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露營營地規劃設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工程項目的可實施性
首先,在工程規劃編制中,應充分考慮項目建成后的經濟性,及項目實施的成本應通過工程規劃的編制,使其建設成本降到最低。規劃區建好以后,通過出讓有效建設用地,招商引資,增加財政收入,能收回項目投資。
其次,因重丘陵地區地勢起伏大,造成土石方開挖、回填工程量都比較大,如何減少工程量,是控制項目成本的重中之重,以及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項目土石方挖填平衡;確定場內路網結點標高,需要綜合考慮排水、道路等級、道路縱坡、場地橫向坡度等確定。
再次,規劃區內地形需適宜工業區建設。重丘陵地區的特點為相對高差一般不超過100米,地形較開闊,起伏較平緩。園區內有高有低,有挖有填,可通過土石方挖填平衡建設規劃區。
二、路網及場平規劃設計中應考慮的問題
1、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工業區路網的規劃布局,既要滿足近期工業項目的現實要求,又要滿足整個工業區遠期路網的綜合布局,充分考慮近遠期路網的發展銜接,保證路網規劃的延續性及可操作性。
2、充分認識工業區內部交通與對外交通的特性,從路網布局規劃中充分體現內部交通與對外交通的特性,盡量滿足相應的交通需求,使工業區內部交通與外部交通形成一個有機體。
3、規劃區內路網交通能方便快捷的服務于各功能地塊,統籌考慮片區內部道路縱坡與各功能的場地標高協調統一,充分體現項目的工程經濟性,盡可能在工程量最小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建設用地。
三、路網、場地豎向規劃設計及保留山頭
1、路網規劃
規劃區內的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又要滿足不同性質交通流的功能要求。
作為城市交通的主要設施、通道,首先應該滿通的功能要求;其次又要起到組織城市和城市用地的作用。
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要求按道路的交通功能進行分析,同時滿足“骨架”和“交通功能”的要求。故進行規劃區路網規劃的時候,不僅應考慮主干道的規劃建設,同時應輔以次干道建設,并與主干道組成城市干道網,在交通上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主干道的選線應有利于組織城市的景觀,道路宜直宜平,有時甚至有意識地把自然彎曲的道路裁彎取直。
2、路網、場地縱坡控制
A、道路排水縱坡過緩,因污水管易堵塞,宜控制在0.5%以上。考慮主干道的景觀效果以及交通功能的重要性,故主干道的道路縱坡宜控制在5%以內,次干道控制在8%以內。
B、道路兩側地塊場地排水的要求。
C、充分考慮道路兩側建設用地的場地坡度,主要地塊場地橫坡宜控制在5%以內,最大不能超過8%。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使其更好的滿足建設用地的要求。
3、確定規劃區路網結點標高,不僅要考慮道路的縱坡坡度、場地坡度、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場地、道路的排水方向,做到有組織、有計劃的排水。本項目總面積2.81平方公里,如何組織雨水、污水的排放,是工程規劃的工作重點。通過規劃實施的主干道,調整主干道縱坡,從規劃層面上進行了組織排水,將整個規劃區分為三個排水區域,通過各自的排污干管,分別集中排放,最終引入規劃區污水處理廠。
4、規劃區保留山頭
園區內存在多個山頭,場地內高差較大,在場平實施過程中,如果全部挖除,工程量巨大,經濟性較差;且不能提供面積較大的城市建設用地,沒有實施的必要性。故場平規劃設計中宜考慮保留多個山頭,且在進行保留山頭時注意場地標高與山頭邊界線相協調統一,做到少挖多填,不形成大的開挖坡面,既保護了植被,有利于環境保護;又可以減少邊坡支護,減少投資,提高邊坡的穩定性。
保留山頭不僅可以減少開挖工程量,且可把保留山頭作為規劃區綠化、景觀山頭加以利用。如保留的山頭坡頂較平緩時,可以考慮實施低等級道路由坡腳至坡頂,對坡頂進行土石方場平,以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有效利用建設用地。
四、擴大有效建設用地
1、由于地處重丘陵地區,在規劃區外側挖填邊界區域,必然會出現高填方邊坡或高挖方邊坡。不利于用地發展,故在與規劃區邊界接壤的區域,應盡可能找出可供使用的建設用地,計算工程量的大小,結合建設用地面積大小,考慮是否有實施的必要性。地勢較平坦的區域,進行部分挖填即可獲得建設用地;坡度較大的區域,可在地形圖上找出一根高程與接壤區域高程接近的等高線,使其作為挖填邊界線,這樣可以減少挖填工程量,不形成高填邊坡或高挖邊坡,且可以減少邊坡支護。
2、如與規劃區邊界接壤的區域高程上大大高于或者低于規劃區邊界時,(通常高于或低于10米以上)實施開挖或回填,工程量巨大,不宜作為建設用地。此種情況之下,高于邊界的區域,進行放坡開挖,可挖除部分山頭,將其作為建設用地;低于邊界區域,可將此區域實施場地平整,挖填宜控制在2~3米以內。道路交通均可通過實施輔助場區道路解決。由此一來,便可在與規劃區接壤區域獲得較多的建設用地。
3、在規劃區邊界與用地接壤區域,如道路縱坡較大,接壤區域可設計成與道路同坡,這樣既有利于場地排水的收集,又可增加建設用地,同時避免形成較大的邊坡開挖,使道路與場地同坡,這在場地設計過程別重要。
五、土石方平衡計算中應考慮的問題
1、因規劃區地處重丘地區,故存在高低不平,高差較大等實際情況,通過保留山頭,可有效減少土石方開挖工程量。
2、對規劃區內清表面積應作實際調查、踏勘,應扣除保留山頭、水體、以及石質區域的面積,由此可計算出土石方清表工程量。
3、在土石方計算過程中,應考慮土石方開挖后的土石比例。考慮開挖回填的松散系數,挖填土可考慮按0.9的松散系數考慮;石質則應根據石料情況進行松散系數的考慮,中風化石宜在1.15-1.2之間,普通次堅石宜在1.2-1.3之間,通過對巖石松散系數綜合考慮。如此一來,確定土石比成為土石方計算的最關鍵因素。所以,在進行工程規劃、確定各道路結點標高之前,應取得第一手的地勘報告,對區內的土石比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各結點標高之間的道路縱坡,除了滿足規范要求,還應綜合考慮道路景觀、排水、場地坡度以及工程量大小等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之上,將規劃區內、接壤區域、保留山頭全部納入進行土石方平衡計算,從而得出土石方平衡總工程量,看其能否實現土石方綜合平衡,如不平衡,可考慮對道路結點標高進行調整,再進行重新計算,反復調整,反復計算,直至規劃區土石方總體平衡。
4、如在土石方計算之前,不能夠準確確定土石比例,可多保留部分土石方開挖較大的山頭,在土石方平衡計算的時候,盡量使填方工程量略多余挖方工程量。待實施過程中給予調整,如需外借挖方進行回填,便可通過保留的部分山頭進行借方,實現規劃區內土石方最終平衡。
六、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