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拉管技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品種與土壤選擇
一般選擇適于出口的品種,如英國辣根、日本辣根等;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土層深厚及保水、保肥力強微酸性(pH值約為6)的砂壤土。辣根的生長對前茬選擇要求不太嚴格,除避免3年內連作外,其一般旱田前茬如玉米、大豆、秋冬蔬菜均可,但不宜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由于它是深根植物,喜肥喜水,最好選擇平川或漫崗的大豆茬砂壤土,有利于根系生長,易于起收。整地要求深松打壟,鎮壓保墑,壟距65~70cm,深松后打壟前同時深施底肥。
2種根準備
于秋冬采收時,選取直徑1~2cm的主根或側根,根色黃白、無病蟲害的作為種根。將根切成10~15cm長的根段,上口切平,下口切成45°的斜面,并將切口用消石灰消毒即可種植。
3適時定植
春、秋季都可種植,秋季定植適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但在蒼山縣春季播種為多,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栽種,氣溫已回升到5~10℃。栽植一般行距50cm,株距25~30cm,栽6.0~7.5萬株/hm2。先用木棍開洞,洞的直徑與種根直徑相當,洞深與種根長度相當,打洞時向北傾斜45°打成斜洞,然后將種苗插于洞中,但要注意種苗頂部向上,不能倒插,而且頂部應低于畦面6cm,種后覆淺土或不覆土,有利出苗,種后不需要澆水。栽種方法:打壟后如土壤墑情好,可用人工挖35°~45°斜坑埯種。在壟底深松后,等距溝間人擺種,再由大犁掏墑覆5~8cm厚土后鎮壓。必須深耕30cm,并撒施15t/hm2腐熟廄肥作基肥,然后作高畦,畦寬(包溝)1.5m,畦面精細整平,以利辣根出苗。
4加強田管
在4月下旬出苗后,苗高15cm時,進行淺鋤,并第1次追肥,施腐熟人糞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第2次追肥在6月中旬或立秋之前,施腐熟人糞尿18t/hm2、硫酸鉀225kg/hm2,以促進辣根進入旺長期。在辣根出苗到旺長期以前(5月上旬至6月下旬),必須注意中耕除草,并注意在第2、第3次中耕除草要結合培土,以防止辣根倒伏。做到鏟前趟1犁,起到疏松土壤防寒增溫的作用。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鏟趟,做到3鏟4趟,盡量用人工鏟鋤雜草,以利松散土壤,提墑增溫有利幼苗生長。大面積種植也可采用大豆田化學封閉除草劑苗前封閉處理。對病蟲害嚴重危害地塊,可用40%樂果乳油1.5kg/hm2,對水300~600kg噴霧,或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對水450kg噴霧防蟲害;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葉噴,防止細菌性葉斑病。本地引種年限不長,發生病蟲害較少,在5~6月有菜青蟲和小菜蛾的幼蟲為害,采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效果較好,但要注意輪作以減輕瘡痂病發生為害。于7月末至8月初結合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稀釋液和2%的尿素混合液300~450g/hm2進行葉面噴施,隔10d再噴1次。當9月初葉子高達70~80cm時,即根系膨大期,用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25%縮節胺水劑2000倍液,葉噴1次控制地上生長,促進根部發育。同時深松1次,達到壟體活土疏松,加速根系生長。
5收獲貯存
篇2
1發生流行規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所引起的一種土傳性病害,可經雨水、土壤、氣流等多種途徑傳播,除了引起大面積死秧外,還可造成葉片枯萎、果實腐爛、莖桿出現壞死斑以及萎蔫死亡等多種癥狀,一般病株率為15%~30%,嚴重時達80%以上,現已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種植區普遍發生和流行,成為辣椒生產中增產增收的主要障礙之一。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通常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殘體、土壤內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在潮濕土壤中,菌絲可存活4~15個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當條件適宜時,越冬后的病原菌隨灌水、氣流等傳到寄主各部位,引起發病,進行再侵染。
福鼎市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這給辣椒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豐富城鄉人民菜籃子的政策引導下,辣椒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大,新品種引進、栽培條件的改善等措施的實施,其實也將辣椒疫病的發病因素積聚起來,致使辣椒疫病在我市的危害日趨嚴重。2006~2008年對我市辣椒產地的調查表明,氣候適宜時,一般田塊減產20%~30%,嚴重的全田絕收,給當地的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構成了嚴重威脅。該病在大棚全年均可發病,露地4月下旬發病,5月至7月下旬大發生,蔓延迅速,2~5d內可危害大部分植株,尤其是剛進入坐果期的辣椒極易感病,常發生果實腐爛,植株大片枯萎,使農民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2防治技術
2.1種植抗性品種
由于殺菌劑對環境和生物的潛在危險性愈來愈強,加之辣椒疫病具有一定的突發性,一旦地上部分出現發病癥狀,再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已很難達到防治效果。如果在種植抗性品種能有效地解決辣椒疫病的前提下,那么種植抗病品種是解決問題最有效又安全的措施。我國已選育和篩選出了一批抗辣椒疫病的品種,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有湘研1號、湘研4號、湘研5號等系列以及21號牛角椒、朝天椒、早豐1號、光皮椒、窯嘴大辣椒等,生產者可根據需要選種合適的品種。
2.2采用農業栽培措施
2.2.1清潔田間、減少病原菌原始生物量。辣椒生長期和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和病殘體,不能將病株和病殘體隨意丟棄在田間和水渠中,應集中晾干燒毀,以減少病原菌原始生物量。
2.2.2合理輪作。辣椒疫霉菌不僅可侵染辣椒,還可侵染番茄和葫蘆科中的50多種作物,因此在我市可以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或與葉菜類和蔥、蒜類作物輪作,避免與茄果類和瓜類作物輪作或套作。
2.2.3改進栽培措施。辣椒地應選擇不易積水、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塊,移栽前進行深翻曬土,采取高畦深溝地膜覆蓋栽培,及時地進行追肥,促進植株生長,增強對辣椒疫病的抵抗力。
篇3
現代的非開挖地下管線施工法是上個世紀70年代陸續出現而且被廣泛利用的,其在施工的歷程中是通過水平導向鉆進器、方向可控的水平螺旋鉆、沖擊矛、夯管錘、等機械進行施工,這種施工方式的優勢在于對地面的影響小,造成各種影響和制約因素的方式低等優勢被人們廣泛的運用和處理等。隨著當前社會進展歷程中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市政燃氣工程作為人們生活中主要的基礎設施,其施工措施和施工管理手段不斷的改善與運用。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非開挖技術在天津地區得到迅猛進展。
1、非開挖修復技術綜述
采取非開挖手段解決現代管網改造中的開挖不足,這種策略能夠有效的減少在燃氣管道改造歷程中所帶來的眾多負面影響和對城市交通方面帶來的額壓力。減少管網改造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城市建設以及現代社會生活的強烈要求;是通過不再地面開挖,只在地下進行管道的修復和施工的歷程。非開挖修復管道技術是指通過給現存管道內部安裝內襯的方式使管道獲得再生。非開挖技術已成為城市建設歷程中各種管道改造和修復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式。
2.前期調查
項目實施前,通過全面的調查,掌握拉管施工區域地表和地下地質情況,合理設計管線走向和進出洞口位置,在滿足拉管施工制約需要的同時,注意滿足企業正常生產的需要。
拉管施工區域調查的內容包括:一是地下管線的探查,主要是通過查閱原始資料和地下管線探測儀探測,力求避開和損害既有管線;二是地質勘察,主要對管線位置的地下暗河、既往回填、地下設施以及土質情況進行調查;三是地表障礙物調查,地表面可滿足導航設備通過,具有實施制約的基本條件。
3.拉管施工技術要點
3.1導向孔軌跡的設計
導向孔是擴孔拉管的母線,也是最終形成的管線孔。與其它管線不同,重力管對于深度、坡度允許誤差均有較嚴格的要求,施工難度大。由此,對于正在生產的地區,管線設計既要考慮地區的實際情況,又要滿足施工的基本條件,以確保管線鉆進時有較小的入土角度。
3.2管材的選用
根據設計文件,管材我們一般選用埋弧焊螺旋鋼管,埋弧焊螺旋鋼管的這種焊接這種方法,第一個優點是完全實現了自動化;第二個優點,它是在埋弧底下進行焊接,所以它的熱交換和保護性能比較強,焊接出來的質量比較高;第三個優點,由于埋弧自動焊中電弧埋在焊藥底下,所以它可以采用大電流,焊接效率比較高。
3.4泥漿的配制
采取聚合物加強性泥漿,由優質膨潤土泥漿加少量聚合物制成。該配方中膨潤土和聚合物添加量約占泥漿質量的2%。擴孔拖拉中采取同樣比例的泥漿,造壁性能良好,和降低扭矩的效果顯著,未發生塌陷等情況。
3.5導向孔的施工
根據測量定位的軸線,操作定向鉆機水平鉆進,路面上部采取控向儀等導航設備制約鉆頭的方向和深度,嚴格按設計軸線形成一定直徑的圓孔通道,孔道中心線即為所需鋪設管道的中心線。開鉆時采取輕壓慢轉,進入平直段采取輕壓快轉以保持鉆具的導向性和穩定性。根據地層變化和鉆進深度,適時調整鉆進參數。施工歷程中,密切注意鉆進歷程中有無扭矩、鉆壓突變、泥漿漏失等異常情況,發現不足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理由并采取相應措施后再施工。導向孔完成后,對工作坑入土口、接收坑出土口的標高和方位進行復核,確保按設計軸線成孔。
3.6擴孔
導向孔完成后,卸下起始桿和導向鉆頭,換回擴鉆頭進行回擴。回擴歷程中始終保持合適的泥漿量,對泥漿各性能參數進行不定期檢測,以調整泥漿性能指標。根據地層的實際特點,合理制約回擴鉆進速度,以利排渣。擴孔分3~5次完成,最后一次回擴需采取相應的擠擴式鉆頭,若回拖力和回擴扭矩較大,則需多回擴一次,以利孔壁成型和穩定。針對天津地區粉淤質土質的特點,實際操作時在泥漿混配系統中加入適量TERRA等稀釋粉,該粉具有固化洞壁、鉆桿、塑管等作用并能起到防止管材變形等功能。在鉆進回擴歷程中,應及時做好施工原始記錄,發現鉆進時間、軸線角度、扭矩、頂拉力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理由并采取相應措施后再施工。
3.7回拖管材
1)拖管采取專門的回拖器,同時采取邊打泥漿邊旋轉回拖的策略。以保證鋼管防腐層不被破壞。
2)旋轉分動器采取特制的結構。
3)扶正器與工作管的連接要牢固,并要求工作管與拉管器的連接要牢固、安全、密封,做到可靠。
4)采取小比重高粘度泥漿,加入適合地質結構的泥漿處理劑和管孔劑等措施以減少回拖時的阻力,減小鉆機工做負載。
4.拉管工藝的制約淺析
4.1管線軌跡的設計
與其它管線不同,燃氣管道的重力流特點決定了其必須制約較小的坡度和標高誤差,這對拉管的成孔制約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保證引導精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管線設計時,充分考慮引導實施的可行性;二是適當設置工作坑,確保入土角度和標高;三是增加測定頻率,精確換算管位深度;四是盡量減少測定干擾,盡量選擇在車輛較少的時間進行施工。采取以上措施后,基本滿足了燃氣工藝要求。
4.2成孔質量的制約
篇4
前言
城市管道給排水施工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施工工程,在施工的時候是要對相關的技術進行很好的分析,這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好的進行解決,同時也能更好的推動城市道路施工的發展。城市道路給排水施工技術在不斷的提高和完善,這樣也使得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城市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同時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 給排水工程的設計目標
給排水工程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關系到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因此給排水工程的設計是一個高度系統性的工作,工作的基本內容涉及道路的排水范圍,排水的具體體制,排水系統的整體布局、排水量的范圍以及污水污泥的處理方案等。系統具體由排水管系、溝渠、污水處理部門以及終端處理設備等構成。進行給排水工程設計的目標是為了有效排除降雨、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等各類道路積水。其中設計排水管系的主要目的是用來完成對道路積水的收集以及輸送工作。排水關系又具體由分流管系統以及合流管系統構成。合流管系通常僅有僅具備一個排水系統,用來進行雨水以及污水的輸送工作,分流管系統中一個排水系統通過雨水管道用來對雨水、污染系數相對較低的工業廢水等直接排入水體;另一個排水系統則負責將人們的生活污水、污染系數相對較高的工業廢水等通過污水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部門,在經過沉沙、過濾、澄清等處理等初步處理將污水中的懸浮物處理掉,降低污水的好樣性能。
2當前給排水施工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當前給排水施工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對路面的性能,未能從環境的角度出發運用施工技術及材料來提高路面的排水性能;其次就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硬化路面的面積在不斷增加,路面的滲水量越來越少,排水任務越來越重;此外就是由于硬化地面因素而造成的降雨量減少使得城市氣候陷入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2.1人行道的排水性能較差
一些城市道路的建設由于只偏重外觀美化,而導致實用性被忽略,特別是城市的人行道路,由于滲水性較差,在下雨天往往會出現雨水淤積的現象,在冬季下雪天便會出現路面濕滑的狀況,對行人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城市道路作為一項具有高度服務性以及公益性的基礎設施,若不能發揮為行人提供方便,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的作用,也便喪失了其基本意義。另外,由花崗巖、混凝土等所構筑的人行道路面直接影響到了自然降水等滲入,從而使得區域內的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時補給,進而影響到區域內的降水量。其次,滲透途徑使得地表蓄水遭到阻礙的同時,在發生大雨的情況下還會直接加大排水系統的排水壓力,進而可能導致發生內澇,在立交橋等地段便會導致交通阻塞。此外,本身就得不到充足補給的地下水再經過人們的過度開采便可能引起地面發生沉降。
2.2硬化現象
現如今,大部分的城市道路的表面都鋪設了一層瀝青或者水泥,在人行道、廣場等地段也都鋪設了混凝土、花崗巖等透水性較差甚至不透水的材料,這一方面影響了道路排水工作以及路面積水的滲透,另一方面還縮減了綠地面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硬化地面也將不斷擴大替代原有的綠地面積。如此惡性循環,城市道路的排洪能力將不斷下降,在遭到大雨時,繁重的排水負擔也直接加重了政府進行市政建設的開支。
2.3降雨減少
在人為因素的干擾下,大量的地表水在逐漸流失,地下水的補給日益減少,這不僅使得水資源短缺的窘狀不斷加劇,同時還減少了降雨量。其次,城市占據著地表相當一部分面積,這些硬化地面由于其比熱相對較小,在受熱后溫度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升高,進而引發城市熱島效應。此外,由于硬化地面在天氣晴朗的狀況下含水量較低,并且水分大量蒸發進一步加強了城市熱島效應,使得城市的空氣濕度日益降低,一些懸浮物長期處于空氣中。此外,降雨量的減少、滲入地下水的減少也使得地面的綠色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又進一步使得城市的小氣候遭到破壞,城市氣候陷入惡性循環。
3提高城市道路給排水施工技術的措施
要想提高城市道路給排水施工水平,就需要積極對各項給排水技術予以推廣和應用,此外為保證施工技術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在確定施工方案前首先需要對施工環境進行調研,然后根據調研方案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盡量選用透氣性較強的路面材料,使得路面性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另外對于排水的具體方案也應當反復斟酌,確保排水方案的快捷、高質和有效。
3.1做好前期調研
做好城市道路給排水施工的前期調研工作是科學制定施工技術方案的基礎所在,根據當地環境的具體狀況,實現道路交通、環境保護、防洪抗災等同給排水工程的有機結合,保證多項因素能夠相輔相成。在進行具體的設計時還應當具體考慮到工程的系統性以及科學性,合理地運用相關的施工方法以及技術,才能夠設計出一套具備高度針對性的施工技術方案。
3.2改善路面性能
為了提高路面的滲水性能,提高積水排放速率及效果,積極對地下水予以補給,有效改善城市小氣候,有必要對城市道路的路面施工材料予以改善,對于人行道可以選擇具備透氣效果的步道板,鋪設鵝卵石、石板等,這不僅有效提高了路面的滲水性能,還有效降低了路面建設的成本,并且還具備較強的防滑性能,不僅降低了積水量較大時排水系統的工作負擔,還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及生活。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是路面高處綠地一定距離,使得降水時,雨水可以排入綠地,不僅有效利用了水資源還對地下水資源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補給。
3.3完善排水方案
科學的排水方案既可以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還能夠提高排水效果及質量,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工作及生活。在設計排水方案時,應當綜合考慮排水的面積、道路連接處的排水設備、排水的具體方法等。通常對于人行道、廣場等多鋪設生態性的路面磚,同時在磚塊的下方還應當設計相應的肋框,磚塊相連接的地方適當空出一條間隙。如若路面磚或者其他鋪設路面的材料不具備透水性能,可以通過打鉆透水孔的方式來實現對路面水的排送以及利用。另外還應當注重綠地對于提高城市排水性能、固持水土、改善環境的重要意義,積極種草栽樹,擴展城市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環境及氣候。
4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城市道路給排水工程的施工應當注重多應用透氣性好、積水少并且更具環保性的施工技術,另外還應當加強對施工區域地形的有效利用,通過技術創新來使城市道路施工更為全面、完善和合理,提高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市政建設的成本,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敦飛.非開挖拉管在粗砂地層中的應用[A].2009年非開挖技術會議論文集,2009(8).
篇5
一、概述
現代在大容量、高參數鍋爐的設備制造、檢驗工藝標準要求都很高,而且現場安裝技術也大大提高,驗收過程也相當嚴格,施工建設的工藝質量已不再是構成機組運行中發生問題的主要原因。但是如鍋爐的爆管、泄漏等嚴重影響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的問題還與施工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系,需要我們在安裝施工中分析原因采取預防措施。
二、鍋爐施工中的主要問題及預防措施
1.設備運輸過程中的機械損傷
設備在幾次倒運過程中,由于運輸單位裝卸設備時,拴鉤方式不當,常常造成受熱面管子被鋼絲繩劃下較深的傷痕,有的局部深度可達2mm。另外,運輸過程中裝車不當,受熱面之間在長途運輸中相互磨擦,使管壁變薄,尤其是膜式壁向外彎曲的孔門之類的彎管部位,更容易造成這種損傷,本來彎管外弧就已經彎曲減薄,再加上磨損,其有效厚度難以達到長時間運行的要求,而有效厚度減薄的缺陷,在鍋爐水壓試驗中不會暴露出來。因此在設備組合、吊裝前,必須認真地逐根對受熱面管進行外觀檢查,對機械傷損部位測厚度后按有關標準進行處理。
2.施工過程中管子造成損傷
施工過程中管子造成損傷這種損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設備包裝箱拆除過程中,或割除臨時加固件、切割鰭片密封等過程中,割炬的使用不當,火焰割傷管子;鰭片管密封焊接過程中以及防磨裝置與管子的焊接過程中,出現咬邊現象;電焊線打傷管子;在小直徑管保溫鐵皮安裝過程中,電鉆鉆傷管子。
針對以上可能造成的設備隱患,首先要加強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同時要加強以上施工過程結束后的全面檢查工作。為了消除電焊線打傷管子的現象,要求在承壓部件施焊的電焊線,全部使用無接頭橡膠皮銅芯線,采用特制的短鉆頭,可避免保溫時鉆傷管子。
3.連通管清理不到位
一般在施工中只重視受熱面管子和聯箱內部的清理和封閉工作,容易忽視連通管的清理和封閉工作,尤其是在管子倒運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端口封蓋的脫落,造成雜物進入管內。
為此除了及時發現脫落封蓋的管口及時清理封閉外,在管子吊裝前,認真徹底地清理管子內部,并可靠地封口。管子對口時,才允許將封蓋打開,并用手電筒照明檢查管子內部是否有雜物,未焊完的焊口必須用密封帶進行密封,再焊時才能打開。
加強施工監督,防止焊口過程中焊絲等小雜物沿焊縫間隙落入管內。
4.安全閥入口管道的清潔不徹底
安全閥入口管道是鍋爐蒸汽吹管的盲腸區,管道及閥門安裝后一旦內部有雜物就無法進行清理,在安全閥排汽時,很容易造成接合面的損壞,破壞其嚴密性,同時又危及消音器的安全。
為保證徹底清潔在施工過程中須做到以下幾點,避免安全閥泄漏和消音器事故:
安全閥入口管道安裝前,用布團進行“拉管”清理,然后可靠封口,同時避免在焊口過程中小雜物落入管內。
鍋爐水壓時上水速度要緩慢,可以避免受熱面及高壓管道內的浮銹等沖至“盲腸”段。同時,可靠地鎖定安全閥,為安全起見,可用氬氣或壓縮空氣(減壓至安全閥隔離氣室允許壓力以下)對安全閥加載,目的是為了防止安全閥在水壓時意外“起跳”,避免水中雜物有可能損壞閥門的密封面。
在安全閥定砣時,首先要全開安全閥,對其入口管道和閥門吹掃3—5分鐘,清潔管道及閥門。
5.鍋爐水壓、酸洗上水攜帶臟物
鍋爐水壓、酸洗的臨時上水管內部的臟物很容易進入水壓系統,造成系統管路淤堵或閥門等設備損壞。要求鍋爐水壓、酸洗的臨時上水管經過沖洗后才能接入正式系統。
6.鍋爐酸洗沉渣清理不徹底
鍋爐酸洗后在蒸發段出入口聯箱處,尤其是入口聯箱分配管的節流孔板處,容量淤積銹皮,淤泥、焊渣、甚至較大顆粒的雜物。需要在酸洗后,割開所有帶節流孔板的分配管和所有入口聯箱一端的端蓋進行徹底清理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出口聯箱,可按比例抽檢,根據抽檢情況決定要割開聯箱端蓋的數量,酸洗后對受熱面的取樣管應盡量取自水平段,并采用機械切割的方法,代替的短管用機械方法徹底進行內部清理,焊接管端兩側內部要徹底檢查、清理。
7.鍋爐疏水、排空氣、減溫水等閥門內漏
鍋爐疏水、排空氣、減溫水等閥門內漏的主要原因集中表現在安裝試運階段對閥門的不正確操作方面。在鍋爐安裝過程中,不論如何認真地保證受熱面、聯箱、導汽管及疏放水、排空等管路安裝后的內部清潔,但還是無法避免鍋爐水壓、酸洗、吹管及運行過程中大量污垢沖積到疏水、排空等閥門處,在以上施工過程中對閥門的不正確操作很容量造成其內漏,甚至無法修復。
為了有效地保證這些閥門的最終質量,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按閥門設計要求,正確對其所在系統進行吹管。
(1)閥門不宜過早安裝,當疏水、排空、減溫水等管道全線接通后(留兩端口),用壓縮空氣吹掃管子,保證管線通暢且內部無雜物后,再裝入閥門。安裝后閥門處于關閉位置上鎖,防止有人開關操作閥門。
(2)鍋爐水壓試驗上水前,一次將所有疏水、排空、減溫水閥100%打開(水壓試驗前的壓縮空氣試驗可以只開一個閥門,而且不允許將這個閥門作為控制操作閥),上水過程中,實現逐段沖洗,無濁水的管線上的閥門才進行關閉。鍋爐水滿后,要逐個對閥門進行壓力沖洗。
(3)鍋爐酸洗過程中,由于承壓部件內部產生大量難溶剝落物、浮銹等,很容易淤積在疏水和排空氣管道內甚至卡在閥門上,所以酸洗過程中要定期地沖洗這些管道,一方面可以對這些管道進行清洗,另一方面可以及時排掉沉積物,每次排放時,要迅速將閥門開到100%,排放液中無顆粒雜物時將閥門關閉。
(4)不論在鍋爐水壓、酸洗、吹管還是在運行的過程中,如果閥門在規定力矩下關不嚴,絕對不可以強行操作。正確的操作方法是:快速全開閥門進行沖洗,然后再關閉,如果還不能關嚴,就需在停運后拆卸修理。
8.試運行過程中,吹灰器機械犯卡或投運不當,蒸汽損傷受熱面管子
篇6
在談及如何訓練好長號演奏基本功的時候,必然會涉及到長號的呼吸、長音、連音、吐音等一些問題。長號的音色比較明亮、有力,能夠達到特強的頂極,也能夠控制在倍弱的暗點,這種大幅度的力度變化是任何樂器都無法比擬的。此外,長音、連音、吐音這幾方面也是長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這幾方面基本功訓練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其今后的專業水平的提高和發展。下面,本文就這幾方面問題進行論述。
一、呼吸與基本功
長號演奏離不了呼吸就如同小提琴演奏離不了弓子一樣,呼吸和弓子兩者就像動力的激發器,使嘴唇或琴弦發生震動。因此,從長號吹奏藝術來講,發音的準確,音質的優美,口舌和吐音的技巧等都與吹奏者的呼吸密切相關。呼吸就是指吹奏中的呼氣與吸氣。氣流是長號發音的動力,是決定發聲體振動過程的力量,是聲音的生命力。是否有科學的呼吸方法決定長號發音的好壞。由于長號的性能所決定在演奏時氣息消耗量非常大,如果呼吸肌能掌握不好,就會出現呼吸無力、氣息松散、聲音疲勞、無表現力等現象。
從生理角度看,人正常的呼吸并不是依靠擴張或收縮肺部進行的,而是靠胸廓的擴大與縮小來完成的,這種擴大與縮小的運動主要依賴于呼吸肌肉群的積極參與。而長號所運用的呼吸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它是一種強制性呼吸,遠遠超過人體正常肺活量。這說明呼吸對于長號演奏是何等的重要。因此說,呼吸可謂長號演奏中最重要的基本功。而本人現在用的是胸腹式呼吸,也稱混合式呼吸,是以上兩種呼吸的完美結合。它的特點是使整個呼吸肌肉組織同時運作,胸口得以擴張,氣量達到最大值,并且由于呼吸肌肉的聯合運作使呼吸器官各個部位的負荷分布均勻,所以呼吸的疲乏感較輕。胸腹式呼吸這種形式從本世紀初已形成,是當代藝術家們公認的最好的一種呼吸方式。吹奏中的呼吸運用是受音樂思維支配的一種自覺行動,它總是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自然而然的做出輕、重、緩、急的變化。呼吸的恰當運用是管樂演奏家呼吸技巧的重要標志。
呼吸技能是長號技巧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多層次的、較為復雜的過程,如能合理地運用,會給演奏帶來理想的效果。
二、長音與基本功
長號的長音練習是非常重要的,應以長時間的練習來固定嘴型、號嘴的位置、手型及正確的演奏姿勢,同時把嘴、舌、手及呼吸幾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聽覺、視覺及發音的最佳狀態。
有一些練習者在專業學習上雖然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并且也能演奏一些難度較大的作品,但行家們聽后,往往會提出許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基本功訓練不規范,包括忽視長音這一重要的基本功練習。長號的基本功吹奏訓練像蓋樓,地基打得越厚、越堅實,樓房才能越蓋越高,越穩固,有些練習者不注重基本功的練習,每天找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作品來當成基本功練習,這種毫無意義的練習方式是非常可怕的,它會將練習者引入歧途。
長音的練習要保證怎樣使自己的身體和樂器融為一體,最好的方式是在練習前先想好所要吹的音,而不是吹出后再去想。在練習時,一定要有信心,要解決好呼吸、嘴、音及手的協調性,這個協調的尺度只能通過練習逐步把握,進而后達到長音練習的目的。
三、長號演奏中的連音與吐音
長號是一種沒有按鍵的銅管樂器,俗稱“拉管”號。他的音高是依靠拉管的伸縮運動來決定的。此特點決定了長號的“連音”技巧,是長號演奏中較難掌握的技巧之一。它是一種氣不斷、依靠唇部肌肉控制音的震動與變化,平穩而連貫的演奏方法,每日必練的科目之一。“連音”,顧名思義就是音與音的連接,它的主要形式是演奏連線內的音樂部分。我們常見的連音有兩種:同把位的泛音連音;移動把位的泛音連音,分別在長號演奏中起到特有的作用。同把位泛音的連音練習,顧名思義是“不動”把位的,由于音與音之間的連接跨度不同,所以氣息的控制和唇收縮的力度也就不同,很多長號吹奏者都為上不去高音而困擾,這是因為他們對音與音之間的連接、氣息的運用和唇的收縮并沒有完全的掌握,而是急于攻破某個高音,大氣量的轟擊加上處于緊張收縮的唇只能帶來不良的演奏方法。吹奏者存在一個嚴重的弊病,就是當他吹到某個高音時,也在做兩個或者幾個音的連貫吹奏,就會感覺到氣息和唇的收縮產生了一定隔閡,這是由于唇的收縮僵硬所至,此時演奏員就會使用外界的力量(壓號嘴)來保證演奏,這也是很多長號吹奏者頗為頭疼的“壓力”問題。過多的外界“壓力”會造成演奏者的唇過于疲勞,從而吹奏出的音符也會喪失“活力”,達不到演奏者預想的效果。
在我們吹奏長號的移動把位同泛音級連音過程中,最常采用的是軟舌吐音技巧連音方式。這是因為長號在銅管樂器中是唯一一種除了演奏固定把位泛音外,還可以利用長號的七個把位泛音系列,上下移動伸縮管改變音高的樂器。其他銅管樂器,例如圓號、小號和大號等均是運用上升式或回旋式活塞產生音高變化,這幾種管樂器演奏員吹奏連音時,只需在呼氣的同時用手指按活塞,不需要運用軟舌即可吹奏出完美的連音。而長號則不同,是要移動伸縮管演奏連音和吐音的音程,所以長號演奏者在吹奏移
動把位同泛音級連音時,需要運用軟舌連接音程,如果不用軟舌吐音連接,就會吹奏出滑音的音響效果。
長號的吐音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吐音是長號演奏中很重要的技術之一,因為在管樂演奏中,除連音演奏外,就是吐音(斷音)演奏。它對長號演奏的音色是否優美動聽,音量、速度及作品風格的不同表現等等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在音樂構成中,節奏起著關鍵作用,而任何管樂的吐音應該說都是為了演奏不同的節奏而服務的。一般來說,在長號吹奏過程中,每個音開始都要用舌頭,吐音是一個習慣說法,它容易使人在應用上帶來一些誤解,會認為吐音就是指舌頭向前延伸,是用舌頭吐出來的,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我可以把一個吐音的過程放慢,分解一下舌頭的動作,首先吸氣,然后舌頭向前向下運動,舌尖貼在上牙及內唇,把空氣柱封閉住,阻止氣流,再根據音高及力度的不同給以相應不等的氣壓,而后將舌頭收回,讓氣流從兩唇之間涌出,使嘴唇振動發音。確切的是說,吐音叫做斷音更為恰當。
在實際吹奏中,由于演奏的需要,吐音又分為很多種,如:斷奏吐音(快速吐音)、突強吐音(重音)、軟吐音、雙吐及三吐等等,這都于舌頭在口腔內運動的位置、方法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最為常用的發“tu”的吐音,可以理解為不帶連線的吐音。在強奏的時候,吐音的位置靠前一點,弱奏的時候吐音的位置比較靠后。演奏這種吐音的時候每一個音的發音都要很清楚,音與音之間的間隔要小。發“lu”的吐音可以理解為連音,要求發音寬廣,每個音都最大限度的保持實值,音的頭尾一致,連成一片。能夠展示出抒情、豐滿的音樂形象,在樂隊中也經常被使用到,以展示出樂曲主題的柔美動聽。
總而言之,長號基本功的訓練是走向音樂之路必不可少的途徑,它不是單一的為了走過程的練習,它是通往音樂殿堂的陽關大道,是音樂學習者的成才的必經之路。當你在學習中碰到了困難、遇見了問題、失去了信心的時候,刻苦的、持之以恒的基本功訓練會使你信心倍增,會使你感到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當你擁有著扎實的基本功演奏作品的時候,你的演奏就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就會稱贊你的演奏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趙瑞林 編著.長號演奏入門與提高[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2]劉坤.淺談長號的基本發音技巧[J].音樂天地,2004(9).
[3]白飛.論長號的呼吸及訓練[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9(03).
篇7
沉管的發生和造成的危害在同行業中早已形成共識,沉管已成為一種災害。由于受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往發生沉管,一般都是采取開槽翻挖,重新敷設管道。隨著城市交通的逐漸擁擠,傳統的開挖技術的應用也開始受到了限制,采用非開挖技術搶修沉管倍受青睞,新材料、新工藝的引進,使沉管搶修傳統的“開膛破肚”技術受到挑戰。“非開挖技術”,既降低成本,又便利交通,使傳統的開挖技術望塵莫及。
本論文主要討論非開挖技術在排水工程中的應用,其施工工藝及應該注意的問題,對于進一步提高非開挖技術在排水工程中的應用水平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常用的非開挖技術施工分析
(一)頂管法
頂管施工法是最早用在排水工程施工中的一種非開挖施工方法。最初,頂管施工法主要用于跨越孔施工時頂進鋼套管,隨著技術的改進,頂管法也可用于無套管情況下頂進永久性的公用管道,主要是重力管道。當前,頂管法應該最為普遍的是采用水平定向鉆頭實施的頂管作業技術。
1.頂管法施工技術。頂管法又稱為非開挖管道敷設技術,它具有不需要開挖面層,就能穿越地面構筑物和地下管線及公路、鐵路、河道的特點,相比開挖敷設技術,投資和工期將大大節省。同時,頂管施工技術可以降低噪音,減少粉塵,減輕對城區的交通條件和環境狀況的干擾和破壞,屬于真正的無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術。簡單來說,頂管施工就是借助于管頂油缸以及中繼間的頂進力,把工具管或頂管掘進機從工作坑內穿過土層一直頂進到接收坑內吊起。與此同時,把緊隨在工具管或掘進機后的管道埋設在兩個工作坑之間。概括起來,頂管施工技術具有幾大方面的優點:(1)施工面由線縮成點,占地面積小;(2)地面活動不受施工影響,對交通干擾小;(3)噪音和震動低,城市中施工對居民生活環境干擾小,不影響現有管線及構筑物的使用;(4)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設管道,可以安全穿越鐵路、公路、河流、建筑物,減少沿線的拆遷工作量,降低工程造價。其主要缺點是施工技術難度較高,需要詳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探資料。
2.水平定向鉆進非開挖施工技術。水平定向鉆機施工工藝順序是:現場勘察鉆進軌跡設計鉆進先導孔擴孔回拖鋪管。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采用水平定向鉆進非開挖技術,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避免了交通的高峰擁堵,但是,鉆進結束后,應當根據鋪管直徑及種類的不同,換上不同的回擴鉆頭和旋轉接頭,然后在旋轉接頭后接上回拖鉆桿一次或多次回擴,直至達到所需孔徑。擴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減小拉管時的擴孔工作量。對直徑較小的管線可不進行專門的擴孔鉆進,而是在擴孔的同時將待鋪設的管線拉入;對直徑較大的管線,可進行多次擴孔鉆進,使鉆孔直徑逐漸擴大,在擴孔鉆進時,同步拉入鉆桿。
(二)頂桿法
頂桿法是利用小直徑桿完成的非開挖鋪管技術,它的最大特點在于該方法簡單易行,占地少,施工成本較低;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頂桿法主要是利用小直徑完成的非開挖技術,因此它只適合于在土層中鋪設小直徑和短距離的水平管線,一般用來鋪設直徑200mm以下、一次鋪管長度20m以內的各種管線。該方法適合在工程量較小的非開挖鋪管工程中應用。
二、非開挖技術在排水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一)工程背景介紹
楊浦區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游西、北岸,黃浦江的支流楊樹浦港縱貫區域南北,楊浦區由此得名。國和路是楊浦區東西向的主干道,自2005年以來,在國和路有路面沉降現象發生,有關部門對該路面進行了修復。但由于無法對雨、污水管道進行處理,管道外水土繼續從脫開、錯位的管縫間流失,圍土也在不斷松散,地面的不均勻沉降范圍不斷增加。上述分析說明該管道地基松散,基礎不堅固,管道接縫的脫開、錯位,地下水土的涌入,管道圍土的不斷流失及道路車輛動載的不斷沖擊,這一系列現象都是互相關聯的,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技術處理措施制止其繼續惡性發展的勢頭,將會直接影響國和路的交通安全及該路段雨、污水管的正常運行。
經潛水調查發現:該路段的雨水管和污水管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污水Φ300污水管己經嚴重堵塞,Φ100、Φ800雨水管內有裂縫,管內土體流失嚴重。為了保證國和路的交通安全及暢通,徹底修復雨、污水管道,上海市排水處、楊浦水政管理所組織有關專家分析論證,決定對Φ300污水管采用開槽埋管,原Φ300污水管拆除后排設Φ300 UPVC管,為保證交通的正常通行,采用非開挖技術,直接鋪設新排水管道,并對原損壞的部分管道進行修復。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非開挖技術選用水平定向鉆進施工作業。
(二)施工過程及工藝分析
1.進場前的準備工作。進場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是要完成該路段的地下管線施工分布圖,并完成現場施工的方案設計,施工機具要安裝到位,并著手開始進入施工環節。
2.鉆機的進場及其放置:根據現場情況及設計的鉆孔曲線在現場確定出了鉆進中心線;為使鉆機的位置滿足方案設計曲線要求,即滿足所鋪設管線的允許曲率半徑要求。
3.泥漿混配。由于該路段地下為中強風化泥巖,除加入化學泥漿及膨潤土等原料外,還需加入劑、派克添加劑,計算泥漿理論用量約60m3。
4.導向鉆進。導向孔的鉆進是非開挖鋪管施工的關鍵環節。為了保證先導孔的成孔質量,先導孔鉆頭選用適用于質地較為堅硬的地層和軟質巖石層的斜面巖石鉆頭;同時,鉆機調整好位置后,安裝導向鉆頭,標定控向儀,調整好入土角度,按照設計曲線開始導向鉆進。另一方面,在實際施工時應該根據地層的變化,及時調整鉆壓、泥漿配量以及泵送量,順利完成導向孔的施工。
5.孔洞回擴。因為巖質較硬為提高擴孔效率,加快施工進度擬采用Ф250、Ф550、Ф750回擴器分三級進行切擴,然后用Ф650回擴器擠擴、清孔。實際施工中,導向孔鉆通后,用回擴器進行擴孔,按照鉆桿-回擴器-DCD接頭-鉆桿順序連接好后,試驗泥漿,檢查水嘴,然后開始回擴。
6.管線回拖。為避免管線在鉆孔中卡住,回拖一般要一次完成,但本工程中實際拖管長度有80m,受到道路實際寬度及交通管制的限制,僅能安放不大于45m長的管道,同時,考慮到鉆孔基本上都處于中強風化泥巖中,孔形保持較好,而且已進行多次擠擴和清孔,采用了一個接口兩次回拖,每段管道長40m。回拖管道前,對檢驗合格的燃氣管道采用了外包裹措施,以免其防腐層遭到破壞。管道就位后,在擠擴器引導下,回拖敷設管道管線施工,順利完成。
通過上述的施工工序,及時、順利的完成了該路段的雨、污水管鋪設及修復問題。
三、結語
我國從事非開挖鋪管施工的單位(公司)目前約有40家。目前全國擁有各型鋪管機(含進口的)100臺左右,并且多數集中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現在國內已能施工穿越黃河、海河、黃浦江等大直徑、長距離油氣管道。但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發展初始階段。隨著我國城市、交通、電信、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西部大開發和西氣東輸等工程的啟動,加上國家環保立法的完善,非開挖技術在我國的市場容量十分寬廣,均有待有志者的努力與開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S].1997.
篇8
Key words: cross river pipeline; corrosion; welding; groove excavation; immersed tub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L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
在城市供水、供氣、污水收集、排水等市政工程建設中,在工礦企業取水管道建設、輸油管道工程建設中,管線常常要穿越河流、湖泊及海底。給排水過江管道工程與臨江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一、過江管道工程管道預制場地的布置
過江管道工程管道預制場地的布置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施工成本、進度。管道預制場地布置需做到以下幾點:應與岸上工程相關施工不發生干擾;應使預制好的管道比較易于拖人江中,且能使管道迅速就位;應布置在挖方、填方量較小,且滿足管道預制所需要的尺度。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設定管道預制場地高程。利用江河水文情勢周期性的特點,推算施工期間的水位變化及可能情況,確定出一個高于施工期間該段河流的年平均高水位、挖填方少的預制場地高程。
2、確定管道預制場地的尺度。 正式施工之前,應盡可能熟悉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質情況,制定出一個適應河岸地形條件,又能滿足管道預制所需要的尺度,使管道預制分段滿足河岸條件。
3、管道預制場地的布置型式。一種是順岸式布置。土質和淤泥質河岸一般可采用順岸式布置。為減少挖、填方量亦可采用順岸階梯式布置。順岸式布置的管道預制場地,管道預制完畢后,一般可采取直接拖入河中就位對接、下沉。為減少損傷管道,在拖人河中時可以在管底鋪設枕木,減少管道與地面的摩擦力。另一種是伸人河漫灘腹地的布置。石質河岸在順岸式布置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此。可采用鋪設軌道,在輕軌滑車上進行預制而后拖入河中。
二、管道的材質選擇
過江給水管道的材料,最常用的是鋼管,但近幾年來,已有不少過江管道采用玻璃鋼管材,因為玻璃鋼管具有與鋼管同等的強度和抗變形能力,而且具有水力條件好、極耐腐蝕、質量輕的優點,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過江管道材料。
三、管道制作及防腐
施工測量完畢后,根據已形成的管槽軸線情況,確定管段的制作。管段制作在河灘上進行,其制作工藝與陸上常規管道安裝基本一致。但沉管的管段制作需要確保管道的撓度、抗扭能力,需要對管道安裝進行加強。其主要要點為:管道必須內外雙面焊接;管道焊接部位加橫向角鐵加強;管道吊環布置必須按中軸線校準;吊環位置采用環形抱箍加強;管道兩端用封板封閉;管道在陸上分段進行水壓試驗。
如果采用鋼管材質,防腐是個重點,防腐處理的好壞,對管道使用壽命有很大的影響。首先,進行鋼管除銹處理,可以采用噴砂處理等方法,將管材表面的鐵銹、油污、泥土等除凈,再對管材內外防腐層涂刷,涂層應厚度均勻,質地堅實,表面光潔并確保涂刷厚度和涂刷層數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時要保持良好的施工環境,不應在雨、霧、雪進行室外施工,若堅持要施工,應采取適當防護措施,氣溫低于-5攝氏度,應按冬季施工處理。防腐層應作外觀、厚度檢查和粘結力試驗,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四、管道焊接拼裝
1. 管道拼裝時,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坡口加工,坡口型符合設計要求,接口組對2條管子接頭的縱向焊縫必須錯開。
2. 對接前應將焊接的坡面及管壁200mm范圍內的鐵銹、泥土、油脂等污垢清除干凈。
3. 在焊縫上,填縫金屬組織應成顆粒狀,外表呈整齊魚鱗狀,不得有裂紋、氣孔、夾碴等缺陷。
4. 管道對接焊縫處采用鋼制包箍加強焊接,包箍所覆蓋的焊縫必須鏟平,焊縫與外壁一樣平整,焊接時必須錯開對稱焊接,以免管道變形,包箍位置按設計規定設起吊環,以備吊管下沉使用。
5. 為確保管道焊接質量,管道對接每道焊縫按規定要求進行100%無損探傷檢查,并按要求提供檢查報告。
6. 過江管道按設計要求焊接、拼裝及全面防腐完畢,即在兩端各設密封板。然后進行氣壓試驗,合格后,管道可浮運就位準備下一步充水下沉安裝工序。
五、水下溝槽開挖
在管道制作的同時,進行水下管溝開挖,在管道中心線兩端的江岸上設立標志,水下溝槽中心線設浮標顯示,用潛水抽砂泵將管溝內的泥沙抽走,用經緯儀和超聲波測探儀檢測管溝縱向和豎向開挖情況,保證管溝開挖符合設計及有關規范要求。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現有管道(光纜等)位置和避讓距離。
2、測量放線以預留管道施工作業面。測量放線常見質量問題:測量差錯或意外地避讓原有構筑物,使管道在平面上產生位置偏移,在立面上坡度不順。采取措施:意外遇到構筑物須避讓時,應要求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協商,在適當的位置增設連接井,其間以直線連通,連接井轉角應大于135°。
3、人工堆砌沙包,形成溝槽。由于管道很長,可以由中部向兩側施工,也可以由一側向另一側施工。同時管道在地面進行焊接,以減少支撐數量和管道焊接工作量。
六、沉管施工
1、沉管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設備器材的準備。①船舶:主浮吊船、交通船②潛水泵(充水用)③潛水設備:重潛、輕潛④通訊設備:所有船舶均配置手持對講機。⑤測量器材: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水準尺、水位尺。
(2)技術準備。施工前須對管道各吊點在下沉過程中的受力情況及運動軌跡進行準確的計算,作出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技術設計。
2、管道浮運就位
(1)將制作好的整條管道浮在管溝一岸中。浮運時用機動船拖拉管道。當管段約三分之二的長度已拖到管溝軸線上游時,用機動船頂推管道插入一岸管溝,另一端則順水下擺,插入另一岸管溝,而后各浮吊船按預案中的布置進入指定位置,拋錨定位,系綁好吊纜。
(2)局部加載:用汽車吊船將一艘(平板船) 的船頭吊起擱在管道上,以達到管道局部加載預定噸數的目的,使此成為整管的最低點,從而保證此處最先進水下沉。為防止損傷防腐層,應在加載處鋪上膠墊。
(3)在兩岸軸線方向各固定好一臺手動葫蘆,以作為管道將要沉到溝槽底時軸線方向牽引移動之用。但在管道平面尚未豎直之前,此葫蘆不能綁到管頭,以避免影響管道轉身。
3、沉管施工
(1)當沉管的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即打開管道兩端的排氣閥。浮吊船將管道兩端吊離水面,放松其余浮吊船的吊纜,啟動潛水泵從一岸進水口向管道內充水。隨著管內進水量的不斷增加,各船處的管道按下列順序緩慢地下沉。在管道下沉的過程中,各船在放松吊纜的同時,均向管溝軸線作適當的水平移動。
(2)管吊入水中浮起,用拖船沿河道拖運到施工現場就位。沉管前首先進行定位線的標識,在兩岸用油漆標注好管道里程位置,并清晰可見,彎頭起彎點要定位準確;軸線利用開挖時作的標桿,沉管前要進行校準。沉管時速度要均勻,兩端要平衡,為了便于觀測,在兩端彎頭的彎起段每間隔200mm標注高程點,并清晰可見,這樣通過兩端的高程點的控制而控制管下沉的速度及管道的平衡。
(3)管道轉身完成后,管道平面將鉛垂于管溝軸并懸浮在其上方。用全站儀對管道縱向、橫向的位置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水平移動管道,經管道移到設計的管中心位置上來。
(4)管道下沉、就位。撤掉支撐,管道就位。由于管道很長,該步驟可以由河中部向兩側施工,也可以由一側向另一側施工。每次撤掉5―10cm支撐(該步驟需滿足管道撓度要求),當采用沙包支撐時,可采用三腳架與斤不落配合起吊管道;當采用沙支撐時,可采用水槍沖刷,逐步撤掉支撐,逐步使管道下沉達到設計標高,最后采用撼沙法使管道下部地基土密實達到設計要求。
4、管道試壓
在管道連接嚴格要求、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為確保管道接口嚴密不滲漏,在挖砂沉管前,進行壓力試驗。管道焊接完成后進行第一次試壓(陸上試壓),試驗壓力1. 2MPa(水壓);沉管就位后進行第二次試壓(水下試壓),試驗壓力為1. 2MPa(水壓),均按規范要求驗收(按《給水設計手冊》中對水下管道試驗壓力的要求,設計中取該管道試驗壓力為1. 2MPa)。
七、過江管道質量監控
1、管材的質量控制
(1)、鋼管必須具有制造廠的合格證書。
(2)、鋼管表面應無顯著銹蝕,無裂縫重皮和壓延等不良現象;不得有扭曲,損傷,不得有焊縫根部未焊透的現象;不得有機械損傷等。
(3)、同一管節允許有兩條縱縫,管徑大于或等于600mm時,縱向焊縫的間距應大于300mm。
(4)、管節下水前必須檢查管節的內外防腐層,合格后方可下管。
2、鋼管焊接質量控制
(1)、焊接前應調整好點焊機的電流與電壓,并按照管材采用相應型號的焊條,試焊滿意后才能開始焊接施工,以免對管材造成焊傷。
(2)、管節焊接前應先清理管道內泥、污垢,清除管口邊緣和焊口兩側10~15mm范圍內的表面銹跡至露出金屬光澤,管端端面的坡口角度,鈍邊,間隙,應滿足規范規定。不得在對口間隙夾焊幫條或用加熱法縮小間距施焊。
(3)、對口時應使內壁齊平,當采用長300mm的直尺在接口內壁周圍順序貼靠,錯口的允許偏差應為0.2倍壁厚,且不得大于2mm。
(4)、對口調節好后既可進行對口、焊接,這時應將兩端管段臨時支承固定,避免鋼管重量集中在焊縫位置。
(5)、縱向焊縫應放在管道中心垂線上半圓的45度左右處;縱向焊縫應錯開。
(6)、焊縫質量必須符合GB50268―97中4.2的有關規定,焊縫應平滑,寬窄一致,根部焊透,無明顯的凹凸缺陷及咬邊現象,焊縫加強面應高出管面約2毫米,焊出坡口邊緣2~3毫米。
3、管道連接質量監控
管道的連接重點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下管前,一定要仔細檢查管基中心線尺寸和高程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嚴格按照管材的對接工藝和要求操作,堅決禁止“野蠻對接”;一定要重視管道對接后的質量檢查,這一環節非常重要。要仔細檢查對接的效果,任何細微的質量問題都不能放過,發現問題要及時補救;大口徑管道對接后可采用多次檢查的方法檢驗管道對接的質量,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4、沉管施工的質量監控
(1)整管下沉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關鍵是預先必須對管道下沉過程中各吊點的受力及運動軌跡進行準確的計算,并據此配置足夠的吊力,對管道下沉進行有效地控制,始終使整條管道保持在一個平面上。從而避免局部管段因受到大的扭矩或彎矩而破壞。
(2)各吊點的水深及平面移動數據應及時匯集到技術組,技術組應及時將管道的位置、形狀、充水量等反映到圖表上,為指揮長決策提供依據。
(3)增加一個吊點,根據各吊點的受力計算結果,各吊點必須配置有足夠大承吊能力的浮吊設備。而且,放松或收緊吊纜均應緩慢的進行,避免管道產生大的波動。
參考文獻:
[1]周健:《城市給水過江管道設計與施工案例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1年第4期。
[2]劉敏林:《沉管施工技術在過河管道中的應用》[J],《西部探礦工程》,2004年第9期。
篇9
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2 Pianos in d Minor)創作于1932年,受埃德蒙·波利娜(Polignac)王妃之托而作。同年9月5日由作曲家本人和J·費德列主奏鋼琴,杜佛指揮斯卡拉管弦樂團在威尼斯國際音樂節上首演。②
在這首曲子中,普朗克的創作不僅追求了其一概偏好的旋律,同時在和聲、節奏等眾多作曲手段中展現了其獨特的創作特色。普朗克的作品向來以旋律優美、動聽而著稱。在世界大戰之前,這種音樂特色更為顯著。而其創作風格的變化由于戰爭的影響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在這個過渡階段創作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正融合了其原本華麗的音樂風格及后來的樸素、簡約風格。
第一樂章:
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為d小調4/4拍的傳統奏鳴曲式。樂曲起始,鋼琴以平行四度的快速音群做引子,帶出了主部動機,作曲家又在第一鋼琴中使用了雙手八度音型的半音級進上行,極具不穩定性。然而,半拍的休止卻讓這種不穩定得到了緩解,配合第二鋼琴的十六分音符伴奏音型,為連接部(譜例1)的引入埋下伏筆。筆者通過研究分析認為,此曲的曲式結構是相對嚴謹規范的,采用的是古典主義風格下的奏鳴曲式,這也是源于普朗克在創作該作品時所推崇的簡約、樸實以及回歸古典的意向。
譜例1:《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部主題:
在主部主題之后,連接部(譜例2)由第一鋼琴經過一連串的半音階下行引出了第一副部主題。通過譜例2可以看到,在連接部中,普朗克采用了第一鋼琴的獨奏炫技,快速而急促的跑動將音樂引入了第一副部主題。
譜例2:《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呈示部連接部:
在第一副部主題(譜例3)中,普朗克讓雙鋼琴形成對話,由第二鋼琴首先升c小調的低音區配合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以分解和弦八度上行跳進的形式“提問”,瞬間感受到了號角般的動力。而第一鋼琴協小提琴及中提琴的“回答”則是下行的跳進,這種高音弦樂器與低音弦樂器的對話,不正是一種對于古典主義風格的重現嗎?筆者認為,在這個副部主題中,普朗克采用的創作手法是追隨了古典主義的創作要素,柱式和弦和八度的演繹,正是在新古典主義風格中崇尚質樸的體現。
譜例3:《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呈示部第一副部主題:
第一副部主題和連接部的兩次交接后引入了第二副部主題。第二副部主題相對于第一副部主題而言,在音響上就更為豐富了。雖然在第二副部主題前出現了由管樂引導的連接部,但是由于鋼琴作為伴奏聲部而出現,故筆者認為以此做第二副部主題略有不妥。而真正的第二副部主題,是以譜例4的形式出現的。
譜例4:《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呈示部第二副部主題:
在第二副部主題中,作者采用了許多新的元素,調性的不穩定、音型的增值、裝飾性的半音階上行、震音的使用等都具有當時作曲家的創作技法。由此看出,雖然在節奏上呈現了相對規范的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但各種新興的元素依然在普朗克的作曲中呈現。
第一樂章的發展部一改呈示部的快速音樂風格,將曲速定位在每分鐘88拍的慢板基調。由此得出,在音樂速度上產生的強烈對比直接導致了音樂風格的變化。演奏者會直接使演奏風格安靜下來,彈出普朗克所特有的優美旋律,讓聽者在新古典主義音樂的獨特風格中沉醉。
第一樂章的再現部較為短暫,采用的是將引子以及主部、副部主題結合的綜合再現形式。結束的較為短暫且快速,為引入優美的“莫扎特行板”樂章奠定基礎。
第二樂章:
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俗稱“莫扎特行板”,即是其創作中有太多類似于莫扎特的因素。譜例5和譜例6分別展示了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與莫扎特的《第40鋼琴協奏曲》(K.466)的第二樂章。
譜例5:普朗克《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主題:
譜例6:莫扎特《第40鋼琴協奏曲》(K.466)第二樂章主題:
通過前4小節的分析以及音響的聆聽,不難看出在主題主導音型的相似性,普朗克采用了簡潔的主音單音延留,而莫扎特采用了每拍一音的單音形式。而中聲部的半音走向,在相當狹窄的音域中承托著旋律,非常相似。主調風格的凸顯是這個樂章最具特色之處,優美的旋律配合簡潔的和聲織體,將同為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演繹得如出一轍。對于古典主義的偏好使得其在第一樂章的沖擊之后,帶來了優雅的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譜例7展示的是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的起始。其第三樂章為D大調的快板,是一個興高采烈的終曲,基本是對于前兩樂章的概括總結,具有一定的再現性。第三樂章的速度很快,節奏變化多端,對于雙鋼琴演奏者的炫技性、節奏感等鋼琴技術有極高的要求,在演奏者飛速的演奏中,將全曲定格在相對愉悅的氣氛之中。
譜例7:《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通過對于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的分析研究,不難看出這部作品具有很多普朗克的音樂創作特色,例如:優美的旋律、奇妙的節奏、豐富的裝飾等。然而剝離這些從譜面可以獲得的信息,從聽覺感官去判斷這部作品,不由得讓人看到了古典協奏曲的影子。
三、《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中的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是20世紀的音樂運動(特 別是1920年代),反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過分夸張、多愁善感、充斥變音的浪漫主義音樂。新古典主義音樂強調織體清晰、配器恬淡、意態冷靜,回到18世紀(特別是巴赫)那樣尊重對位和緊湊的曲式。③相比新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普朗克也對新古典主義頗感興趣。通過上文分析《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出其作品中的新古典主義風格。
(一)旋律特色
旋律的選取方面,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具有古典主義的特色,例如第一樂章中輕松幽默的主題旋律就是來源于巴黎流行曲調中那妙趣橫生的片段:對局和小曲取自于若干年前的舞臺和“咖啡館音樂會”④;第二樂章中的主題動機以及音樂風格都被稱為“莫扎特行板”,其旋律的發展、伴奏織體等創作元素均具有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色,典雅清新且簡潔明了。第三樂章對于鋼琴的托卡塔風的旋律,具有極強的炫技及節奏感,這些都是古典主義時期或者說是巴洛克時期所留下的音樂風格。
(二)配器特色
配器的變化是普朗克《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音樂風格有別于新古典主義與古典主義的重要特色。然而,富有古典影子的配器手法卻在新古典主義的影響下豐富多變。在其作品中,能看到樂隊全奏,然而樂器的配置確實獨具個性。例如古典主義時期的協奏曲,或者說管弦樂作品的樂隊配置通常是雙管制,而在普朗克的作品中,其使用的樂隊配置相對隨意,完全根據音色的需要而改變。再如,在古典主義時期的獨奏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尾部通常有獨奏樂器的獨立炫技性段落,樂隊在此時一般是不演奏,只為突出演奏家的演繹技巧,在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中,第一樂章末也有一段類似的炫技段落,但此時是處于樂隊做和聲織體的伴奏,與獨奏共存。這些對于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特色的改變及革新,也就使得其音樂具有了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格,同時兼備了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韻味。
(三)調性特色
傳統的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通常以清晰的調性作為其音樂走向的標志。無論是從古典奏鳴曲、古典交響曲還是古典協奏曲而言,突出音樂性格、風格的對比是音樂發展以及矛盾的重心。此時的調性往往是由對比強烈的大小調轉換、主屬調交替來實現。而在新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常常會使用一些20世紀音樂特有的音樂元素,如雙重調性、不和諧音程、外音等。這些音樂元素的使用不僅是對古典主義時期的一種延續,更是突出20世紀音樂特有的音響效果。在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中,無論是第一樂章奏鳴曲式中的奏鳴性體現的調性回歸,還是第二樂章中對于莫扎特風格的推崇,以及第三樂章中同主音大小調的交替使用,都可以看到古典主義音樂的調性特色。然而深入分析,就不難發現在其作品中有著豐富的和聲語匯。古典主義的三和弦、浪漫主義的七和弦、印象風格的九和弦都在其作品中廣泛運用,這從一定意義上以不同的使用頻率、組成方式產生了新的音響效果。而這種音響效果是新古典主義所特有的,是在古典主義的調性基礎上其音樂創作風格的一種進化。
(四)結構特色
眾所周知,古典協奏曲通常是由快——慢——快三個樂章組成的套曲。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式寫作,獨奏樂器和樂隊共同演奏呈示部,在尾聲前常伴隨著獨奏者的炫技性段落。第二樂章是詠嘆調式的抒情慢樂章,終曲明朗輕快,富有舞蹈性和民歌性。這種體裁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臻于完美。然而反觀普朗克的這部《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整體的格局與構思都與當時的古典協奏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筆者認為,這并不是巧合,而是有意地去回歸古典。
從其作品譜面可以發現,作曲家采用了雙鋼琴和樂隊的合奏來詮釋古典主義的音樂風格。其創作的第一樂章是相對較為激烈的,而第二樂章的慢速與之形成對比,而后的第三樂章又恢復到快速之中。這和古典協奏曲的形式異常相似。從其作品的聽覺角度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在運用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和聲體系、配器手法的同時,依然推崇著對于古典主義旋律的追求。這種追求會帶給聽者一種美感,即安詳、深沉,以及在經歷生活點滴后的寧靜思索。
(五)其他元素
除上述四點之外,在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中,依然有許多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相悖于古典主義時期的地方,例如曲式特點、節奏型的運用、整體音響的輕重把握等。然而這些都是基于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而進行發展、變化的。也正是這種發展及變化,使得新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往往都依附在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之下。這些對于古典的崇敬,正是當時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所推崇及追求的。就處于20世紀的新古典主義作曲家而言,采用切合當時音樂整體風格的創作元素來詮釋,無疑是對古典主義的一種“回歸”。
結語
新古典主義作為一種音樂風格的浪潮,在20世紀中期后獲得了極大的釋放。這種釋放,不僅是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風格中的過分夸張、多愁善感、充斥變音的一種反對,更是一種回歸古典,甚至對回歸巴洛克的推崇。新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借以聆聽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讓我們感受到了斯卡拉蒂式的裝飾、巴赫式的嚴謹、莫扎特式的優雅,更從內心深處,逐漸感受到了一種客觀、冷靜、均衡的音響體驗。這種體驗在各種具有浪漫主義時期的創作手法下孕育,讓人流連忘返。它不同于過分地宣泄自我感受,也不同于追求印象主義的虛無縹緲,對于前兩者而言,新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是“畢恭畢敬”的。通過對于其作品的研究分析,無不讓筆者感嘆作曲家在其所處的年代,即在如此音樂風格多變影響下的20世紀,放下喧鬧、奢華的浪漫主義,撇開朦朧、意象的印象主義,能創作出如此沉靜、細膩的作品。這種對于前人的敬意,融合了新時期的技法,在質樸簡約的筆尖下,產生的新音樂風格帶來了新的音樂體驗——在社會動蕩之后,人們內心所渴望的安詳與寧靜。這份安詳與寧靜,也正是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所追求的獨特美感。
李丹在其碩士論文中說:“普朗克并非刻意去模仿古典的原貌,這首新古典的作品并沒有局限于傳統的作曲技法,而是根據作曲家的意愿選擇恰當的技法,不管這些技法是當時流行的還是過去的。在普朗克的鋼琴作品中,沒有很多標新立 異的技法,有的是觀念的更新以及新舊技法的融合。普朗克的作品來源于現實,它真實、樸素、無拘無束,展現了作曲家本人最真實的一面。”⑤筆者認為言之有理。在對于當時音樂風格的兩方“沖突”上,基于自我、源自生活的創作方式或許就是普朗克在《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中最大的特色,也是其留給我們進行深入思考的問題所在。
注釋:
①③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外國音樂辭典.錢仁康,校訂.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8:600,524.
②王志雄.外國名曲辭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54.
④愛·唐斯.管弦樂名曲解說(下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13.
⑤李丹.普朗克鋼琴作品之探微.中央音樂學院,2010:17.
參考文獻:
沈旋、谷文嫻、陶辛.西方音樂史簡編.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沈旋,梁晴,丹.西方音樂史導學.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唐納德·杰·格勞特.西方音樂史.余志剛,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陳雪慧.普朗克鋼琴作品中新古典主義探微.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4).
陳艷.論普朗克鋼琴作品風格.北方音樂,2010(2).
楊成剛.論普朗克鋼琴組曲《納澤爾的夜晚》.美與時代,2007(8).
梁曉奮.在矛盾中前行——記法國作曲家弗朗西斯·普朗克.音樂愛好者,2009(1).
徐閔.弗朗西斯·普朗克 十五首鋼琴即興曲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