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穿刺技術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穿刺技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穿刺技術論文

篇1

1.2.1分析學習的內容統計每位護理人員的穿刺成功率,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如血管選擇錯誤、膠布固定不牢等前十位原因,制作柏拉圖進行分析。

1.2.2培訓指導老師根據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統計結果,選擇靜脈穿刺成功率高的5名護理人員為培訓教師,護理部予以發放小兒頭皮靜脈培訓教師證書的同時召開培訓教師會議,針對柏拉圖分析制定改進措施,由培訓老師實施。1周后培訓教師對小兒頭皮靜脈的1次穿刺成功率均達到98%。

1.2.3制作S-OJT模塊模塊是指導S-OJT的實施的一組材料,主要包括培訓目標、學員條件、培訓資源等內容。召開4次培訓教師會議,確定小兒靜脈穿刺培訓資源及流程。利用HS6E型高級嬰兒頭皮靜脈穿刺訓練模型進行訓練。①對小兒穿刺部位進行評估,并進行物品、光線、心理以及與患兒及家屬語言溝通的準備。②預先判斷選擇的穿刺部位,如能一針穿刺成功,點頭表示“是”,并進行下一步操作;如不能,搖頭表示“否”,并放棄穿刺,重新準備,或者更換護理人員。③借助沒有打開的靜脈留置針或者棉簽測量針尖的位置。判斷輸液過程中是否會給患兒活動帶來不便或引起患兒疼痛、輸液不暢等。如“是”則重新準備或者要求培訓教師幫助。如“否”,則繼續下一步。④如與判斷、測量結果一致,靜脈穿刺完成,正確指導家長抱起患兒。如與判斷、測量結果不一致,分析原因。⑤反饋矯正。根據分析結果,進行信息反饋,找出殘缺知識點,對殘缺知識點進行有效的矯正和補救或在培訓教師的協助下糾正。

1.2.4實施S-OJT按照流程設計,實施S-OJT,培訓合格者允許獨立進行臨床實踐操作。

1.2.5評價S-OJT對S-OJT的評價包括組織背景評價、培訓投入評價以及對培訓效果和培訓流程的評價。

1.3評價方法在每次頭皮靜脈穿刺結束后,記錄2組護理人員一次穿刺成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錄入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和秩和檢驗。

2結果

2013年12月-2014年2月,實驗組進行小兒頭皮靜脈穿刺160例,一次穿刺成功1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3.13%;對照組穿刺136例,一次穿刺成功106例,一次穿刺成功率77.94%。實驗組護理人員頭皮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4.203,P<0.01)。

篇2

中國傳統陶瓷的藝術形式主要表現在陶瓷的造型樣式和裝飾紋樣兩方面。中國傳統陶瓷有著自身獨特的整體風貌和各個歷史時期及地區的風格特點,有著新穎的形式和特定的藝術內涵,在世界陶瓷藝術發展史上擁有一致的贊譽和高度的評價。陶瓷藝術的本質特征體現在陶瓷造型和陶瓷裝飾上,二者完整地展現了陶瓷藝術的審美價值。

1.陶瓷造型陶瓷造型的“造型”一詞主要指陶瓷器物的形態和樣式,與廣義的“造型”有所區別,特指具有一定抽象特征的陶瓷器型。在中國傳統陶瓷中,各種不同的造型因時代、地域以及生活需要而形成。它們包含著生活美學、生活意蘊、生活習俗,滲透著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適應,并“物化”為具體的陶瓷造型形態。正因為如此,陶瓷造型是制陶人的藝術思想和文化修養的載體,也是某一時期文化特征的載體,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國傳統陶瓷造型從模擬開始,進而發展為象形取意的方法,通過長期延續和演變創造了許多優秀的陶瓷造型。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的長處在于能夠借助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形態以及人工的各種器物形態和樣式的啟發,發揮想象、開展構思,創造有別于“原型”的優美的陶瓷造型,甚至比“原型”更為美好、更為動人、更具特點;在完成造型的象形取意過程中不受“原型”的限制,而是根據所創造的陶瓷器物的特點,充分發揮作者的創造性,把個人對“原型”的觀察、理解、感受、愛好表現出來。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在我國傳統陶瓷藝術發展的很長時期內一直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方法,貫穿于各個不同時期的陶瓷藝術制作中。雖然在某些時候會有所調整和突破,但基本制作方法離不開象形取意這一制作理念。象形取意首當其沖的是漢字,中國漢字是最具代表的象形文字,制陶者在制陶過程中會將陶瓷器型與漢字匹配,以此區別其形態特點。如“由”字形的天球瓶、油錘瓶、玉壺春式瓶等,“甲”字形的梅瓶、雞腿壇等,“申”字形的橄欖尊、柳葉瓶、萊菔尊、鏈子觀音瓶等,大都是根據造型的大致輪廓、主體部分所處的位置與某字形相像而加以區分的。如果從深層的造型觀念來分析,漢字的造字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與陶瓷的造型方法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存在所謂的“通而同之”的造型意識。中國傳統陶瓷造型的名稱更明確地反映著這種象形取意的造型意識,如蒲錘瓶、石榴尊、葫蘆瓶、馬蹄尊、蒜頭瓶、紙錘瓶、燈籠罐、角簍罐等陶瓷造型樣式,都是以自然形態或者其他器物造型為基礎加以概括、變形、轉化而形成的。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是優秀的傳統,與國外陶瓷造型相比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含蓄、豐富,更富于情感表現,展示的是詩意的韻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陶瓷紋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幾何印紋陶,常見的紋樣有水波紋、米字紋、回字紋、方格紋、編織紋、云雷紋等幾十種。商代有饕餮紋、方格紋、回紋等。戰國時期有云紋、花瓣紋、鳥獸紋。六朝有鋪首紋、聯珠紋、蓮花紋、忍冬紋等。宋代陶瓷的裝飾方法多種多樣,有刻花、印花、繡花、畫花等多種,刻花、印花是傳統方法,繡花則是用針刺出花紋,畫花則為后來的繪瓷開創了新紀元;宋瓷的裝飾題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飛鳥蟲魚,紋樣秀麗、線條流暢,規矩的幾何紋很少,體現了清新、典雅的藝術特色。明代,我國陶瓷工藝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說在明代以前我國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為主,明代以后則主要是白瓷。白瓷的發展為陶瓷工藝的裝飾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唐宋時期普遍采用的刻花、劃花、印花等方法已經逐漸衰落;畫花的裝飾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裝飾方法。

三、在現代海報設計中應用傳統陶瓷造型和紋樣的實例

1.陳幼堅先生與他的羅漢式瓷碗陳幼堅先生設計的海報作品《民以食為天》,其作品元素選自中國傳統飲食工具筷子和端莊的羅漢式瓷碗造型。設計表現形式采用正負形構成,為了更好地凸顯羅漢式瓷碗這一傳統造型而將筷子密集化處理,密集的中國筷子款式多樣,不但有傳統木筷、竹筷,還有現代的不銹鋼筷子等。圍繞著一口碗,留白的處理手法一下子抓住了所有觀眾的眼睛,把所有的視線都集中于一口瓷碗上,而這一空碗形象很好地體現了設計師的設計意圖,深化了主題“民以食為天”。密集多樣的筷子正映射出中國現實社會中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對于一個現代社會問題,陳幼堅先生采用幾千年來一直沿用的傳統材料,利用現代設計手法精彩地展現出來。碗的選擇更加說明設計師對傳統文化要有深度的學習和了解,如此才能恰如其分地在現代設計中發揮傳統素材所蘊含的傳統人文精神。

2.趙清先生與他的青花瓷趙清先生的海報作品《在中國》很直白地給人留下“中國”的概念。同樣的正負形構成處理,同樣的傳統陶瓷器物,趙清先生選用的“申”字形青花瓷,且不考慮與青花瓷里負形“CHINA”一詞有何隱喻,就曲線優美的“申”字形瓷器造型加上以制作精良著稱的青花瓷,直觀上就為觀者展示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精美和令人著迷的傳統文化精神。趙清先生的作品又一次把“陶瓷”推上了當代文化的海報設計前沿。

3.何見平先生的《中國》何見平先生的《中國》擁有傳統書法造型和中國風景畫的設計元素,其中同樣離不開蘊含大量傳統文化精神的陶瓷。圓潤的筆觸內含青花的云氣紋,使作者的設計意圖傳達得更含蓄。作品中國畫梅花的意味或許更多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委婉的視覺傳達。這是一件優秀的后現代設計作品,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它提醒我們在當下的現代社會生活中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問題時需要謹慎處理。

4.杭春暉先生的《蘋果電腦標志》2003年靳埭強先生就任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后大力倡導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特別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問題努力探究,因此就有了2004年的“靳埭強全球華人大學生平面設計大賽”這一隆重賽事,此賽事后來成為中國大學生平面設計的重要大賽之一,是一個有益于整個華人設計界的教育和學習平臺,而這一年的主題恰恰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此賽事最高獎項“未來設計師大獎”由當時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的杭春暉先生的海報作品《蘋果電腦標志》獲得。這件烙印明顯的后現代作品表達是現代科技在成為主流文化的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融合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新思考,或許也更想說明現代科技文明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新形式的繼承和發展。用蘋果電腦公司標志作為主要圖案在圖形處理上沒有什么新穎獨特的手法,只不過把標志主體部分換成了代表我國璀璨傳統文化的青花瓷圖案,那片藍色的葉子最耐人尋味。作品最終傳達出的是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深厚傳統文化的國家在現代科技面前正生發出新的嫩葉,完美地演繹了此次大賽的主題思想,獲得“未來設計師大獎”當之無愧。

篇3

1.2.3止血方法:讓患者自己指壓,此方法對人造血管創傷最小,并且止血效果最好。指壓方法是在拔針的同時在皮膚穿刺點上0.2~0.3cm處進行指壓,壓迫的力量為既能保持穿刺點兩端有搏動,又能控制出血。壓力過輕會引起皮下出血或血管穿刺處假性動脈瘤的形成。應做到起針和壓迫動作協調,以減少血管的損傷。壓迫時間一般為10~15min.2、結果

5例患者,人造血管內瘺均通暢,血流量200~280ml/min,2例因血栓形成閉塞再通后血流量通暢,雜音響亮。使用有效率達100%。 3、 護理

3.1 血透析前的護理

3.1.1檢查人造血管功能狀態,如有無震顫,搏動及血管雜音等,若發現減弱或者消失,應立即通知醫生,進一步確認人造血管是否閉塞。

3.1.2穿刺過程嚴格無菌技術,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內向外螺旋式消毒直至5cm~8cm直徑的范圍,穿刺時戴無菌手套操作,以免用未消毒的手或器械等接觸穿刺部位。

3.1.3 人造血管若穿刺失敗,立即拔針,動脈去遠心端,靜脈取近心端,在人造血管上另行穿刺,適度按壓穿刺點,觀察血管有無出血,紅腫熱痛等現象,并及時處理。若局部形成血腫,24小時內用25%硫酸鎂濕敷,24小時后熱敷血管周圍血腫部位,用喜療妥軟膏按摩。人造血管禁止冷敷和熱敷。

3.2血液透析中的護理

密切觀察穿刺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腫脹、疼痛等情況護理論文,及時處理。人造血管側肢體禁止測血壓、抽血、輸液等治療。嚴密監測血壓,避免發生低血壓,確保人造血管流量通暢。人造血管側肢體制動。

3.3 血液透析后的護理

3.3.1治療結束后小心的拔出針,在拔出針后的瞬間立即加壓,以免穿刺針刮傷血管。輕壓棉球針刺血管的位置,指壓10~15分鐘,壓迫時間不能過長,壓迫力度的大小應根據既能止血又不影響人造血管的波動和震顫為宜。

3.3.2健康宣教 囑患者術肢體不能負重,不能用力,不穿緊身的衣服,避免外力碰撞。注意睡覺時勿將術肢枕于頭下,避免壓迫人造血管肢體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閉塞。教會患者每日摸、聽血管震顫和彈性。囑患者術肢疼痛、瘙癢、腫脹等異常時,立即到醫院就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肢體清潔,透析當天穿刺點避免弄濕,以免感染。

4 、體會 人造血管

摘要。

參考文獻

篇4

開拓創新,為??平ㄔO創造價值。本人自廣東省人民醫院進修后,從腫瘤治療方面得到一次躍的發展,學習到各腫瘤學CNNC指南正規治療,從疑難疾病少見病的掌握及分析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發表各核心雜志論文多篇,發表有關腫瘤化療,靶向治療及并發癥上有獨特創新理念。

篇5

PICC是經外周靜脈中心置管,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中下1/3處,留置時間可長達1年,可減少反復靜脈穿刺所致的機械性靜脈炎,減少化療藥物或其他刺激性藥物對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滲漏導致的局部組織壞死[2]。在彩超引導下置入PICC技術,就是在彩超探頭的指引下進行靜脈穿刺,超聲能指導操作者對所要穿刺的靜脈做出全面地評價,可以在顯示屏上清楚地辨別動靜脈、走行、血管流速,測量血管內徑及深度,根據數據再選擇適合的靜脈進行穿刺,在操作中超聲技術為操作者提供正確的引導使穿刺直接準確。避免了肓穿所帶來的危險和并發癥[3]。我科自2010年2月開始與功能科配合,至2010年9月末共開展在彩超引導下行PICC置入術9例,目前,這項技術在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這項技術在我院的開展也填補了松原市的空白。現簡單談一下臨床體會。

1 研究對象

9例患者,其中女8例,男1例,乳腺癌5例,直腸癌2例,結腸癌1例,肺癌1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小28歲,平均52歲。所用藥物其中5例為發泡性化療藥(表阿霉素),3例選擇5―Fu,另一例選擇足葉乙甙加卡鉑。PICC 管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4F單腔靜脈導管。導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靜脈。選擇貴要靜脈5例,頸內靜脈4例。

2 方法

9例患者均在置管前與功能科進行預約,置管前通過彩超測量血管內徑及深度,血管的走行、血管管腔是否狹窄及管壁結構,靜脈通道是否存在阻塞或者狹窄等情況。最后根據測量結果選擇最佳的穿刺部位,在彩超探頭的指引下進行靜脈穿刺。

3 結果

本組9例患者中,導管留置時間最短35天,由于病人脫衣服時不慎將導管脫出,于下一個療程時在另一側頸外靜脈重新置管。最長留置時間185天,平均120天,均無并發癥發生。

4 討論

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大多要進行高濃度、高刺激性的藥物化療,靜脈損傷嚴重,一旦滲漏可造成組織損傷。隨著科技的發展,腫瘤治愈率的提高,病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傳統的鋼針穿刺到靜脈留置針,接著引進了中心靜脈導管(PICC),PICC的使用解除了對外周血管的刺激。該技術不受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具有操作安全、維護方便、創傷小、感染率低,留置時間長,不易脫落等優點[4]。病人可帶管在家或上班,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中心靜脈導管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受到醫生和患者的普遍歡迎,但是有一部分上述病人由于血管條件本身就不佳,經過反復穿刺、多次化療后外周血管破壞嚴重,由于護士不能用肉眼看見或觸摸到這部分患者的外周血管,常規的PICC導管置入有一定的困難,對肥胖、水腫、反復化療及長期輸液血管破壞嚴重的患者存在置管成功率低的問題。對這部分病人需要一種切實可行的安全的PICC導管置入技術,那就是在彩超引導下置入PICC導管穿刺技術[5]。此技術就是在彩超探頭的指引下進行靜脈穿刺,超聲能指導操作者對所要穿刺的靜脈做出全面地評價,可以在顯示屏上清楚地辨別動靜脈、走行、血管流速,測量血管內徑及深度,管腔是否狹窄及管壁結構,還可以確定要穿刺的靜脈通道是否存在阻塞或者狹窄等情況。根據數據再選擇合適的導管型號,穿刺角度及適合的靜脈進行穿刺,減少了穿刺針在組織間潛行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和機械性刺激,避免反復穿刺所致皮膚,皮下組織及管壁損傷,從而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血栓形成[6]。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進而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另外也優化了穿刺部位,普通的PICC穿刺點大多在肘部,而彩超引導下PICC置入術穿刺點可以選擇在上臂,便于病人手臂活動,避免了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不輸液時可用衣袖遮擋,淋浴洗漱只需簡單包裹,不影響正常生活。同時也避免了過去盲穿所帶來的危險和并發癥,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徐繼紅.張玲.劉艷萍等. 彩超引導下中心靜脈導管術置管成功50例〔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24:4235-4236

[2] 李愛芹.鄭善英. PICC管與靜脈留置針的臨床觀察[期刊論文] -中國中醫藥現狀遠程教育2010,17:122-123

[3] 陳萍;;B超引導下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的護理[J];現代實用醫學;2008年07期

篇6

在監護治療中,保證靜脈通暢是其主要的醫療護理手段之一,臨床上對危重患兒早期常采用禁食從靜脈補充各種生命所需物質以及治療疾病的各種藥物。以往常用周圍靜脈穿刺不易護理,保留時問短,反復穿刺對患兒刺激大,尤其是極低體重兒更難找到穿刺血管,而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上肢靜脈置管在新生兒、早產兒、極低體重兒上使用,不但操作困難,而且容易發生并發癥.我院自2010年3月~2010年11月,在我科開展了股靜脈穿刺留置針技術,經過25例患兒的使用,取得滿意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25例患兒.行外科治療7例,其中先天性巨結腸2例.先天性心臟病1例,腸套疊3例,其余13例為危重患兒需建互靜脈通道,以利于搶救用藥和靜脈營養的內科治療病例,年齡8小時3歲,其中小于3天 10例,3~14天 10例,大于14天 5例。體重0.9~3.25kg,其中小于1.5kg 4例股靜脈護理,1.5~2.5kg 16例,大于2.5kg 5例。

2材料及方法

2.1 材料 治療盤,2.5ml空針,BD公司的24GY靜脈留置針,3L粘貼手術巾,碘酒,酒精,棉簽,無菌紗布。

2.2 方法 選擇股靜脈進行穿刺,先檢查留置針并在留置針上接2 5 ml注射器,同時抽吸1ml0.9%氯化鈉注射液,助手雙手輕輕按壓患兒膝關節及身體,穿刺側屈膝大腿略往外展外旋,常規消毒皮膚(消毒范圍直徑大于8cm),撕開薄膜備用用一清潔紗布塊敷蓋穿刺部位,拔去保護套,旋轉松動外套管,排氣并消毒,穿刺者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股三角內摸到股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在股動脈內側約0.2cm處。右手持留置針及注射器,針頭與皮膚成15~30度角與股動脈走向平行進針,邊進針邊回抽,見回血后即降低角度約5~15度,一手固定針心及注射器,另一手將外套管送入血管內,拔出針心,用小紗布塊按壓穿刺點撥出管芯,用3L薄膜膠貼妥善固定好,接上輸液器根據需要輸血輸液,調妥滴速。

3結果

一次穿刺成功22例(88%),二次穿刺成功3例(12%)。留置針留置時間平均10天,其中22例按計劃拔除留置針,3例更換薄膜膠貼時套管脫出后,更換另一側股靜脈穿刺繼續留置套管,無一例穿刺邵位周圍出現紅腫、感染、靜脈炎、穿刺口液體外滲等現象。

4討論

4.1 靜脈留置針應用于股靜脈,解決了危重患兒建立血管通道困難的問題,保證了靜脈管道通暢,減少了護理人員反復血管穿刺的麻煩。

4.2 股靜脈留置成功,為患兒贏得了搶救時機,使通過靜脈通道進行的各種救治措施順利進行.同時也保護了外周血管,避免反復穿刺減輕了患兒的痛苦。

4.3 股靜脈留置針的建立,為手術治療的成功冀定了基礎股靜脈護理,便術中輸血輸液能及時快捷地輸入,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保住了患兒的生命。

4.4 為了預防感染和導管脫落,更好地發揮留置針的作用,在臨床應用及護理中應注意意以下幾點:1 預防靜脈炎:應作到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導管脫出部分不能再送人血管內。消毒時消毒液完全干時,才行穿刺;2 減少皮膚刺激:消毒時碘酒、酒精不宜過多,應特別注意新生兒皮膚較嫩,脫碘應徹底,動作應輕柔,并應防止棉簽擦傷皮膚;3 防止導管脫出:更換薄膜膠貼時,應小心更換,動作輕柔是防止脫管的關鍵;4 防止導管堵塞:采取正確的沖管技術,不治療時用2~5 ml 0.9% 氧化鈉注射液沖管,并用正壓封管[1],每天使用時應先用注射器回抽檢查通暢后才接輸液,嚴禁不回抽直接輸液,防止小血栓進入血管內;5 穿刺時誤入股動脈,應立即拔除留置針.加壓包扎5~10分鐘,防止血腫形成;6加強護理觀察,注意穿刺邵位有無滲血、滲液或腫脹等現象,同時防止管道扭曲脫節或脫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篇7

1.2 FFA方法 熒光素鈉由美國Alcon Laboratories,Inc生產。皮試為10%熒光素鈉原液在上臂內側行劃痕試驗,15min后無不良反應,遵醫囑將10%熒光素鈉原液5ml快速靜脈推注。

2病例分析

2.1案例1 皮膚蕁麻疹。男,48歲,否認過敏史,皮試陰性,FFA檢查后患者未訴不適,離院。夜間感皮膚瘙癢,自認為蚊蟲叮咬,未做處理,次日全身大范圍起風團、蕁麻疹、瘙癢難耐,遂到院就診;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口服開瑞坦,指導患者著純棉衣物,避免抓撓,保持皮膚完整,多飲水,飲食清淡。3d后皮疹消退,出院。護理問題:熒光素鈉遲緩反應導致過敏癥狀。

2.2病例2 藥液外漏引起局部疼痛。男,42歲,造影時選擇手背靜脈,用生理鹽水建立通道,推注熒光素鈉前常規抽回血再推注,患者手動,導致針尖刺透血管壁造成藥液外漏,引起局部疼痛,周圍皮膚發黃。立即予30%硫酸鎂冷濕敷,制動,1h后疼痛緩解,仍感腫脹。24h后,予硫酸鎂熱濕敷,腫脹消除,皮膚仍有黃染。72h后,皮膚黃染消退,無局部組織壞死。護理問題:未正確選擇血管及造影過程中患者配合不當致藥液外漏。

2.3病例3 誘發青光眼。女,58歲,否認青光眼病史,造影前查眼壓正常。造影6h后,眼脹痛、頭痛、惡心、嘔吐而就診,測眼壓od:42mmhg,os: 46mmhg。立即予20%甘露醇靜脈快速滴注,滴樂青眼液5min 1次,待瞳孔縮小后改為2h 1次,同時口服醋甲唑胺降眼壓,緩解緊張情緒,次日眼壓降至正常。護理問題:造影前病史詢問不詳細,患者對造影引起不良反應不重視。

2.4病例4 急性尿潴留。男,76歲,有前列腺肥大史,造影后大量飲水造成急性尿潴留,經誘導排尿后癥狀不緩解,安置保留尿管。留置尿管3d,期間指導膀胱充盈后液,保持膀胱收縮功能。拔尿管后可自行小便。護理問題: 造影前忽視前列腺病史,只告知大量飲水有利于藥物排出,未觀察患者小便情況。

3護理對策

3.1重視患者病史及過敏史的了解,進行造影前知識宣教。

3.1.1向患者詳細解釋造影的目的、方法、過程,造影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應激能力;高敏體質者檢查前30min,可予抗過敏藥物如非那根、撲爾敏口服或地塞米松肌注,告知過敏反應的相關癥狀,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3.1.2造影前,詢問病史,對有青光眼病史者可指導在暗室等待,予小瞳照相,或在YAG激光虹膜周切治療后行眼底造影。造影后暗室外休息10~20min,及時用縮瞳劑縮小瞳孔,無不良反應方可離院。

3.1.3有前列腺肥大史者,告知飲水一次性不宜過多,小便后再飲水。小便不暢者,恥骨上膀胱區熱敷或針刺等治療仍不能排尿,可予導尿。安置尿管時,應間歇緩慢放出尿液,每次500~800ml,避免快速排空膀胱,膀胱內壓驟降而引起膀胱內大出血。

3.2提高靜脈穿刺技術水平是防止藥液外漏的關鍵。注射前評估患者靜脈情況,選擇前臂正中靜脈,粗直易于固定靜脈,注射時動作輕柔,穿刺準確,確認成功后方可推注,并防止患者晃動手臂。拔針后幫助患者按壓穿刺處3~5min,防藥液外滲。癥狀較重者,24h內做冷敷以減輕局部疼痛。疼痛劇烈,可用2%普魯卡因局封。24h后可做熱敷或理療,促進藥液吸收。

3.3據患者的年齡、文化層次及疾病種類制定詳細的宣教單、視頻、音頻,向患者全面介紹FFA注意事項及術中配合。保持檢查室空氣流通,室溫在22~28℃,播放舒緩音樂,隨時觀察病員反應如有不適停止檢查。檢查完畢后,指導病員留院觀察30min左右,無不適再離院。

實施以上措施后,我科2014年4月~10月共做FFA檢查624例,只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1.3%),惡心嘔吐4例,心慌3例,藥液外漏1例。

綜上所述,造影前進行宣教,增加患者相關知識;重視患者病史及過敏史;減輕恐懼感,獲得有效配合,可有效降低FFA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成新連,孫獻芳,陳立娥.靜脈留置針不良反應原因分析與對策[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

[2]羅立新.門診患者靜脈采血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A].首屆《中華護理雜志》論文寫作知識專題講座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

[3]唐建萍,袁鳳梅. 癌癥患者的化療后的不良反應護理對策[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 2002.

[4]邵.住院病犯常見不良心理反應與自我矯治對策[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

篇8

(2)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為功能減退,容易失控導致注射針頭移位,痛感減低,反應遲鈍,皮膚松弛,靜脈脆弱,增加了外滲的可能。

(3)無法溝通的患者

此類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鎮靜劑或處于昏迷的患者。此類患者由于煩躁、感覺和知覺障礙,容易發生外滲。

(4)重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癥患者:休克、嚴重脫水、病危的患者,此類患者由于微循環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發生外滲。

1.2藥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化療藥物、甘露醇、鈣劑,縮血管藥物如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的高危藥物,這些藥物一旦外滲,將會發生嚴重的后果。

1.3疾病因素:(1)癌癥是外滲的危險因素,這是因為癌癥患者反復接受化療,靜脈脆弱,難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發生外滲。(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謝障礙,血管硬化,也容易發生外滲。(4)靜脈壓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靜脈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發生外滲。

1.4技術因素:護理技術缺陷造成外滲的情況:(1)沒有經驗,對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沒有定時巡視靜脈通道。(3)護理人員知識缺乏,對藥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鋼針,據有關文獻報道鋼針外滲是留置針的2倍。(5)用敷料覆蓋穿刺部位,影響外滲的觀察。(6)在遠端小靜脈用力推注藥物。(7)使用輸液泵,在一個部位長時間輸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外周靜脈較中心靜脈容易發生外滲;靜脈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縮,血管內壓力增加容易發生外滲;關節、皮下組織少的部位由于活動度大,易外滲。

2靜脈輸液外滲的機制

(1)血管受到藥物的化學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發生了改變,另一方面通過藥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癥介質的釋放以及使血管內壁受損通透性升高,從而引起炎癥反應。(2)藥物持續滴注,膠體滲透壓降低。(3)液體靜壓增加。(4)繼發感染,因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癥細胞的聚集及炎癥介質的釋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發生組織水腫。

3靜脈輸液外滲的臨床表現及后果

一般表現為腫脹、脹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為燒灼、刺痛,局部紅腫,回抽無回血,或局部水皰,皮膚發黑發硬,形成潰瘍。患者將經歷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創傷,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對患者、家屬、醫護人員產生壓力和擔憂,嚴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殘疾,引起醫療護理糾紛。

4靜脈輸液外滲的預防

4.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針見血,穿刺時避開關節,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針頭,采用保護性約束,有家屬陪伴的教會家屬正確的照顧方法,已發生外滲者不在此處遠端再做穿刺,同一靜脈盡量避免多次反復穿刺。

4.2選擇合適靜脈:正確地選擇靜脈,有計劃地使用靜脈,一般由遠端到近端,兒科病房和意識障礙、病危的患者,化療時盡量使用留置針,使用留置針時選擇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針導管柔軟,不易損傷血管,輕微活動不會發生外滲,而且留置針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復穿刺,保護了血管。

4.3掌握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藥物的性能、特點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注意輸入藥物的濃度及速度,持續輸入多巴胺、間羥胺時,應用留置針建立2條靜脈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用甘露醇時局部熱敷或提高藥物的溫度,使血管的通暢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時必須確保針頭在血管內才能滴入藥物。

4.4加強責任心、多巡視:特別是危重患者,巡視時要檢查輸液部位;輸液過程中患兒出現哭鬧,一定要檢查注射部位,發現藥物外滲如果是高危藥物,立即更換注射部位;輸注化療藥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組織壞死的藥物時,要進行床頭交接班。

4.5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針的好處,保護留置針的方法;在輸注高危藥物時要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要求患者盡量減少活動,并指導患者及家屬自我觀察,如果出現注射部位疼痛、腫脹,及時向護理人員報告。

4.6正確拔針:輸液完畢,擰緊調節器,除去膠布,快速拔針,在針尖即將離開皮膚的瞬間,迅速用干棉簽沿血管方向按壓穿刺點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為止,一般為5~10 min,切忌在按壓處來回揉動,按壓的力度要適中;正確拔針可避免血管損傷,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輸液時發生滲漏。

5護理對策

5.1小范圍外滲: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用濕熱敷,或用95%的酒精、95%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會消退;如果所剩的藥液不多,可以一邊觀察,一邊濕敷,如不在繼續外滲,可以堅持到輸液完成;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雖不明顯,但發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續濕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5.2大范圍外滲:輸入的藥液為刺激性大的藥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動,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濕敷,配合理療,局部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縮血管藥物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濕敷,也有介紹說可用馬鈴薯、 生姜外敷。

5.3化療藥物外滲:化療藥物外滲時應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釋,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腫脹、壞死。

5.4藥物外滲引起局部水皰:水皰小未破潰的盡量不要刺破,可用無醇碘伏外涂;水皰大的,碘伏消毒后用無菌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注射器抽去水皰里的滲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紹用蛋清外敷的。 靜脈輸液外滲雖然是一臨床上常見的護理問題,但若發生在關節處,范圍大,藥物刺激大,

組織壞死嚴重,給患者造成嚴重后果,將引發醫療護理糾紛。

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預防和處理靜脈輸液外滲具有重要的意義。

6小結

篇9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乳腺膿腫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自愿參與研究。按照患者治療意愿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0~45歲, 平均年齡(33.5±4.2)歲;病程3~18 d, 平均病程(10.3±2.6)d。對照組患者年齡20~44歲, 平均年齡(35.1±3.1)歲, 病程3~17 d, 平均病程(10.6±2.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切口引流法治療, 確定乳腺膿腫部位, 使用止血鉗鈍性分離, 打開膿腔放置碘伏紗條引流。研究組進行超聲引導穿刺沖洗治療, 超聲引導穿刺膿腔, 一次性抽干膿液, 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膿腔。所有研究對象術后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性抗感染3 d。

1. 3 觀察指標 臨床治療中觀察指標[2]:切口愈合時間、切口紅腫消退時間、切口換藥次數、疼痛評分, 使用國際通用疼痛評分量表, 無痛感為0分, 疼痛難忍為10分, 得分越高疼痛越劇烈。預后觀察指標:患者出院后3個月后隨訪, 統計乳漏、感覺障礙、手術切口瘢痕>2 cm、術后復發和術后恢復哺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畢業論文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治療指標比較 研究組切口愈合時間及紅腫消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切口換藥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 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預后指標比較 研究組術后切口瘢痕>2 cm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患者術后恢復哺乳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乳漏、感覺障礙和術后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膿腫是由于乳腺導管阻塞乳汁無法正常排出, 細菌沿乳腺管進入乳房組織發生炎癥反應[3]。傳統治療乳腺膿腫采取膿腫部位切開引流, 其能夠將乳房組織內膿液完全清除, 但是對乳房組織破壞嚴重、切口不易愈合, 術后需要多次換藥。而且, 乳房部位神經末梢分布密集, 患者疼痛程度嚴重, 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哺乳。切口引流術后傷口瘢痕生長明顯不美觀[4]。

影像技術應用于乳腺疾病的常規檢查和診斷, 能夠準確判斷膿腫位置、大小和數量, 提示膿腫與周圍乳腺組織關系[5]。超聲引導穿刺定位準確, 使后續進行膿液抽出和清洗更加徹底。

本次研究對比傳統切口引流法和超聲引導穿刺沖洗法治療乳腺膿腫, 研究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超聲引導穿刺切口小, 減少患者治療時和預后康復時的疼痛感覺, 有效恢復哺乳以及感覺。超聲法能夠對乳腺膿腫部位進行可視性操作, 確保穿刺針和沖洗針位于乳腺膿腔內。

綜上所述, 超聲引導穿刺沖洗治療乳腺膿腫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術后復發率低, 可盡早恢復感覺以及哺乳功能, 降低患者恢復時疼痛程度, 可以在臨床治療乳腺膿腫中應用。

參考文獻

篇10

靜脈輸液是護理工作中最基礎、最常用的一項技術操作,靜脈穿刺又是靜脈輸液中最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如何克服靜脈穿刺困難的各種因素,提高靜脈穿刺一針成功率,減少重復穿刺,減輕患者的痛苦,贏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的保證。我們通過對920例患者靜脈輸液體會進行總結,探討提高患者靜脈穿刺成功率的

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隨機在本院靜脈輸液的患者920例。其中,男502例,女418例,年齡3~51歲。

2方法

2.1材料

消毒罐1套、止血帶、一次性輸器、3L醫用膠貼。遵醫囑配置液體。

2.2操作

根據患者年齡和靜脈條件選擇靜脈按操作規程穿刺。

2.3穿刺成功判斷標準

針頭一次性進入血管,回血好,穿刺部位無腫脹、滲液,液體滴注通暢為穿刺成功,否則為失敗。

3結果

經統計,完全符合一次穿刺成功標準的有890例,成功率為97%,一次穿刺失敗的為30例,失敗率為3%,其中,患者因素致穿刺失敗的為23例,因護士因素致一次穿刺失敗的為7例。

4穿刺失敗主要原因分析

4.1患者因素

4.1.1生理因素幼兒血管細,較滑不易穿刺。老年患者的血管隨年齡遞增而呈進行性硬化加重。血管彈性降低,表現為血管硬、脆、滑,增加了靜脈穿刺的難度。體質肥胖的患者血管深淺不易掌握,看不清,摸不著,穿刺難度較高。所以有技術而無良好的心理素質很難一針見血。

4.1.2疾病因素發熱,腹瀉,脫水,導致末梢循環較差,血管不充盈,增加穿刺困難。水腫患者因無法感覺靜脈的深淺度,易穿刺失敗。

4.1.3心理因素有些患者表現出緊張恐懼,總是不停地問:“你能不能一針見血,一定要一針成功呀!”當血管難找時,更是表現出對護士不耐煩不信任:“血管都找不到,叫技術好的過來。”護士靜脈穿刺都是在家屬的直視監督下進行的,有的軍隊老干部家屬說:“在過去,他槍林彈雨都不怕,但現在就怕你手里這枚小小的鋼針,你可一定要一針見血呀!”或說:“他的血管不好,很難找,你行嗎?”還有的家屬喜歡選護士,孰不知被選護士或聽到此話的護士進行穿刺時心理壓力有多大,就怕一針不見血。

4.2護士因素

4.2.1技術因素一些年資低的護士由于缺乏臨床經驗,對血管不了解,穿刺水平欠缺,操作不熟練,容易穿刺失敗。即使穿刺成功,也由于選擇部位或固定不當,導致重復穿刺。

4.2.2心理因素

4.2.2.1護士特殊職業因素①特殊的工作對象:護士工作在病人群體中,病人的不良情緒及病情的突變,都會引起護士情緒的變化。②特殊的工作性質:不分晝夜,沒有節假日休息,病人的病情復雜,使護士常處于應急的狀態下,這可使護士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因素。

4.2.2.2社會因素①社會地位的原因:目前護士在生活及政治待遇上大為提高,但是,社會上還有一定數目的人沒有真正認識到護士的作用,這種偏見也是導致護士產生不良心理因素的原因。②社會關系的復雜化:作為護士角色的社會關系有醫生、護士長、護士、病人及病人家屬,處理眾多的關系中護士大多數時間是服從的位置。如:個別患者的無理或患者家屬的不理解,護士長的過分嚴格要求,年輕醫生缺乏計劃性的醫囑等等,都必然會影響護士的情緒。

4.2.2.3家庭及生活因素護士是普通的人,她們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戀愛、組織家庭、住房、家務負擔、老人及孩子、兩地生活等因素都可以影響護士的心理變化。

4.2.2.4生理因素①月經周期:由于生理特點,女性在月經周期可出現體力及心理上的變化影響心情變化。②妊娠導致的不良心理:主要原因是早期的妊娠反應,中晚期體力改變及胎兒健康等都會影響護士情緒的改變。

5護理對策

5.1做好心理護理

情緒緊張是患者在接受靜脈穿刺過程中的普遍現象靜脈穿刺患者心理護理的重點應放在改善患者的緊張情緒,轉移、分散其注意力。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靜脈穿刺患者心理護理方法如下:

5.1.1注意轉移法這是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護士走近患者,從準備工作至穿刺成功之前,通過查對、詢問治療、護理及生活情況等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談話應態度誠懇,關心體貼患者,最好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讓患者通過思考才能回答所提問題,同時談話不能間斷、緊緊牽制病員的思維,使患者沒有空隙思考別的,從而有效地轉移其注意力。

5.1.2遮擋法適用于一些情緒緊張,懼怕而眼睛又盯在穿刺部位的患者。具體作法是:讓患者平臥,暴露靜脈穿刺部位于床沿,利用較低的位置或其他護理人員遮擋病員的視線,在患者注意力分散較好的情況下進行穿刺。

5.1.3開導法適用于對治療缺乏信心和喪失信心的患者。對這類患者應向他們講明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及相互間的關系,向患者介紹相關治療效果,列舉同類患者治療成功的實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主動配合治療。

5.1.4鼓勵法適用于體質較差,對疼痛敏感者。要鼓勵他們向別的患者學習,帶他們到其它輸液病床前(已輸液三天以上為好)了解輸液者作靜脈穿刺的感受,增強對疼痛的耐受力,提高對治療配合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一試。

5.1.5激勵法適用于身體素質好,性格開朗又懼怕輸液的青少年,運用激勵的語言能非常有效地激發病員的勇氣,增強戰勝疼痛的勇氣,起到獨特的效果。

5.2護士要練就過硬的靜脈穿刺技能,提高一針穿刺成功率

5.2.1正確選擇靜脈穿刺部位在穿刺前,護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如年齡,所患疾病及靜脈條件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科學地選擇靜脈穿刺部位。如小兒應選頭皮靜脈。產婦輸液部位應取產婦前臂內側,肘正中靜脈與腕部之間的前臂內側靜脈,由于前臂內側靜脈血管彈性好,不易滑動,產婦用力時回血機率相對減少。老年患者靜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膚松弛,血管淺易滾動,不易固定,容易刺破,一般應選擇小靜脈的遠端同時避開靜脈瓣或靜脈竇的部位。

5.2.2掌握恰當的穿刺方法一般方法,讓他們的手自然放置,護士用左手將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右手食指與拇指前后平行,持頭皮針柄使針頭與皮膚成10~25度角(靜脈深淺與進針角度成正比),從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見回血后,針尾再向下壓,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針。

5.2.3保持良好的心態護士應該做好自我心理調節,在臨床上經常聽見護士這樣講:今天真不順,一連幾針都扎不進、越扎心越慌等等,這些話正說明在實際工作中如不能做好自我心理調節,必定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也會影響護理效果。

5.2.3.1急中求穩,在搶救病人急需建立靜脈通路時選擇好血管進皮后,不要急于刺入血管,要稍有停頓,深吸氣后再刺入血管。

5.2.3.2在給自己熟悉的人行靜脈穿刺時,靜脈穿刺的準備工作不宜過快,盡可能的與患者談論一些與靜脈穿刺無關的話題,這樣既可擺脫自己的緊張情緒,又可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

篇11

0 引言

循證醫學是來自以人為基本觀察單位的,關于健康和疾病一般規律的科學研究結果,是可以直接用來指導臨床實踐和宏觀醫療衛生決策的研究證據。循證護理打破了傳統的經驗護理模式,護士在掌握理論知識、積累護理經驗的同時,還必須提高運用證據的水平,具備較強的文獻檢索和科研結果的評價能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指導自己的護理措施,針對不同人群、疾病,遵循證據,有針對性的制定護理計劃,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恢復。在兒科護理中,循證護理大大轉變和完善了醫學護理模式和護理需求。循證護理通過確立問題、尋求實證、應用證據和檢測實證結果,幾個步驟進行實踐。

1 確定問題

發現并提出問題。綜合患兒的病情,收集家屬反饋意見,結合實際情況,歸納分析循證護理中的問題。兒科各系統疾病中的護理中,以靜脈輸液為例,其問題主要有患兒血管細,心理恐懼,不配合護理人員,進針后回血慢,甚至無回血,家長一次穿刺成功的期待值高,以及由疾病、年齡以及家庭和社會因素等不同,患兒及家長的心理問題等。在早產兒的護理中,則主要是如何增強早產兒的生理機能,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

2 查找實證

根據提出來的相關護理問題,檢索有關文獻,結合專家與患兒家屬的意見,得到與決策,經濟,臨床相關的證據,組織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收集整理并對相關資料進行評價,分析它們的真實可靠性與臨床實用性,制訂最合理有效的護理計劃,得出結論。

3 應用證據

根據實證,對所要改變的護理行為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以便于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如,手背靜脈穿刺輸液的患兒,在穿刺時不宜握拳,止血帶宜稍緊一些,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及第三掌骨頭形成的乏神經三角區域為最理想的穿刺部位,同時對穿刺部位進行橫向壓揉,使其快速麻木,降低痛感。并加大進針角度,直接進針,減少皮膚損傷。拔針后采用豎壓法迅速將棉球縱向按壓血管穿刺處4min,同時壓住內外針眼,避免淤斑與血腫。近年來,留置針封管技術已相對完善,減少了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有效保護患兒血管。選用易于固定的較粗直的靜脈,并避開靜脈瓣,進行穿刺,如頭部正中,手背,耳后,肘正中,踝部等靜脈。掌握正確的穿刺手法,退針送管都要繃緊皮膚,固定血管,并有效固定留置針,用肝素液封管,緩慢輕柔推注,在推注到1/2~1/3時夾管,能有效降低堵管,減少外滲腫用及靜脈炎。應用刺激性藥物如甘露醇,先用生理鹽水滴注再封管。

在掌握最有效的技術的同時,護理人員還需重視患兒及家長心理?;純涸谶M行穿刺時會緊張害怕,護理人員可用肢體接觸,口頭語言進行交流,使其放松,使患兒產生信任,并積極鼓勵表揚,用榜樣法,意象法使其配合,對膽小的患兒,可在穿刺和拔針時,遮擋并轉移其注意力,對哭鬧,強烈拒絕的患兒,可慢慢說服,緩和處理。操作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其注意事項其操作程序,得到家長心理支持,取得其信任,在良好的情緒與氣氛中,使患兒得到正面引導。

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多種合并癥,在對早產兒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還需加強環境管理。溫度,躁音,光線,疼痛刺激都會影響早產兒的病情。經循證支持,護理時應盡量減少操作,減少對肢體的捆綁,在注射,吸痰或抽血時,應使其形成屈曲。用毛巾等物品作為臥具,使手腳能觸及衣物等,產生安全感,促進屈曲,增強神經行為的發展,用水枕進行頭顱的塑形,以俯臥位減少早產兒的氣道阻力。使用合理喂養促進大腦快速增長,保持舒適的能促進早產兒的神經行為的發展。為促進早產兒胃腸道激素的增加,使早產兒能盡早母乳喂養,減少因早產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產生較為嚴重的腹脹而危及生命。通過循證支持,給予早產兒非營養性吸吮的安慰劑奶嘴。

對各系統疾病的患兒,進行及時的治療和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制定個體化及病情各階段的康復方案,利用計算機進行病例管理與跟蹤。鼓勵父母照顧患兒,護理人員細心,連續,固定的護理,減輕家長因分離產生的焦慮,耐心解釋患兒病情,使患兒家屬消除恐懼與懷疑情緒。

4 檢測實證結果

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操作,循證護理在患兒靜脈穿刺的主客觀疼痛感上均比普通護理要低得多,靜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達98%,實施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明顯優于普通護理,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有明顯降低,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患兒的依從性提高。在對早產兒的護理上,循證護理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減少,大大降低了早產兒的死亡率。俯臥位因其口鼻俯于床面,容易發生窒息等危險,故實施暫不考慮。

在對各系統疾病的護理中,運用循證護理對患兒病情進行針對性干預,并對家長進行心理及健康教育,使病人的康復率得到提高,住院天數明顯縮短。

5 結束語

在兒科開展循證護理,有效改善了護患關系,在制定與實施方案時,考慮患兒家屬的意愿及經濟條件,形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意識,提高了家屬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了患兒的康復。對護理學科而言,循證護理鼓勵了護理人員參與醫療,發現并解決醫療中的問題,在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與科研水平,使護理人員以最科學的方法實施護理的同時,加強了醫護的協調性和科學性。循證護理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的主流,也促進了兒科護理學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循證護理起步較晚,其文獻評定多為四級,即個人經驗與非試驗性的研究,核心掌握依然不夠準備,缺少對照病例及大樣本的隨機實驗,科研論文偏少,護理人員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無法閱讀大量外國醫學論文,信息資源較為匱乏,都有待我們進一步的加強循證護理在醫學領域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貴榮. 用“實證為基礎的護理”指導護理實踐[J]. 護士進修雜志. 2002(01)

[2] 劉林敏,朱倩,莫小葉. 循征護理在產后健康教育指導的護理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 2012年10期

[3] 葉華,姜憲輝,李筠波. 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20:15-16.

[4] 裴煒娜. 循證護理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7:782-783.

[5] 戴建建. 循證護理在預防兒科醫院感染中的應用[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05:912.

[6] 胡雁. 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 護士進修雜志,2010,02:99-102.

篇12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相當普遍的給藥途徑,運用廣泛。手背淺靜脈穿刺是最常見的。簡單地說,輸液分為3個部分:穿刺前準備,穿刺,穿刺后處理。因為是一個侵入性操作,難免會給患者帶來疼痛感,有的患者因害怕疼痛而造成恐懼,拒絕接受穿刺,影響治療,有時候甚至發生不必要的護患糾紛[1-3]。這3個部分都有能夠影響患者的疼痛感的因素:準備中的繃皮膚的松緊度(握拳式或者握手式),穿刺中的持針方法,進針角度,進針速度,穿刺后的調節液體的滴速。此外,引起靜脈穿刺的疼痛因素有很多,由于患者自身緊張害怕,導致的對疼痛敏感,姿勢不良,手部僵硬,肌肉緊張也會使疼痛感加重。有些是可以通過溝通交流來解決的,有些是我們可以尋求出一種相對合適的穿刺方法來解決的。書本上的傳統的靜脈穿刺方法是握拳、進針角度15°~30°,通過閱讀論文,我發現現在的無痛穿刺技術已經有了新的進展,很多實驗數據顯示,傳統的持針手法以及進針角度等已經不能滿足無痛這個要求了,目前護理界的學者對減輕穿刺疼痛這一主題研究已經很成熟,每位傾心研究的專家和學者都提出了各種可取的改革方式,筆者列出以下幾種主要的改變。

1.1握拳式和握手式對疼痛的影響 傳統的穿刺方法是握拳式,即囑患者穿刺手握拳,然后在手背進針,這種方法以便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但握拳式皮膚繃得太緊,容易擠壓血管,使遠端靜脈回流,反而是血管變扁,不充盈,掌握不好深淺就容易刺穿血管,造成穿刺失??;握手式即囑患者手背自然放松,護士的左手握住患者的穿刺手四指(除大拇指外),調節掌指關節的角度使靜脈更充盈,然后在手背進針。這種方法在穿刺時不但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因為握手也相當于一種安慰的形式,能關患者帶來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心情放松,這時患者腦內分泌有益的腦內啡肽,可最大限度地減輕輸液穿刺帶來的疼痛甚至無痛。握手的時候不會過度繃緊皮膚,手背皮膚平坦,血管充盈,大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4]。

1.2針尖斜面與血管縱軸的關系對疼痛的影響 傳統的靜脈穿刺方法使要求針尖斜面朝上,經臨床上的研究以及實踐反映出,針尖斜面偏向左側,也就是斜面與血管縱軸平行的方法進針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針尖斜面向上相對于針尖斜面向左切割皮膚的面積較寬,導致肌纖維斷裂,加重患者的疼痛感,針尖斜面向左則利用銳利的側面刺入,切割面積減小,壓強增大,縮短了針尖在皮下與組織發生機械性摩擦的時間,可減輕患者的疼痛[5]。其次,針尖斜面向左穿刺留下的傷口小,減少了對皮膚和血管壁的損傷。

1.3進針角度對疼痛的影響 傳統的進針角度要求是15°~30°,為了確保穿刺成功。理論上說,進針角度偏大相對于進針角度偏小的疼痛感更輕,與側面進針同理,進針角度大,切割皮膚面積小,減少了針尖與組織的摩擦,因此也減小了疼痛感,然而,進針角度過大也容易導致刺破對策血管,穿刺失敗。研究表明,隨著進針角度的增大,疼痛程度減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當穿刺角度>60°時,相反則會降低穿刺成功率。這可能與操作者對進針力度、速度、深度把握不準有差。當進針速度太快時,增加了穿透血管壁的可能性,造成穿刺失敗,因此對于穿刺力度、角度的把握,操作者應根據穿刺處皮膚厚度、血管大小加以考量,對于皮膚薄、血管小而淺患者,力度控制要輕,穿刺角度要稍小,對于皮膚厚、血管粗而深患者,可適當加大力度、增加穿刺角度。同時此研究還得出結論,若采用傳統的針尖斜面向上穿刺,則角度控制在51°~60°為最佳;若采用針尖斜面向左,則角度控制在31°~60°為最佳[6-8]。

1.4進針時間的長短對疼痛的影響 靜脈穿刺的時候,穿刺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減輕疼痛,要在確保穿刺成功的基礎上,減輕患者的疼痛,這個時間應該確定在什么樣的位范圍呢?不論何種刺激,均會通過感受器得以傳遞,傳遞通過神經傳導進行,由中樞神經分析與綜合,然后又通過傳出神經傳至效應器,這一傳進傳出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當刺激作用時間小到某一臨界值時,即使大大增加刺激強度,也不能引起組織興奮[9]??墒窃谌梭w,尚未見具體的報道講明將刺激作用時間縮小到什么程度才能不引起組織的興奮,使皮膚不產生疼痛。通過實驗研究顯示進針時間0.5s~1s可明顯降低靜脈穿刺時疼痛的發生率和減輕疼痛程度。

1.5神經分布對疼痛的影響 穿刺的手法對減輕疼痛很重要,當然,穿刺的部位對疼痛的影響也不可小覷。經研究表明,手背解剖研究發現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及第三掌骨頭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內神經與靜脈呈交叉關系,神經分布稀疏(可稱為乏神經區),此區域內靜脈穿刺疼痛分值明顯低于其他區域[10]。乏神經區內神經分布稀疏,是減少手背靜脈穿刺疼痛的最佳部位。如圖1所示。

2 展望未來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減輕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護靜脈三方面上,采用握手式,針尖斜面與血管縱軸平行(斜面向左),角度控制在31°~60°,穿刺部位選擇在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及第三掌骨頭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內(乏神經區),在0.5s~1s之內進針,這種穿刺方法都是最佳的。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任何一樣事物都在相對變化著,只要有心,我們就會有很多的空間去思考一些解決問題,完善措施的方法,很期待在未來的護理學領域中會研究出一種更好更適宜的方法來減輕患者身體所承受的疼痛。

參考文獻:

[1]李小萍.基礎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2]吳曉蓮,等.不同角度靜脈穿刺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05:5-8.

[3]唐云燕,等.不同手勢輸液穿刺時患者的疼痛體驗[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01):4.

[4]邢秀珍,等.靜脈穿刺無痛或微痛的最短進針時間的研究[J].現代護理,2007,13(4):4.

[5]席冠華.采用不同進針角度進行靜脈穿刺的效果比較,[J]護理研究,2004, 7(7B):1291.

[6]宋曉波,楊寧江,岳建峰,等.大角度靜脈穿刺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6):407.

[7]陳翠華 .靜脈穿刺進針角度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6):356-357.

篇13

1 方法

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應向其說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項、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顧慮及緊張、恐懼感,使患者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應該向其陪護解釋清楚。

1.2 選擇合適的血管 一般選擇較為粗直、充盈、長度適宜留置針的血管進行穿刺,通常選擇四肢淺表靜脈,如足背靜脈網、大隱靜脈、前臂貴要靜脈、頸外淺靜脈。盡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靜脈,以免影響患者的日?;顒?。注意避開關節、靜脈瓣、肢體受傷部位,癱瘓患者宜選擇健側肢體血管?;计つw病及感染處禁忌穿刺置管。

1.3 做好物品的準備本院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靜脈套管留置針,根據病情選擇型號相符的留置針,仔細檢查其質量,檢查產品的失效日期,包裝是否完好,型號,套管與針芯是否粘連,導管邊緣是否粗糙、針尖斜面應銳利無鉤,套管完整無斷裂。

1.4 正確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 cm處扎止血帶,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針外套管放松,針尖斜面向上,以15~30°進針,見回血后調整穿刺角度為10°左右順著靜脈走向將留置針推進0.5~1 cm,抽出針芯。遇有無法確定針尖是否刺入血管時,可先將針芯拔出少許,松止血帶,讓液體滴入少量,如靜脈滴注通暢、局部無腫脹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進軟管。

1.5 妥善固定 采用與留置針配套的透明膠貼固定,使其松緊適宜,牢固美觀,保證針尖不扭曲、不折疊。再用填寫好日期的膠布固定三叉接口,為換藥、拔管提供依據。

2 正確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種類即0.9%氯化鈉注射液(內用)。肝素鈉封管液:即生理鹽水250ml加肝素鈉1.25×104 U。

2.2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時間生理鹽水5~10 ml停止輸液后每隔6~8 h沖管1次。肝素鈉溶液3~5 ml,輸完液后沖管,抗凝作用可持續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鈉的某些患者,兩次輸液時間較近的患者可選用生理鹽水作為封管液,生理鹽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時引起的污染,減輕護理工作量,患者可減少肝素鈉溶液的應用。

2.3 封管的技術封管時應緩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過快,用力過猛可使血管內壓力劇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滲、腫脹。封管過程中先將針頭拔出至僅剩針尖,推注封管液剩0.5 ml后,一邊推一邊拔出針頭,使留置針腔內充滿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針。留置針的小開關關閉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針延長管的起始部,這樣就不致使血管內血液倒流至套管針內,避免凝血堵管。輸液過程中液體輸入不暢時,應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 ml連接輸液,回抽凝血塊,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擠壓輸液管,以防小凝血塊擠入血循環而發生栓塞。

3 靜脈留置針的護理

3.1 做好健康教育 靜脈置管前,護士應告訴患者及家屬使用靜脈留置針的目的、意義,說明病情、年齡、藥物性質是決定輸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讓其了解有關留置針的護理知識、常見的并發癥及其預防方法,避免置管肢體過度活動,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禁止淋浴等,以便積極配合,預防感染、堵管、液體滲漏等并發癥的發生。

3.2 觀察局部反應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要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局部炎癥反應等,及時發現并發癥的早期癥狀。一旦發生局部并發癥,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應立即拔管,并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處理,以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血管彈性,減輕患者的痛苦。

3.3 置管期間護理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應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做好全面護理。穿刺部位周圍皮膚應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蓋以透明的無菌敷貼,用注明置管日期、時間的小紗布固定。連續輸液者,應每天更換輸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換1次。注意留置針的通暢情況。輸液過程中,須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負荷過重或藥物不良反應??焖佥斠喉殗婪酪后w滴空。如為動脈留置針,更應加強監測,防止意外發生。

相關精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大洼县| 中宁县| 开化县| 金溪县| 湘乡市| 江西省| 尼勒克县| 盐池县| 淳化县| 商丘市| 博客| 漾濞| 滨海县| 汤阴县| 德清县| 兰溪市| 天等县| 北安市| 白河县| 贡嘎县| 东港市| 扬中市| 潍坊市| 犍为县| 南雄市| 保靖县| 恩施市| 高邮市| 阿瓦提县| 镇沅| 乌兰察布市| 四川省| 沅陵县| 广宗县| 札达县| 民权县| 德令哈市| 商城县| 廉江市|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