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學會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學會獨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發生了很大轉變,特別是“突出生本教育,落實高效課堂”。教師要逐漸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合作探究”“語言表達”。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但更重視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在現實的教學中,許多知識都是學生合作探究的結果,導致部分學生逐漸依賴小組,忽略了獨立思考,到了考試時,束手無策。面對這樣的沖突,必須探索二者的有效平衡機制。 

一、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合作學習能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表達自己對知識的認知度,了解和借鑒他人的觀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并在合作探究中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實現兼容互補。 

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合作探究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獨立思考學習成果的反思、升華和完善。新課改的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群眾史觀”時,學生合作探究的結果是“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源泉”,第二節課一個學生卻提出了一個觀點:人民群眾本身不能成為財富的源泉,這個源泉只能是實踐。這是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所以,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并不矛盾,要聯合應用。 

二、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的現實沖突 

部分教師對新課改存在誤解,認為每堂課都不能缺少小組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認為小組合作能打造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而把讓學生獨立思考看成是一種封閉的孤軍作戰,不論教學內容難易都要求學生小組合作。然而經過課堂反饋,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因為對于難點部分,積極發言的總是小組內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只是一個缺乏獨立思考的“聽眾”。 

曾有過這樣的比喻,自然界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而與眾多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共生效應”。其實這也彰顯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但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合作探究時是“十根筷子緊緊抱成團”,到了獨立考試時,卻是“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這就要求教師在讓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少或消除兩者的沖突,尋找一個有效的平衡點。 

三、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在課堂中的有效平衡 

(一)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采取恰當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靈活選用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探究之前,教師必須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并要求學生整理知識體系。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基礎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當問題的難度不大時,可以讓學生自學、獨立思考,按先獨立后合作的思路進行;對于思維發散度要求較高的問題,可采用先合作后獨立的方式進行。 

(二)根據教材內容,尋求結合點 

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有不能獨立解答的問題,這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能促進學生個人與小組形成良好的關系。在教學重難點知識時,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還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篇2

一、幼兒教師正確引導。

幼兒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及修養,并且能夠對幼兒充滿耐心,熱忱地悉心教導幼兒。幼兒正處于成長的特殊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還在初步發展的階段,,相對于成人來講他們的語言和動作都比較緩慢,所以幼兒教師在教導幼兒學習和生活時要有一定的耐心,用幼兒能接受的語言鼓勵和講解。幼兒的天性是喜歡玩耍,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各種科學性的游戲,利用幼兒對待事物好奇心,在游戲過程中能夠讓幼兒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立性,獨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獨立嘗試探索未知的事物,所以,幼兒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然后引導幼兒理解和吸收周圍的事物的認識。

幼兒教師除了引導幼兒學習知識之外還要在幼兒生活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讓幼兒在幼兒園期間嘗試獨立做事,諸如上廁所,吃飯,睡覺等,盡量讓幼兒試著自己完成,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讓幼兒自己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且用贊美的語言鼓勵他們,告訴他們這樣做很棒。幼兒的成長中贊美占有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正確的贊美可以讓幼兒深刻的意識到獨立完成任務的正確性,從而更加深化幼兒腦海中獨立性的形成。

二、授課過程中注重幼兒獨立性的培養。

幼兒課堂教育不同于傳統的義務教育,不提倡傳授理論知識,而是讓幼兒學會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幼兒課堂教育授課過程中主要以“游戲”為主,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新事物。幼兒在進行手工制作時總會有小朋友想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時的幼兒教師不應該替他們完成制作而是要正確引導,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幼兒時期的智力相對較低,他們正處于逐漸發展進步的時期,因此,幼兒自身具有極大的潛能,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挖掘.在這一過程中面對幼兒的幼稚行為我們不能嘲笑而是應該細心引導,讓他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獨立性。幼兒教師要尋求不同方式和方法對幼兒的獨立性進行科學的培育。例如在進行游戲時,幼兒教師讓幼兒自身分不同角色,不同游戲方式,在游戲的同時讓幼兒能夠做出自身的選擇,游戲是因為自己的決定而不是為了完成老師刻意布置的任務。游戲過程中積極調動幼兒參與的熱情,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決定權,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問題。幼兒教師是幼兒學習生活中的引領者,對于幼兒所提出的問題,幼兒教師需要鼓舞幼兒進行獨立思考,讓他們用不同方式不斷探索未知的事物,不應該替他們選擇和思考。幼兒教師應當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幼兒,學會聆聽幼兒的心聲,用溫柔的語言作出要求,而不是強硬命令的口吻,讓幼兒深刻意識到獨立性的重要性。

三、家長注重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獨立性的培養不僅僅需要幼兒園的引導和教育,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溺愛更不能苛求。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因此,家長一定要培育幼兒的獨立性不能過分保護幼兒。

篇3

初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很久前就已經引起了教育者的關注,從很多相關的研究成果來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討論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途徑。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數學課程中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數學教學者對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這一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綜合來看,研究培養途徑的還是占到了絕大多數,也有少量成果中提到了對獨立思考能力的認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 等,但其主要內容仍然是對培養途徑的分析。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認識,以期豐富研究成果。

1.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

教育具有自身的功能,也有其設定的目標,教育的目的絕對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充當學習機器,而是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人,而不是成為依賴心重、不會變通的人。數學教學自然不例外,從1952年的《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到2012年《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任何文件對數學教學的目的進行論述時,都沒有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上,其最終的落腳點都是讓學生充分“發展思維能力”,也就是說,數學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的重要能力之一,關系到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關系到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宏觀把握,也關系到學生以后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因此,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既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研究者應該關切的問題之一。

2.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

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教育部門對教育理念的更新取得了重大進展,各個學校和學校的大部分老師基本上能夠認可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實際的努力,這可以從很多研究成果的論述中得到證明。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引起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這里主要指出三點:

首先,學校依舊采用大班授課的形式,一個班有五六十個學生,老師并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指導是非常困難的。其次,應試教育決定了學生和老師都只注重教學成果,對教學過程并不能給予太多關注,因為學生成績高似乎才是王道,于是,教師和學生都希望多做題,掌握做題技巧,從而考出高成績。這樣,學生的課業負擔就比較重,根本無暇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3.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途徑

關于培養途徑,已有的看法中主流的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教師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興趣等。本文在這些看法的基礎上,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途徑做進一步探討。

3.1在教學中合理定位師生關系

類似的看法是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體驗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做到這一點是以合理定位師生關系為基礎的。老師應該時刻注意,體現引導者的身份,發揮引導者的作用,而不是行動與思想不符。因為大部分老師能夠意識到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但是不能真正做到把學生視為教學中的思考者,他們基本上會急于給出正確答案,從而忽視學生的思考過程。

3.2從情感上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人都能關注興趣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是大部分人能夠想到的方法,但是,一定注意不能適得其反。有時候可能會弄巧成拙,在激發學生興趣時反而讓學生逐漸地喪失對數學的學習,因為很多研究中都提到要善于講數學故事或用豐富多彩的手段提升學生的興趣。但是,數學故事講得乏味無趣當然就不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了。而且太多的教學手段會使課堂顯得混亂,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

3.3尊重學生的創造力

學生的創造力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體現,又是學生發揮獨立思考能力的保障。然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不是可以說到就做到的事,其實,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對事情的認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教師應該做的并不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是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在學生有自己對問題的解釋時,多多鼓勵和肯定,做到適當的引導。

3.4用具體題目引導學生發揮獨立思考能力

數學教學離不開問題,教師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還是應該以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發揮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當然,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趣味性強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下題:

雞、兔共有200只,雞的爪子比兔的爪子少56只,則有幾只雞,有幾只兔?

這是典型的雞兔同籠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利用什么方法解答此題容易,然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最后得出答案。

結語

總之,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學生應該掌握的一個重要能力,其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應該從師生關系的定位入手,在情感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用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參考文獻

[1]丁保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3(9):106-107.

[2]張燕.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家教世界,2013(12):147.

[3]陳興雨.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學習雜志,2014(1):13.

[4]王思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探究[J].語數外學習,2014(1):6.

篇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這是對學和思的關系所做的極為精辟的論述. 就學習過程而言,學生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 學習重在理解,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無法很好地消化所學的知識,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楚其中的道理,使之成為自己掌握的知識. 所以,學生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核心. 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小學生已經有了從眾的思維定式.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這樣,他們長大之后,就會自己去分析問題,可以獨立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新課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都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必須從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入手.

二、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方法

如何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呢?在平時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 注重培養興趣,激發學生思考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因此,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培養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內在動力,使學生想學、樂學,激勵學生積極動腦、積極思考.

如在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我便采用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先讓學生擺紅花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再擺紅花比黃花多的部分,從而讓學生看到紅花的朵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紅花與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紅花比黃花多的部分,求紅花有幾朵就是把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算. 這樣通過操作,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既使學生感興趣,又真正懂得了這類應用題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2.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教學途徑

怎樣使設計的問題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差異,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獨立思考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 首先,設置的問題難度必須適中. 問題太易,學生會產生厭倦和輕視心理;太難,學生會望而生畏. 其次,教師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時間,以確保多數學生對提出的問題作深入的思考后,再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使課堂的知識容量與思維容量和諧匹配,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同步發展.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連加、連減”時,我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星期天,小紅找來了一輛手推車,幫奶奶把摘下的南瓜運回家. 看著這幅圖,你知道小紅第一次運了幾個?(4個)第二次運了幾個?(2個)最后又運了幾個呢?(1個)那奶奶一共摘了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 + 2 = 6,6 + 1 = 7)還有不同的方法嗎?(4 + 2 + 1 = 7)為什么這樣來列算式?比比這兩種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能給這道算式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嗎?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3. 精心設計作業,并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在反復思考中提升

作業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彌補不足. 首先,獨立作業量不能多,要精選,要分層,因人而異. 獨立作業的精選和少量是學生有足夠時間進行獨立作業和獨立思考的前提,對于中下生來說,有些思維訓練的題目是完全沒有必要做的. 其次,要敢于讓孩子犯錯誤,學會欣然接受孩子犯下的錯誤,因為孩子糾正錯誤的過程可以重拾獨立思考.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消化這些錯誤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新課結束,練習中孩子們總會犯下很多的錯誤,但在歷經三四次的專項練習后不就慢慢減少了嗎?當然,錯誤的慢慢減少要歸功于一次又一次專項練習中的獨立思考,一次又一次的一對一輔導,孩子們在思考――輔導――思考的過程中把錯誤慢慢消化了,學習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所以,我們應該要正視學生的錯誤,讓我們的孩子在糾錯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4. 請家長和老師放手,留空間和時間讓孩子獨立思考

如今的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學業,每天幫孩子檢查作業,輔導孩子各門功課,或者送去補習班. 這原本是好事,可家長們扶得太牢反而會讓孩子習慣一遇難題就請教別人,從而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

篇5

一、致力于常規學習習慣的培養

1.課堂上專心致志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現代教育的大部分知識來源于課堂,課堂上沒聽懂、沒掌握,寄希望于補課,往往會事倍功半。

(1)到教室是為學習而來的

上課伊始,教師要告知學生:你要時刻記住,到教室是為學習而來的。這樣,學生會跟著教師的思路很快進入課堂,進行積極學習。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當學生想偷懶時會督促自己學習。我在課堂上發現學生表情、眼神不對時,也會問:“你到教室是來干什么的?”僅僅一句話,學生會馬上將精力回到學習上來。

(2)讓課堂生動,疑趣結合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足見學生的積極思考往往是從“疑”開始,因此,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情境,將學生帶進興味盎然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往往只抱怨學生不聽課、上課走神,殊不知這些可能是因為課堂教學內容不能吸引學生。故要想真正讓學生專注于課堂,最根本的還是要求教師的課堂能吸引學生、愉悅學生,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3)督促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是及時復習新知、發現問題的有效手段,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要落實新課改精神,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課堂于學生。教師會發現,學生靜靜思考、做作業是課堂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2.獨立于課后作業,一絲不茍

(1)先作業再玩耍

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會把家庭作業、閱讀書籍放在看電視、玩游戲之前。開學初,教師要制定班規: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要求家長督促,并將學生在家做作業的情況寫在作業本上,若先玩后作業就寫“先玩”;如邊寫邊玩就寫“拖拉”。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及時給予學生的表揚和批評,學生會在家校合力下漸漸養成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2)獨立完成作業

在小學低段,特別是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因學生識字量較小,不會讀題,大部分家長會陪著孩子完成作業,待孩子作業寫完,又仔細地檢查,而后又守著孩子一個題一個題地改正,這樣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養成依賴家長做作業的習慣,更不會檢查。殊不知,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會讀題,題目一般都有拼音,讓孩子獨立完成,家長只需提醒孩子作業仔細、專注,還需檢查就好,千萬別包辦代替。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更需在作業時專心致志,認真思考,作業是對當天課程的復習、鞏固,遇到不會的習題,通過認真思考仍然不會,可做好記號,待全部作業完成后再問家長或教師。長此以往,就會養成獨立作業、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新課改倡導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珍惜時間,學習有計劃性

班級里,總有些學生上課遲到、作業拖沓,教師不斷地催促,他卻總是磨磨蹭蹭。這種不守時的行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后果會越發嚴重,長大后會將這種不守時的毛病帶入生活、工作之中,足見“守時惜時”的重要性。

(1)教師自己以身作則,守時惜時

小學生模仿性極強,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自己守時惜時,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如每學期開學初,我都會告訴學生,看看誰會比老師更準時到學校。第二天我一定準時地在教室里和學生打招呼,表揚那些準時到校的學生。我努力為學生播下守時惜時的種子,讓他們養成守時惜時的習慣。

(2)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讓學生制定適合自己、在一定時期內能完成的學習計劃,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新學期之初,讓學生制定計劃,可以有效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克服學習的被動性。

2.學會獨立思考

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人會思考,故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尤為重要。

在小學階段,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專注、學會思考;在作業中體現守時、惜時、一絲不茍。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造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篇6

一、生活切入,在情境中感悟合作。

生存競爭不是生物進化的唯一原因,合作互助也是進化的重要因素,是生物的本能,是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進化法則。由此可見,合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重要的生命過程。目前我國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意識,要讓學生主動合作,積極建構,首先要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感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指向于合作的積極心理態勢。

要讓學生感悟生活,教師首先要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人與人之間合作互助的相互依存關系,認識到生活處處有合作;其次,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生活化的情境設計,讓學生在“生活態”的情境中自主活動、充分感悟。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悟合作的必要性,我組織了一次圓柱形產品的包裝設計和推介活動,讓學生將圓柱形學具當作“產品”,小組合作完成“產品”的設計包裝,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要求學生根據產品(圓柱)的特征裁剪包裝紙,更需要各小組根據成員的特長進行分工,確定量、算、剪、畫、貼以及“產品”介紹的最佳人選,只有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智力強項,才能確保任務完成得既快又好。在設計、制作、介紹產品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才能充分展示出來,結束后教師再讓學生說一說:你們的設計采納了組內成員的哪些意見?小組合作的設計包裝與獨自一人設計的相比,有什么優勢?你還能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嗎?從而讓學生舉一反三,充分感悟。

學生合作中的靈動離不開主體的有效參與。在認識人的生活本質和參與創設的“生活態”情境中,學生充分認識到了人與人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創生了課程資源,又提高了學生主體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合作”為“我要合作”。

二、科學組織,在訓練中學會合作。

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認知的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互補與整合,而且需要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因此,科學地組織和訓練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差異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使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組建的合作學習小組之間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開展公平競爭,通常每個小組以4-6人為宜,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各一名。其次要選拔和培養好小組長,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成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指導組長對合作學習進行有序的安排和靈活地協調,保證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第三要訓練學生學會傾聽,培養與訓練學生“聽”、“說”、“辯”的能力,使學生“能聽”、“會說”、“善辯”。無論是聽教師的提問,還是同學發言都要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當同學發言出現錯誤時,一定等其把話說完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不足;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意見時要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改自己的觀點,同時聽取別人意見不盲從,做到有選擇接受。

三、把握時機,在交流中體驗合作。

合作的前提是個體對新知的自主探索,合作的核心則是對話交流。在數學教學中,無原則的一味合作,只會降低個體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讓合作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篇7

一、什么是“啟思性”教學

“啟思性”教學是啟發性教學的延伸,啟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這個過程可以簡單地用公式表示為:啟發+思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但能讓學生學到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二、“啟思性”教學的重要性

啟發性教學源于古代,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比A羅庚、蘇步青都采用啟發性來指導教學??梢姡瑔l性教學的重要性。

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重在理解,想清道理。如果只是教師講解,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的知識,不可能真正深入地理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識,學習能力也不可能得到鍛煉。所以,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具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核心。不善于獨立思考,各方面具體能力的培養將受到極大影響,不可能達到較高的水平,不可能有效地運用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遇到的新的、難的問題的時候,也不能獨立地去分析、解決問題。

三、“啟思性”教學的實施

1.創設物理情境,啟發學生思維――情景設置法

初中生還處于一種形象思維的階段,特別是對于才接觸物理的初二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無原則地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往往會適得其反,時間花了,最后什么也沒學到。記得聽過這樣一節課,《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教師先讓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有什么特點,然后就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利用光具座、蠟燭、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很多學生覺得無從下手,一堂課下來,能得到其中一條規律的學生寥寥無幾。在物理教學別是在物理的實驗探究中,啟發性教學尤為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在上例中,如果教師創設一些情境,如在PPT上設置一些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再討論,教學效果要好多。所以啟發思考不是異想天開地胡思亂想,也不是把問題拋給學生就算,而是要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即由實際中抽取問題,提出猜想或假說,經過實驗或實踐檢驗,證明或否定假說,修改猜想或假說,再到實際中檢驗。這些過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沒有情境的探究顯得蒼白無力。

2.設置物理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設置法

問題的設置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問題引導著學生思維的內容和方向。因此教師對教學中探究的問題可分層次設置,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在成功的喜悅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且讓學生有繼續探究的動力。分層次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體會到探究并不復雜難懂、高不可攀,它存在于每個人身上,滲透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每位學生都可以是一位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實驗探究中如此,在學生做習題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從每一個簡單的問題做起,逐漸引導,點滴積累,讓學生從每一個小的“成就感”逐漸積累成獨立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3.進行物理實驗,啟發學生思考――實驗提升法

通過觀察、實踐易于激發學生思考,促使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實驗在整個物理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整個的實驗過程中,要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的問題等過程。學生充分地動手、動腦、動口,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4.精選試題練習,鍛煉學生思維――練習提升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下,掌握物理知識、物理規律,并且要在實踐中加以應用,試題的練習在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精選一些適合學生現有水平又稍高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試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加深題目的難度,以達到鍛煉學生思維的作用。當然,這里所講的給學生做練習,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數量,讓學生陷于題海,若是這樣也就失去了教師努力尋求先進并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初衷。

四、“啟思性”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進行精心準備

“啟思性”教學教師的主導地位凸顯的很重要。教師要先要吃透教材,對學生所要學的知識、技能進行分析和歸納、構建知識結構、創設探究情境、根據學情設計啟發性問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充分了解、因材施教等。

2.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教師的教學反思很重要,學生的反思同樣重要。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要從小處做起,點滴滲透。對每一個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以及它們的應用,例題和習題的分析、解決,實驗的原理、操作及結果的得出等等,無論問題簡單還是復雜,都應引導和要求學生養成這樣的習慣:必須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須經過思考,想通了,才接受。任何不經過思考、辯論、驗證的結論都是浮于表面的知道,而非真正的理解,也就無法真正的應用。

3.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主動權交與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啟思性”教學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對有見地的學生發言要充分肯定,鼓勵創新思維,鼓勵個性發展。對理解有偏失甚至理解錯誤的學生,也不要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給以鼓勵,給予正確引導。

4.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輕松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要讓學生樂于學、主動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表現力。當然,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能僅限于課堂,學生課外的時間也是教師應該關注的。教師要充分發揮物理學科和教師本人的人格魅力,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從而利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葉圣陶先生說:“教就是為了不教”?!皢⑺夹浴苯虒W正體現了這一思想。也正如老話所講的,是“受之于漁”而非“魚”,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啟思性”的教學方式,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為之不斷探索的一項課程。

篇8

二、培養學生“自主先學”習慣

“自主先學”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在課堂講解之前,結合文本后的“思考性練習設計”或其他輔助教學資料進行獨立閱讀,并獨立思考,提高自主思考的價值。當學生經歷過思考性的自主閱讀后,在課堂上與教師的對話和所提出的問題更具有價值,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春》這篇課文,學生在課前開展自主先學,誦讀通順并用自己的話獨立“消化掉”;看懂文章的插圖,并用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進行描述;找出文中的比喻、擬人、排比等優美語句,并用自己的話描述語句的美。

如,文言文《木蘭詩》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詞語理解的困難,比如“機杼”“轡頭”“傍地走”“金柝”等文言文詞語的讀音和意義,此時就需要教師在開展自主先學之前傳授給學生文言文生僻詞匯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當學生真正掌握“自主學習”的模式和基本學習方法后,自主先學對學生來說就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也使語文課堂“蓬蓽生輝”。

三、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篇9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存在的問題

1.學生依賴思想嚴重,不愿意獨立思考

現行教育多為接受式學習,教師大都以傳授知識為目標,學生時時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則,每天忙于反復練習,盲目抄寫,無休止的記誦,最終使學生大腦得到了長期“不思考”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在無“疑”狀態下被動接受學習,盲從依附,思維被束縛在教學的圈子里,不愿意去獨立思考。

2.學生機械訓練多,不會獨立思考

由于學生長期進行死記硬背和反復機械訓練,不同程度地壓抑和妨礙了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思路受限于無形的框框,造成了思維定式,思路狹窄,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致使很多學生不會獨立思考。

3.學生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獨立思考

雖然“減負”喊了很多年,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文件,可迫于提高成績和升學的壓力,如今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普遍較重,每天從早到晚要連續苦戰十幾個小時,尤其是中學生更超負荷運轉,一天下來,學生早已筋疲力盡,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去獨立思考。

4.課堂存在形式化傾向,學生沒有機會獨立思考

在新課改中,過去那種滿堂灌,教師獨占講堂的狀況大有改觀,學生增加了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但是由于一些教師過于追求形式,如:頻繁地安排學生表演、對話與小組合作,過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結果使學生盲從參與、眼花繚亂,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實質卻剝奪了本該屬于學生的獨立思考機會。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是教育家孔子對學和思的精辟論述。可見,學習和思考兩者不可偏廢,特別是在當今瞬息萬變、知識爆炸的時代,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尤為重要。不善于獨立思考的人,會影響其各方面具體能力的培養,也不可能有效地運用各方面的能力,獨立地去分析、解決問題,特別是遇到新的、難的問題時更是束手無策。如今,許多學生在學習和解題時不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這主要不是因平時習題訓練少,而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當前,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教師大都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講課時,往往將基本概念、規律演繹匆匆帶過,而忙于讓學生記結論,記題型,背解法。這對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十分不利,有悖于科學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更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途徑

一般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不斷提高,其思考問題的獨立性也就不斷增強。也就是說,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必須在學習階段注意培養,形成習慣。顯然,這比多解幾個題更重要。有了它,學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的動力和積極性,更有了獨立獲取知識和進行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思考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巧設問題情境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火花,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一位教師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時,在文本拓展部分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火燒云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怎么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同時,教師要善于營造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質疑甚至批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恰當設疑,促進學生思考

思維從問題開始。通常,只有當學生面臨問題、困擾,需要新知識和尋找答案時,他們才會產生積極學習興趣,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創設足以引起學生探索的各種疑問,且提出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單純利用舊知識和習慣方法所能解決的,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

3.實踐探索,引發學生思考

課堂上,教師應多以“學習活動”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如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課,就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能動性。通過實踐和探究,學生的手、眼、腦、口多種感官同時并用,且活動中出現的種種現象自然會引起學生的關注,更能誘發他們去主動思考,學生從中學會了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4.減輕負擔,留給學生思考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學習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的供他思考與學習有關東西的時間越少,那么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越大?!笨梢?,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和獨立思考權,盡可能減輕課業負擔,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盡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致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5.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不但要善于設問,還要引導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將來進一步學習都有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才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而問題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對于那些敢于發現問題、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要進行及時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提問的信心和水平。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06

學會思考是人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去調動學生動腦、鉆研的熱情,逐步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一、創設情境,誘發思考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積極思考正是從疑問開始的。因此,教學時,教師應積極地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折一折 做一做”時,教師可引入一個有趣的小魔術,即將一張白紙對折,將對折后的白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現場作畫,沿著折痕的一邊畫上圖案,猜一猜教師畫的是什么?把白紙沿原來的折痕對折,并用力按一按,使這個圖案清晰地印到白紙的另一邊。觀察這和你猜的圖案一樣嗎?讓學生陷入思考,并說說這圖案有什么特點?此時此刻,教師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探究欲望越發強烈,并在心里做好了接受知識的準備。

二、適當引導,促進思考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對事物研究的興趣,對事物深入思考與探究的積極性完全磨滅。在這種模式下,即使培養出了人才,但也缺乏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為了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一些基本技能,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新課標的要求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完美詮釋。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相反地,它將課堂的主體定為了學生,這種方式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自我思考,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努力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決問題。

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線索,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避免學生因盲目思考而導致思考低效。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加與減”同步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二年級有89人,比一年級少57人,一年級有多少人?學生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以及對一些常見問題思考套路的影響,見“多”就加,見“少”就減,導致解題出現了錯誤。此時此刻,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一年級和二年級相比,哪個年級的人多呢?是求大數還是求小數?學生便會回答求大數。因此,學生便會跟著教師引導的方向去思考,從而很快找出其間的數量關系式:大數=小數+相差數,通過這道題,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引領正確思考方向的重要性,教師應看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弱點與不足之處,并且努力地幫助學生,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維向導,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學會自我思考。

三、留給時間,充分思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活動應該具有生動性、活潑性和主動性,并且應該具有學生自己的個性。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有很多,有認真聽課、努力思考、實踐探索、交流合作等。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事物的發展,并通過實驗去計算、推理、驗證自己的假設?!币虼?,我們教師應該為學生創建一個自我分析、獨立思考的環境,不能由教師把所有該明白的全部表達出來,應該留給學生自己去思考,讓他們自己理解、體會。教師要做的應該是讓學生從大量提供的材料中自己發掘其中的原理、奧妙,讓學生自己分析整合,對照比較,抽象概括,以此來形成他們自己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與習慣。

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給學生思考時間過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想出來”甚至后進生還沒有“想進去”,就讓班內那極個別思維敏捷的學生發表意見,勢必會挫傷多數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善于觀察,留給每一位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教師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留給學生相應時間進行獨立思考,試算練習,使許多學生有所發現,神情興奮,躍躍欲試,產生了“說想法”的要求。

篇11

1.交流“淺嘗輒止”。老師一宣布討論,教室里馬上“嗡”聲一片,熱鬧非凡,學生總能以最快的速度組合成組。仔細一看,合作學習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組,個別學生“一言堂”,多數學生一言不發,心甘情愿當聽眾;要么,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示意結束時,學生總能迅速安靜下來并派出一名代表發言。匯報時,常常是說:“我覺得……”而不是:“我們覺得……”有些小組的討論還失去了目標,沒達到交流的目的。

2.合作“流于形式”。有些教師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多次合作,少則五六次,多則十余次,通常老師們都掐好討論的時間,時間頗短,學生還未進入合作狀態,教師就要求學生停止合作,進行全班交流。這樣,事實上已失去了實質性合作的意義。

3.學習“場面混亂”。有些教師只追求課堂氛圍的熱烈,或為公開課裝飾門面,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常常會出現看似非常熱烈,其實十分混亂的場面。學生那種本能的放縱、漫無目的的“探究”,充斥整個教室,最后導致教師無法駕馭的局面,只好以“有聲總比無聲好”,使教學目標發生了偏離。

二、策略探析

篇12

1.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獨立思考的源頭與開始,質疑能夠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學中,老師要努力營造寬和的質疑環境,消除學生怕被批評、被嘲笑的顧慮,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有疑必問,使學生敢于開口、敢于提問、敢于說“不”,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于打破常規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敢于釋放自己的見解。

經常會有學生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兔子怎么可能跑不過烏龜?二月份的天數為什么比別的月份少?下水道的井蓋為什么都是圓的?近視眼為什么要配戴眼鏡?粥煮開后為什么會溢出來?為什么吸管可以把飲料吸上來?這些問題稀奇古怪,使語文教師疲于應對,往往對學生敷衍了事。但是,正如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杰弗里?雷蒙跟學生所說的那樣:“我們不是要告訴你們某個正確答案”,生活中很多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教育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發表精深獨到的見解,無疑,質疑正是這個目的的出發點。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不可或缺。愛因斯坦說:“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豹毩⑺伎?,是不依賴他人,能夠獨自進行比較深刻、完整的邏輯性思維活動。獨立思考,意味著思想上的自立,不因循守舊,不盲目跟從。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啟迪小學生去獨立思考,去接觸不同的文化和知識領域,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需要多維度的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具有開放性和擴散性,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能夠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思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人類歷史上的創造性勞動,無一不是想象的結晶。正是因為有了想象,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沖破局限,以新奇、獨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象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沒有想象,科學預見和發明創造無從談及,更不會有我們今天五彩繽紛的生活。

作文教學中,為了開拓寫作思路,我們經常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東西,促使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的翅膀,敞開奇妙的心靈世界,在想象的天地里馳騁,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多,比如看圖寫作、故事改寫、課文續寫、古詩擴寫、童話編寫、展望未來等。想象,能讓景物活起來,讓情節豐富起來,讓情感激蕩起來。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不但是寫作訓練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笨梢?,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育是多么的重要。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有意義的發明創造和科學預見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沒有實踐,奇思妙想也會淪為空談。教學中,僅僅對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是完全不夠的,教師更應當適時適當地讓學生“手腦并用”,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手腦并用”有過精辟的論述:“教育要‘手腦并用’。在用腦的時間,同時用手去試驗;用手的時間,同時用腦去想,才有可能去創造。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齊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庇纱丝梢?,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課堂潛能,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實踐。

篇13

Key words: Albert Einstein;science;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8-0232-02

0引言

愛因斯坦不僅是非凡的科學巨人,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科學教育方面的很多思想,在我們今天強調科教興國、科學發展、建立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們搞好教育改革,更好地培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和價值。

1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對于有價值的教育生命攸關

一個不習慣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老是人云亦云,以別人的思想為思想的人是不可能在科學上有所作為的。愛因斯坦對獨立思考非??粗?,他說:“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1]他非常強調在科學教育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認為“使青年人發展批判的獨立思考,對于有價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關的”。[1]在《論教育》一文中,他主張在學校教育中,“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認為“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內容失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1]

愛因斯坦說:“人們把學校簡單地看做是一種工具,靠它來把最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它應當發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質和才能。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個性應當消滅,而個人只變成像一只蜜蜂或螞蟻那樣僅僅是社會的一種工具。因為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志愿的規格統一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盵1]

愛因斯坦在談到他所敬仰的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時說“馬赫的真正偉大,就在于他的堅不可摧的懷疑態度和獨立性?!盵2]在紀念哥白尼的講話中,他不僅贊嘆哥白尼的成就,更推崇哥白尼“具有罕見的思考的獨立性”。[2]在談到與他同時代的許多卓越科學家時,他非常看重極力贊美的優秀品格中也都包括了他們敢于挑戰傳統、不拘成見的獨立思考精神。

愛因斯坦自己在少年時代就愛好窮根究底地思考各種問題,包括大自然的奧秘和人生價值問題。他在閱讀書籍的時候,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以獨立的批判精神,認真吸取各派哲學精華,不拘泥于任何一派哲學體系,不盲目附和任何哲學教條。[3]

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反對學校給學生制造過重的課業負擔。認為“太多和太雜的學科(學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過重負擔,大大地危害了這種獨立思考的發展。負擔過重必導致膚淺。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承擔。”[1]

在強調獨立思考的同時,愛因斯坦也沒有忘記交流合作的重要?,F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日益密切,需要更多合作和相互依存的社會。在科學研究中也是一樣,它需要獨立思考和探索,但也需要交流。愛因斯坦說:“一個人要是單憑自己來進行思考,而得不到別人的思想和經驗的激發,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他所想的也不會有什么價值,一定是單調乏味的。”[1]愛因斯坦對美國科學研究機構的成就十分欽佩,認為“專心致志、堅韌忍耐、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在它的科學成就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盵1]14因此,他重視獨立思考在科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他也重視合作精神,他說“健康的社會狀態取決于組成它的個人的獨立性,也同樣取決于個人之間的密切結合?!盵1]他不主張過分競爭,反對將達爾文的生存競爭以及同它相關的選擇的理論,引證來作為鼓勵個人競爭的根據。認為這樣的引證是偽科學的、錯誤的,他認為人在生存競爭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個過著社會生活的動物。[1]

2形式邏輯和實證方法是現代科學的基礎,必須注重培養和訓練

什么是科學呢?按照愛因斯坦的說法,就是用系統的思維,把這個世界中可感知的現象盡可能地聯系起來。[1]就是“尋求我們感覺經驗之間規律性關系的有條理的思想”。[1]

而要“把這個世界中可感知的現象盡可能地聯系起來”,形成能夠反映“我們感覺經驗之間規律性關系的有條理的思想”,必須要有恰當的方法。愛因斯坦認為,科學探索最重要的方法,一個是思維要遵循形式邏輯,一個是實驗。他認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它們一個是包含在歐幾里得幾何中由古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一個是文藝復興時期發現的通過系統的實驗找出因果關系的方法。[2]

歐幾里德幾何學所包含和展示的形式邏輯體系,并不只是一種數學所遵循的特有的方法,而是研究所有學問都應當遵循的普適基礎和方法,是所有探索科學的人都應遵循的思維規則,因為形式邏輯實際上是人類理性借以展開的唯一方式,理性實際上也就是思維的邏輯性。

愛因斯坦盛贊歐幾里得幾何所展示的形式邏輯體系,認為它“使人類理智獲得了為取得以后的成就所必需的信心”。他說“如果歐幾里得未能激起你少年時代的熱情,那么你就不是一個天生的科學思想家?!盵2]

愛因斯坦強調形式邏輯對于科學探索的重要性,但他同時也認為,單靠純粹的邏輯思維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注重實證和實驗,他說“一切關于實在的知識,都是從經驗開始,又終結于經驗?!盵2]所以,愛因斯坦反對空談,主張切實的行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愛因斯坦自己從小對動手的技術和抽象而又邏輯嚴密的數學都非常感興趣。10歲以后,他就讀了一系列數學、科學和哲學書籍。在蘇黎世瑞士聯邦工業大學讀書時,他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里度過,迷戀于同經驗直接接觸。[3]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取得那么高的科學成就,與他從小就培養起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愛因斯坦曾給教育下了一個有趣的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盵1]他希望學生能夠留下來的東西,無疑包括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以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勤于動手的習慣和能力。

3科學教育離不開寬松的環境,必須呵護和培養自由的心靈

科學并不是憑空就能夠產生和發展的,它需要存在和發展的環境和前提。愛因斯坦認為:“科學進步的先決條件是不受限制地交換一切結果和意見的可能性――在一切腦力勞動領域里的言論自由和教學自由?!粨Q的自由是發展和推廣科學知識所不可缺少的?!盵1]

愛因斯坦在回答“學術自由的根本性質是什么?為什么它對于追求真理是必需的?”這個問題時說:“我所理解的學術自由是,一個人有探求真理以及發表和講授他認為正確的東西的權利。這種權利也包含著一處義務:一個人不應當隱瞞他已認識到是正確的東西的任何部分。顯然,對學術自由的任何限制都會抑制知識的傳播,從而也會妨礙合理的判斷和合理的行動?!盵1]

愛因斯坦除了強調科學發展要有寬松自由的外部環境,還強調探索科學要有自由的心靈。他說:“科學的發展,以及一般的創造性精神活動的發展,還需要另一種自由,這可以稱為內心的自由。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權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和習慣的束縛?!挥胁粩嗟亍⒆杂X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心的自由,精神上的發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進?!盵1]

在愛因斯坦看來,科學教育要健康正常地進行,必須要有寬松自由的環境,必須在教育中注意呵護和培養學生自由的心靈。愛因斯坦非常強調想像力對于科學研究和創新的重要性,他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盵2]然而,想像的翅膀要能夠充分展開,是需要有自由的心靈,更需要有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的,如果在教育當中過于強調統一,強調標準化,對違反人們成見和“常識”的奇思妙想不加寬容和善待,學生的心靈得不到自由的天空,被束縛起來,想像是會被窒息的,想像的翅膀也是很容易被折斷的。

愛因斯坦也很強調好奇心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為探究科學必須要有對科學的強烈好奇心,他將這種好奇心比做是脆弱的幼苗,認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會夭折。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他認為,對于學校來說,一切禍害中最壞的禍害,就是用強制手段將學生變成順從的人。[1]

愛因斯坦回憶他少年時代在瑞士蘇黎世的阿勞中學上學的情景時說:“這個學校以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賴外界權威的教師們的純樸熱情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使我深切地感到,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比起那種依賴訓練、外界權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來,是多么地優越呀。”[2]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對自然奧秘的強烈好奇心,能夠發展起杰出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造就了非凡的創造力和卓越的成就,與他受到的這種比較寬松自由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新竹县| 栾川县| 嵩明县| 京山县| 尚义县| 金坛市| 甘洛县| 曲阜市| 四会市| 大渡口区| 广德县| 中牟县| 柳河县| 山东| 桐城市| 镇沅| 永州市| 陵水| 三门县| 泰安市| 阿尔山市| 百色市| 绿春县| 西峡县| 淮安市| 湘阴县| 昌邑市| 德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禄劝| 冀州市| 柘荣县| 德保县| 大名县| 应城市| 淮安市| 班玛县| 凉城县| 抚顺县|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