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工廠裝修設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Key words: industrialized-decor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overall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085-01
0引言
在工廠化裝修模式下,前期策劃設計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水平。[1]為了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反映設計質量的真實水平以實現工程項目的全面質量控制,運用Fuzzy即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較為理想,而采用AHP即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則使評價結果更為精確。
1工廠化裝修設計的AHP-Fuzzy質量評價。
模糊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2]由因素集(U子集)、評價集(V子集)、模糊評價矩陣三個要素組成。評價過程分為建立因素集、評價集、單因素評價、綜合評價四步。
1.1 住宅裝飾工程質量的U子集和V子集的確定本評價體系為二級評價,因素集劃分為4個子集U={U1,U2,U3,U4},對U作細化,得到二級因素子集。評價子集為V={V1,V2,V3,V4},即V={優,良,中,差}。在應用過程中對某一具體指標可具體化為一個評價區間,例如1~100,并用點值將其劃分為4個區間,例如{100~80,80~55,55~35,35~0}。
1.2 用AHP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本節使用層次分析法對各級影響因素的權重進行計算,這個過程減少了對指標權重大小判定的主觀隨機性,確保了權重分析較為客觀和科學。
采用AHP確定指標權重W ={ W1,W2,W3,W4},Wi={Wi1,Wi2,…, Wij},過程如下[3]:
①構造層次分析模型如表1所示。
②確定各影響因素集的兩兩判斷矩陣
兩兩比較下層影響因素對上層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并將比較結果以1~9標度法表示,為避免出現“A比B重要,B比C重要,C比A重要”的現象,必須進行一致性檢驗。經過對專家意見的分析、整理,進行兩兩比較判斷,經一致性檢驗后得一級評價指標判斷矩陣和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根據所求權重及所論述的評價體系建立帶權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按序排列,填入表1。
1.3 單因素評價U子集中的第i個元素Ui對V子集中第m個元素Vm的隸屬度為Rij,則有單因素評價集組成的矩陣是從U子集到V子集的模糊關系矩陣Ri,Ui的評價矩陣為Bi,則通過模糊變換得到:
Bi =Wi~Ri={bi1,bi2,…bim}
為了體現工廠化裝修設計質量的整體特征,本評價體系中的模糊變換都采用“加權平均型”算子。
對于隸屬度可以用以下方法得出:①X位專家對某一采用工廠化裝修方式的住宅裝飾設計項目進行評價,建立專家評價表。以工廠化裝修企業內部設計質量評價為例,質量評判小組由總工程師、營銷人員、設計人員、工廠工程師、項目工程師組成。②將專家的評價結果參照評價區間,確定每個評價的等級填入評價表。③對于同一個因素,選擇評價等級相同的人數累計,再除以參加評價的專家總人數,就可以得出隸屬度。(為求準確評判專家數X≥15人)[4]
2結論
根據工廠化裝修設計的特點,采用AHP-Fuzzy評價法,相對于傳統的評價方法保留、利用了更多的信息,從而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反映了設計質量的真實水平,提高了評價結果的精度和準確性,為實現工廠化裝修工程項目的全過程質量控制提供了科學的標尺和準繩。
參考文獻:
[1]丁成章.《工廠化制造住宅與住宅產業化》.機械工業出版,2004.
篇2
1.傳統的定期維修制度
設備定期維修是多年來廣大電力企業采用的基本設備管理方法,其最大特點是以單純的時間周期為基礎,依據規程、規范和制度等要求編制計劃,安排設備的維修。這種維修方式不管設備的實際狀況如何,只要“到期”就“必修”。這種做法不考慮設備客觀上存在著狀態差異,由此產生了維修過剩,浪費資源和影響設備運行可靠性等一系列問題。
1.1電氣設備的“健康”狀況存在差異
電氣設備的“健康”狀況存在差異首先是設備的先天條件不一樣,進口設備和國產設備的技術狀況不一樣;同樣是國產設備,不同廠商因技術與管理水平不一樣,使其產品質量也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廠商,因技術、管理上的進步,不同時期、不同批次的產品,其質量也會不一樣。因此應當承認設備投運的初始狀態是千差萬別的。其次,設備的使用環境不一樣,不同的環境將對設備運行狀況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環境主要有兩種:一是設備所處的外部自然環境不一樣,尤其是供電設備,大部分暴露在室外自然環境中,因溫度、濕度、污染、紫外線、日照等有較大差異,對設備的影響有較大不同;二是設備在電力系統的位置不同,所承受系統運行電壓、短路電流和熱穩定時間等不盡相同,尤其是故障時系統短路容量差異較大。此外,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使得設備的技術水平、技術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電力設備制造引進不少國外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設備的改型換代較快,整體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因此電力系統的裝備水平得到較大的改善。
1.2定期維修制度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電氣設備的初始狀況和現場設備的運行狀況有很大差異,即現場設備的“健康”狀況好壞相差甚大,而定期維修制度幾乎無視這些狀況的差異,而采用統一的、一刀切的定期維修方式,其最主要的表現在維修結果上,要么維修過剩,要么維修不足。工程的實際情況大多是出現維修過剩,經常出現“小病大治”、“無病亦治”的盲目維修的現象,這種維修過剩的結果,必將出現如下維修的弊端:
(1)一些狀態良好的設備,因盲目維修而出現故障或潛在故障,維修達不到恢復設備原有的可靠性的作用,而是增加了設備的故障隱患和故障率。
(2)降低了設備的可用性,許多維修迫使設備停機。中斷對用戶的不間斷供電,這是增加停機維修的次數的必然結果。而提高供電可靠性是供電企業非常重要的基本考核指標。目前,定期維修是電氣設備停運的主要原因,往往占全部停運時間的60%以上。
(3)增大設備運行管理成本,使企業在市場和發展競爭中不堪重負。電氣設備的大修費用是企業管理中主要的支出費用,該費用在電力企業經濟活動中所占比例不小,這就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必須對企業設備現行所執行的定期維修制度進行改革,以經濟效益的觀點和要求來指導維修策略的分析選擇。
其次,各個設備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和影響不同,每個設備中部件對設備功能的影響也不相同。能否或有沒有必要對所有設備進行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狀態維修呢?即能否用狀態維修完全替代定期維修呢?事實上,對所有設備及其部件進行狀態監測和狀態診斷在技術上有困難,而且對所有設備及其部件進行狀態監測在費用上難以承受。所以,未來的狀態維修不可能完全代替定期維修,而是狀態維修和定期維修共同存在的局面。
2.狀態維修中狀態監測特征量的選取
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電氣設備可被監測的狀態量越來越多,幾種重要電氣設備的主要狀態監測特征量如下:
(1)變壓器:主要有充油電力變壓器,其次是SF6氣體絕緣和環氧樹脂澆注絕緣的變壓器。主要的監測特征量有:油中溶解氣體(單一或多種)含量、局部放電、繞組變形、鐵芯接地電流、高壓套管的介損、油中微水質量分數等。
(2)電容型設備:包括電流互感器、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電容器、電纜等。主要的監測特征量有:介損、泄漏電流、等值電容(也可監測局部放電)等。
(3)氧化鋅避雷器:主要監測阻性電流,也有的監測總泄漏電流。
(4)高壓斷路器:包括油斷路器、SF6斷路器(含GIS內的斷路器)、真空斷路器。
目前可監測的特征量有:合、分閘線卷電流,操作機構的行程、速度和機械振動,動態回路電阻等。電氣設備所處的某個狀態常由若干個狀態特征量反映,而一個狀態特征量又可能源于設備的多種狀態,故狀態特征量的選取及提取是狀態評估中難點問題之一。在識別運行中電氣設備的故障狀態和正常狀態時,常因狀態特征量選取不恰當而出現誤診或漏診,誤診的主要原因就是正常狀態和故障狀態的特征參量存在交疊區域,即狀態特征量存在著模糊性。所以需要選取有代表性、有效的狀態特征參量。
所以,傳感器采集到的狀態監測信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其目的在于抑制干擾和提取信號特征,在錯綜復雜的信號中提出有用的信息量,精煉設備運行時的特征信息,以提高設備診斷的靈敏度。
3.基于變權綜合的電氣設備狀態評估及維修決策
電氣設備狀態評估的方法有多種,其中主要分為傳統的加權評分法和新興的人工智能評估法。
加權評分法對事先選定的影響設備狀態的因素集中的各個因素進行分項評分,再對各評分值進行加權綜合,得出對設備狀態的評估結果。這些因素既可以廣泛地包含預試、在線監測、家族質量缺陷和設備自身質量等等;也可以狹義地側重于對設備的狀態監測,提取反映設備狀態的各特征參數構成因素集。評分手段可以是專家打分,也可以通過經驗公式、數學函數擬合計算得到。評分結果根據實際需求可進一步做模糊化處理,用于模糊綜合評判。
篇3
本文在廣泛崗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新能源發電系統和傳統火力發電廠升級改造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技術要求,研發了一種火電廠輸煤程控系統實訓裝置,集成了低壓電氣、PLC、變頻器、傳感器、組態仿真等各種技術,開發出基于工程化模式的《火電廠輔控系統裝調與檢修》專業核心教學課程,較好地適應了電力生產企業對機電類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2 基于工程化項目實踐的課程開發思路
(1)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分析
通過市場分析、企業調研、畢業生回訪、專家訪談等方式,分析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典型工作崗位及其職業能力需求(如圖1所示),歸納出電氣設計、元器件選型、系統安裝調試、故障分析處理等七大職業能力。
(2)教學載體選擇
在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選取火電廠輔助控制系統作為課程的主要教學載體,將電氣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檢修等教學訓練集成為一體。
(3)工程化課程開發
結合企業工作崗位職業綜合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要求,將行業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標準,以火電廠輔控系統的裝調檢修職業活動為導向,從真實的裝調檢修項目中提取典型的工程化任務,井對典型工程化任務涉及的知識、技能進行分類分析和歸納整理。根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規律,按照由淺入深,從簡單到綜合的循序遞進方式,設計每個典型工程化項目任務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情景,重構課程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并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如圖2所示。
3 基于熱力輔助系統的工程化教學項目設計
調試、檢修等典型工作任務,設計電氣系統設計、電氣系統安裝、電氣系統調試、電氣系統檢修4個工程化教學訓練項目,共16個子項目,將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訓練,融入項目的教學,如表1所示。
4 基于工程化項目實踐的教學模式建設
(1)項目任務
針對火電廠輔助控制系統主控站、上煤站、碎煤站和配煤站的安裝調試任務,將學生分為4個項目小組,分別承擔1個站點控制系統的設計制作與安裝調試任務,再由各項目組長分配小組成員的具體工作任務,分工合作,協同實施,培養學生的分析表達、團結協作等方面素養和能力。
(2)技術方案準備
各項目小組通過資料查閱、教師引導等途徑,了解系統構成、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提出項目解決方案,擬定工作計劃。井通過分工合作,完成電氣控制原理圖、電氣元件布置圖、電氣線路接線圖、工具、器材以及聯機調試等技術準備,培養學生的技術分析與工程表達能力。
(3)工程項目實施
各項目小組根據擬定的技術方案,完成電氣控制系統的元器件選型、設備安裝、編程調試等工作任務。就地站點聯機調試完成后,接入整個輔助控制系統,與其他項目小組一起完成整套系統的集成調試。在調試過程中,完成各類故障的檢查與排除。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將“工程項目”的概念引入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建立“工程項目”概念,全面培養學生電氣工程項目實施以及技術溝通、綜合協調、語言表達等綜合素質和能力。
(4)項目驗收答辯
對照行業技術規范,按照項目控制要求和施工標準,對各項目小組及項目小組成員承擔的工作任務進行現場驗收和技術答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技術表達能力。
5 基于行業技術標準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1)建立對接行業技術規范的教學項目質量驗收標準
按照電氣工程設計、施工的相關質量標準,對項目小組完成的工程圖、電氣柜和現場布線進行工程質量驗收,實現課程教學質量標準與行業技術標準對接。
(2)建立校企聯合考核評價機制
引進行業技術專家,與學校師生一起,聯合對各項目小組完成的工程項目進行質量考核評價。通過視頻資料,校企考評專家聯合對學生的工作過程進行考核評價,實現課程考核評價與企業生產驗收標準的對接。
(3)建立多元考核評價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