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房屋建筑設計風格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房屋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房屋建筑設計中的均衡穩定性的掌握和巧妙的運用也是在整個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提升建筑物整體美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現代的建筑學當中,對于房屋建筑的設計主要是根據建筑師所設計的建筑規模的大小,建筑整體的形狀特征以及建筑物設計所使用建筑材料的整體質感,建筑物設計的著色深淺以及建筑物在整體設計中相關建筑部分虛實的各種形影變化來營造建筑物在整體上的不同建筑的不同層次從而達到呈現出對于整個建筑物總體的建筑設計的美感和不同建筑的不同設計風格,經常展現出給人不同的輕重感。在現代社會的房屋建筑設計中通常是建筑設計師會通過不同因素的結合和不同因素的使用變化過程來在建筑物的整體設計過程中實現對于不同建筑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筑設計,營造出不同的建筑審美享受。在房屋建筑設計師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他們通常都會經過在建筑物的整體設計中進行創造性的搭配和建筑物在不同層次上的有效設計,來達到在所設計的房屋建筑設計中達到恰當的建筑物均衡穩定發展特色。但是,在對房屋建筑進行設計施工的過程當中,應該注意到的一點是,并非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在設計過程當中的輕重感都是相同的。從一般的建筑設計角度出發,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體量大的、建筑物實體的、建筑過程所使用材料質感粗糙以及建筑物著色顏色暗的,感覺上較重些。但是,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體量小的、建筑物在設計的過程中并非實體的、建筑物在建筑過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質感細膩以及建筑物著色顏色較為明亮的,感覺上就會輕一些。因此。在建筑師進行房屋建筑整體設計的過程當中通過均衡穩定顯得平穩又安適。在房屋建筑設計師進行房屋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對于房屋建筑設計過程的整體均衡性的把握程度上主要是通過房屋建筑物中所設計的每個部分的相應有輕重的關系來實現的。通過對房屋建筑設計總體穩定性的把握,對房屋建筑各部分的層次的設計和管理。在進行房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再通過所設計出的建筑物的每個建筑組成部分的均衡性搭配關系來體現各地區各民族各風俗文化的不同藝術搭配形式,這樣做同樣也是對房屋建筑物相關于不同建筑部位、不同建筑風格以及不同建筑層次上的不同搭配風格的發展和延續。

3.創新房屋建筑設計中的比例控制

在建筑設計師對房屋建筑物進行設計的過程之中注意到房屋建筑設計中的比例關系也是在建筑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所謂建筑設計過程當中的比例關系一般來說是指建筑物不同部位不同物體之間的大小,以及建筑物不同設計部位的長寬高的對應情況關系。在設計師對于房屋建筑設計的過程之中不管是從房屋建筑設計的整體比例而言,還是從建筑設計中的一部分比例而言甚至是房屋建筑設計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比例,在建筑都有聯系。

4.創新房屋建筑設計中的韻律之美

韻律之美并不僅僅局限于在音樂中,在不同的物體之中韻律之美也有著不同程度的體現。對于房屋建筑而言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好的建筑設計師會給人們設計出以舒適韻律的房屋建筑。韻律之美在房屋建筑中的體現形式是任何物體的諸元素形成系統重復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已經隨著目前人們生活水平的發展逐步深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僅如此,韻律之美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象之中也是廣泛存在這的,例如人和動物的的心跳呼吸、水紋、樹葉等。

篇2

1 人本思想在建筑設計中的概述

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在建筑設計中滿足人類的需求,人本思想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建筑設計中以人為本的思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滿足大眾利益需求

“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要求以人對居住環境的需求為基本出發點,充分考慮人們對住宅的需求,如居住人群的工資水平(貧困階層或高階層人士)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考慮、分析,謀劃設計風格,從根本上考慮如何使用建筑材料,滿足能源消耗、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注重細節和人性化

房屋建筑設計中細節決定成敗,所有細節都將在房屋建筑中體現,同時細節的處理也是向人性化發展的重要體現:比如挑選能源消耗小的建筑材料,實現節能;考慮不同地域風格與房屋建筑設計的融合,滿足人們心里需求等。因此,在以人為本的房屋設計中要采用科學的方法,結合不同地域的文化風格及人們對細節的需求,打造出適宜人們居住的建筑。

2 人本思想在房屋建筑設計中具有重要作用

2.1 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和交通條件

室內居住環境的安全包括適宜的居住面積、日照、通風、隔熱/冷、建筑物之間距離、綠化問題、隔音效果等;室外居住環境的安全包括房屋周圍的空氣質量、濕度、土壤、樹木種植等方面的問題,室外的綠化還可起到隔音、遮擋、降低噪音等功能。這些都可以通過房屋建筑設計來實現。此外,通過考慮交通狀況,在設計房屋建筑時可通過合理的公交站、停車場、步行街的設置等,為居住人群提供良好的交通環境;還可通過綠化帶隔離行人和車輛提高交通安全性。

2.2 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

根據人們生活需要,可在住宅區建立一些配套系統,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生活:比如建立后勤系統、物業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居委會、快件收發、收費中心(電費、水費、手機費等)、銀行、學校、交易市場等。此外,還可建立文化娛樂場所,包括適宜老年人的活動場所、適宜兒童的活動場所、健身中心等,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2.3 擴大交往空間

公共場所作為人們生活、交往的重要地點,是房屋建筑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公共場所包括步行街、庭院、廣場活動區、公園等。建立這些場所,可以為人們提供聚集地點,擴大人們的交往空間。

2.4 體現建筑藝術

建筑通常反映著當地的風格、文化。建筑設計與城市的生態環境、技術水平、生活和生產方式有直接關系。不僅如此,建筑還反映了對歷史建筑的繼承性,在設計中應能夠滿足當地人們對建筑風格的需求。

3 房屋建筑設計中人本思想的體現和應用

房屋建筑設計中人本思想的運用需要有效地融合自然條件、人的需求和建筑風格,以人的意識為中心,能夠讓人充分抒發自身的情感,進而改善居住環境。在實現人本思想的房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3.1 設計過程中要講究客觀性

人本思想在房屋建筑設計中運用的前提是與生態自然環境融合,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合理運用資源,實現節能。因此,材料的選用、照明設計、內部結構協調性、內部裝潢等,都需要從自然環境出發,并充分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目前,隨著對環保重視程度的加大,要求在房屋設計時選用綠色建材,并減少資源的浪費現象。

3.2 以可持續發展為設計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在房屋建筑設計中,要做到:(1)以人為本,采用人性化的設計手段,設計出符合人們需求的建筑;(2)充分考慮不同地域的建筑風格和文化,使文化場所符合當地的文化;(3)盡可能使用可再生建材,以節能、低碳為建筑設計的目標之一,減少污染;(4)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選用合理的設計方案。

3.3 符合自然的生態環境的需求

“生態系統”的學說概念強調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二者關系密不可分。其中生態環境主要是指人文生態環境。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所以人本思想理念的房屋建筑設計必然要依賴于自然環境。建筑的實施過程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在設計建筑時應合理利用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這樣才能營造出符合自然生態環境需求的設計。

4 人本思想理念在房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由于在現代房屋建筑設計中,人本思想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人作為社會生活發展的中心,滿足其需求有著重要意義。包括:

4.1 人本思想理念的住宅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居住環境需求越來越高,通常要求住宅舒適并能提供便利的生活。但是,在我國建筑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施工的過程中常常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在住宅設計中也需要權衡自然與建筑的關系。目前,自然生態的住宅設計已經逐漸成為建筑設計的趨勢。例如,淇澳生態住宅設計充分考慮人與環境的關系,在建筑的施工過程中考慮對自然的影響,將自然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在建造私人空間的同時,使人們時刻處于自然之中。該住宅的設計滿足了人們對私人環境和自然環境的雙方面需求。

4.2 人本思想理念的醫院設計

醫院是為患者提供治療的場所,良好的醫院環境可以使患者身心愉悅,幫助身體恢復。因此,醫院建筑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病人的需求,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出發,進行人性化設計。在設計中,可考慮在病房內添置置物柜,衛生間,提供晾曬衣服的設施等,還可以提高戶外的綠化程度,使病人在室內和室外都能觀察到怡人的風景,有益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減少病人對醫院的抗拒感。

5 總結

當今時代,人們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提高,使得對建筑設計有更高的需求。人本思想融入建筑設計中是對人本價值和人文精神的體現,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居住、生活和環境一體化的目的。

篇3

引言

現代的建筑不僅能夠體現出城市的風格,而且還能夠使城市居民享受更愉悅的城市生活,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在現代的城市中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這些城市建筑也已經逐漸成為了城市的地標,賞心悅目的城市建筑使城市的形象的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時也使城市建設的速度得到了提升。而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現代建筑的設計風格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而在現代的建筑設計中,無論是古典還是傳統亦或是現代化風格的建筑,都融入了設計者敏銳的洞察力,而經過設計師們一番精心的雕琢和拼湊,就使得房屋建筑呈現出獨特的韻味。而為了使我國建筑設計的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大對現代建筑設計風格與創新的分析研究力度就現代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建筑設計的深入分析,然后對現代建筑的設計風格與創意進行了詳細闡述,以供同行探討。

一、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相關理論

1、理論創新應該廣泛借鑒國外的經驗

理論本身是一種用于分析推理及構思創作的方法論,一種智力性勞動。在當代建筑的發育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理論產出,其中包括各種實例分析、觀念指導原則及集合了哲學思考與經驗實證的系統化理論產出。提高建筑設計創作質量,應該更加廣泛借鑒國際領域的理論成果,各種新觀念和新思想;應以更加開放的觀念,敏銳的思維,求取國際先進理論和經驗成果。在未來新世紀里,推動建筑創作,追趕和超過國際的先進水平。

2、重視建筑設計創作本體規范理論的研究探索

科學理論的系統化和規范化始終為科學創造所普遍倡導的一個問題。美國科學哲學家T?庫恩倡導的科學范式理論學說指出了科學范式的產生對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義。所謂范式,即為一個科學共同體成員所共同遵循的價值、信念、技術方法,即一門科學學科應具備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論體系。建筑設計從提高構思創意水平到工程設計實踐,都應強調加強職業設計規范化理論的建設。

3、加強本土論建筑理論探索

所謂“本土論”,即建筑創作中,要突出反映其個性和民族的審美趣味,民族文化傳統同建筑藝術有機相互結合。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文化傳統十分豐饒,推動創造民族豐富多彩文化藝術特質的現代建筑藝術精品,有助于推動民族文化建設,向世界展現民族文化藝術風彩。

二、建筑設計風格

談及設計風格,明凈簡潔最為設計者所喜愛,并多以富有現代感的表現手法去處理。在各種設計元素里,空間的安排與運用最為重要,寬敞的空間帶給人舒適自然的感受,因此著重視覺上的空曠感,間隔上的妥善分配就是其重要的處理手法之一。其次是物料的搭配和色彩的組合,物料的選取主要取決于環境因素,例如一所海濱之屋,為了避免潮濕,地板不宜選用木料,而選擇云石、麻石之類則較適宜;至于色彩的組合,設計者可根據個人偏愛的色調,想象的背景下,有利于營造氣氛和突顯特殊的設計風格。但是必須強調在著手進行任何設計中,從來都沒有既定預設的“房子風格”以套用于單位設計里,要知道自己的審美觀念和標準是不能強加于客戶的,應該反而注重空間的利與弊和格調的配合,當然不難忽視客戶的要求和喜愛。在滿足客戶所需的條件下,再加入自己的設計意念,通過適當的處理手法,營造出別具風格的生活環境。

三、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中經常碰到有些住宅面積小,個人占有的空間不多,因而,在空間的運用上,主張以簡單的手法去處理,習俗達到空間倍增的效果。所謂的簡單,是泛指一種簡約的格調,主張利用不花巧的線條,不復雜的材料,營造一個舒適自然的場景,以增加視覺上的空間感。同樣地,較為淺的色調容易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再者,淡素色澤有助光線的折射,能加強室內的光度;在一片素凈的背景下,不管是強烈的對比,又或是和諧的配襯,都能突顯出室內每一處設計。燈光在室內設計上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燈光控制有助于營造氣氛,增加層次感,因此,每當進行一項工程時,設計者們必定會在燈光效應花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務求達至完美。作為一位專業的設計師,經驗的累積是十分很重要的,猶如一個寶庫,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經驗,都有鞭策自己的作用,欣然接受別人的批評、勇于承認自己的過失,并從中不斷反思和尋找,才能突破自己,跨越樊籬而邁向前方。

四、設計要求

然而,作為一名專業的設計師,不應該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方向,更不應該默守一成不變的設計風格,而應該跟隨著時代和潮流的步伐不斷進取,拓寬自己的視野,并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更新和突破自我,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出更豐富的設計意念,創造出更多化的作品。應該在設計風格逐漸趨向于多元化,不要在設計上側重于個人主觀感情的投射,愛從大自然入題,造就出具有大自然風尚的居家風格,隨著將來的發展和現代潮流的趨勢,現在則較偏愛西方現代設計意念,喜以簡約主義的手法去處理。設計不只是藝術。進行純藝術的創作,只求個人單一滿足,屬于個人化的行為,無需在乎旁人的指點;但設計不能崇拜個人主義,因為最終使用者仍是客戶,因而在設計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客戶的各種需要,又要切合使用者所需要,不可妄顧一已創作欲上的自我滿足,而完全忽略客戶的意見和要求,因為客戶才是居室的使用者,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自己的需要,因此設計師只有在與客戶溝通后才把想象出來的空間通過其專業的手法而落實下來。

五、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發展

現如今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很快的發展,建筑設計已經不再局限為單一范圍討論,需要通過適當建筑語言進行多元化內涵表達,既立足傳統又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綜合當前時期我國社會發展的特色需求,發展和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藝術。我國當前時期的經濟發展尚不平衡,不同地區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差距較大,不同地區還存在多種地域差別和拼組差別。這種環境就要求建筑的設計應該從應用環境、當地民俗文化、表達行為等出發,抓住時代特色分析建筑設計內涵,實現建筑設計風格的多樣化、多元滲透的新格局的出現。總體來看,我國建筑設計的發展分為京派、海派、嶺南派、西部地區部分等多個派別和風格。以北京奧林匹克中心的建筑設計風格來看,其強烈的表現出一種時代精神、創新精神和環保精神,拓展了傳統的建筑的設計理念。新環境和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當代科技、民族傳統、時代環境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促進和發展民族建筑設計風格,將最具中國特色的、最具持久性活力的現代中國建筑向世界傳遞是我國當代建筑所需要考慮的。

結束語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期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現代建筑的設計風格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而在現代的建筑設計中,無論是古典還是傳統亦或是現代化風格的建筑,都融入了設計者敏銳的洞察力,而經過設計師們一番精心的雕琢和拼湊,就使得房屋建筑呈現出獨特的韻味。通過本文對現代建筑的設計風格與創意的分析,相信讀者對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總而言之,為了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和提高現代建筑的水平,就必須加大對現代建筑的設計的分析研究力度,從而才能夠使現代建筑能夠滿足人們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娟娟.建筑設計創作理念的內容與實現[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0).

篇4

1生態建筑設計簡述

生態建筑設計是指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遵循生態學的原則,以促進人與建筑、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為目的的建筑設計模式。主要通過對自然環境的合理利用和適當改造,使之成為適合人們居住的建筑環境。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時,既需要應用到建筑學知識,又需要借鑒生態學理念,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設計出實用而又符合生態理念的房屋建筑。生態建筑設計是一種新型的設計理念,為傳統設計模式的變革與發展提供了方向。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時有幾個關鍵點,必須充分把握。第一點是將建筑與周圍環境整體看待,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將房屋建筑從周圍環境中分離出來、進行單獨設計,應注意保持房屋建筑與周圍環境的聯系。第二點是在房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多使用生態建材。而且對生態建材的使用應遵循4R原則,即可循環、可更新、可再用、可降解,在使用過程中和結束使用后,都盡量避免給環境造成污染、避免大量消耗能源。因此,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時,要格外注意房屋設計與建筑環境的關系,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建筑的整體環境系統,根據具體的建筑環境進行具體設計[1]。

2生態建材與生態環保

生態建材的研究與應用源于生態環境材料,其主要目的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使用。因此,生態建材的應用是生態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為了達到生態建材的應用目的,在使用過程中,應對材料的生產、使用、回收以及循環再利用等各個環節進行合理把控,在設計時充分考慮與生態環境的聯系,促進其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從而使生態建材的應用效果最大化。在使用過程中,還要注意區分生態建材與其它新型建材的區別。生態建材的使用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只有在其使用過程的每個環節中體現出生態理念,才能真正發揮生態建材的作用。如果其中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會使前功盡棄,最終沒有達到生態環保的效果。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進行系統、全面的考慮,保證生態建材的每個使用環節都能夠符合生態理念,從而達到生態環保、節約資源的效果[2]。以陶瓷材料為例。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態性能,在使用期間,完全符合生態理念,但是一旦結束使用被廢棄后,陶瓷材料的缺陷就顯現出來了。廢棄的陶瓷材料非常難以降解,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對生態建材的選擇使用必須關注其從生產到廢棄處理的整個過程。真正符合要求的生態建材應具備7個基本特點,一是原材料盡量使用天然資源,二是生產技術無污染,三是產品設計與人的生活活動不發生沖突,四是產品制作不使用有害添加物,五是材料廢棄后能被回收再利用或降解,六是能夠體現建筑特色,七是材料包裝盡量減少并且包裝材料不會造成環境污染[3]。

3生態建材在房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生態建材在房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是房屋建筑設計融入生態理念的集中體現,在設計過程中,既要遵循生態理念,又要符合建筑的整體設計目的和設計風格,體現建筑與生態環境的整體性。其次對施工過程的設計應保證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都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不能因建筑施工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在施工結束后還要進行必要的環境修復。只用關注于生態建材應用的每個環節、房屋建筑建設的整個流程,才是真正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房屋建筑生態設計[4]。

3.1生態建材的選擇

生態建材的合理選擇是生態建材在房屋建筑設計應用中的重要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應用生態建材的最終效果,因此,在生態建材的選擇上應格外注意,主要需要考慮生態建材在具體設計施工中發揮的作用、生態建材在使用建材中占有的比例、生態建材使用后的處理問題等[5]。首先,為了達到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目的,在保證建筑建設功能的基礎上,應盡量減少建筑材料的使用總量。在具體的建筑設計、施工中,應讓每一種使用的建材發揮最大的作用。以此為出發點進行生態建材選擇,充分發揮生態建材的作用,杜絕建材浪費。應注意生態建材在建材總量中占據的比例,除了一些必要的普通建材,盡量使用生態建材,提高生態建材的使用比率,從而充分發揮生態建材的優勢,提升建筑整體的生態性和環保性。在生態建材生產過程中,應注意生產過程符合生態環保理念,采取先進的生產工藝,避免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會造成資源浪費。另外,應充分考慮生態建材結束使用后的處理問題,盡量選擇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如果因在使用過程中損壞而廢棄,也要保證其可降解性。由此可以看出,生態建材選擇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需要設計人員對施工過程、材料使用周期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此外還要注意控制建筑材料的價格、使建筑材料與建筑風格相符合。總體來說,影響生態建材實際使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必須進行充分、周到的考慮。比如生態水泥就是一種常用的生態建筑材料,自身具有較強的生態性,而且易于與環境相容,相比于一般建材,能夠有效提升建筑的生態環保性能[6]。

3.2可再生資源的應用

在生態建材的設計應用中,還要注意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提高生態建筑的使用價值。可再生資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目前太陽能的使用較為廣泛。一些建筑設計采用太陽能光電系統,利用太陽能發電,用以室內的日常照明。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在建筑結構框架中埋下并對纖維,并建筑結構的穩定性進行檢測,不能影響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可以選擇通透性較好的建材,提高建筑的透氣性能,實現對室內空氣進行凈化的目的。而且通透性好的建材也有利于調節室溫,提高建筑居住舒適度。

3.3生態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和諧統一

生態建材的應用還要注意與建筑設計的和諧統一,保證建筑結構符合建設要求。一般建筑設計施工過程中都會投入大量建筑材料,可能會造成部分建材的浪費。設計人員可以通過對建筑結構的合理設計,減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從而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比如通過計算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減少金屬的添加量。再比如在混凝土中加入添加劑,增強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延長混凝土使用壽命。這些都是將生態設計與建筑和諧統一的體現,既能達到生態環保、節約資源的目的,又能符合房屋建筑建設質量的要求。

4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建材在房屋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的生態性能和環保性能,有利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應注意在現代房屋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多使用生態建材。

參考文獻

[1]朱煜.淺析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J].江西建材,2014(03):39,41.

[2]李營良.淺析在房屋建筑設計中如何體現節能環保理念[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4):165.

[3]楊倩苗.建筑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定量評價[D].天津大學,2009.

[4]李海.建筑設計中的生態化模式及策略[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篇5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獲得了迅速發展,這是我國建筑業獲得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015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達180757億元,足以見得建筑業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6年2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兩部委聯合印發了《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30個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城市,綠色建筑推廣比例達到50%。這意味著,綠色建筑等環保產業將進入新一輪政策期。所以我們必須要探討綠色建筑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關系,從而為建筑業提供更為科學、環保的設計理念。

1綠色建筑設計概述

1.1內涵

綠色建筑設計是生態建筑設計,它是綠色節能建筑的基礎和關鍵。是在當前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等經濟發展理念下所形成的建筑設計風格。總之,綠色建筑設計主要是基于無污染的建筑材料、施工過程所設計的環保、綠色的建筑設計藍圖,所以綠色建筑設計涵蓋了環保的設計理念[1]。

1.2特點

(1)綠色建筑設計是一種環保、綠色的建筑設計,它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預測性,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以說綠色建筑設計具有環保、綠色的特征。(2)綠色建筑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綠色節能建筑的形成,從而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例如:現階段的小區公園會栽種一些花木,這些花木起著凈化空氣的作用,為人們營造適宜的環境。最后,綠色建筑設計是一種設計理念、設計方案,它屬于建筑的事前工作。

1.3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專業里的思路及合理運用

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例如荷蘭的房屋建筑在設計時考慮到房屋的能源使用以及生態性,所以荷蘭的房屋建筑以風能為主要能源,同時屋頂的材料選擇草料,這便是綠色建筑設計思路的完美再現。

2綠色節能建筑

2.1內涵

綠色節能建筑正成為世界潮流,也是對于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發展理念的嚴格遵循,對于生態環境、資源、能源利用產生重要影響。總之,綠色節能建筑是一種不同于綠色建筑設計的既節能又環保的設計理念,有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

2.2特點

(1)從建筑能耗各個環節上嚴格控制及對建筑各個環節最大允許能耗標準的控制,是減少建筑能耗提高節能效益的前提。(2)針對中國人居資源稟賦和目前住房消費存在的問題,必須選擇資源節約型發展模式。這是有與綠色節能建筑在使用過程中低消耗、少排放、低污染、可再生資源利用所絕對的。

2.3綠色節能建筑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綠色節能建筑要求應用智能技術為支撐的系統與產品,提高綠色建筑性能。如發展節能與節水控制系統與產品、利用可再生資源的智能系統與產品。室內環境綜合控制系統與產品等。可采用綜合性智能采光控制、地熱與協同控制、外遮陽自動控制、中水雨水利用綜合控制等技術。

3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關系

通過對于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內涵、特點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重要聯系與區別。而我們對于綠色建筑設計的身材深層次把握有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1聯系

(1)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都是對于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理念的嚴格遵循,它們都具有綠色、環保的特征,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它們具有一致性。(2)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綠色節能建筑的發展;綠色節能建筑的發展也是對于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遵循,它需要綠色建筑設計來指導,從而有力地促使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深入人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2區別

(1)綠色建筑設計具有綠色、環保的特征,但是它并沒有明確提到節約資源、能源,而綠色節能建筑不僅具有綠色、環保的特征,還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避免資源的浪費。(2)綠色建筑設計主要指的是從設計圖紙方面來體現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而綠色節能建筑主要指的是從具體施工過程和功能來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資源、能源的節約與利用。

4結束語

本文主要基于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內涵與特點探討兩者的聯系與區別,縱然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達到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篇6

不同的建筑師所設計出的鋼筋結構是不相同的,這主要是因為建筑設計師對于建筑結構設計的理念和認識理解不同,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方案,再加上國家也對不同建筑具有不同的設計政策和規定,導致建筑結構設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和不同。盡管建筑設計師所設計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這些鋼筋混凝土結構都必須能夠符合基本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和要求,也就是穩定性原則。我國的建筑必須具備一定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需要進行抗震設計,建筑設計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建筑房屋的高度、寬度,保持其寬度和高度能夠按照合適的比例進行。另外,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妥善處理建筑的水平和縱向荷載能力,以便鋼筋混凝土能夠承受住整棟建筑的壓力和拉力。

3強化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水平的有效措施

3.1合理選擇鋼筋混凝土結構我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地質條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使得我國不同地區的建筑結構設計不盡相同。因此,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合理的選擇,始終堅持以地區的建筑特點為前提和依據。在建筑設計中,通常情況下,建筑設計師會選擇剪力墻結構進行施工。剪力墻能夠最大范圍的擴大建筑的空間和面積,建筑房間能夠不將梁柱等露出來。而且使用混凝土剪力墻這種結構,不僅具有較好的隔音效果,而且還能夠節省很多施工成本和精力,縮短建筑施工的周期,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對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剪力墻結構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去。3.2妥善處理鋼筋混凝土的剛度鋼筋混凝土的剛度是對建筑進行結構設計時必須重視的一個因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建筑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效,建筑的層數也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建筑物的剛度直接關系著建筑的施工質量。只有不斷控制建筑物的位移,才能使得建筑物的剛度符合相關設計要求。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時,需要對建筑物的剛性和延展性進行良好的控制,這也需要建筑設計的密切參與和配合,根據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對建筑物的剛度和延展性進行適當的調整。隨著高樓大廈的不斷興起,在對剪力墻進行布置時,可以適當的增加剪力墻的數量,并確保剪力墻的厚度能夠滿足相關建筑設計要求。3.3對鋼筋混凝土進行及時加固對鋼筋混凝土進行及時的加固也是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主要有兩種加固方法。第一種加固方法是利用碳纖維對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極大的該混凝土的剛度、強度,并且促進鋼筋混凝土抗裂能力的增加。第二中加固方式是通過預應力對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鋼筋混凝土的使用壽命,在建筑結構設計充分發揮其應用的作用。

篇7

傳統文化在迅速發展的科技的影響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沖擊。在建筑領域也同樣如此,傳統建筑技術在諸多不穩定因素的沖擊下漸漸消失,很多優秀的傳統建筑遭到破壞。因此,應加強對于傳統建筑的保護工作,在現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充分借鑒傳統建筑中的空間特色和相關元素,靈活運用,創造出具有地域和時代特征的新時代建筑。

2 傳統建筑的特點

2.1 建筑材料方面

木材在我國古代建筑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作為重要的支撐結構材料,木結構框架承擔了房屋承重的作用,這在傳統建筑遺產中可見一斑。木結構的缺點是承重能力不強,但是具有很好的韌性,因此作為傳統建筑結構中的軟性連接。

2.2 單體平面布局方面

我國傳統建筑的主體通常由木構件組成,屬于單體建筑的類型,由房屋的具體結構、面積和使用功能等因素來決定木柱放置的位置。而每間的間數和面積決定了房屋建筑面積的大小。在我國古代,開間的多少代表著地位和等級,并且以奇數作為吉數。

2.3 建筑群體方面

中國傳統建筑群體由院排列而成,可以縱向形成多進院落。多進院落還可以繼續橫向組成多列,以此擴大群體規模。傳統建筑在視覺上豐富多變,層層遞進。建筑群體在布局上講究點、線、面的合理分布。傳統建筑群體講究秩序,而且富有變化,要求不同的建筑要有不同的層次、深度和廣度。

2.4 建筑工藝方面

傳統建筑在細節工藝上,大多采用雕刻、繪畫或手工制作等藝術手法,對建筑進行美工裝飾,進而將中國傳統工藝和審美充分地展現出來。建筑墀頭磚雕、門扇的木雕則以寫實或神話故事來體現古人的審美情趣或美好愿景。

3 現代建筑的設計特點

3.1 根據功能調整形式

與傳統建筑不同的是,由于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用地面積的逐漸減少,現代的建筑設計更加重視高度上的發展。對于建筑安全,人們也更為關注。電梯是高層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設施,而電梯的大小、形狀和位置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同時防盜系統的設置和防火設計也是重點要考慮的內容。目前,人們對于建筑功能的需求呈現日趨相同的趨勢,因此也導致建筑的形式大同小異。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難免受到建筑功能的限制。目前,建筑物的建造速度很快,然而有特點的、體現地域特色的建筑物卻并不多見。

3.2 取其精華,不斷創新

很多人認為,建筑藝術同音樂、美術一樣,是沒有國界的。然而不同地區的國家,其當地的環境條件、氣候特征,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性,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建筑風格。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必須了解當地的特點,汲取傳統建筑的精華,在設計風格上體現出其實用性和地域性特征,從而推動建筑設計的創新與發展。

3.3 重視空間運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筑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利用空間范圍的方法日益普及。西方設計的模式和理念,對我國的現代建筑設計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縱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得以應用。由此帶來的好處則是節約用地面積,容積率也獲得提高。

4 中國傳統建筑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的結合

4.1 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的對比

與傳統建筑不同的是,在材料選用方面,現代建筑使用鋼筋混凝土作為框架,比傳統的木材更為堅固和耐用。在堅固程度,以及防蟲、防潮和防火等方面,鋼筋混凝土材料明顯優于木材。由于工藝的革新和材質的提高,現代建筑的高度逐漸增加,節省了大量的平面空間,這對于緩解當前可用土地資源逐漸減少的問題無疑是非常有利的。此外,中國建筑的形態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現代建筑設計以多層或者高層建筑為主,受西方影響的痕跡較為顯著,而傳統建筑設計則更為重視等級的尊卑以及格局的對稱。

4.2 中國傳統建筑裝飾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

追尋歷史的足跡,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建筑的興衰歷程,中國建筑兼具民族性和傳統性的特征。對于傳統的建筑設計和建筑風格,應以辯證和發展的觀點,尋求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之路。傳統的建筑設計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這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過程,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理論,在實踐中求得發展。在傳統文化背景下,努力學習傳統的建筑裝飾語言,實現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的融合和再創造。將中國傳統的裝飾內容和裝飾元素,有機地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給人以更佳的視覺效果和體驗。

5 傳統建筑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應用

5.1 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建筑設計的思想融合

當前,房屋的縱向發展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木結構時期,高層建筑的建設具有很大的難度。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引入,則使高層建筑的建設速度和建設高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低層或多層建筑不能實現的功能,由于高層建筑的建設而成為可能。高層建筑的市場效果更佳,更適應現代化的需求。雖然現代建筑的功能不斷健全和完善,但是在建筑風格上,很多建筑都難有特色,因此不妨借鑒傳統建筑元素,給城市面貌注入新的元素,使其與當地的地域特色有機結合。

5.2 中國傳統建筑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建筑更加崇尚自然,主張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點在現代建筑中也得以體現。這其中,以我國的園林藝術為代表,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理念在園林藝術中獲得很好的運用。中國古典園林是基于大自然自身元素的改造,不破壞自然生態和景觀,是自然式建筑風格的杰出代表。

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刻不容緩的問題,在這一形勢下,更加有必要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筑藝術的精華,以建設的生態問題和居民設計為核心,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傳統的優秀設計思想,將現代技術手段和傳統建筑裝飾語言有機結合,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動中國建筑裝飾的蓬勃發展。

5.3 現代商業街的仿傳統建造分析

現代商業街在仿傳統設計上主要采用兩種設計方法:一是整體拆除舊建筑,重新定位新建筑的時代風格。設計風格更容易確定,設計難度大大降低,但是并不利于城市延續與可持續發展。另外一種是,在保留原建筑風格和布局的基礎上,對建筑局部外觀予以改造,目前這種方式大多用于旅游景區。

6 結束語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如何使傳統建筑風格與現代建筑設計相結合,是建筑設計人員應當深入考慮的問題,同時也要考慮節約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汲取傳統建筑的設計經驗時,應當充分研習其設計精髓,將其應用于建筑設計,使現代建筑設計散發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張彤,徐潔萍.試述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建筑設計的融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7):256-257.

[2]郭玉山.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語言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8.

篇8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1. 建筑設計中的藝術形象

中國古代建筑不僅注重建筑物的實用性,而且十分重視建筑物的藝術性,逐漸形成了中國建筑風格特色。中國建筑設計中的藝術形象特點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首先,建筑物的設計十分重視建筑裝飾色彩的應用。古代的建筑設計大都使用木材,為了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同時增強建筑物的美觀,古代匠師一般會在木材上涂漆或者桐油。經過長期實踐,我國建筑在使用色彩裝飾建筑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譬如在古代北方的宮殿建設過程中,一般都會運用鮮明色彩的調和和對比,屋檐下的陰影部分,一般會使用藍綠相配的冷色,房屋主體受陽光照射較多的部分,則使用暖色(一般是朱紅色),通過兩種顏色對比,保證建筑物整體的和諧。通常情況下,為了使建筑物增加活潑感,避免單調呆板,古代匠師還會在建筑物屋檐下以及房屋主體部分的顏色上增加一些雜色。但是在中國南方,依照南方的自然環境和季節變化特點,為了保證建筑物的風格與南方的氣候環境相協調,南方建筑的色彩大都比較淡雅,白墻、灰瓦、墨綠色的梁柱構成了南方建筑自身獨有的特色,給人們以清涼感。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建筑裝飾色彩的使用,中國古代匠師不僅充分考慮建筑物的性質和結構特點,而且還綜合考慮了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確保建筑物的風格與當地的地域特色相融合。

其次,在進行建筑物整體設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襯托性建筑的建設,通過在主體建筑物周圍建設襯托性建筑,使主體建筑的結構和風格特色進一步凸顯。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襯托性建筑,在今天依然使用,如很多建筑前的華表、石獅等。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工匠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設計手段,在宮殿的正門前建“闕”,在漢代之后,經常會出現各種形式的闕。

最后,注重屋頂設計,中國古代匠師充分利用房屋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屋面出翹、起翹等房屋裝飾結構,另外,在屋脊的脊端也會加上適當的雕飾。在宋代之后,房屋建筑開始普及使用琉璃瓦,給屋頂加上顏色和關澤。房屋的屋頂裝飾設計在后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加,形成了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也成了中國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2. 建筑的框架式結構

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古代建筑大都使用木構架結構,這種結構主要使用木梁和木柱構成房屋的整體框架,屋檐和屋頂的重量通過梁架轉移到立柱上,墻壁僅僅起到隔斷的作用,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墻倒屋不塌”的諺語。這種房屋結構具有很多優勢,一方面它可以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對房屋提出的各種功能要求,另一方面,這種框架結構還形成了一種在祠廟、宮殿等古代高級建筑中的獨特構建,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拱”,主要是由弓形的橫木和斗形木塊組成,縱橫交錯,形成下大上小的托座,既可以起到裝飾美觀的效果,又可以支承荷載梁架。

二、我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創新與發展

1. 我國建筑設計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外建筑風格和建設理念傳入中國,我國建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以一些問題,譬如目前國內很多建筑設計師對國外建筑設計盲目崇拜,一味模仿外國建筑,而且很多政府部門在進行市政規劃的過程中只重視建筑物建設數量,不重視建筑物的設計質量,導致很多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逐漸失去了自身的建筑特色,造成全國千城一面的狀況。這種現狀不僅阻礙了中國建筑行業的健康長期可持續發展,而且不利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維護、繼承、發展。隨著現代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內不斷出現各種新型的設計理念,為此現階段的建筑行業應該立足于當代的建筑設計實際,吸收傳統建筑中的傳統文化符號,兩者相結合,保證中國的建筑設計的獨特魅力。在國內有很多古今設計文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譬如北京的龍形建筑大觀,大觀采用中國的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龍”,龍在中國人心中具有崇高的精神意義,代表著神圣和威嚴,在中國古代,龍是君權的象征,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而這座采用龍作為設計點的建筑是一座集辦公、商業、居住與一體的綜合性建筑,緊靠北京奧運會舉辦地“水立方”、“鳥巢”,無論是從外觀形象,還是從自身設計的內涵都與周圍的建筑相統一。而且這座建筑中抽象的龍的造型,不僅線條流暢簡約而且氣韻古雅大方,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人的審美有效組合,從設計顏色、線條、材質等多方面彰顯出中國文化雋永悠長的質感。與北京大觀的成功設計相關,在北京城郊的一家天子大酒店的設計,雖然也使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最終的建筑物傳達出了反面的效果。這座建筑物的外表因為完全照搬了“福祿壽三星的形象,建筑十分龐大而且外表形象怪異,文化符號使用的過于直白使得建筑物自身與其設計內涵不相協調,而且一味的追求表面造型,忽視了對建筑物的實用功能。

2. 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創新與發展

為了保證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不斷創新發展,在今天的建筑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當代與古代、中國與外國在建筑設計上的差異,立足于中國當代的建筑設計理念,吸取古代和國外建筑設計中的精髓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例如中國傳統建筑講求人與自然共生,而現在國內很多建筑開發商受經濟利益驅使,盲目開發,違背因地制宜的原則,影響了生態平衡,對此國內建筑行業應該充分學習中國古代建筑中有利于建筑設計發展的理念,不斷提高國內建筑設計的質量水平。

另外,建筑行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層面,建筑設計師一方面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各種文化符號的原始意義,一方面也要把握這些文化符號的內涵意義,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知識結構、價值標準、生存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理解也有了相應的轉變,所以在進行傳統文化的繼承中,一定要摒棄傳統文化中腐朽的、封建的部分,對各種文化符合進行創新發展,使這些傳統的建筑文化符號不斷再生延續。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合理使用,一方面可以繼承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形式,保證中國建筑延續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使用應該找到傳統與現代的最佳結合點,設計出既有中國歷史特色,又具有時代特征的建筑物。

參考文獻

[1]張葛.我國傳統建筑亮化設計中的文化意蘊[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

[2]詹曉燕,陳宏毅.中國傳統文化對建筑工程設計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09(12) .

篇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get a rapid development of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decoration of the residence problem, however, because many residents for decoration is not quite understand, so often appear some unreasonable places, both affected the illuminative effect, it caused the waste, even stay safe hidden trouble.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decoration, is what we should focus on discussion topics.

Keywords: residential; Decoration; Principle; design

我國對于住宅裝飾裝修的研究起步較晚,人們對于裝飾裝修的專業知識認識不足,對于建筑結構的性能缺乏了解,導致裝飾裝修設計缺乏科學性,施工不規范,亂拆亂搭等問題的產生,埋下安全隱患。因此,對住宅裝修風格進行良好的設計,保證房屋正常的使用壽命,保護社會公共利益,都應該在住宅裝修設計中得到高度的重視,讓我們的居住的環境更加健康,走入科學管理的軌道。

一、住宅裝飾裝修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對對住宅進行裝修設計時,應該合理的根據住宅的居住面積進行合理的規劃,確保各項基本功能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以保障人們日常的生活,提高人們居住的標準,使得居住者切實的感覺到便利性和舒適性。

2、個性化原則

住宅的設計師在對房屋改造之前要與房屋使用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根據他們的喜好和偏好,合理的運用自身的知識結構對房屋的結構和功能進行適當的規劃,最大程度的發揮住宅的各項功能,避免讓居住者認為房屋的設計風格與理想的風格格格不入。

3、藝術性原則

住宅設計師在對室內的建筑物進行裝飾或規劃時,應該讓物體和房間的結構盡可能的保持匹配,不能只考慮物品的排放而忽視使用者的生活起居習慣。此外,物品的擺放要與室內的空間呈現出和諧的態勢,真正的讓居住者感覺到家的感覺。

4、環保性原則

無論住宅的裝飾裝修設計如何,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問題是不能忽視的,在進行裝修材料選擇時,一定要考慮到環保性及生態性的要求,保持室內通風條件良好,具有良好的采光特性,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二住宅裝飾裝修中存在的問題

(1)追求大空間。追求美觀舒適的室內環境與裝飾的高檔化,片面忽視居室本身的特點和安全,隨意拆改主體結構,樓下住戶裝修,擅自拆掉承重墻,導致房屋墻壁出現裂縫;樓上住戶裝修更改電路、自來水管甚至煤氣管道,導致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裝修時拆改墻體,剔槽埋管,嚴重降低樓房的抗震性能及用電用氣的安全系數,埋下了嚴重安全隱患。

(2)不尊重科學。公眾意識淡薄的居民,使用低素質的裝飾裝修隊伍和社會零散人員,從事家庭居室的裝飾裝修,他們在施工中,隨意損壞公共設施,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3)從業者素質差。野蠻施工,噪音擾民,材料、廢棄物亂堆亂放,影響周圍居民正常生活秩序,鄰里糾紛和治安刑事案件時有發生;使用不合格的裝飾裝修材料,粗制濫造,工程質量低下。

(4)破壞性施工。不管房屋結構與建筑年代,不管承重墻非承重墻,不管規范規定,任意拆改,打孔穿洞,增加樓地面靜荷載,減損結構承載能力。

三、精裝修施工應該考慮的要素

1、空間要素

裝飾設計的基本任務是使內部空間合理,并使居民享受美。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和應用,人們繼續探索更合理,更舒適,美麗的空間圖像。

2、顏色要求

室內色彩對人的視覺、情感、心理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合理的色彩搭配,美容的效果,也有利于健康。

3、照明要求

人類天生離不開自然光。將陽光直接進入室內,不僅可以消除室內黑暗和封閉感,而且還可以使人感覺舒適自然。尤其是頂光和柔和的散射光線,使室內空間更加自然和溫暖。光影的變換,使房間更加豐富多彩,給人以各種感情。

4、綠色元素

綠色是一種重要的手段,改善室內環境。在室內放置各種小型盆栽,可使室內與室外環境能夠很好的融合,增加室內環境色彩的變化,更加清爽,舒適的感覺,室內的空間感大大增加。

四、 住宅裝飾裝修中的注意事項

1.應注重住房的荷載能力與裝修的選材

住房的安全與裝修中工程所用材料有密切關系。任何住房的基礎,設計的承載能力都是個定值。如果大幅度加重房屋的重量,就會破壞房屋的基礎,造成結構上的損傷。特別是城市中的高層居民樓,如果在裝修中大量使用石材等重量大的材料,就會大大超過樓房基礎的承載能力,危及結構的安全。有些住戶在裝飾裝修過程中將客廳樓地面鋪設花崗石或大理石板,將廚房內砌筑砌筑很重的灶臺、水池,將衛生間地坪墊高安裝沖浪浴缸,在陽臺上砌水池,安放重物等,這些做法都嚴重的危及房屋的使用安全,應該及時制止和糾正。根據最新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規定,住宅樓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

2.0kN/m2,按照這一限值設計的多孔樓板和樓面梁,其承載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值的,尤其在80 年代以前建造的房屋都未考慮地面裝修超載因素。在客廳鋪設花崗巖、大理石板時,因大理石板一般厚 20mm,比重為 28kN/m3,再加 20~30mm 厚水泥砂漿找平層,樓面大約平均要增加100 kg/m2恒載,使樓板超載,甚至會引起樓板下撓、開裂,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家庭裝修中,要提倡使用輕型建筑裝飾材料。如使用石材等重材料也應選擇厚度在 10mm 以內的,目前很多物業管理部門對家庭裝修的用材重量有具體規定,必須嚴格遵守。

2 應注意房屋的建筑年代

房屋建筑的設計質量是由不同時期的設計規范所決定的。我國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國家對房屋建筑的抗震設計非常重視,重新修改了設計規范,房屋建筑的抗震設計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了,結構設計增加了構造柱、圈梁、剪力墻等抗震措施,相比之下,有抗震設防的房屋整體性好,安全可靠度高,拆除有抗震設防房屋的墻體要比拆除無抗震設防的房屋墻體優越得多。當然,并不是有抗震設防的房屋就可以無限制的拆除墻體,房屋建筑也與人體一樣,不管哪個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3注意保護防水層。在家庭裝修過程中,衛生間地面施工時,容易破壞原有的防水層。因此,在裝修施工過程中,就要注意保護防水層,如果施工危及或破壞防水層,就必須進行防水層的修補,或者重做防水。⑵注意防火。家庭裝修過程中,必然要使用大量裝飾材料,一旦發生火災,后果極為嚴重。因此,裝修中使用的木材、織物等易燃材料應該進行阻燃處理。

4注意電路容量。居民樓在建設時,電路的容量是個定值。家庭在裝修時,對電路要進行改造,如移動或增加室內用電插座。由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空調、空氣加濕器、凈化器及廚房電器的大量使用,都會大幅度增加用電量,危及安全用電,因此,在家庭裝修中,對電表容量、導線的粗細等都應重新進行設計,以避免使用時發生事故。

5注意不要板材布滿整個墻壁。四壁布滿板材裝飾,雖然潔凈、美觀、易擦洗,但占據空間較大,費用高,也不利于防火,更重要的是一旦墻體由于某種原因出現開裂和險情,會被裝飾面板所掩蓋,不能及時發現處理,造成鑒定的失 誤 。

6忌在墻上挖橫槽直接埋管線。在家庭裝飾裝修中,為保證居室的整潔、美觀,按使用要求調整電線位置是正常的,往往是將各種管線均埋置于墻體中,但在埋設線路中要注意,一是不得在墻上打橫槽,破壞墻體結構;二是不能將電線直接埋在挖好的凹槽中,否則,墻體受潮,便有可能造成漏電,進而引發火災;三是不可用不防火的線管材料;四是管線埋置前要認真檢查,特別是水管網要進行試壓,保證接頭處不滲漏,防止裝修后水管接頭處滲水浸泡墻體,影響美觀和使 用

五、住宅裝飾裝修要注意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管理

1、要注意圖紙的審核

現階段我國各地房地產開發商對于建筑設計與施工的常規做法為:先由建筑設計單位根據房地產開發商的要求做出建筑設計方案,經規劃管理部門審批后付諸工程施工,而室內設計方案往往是在建筑設計定案或者施工后才方著手進行,因此圖紙會審變得格外重要,通過圖紙會審可以使我們熟悉設計圖紙、領會設計意圖、掌握工程特點及難點,找出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并擬定解決方案,從而將因設計缺陷而存在的問題消滅在施工之前,更有利于施工的全面開展。

2、堅持質量分析制度

定期對裝修工程質量進行分析,根據裝修施工的各階段或者重點部位施工之前對施工質量進行分析,研究已出現質量問題的整改和可能出現質量問題的防范,并結合質量控制偏差表,全面控制施工質量。

3、推行樣板制度

《建筑裝飾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中明確規定:“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前應有主要材料的樣板或做樣板間(件),并應經有關各方確認。”因此在大面積施工前必須嚴格執行樣本引路制度,以利于優化原設計、明確施工工藝、發現影響質量的因素、指導大面積施工。選擇有代表性的工序和標準間進行施工,先做出樣板,樣板完成后進行優化評審,根據各方的要求進行改造,確保通過驗收后再進行鋪開作業。

4、嚴格控制施工工序

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尤其是銜接工序和交叉工序。實行對影響裝修工程質量的前一道工序進行交接,下一道工序的開始必須建立在前一道工序驗收合格的基礎上,尤其是基層處理和隱蔽工程,例如基層龍骨安裝和水電管線敷設,一定要先進行隱蔽驗收,確保達到規范要求后方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5、要注意搞好成品保護

施工周期長、多工種穿插作業以及多工序銜接是裝修工程施工的特點,這一特點也決定了裝修工程中成品保護的重要性。在開始施工前,要對原有的成品如空調風管、水電管道閥門、開關等進行保護,以免在施工中損壞;在施工工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規范及操作要求對已完成的分項工程進行保護,如成品的櫥柜、木飾面、木門套、潔具、五金件等,此外,在施工中還應該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盡量避開施工中的成品保護,以期達到保護成品的目的。

六、結束語

住宅的裝修的最終目的是為自己搭建一個舒適、安全、愜意的居住環境,但是裝修過程中必須考慮安全問題。在對住宅的結構進行改造時一定要注意房屋的結構,考慮好防火防盜問題。此外,挑選良好的裝修隊伍也是裝修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還需要注意與鄰里之間的關系,避免不和諧的出現,影響正常的生活居住。

six the conclusion

Decoration of the residence's ultimate goal is to build a comfortable, safe and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but decorating a process safety issues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hous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consider good fire prevention security problems. In addition, choose good decorate team also is decorated to face an important problem,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ighborhoo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disharmony, influence the normal living.

參考文獻:

[1]王可嘉,白雪松.小議住宅裝飾設計的影響因素及應考慮的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6)

[2]李婷婷,何杰.色彩與室內空間環境[J].中國科技信息.2011(17)

篇10

建筑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交付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造的計劃把施工過程中和交付使用中可能或者容易發生的問題找出來,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相處相應的方案,并且用相應的方式表達出來。以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便于整個工程得以在計劃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并且可以讓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得到其期望得到的要求。

二、審美意識

審美意識是主體對客觀感性形象的美學屬性的能動反映。人的審美感覺、情趣、經驗、觀點和理想等都是能夠反映的載體。人的審美意識首先起源于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過程中。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麗、壯觀、優雅、凈潔等,使人在體驗的過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并且,人也按照加強這種感受的方向來改造和保護環境。由此形成和發展了人的審美意識。審美意識與社會實踐發展的水平有關,并受社會制約,隨著社會的發展,審美意識將不斷提高,但同時具有人的個性特征。在當代,審美意識和環境意識的相互滲透作用更加強化。審美意識是人類保護環境的一種情感動力,促進了環境意識的發展,并部分地滲入到環境意識中成為一方面的重要內容。人對環境的審美經驗、情趣、理想、觀點等多種形式的審美意識,也是環境意識必須包含的內容。審美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替身人的修養。

建筑從誕生至今,除了建筑的功能、形式、材料、技術都在不斷的演進和變化中,人類對建筑藝術的審美標準也隨著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建筑審美意識在不同的時代也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形式。

三、建筑設計中審美意識的體現

1、空間因素的體現

產生建筑空間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人服務,這是幾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的觀點。空間可以容納裝飾以及供人們生活以外,還可以將前、后、左、右、上、下各房間連續起來,通過導向和序列創造出層層推進的藝術效果。在其中游走猶如欣賞樂曲的樂章一樣感受到序曲、漸進、跌宕、、尾聲等,還可以通過處理上下空間的貫穿,產生空靈與貫通的感受。在建筑里穿行讓人體會感到張弛收放,產生人與建筑的對話,這就是空間因素在建筑中的作用體現。

2、造型的體現

建筑造型傳遞建筑的特點,同時關系到用戶和公眾對它的感知。在建筑形體和立面設計中,建筑的各種功能要和周邊的環境聯系起來,進行統一的構思,遵循統一、變化、對稱、韻律和比例的美學要求。關鍵原則是統一中求對比,對比中找變化,抓住點、線、面、體四位一體等各造型元素之間的關系,為統一的主題服務。設計時要注重立面造型的比例尺度、虛實對比、點線面結合。造型的設計關系到整個建筑物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這也是很重要的審美意識的體現。

3、色彩的體現

各種不同的色彩能夠產生不同的情感表達。建筑設計中選配色彩時,首先建筑物的性質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其次是考慮光線和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再次是處理好色相、明度、純度和色彩冷暖之間的關系。配色時按建筑的象征意義和空間的使用性質采用同種色、鄰近色、對比色進行搭配,遵守協調統一的原則。選配色彩時要注意光線的影響。譬如,嚴肅理性的場所采用純度和明度相對低的色彩作為主色調,通常采用同種色和鄰近色對比;活躍的娛樂空間可采用強對比配色方式;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建筑的色彩選配上要注意避免輕浮和花哨,要使儲戶產生信任的感覺;醫療機構建筑色彩的選配以高明度的冷色調為主,能讓醫患人員感覺干凈和輕松,確保醫療操作的高準確率。

4、質感和細節的體現

材料的質地不僅是表現建筑物的特性的方式,會給建筑產生堅固、靈巧、硬朗、柔軟、精致、粗獷、冷暖等感覺,更是表現使用者品位選擇的重要指標。在建筑選材上除了要考慮材料的施工難易程度,溫濕調節等因素以外,重點還要考慮不同材料的質地給受眾帶來的不同視覺感受和心理感受,這些細節的處理都會讓使用者產生不同的看法。粗糙的素混凝土可以產生粗獷和厚重的感覺;鋼結構和玻璃幕墻會產生科技與理性感;懸索結構會產生靈巧感。材質的選擇也要講究統一的原則,應以一到兩種作為主要的統領性材料,再配以其他的材料作為點綴,要在統一的原則下,根據不同的顧客采取不同質地的材料進行搭配。

5、裝飾元素的體現

裝飾元素能提高建筑外觀和空間的文化藝術特質。建筑物的裝飾元素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文化特質,為表達建筑物的文化藝術情趣,應該根據不同類型、民族、地域的不同風格采用不同的裝飾風格。譬如少數民族的圖騰應用于建筑上時,他的標識性會使受眾對他們的文化產生神秘感。歐式風格的建筑群會使西方族群產生神秘獨特的上帝情結。

結語

綜合以上對建筑設計中審美意識體現的分析,有以下一些看法。建筑設計風格的多元化,把握建筑審美的規律,并將其在建筑設計中表達應用,是現今的建筑設計者必須要求看到的。

滿足大眾理性審美需要,表達使用者審美個性。建筑設計的審美意識由于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導致其實施方式也應該不斷的隨著時代不斷進步,也正因為這種不確定性的存在為我們的建筑設計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驚喜。

參考文獻:

[1]王莉莉,淺談建筑設計的藝術共性與特性[J];包裝世界,2011.04

篇11

1引言

地下生態建筑是近年新興的熱點。在自然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將生態建筑與地下建筑的優勢結合起來,建造地下生態建筑,充分利用能源與土地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地下生態建筑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建筑師們的重視,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作品。本文針對部分國外經典小型地下生態建筑進行專項研究,旨在為今后建筑設計師的設計工作提供參考。

2國外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的特點

建筑師們意識到地下生態建筑的優勢,目前世界各地小體量的地下生態建筑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并被建筑師們賦予各種功能,新穎而有趣。地下生態建筑建成后一般都會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其設計建造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造型新穎,設計通常具有現代感,內部環境舒適。常采用開天窗或大面積玻璃幕墻等措施來保證地下建筑光線充足。

(2)能夠充分發揮地下建筑節能、防災優勢。此類型建筑可以顯著降低對溫度調節能源的需求,并且在經常發生氣象災害的地區以大地代替建筑阻擋大風、嚴寒酷暑和霧雪等。此外,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也十分優異。

(3)整體設計結合地形地貌,能夠與周邊景色融為一體。這是地下生態建筑的一大特色,這種類型的建筑建造前后外觀差別不明顯,也不影響視野,并且可以在頂上覆蓋花園或草坪。

(4)采用高科技節能材料和系統建造。從技術上保證了地下生態建筑的節能與持久。

3國外案例

3.1 英國威爾士Malator

Malator 是英國威爾士橡樹石地區絕對的現代意義上的房屋,被稱為“未來威爾士住房的藍圖”。其基本設計很簡單:房屋里面的核心房間在外面被多彩的預制構件包圍,在最外層與周邊的陡坡相融合。這樣的設計使得Malator非常具有現代感,并一直延伸至海岸的庭院,與周邊的環境完美結合。

3.2 比爾•李斯曼的地下屋群

比爾•李斯曼獨一無二的地下群屋是他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漫長時間設計的結晶。其屋頂采用彎成圓形的鋼桿焊接而成,地板采用混凝土墊層,在墊層里面設置了用于室內地板取暖的橡膠管材。屋子內部墻壁用混有大理石粉末的水泥進行粉刷,這種材料可以營造出光滑潔白的墻壁表面。房子的外部全部覆蓋了防水瀝青,并在防水瀝青層上覆蓋干砂層。在干砂層中縱橫交錯地埋入空氣槽,空氣槽把置于房子兩側的太陽能吸收裝置所吸收的熱量與干砂層進行交換,以保持室內熱量。房子的最外層是橡膠膜防水層,如果在這層上面覆蓋土體,土體中種植草子和花子,房頂就可以做成花園。每個房間都下設管道,管道與其它房間都連接在一起。所有線路都是從這些管道中通過,最后匯集于多功能用房中。在房屋兩端原先使用的四季太陽能采集機器被節能墻和有著很大窗臺的干作業墻所取代。

3.3 瑞士瓦爾斯的獨特埋屋

這棟房屋坐落于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瓦爾斯。這里有著世界聞名的溫泉和美麗的景色,為了離溫泉近一點,建筑師們把房子“埋”進了山里。

從表面上看,它似乎完全里外顛倒,其外部圓形庭院位于前部,房屋大部分則埋入地下,在陡峭的山坡上建一個庭院使得房屋開窗的尺度可以放得很大,所以內部光線極好。在山坡上的房屋視角要比在平地上的房屋開擴得多,還可以看到山谷內的美景。它的外部具有現代建筑特征,內部風格則較為傳統,但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3.4 美國加州大蘇爾的掩土屋

曼寧先生是大蘇爾地區第一個具有生態觀念的建筑師,而草地作屋頂的構想在成為時尚之前30年就已經在他這里成為了現實。他設計的掩土屋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之一,

這棟在庫珀角的房子現在已經成了一處從大蘇爾中緩緩升起的美景。房子建得像是覆蓋著草地的堡壘,兩邊是混凝土,中間由全草屋頂連接。這里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屋頂,在種上本地的花和草種之后,更像是大蘇爾美景的一種延續和補充。半埋入土的墻和6~8英寸厚的草地屋頂使得這棟房子相對來講更加防火和節能。

4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相對于常規房屋具有明顯優勢。建筑空間和結構形式具有多功能適應性,設計具有靈活性及易于發展的可擴展性,最后形成開放型建筑空間。

小型地下生態建筑一般采用半地下結構形式,小部分采用全地下形式,這樣既可以發揮地下建筑的防災抗震方面的優勢,又可以充分利用地上光線,達到最佳效果。建筑材料一般主體選用混凝土,耐久性好。

設計風格靈活多變,具有鮮明的建筑師個人色彩。內部裝飾及設計也五花八門,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使用功能上一般為居住用房,滿足人們對住房的多樣性需求。

能源利用上充分發揮地下空間在節能方面的優勢,顯著減少溫度調節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同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將太陽能和風能等能源進行儲存和再利用。

在生態友好方面,小型地下生態建筑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盡量減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結合地形地貌,與周邊景色融為一體。

就再開發利用方面來講,在地下建造一種全新的生活環境對建筑師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在最初的設計中必須考慮到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將其解決,因為一旦地下建筑完工并覆蓋土層,設計所出現的問題便幾乎不可能得到解決。所以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的再開發利用進行起來非常困難。

5結語

小型地下生態建筑的出現適應了“低碳經濟”和“生態城市”兩大發展理念,滿足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社會向著“生態社會”和“低碳社會”的邁進做出了良好導向。借鑒國外的小型生態建筑的發展過程與經典案例,進一步推進其在我國的發展,研究其本土化的適宜性和方式方法,都將會是極有價值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朱大明.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綠色生態建筑對策[J]. 地下空間, 2003, 23(2): 186-190.

[2] 侯學淵, 束昱. 試論房屋建筑的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J]. 地下空間, 1985, (2): 1-7.

篇12

隨著人類的進化與發展,居住環境也隨著人們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室內空間越來越大,其造型越來越多,在裝飾裝修過程中,人們更多的是主動設計內部的構造與陳設布局,因此,室內設計也出現了不同的風格。當這些風格經過時間的沉淀,最后積累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符號,有的成了少數民族的圖騰符號,有的成為人們的信仰,還有的成為民族精神支柱,也成為民族的特色,并影響著現代人們的生活。

一、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出現的必然性

室內設計是對居住環境的裝飾裝修,也是人們生活理念的體現,更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就居住環境風格設計來說,它是一種審美觀念的體現,也是人們價值觀的表達,因而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也非常的廣泛[1]。主要由于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沉淀下來的經典,也是人類思想的精華,并且不同的設計風格也體現了當時人們一種生活狀態和生活環境,也是不同文化的體現。因而就裝飾性方面來看,傳統文化是一種獨特的裝飾,也是人們內心審美價值的體現。比如:剪紙;磚瓦;麻布;草席等,如下圖所示。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元素,卻在現代的居住環境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

(一)中國的建筑設計注重依山傍水

自古以來,人們的居住環境以依山傍水為主,設計師們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統一,居住的環境中要與山水景物相映襯,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他們用實際行動來闡釋這種理念,而如今,人們則用另一種方式來繼承古人的思想,因而在室內的裝飾中就會有山水景物圖作裝飾,不過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借助山水畫來闡述這種理念,有的用書法寫意的作品來體現,還有的則用手工制作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寄托[2]。不僅僅是人們對已經居住的環境在裝飾的過程中采用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房地產室內設計中,更是注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他們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也提高了房屋的銷售量,這種心理也符合中國人的心理[3]。

(二)中國傳統文化追求虛實結合搭配法

虛實結合的建筑設計在古代出現的比較多,無論是居住環境的設計還是廊榭亭臺的建筑,都能體現出古人的思想風格,尤其在皇家園林或者皇家宮殿的建筑中,體現了景物的縱橫交錯,同時也與園林設計相結合,體現了隔景與借景的手法,運用的傳統元素也比較多,利用花窗或者屏風等將景物切割成不同的風景區,體現的是人們生活的和諧與寧靜。在現代建筑的設計中,最能體現虛實結合風格的是一些大型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公園建設,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4]。在建筑設計中以及室內的設計中加入中國的元素,可以將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一個層次,同時也能提供居住者和諧、寧靜的生活樂趣。比如:最能體現景物虛實結合的建筑是北京的大觀園和蘇州園林,北京大觀園在影視劇《紅樓夢》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將古人建筑的講究也一一的體現了出來,從前門進而內院后,要經過石屏風,然后才能看到內屋,然而進了門后,又要穿過屏風,才能到客廳,從客廳到臥室還要經過一道門,穿過去也不能立即就看見臥室,在這屏風等物的阻擋下,將室內的景物阻隔了好幾道,也分了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既是獨立的,又是與整體景物是相連的,也體現了古時大家族的生活的講究[5]。

(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的體現

在中國文化元素中,有些文化也是地方特色的代表,在室內設計中,不同地區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的室內設計中仍然保留著其本民族的特色文化,雖然他們居住的環境是現代的風格,但是,室內的設計中卻有著豐富的民族特色,也有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6]。比如:西北的地區的飛天元素,它雖然不在人們的居住環境中出現,但如果出現飛天的圖案,人們想到的是敦煌地區。由飛天想到敦煌,再由敦煌想到天竺,這對于人們的生活而言,能夠增加生活樂趣。因而,不同的環境尤其獨特的文化元素,不同的元素在室內設計中運用的頻率各不相同,每一個地區有他們本民族的文化,需要人們在生活中用心感受。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一)剪紙元素在室內設計中運用比較廣泛

在古代的房屋建筑中,有門、客廳、屏風、隔窗等,進一間屋子需要穿堂過廳才能到達,而如今,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人們的房屋建筑比較簡約,省去了許多部分。但是,在簡單的建筑中也能找到傳統元素的痕跡,比如:窗戶的設計,有些窗戶的形式、圖案沿襲了古人的雕窗花紋;還有一些剪紙的設計元素應用在墻面鏤空設計中;還能體現中國剪紙文化的是家具,在一些家具的表層,有貼花雕刻的圖案,也有印刻的或鑲嵌的剪紙圖案等,主要對家具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也給室內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生機和活力。

(二)竹編在室內設計中也被大量的運用

在現代的生活中,運用竹子的材料制作成完美的工藝品,用來裝飾房屋,既有裝飾性,又具有較長的使用價值。例如在室內擺放的花籃,要么是用竹子編的,花籃放在室內能夠增添屋內環境的生氣;還有一些竹編的燈具,植入室內設計中,不僅具有傳統氣息還有現代氣息。此外,還有一些裝飾品非純粹的手工制作,但仍能夠找到傳統文化元素的影子,如:人們在屋內懸掛的風鈴,有手工制作與機器加工不同的種類,但追根溯源,仍然具有手工元素的韻味。除了我們常見的花籃,還有人們家具座椅上的墊子,在以前傳統社會中,每到夏天,人們會在做的家具上竹子編的墊子,可以隔熱降溫。竹子可以被轉化為很多別的材料,比如說草席、竹編等,在曾經,人們會用草席作為一個夏天納涼的物品,但在如今,在杭州濱江,有一家包子鋪叫食課,設計師將草席這種傳統元素運用在了天花板上和陳設設計上,足以見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不僅僅局限于單個物體上,任何可以被運用的地方都可以被設計師給運用的,也不被拘泥于形式。這是對傳統元素的一種轉嫁和移植運用,并加入了現代的元素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使得新出現的事物被人們賦予了自己獨特的情感和審美觀念。

(三)瓦的演變和運用

在傳統的古建筑中,磚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磚瓦被運用作為鋪屋頂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狀有拱形的、平的或半個圓筒形的等,各類瓦主要用于低層或多層的居住建筑與商業建筑的坡屋面。但是在如今,瓦在這個高樓林立的時代,已經漸漸走出了人們的生活,淡出人們的視線,瓦的美學價值也鮮被人談起。瓦在離開屋頂后,曾經它作為中國古典建筑中最基本的材質,在實用功能上就失去了遮風擋雨的作用,但瓦在美學上起到的美化房屋輪廓的作用還是能夠保留的。瓦片本身的質感和豐富的紋樣圖案就是一種歷史的美,再加上瓦片不同的弧線線條和自然古樸的味道,讓瓦片有了鮮活的生命力。隈研吾的知•美術館是目前隈研吾在中國設計的唯一的美術館建筑。遠看呈深灰色,并不顯眼。走近后,才發現玄機:外立面懸掛的是用特殊材料的繩線串聯的深灰色瓦片,建筑周圍是靈動的水面,一靜一動,使整個建筑物外形既有流暢的動感,又有含蓄內斂的氣質。瓦,作為傳統建筑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功能,能夠由瓦片延伸出的想法是很多的。瓦,帶著中國的傳統建筑語言,也表達著傳統中國文化人與物的語言。在現代裝飾設計運用中,瓦能夠將傳統與現代和諧融合,形式、功能等都極具特色[7]。除此之外,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還有原木、麻布、格柵等,古代人們在建筑物的頂部可以畫圖案,雕刻花紋等,并用五顏六色的顏色來浸染。利用麻布可以編織圖案,也利用它來裝飾房屋,渲染出中國傳統意境。因此,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種類非常多,在室內設計中也有大量的元素素材,設計師們合理運用中國文化元素,渲染出中國獨有的中國傳統特色意境,就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優秀作品在國際上獨占鰲頭。

結語

在室內設計中,人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下堅持美學原則,對中國元素符號加以利用,將其進行移植運用或轉嫁利用,賦予他們新的意義。在室內設計中,人們在無形中會傳承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們的室內設計中總有山水元素,另一方面,人們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在室內設計中也運用虛實結合的理念,讓室內環境中的景物既獨立又統一,形成多層次的美感。而在現代設計中,既要利用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在理解中國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元素有機的結合。

參考文獻

[1]張青.淺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3,23:136.

[2]陳鐵軍,徐瀟瀟.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軟裝設計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3,11:142-143.

[3]李大俊.淺議圖形思維對室內設計的重要意義[J].設計,2015,24:106-107.

[4]萬志欽.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四川建材,2015,04:69-70.

[5]施林.中國傳統裝飾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北極光,2015,10:18.

篇13

一、房屋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歷程經過近20年的努力,建筑節能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節能工作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節能技術日趨成熟。建筑節能在我國成為發展的趨勢,促進了建筑節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日趨成熟。近期,我國大力加強建筑節能的科學研究,大力發展用于墻體、屋面和地面的墻體保溫隔熱技術、屋面保溫隔熱技術、門窗密閉保溫隔熱技術等新的節能技術,除此之外,我國還在研究高效節能玻璃、太陽能利用技術等。

2 節能建筑對成本的影響。在進行節能建筑是,需要計算一下成本對節能的影響。在計算成本時,我們應計算建筑的“全壽命成本”(包括初期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消費期的消耗、維護運行成本),而不僅僅是建造成本。因為對一個建筑的“全壽命成本”來說,建造成本只占生命周期成本的5%一lO%。而運營和維護成本占到60%一80%。做好建筑的整體節能,建造成本可能會增加,一般增加5%~10%。公共建筑由于能源消耗要高很多,單位建筑面積節能投資成本可能要稍高一些,但增加的成本不會大于10%。

二、房屋建筑主要節能方法

1 墻體保溫系統

墻體保溫分為建筑內保溫和建筑外保溫兩種。相對外墻內保溫而言,外墻外保溫的保溫效果更理想。取暖成本大帽下降,并可完全避免熱橋,因而采用外墻外保溫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較好的選擇。在實際的建筑設計應用中,外墻的保溫系統應用的較多。外墻體在建筑設計中主要有以下構造要求。

1.1窗口構造

(1)窗口節能主要是從減少滲透量、減少傳熱量、減少太陽能輻射三方面進行。減少滲透量可以減少室內外冷熱氣流的直接交換而增加設備負荷,可通過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戶的氣密性;減少傳熱量是防止室內溫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熱量傳遞,需加強節能型窗框(如塑性窗框,隔熱鋁型窗框等)和節能玻璃(如中空玻璃、熱反射玻璃等)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2)近年來,建筑的室內空氣品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建筑材料特別是建筑裝修材料及膠粘劑會長發出各種污染物,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揮發性有機物中對室內環境影響最大的是甲醛。它能夠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還會致癌。加強建筑物的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則會大大降低空內污染物的濃度,使之符合衛牛要求。就公共建筑設計來說,建筑師有時為了追求外窗的視覺效果和建筑立面的設計風格,外窗的可開啟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有的備至使外窗完全封閉,導致房間自然通風不足,不利于室內空氣流通和散熱,不利于節能,這種做法應逐步得到糾正。調查顯示,做好自然通風氣流組織設計,保證一定的外窗可開啟面積,可以減少房間空調設備運行時間,節約能源,提高舒適性。一般地,為了保證室內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窗面積的30%。同樣,作為外窗的一部分,透明幕墻亦應具有可開啟部分或沒有通風換氣裝置。考慮到透明幕墻的安全性以及構造施工的復雜性,其可啟部分的面積也不宜過大,但也不宜太小,否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規定透明幕墻可開啟部分的面積不支小于幕墻面積的15%。

1.2檐口構造

檐口是外墻和屋面相交的部位。外墻到此收頭;屋面排水與一般挑檐屋面做法相同;要求屋頂保溫層搭過墻身,與外墻保溫層交圈,防止頂棚四角結露。

1.3勒腳和首層處構造

在勒腳和首層處的裝飾保溫層要增加一道纖維增強層,并要將玻璃纖維增強層包括底邊。由于墻體外保溫技術在國內應用和推廣的時間不是很長,一些建筑設計人員對于各種外保溫技術還沒有很好的認識和掌握,對于外保溫的一些做法還存在著模糊的觀念。

2 建筑遮陽系統

建筑設計人員在實際的設計中,可以根據業主的要求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靈活應用不同類型的遮陽措施。具體主要可以傲到以下幾點要求:

2.1因地制宜的原則。由于各地的地理緯度、氣候的差異,各地建筑的遮陽時間不盡相同。夏熱冬冷地區不僅夏季炎熱,而且冬季寒冷,采光保溫與夏季遮陽同等重要應遵循夏季遮陽不能遮擋冬季陽光的原則。

2.2平面布局原則。在平面布局中,為防止夏季受強烈的太陽輻射的影響,房間應避免東西向。至少西向不大面積開窗。在總體布局時,可利用建筑物之間相互遮擋的方法。盡量減少遮陽構配件的使用。

2.3房間功能的差異性。性質不同的房間,衛生、光線攝入標準不一樣,對遮陽要求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例如陳列室、展覽館、醫院手術室、實驗室、書庫及其他特殊車間,直射陽光中的紫外線對書籍、文物、藝術品、藥品等有褪色、變質作用,因此往往不允許直射光射人室內。

3 屋面的保溫隔熱節能設計

屋面在整個建筑圍護結構面積中所占的比例遠低于外墻,但對于一般頂層房間來說,卻是護結構所占面積最大的。一般標準層房間的護面積只占2.3個面(朝向),而頂層房間的護面積卻占3.5個面(朝向)。在冬季嚴酷的風雪侵蝕和夏季強烈的太陽輻射下,如果屋面的保溫隔熱性能太差,對項層房間的室內熱環境和建筑的采暖空調能耗的影響將是比較嚴重的。為提高屋面的保溫隔熱性能,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選用導熱系數小,蓄熱系數大的保溫隔熱材料,同時要注意選用材料的密度不宜過大,以防止屋面的荷載過大。

(2)保溫隔熱材料不宜選用吸水率高的材料,以防止屋面濕作業時,

保溫隔熱層大量吸水,降低熱工性能。提倡選用擠塑本}聚苯板、現場噴涂

硬泡聚氯朗或聚氨酯板、高密度聚苯板等材料。如果選用了吸水率較高

的保溫材料,屋面施工時應設置排氣孔,以排除保溫材料層內的水分。

三、建筑結構體系

鋼結構建筑有諸多優點:強度高、自重輕、平面布置靈活、造型美觀、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環保、滿足可持續發展原則等。由于這些優點,也就決定了其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能耗將比混凝土結構要少。同時,一棟建筑物在其建造階段會消耗大量資源和能量,并且在其使用過程中需要消耗相當數量的資源,舊建筑的拆除也會造成大量建筑垃圾的產生,而鋼結構建筑在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能耗將是最低的。

鋼材屬于可循環使用的材料,同時鋼結構住宅體系復合墻體系統中大部分材料也可以重復使用,以上兩項建材均為建筑主要構成材料.因此鋼結構體系不僅節約建材,也實現了循環經濟。

四、結束語

建筑行業的發展和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應當加強對節能建筑設計的重視,不斷創新設計理念和思路,建筑節能工程作為建設領域的新方向已成為我們既定的基本國策,我們應深刻認識到節能設計的重要性,從自身出發、從實際出發,設計出與實際生活和社會相適應的設計,努力使建筑能耗最低化,大力發展節能建筑,提高能源利用率,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磴口县| 光泽县| 竹山县| 金阳县| 桐乡市| 朔州市| 成都市| 深泽县| 容城县| 宾阳县| 措美县| 诸城市| 青铜峡市| 定西市| 江津市| 常宁市| 瓮安县| 麻江县| 永清县| 绥化市| 丹寨县| 南部县| 北票市| 宣威市| 达拉特旗| 望奎县| 龙游县| 海晏县| 桐庐县| 平度市| 迭部县| 界首市| 金寨县| 九寨沟县| 额济纳旗| 平南县| 博客| 依安县| 花莲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