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酸奶調查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國是僅次于日本的亞洲第二品市場,在對150多個中國城鎮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喜好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麥肯錫認為:
首先,中國消費者和亞洲鄰國的購買習慣越來越相似,對牛奶飲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強烈。目前高附加值產品占中國整個乳品消費市場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類產品約占60%的市場份額。這一比重將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長。我們預測未來5年牛奶飲品、奶酪和甜點、酸奶這三類產品將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長。對于乳品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利好消息,因為此類產品的利潤率比液態奶高出2到3倍。
其次,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規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這一情況不同程度上可見于其他的包裝食品產業。以XX年為例,中國前三大城市占整個乳品行業收入的14%;到2010年,它們的份額將跌至11%。從現在到2010年,70%的收入將來自位居其后的100個二、三級城市。
再有,麥肯錫認為中國的乳品分銷渠道和分銷方式將出現遷移。XX年時中國包裝食品產業在城鎮地區銷售額中有五分之一來自于現代零售業態(如超市及大賣場),XX年則上升至三分之一。XX年對外資零售管制的放松,意味著家樂福等國際巨頭可以繼續在中國大舉拓展。零售業態的變遷將給乳品制造商帶來巨大變革。1998年40%的乳品通過現代業態分銷,而到201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二。
篇2
生物課外拓展活動即與生物學科有關的課外拓展活動,利用本校及本地區的生物學資源,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在課后進行的一些自學探究活動。
一、生物課外拓展活動的分類
1.實驗類
(1)利用每周校本課保證校內拓展時間
我們主要利用每周一節的校本課,在生物實驗室來開展校內實驗類拓展活動。在固定時間、地點的保證下,我們可以靈活機動地來開展實驗類拓展活動。如各種預實驗的實施和改進,課后探究的進一步實驗,都可以在校本課內來進行。如,對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器材的改進實驗,學生收集資料,畫出制作圖,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器具。
(2)開放生物實驗室,打開學生科學思維
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差,只要學生有空余的時間,如午飯后的休息時間等,都可以進入生物實驗室做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換不同的實驗材料,自己制定實驗步驟,親自動手、動腦,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如,制作甜米酒實驗后,學生就想能不能利用發酵原理制作其他的食物,他們通過后續的實驗制作了酸奶、果酒和腐乳等發酵產品,分享給老師、同學、父母等品嘗,收獲了成功和喜悅。
(3)建立小型家庭實驗室,拓展活動場所
在周末、法定節假日、寒暑假等時間,學生在家休息,在學生有探究欲望且時間比較充裕的休息日,建立小型家庭實驗室,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動手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小型家庭實驗室不需要投入很多,只需要網上購買少量的實驗器材或者實驗材料,就可在家庭中來進行實驗類的課外拓展活動。通過建立小型家庭實驗室,學生的活動場所有了進一步的保障,拓展了我們課外拓展活動的場所,解決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問題。
2.調查類
調查類的課外拓展活動也是很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在活動中也較能體現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調查的題目的選定,到地址、時間等的確定,人員的組織等,都由學生自己分配。這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來。學生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觀察能力、調查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
提高。
(1)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日
七年級的學生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時間,可以自由調查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完成自己小組的調查報告。如,《調查齲齒的發生率》《調查家屬中紅綠色盲的駕照》等活動,學生都積極參與,小組團結協助,認真完成,真正地鍛煉了他們的收集資料能力、調查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
(2)利用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
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的同時,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時間,來完成我們的調查類拓展活動。如,花博會期間的實踐活動,同學們都各自分成小組,完成了各自的調查報告。主要有:《調查各地方場館的主要花卉》《調查花博園區的行道綠化種類》等,學生在游玩的同時,不僅豐富了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
3.制作類
制作類的課外拓展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因為會有顯性的成果,學生的成就感比較濃。如,《制作葉脈書簽》《制作動植物標本》《創作樹葉畫和種子畫》《呼吸運動模型》《制作動植物細胞》《制作草履蟲模型》等活動。可以在校本課進行,也可以在家庭實驗室操作。在活動前學生應該搜集資料,了解制作的過程以及注意事項,之后準備材料進行操作,這主要是考查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動手的能力。
4.培養類
篇3
首先,中國消費者和亞洲鄰國的購買習慣越來越相似,對牛奶飲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強烈。目前高附加值產品占中國整個乳品消費市場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類產品約占60%的市場份額。這一比重將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長。我們預測未來5年牛奶飲品、奶酪和甜點、酸奶這三類產品將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長。對于乳品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利好消息,因為此類產品的利潤率比液態奶高出2到3倍。
其次,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規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這一情況不同程度上可見于其他的包裝食品產業。以年為例,中國前三大城市占整個乳品行業收入的14%;到年,它們的份額將跌至11%。從現在到年,70%的收入將來自位居其后的100個二、三級城市。
再有,麥肯錫認為中國的乳品分銷渠道和分銷方式將出現遷移。年時中國包裝食品產業在城鎮地區銷售額中有五分之一來自于現代零售業態(如超市及大賣場),年則上升至三分之一。年對外資零售管制的放松,意味著家樂福等國際巨頭可以繼續在中國大舉拓展。零售業態的變遷將給乳品制造商帶來巨大變革。1998年40%的乳品通過現代業態分銷,而到年這一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二。
篇4
我們想要加深對平日里所見到、吃到的各種食物的了解,以此次學農為機會,實地調查,拍照取樣和品嘗,結合植物學知識,探究我們所食用的食物是來自作物的哪個組織、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并對其了解分類。通過查找資料和咨詢專家撰寫研究性學習的報告并向全班同學做匯報,接受大家的咨詢和質疑。
希望能達成:學農,愛農,做農的傳人。
二、活動目標
1、本次探究通過實地考察農作物、了解其的名稱及其生長情況、了解農業生產的技術。
2、探究各種農作物可食用部位來自植物的哪一組織、器官,以及其名稱的由來,功能,價值和意義。
3、體驗植物的魅力與神奇,感悟生命珍愛大自然。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1、小組成員選取,指導老師進行課題的引入,并集合討論課題研究方向、范圍與規劃。選取調查小組組長和成員分工。
2、由指導老師帶領我們小組成員實地考察廣州市中學生勞動技術學校農作物種植區(包括西作物區、水稻田、百谷圃、南作物區),辨認農作物種類并近距離觀察作物生長情況,果實的形態,可食用部位。實地拍照、取樣,并進行品嘗農作物。實地考察31種農作物:蘿卜、沙葛、姜、大蒜、芥藍、大頭菜、芋頭、高粱、水稻、花生、辣椒、紅皮蘿卜、油菜、芋頭、紫薯、向日葵、沙葛、小麥、大頭菜、茄子、南瓜、番茄、蒲瓜、菠蘿蜜、黃蛋果、番石榴、火龍果、枇杷、桑葚、香蕉、楊桃、柚子、釋迦。在考察的同時小組成員充分感受田園風光。
3、討論并查找相關資料(植物的器官、花的結構、果實的類型及其對應的水果)、對其進行了解并對調查取樣的農作物分類。小組成員交流意見,提出疑問,并通過討論得出初步的結論。
4、分組撰寫調查報告。
5、補充調查廣州市中學生勞動技校溫室大棚種植的作物(番茄、苦瓜、蒲瓜、小南瓜、茄瓜)并對資料進行錄入。
6、詢問有關專家,提出改進意見。
7、針對專家提出的意見進行討論并完善報告。
8、小組成員分享并向班級匯報。
四、結果與評價
結果: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可食用部位的組織或器官的名稱。分析其功能,作用和種類等。探究了農作物的進化發展過程、加深了對現代科學在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品質提升的重要意義的理解。小組成員受益匪淺,開闊視野,鞏固和拓展了基本的植物常識,體驗了豐富的田園學農生活。
評價:在老師悉心的帶領之下,冒著蛇與太陽的挑戰,我們流著汗水,不斷地探索,不怕艱辛不怕勞苦,順利完美的完成了本次探究。感到很高興很興奮。讓我們對植物有了根深的了解。
五、學生收獲(可附學生作品):
一、實地認識的農作物和水果
農作物24種:番薯、蘿卜、沙葛、姜、大蒜、芥藍、大頭菜、芋頭、高粱、水稻、花生、辣椒、紅皮蘿卜、油菜、芋頭、紫薯、向日葵、沙葛、小麥、大頭菜、茄子、苦瓜、南瓜、番茄、蒲瓜
認識的水果12種:菠蘿蜜、黃蛋果、番石榴、火龍果、枇杷、桑葚、香蕉、楊桃、柚子、釋迦、木瓜、葡萄
二、可食用部分分析
1、食用部分為該植物的根:番薯、蘿卜、沙葛、姜
2、食用部分為該植物的莖:大蒜、芥藍、大頭菜、芋頭
3、食用部分為植物的果實:
篇5
解析:肉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來源,供給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無機鹽和維生素。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人均每日肉類攝入量50g―75g,成都^肉類攝入量明顯超標。
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蔬菜攝入量為361.5g,水果攝入量為120.3g。
解析:新鮮蔬菜、水果是人類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蔬菜水果攝取量若嚴重不足。加上脂肪攝食量偏高。會導致乳腺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及前列腺癌罹患率節節高升。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人均每日攝入蔬菜量為300―500g,水果量為200―400g,成都^蔬菜攝入雖然達標,但處于下限;水果攝入量嚴重不夠。
奶類攝入量偏低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奶類及奶制品攝入量為65.0g,其中,鮮乳品57.0g、酸奶5.5g、奶粉2.5g,分別占奶類攝入量比重為87.7%、8.5%、3.8%。
解析:奶類是―種營養成分齊全。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品,能為人體提供必須的優質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中國營養協會推薦人均攝入的奶類食品總量為300g。從報告看,成都人攝入量遠遠不夠。
水產品類攝入量過小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水產品攝入量為23.2g,其中魚類18.9g、蝦類0.8g、其他水產品及制品3.5g。
解析:水產品食品以魚蝦類為主。作為高生物價的蛋白、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來源,在人類營養領域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標準為人均每日水產品食品攝入量75g―100g,成都人水產品攝入量過小。
谷類攝入量不均衡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谷類、薯類及雜豆食物攝入量287.6g,其中谷類攝入量197.1g,占攝入總量的68.5%。薯類及雜豆^均每日攝入分別占主食攝入量13.7%、17.8%。
解析: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人們每日應攝入谷類薯類及雜豆250g―400g為宜,薯類的攝入量應在200―250克左右。此外,雜豆(區別于大豆的豆類)、玉米、淀粉類蔬菜如土豆、芋頭、藕等都應該均衡攝取。
篇6
患有乳糖不耐癥的人,由于其腸道內缺乏乳糖酶,不能將牛奶等乳制品或是其他食物中含有的乳糖有效分解,致使未能分解的乳糖在回腸末端、結腸被細菌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排氣;有時,乳糖還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升高腸道中內容物的滲透壓,引起滲透性腹瀉、腹痛等癥狀。
實際上,在全球成年人群中乳糖酶缺乏非常普遍。在中國,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率就高達92%,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報告,中國北方城市7歲~13歲兒童乳糖不耐癥的發生率已經達到40%以上。中國乳糖不耐癥患者多數屬于原發性乳糖酶缺乏,這是由于有些地區的家庭,自祖輩起就沒有喝牛奶的習慣,長期不接觸乳糖,其腸道內乳糖酶就紛紛“下崗”,人體消化乳糖的能力逐年下降。突然大量喝牛奶,很容易出現乳糖不耐癥。相比之下,游牧民族因為世代養成的喝牛奶習慣,其后代具有較高幾率可以遺傳到一種增加乳糖酶的基因,因此他們成年后依然可以保持較高的乳糖酶活性。文章開頭提到的陜西省榆林市魚河中心小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喝純牛奶,空腹飲用冷牛奶,加上乳糖不耐,自然引發腹瀉。
如何判斷乳糖不耐癥
經常有人因為在腹瀉之前喝過牛奶,就推斷自己也有乳糖不耐癥,這是不正確的。
一般來說,腹瀉可能是由以下情況引發的:
腸易激綜合癥:這是一種無器質性疾病的胃腸功能紊亂,特點是長期、反復出現腹瀉或便秘,容易受到精神因素影響。
急性胃腸炎:可由各種物理、化學因素(過冷、過熱、粗糙的食物),生物因素(有害細菌超標、過量毒素)等引起,容易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脹、發熱等癥狀。
另外,人們還容易把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相混淆。同樣是對牛奶不適應,有些人可能是乳糖不耐,有些人則是對牛奶蛋白過敏。通常情況下,食物過敏的發病程度更加劇烈,且其強度不與攝取食物的量成正比。對此,我建議盡早弄清過敏源,出現過敏癥狀或感覺像是過敏反應時應立刻就醫,聽從醫生建議進行及時治療。而食物不耐癥的表現則并不明顯,通常是對某種食物大量食用之后才會出現不適癥狀。
如何應對乳糖不耐癥
最近的一次全國營養調查顯示,全國平均每人每天奶類攝入量僅有25.4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日牛奶攝入量為300g,可大城市居民的這一數值都還沒有達到每日100g,這說明中國人牛奶喝得太少了!因此,中國自20。O年起就開始推廣“學生奶”計劃。
篇7
第二條: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這三類食物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富含膳食纖維,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要吃到30克以上的膳食纖維,但多數人的攝入量都不足,這易導致便秘、血糖升高、肥胖等問題;二是維生素C含量高,能提高免疫力,讓血管和皮膚更有彈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三是富含鉀,鈉離子含量低,有利于調控血壓。
第三條: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奶類被稱為“全營養食物”,能提供我們人體所需的大多數營養素,其最大的營養貢獻是補鈣。因此,每天應至少攝入半斤奶制品,最好一斤。鮮牛奶最好,買酸奶應選原味的。大豆或豆制品也應每天吃,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患者,可以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類,因為其脂肪含量比肉類更低,且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磷脂等,沒有膽固醇。
第四條: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從這個排序能總結出一個規律:吃四條腿的(豬、牛、羊等)不如吃兩條腿的(雞、鴨等禽類),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腿的(魚類)。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研究發現,如果想控制好血糖,重視蛋白質的攝取很重要。
第五條:少油少鹽。在吃油方面,國人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攝入量嚴重超標。每人每天的油攝入量為50克以上,遠高于25~30克的推薦值,容易導致高血脂、脂肪肝等問題。二是油的種類沒選對。建議選用山茶籽油、橄欖油、亞麻籽油、紫蘇油等,幾種油輪換吃。國人鹽的攝入量也幾乎是推薦值的兩倍,每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相當于一啤酒瓶蓋。
第六條:天天運動,保持體重?!俺缘迷斤?,死得越早”、“腰帶越長,壽命越短”這兩句話有點難聽,但很有道理。體重控制非常關鍵,建議大家通過腰圍監測來調控。男性腰圍別超過85厘米,女性別超80厘米。建議每人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以上,尤其是年輕人。
第七條: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如果把一天所吃的食物分成10份,早、中、晚餐相對科學的比例是3:4:3或4:4:2或4:3:3。吃零食也要適當,冰淇淋、果脯類要少買。建議平時將新鮮的水果、蔬菜、奶制品、堅果當零食。
第八條: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成人一天最少應喝1600毫升水,即8個普通玻璃杯。美國一項調查發現,每天喝水少于兩杯的人,比每天喝水多于5杯的人,癌癥發病率增加35%??蓸?、雪碧等甜飲料少喝。其含糖量很高,一瓶可樂里約含有12塊方糖,容易導致齲齒、增加糖尿病風險等??啥嗪赛c白開水、淡茶水、檸檬水,自己熬的綠豆湯、打的豆漿、榨的新鮮果汁等。
篇8
提到維生素A,我們大家可能都了解它與眼睛的健康關系密切,如果缺乏會出現干眼病、角膜軟化和夜盲癥。其實除了與眼部有關,維生素A還與皮膚的健康有直接關系,如果維生素A不足,很容易發生皮膚干燥、起皮屑,并出現一種特殊的皮膚癥狀,即每根汗毛根部出現小的突起,形似雞皮,醫學上叫做“毛囊角化”。我有一些來自農村的女學生,她們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讀大學后雖然進入了城市,但是她們體內維生素A缺乏或者邊緣缺乏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毛囊角化的皮膚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注意補充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之后,“雞皮”癥狀就改善了很多。
補水不能緩解皮膚干燥的真實原因
我們喝的礦泉水中有鋅、硒、鎂等某些營養素,但是,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維生素,水中是根本沒有的,水分也不會促進其吸收和利用;食用油和禽肉類的脂肪中維生素A的含量也非常少,因此,有人水喝得并不少,炒菜也放了很多油,但皮膚干燥依然如故,就是體內缺乏維生素A。
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有豐富的食物來源
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來提供。維生素A最好的來源是動物性食品中的海魚、牛奶、蛋黃、肝臟等,還有植物性食品中富含β胡蘿卜素的蔬菜、水果,如西蘭花、番茄、胡蘿卜、南瓜、辣椒、紅薯、空心菜、莧菜、小白菜、黃巖早橘、香蕉、柿子、橘子、黃桃、哈密瓜等。β胡蘿卜素也叫“維生素A原”,在我們的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是我國居民維生素A的重要食物來源。β胡蘿卜素通常在深顏色(深綠色、紅色、黃色等)蔬菜、水果中含量豐富,比如西蘭花中的β胡蘿卜素比白菜花含量高,紅心地瓜中的β胡蘿卜素比白心的含量高,黃桃中的β胡蘿卜素比白桃含量高等。
脂肪幫助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吸收
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條件,它們都要在脂肪的幫助下才能被吸收。如果早上起來只喝胡蘿卜、西紅柿和橙子混合制作的果蔬汁,再吃一個饅頭,因為這些食物中的脂肪很少,那么β胡蘿卜素的吸收就很有限。如果同時吃一個雞蛋,雞蛋中的脂肪可以促進果蔬汁中β胡蘿卜素的吸收,效果就很好。
我國維生素A缺乏的人群數量非常大
篇9
1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檢查對象:隨機抽取太原市內1044名12歲學生,其中男523名,女521名。
問卷對象:接受口腔健康檢查的1044名12歲學生。
1.2 方法
按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齲病診斷標準》,采用室內自然光線,使用口腔常規檢查器械(口鏡、探針)進行口腔檢查并記錄。
問卷調查對接受了口腔健康檢查的12歲學生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口腔衛生行為、飲食習慣、口腔健康知識及觀念等。
1.3 采用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檢查
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患齲率為39.75%,男34.80%,女44.72%,男性低于女性。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齲均為0.94,男0.83,女1.20,男性低于女性(表1)。
在患齲學生中,有1顆齲壞牙齒的兒童最多,占受檢學生的13.2%,隨著齲齒數的增加,人數分布逐漸減少(圖1)。
齲齒好發的牙位依次是下頜第一恒磨牙、上頜第一恒磨牙、下頜第二恒磨牙。
太原市12歲學生所患齲齒中齲失補構成比如圖2所示,有92.55%的齲齒未充填。
圖1 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齲均頻數分布
圖2 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齲失補構成比(%)
2.2 口腔問卷調查
2.2.1 口腔衛生行為
圖3 太原市12歲學生刷牙頻率構成比
本次調查顯示,太原市87.63 %的12歲學生每天刷牙,每天刷牙至少2次的學生有44.30 %,12.22 %的學生不刷牙(圖3)。有43.33 %的12歲學生知道含氟牙膏,知道及使用牙線的學生有16.52 %。
2.2.2 飲食習慣
太原市12歲學生每天進食含糖食品(包括加糖牛奶、甜點、糖果、糖水、碳酸飲料和含糖果汁)的比例為46.52 %。喝牛奶不加糖的學生占35.19 %。
2.2.3 學生口腔健康及就醫情況
太原市12歲學生,在過去2周里,刷牙或吃東西時牙齦出血的26.96 %。過去12個月里,43.85 %學生牙疼過,13.11 %牙疼時及時就醫。17.78 %學生牙齒碰傷或摔傷過,受傷原因多為玩耍打鬧摔跤磕碰。過去一年內27.41 %學生到醫院看過牙病。13.63%最近一次看牙的主要原因是拔牙或補牙。12歲學生最近一次就醫看牙的原因如圖4所示。
圖4 太原市12歲學生口腔科就診原因構成比
2.2.4 學生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
絕大部分學生對口腔健康持積極態度,認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太原市12歲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來源途徑主要有電視/廣播/網絡(76.15 %),家長(54.07 %),報刊/雜志(39.93 %),口腔醫務人員(33.33 %),學??谇唤】到逃?9.41 %)等。
3 討論
12歲兒童是齲病流行病學調查中較為重要的群體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齲病的患病水平以12歲齲均作為衡量標準,故研究12歲兒童的口腔健康有其特殊意義。本次調查顯示我市12歲兒童恒牙患齲率為39.75 %,齲均為 0.94,比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12歲年齡組的全國平均水平(患齲率為28. 9 %,齲均為0. 54)高。單因素分析顯示,家庭因素中是否獨生子女,父親和(或)母親最高學歷,口腔衛生行為中的刷牙頻率、是否使用牙線,飲食習慣中的喝牛奶或酸奶的頻率,口腔保健知識中的是否聽說過含氟牙膏,口腔保健態度中的預防牙病首先靠自己,這幾個因素與12歲兒童恒牙齲病相關。
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與兒童的口腔健康行為密切相關,父母文化水平越高,了解口腔衛生知識越多,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識、態度、行為影響著孩子的口腔健康行為。
口腔衛生行為與齲齒的發生有著最直接的聯系。刷牙、使用牙線是最基本的口腔衛生行為。本調查表明,刷牙的頻率、是否使用牙線是影響齲齒發生的因素,均與患齲率成負相關關系。隨著刷牙頻率的增高,恒牙的患齲率降低;使用牙線的兒童恒牙患齲率比沒有使用牙線兒童低。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衛生行為,是機械性去除菌斑和軟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從本調查結果看,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兒童恒牙患齲率相對較低,刷牙頻率與齲病的發生率有著密切的聯系。
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改變健康行為的基礎,而信念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本次調查發現口腔保健知識中是否聽說過含氟牙膏是兒童恒牙齲病的影響因素之一,沒聽說過含氟牙膏是危險因素,兒童恒牙患齲率高,口腔健康知識及態度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口腔健康行為。學生時期是個體獲取口腔衛生知識,形成口腔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提示在學校里開展口腔保健知識教育的必要性,特別在學校加強含氟牙膏的宣傳對于預防兒童恒牙齲病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抓好學??谇唤】到逃ぷ?使學生從小學習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樹立正確的口腔保健態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太原市今后口腔衛生保健工作的重點。
篇10
XU Zi-ning,ZHU Xiang-zhu, GONG Shi-bing(Nantong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m,Nantong22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f daily dietary behavior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of Qidong adolescents. [Methods] Aquestionnaire titled “Jiangsu youth related behavior survey” was used among 4 051 students selected from 10 middle schools,5 high schools and 1 middle occupation training school in Qidong.
[Results] Among the surveyed students,32.24% of them had drunk more than 1 sweet beverage pre day for 30 days preceding the survey,male students drank much more than female students(P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take healthy diet and have more physia1 activities.
Key words: Diet; Physia1 activities;Adolescents;Incidence rate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城市和農村發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青少年健康模式也發生改變。體質健康監測結果表明,學生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而營養狀況亦令人擔憂,2000年我國7~22歲的城市男生、鄉村男生、城市女生、鄉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4.37%、1.46%、2.32%和0.92%,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0.38%、4.34%、5.94%和3.67%,比1985年成倍上升[1]。江蘇省6~18歲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達6.3%和3.3%[2]。為了解啟東市青少年日常飲食和體育鍛煉等行為狀況,我們于2006年10―12月對在校的初、高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為制訂相應的干預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6年10―12月,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共抽取啟東市的16所學校(初中10所、高中5所、中等職校1所)的86個班級共4 090名在校學生,經核實有效問卷為4 051份,有效率為99.05%。其中男生1 939人,女生2 112人。初中學生1 717人(男796人,女921人),高中學生2235人(男1 098,女1 137),中等職校學生99人(男45人,女54人)。重點中學學生2 492人(男1 216人,女1276人),普通中學學生1 460人(男678人,女782人)。年齡11~21歲,平均(15.1±1.3)歲。
1.2 方法由研究者和經過培訓的學校衛生科人員擔任調查員,在校醫和班主任老師的配合下,分別采用“江蘇省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問卷(初中)、江蘇省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問卷(高中)”對初中生、高中生、職校學生,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匿名調查。問卷統一發放,學生獨自填寫,不可交頭接耳和互相抄寫,然后問卷統一收回。
問卷內容包括人口統計學資料,日常飲食行為、體育運動及靜態休閑娛樂等情況。
1.3 資料分析采用EpiData 2.1建立數據庫,并采用雙人雙錄,嚴格核對的原則,以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采用Stata 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發生率之間的比較用卡方檢驗,檢驗標準為 α=0.05。
2 結果
2.1 日常飲食行為情況
有32.24%的學生在調查前30 d里每天喝1次及以上含糖汽水,其中男生的發生率高于女生。有30.41%的學生在調查前1周內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1次或更多次,其中女生的發生率高于男生。有56.16%學生在調查前1周內每天喝牛奶或相同量的酸奶少于1杯,其中女生的發生率高于男生。有24.07%的學生在調查前1周內不是每天吃早餐,其中女生發生率高于男生(表1,2)。有31.23%的學生討厭吃某類食物(如某類蔬菜、水果或肉類)。
2.2 體育運動和靜態休閑娛樂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中的體育運動包括前1周內進行持續至少1 h的運動或體力活動(如步行、跑步、打籃球、游泳、騎車、拖地等)的天數、靜態休閑娛樂行為包括每天看電視、課外做功課、課外補習、玩電子游戲的時間。
僅有8.10%的學生在調查前1周內每天堅持進行持續至少1 h的運動或體力活動。有28.38%的學生上述運動≥3 d/周。有24.34%的學生在前1周內每天看電視和/或錄像時間超過2 h。有46.51%的學生在前1周內每天課外做功課時間超過2 h。有12.71%的學生在前1周內參加課外補習時間超過3 h。有7.83%的學生在前1周每天玩電子游戲的時間超過2 h(表3, 4)。
3 討論
3.1 存在不良飲食行為
早餐的熱能應占一天熱能的30%以上,從質量上講,早餐應該是高熱量、高蛋白。一般來說,應該有足夠的肉、蛋或奶制品。調查結果顯示,有近1/4的學生不是每天吃早餐,有多于五成的學生每天喝牛奶或相同量的酸奶少于1杯,說明中學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不能保證每天食用早餐或早餐的質量,這不僅不能保證有充沛的精力從事上午的學習和活動,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營養素的攝入,從而影響生長發育。調查結果還提示,學生中偏食挑食情況較嚴重,不注意合理營養。31.23%的學生討厭吃某類食物;在前30 d里有32.24%的學生每天喝1次及以上含糖汽水;前1周內有30.41%的學生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1次或更多次;有0.79%的學生每天吃1次或更多次西式快餐。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這些不良飲食行為,有必要通過學校的健康教育課或者通過其他形式的宣傳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在家長的配合下平衡膳食,合理營養[3]。尤其要吃好早餐,食物要粗細搭配,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魚、肉、蛋、奶類及豆類,不要挑食,不要過量飲食。肥胖者合理控制飲食,少食高熱量食物如肥肉、糖果及油炸食品。
3.2 普遍缺乏體育鍛煉
從調查結果可見,調查前1周內每天堅持進行持續至少1 h的運動或體力活動的僅有8.10%的學生,鍛煉3 d及以上也只有28.38%的學生,男生多于女生,初中學生高于高中學生,而職校學生最低,普通中學學生高于重點中學生,與其他調查結果一致[4~6]。這可能一方面與男女性別、課業緊張、學校的體育配套設施是否完善有關,同時也反映學校的重視程度及其體育鍛煉組織和安排上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多以靜態休閑娛樂為主,包括課外作業、課外補習、看電視、打電子游戲,特別是課外作業及課外補習,而且初中學生更甚于高中學生??梢?,中學生課業負擔較重,普遍缺乏體育鍛煉。據研究表明[3],參加體育運動和課外體育鍛煉能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合理交替,從而避免神經系統過度緊張,可以消除腦力疲勞;另外運動還可以使生長激素等的分泌增加,有利于學生的生長發育,同時運動是增加消耗、防止脂肪積累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組織不同項目和形式的體育社團,促使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參考文獻
[1]季成葉,孫軍玲.中國學生超重、肥胖流行現狀與15年流行趨勢[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36(2):194-197.
[2]史祖民,潘曉群,戴月,等.江蘇省青少年營養狀況及社會經濟影響因素的研究[J].江蘇預防醫學,2004,15(3):8-10.
[3]季成葉.兒童少年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4]孫江平,陳晶琦,宋逸,等.中國5省市中學生危險行為調查報告 (四)日常飲食和體育鍛煉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01,22(6) :482 -484.
篇11
秋冬節假日繁多,如中秋、國慶、圣誕、元旦、春節、元宵等,老年人與小輩團聚,常因興奮而誘發中風。同時,飲食的不節制、過度飲酒、吸煙乃至操勞等因素都可誘發中風。再者,老年人因天寒而深居簡出者不少,缺少必要的體力活動,不僅可能導致體重增長和體質減弱,有時還延誤一些看似小毛小病的及時診療,導致中風等大病的發生。
防中風,不可忽視3大信號
據WHO的調查報告,中國腦卒中的發病率目前排名世界第二、亞太第一。我國約有占總人口2%的高危人群;存活的腦卒中患者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無疑,中風發病急、高致殘、高復發、高死亡的特點,令其防治刻不容緩,尤其是防遠勝于治。
信號1:小中風
不少老年朋友常會忽略的這些細節:偶爾發生的一過性肢體麻木、無力、步態不穩、言語不利、口唇麻木、視物不清、黑朦等,要知道上述癥狀,恰是俗稱的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癥狀)。別小看了這些一閃即逝的不適,老年朋友應盡快去醫院做進一步診治,以預防大中風的發生。
信號2:高血壓老人鼻出血
高血壓是中風的首要獨立危險因素。不少高血壓患者有夏季減藥的習慣,但入秋后若不及時根據自身血壓水平調整服藥劑量,是非常危險的;加之秋季空氣干燥,老年高血壓患者常有鼻出血現象,這與血壓控制不佳是密切相關的。有報道稱,鼻出血后1-6個月內發生中風的可能性約為50%。
信號3:中風前的先兆
據調查,2/3的中風患者都曾有先兆:突然眩暈或頭痛突然加劇、暫時性視物不清、舌根發硬或說話不清;一側肢體突然麻木、乏力、活動困難;精神疲乏、頻打哈欠或惡心嘔吐;性格無法控制、智力減退、無原因的疲憊嗜睡等。若發現上述癥狀,應立即送醫院診治,積極治療,有效控制中風的發生,以利康復。
營養餐食防中風
都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風發生的根本原因,特別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更可加大老年朋友的中風危險。若已有肥胖及肥胖相關性代謝紊亂,建議老年朋友盡早去各大醫院的營養或內分泌門診咨詢,調整自身飲食結構和營養狀況。通常高鹽、高糖、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纖維、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均可加大中風的風險。那么,老年人如何安排飲食來防范中風的發生呢?
防中風營養餐
案例:張先生和太太,部已70出頭,與兒女分開居住,張先生患有高血壓多年,目前血壓維持在155/5mmHg,體重近2年雖有所回落,但仍大腹翩翩,每日飲食無肉不歡;張太太則相反,自中年開始體態偏瘦,皮膚白皙,有輕微貧血,經常吃齋一,他們日常的膳食有保姆照料,每月平均用油5斤、鹽8兩
[配餐建議]每天在保證食物新鮮的前提下,兩位老人的飲食改善從菜籃子抓起:首先要先改變重油重鹽的烹調方式(每月用油和鹽的上限分別控制在3斤和3兩);其次在食物的選配上,既要遵循倆位老人的嗜好,也要有所調整(人均每天):
瘦肉類100克,其中畜、禽、水產按份量的比例(以周計)大致為2:2:3;
蔬菜400克,其中各種深色葉菜最好占一半;
低脂奶類產品1-2份;
易消化的豆腐、百葉等豆制品1份;
水果1份;
蛋半只;
主食則依個人胃口再適當增加些雜糧小豆為佳。再者,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體重的控制、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改善。
防中風營養餐推薦
早餐:枸杞金玉粥(小米+大米)、雞蛋香椿軟餅、胡蘿卜卷心菜絲
點心:低脂牛奶、全麥小面包
午餐:紅燒肉百葉結、芝麻拌菠菜、南瓜燴飯
點心:水果
晚餐:豆豉蒸昌魚、香菇菜心(切小)、木耳絲瓜、燕麥(10%-20%)飯或粥
點心:酸奶、杏仁(熟、粉碎)
飲水:除上述進食外,時常飲上一口水,每天5-6杯,有利健康
篇12
新華網訊,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沒有電話,可耳朵里經常聽見自己的手機在響。手機明明已關機,竟還會“聽到”自己手機的鈴聲。手機來電時異常緊張,甚至心跳加速。專家指出,這些就是“手機幻聽癥”的具體表現,是心理超壓的一個信號。某心理專家稱,“手機幻聽”也是因為過度的手機依賴而產生的。這種依賴與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也是分不開的,越是工作出色的人做事越追求完美,甚至苛求細節,也就更容易產生依賴。“手機幻聽”已給職場忙人上緊了“精神發條”。
中新社訊,一項有關市民自我身份認同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正在增加,創自1997年展開調查以來的新高。該項調查顯示,3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較半年前同類調查上升12個百分點,18%的受訪者稱自己為“香港人”,較去年12月中的同類調查下跌5%。29%的受訪者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而13%的受訪者則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香港市民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正在增加。
青年報訊,近日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發現中國電影資本市場”論壇上公布了一項“中國電影觀眾測量與評估”報告,央視索福瑞對8個城市的2500多個樣本做了調查,從中窺得了人們不少有意思的觀影習慣。盡管對于動作片有太多的抱怨,盡管動作喜劇片早已被香港人玩爛,但調查的結果仍顯示,喜劇片、動作片遙遙領先于其他片種,依舊是中國觀眾們最喜歡的影片類型;接下來是愛情片。因此當投資人決定拍攝一部大賣的影片時,“動作喜劇大片”依舊是首先考慮的片種。
近日,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證實,在人類的舌頭所能感覺到的五種味道中,唯獨酸味與眾不同,具有獨特的感覺機理。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酸的東西,嘴里就條件反射式地產生唾液。研究人員認為,酸味原本來源于未熟的果實等食物,而這些食物中所含的酸味往往具有強烈的刺激性,為了避免受到這種強烈刺激的傷害,人類的舌頭在接觸到酸性物質的時候就會立刻分泌唾液進行稀釋。而感覺細胞在酸味刺激結束之后才反應,就可以保證酸性食物即使被唾液稀釋,也能讓人們清晰地感覺到酸酸的味道。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良好的睡眠,但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人們對于睡眠存在不少誤區,消除這些誤區能大大提高睡眠質量。最常見的誤區就是數綿羊入睡。很多人從小就被告知,數綿羊能加速入眠,但數綿羊的做法,會導致注意力集中,使大腦持續處于興奮狀態,結果更難入睡。另外一大誤區是,許多人認為做夢會影響大腦休息,實際上夢是一種普通的生理現象。每個正常的人在睡眠過程中,大約要做4次夢,只有噩夢過多,常被驚醒,才會影響睡眠質量。
日益加劇的競爭和超負荷的工作量,使職場變成了“戰場”,不少人剛參加工作時躊躇滿志的沖勁漸漸被抱怨所取代。這種在職場上表現出的身心透支現象是一種慢性職業病,心理學家稱之為職業枯竭癥。據日前公布的一份網上調查報告稱,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現象正在侵襲中國。上班族如何從職業枯竭的狀態中恢復過來,重新找回工作的樂趣呢?將危機視為一種財富吧,當你對工作產生枯竭時,應該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重新確定自己的目標,才可以重新振作起來。
看到慢悠悠地穿越馬路的行人,搖下車窗就是一連串的粗口;兩輛汽車發生了輕微的刮傷,車主跳下車就是一頓相互指責,甚至要動手互毆;上下班高峰,莫名地拼命按喇叭……有關專家提醒,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你可能患上了“路怒癥”?!奥放Y”的提法最早來源于國外心理學。嚴格來說“路怒癥”不算一種心理疾病,只能歸為個人性格問題?!奥放Y”的人群屬于沖動型,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心理專家提醒車主,千萬不要帶著憤怒上路,一旦覺察自己有這種情緒,不妨先調節好再出門。
“拍完《投名狀》后相當長時間,我覺得很沮喪。為了吸引觀眾,導演們必須去拍大片,而不能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去選擇作品。”近日,陳可辛當著上海電影節數百名業內人士和記者的面,發出了如此感慨。他說,目前國內銀幕上一邊倒的古裝大片風,無法承載一個國家的文化,而降低大片成本,關注中小投資影片,將是大勢所趨。他坦言,《投名狀》并非他心儀的題材,但是他受到來自投資方、市場等各方面的壓力,結果導致了如今的郁悶,“希望今后,一切都可以回到比較正常的軌道上”。
中國青年報訊,因出言不遜而成為網上眾矢之的,注定不會是件愉快的事情,如果再被人肉搜索,又必定會讓現實生活橫生枝節。重慶某學院旅游系大三學生“Die豹”(網名),就遭遇了這惱人的問題。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重慶有明顯震感。第一次親歷地震,讓“Die豹”很興奮:“我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在重慶本地感受到地震,很舒坦,我還在想為什么不來得更猛烈一點……”“Die豹”的言論一出,即有網民出來指責她“沒人性”,批評和謾罵此起彼伏?!癉ie 豹”接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網上人肉搜索,最終她不得不選擇休學一年以避開輿論壓力。
浙江電視臺訊,杭州的方先生說,近日他碰上了這輩子都沒碰到過的奇怪事。上午,他到中國農業銀行勾莊分理處取了20萬,存到對面的信用合作銀行時,發現里面有一張100元的假幣。“我把他們人叫過來,結果說離柜概不負責,所以錢被沒收了。”“下午我從合作銀行取出4萬多,拿到農行叫他們給職工打工資,多的還給我,結果多給我9000多?!辈皇亲约旱腻X可不能拿,好心的方先生趕緊回到農行去還錢。沒想到,對方竟然說:“多了就拿去,離柜概不負責?!彪m然后來銀行方面向他道歉并表示感謝,但這事的確讓人費解。
解放日報訊,汶川地震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損失,但“多難興邦”。災難中我們收獲頗多,其中之一是全體國人看到了改革開放之后出生的新一代嶄新面貌。通常被人們稱為“80后”、“90后”的一代,在抗震救災中表現出色。無論是一線部隊中的青年軍人、醫療隊伍中的醫生護士、新聞媒體的記者編導,還是自發奔赴災區的志愿者和千里之外捐錢捐物獻血的白領與學生,新一代在精神、體力、意志、技能和熱情上表現出種種可圈可點之處。代與代總有差異,上代人真的需要對新一代多一點理解、接納甚至謙卑了。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借助器械全身抖動可能對肌肉和骨骼有益,益處在老年人群和久坐成年人群中尤為明顯。研究稱,當人站在抖動平臺上,柔和的抖動通過雙腳傳遍全身,可能對肌肉和骨骼有益。“對久坐人群和老年人群而言,全身抖動要么能達到與傳統鍛煉方式一樣的鍛煉效果,要么能達到比傳統方式更佳的效果。”不過,研究人員補充說,他們得出的這一結論需經進一步研究驗證。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需慎重采取全身抖動的鍛煉方式。
中新網訊,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人員戴維?列維最近在接受采訪時預測,人與機器人結婚將很快成為現實。戴維說:“現在有一種趨勢,機器人的外形越來越像人,和人的溝通也越來越多。”機器人會具有越來越多人的性格,功能上也越來越像人,很多人會愛上“他們”,甚至跟“他們”結婚。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在出售仿真性玩偶。隨著軟件越來越先進,人與機器人的關系會越來越親密,最終將會導致婚姻的發生。現在的問題不是會不會,而是時間問題。
篇13
一、營造和諧心理氛圍的內涵
心理氛圍又稱心理氣候,心理氣氛。《中國教育大辭典》對課堂心理氛圍的解釋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造的心理、情感和社會氛圍。課堂心理氛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益、人格發展及社會化進程。研究表明,積極、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心理氛圍能促使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有利于學生心智活動的展開和心理表象的建構,這時學生精力旺盛集中,思路開闊深刻,思維敏捷主動,聯想豐富活躍,記憶積極有效。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有智慧地營造生物課堂和諧的心理氛圍,以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二、創建生物有效課堂的內涵
有效課堂就是有顯著教學效益的課堂,即師生雙方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分別獲得專業教育水平和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新課改視角下的生物有效課堂是以建構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內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課堂,也是以營造和諧心理氛圍、構建融洽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為基礎的和諧教學課堂。生物有效課堂的教學過程就是用教師的智慧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師生對話互動中實現教學相長,在師生協同合作中提高綜合素養,在師生智慧碰撞中促進共同發展。
三、營造和諧心理氛圍,創建生物有效課堂的策略
1.營造和諧氛圍,讓課堂靈動有效
營造平等、民主、寬容、和諧的心理氛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活躍而有序,靈動而有效。實踐證明,精心設計導入情境是營造和諧心理氛圍的有效策略,它能使師生展現智慧,給教學增加動力,讓互動增添主動,使課堂增強生命活力。它還能使師生雙方的意圖、觀點和情感融會貫通,以師生的情感體驗生成融洽的課堂心理氣氛。例如,在學習“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時,筆者設計的導入情境是:先通過多媒體演示南非攝影家凱文?卡特于1993年在蘇丹拍攝的照片,再告訴學生因照片作者親眼目睹了饑餓的慘狀,在心理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傷痛,于是,在照片獲獎后的三個月,他選擇了自殺。這告訴我們,解決溫飽問題是個人乃至國家的頭等大事。在生物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完全可以運用生物科學與技術來解決全球面臨的糧食危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物育種方面的知識。在此導入情境中,震懾人心的照片和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讓師生真切感受到糧食危機的存在,從而自覺內化愛惜糧食的情感,激起學好育種知識,報效國家的正能量。
可見,教師的積極情感有助于良好課堂心理氛圍的形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分析學情,了解學生需求,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增強與學生的心理合作。教師還要更多地傾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與學生一起以豐富而快樂的情感體驗實現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
2.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質疑
融洽的師生關系體現在教師熱愛、了解、包容學生,用個人魅力去感化學生;學生尊重、理解、信任教師,用積極參與來配合教師。這種尊師愛生、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可促進師生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鳴,從而形成一種和諧、寬松、愉悅、自由的課堂心理氛圍。在這種平等、民主、信任、互尊的新型師生關系下,學生就不會畏懼教師權威,迷信書本知識,就會消除心理障礙,敢于質疑問難,形成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的良好學風。例如,在探究果酒、果醋、酸奶的制作時,筆者是這樣和學生坦誠相見的:“果酒、果醋、酸奶我們平時都在享用,但關于它們是怎樣制作的,我也只是在書本中、在生活里了解到一些,我知道的可能還不及你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探究、互相學習?!本驮谶@種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下,開始了富有情趣的探究活動,也真是在這種師生互相包容的氛圍中,學生能勇躍提出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