雜的利益關系,優化發展空間。

3、城市地區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基本框架

3.1規劃背景

(1)邊界的不確定性。《大連市城市發展規劃》(2003―2020)將甘井子區與旅順口區之間的200多平方公里區域建立森林公園,以達到保護該區域生態綠地的目的。鑒于規劃區邊界的不確定性,項目組需要進行充分的現場踏勘,依法對森林公園規劃區進行合理的勘界。

(2)對象的復雜性。大連市西部森林公園只是一個區域性的名稱,涉及甘井子、旅順口兩個行政區的八個街道,其中還括金龍寺、西郊公園兩個相對獨立的森林公園。另外,在規劃區域內還包括了旅順南路軟件園等一些較大的開發項目。跨越行政范圍、公園內部層次混亂、內部開發項目數量較多等問題,使得規劃對象具有復雜性。

(3)資源的重要性。

西部城市森林公園境屬千山山脈向西南的延伸段,為渤海和黃海之間丘陵起伏的半島地形,山水資源豐富,生物種類多樣,具備很好的自然生態基礎。除了重要的自然景觀資源,西部城市森林公園內還包括了宗教建筑、動植物旅游區,休閑運動度假區, “農家樂”等生態農業旅游區,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

3.2規劃內容

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資源調查與評價、規劃建設總體定位、資源保護規劃、旅游開發建設規劃、植被保育與景觀規劃、配套基礎設施規劃、分期建設與經營管理規劃。

在上面的規劃內容框架下,為妥善處理規劃背景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實現規劃目標,規劃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為森林公園的合理勘界、總體布局、資源保護、旅游開發和景區建設。

3.2.1公園范圍的合理勘界―保護市域生態綠地的利益博弈

森林公園合理邊界的勘定過程,實際上是整體生態利益(大連市域生態安全)與部分經濟利益(各區、街道土地開發建設)之間的博弈過程。近十年來,大連市域快速的城鎮化以及“西拓北進”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導致大量林地與農用地喪失,西部森林公園地區也面臨同樣的威脅。在實際工作中,按照“了解現狀―現場踏勘―初步標界―論證調整―審批定界”的技術路線,經過與相關利益主體的多方磋商和協調,最后確定了森林公園邊界控制線,力求在“多贏”的模式下實現保護市域生態綠地的戰略目標。

3.2.2資源保護規劃―旅游開發建設規劃的基礎

與一般的城市規劃不同,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需特別強調“先保護、后開發”的規劃理念和工作邏輯,首先制定資源保護規劃,以此作為旅游開發建設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根據用地海拔高度、山體坡度、景觀資源特點、植被現狀、周邊環境狀況等要素,參照國標GB/T《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及《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質量及其開發建設條件標準(草案)》的有關規定,并依據規劃區域的具體情況,確定相應的評價要素、評價因子及分值、權重。在對景觀資源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按價值高低實行分級保護。根據大連西部城市森林公園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將規劃區內10大景點分區確定為3個保護等級。不同保護等級旅游資源的保護方式與開放建設活動方式見表2.

3.2.3功能分區與布局―利益相關者的協調與平衡

根據相關規范和經驗,森林公園的功能分區和布局,將整個森林公園劃分為功能區和景區(景點)兩個層次,即在中心管理服務區統一管理的框架下,根據資源特色設置若干個景區。

但是,針對當前城市地區森林公園用地主體復雜性,解決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利益矛盾,規劃根據統一規劃、分片建設、分片與集中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將西部城市森林公園劃分為片區、功能區和景區景點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按現狀的行政劃分和用地權屬,將森林公園用地共分為7個片區,各片區均設有管理中心;第二層次按自然資源條件、景區主題要求、建設目標及其周邊情況等劃分功能區;第三層次即在片區中劃分若干個特色景區。

以往的規劃手法強調森林公園管理的整體性,采用集權管理的方式,但不易協調相關利益主體間的復雜關系。在大連西部森林公園規劃中,既考慮了森林公園的統一管理,又根據用地權屬在各片區分設管理中心,給予各片區一定的自。這種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顯然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有利于協調和平衡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

3.2.4 旅游開發建設規劃―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由于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建設規劃直接影響森林旅游的效益,而旅游收入的多少又直接影響森林公園資源保育的投入水平。因此,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中旅游開發建設的內容對保證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規劃應從建設、營銷、管理多個層面入手,強化當地森林旅游的特色,體現森林保育、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多重目標。

(1)建設層面:要按片區分析各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項目和內容,從位置、規模、景觀構思等方面予以論證和界定;用特色游覽線路串連各景區景點;以多種類型的游覽項目組織游人的游憩活動。

(2)營銷層面:從當地森林旅游資源的整體形象定位、旅游宣傳口號、形象設計和宣傳策劃等方面入手,凸顯西部城市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農家樂”、“滑雪溫泉”、“山險、水清、谷幽、林秀”等森林旅游資源特色。

(3)管理層面:遵循分片與集中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分區規劃和總體布局在空間上落實森林公園的經營管理結構,并通過游客規模控制保證資源管理的質量。

4、結束語

對大連西部城市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及相關案例的研究表明:在現階段,我國城市地區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主要內容等方面應充分考慮國情,提高可操作性, 實現城市規劃工作的科學發展觀。在實際工作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篇2

生態城啟動區城市設計進入方案深化階段,英國jtp公司對投標方案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將重點從道路交通、結構布局、生態技術應用、景觀概念規劃等方面對方案進行調整,真正將蘇州獨有的城市、人文魅力與精致有趣的城市空間結合,融入生態設計理念,打造獨特的、精致的宜居生態城。

3、完成蘇州科技城核心商務區城市設計中間成果

此次城市設計范圍位于蘇州高新區科技城內, 龍山路東、錦峰路西、科普路北、科研路南,總面積約為1.3 平方公里。規劃以原《蘇州科技城中心區城市設計》為基礎,以“建設蘇州市全市范圍的中心商務區”為總體目標,以“打造高強度開發的包含商業、辦公、商住、高檔公寓、酒店、文化娛樂等功能在內的現代商務集聚區和城市副中心”為總體功能定位,形成“兩條軸線、五個節點、五個片區”的城市空間結構。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將是對規劃區域進行交通分析和開發總量評估,并根據結果對城市設計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終的設計成果。

4、開展大陽山森林公園及周邊地塊功能策劃

大陽山位于高新區中心地帶,銜接了高新區各功能組團,為使大陽山的開發在更具可實施性的規劃指導下進行,對大陽山區域進行整體功能策劃,將大陽山打造成集生態保護、旅游度假、養生康體、宜居宜業于一體的活力綠心,以功能策劃指導下一步的城市規劃和開發建設。本次策劃范圍包括了大陽山森林公園及周邊區域,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規劃任務書的編制。

5、完成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線網規劃最終成果 6、太湖大道景觀改造

完成供電通道及新增管線規劃位置的確定,與交通、城管等部門確定新增公交站臺的位置及管線預埋。

7、重點項目服務

南莊新苑南區通過方案審查;白馬澗理想商業項目通過方案審查;艾維克大廈項目通過方案審查,進入施工階段;昂內-b-126地塊住宅進入施工階段。

8、完成度文書檔案歸檔 9、日常規劃管理工作

(2)核發規劃用地許可證8份,用地面積20.9萬平方米;

(3)審查建筑設計方案19份,用地總面積78.3萬平方米;

(4)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35份,建筑總面積45萬平方米;

(5)核發規劃驗收合格證16份,竣工面積16.9萬平方米;

(6)核發市政管線規劃許可證4份,總長度達1.8 公里;

(7)市政日常規劃審批25份;

(8)規劃審批辦文回復函17份 二)4月份工作計劃

一、規劃編制

1、完善蘇州科技城核心商務區城市設計。完成規劃范圍內交通承載力評估以及開發總量的測算,確定規劃區域的總體開發規模。

2、完成大陽山森林公園及周邊地塊功能策劃的設計委托。

3、完成生態城啟動區城市設計中期方案。

二、市政規劃

4、完成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一號線項目建議書,盡早具備立項條件。

5、完成蘇州高新區35kv以上變電站選址及高壓通道的規劃初步成果。

為滿足高新區發展用電需求,保證高新區規劃變電站建設用地,落實各變電站之間高壓通道的用地,近期委托設單位對《高新區35kv以上變電站選址及高壓通道規劃》的設計工作,4月底將完成初步成果。

三、重點項目

6、對城際站周邊城市綠地景觀設計方案進行會審。

7、完成錦峰國際商務綜合體設計方案深化。

篇3

答:湖南地處中亞熱帶,境內地貌復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動物資源豐富。全省已知有604 種陸棲脊椎動物,其中,哺乳類有84 種,鳥類有438 種,爬行類有87 種,兩棲類60 種,這些陸棲脊椎動物約占全國總種數的1/4。湖南豐富的動物資源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達 種之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有麋鹿、云豹、林麝、大鴇、黃腹角雉、中華秋沙鴨等。

我省鳥類種數占我國鳥類總數的1/3。其中,屬于一級保護的11 種,二級保護的53 種。社會關注度較高、過境湖南的候鳥主要有小白額雁、白額雁、豆雁、反嘴鷸、白鷺、池鷺等100 多種。

記者:為了給野生動物一個安全、溫暖的家,作為主管部門,近年來主要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

答:湖南省歷來高度重視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保護。近年來,省人大、省政府以及省林業廳相繼頒布和下發了《湖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條例》、《關于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的通知》、《關于禁止獵捕野生鳥類的通告》,先后實施“雷霆行動”、“亮劍行動”“護鳥一號”、候鳥保護百日專項行動、“天劍”專項行動等系列護鳥行動,懲處了一大批違法犯罪分子,連續舉辦8 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活動。“愛鳥周”、“觀鳥賽”、“省鳥評選”、鳥類攝影比賽等豐富多樣的愛鳥護鳥宣傳活動層出不窮。湖南不僅是全國首個實行全面禁獵野生鳥類的省份,而且還在全國率先構建了跨地區聯合護鳥機制,成立了首個省級志愿者護鳥營,鳥類的科學研究、馴養繁殖以及科普宣傳工作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全省共建有自然保護區190 處、森林公園113 處、國家濕地公園32 處,為鳥類等野生動物構建了棲息繁衍的樂園。到目前為止,南遷候鳥已過境,基本沒發生獵捕候鳥的情況。

然而,由于思想觀念、傳統習慣、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加之宣傳教育不到位,巡護措施不落實,打擊查處不嚴格等多種原因,鳥類保護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巨大的壓力,保護體系不健全、力量薄弱、投入不足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因人們保護意識淡薄及經濟利益驅動所帶來的獵捕鳥類現象還時有發生。記者:由此可見這些年來,湖南林業在候鳥等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中可謂是殫精竭慮,卓有成效。面對今后的艱巨任務,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作法可以分享呢?

答:首先是建立保護體系。一是完善鳥類保護制度。湖南是全國首個在全省實行禁獵野生鳥類的省份。二是建立了基層保護體系。全省2000 多個鄉鎮林業站都加掛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牌子,負責所轄區域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三是加強了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

其次是建立工作責任制。將候鳥保護工作列入到省政府“湘林杯”對各市州的考核指標中。各市州也將候鳥保護工作列入到對各縣市考核指標體系中。候鳥遷徙通道重點地區的縣市人民政府與鄉鎮政府簽訂了責任狀,作為政府考核項目,將候鳥保護的責任逐級落實到村組。

第三是建立源頭保護機制。把保護關卡前移,將有獵捕候鳥陋習的山頭關隘和候鳥分布相對集中及邊界地帶作為候鳥保護的第一現場。在摸清全省候鳥遷徙和棲息情況的基礎上,多方籌措經費在全省重點候鳥遷徙通道地區和洞庭湖區新建了20 個候鳥保護站;同時,在候鳥遷飛和越冬季節實行24 小時值守和巡護。這些措施,雖然很原始,難度也很大,但是非常實用,從源頭上防止了獵捕候鳥現象發生。第四是建立候鳥保護監督網絡。各地林業部門向社會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監管,做到了有報必接、有案必查。積極引導志愿者及時舉報非法活動,并參與到執法行動中來,促進了執法效率,提高了打擊行動的準確性。

第五是在候鳥遷徙分布的交界地區建立了區域聯防制度。湖南省桂東縣、炎陵縣、江西省遂川縣建立的湘贛邊界候鳥保護聯防聯保組織,新化、新邵、隆回成立了三縣邊界候鳥保護聯防組織,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實現了候鳥遷徙通道交界地區的信息共享、經驗交流、聯合宣傳、聯合行動。

記者:聽聞去年開展的代號為“天劍”的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完美收官。請您給我們介紹下這個行動的具體情況。

答:為切實做好2014 年的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湖南省林業廳黨組提早謀劃,在年初就制定了候鳥等野生動物“天劍”專項行動方案,在年初召開的全省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會議上進行討論完善,并于8 月7 日下發了《湖南省林業廳關于開展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天劍”專項行動的通知》,從8 月10日到11 月30 日在全省開展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

8 月11 日,省林業廳召開了全省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電視電話會議,對候鳥野生動物保護執法工作進行了再強調再部署。各市州、縣市區林業部門相應成立了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領導小組,制訂了行動方案和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行動重點、職責分工及工作要求,并結合本地區實際,召開會議進行動員和布置,有力地保障了工作的開展。

各市州嚴格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將候鳥保護工作的責任落實到了工商、公安、教育、宣傳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了各個部門的作用。其次,在林業部門內部明確分管野生動物保護和森林公安的領導共同負責、狠抓落實。野生動物保護部門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和值守巡護;森林公安主要負責案件查處,并參與值守巡護。省林業廳多次在重點候鳥遷徙通道進行督察,組織志愿者深入藍山、新邵、新化等地進行了明察暗訪,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宣傳方面,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省林業廳統一安排“湖南省愛鳥衛士”李劍志老師在桂東等候鳥遷徙通道地區舉辦了“千年鳥道愛鳥護鳥圖片展”,極大促進了這些地區群眾的愛鳥護鳥意識。與湖南環保志愿者聯合會舉辦了首屆護鳥志愿者培訓班,并授予志愿者權限,讓他們名正言順地參與候鳥巡護值守。候鳥遷徙期間,志愿者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線索,對非法獵捕分子進行了有力的打擊。新寧、桂東等縣區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今年秋季候鳥遷飛以來,全省各級林業部門共出動人員1 萬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0 多萬份,出動車輛300 多臺次。

專項行動以來,據統計,全省20 個候鳥保護站勸退企圖捕鳥者100 多人,抓獲捕鳥者37 人,其中刑事拘留30 人,收繳鳥類300 多只。對農貿市場、酒店賓館、加工單位、交通要道等重點區域和地點的清理整頓,也是捷報頻傳,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100多起,其中刑事案件28 起,沒收違法所得200 余萬元。

篇4

產業基礎穩固:以我縣目前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及趨勢為依據,力爭至2015年,全縣旅游接待量超600萬人次,旅游人均消費達到600元,實現翻番,旅游總收入超35億元,實現旅游經濟的倍增的目標。

品牌特色鮮明:以生態環境建設為根本,以鄉村休閑養生旅游發展為主線,以環大盤山旅游區、東北臺地旅游區、云山旅游度假區等核心區塊為重點,全力打造“山水__,休閑養生好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全面推進旅游項目精品建設,力爭成為全省高品質旅游景區(項目)最多的縣市之一。

空間布局合理:綜合開發__的山水、物產、文化資源,依托全縣交通網絡格局,形成一核(安文—云山旅游綜合服務接待中心)、兩翼(環大盤山旅游區、東北臺地旅游區)、三線(皇家茶場、南孔闕里、山祖水源)、多節點(以管頭、橫路、大皿、櫸溪、梓譽、馬塘等為重點的旅游村落)的空間發展格局。

產品體系完善:注重旅游產品創新,契合市場需求,緊抓市場脈搏,大力發展鄉村休閑、生態避暑度假、民俗文化體驗,以及運動康體健身等四大主題旅游產品,同時積極引入自駕車營地、自行車旅游、徒步旅游,以及探索溫泉養生、高山滑雪、攀巖、空中滑翔等新型旅游產品,形成類型豐富、內容創新、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體系。

生態環境優美: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國家生態縣”建設,嚴格控制生產、生活污染,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使全縣的空氣質量、環境質量、森林覆蓋率等指標均名列全省前茅。

配套服務優良:打造覆蓋全縣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實現縣域1小時旅游交通圈,通景公路全域覆蓋;完善旅游交通服務,促進大眾交通和旅游交通的無縫對接;創建智慧旅游系統,推進旅游服務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提升旅游管理及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

1.明確總規地位。盡快啟動《__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以下簡稱“旅游總規”)的修編工作,進一步梳理縣域旅游資源分布情況,明確旅游產業定位及發展目標,完善旅游項目庫,進一步強化旅游總規的統領作用。

2.完善規劃體系。以全縣旅游總規為指導,在科學策劃的基礎上,完成《專項改革試點縣規劃》、《全縣休閑觀光農業基地規劃》、《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3.強化規劃銜接。加強旅游主管部門對全縣涉旅項目的前置審核,未經旅游主管部門前置審核備案的涉旅項目不予立項。強化旅游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工業、農業、林業、文化、商業等各類相關產業規劃的銜接,力求各類規劃兼顧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科學整合空間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水平,避免重復建設,實現統籌效益最大化。

1.整合提升東北臺地旅游項目。以管頭村為核心,通過鄉村綠道,串聯橫路、馬塘、向頭、佳村、陳界、廷潭崗、東里、大山頭等村落,玉山古茶場、水下孔、十八渦、舞龍峽等景區景點,萬蒼金土地休閑觀光農業園等景觀農業,形成我縣東北部旅游核心。整合各村落農家樂旅游產品,形成“烏石人家”統一對外營銷品牌,逐步樹立鮮明的市場形象。

2.推動環大盤山旅游項目建設。以大盤山為核心,積極推進花溪、百杖潭、靈江源森林公園等景區,以及櫸溪、大皿等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大力開發漂流、溯溪等特色水上游樂項目,形成我縣南部旅游核心。

3.提高城區商貿旅游功能。利用花溪景區、云山旅游度假區與縣城之間的地緣優勢,發展影院、酒吧、茶藝休閑、康體養生等旅游產品,豐富城區的夜游項目,拉長旅游產業鏈;加快西山、新興街等區塊開發,增強娛樂、消費等旅游功能;加強城市綜合管理,整治違章停車、占道經營等現象,營造“文明縣城”的城市環境;通過潔化、綠化、美化、亮化等手段,提高文溪兩岸的景觀風貌。

4.加快云山旅游度假區建設。加快度假區基礎設施和廣天休閑山莊、__養生不夜城、大盤山博物館、中華養生園等項目建設,加大園塘、黃檀林場招商力度,加快溫泉堪探、開發進度,力爭三年之后出產品,五年之后樹品牌。

5.創新旅游項目。以資源稟賦為基礎,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引入及創新旅游項目,重點探索發展云山旅游度假區的溫泉養生旅游項目、青梅尖高山避暑項目、皇城湖區塊旅游項目和鞍頂山等地高山滑雪、滑草、攀巖類

體育旅游項目,以及云山旅游度假區、高二、維新、雙溪等地的旅游養老項目。6.提升現有景區品質。三年內,創建大盤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盤山國家地質公園、管頭村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在現有基礎上,力爭每年新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3A級旅游景區2個。

7.發展精品鄉村旅游。以管頭、橫路/!/、大皿、櫸溪、梓譽、馬塘等村為重點,發展精品鄉村旅游。其中①管頭與橫路村主要通過農家樂產品的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精品鄉村民宿、青年旅社、銀發公寓等多層次鄉村度假項目;②大皿村以明清古建筑以及豐富的民俗活動為核心,重點整治村落環境,完善旅游服務要素,打造“江南小鳳凰”;③櫸溪村以孔氏家廟為核心,開發以耕讀文化為主線的鄉村旅游項目;④梓譽村以宗族文化為核心,開發體驗型鄉村旅游項目;⑤馬塘村以玉山古茶場為依托,開發茶文化旅游項目。加大其它19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力度,使歷史文化村落成為今后鄉村休閑養生旅游發展的重要節點。

1.旅游與農業的融合。充分利用我縣茶葉、中藥材、食用菌、水果、蠶桑、高山蔬菜等特色農業基地及高山梯田風光,通過景觀營造、設施配套、線路整合等手段,使其成為集產業觀光、科普認知、農耕體驗、攝影寫生、旅游休閑、采摘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生產基地。同時積極探索家庭式的主題農場項目建設,創新農業旅游發展與運作模式。

2.旅游與林業的融合。通過全縣的綠化、美化,加強不同季節花卉及色葉樹種的種植,實現森林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結合,提高縣域空間的景觀效果,改善城市及村鎮生態環境,促進城市、村鎮、居民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

3.旅游與商貿的融合。結合舊城區改造、云山旅游度假區與新城區開發建設及尖山、雙峰等城鎮發展,加強旅游與城鎮第三產業的融合,逐步打造集旅游商貿于一體的特色街區,提升城鎮商貿旅游的比重與品質,大力發展城鎮商貿旅游,發揮“旅游小鎮”集散功能,集聚消費人氣。

4.旅游與文化體育產業的融合。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將玉山的趕茶場、高二的七夕節、深澤與雙峰的煉火、萬蒼的谷將山廟會、盤峰的祭孔大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成旅游項目,積極開發民俗文化節慶活動,推動“民俗文化旅游集聚區”建設。依托我縣與橫店影視城的地緣優勢,積極接受其產業輻射,利用我縣境內梓譽、大皿、櫸溪、橫路等原生態的村落環境及景觀風貌,積極發展影視創作、書畫創作等文創產業,推進文化旅游發展。憑借我縣空氣清新、水質純凈、環境優美,適合戶外運動的優勢,加強旅游與體育的融合,培育發展滑雪、滑草、山地自行車等戶外康體運動旅游項目,與我縣傳統的山水觀光旅游項目形成互補。

1.完善交通網絡體系。加快縣內交通網絡建設,加強與周邊縣市交通對接,積極推進形成“四縱三橫十六連”的區域骨干交通網絡。完善城鄉公共交通服務,開通__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專線。三年內完成磐新線窈萬段、42省道一期、40省道三期等公路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杭紹臺高速公路。完善各景區、鄉村旅游點的道路交通指示系統,健全旅游交通服務體系,加強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的對接。建設縣旅游集散中心和尖山旅游集散中心。啟動東北臺地玉山、尖山、萬蒼等地的田園休閑綠道建設,依托沿途的特色鄉村、景區景點以及工農業生產旅游點設置服務驛站,為“騎友”和“驢友”提供配套服務。

2.提升住宿檔次及特色。以“鼓勵發展特色主題酒店,大力發展經濟型快捷酒店,合理發展高星級酒店,提升發展社會及鄉村旅店”為原則,實現旅游住宿接待設施多元化發展。重點提升以管頭為代表的鄉村民宿品質。支持城市商務酒店、度假酒店/度假村、主題特色酒店、經濟型連鎖酒店、青年旅社、汽車旅館、露營地、民宿(家庭旅館、農家樂)等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提高旅游住宿級配水平。創建1家四星級酒店、1家主題特色酒店、4家三星級酒店。

3.打造地方餐飲特色。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號”餐飲品牌企業,挖掘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和美食佳肴;推出特色菜肴系列,如綠色有機餐飲系列、中醫藥養生藥膳系列、有機茶養生宴系列;培育城鎮特色餐飲街區;積極舉辦美食節慶活動。

4.提高旅行社經營水平。規范全縣旅行社運營機制,鼓勵現有旅行社的兼并、重組,培育旅行社龍頭企業。三年內爭創四星級、三星級旅行社各1家。通過加強培訓、強化管理等方式提升全縣導游總體水平。

5.增加旅游購物比重。促進農特產品、工業品轉化為旅游商品,大力挖掘和開發旅游紀念品和工藝品;重點培育6家以上集基地、收購、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旅游商品龍頭企業;以“浙八味”特產市場為依托,通過線路組合、設施完善、規范管理等舉措,建立以中醫藥保健品為主體,包含茶葉、菌菇、果蔬等物產的旅游購物基地;加快城區、云山商業街區和綜合性旅游購物商場建設。

6.豐富休閑娛樂業態。以云山旅游度假區為依托,新建高品位休閑養生街區,開發中藥熏蒸館、藥浴館、藥膳館、中醫針灸館、推拿館等中醫藥養生保健項目,使之成為__高檔養生休閑中心。整合創新民間傳統文化節目,建立一支專業的旅游演藝隊伍,打造一臺特色鮮明的旅游演藝產品。

7.構建智慧旅游體系。建立涵蓋縣旅游局、旅游企業、旅游行業協會及鄉村旅游點的網站體系,健全旅游咨詢、信息、在線預訂、行業管理等功能,構建__旅游服務信息數據庫;以花溪、百杖潭景區為試點,推行智慧旅游景區建設,加快推進電子語音導游講解系統建設;充分依托高速服務區、各主要景區、鄉村旅游經營點等設置二維碼信息咨詢體系。

1.拓寬營銷渠道。整合縣域旅游相關營銷資源,積極與周邊縣市區合作,提升聯合推介、市場營銷機制,實現渠道共享、客源互送。加強與杭、甬、溫、臺及滬、蘇等主要客源地旅行社、旅游中介機構的溝通協作,鼓勵本地旅行社積極開拓地接業務,并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積極與知名旅游電子商務運營商建立合作關系,構建旅游電子商務營銷網絡。

2.組建縣旅游形象推廣中心。由涉旅企業、政府共同出資,組建縣旅游形象推廣中心,負責全縣的旅游景區、賓館飯店、重點旅游村落、農業觀光基地、休閑山莊等的統一營銷、包裝、推廣,實現全縣旅游營銷一盤棋運作。提高__旅游品牌意識,加強旅游品牌商標注冊。

3.創新營銷方式。制作__旅游形象片,構建__旅游主題形象體系,在杭州、上海、蘇南等主要客源市場的主流媒體進行播放。鼓勵各旅游景區拍攝微電影,在本景區網站、全國知名旅游網站及門戶網站上播放。積極鼓勵旅游企業開展微博、微信營銷。

4.提升服務水平。提高現有景區、旅行社、賓館、飯店、旅游購物市場等的服務標準,提升我縣旅游服務總體水平。增加與旅游類院校合作,加強各層次、各類型旅游人才的培訓與引進。建設旅游誠信體系,深入開展旅游消費場所推薦活動,建立旅游行業協會組織和監管機制。

1.構建大旅游管理體制。成立由縣政府主

要領導任主任,分管領導任常務副主任,縣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__縣旅游發展委員會(簡稱“旅委會”),負責統籌、協調等工作,全面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旅委會下設辦公室(設在縣旅游局)。同時成立__縣旅游協會,強化行業監督與自律。2.啟動旅游綜合改革試點。整合利用行政資源,努力使我縣進入浙江省旅游綜合改革試點“1+6+X”行列,申報成為全省旅游專項改革試點縣之一。

3.成立縣旅游發展投資集團。整合全縣涉旅資產,組建縣旅游發展投資集團,為我縣旅游發展提供投融資和創業平臺,為我縣旅游集約化經營和科學管理創造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嵊泗县| 冀州市| 宜城市| 眉山市| 沾益县| 道真| 普兰县| 海宁市| 合水县| 上虞市| 泸定县| 新源县| 通城县| 开鲁县| 积石山| 荣昌县| 花莲县| 阿勒泰市| 巴彦县| 五家渠市| 嘉义县| 高州市| 凤山县| 庆城县| 石渠县| 维西| 许昌市| 吴旗县| 项城市| 中西区| 上犹县| 左云县| 安吉县| 乌拉特后旗| 大悟县| 宜城市| 合江县| 宜黄县| 板桥市|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