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常規(guī)護理診斷及措施實用13篇

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常規(guī)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常規(guī)護理診斷及措施

篇1

護理診斷是醫(yī)院護士為了讓某種病患達到某種預期的效果而選擇的護理措施,是對個人、家庭或社區(qū)對現(xiàn)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一種臨床判斷,護理診斷是為明確護理目標、制定護理計劃、選擇最佳護理措施、評價護理效果而服務的。在護理過程中,正確做出護理診斷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實施護理工作,同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同時正確的護理診斷對患者的康復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相反,如果護理診斷的結果與病人的實際情況不符,將會對護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直接影響病人的治療及康復。所以,護理診斷是制定護理計劃的基礎,也是整個護理程序的難點和關鍵點,這需要護士有足夠的自主精神和責任心。

2 資料和方法

2.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進行內科治療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壓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在各種類的內科患者中各占1/2,即對照組的內科患者中高血壓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觀察組的內科患者數(shù)據(jù)同對照組。

2.2 病癥觀察 在作對照護理前分別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的各項指標,包括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病癥、臨床表現(xiàn)等情況做詳細記錄,以便進行護理前和護理后的對比。

2.3 治療方法 護理前將各位患者的病患情況做詳細的了解,并分組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對照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觀察組的116例患者除了進行常規(guī)護理外,還進行護理診斷,并作出相應的護理措施。詳細情況如下所示:

護理診斷的排序工作,選出首優(yōu)問題、中優(yōu)問題和次優(yōu)問題。

2.3.1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的護理診斷

2.3.1.1 疼痛 對患者的頭痛情況進行評估,是否伴有頭暈、耳鳴等;護理措施:保持室內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頭痛時臥床休息,避免情緒激動和不規(guī)律服藥等。

2.3.1.2 有受傷的危險 警惕低血壓反應,服藥后如有暈厥、惡心等情況時立即平臥,并墊高腳部以增加腦血流量?;顒泳徛獬鰰r需有人陪,避免劇烈運動。

2.3.1.3 知識缺乏 指導病人堅持低鹽低膽固醇飲食,限制動物脂肪等的攝入,補充適量蛋白質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暢;告訴病人有關降壓藥的知識,謹遵醫(yī)囑進行服藥;定時量血壓,定期復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進行的護理診斷

2.3.2.1 體液過多 臥床休息時盡量平臥或半平臥,并抬高下肢以減輕水腫;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等;限制水和鈉離子的攝入,并觀察腹水和下肢水腫的情況,進行記錄等等護理診斷措施。

2.3.2.2 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叮囑患者勿抓撓皮膚,預防壓瘡;洗澡時水溫不能過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減輕對皮膚的刺激。

2.4 治療過程 將對照組的116例患者只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的116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之外,對其額外進行了2.3所述的護理診斷并按照護理診斷的措施進行再護理。期間對患者的病情及時做好記錄,并將病人的反應及病人家屬的反應記錄好,最后統(tǒng)計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有無復發(fā)及進行必要的滿意度調查。

3 結果

經(jīng)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患者痊愈率為82.76%,高于對照組的62.93%;觀察組的患者復發(fā)率為11.21%,低于對照組的19.83%;觀察組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率為95.69%,高于對照組的56.03%。

從數(shù)據(jù)顯示來看,高血壓和肝硬化患者在進行護理診斷之后的痊愈率并未達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對高血壓和肝硬化的病理特點,這個結果已經(jīng)要好很多了。雖然護理診斷在內科護理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明顯,但是基于護理診斷是一項技術性十分強的工作,在進行臨床護理診斷時,各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和責任心等與真正做好護理診斷所需要的業(yè)務水平可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導致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做護理診斷時出現(xiàn)錯誤論斷和錯誤的認知,最終影響了護理的效果。

4 討論

在醫(yī)院的內科臨床護理過程中,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熟練并正確的護理診斷對于患者的康復治療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由于目前我國的護理診斷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護理診斷的應用是一個逐步認識、掌握和逐步完善的過程。雖然護理診斷在治療效果上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但是要想使護理診斷真正達到為病人服務的目的,需要廣大的醫(yī)護工作者付出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及時總結、合理分析問題,做到真正解決病人的問題,充分地體現(xiàn)護理的價值。

在內科臨床的護理診斷中,護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為了在護理過程中做好規(guī)范護理,正確診斷,需要廣大的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4.1 在做護理診斷時由于經(jīng)驗不足導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護理的效果,甚至出現(xiàn)不良的醫(yī)療問題,這需要護理人員養(yǎng)成謙虛好學的習慣,多請教經(jīng)驗豐富的資深護理人員,避免“死搬硬套”。

篇2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2年08月收治的206例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隨機分組給予護理治療,男性患者114例,女性患者92例,患者的年齡在29歲到68歲之間。所有的患者要符合萎縮性胃炎診斷的標準:在胃鏡觀察下可以發(fā)現(xiàn)粘膜呈現(xiàn)紅白相間,其中以白色為主,皺襞消失或者變平,粘膜的血管顯露出來,粘膜呈現(xiàn)出結節(jié)狀或者顆粒狀。104例患者作為干預組采取綜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治療,10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治療。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的差異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在檢查中和檢查前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的變化和在檢查過程中的耐受程度進行對比分析,探討護理干預在胃鏡下乙酸染色診斷萎縮性胃炎中的作用。

1.2方法

1.2.1所有的患者由同一位醫(yī)護人員操作,對照組的患者可以在直視的情況下鉗取出胃竇、胃體和胃角下得4到6塊組織;干預組的患者從活檢的孔道去帶導管的一個塑料管,然后噴灑上5~10ml的乙酸,觀察3分鐘之后噴灑上50ml的蒸餾水。根據(jù)粘膜的變化顏色進行鉗取標本,用甲醛溶液10%進行固定,最后統(tǒng)一送到病理科,由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進行診斷。

1.2.2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在使用胃鏡檢查之前讓患者了解應該注意的事項、在檢查中需要的配合要點和疾病的相關知識宣傳;治療組的患者采取綜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根據(jù)患者擔憂或者焦慮的原因給予疏導,做好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讓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減輕或者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的心理;讓患者對萎縮性的胃炎危險性以及進行早期診斷的必要性進行了解,讓患者了解診斷的流程,注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協(xié)助醫(yī)生的檢查;在行為上對患者進行干預,讓患者了解檢查的配合要點和具體步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能夠主動配合醫(yī)生進行檢查,讓患者選擇左側臥位,戴好牙墊,檢查的過程中指導患者呼吸形式和肌肉放松,促進診斷的順利完成。

1.2.3對患者在檢查中和檢查前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的變化和在檢查過程中的耐受程度進行對比分析,選用軟件SPSS11.5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用t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用x2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檢驗的水準為0.05。

2、結果

通過對比分析,干預組患者在檢查中的血壓和心率都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低(P

表1. 兩組患者在檢查前和檢查中血壓和心率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舒張壓 收縮壓 脈搏

干預組 104 檢查前 68.21±3.70 113.72±6.02 76.33±4.70

檢查中 73.57±3.43 121.01±2.82 87.64±4.93

對照組 102 檢查前 71.12±5.9 121.64±6.03 78.16±4.91

檢查中 74.62±6.75 136.53±5.91 90.01±5.45

表2. 兩組患者在檢查中的耐受程度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難忍 不適 尚可 舒服

干預組 104 4 12 56 32

對照組 102 26 50 22 4

討論:

在胃鏡下進行乙酸染色診斷需要的時間較長,加上患者對相關知識了解的較少,容易在檢查的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不適合疼痛,不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yī)生進行檢查,因此對患者進行綜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協(xié)助治療非常重要[3-4]。通過上述結果顯示,在胃鏡下乙酸染色診斷萎縮性胃炎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由于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對檢驗的耐受程度,患者主動配合 檢查縮短了檢查的時間,緩解了患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保證了檢查能夠順利完成。對于發(fā)現(xiàn)胃粘膜腸化和不典型的增生等早期的診斷有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杜囚鵬,曹建彪,郭漢斌,李浩然.胃蛋白酶原亞群測定與萎縮性胃炎相關性研究及效價比分析[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 2011,03(01):46-47

篇3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取的臨床研究資料為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并發(fā)壓瘡患者6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齡為(69.36±6.51)歲(62-83歲),入組的患者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同時符合壓瘡的診斷標準[1]。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全面護理組(34例)和常規(guī)護理組(34例),經(jīng)過相關統(tǒng)計學分析,全面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在年齡和性別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面護理組:(1)心理護理:首先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促使家屬理解患者并且配合正常護理工作,之后與患者積極交流病情,促進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2)飲食相關護理:積極控制患者的飲食,并且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如身高、體重及年齡等參數(shù)制定食物攝取量;(3)血糖控制:積極配合胰島素使用,定期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及尿糖,觀察胰島素的作用效果;(4)清瘡護理:糖尿病合并壓瘡患者創(chuàng)面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壞死組織,定時清除壞死組織和膿液,并且送標本檢驗:(5)創(chuàng)口護理:選用5%PVP碘溶液涂擦創(chuàng)口,幫助組織修復;(6)健康教育措施:定期組織護理培訓班,舉辦患者經(jīng)驗交流會等。

常規(guī)護理組:參照黃娟等[2]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全面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護理后血糖水平、壓瘡愈合所需天數(shù)和壓瘡愈合有效率。療效評定標準[3]:顯效:在治療后的1周內,壓瘡局部組織基本修復完畢;有效:糖尿病壓瘡在治療后的2天內滲出減少,并且在1周內面積縮??;無效:創(chuàng)面無變化;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 13.0,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 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全面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血糖控制及壓瘡愈合天數(shù)比較

本組研究顯示,全面護理組護理后血糖水平以及壓瘡愈合所需天數(shù)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p

3.討論

篇4

1.1 資料 病例選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遼寧省凌源監(jiān)管分局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初產(chǎn)婦,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1]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年齡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癥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診斷:偏執(zhí)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專科醫(yī)院住院史;小學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無職業(yè)。

1.2 方法 根據(jù)患者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精神檢查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2 結果

2.1 妊娠狀況 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癥緩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藥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復發(fā)在妊娠20~28w, 平均24.10±2.20w。均在預產(chǎn)期前2w內住院待產(chǎn),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 精神癥狀 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維10例(83%),命令性幻聽9例(75%),關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錯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內感性不適2例(17%),物理影響妄想1例(8%)。

3 護理

3.1 針對精神分裂癥的護理[2]

3.1.1 常規(guī)護理 在精神科醫(yī)師指導下,嚴格執(zhí)行精神科護理常規(guī),認真完成護理評估及護理診斷。12例患者均處在精神分裂癥發(fā)作期,均存在明顯的自殺、自傷、沖動、出走、無自知力等精神癥狀,治療護理均不和作。營養(yǎng)狀況相對正常。均給予Ⅰ級護理。

3.1.2 護理目標 促使患者能有效地處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對疾病及其癥狀有較正確的認識,人際關系和行為方式改善,順利度過圍產(chǎn)期。

3.1.3 護理措施 為了精神分裂癥患者初產(chǎn)婦母嬰的安全,對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療,這就使護理工作更具艱巨性。讓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由家屬及責任護士24h陪護,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適當滿足其合理要求,減少外界刺激,注意門窗的管理,安排適當?shù)幕顒?,爭取家屬的支持,配合醫(yī)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療和領悟治療。適當限制患者活動,不與患者爭執(zhí),每次進行婦科檢查時,盡可能的給予心理安慰和解釋。

3.1.4 特殊護理 及時發(fā)現(xiàn)沖動、外走行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卻聽得到的地方說話、發(fā)笑。對患者的怪異言行不訓斥,但不輕易遷就。在適當情況下,對分娩過程向患者作適當?shù)慕榻B,以爭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認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 針對圍產(chǎn)期護理

3.2.1 產(chǎn)前護理 臨產(chǎn)前常規(guī)進行血、尿常規(guī)化驗。在1人間待產(chǎn)室待產(chǎn)。每次進行檢查、陰道檢查及清潔灌腸前,都做適當?shù)慕忉尮ぷ?。同時密切監(jiān)視胎兒情況,耐心指導患者會陰及衛(wèi)生工作。

3.2.2 分娩過程護理 第一產(chǎn)程是患者處于緊張的時期,最為關鍵??紤]到急性應激下,精神病病情會加重,適當增加護理人員,作好心理護理并適當給予精神科保護措施,防止沖動行為發(fā)生。指導患者在宮縮時作深呼吸動作,或用雙手輕揉下腹部。腰骶部漲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壓迫腰骶部。20min聽胎心率1次,用胎兒監(jiān)護儀描記胎心及宮縮曲線,確保宮內胎兒安全。給予少量、多次、高熱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進食,多飲水。不能進食者,酌情在保護下輸液。嚴格按照常規(guī)處理,指導患者正確施加腹壓,完成第二產(chǎn)程及第三產(chǎn)程的護理及接產(chǎn)工作。

3.2.3 產(chǎn)后護理 產(chǎn)后在產(chǎn)房觀察2h?;夭》亢?,24h內仍密切觀察各項生命體征、陰道流血、有無尿潴留等情況。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對癥處理。作好產(chǎn)后會陰消毒、衛(wèi)生的工作,主動進行母嬰接觸及初乳喂養(yǎng)工作。關注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避免產(chǎn)褥期感染及褥瘡,作好產(chǎn)褥期的心理工作。嚴防沖動、自殺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據(jù)心理調適的不同時期[3],細致耐心地對患者家屬進行產(chǎn)褥期護理教育,調動家庭支持系統(tǒng)來共同完成產(chǎn)后早期的母嬰護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順利度過產(chǎn)褥期。

參考文獻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急診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急腹癥患者當中選取108例為研究對象, 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4例。對照組中男32例, 女22例, 年齡20~66歲, 平均年齡(38.3±9.7)歲, 其中術后病理證實為急性盆腔炎13例, 急性闌尾炎21例, 膽囊炎14例, 胃穿孔6例;觀察組中男31例, 女23例, 年齡22~69歲, 平均年齡(39.3±10.3)歲, 其中術后病理證實為急性盆腔炎12例, 急性闌尾炎20例, 急性胰腺炎17例, 胃穿孔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診斷護理, 由外科或內科診治醫(yī)生進行逐一問診。觀察組給予有效的分診及急診護理, 具體包括看、問、查、分4個步驟。首先要看。在接診時, 要仔細觀察患者面色、表情、體征、行為等, 以便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其次要問。醫(yī)護人員在接到患者之后要快速、簡潔的詢問患者的病情、病史、發(fā)病時間、發(fā)病經(jīng)過以及疼痛程度等, 以便初步判定疾病類型。第三要查。要對患者的脈搏、體溫、血壓、呼吸等進行監(jiān)測, 確定疼痛部位。要盡快進行血、尿、便常規(guī)檢查, 確定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病情。第四要分:根據(jù)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病情嚴重程度, 將其送往相應的專科接受詳細診斷和治療。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54例觀察組急腹癥患者中, 婦科急腹癥診斷準確率為91.67%, 外科急腹癥中胃穿孔診斷準確率為80.00%, 急性闌尾炎為95.24%, 內科急腹癥診斷準確率為94.44%。54例對照組患者中, 婦科急腹癥診斷準確率為69.23%, 外科急腹癥中胃穿孔診斷準確率為50.00%, 急性闌尾炎為80.77%, 內科急腹癥診斷準確率為87.5%。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腹癥主要包括急性闌尾炎、胃穿孔、泌尿系結石等外科急腹癥, 急性盆腔炎、宮外孕、黃體破裂等婦產(chǎn)科急腹癥, 以及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內科急腹癥[2]。不同急腹癥的發(fā)病原因是不同的。外科急腹癥和感染、炎癥、血管病變、梗阻等因素有關[3];婦產(chǎn)科急腹癥主要是由附件炎、卵巢黃體破裂、異位妊娠破裂等引起的;內科急腹癥和炎癥反應、感染等有關[4]。

篇6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9(b)-0178-02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而導致的一種糖尿病類型,在青少年群體中比較多見。兒童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因兒童群體特點,通常需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以確保兒童糖尿病患者的療效[1]。該文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的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分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及常規(guī)與心理護理干預相結合的方法,血糖指標控制、治療依從性及兒童患者家人焦慮情況等指標的差異。研究兒童糖尿病護理中采用心理護理的效果,為其臨床護理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的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全部兒童患者都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與1型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征求兒童患者家長同意后,將30例兒童患者列入該研究病例。隨機將兒童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有15例。對照組兒童患者中,男女比例7:8,兒童患者年齡在5~11歲,平均年齡為(7.1±1.2)歲,糖尿病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3.7±1.2)年;觀察組兒童患者中,男女比值為8:7,兒童患者年齡在 3~10歲,平均年齡為(7.3±1.3)歲,糖尿病病程在2~6年,平均病程(3.6±1.5)年。

1.2 臨床診斷標準

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制定并實施的診斷糖尿病標準:患者產(chǎn)生糖尿病癥狀,血糖指標在任意時間都高于11.1 mmol/L,空腹血糖指標高于7.0 mmol/L。若患者與上述診斷標準中任意2條相符,就能被確診患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分泌身體所需的胰島素,分泌的胰島素嚴重不足[2]。

1.3 兒童患者列入研究病例及排除標準

兒童患者列入研究病例標準:與1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年齡小于12周歲,采取注射胰島素方法進行治療,不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患者的排除標準:發(fā)生急性感染;肝腎不具有正常的功能;缺少必要的臨床資料[3]。

1.4 研究方法

該研究病例中的兒童患者都采取注射胰島素治療方法。對照組兒童患者采用基礎護理、給藥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運動及并發(fā)癥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兒童患者基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實施心理評估、疏導及正向暗示等心理護理干預措施[4]。

1.5 兒童患者的臨床有關指標觀察

對護理前后兩組兒童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標的控制情況、治療依從性、兒童患者家長焦慮及疾病不確定感評分情況進行比較。治療依從性主要分為完全、部分及不依從三種類型,兒童患者家長焦慮自評量表分數(shù)在0~100分之間, 50分為臨界值,得分值越高表明兒童患者家長具有更嚴重的焦慮情緒。疾病不確定感量表主要評價25個每個1~5分的條目,總分在25~125分之間,得分值越高表明兒童患者家長具有更嚴重的疾病不確定感[5]。

1.6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兒童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指標平均(9.19±2.16)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13.08±3.05) mmol/L;護理后空腹血糖指標平均(6.22±1.31)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9.81±1.29) mmol/L。觀察組兒童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指標平均(9.11±2.11)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13.15±3.47) mmol/L;護理后空腹血糖指標平均(4.75±1.15)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標平均(8.05±1.17) mmol/L。相對于護理前,兩組兒童患者在護理后血糖指標的改善比較明顯(P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不斷提高的經(jīng)濟水平,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飲食習慣及結構產(chǎn)生較大變化,1型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主要發(fā)病群體為青少年,在臨床中目前還沒有弄清1型糖尿病的致病機制,可能和患者存在的遺傳因素及免疫缺陷具有一定關系。因機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所以,臨床中主要采用胰島素長期注射方法彌補胰島素不足的情況,但因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其年齡特點造成患者不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不能積極配合治療,所以,兒童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應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才能使其治療的依從性不斷提高。

該研究比較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針對兩組患者分別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及常規(guī)與心理護理相結合方法進行護理,結果表明,相對于護理前,兩組兒童患者在護理后血糖指標的改善比較明顯(P

4 結語

總之,在臨床護理兒童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措施的效果比較明顯,可使患兒的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患兒家長有效緩解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1] 孫靜,孔莉,李廣文,等.8~14歲兒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4,9(16):92-95.

[2] 閻冰梅.淺談新時期兒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5,7(12):129-132.

[3] 郭浩然,蘇丹,蘇慶菊,等.對糖尿病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6(13):89-93.

[4] 孫雅靜.兒童1型糖尿病的護理評估和臨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3(11):162-165.

篇7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實驗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為實驗對象,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齡范圍在5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6.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斷標準。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人,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合并癥方面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O.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的臨床治療,并依據(jù)急性腦卒中常規(guī)護理計劃實施臨床護理,收集整理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實驗組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程序,即在急性腦卒中常規(guī)臨床護理措施的基礎上,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個性化、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計劃,強調患者的護理配合,加強術后的健康教育。依據(jù)急性腦卒中臨床資料的收集整理方法對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評估。

1.3 資料收集 方法兩組患者均同意接受觀察、體檢、交談等方法進行資料收集,依據(jù)護理部制定的一級護理標準對本次臨床實驗的結果進行評估。結果評估的依據(jù)包括:患者一般情況、臨床診斷規(guī)范、患者狀況的符合情況以及臨床資料的完整性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用卡方檢驗比較兩組患者計數(shù)資料,計量數(shù)據(jù)使用t檢驗。P

2、結果

2.1 診斷 質量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診斷規(guī)范的準確率和資料系統(tǒng)的完整性較為相近,兩組患者的實驗數(shù)據(jù)對比不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l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和診斷準確性對比分析[ n(%)]

診斷規(guī)范準確性 資料系統(tǒng)完整性

2.2 整體護理質量 實驗組共有23例患者總體護理質量評分在170分以上,約占92%,170分以下患者2例,約占8%;對照組共有21例患者總體護理質量評分在170分以上,約占84%。170分以下患者4例,約占16%。兩組患者的實驗教據(jù)對比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

表2 兩組患者總體護理計劃實施質量對比分析[ n(%)]

3、討論

對于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來說,在實施常規(guī)臨床護理措施的同時,還應將護理的關鍵點放在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以及后遺癥的恢復護理上。護理人員應加強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生命體征檢測。由于大部分急性腦卒中疾病發(fā)病都較為發(fā)病,且中老年人的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前沒有典型的臨床征兆,起病較急,所以患者通常缺乏必要的心理轉變,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一定的心理護理,以同情、熱情、真誠的情緒對待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從而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和理解,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1]。

早期康復護理會對急性腦卒中患著的預后情況造成一定的影響。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臨床治療后應保持4周以上的臥床休息,復發(fā)患者保持2個月左右臥床休息,主要原因在于,過早活動會加大再出血的可能性,同時要避免下床大小便,防止發(fā)生無法挽回的后果 [2]。

由于急性腦卒中疾病通常難于恢復或病程較長,因而可以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回家繼續(xù)修養(yǎng),并加強患者的出院指導,囑患者注意勞逸結合,對患部實施科學有效的按摩和動運,防止發(fā)生肢體功能和智力障礙、肌肉萎縮、關節(jié)攣縮等后遺癥,同時要保持清醒的穩(wěn)定 [3]。由于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發(fā)病年齡較為特殊,且病情較長、發(fā)病突然,因而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全面的病情評估,以此作為患者臨床治療和護理方案制定的依據(jù) [4]。在患者護理計劃實施過程中,要隨著病情的變化,對護理計劃進行適當?shù)恼{整。同時,通過早期康復護理,能夠對臨床治療效果起到鞏固作用,并有效預防并發(fā)癥和后遺癥的發(fā)生,有效調動患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護理人員也應樹立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用同情心和愛心為患者提供服務,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并注意臨床護理經(jīng)驗的總結[5]。

參考文獻:

[l] 韓桂鳳.腦血管意外早期康復護理的體會[J].海南醫(yī)學,2009,20 (Ol):214~215.

[2] 陳曉玲.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 06):1067~1068.

篇8

老年性腹股溝嵌頓疝術后常并發(fā)肺部感染, 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如何做好老年性腹股溝嵌頓疝患者的護理, 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發(fā)癥的關鍵。為此, 本院對老年性腹股溝嵌頓疝手術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預見性護理, 對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盡早采取措施, 取得滿意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科收治老年腹股溝嵌頓疝患者72例, 全部為男性, 年齡70~89歲, 平均年齡75.3歲;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41例, 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共58例, 其中腹股溝斜疝65例, 腹股溝直疝7例。隨機將患者分成干預組和常規(guī)組, 各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患者急診入院后遵醫(yī)囑進行術前準備, 術后監(jiān)護、吸氧、輸液、加壓固定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除常規(guī)護理外, 預見性的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 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護理 ①手術前相關知識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腹股溝嵌頓疝手術及肺部感染相關知識的教育, 讓患者了解手術的意義和發(fā)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因素, 從而使患者有意識的給予配合, 并進行一定的預防措施。②關注患者心理:發(fā)生腹股溝嵌頓疝的老年患者均有腹股溝疝反復發(fā)作史, 對本次疾病發(fā)作會因疼痛、手術帶來恐懼、焦慮心理, 護理人員應穩(wěn)定患者及家屬情緒, 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及時給予心理支持。③積極術前準備:根據(jù)病情需要, 準備吸氧、輸液、備皮等工作[1]。吸煙患者告知吸煙對手術的影響, 勸其戒煙;肺部有炎癥的患者, 盡早使用抗生素;訓練胸式呼吸, 加強呼吸功能鍛煉, 減輕術后腹部疼痛。

1. 2. 2 術后護理 ①術后常規(guī)護理:a.病情觀察。監(jiān)測生命體征、腹部體征、切口疼痛情況, 有無滲血, 陰囊有無水腫。b.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拉近護患距離、確保護理措施順利實施的前提, 針對老年患者因手術、疼痛、手術費用等因素引起患者心理應激反應, 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安撫鼓勵患者, 取得最大的配合。②早期活動:疝手術后一般不宜過早下床活動, 可以給予床上早期活動。a.每2小時扣背1次, 應遵循自下而上、由外向內的原則, 協(xié)助患者健側側臥位, 掌心呈空杯狀叩擊背部, 每個部位2~3次, 并鼓勵患者做有效咳嗽。b.指導患者適當床上活動, 術后第1天可讓患者半臥位, 在床上做伸展運動、雙上肢和健側下肢適度主動或被動活動;術后第2天可根據(jù)老年人的特點, 循序漸進。③加強呼吸道管理:麻醉蘇醒后, 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 增加肺部通氣量, 提高氣道防御能力;鼓勵做有效咳嗽咳痰, 每天觀察咳嗽咳痰情況, 必要時霧化吸入。④飲食管理:進食時間的選擇應在患者充分休息、精神飽滿時進行, 讓患者呈側臥位或半臥位, 不與患者交談, 避免誤吸[2]。⑤基礎護理:注意保暖, 防止著涼而引起咳嗽咳痰, 加強營養(yǎng), 增強體質, 增加抵抗力。⑥基礎病的治療:積極治療可增加肺部感染的基礎病變。合并糖尿病患者, 檢查血糖, 規(guī)范控制血糖;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合理應用抗生素, 霧化吸入。長期應用抗生素患者, 敏感菌使用并監(jiān)測其耐藥性。

1. 3 肺部感染診斷標準[2] 參考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會制定的“醫(yī)院內獲得性支氣管-肺感染診斷標準”(試行草案)關于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積分式標準為:①口腔溫度>38℃ , 并持續(xù)>24 h。②術后發(fā)生咳嗽或原有咳嗽次數(shù)增多。③膿痰增多、增濃。④肺部聞及音。⑤X線胸片有新的浸潤性改變。⑥白細胞計數(shù)>11×109/L。除第3條為3分外, 其余各條均為1分, 累計≥4分者診斷成立。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平均住院時間、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肺部感染是術后患者最常見的感染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體溫異常、咳嗽、痰量增多以及痰液性狀改變 。腹股溝嵌頓疝是外科急腹癥之一, 一旦確診需急診手術, 大多因為術前準備不充分, 合并有基礎病, 如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 肺功能及機體抵抗能力均降低;老年人呼吸肌力量減弱, 導致具有清除痰液作用的咳嗽能力降低;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術后要求臥床5~7 d, 患者功能殘氣量減少, 易發(fā)生肺不張。這些因素均是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的高發(fā)因素。老年人發(fā)生肺部感染后臨床癥狀多不明顯, 病情進展快, 如不及時發(fā)現(xiàn)控制, 不僅會對手術治療效果產(chǎn)生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亦會破壞整體生理功能, 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術前、術后給予有效的預見性護理措施在預防和治療老年腹股溝嵌頓疝術后肺部感染中很重要。

預見性護理是近年來為適應現(xiàn)代護理學的發(fā)展提出的一個護理新理念, 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前以及實施護理過程中, 事先預測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確定護理重點, 盡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 。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護理模式、制定合理護理計劃, 調整和控制誘發(fā)因素, 對重點因素加強管理, 積極避免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干預組患者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平均住院時間、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老年性腹股溝嵌頓疝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 能有效降低術后肺部感染, 縮短住院時間, 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鄧月華. 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術后肺部感染的臨床分析及干預對策.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5, 9(1):55-57.

篇9

[中圖分類號] R 782.6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3.01.011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種涉及顳下頜關節(jié)及其周圍組織結構、咀嚼肌及咬合系統(tǒng)的一類疾病。TMD的癥狀患病率為13.1%,體征患病率為75.8%[1]。其直接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關節(jié)的微小創(chuàng)傷、不良生活習慣、咬合因素、外傷等一系列因素有關[2]。除此以外,精神

因素在顳下頜關節(jié)病的發(fā)病和預后中也扮演著十分

重要的角色[3-4]。因而,在患者接受相應治療時,通過護理的方法給予良好的心理疏導及心理治療在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治療過程中十分必要[5]。同時,還

可以通過門診護理宣教,向患者宣傳正確的保護顳下頜關節(jié)的生活方式及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除此以外,在宣教中加入對患者治療計劃的介紹,讓患者了解復診的必要,有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研究的方式,比較常規(guī)護理宣教配合視頻宣教或宣傳單宣教與單純常規(guī)護理宣教在改善患者治療滿意度及依從性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頜面外科顳下頜關節(jié)??崎T診就診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及錐形束CT診斷為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需接受顳下頜關節(jié)上下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患者本人同意參加本試驗并能按期進行隨訪。排除標準:此前已進行相關關節(jié)腔內注射治療,患者依從性較差或無法完成調查問卷。353例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其中133例患者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

1.2 研究設計

采用半隨機的方式,以患者就診日期(周一、周三、周五)進行隨機分組,Ⅰ組患者接受視頻宣教及常規(guī)護理宣教,Ⅱ組患者接受宣傳單宣教及常規(guī)護理宣教,Ⅲ組患者僅接受單純常規(guī)護理宣教。

1.3 治療方法

3組患者均接受患側顳下頜關節(jié)上下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1 mL(施沛特,山東正大福瑞達制藥有限

責任公司),每周1次,連續(xù)4周[6],并口服非甾體鎮(zhèn)痛消炎藥。在治療中,Ⅰ、Ⅱ、Ⅲ組患者分別接受視頻宣教及常規(guī)護理宣教、宣傳單宣教及常規(guī)護理宣教、單純常規(guī)護理宣教。

1.3.1 常規(guī)護理宣教 常規(guī)護理宣教包括:同患者交流,尋找導致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危險因素,緩解患者情緒,向患者解釋病情及治療方案(包括治療方法、不良反應、復診時間、復診就醫(yī)方法等)。同時宣傳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及顳下頜關節(jié)張口訓練內容。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包括:正確的飲食習慣,即勿咀嚼過硬食物,盡量雙側咀嚼,勿過大張口等。張口訓練包括:下頜前伸張口,下頜向健側偏斜后張口。

1.3.2 視頻宣教 視頻宣教內容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顳下頜關節(jié)門診錄制,其內容包括:顳下頜關節(jié)的正常解剖,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的介紹及其發(fā)病原因分析,顳下頜關節(jié)病的治療方法及計劃,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并演示張口訓練。

1.3.3 宣傳單宣教 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宣傳單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門診印發(fā),其內容包括:顳下頜關節(jié)的正常解剖圖片,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的介紹及其發(fā)病原因分析,顳下頜關節(jié)病的治療方法及治療計劃,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并通過文字指導張口訓練。

1.4 療效評定

治療前記錄患者的人口學特征(性別和年齡)及診斷,接受相應護理宣教后隨訪1月,通過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調查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和對宣教的注意事項執(zhí)行情況,記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即按期復診患者的情況)。

VAS評價標準:VAS得分為0~5分,說明患者對治療不滿意、對宣教注意事項執(zhí)行較差;VAS得分為5~8分,說明患者對治療較滿意、對宣教注意事項執(zhí)行較好;VAS得分高于8分,說明患者對治療滿意、對宣教注意事項執(zhí)行良好。

1.5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連續(xù)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計數(shù)資料如組間療效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納入患者的一般情況

納入研究的133例患者中,Ⅰ組患者44例,Ⅱ組患者45例,Ⅲ組患者44例。納入患者的基線情況見表1。統(tǒng)計分析表明,各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診斷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患者依從性比較

納入患者的依從性見表2。133例患者中17例失訪,其中,Ⅰ組失訪率為4.5%,Ⅱ組失訪率為11.1%,Ⅲ組失訪率為22.7%。統(tǒng)計分析顯示,3組患者的失

訪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35),其中Ⅲ組失訪率明顯高于Ⅰ組和Ⅱ組;3組患者按時隨訪的情況也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Ⅲ組患者按時隨訪率明顯低于Ⅰ組和Ⅱ組(P=0.04)。

2.3 患者治療滿意度的比較

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見表3。Ⅰ、Ⅱ、Ⅲ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分別為90.5%、92.5%、76.5%,統(tǒng)計分析表明,Ⅰ組、Ⅱ組的治療滿意度高于Ⅲ組(P=0.05)。

x2.4 患者對宣教措施的執(zhí)行程度

患者對宣教措施的執(zhí)行程度見表4。統(tǒng)計分析表明,3組患者對宣教措施的執(zhí)行程度有統(tǒng)計學差異,Ⅰ、Ⅱ組對宣教措施的執(zhí)行程度高于Ⅲ組(P=0.007)。

3 討論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雖對患者的生命無影響,但是卻能夠明顯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7]。不少學者[8-9]認為,其發(fā)病同心理、免疫及咬合等因素存在一定的關系。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物醫(yī)學模式轉變,在日常醫(yī)療實踐中,對患者進行宣教越來越顯出其重要性。在我國大量的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患者需要通過門診就醫(yī),而顳下頜關節(jié)專科醫(yī)師數(shù)量有限,醫(yī)師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問診、臨床檢查、診斷及治療,患者的心理引導及生活指導就顯得較為薄弱;所以,在顳下頜關節(jié)門診中,護士對這些患者進行相關的心理引導及生活指導就顯得十分必要。正確的門診護理宣教應該包括同患者進行交流,介紹其所患疾病的特點,安撫患者,引導患者找出可能的危險因素,向患者交待治療計劃。由于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的治療通常是長期性及綜合性的,因而,通過門診宣教的形式告知患者復診的目的對提高患者依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0];其次,應該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勿進食過硬食物,盡量雙側咀嚼,勿過大張口等;最后,向患者宣傳正確的關節(jié)保健的方法也十分重要,據(jù)報道患者堅持每天進行張口訓練,對緩解張口疼痛、減少關節(jié)雜音、增加張口度有一定意義[11]。張口訓練的基本內容包括:下頜前伸2 mm后張口,再閉口至自然尖窩相對位置;下頜向健側偏斜2 mm后張口,再閉口至自然尖窩相對位置[12]。

本文通過半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的形式檢驗了常規(guī)門診護理宣教及常規(guī)門診護理宣教基礎上配合視頻宣教或宣傳單宣教在顳下頜關節(jié)門診中的運用,最終結果顯示,配合視頻宣教、宣傳單宣教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對患者建立健康的有利于保護關節(jié)的生活方式有顯著促進作用。普通的門診護理宣教僅能通過口頭的方式向患者傳達相關信息,而視頻宣教及宣傳單宣教的方式,不僅能夠通過動畫或圖片的方式,向患者形象地描述顳下頜關節(jié)的結構及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成因及特點,而且,通過形象的張口訓練的展示,能夠使患者盡快學會正確的張口訓練的方法[13]。另

外,通過視頻及宣傳單等生動的宣教形式,使患者在同醫(yī)生交流以外,還能更長時間地接受心理輔導,排解心理壓力,從而有利于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治療,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任,提高依從性,最終使患者對治療也更加滿意。

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由于在研究設計時無法對每一位就診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因而,將每一個就診日就診的所有患者作為一個隨機的分組,但這種半隨機的方式有可能會受到選擇性偏倚的影響。除此以外,本研究還會存在一定的混雜偏倚,如口服藥物可能不同等,盡管如此,隨機化的方法可使混雜偏倚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減少。研究結果表明,在傳統(tǒng)的門診護理宣教中加入視頻宣教或宣傳單宣教的方式,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同時引導患者建立良好的保護顳下頜關節(jié)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Xu YH.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

function in young people[J]. Chin J Stomatol, 1989, 24(4):249-

252.

[2] Scrivani SJ, Keith DA, Kaban LB.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J]. N Engl J Med, 2008, 359(25):2693-2705.

[3] Suvinen TI, Reade PC, Kemppainen P, et al. Review of aetiolo-

gical concepts of temporomandibular pain disorders: Towards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for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disorder factor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illness impact factors[J]. Eur

J Pain, 2005, 9(6):613-633.

[4] Guarda-Nardini L, Ferronato G, Favero L,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of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s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for TMJ de-

generative joint disease[J]. J Oral Rehabil, 2011, 38(5):315-320.

[5] Gremillion HA, Waxenberg LB, Myers CD, et al.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s and orofacial pain[J]. Gen Dent, 2003, 51(2):

168-174.

[6] Li C, Zhang Y, Lü J, et al. Inferior or double joint spaces injec-

tion versus superior joint space injection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Oral Maxil-

lofac Surg, 2012, 70(1):37-44.

[7] Barros Vde M, Seraidarian PI, C?rtes MI, et al. The impact of

orofacial pai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J]. J Orofac Pain, 2009, 23(1):28-37.

[8] Rugh JD, Woods BJ, Dahlstr?m L.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ssessmen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J]. Adv Dent Res, 1993, 7(2):

127-136.

[9] Kim MR, Graber TM, Viana MA. Orthodontics and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 A meta-analysi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

thop, 2002, 121(5):438-446.

[10] Kang EY, Fields HW, Kiyak A, et al. Informed consent recall and

comprehension in orthodontics: Traditional vs improved readability

and processability method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9, 136(4):488.e1-e13.

[11] Haketa T, Kino K, Sugisaki M, 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reatment for TMJ disc displacement[J]. J Dent Res, 2010, 89

(11):1259-1263.

[12] Klobas L, Axelsson S, Tegelberg A. Effect of therapeutic jaw exer-

cise on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J]. Acta Odontol Scand, 2006, 64(6):

341-347.

[13] Michelotti A, Steenks MH, Farella M, et al. The additional value

of a home physical therapy regimen versus patient education only

篇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16X(2016)05-0398-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5.23

譫妄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性精神綜合征,又稱急性腦病綜合征。卒中是譫妄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卒中嚴重程度與譫妄的發(fā)生呈顯著正相關,出血性腦卒中后譫妄的發(fā)生率要高于缺血性腦卒中。譫妄是影響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急診最容易漏診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急診醫(yī)護人員不常規(guī)對卒中患者進行譫妄篩查并實施相應預防措施,由此成為患者住院留觀期間出現(xiàn)非計劃性拔管的危險因素。目前我國關于急診卒中單元譫妄患者護理管理文獻較少,急診??谱o理人員對譫妄的認知水平普遍較低,缺乏指導性的護理指南和譫妄評估工具。因此,本文嘗試探討ICU意識模糊評估法(CAM-ICU)在急診卒中單元譫妄患者規(guī)范化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住我院卒中單元的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46例,女14例,年齡28~92歲,平均(67.50±18.20)歲。對照組男49例,女11例,年齡27~94歲,平均(69.50±17.10)歲。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的視、聽力障礙而無法與護理人員交流的患者;(2)RASS(躁動-鎮(zhèn)靜量表)評分-4或-5分及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3)昏迷患者或家屬拒絕參與研究者;(4)在急診卒中單元停留時間,9AB。

1.2方法:

1.2.1護理人員培訓:科室成立護理研究成員小組,共四組,每組有三名人員,參與卒中單元病房倒班,組長由具有主管護師職稱護士擔當,研究小組總負責人為科室護士長。護士長邀請神經(jīng)內科??漆t(yī)師以專題講座方式對小組成員進行譫妄相關知識普及,臨床帶教過程中運用CAM-ICU譫妄評估表實戰(zhàn)評估。培訓時間為1周,考核合格后參與臨床研究。

1.2.2實施方法:對照組患者在急診卒中單元留觀期間,依據(jù)患者病情診斷制定相應常規(guī)護理措施,與患者家屬有效溝通,評估固定導管、實施約束和鎮(zhèn)靜鎮(zhèn)痛。實驗組按照CAM-ICU進行初步篩查診斷,根據(jù)患者躁動評分加強床邊訪視、評估固定導管、實施約束方式、開展鎮(zhèn)痛鎮(zhèn)靜。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版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2護理

2.1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留觀腦卒中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包括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等,并做好腦卒中護理常規(guī)。

2.2預見性護理措施:

2.2.1實施有效心理干預:管床護士通過與患者家屬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醫(yī)患床邊交流注重相互尊重,耐心講解入科注意細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解除患者進入陌生環(huán)境后產(chǎn)生恐懼或焦慮情緒,從而配合醫(yī)護開展??浦委?。

篇1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間在河南省精神病醫(yī)院早期干預一科、早期干預二科住院的首發(fā)精神障礙患者共520例,診斷均符合CCMD-3精神病診斷標準[1]。根據(jù)住院時間先后將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設為對照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住院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共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年齡25-53歲,平均(35.98±11.34)歲。診斷分別為:精神分裂癥187例,躁狂癥35例,抑郁癥29例,其它診斷9例。觀察組共26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32例,年齡23-50歲,平均(34.72±12.16)歲。診斷分別為:精神分裂癥189例,躁狂癥30例,抑郁癥31例,其它診斷1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按精神科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用護理風險評估技術,對患者進行細致的精神檢查及病情觀察后,再與主管醫(y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之后按照精神科風險程度評分表的內容進行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再根據(jù)風險等級制定個體護理計劃,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見表1。

1.2.2 評估標準 自殺風險評估共10項,1-7項每項分值為1分,8、9、10項分值分別為8、9、10分,風險程度:1-4分為輕度,5-7分為中度,8分及以上為重度。攻擊行為風險評估共9項,1-5項每項分值為1分,6、7、8、9項分值分別為6、7、8、9分,風險程度:1-4分為輕度,5-7分為中度,8分及以上為重度。出走風險評估共4項,1項分值為2分,2項分值為4分,3項分值為6分,4項分值為8分,風險程度:2分及以下為輕度,4-6分為中度,6分及以上為重度。

1.2.3 實行三級護理評估 一級評估: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建立風險程度評估表進行評估,以后由責任護士每周評估1次;二級評估:在一級評估中存在有中、高風險的患者由責任護士進行動態(tài)的每日評估;三級評估:護士長24小時內對新入院患者及重點患者進行再次評估,每周帶領責任護士進行總評估1次,并指導護理計劃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檢查措施的落實情況。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住院期間自殺自傷、傷人毀物、出走等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比較應用風險評估技術前后護理人員受傷害事件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 果

2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見表2;應用風險評估技術前后護理人員受傷害率比較,見表3。

3 討 論

3.1 應用護理風險評估技術有利于降低精神科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精神障礙患者大腦活動異常,思維行為異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別是在受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往往會出現(xiàn)危害自身和傷及他人的行為[2],故精神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具有偶然性和突發(fā)性,護理安全存在著極大的挑戰(zhàn)。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提示應用護理風險評估技術,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實施連續(xù)的三級評估方法,橫向全面地評估了風險程度,縱向評估了住院期間各個階段的風險,在危險未發(fā)生前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將危險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從而降低風險的發(fā)生率[3]。

3.2 應用護理風險評估技術有利于降低精神科護士受傷害率 在精神科病房與患者接觸最直接、最緊密的是護理人員,要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患者,被患者攻擊的危險性最高。雖然精神疾病患者的風險行為具有突發(fā)和難以預料的特點,但發(fā)生前大多有先兆表現(xiàn),其中有嚴重幻覺、妄想和不服從管理的患者發(fā)生風險行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開展預見性護理極為關鍵。預見性護理是在全面了解并評估患者的病情基礎上,制定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護理,其根本在于積極認識預防以及處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有計劃有秩序有目的地給患者提供護理服務[4]。我們通過應用護理風險評估技術對新入院患者實行預見性護理,提前啟動防范措施,使護士受傷害率明顯下降(見表3)。同時,還有利于將護理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5]。

3.3 應用護理風險評估技術有利于保障精神科護理安全 風險評估技術對精神科護理有著重要的臨床指導作用,通過對精神障礙患者實施風險評估,可以先預測出風險,指引臨床護理的方向,使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中便于抓住護理的重點,這樣既能使護理工作不再盲目又能提高護理安全質量[6]。同時,掌握護理風險評估技術能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專業(yè)內涵,使其在臨床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風險,提高護理安全管理質量。

綜上所述,安全管理是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施護理風險評估降低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和護士受傷害率,有效地保障了護理安全。因此精神科風險評估是是切實可行的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方法,具有在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9.

[2] 郝偉.精神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

[3] 鄧秋雁,梁艷,謝仲英,等.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險分級及干預的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08.1,8(1):8-10.

篇12

1.1一般資料9例病例來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經(jīng)確診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婦。入院前已確診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經(jīng)臨床檢驗科確診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齡19~32歲,平均24歲,初產(chǎn)婦7例,經(jīng)產(chǎn)婦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陰道分娩6例,剖宮產(chǎn)3例。

1.2診斷標準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診斷標準①梅毒血清學檢查陽性;②孕婦本人或配偶有婚外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產(chǎn)、早產(chǎn)、死產(chǎn)、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兒;③具有各期梅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1]。

1.2.2實驗室診斷方法診斷采用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及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檢查,兩項均為陽性者確診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療孕婦終止妊娠前的治療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療原則為及時、及早和規(guī)范足量治療[3]。首選芐星青霉素,具體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內的潛伏梅毒采用芐星青霉素24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連續(xù)3周;青霉素過敏者,口服紅霉素片500mg,每天4次連續(xù)15d。

2護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醫(yī)患溝通,加強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緒梅毒患者多數(shù)缺乏對疾病的基本認識,當患者被確診為梅毒且得知梅毒對下一代的危害,同時在強烈的自責自卑情緒的趨勢下,情緒會突然變得極為憂郁壓抑或躁動不安,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作為直接與患者接觸的醫(yī)護人員,應當與患者進行良好的心靈溝通,耐心聽取患者坦露內心中的擔憂、痛苦和不安。適時進行細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導,同時進行適當?shù)募膊〗逃?讓患者能選擇正確的態(tài)度來對待現(xiàn)實的困境。同時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和解釋,尤其是夫妻之間,常常會因為一方染上性病而產(chǎn)生爭吵和相互不信任。我們醫(yī)護人員這時應該耐心勸說病人家屬為患者及胎兒的健康著想,放下種種猜測和怪責,讓患者家屬能主動關心和鼓勵患者,減輕孕婦的心理壓力,保證妊娠期孕婦能處于一個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中[5]。

2.2加強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護隔離措施,預防交叉感染嚴格執(zhí)行及時、及早和規(guī)范足量治療原則。由于梅毒屬于性傳染性疾病,故應加強孕婦住院期間的隔離防護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婦,應單獨入住隔離病房,嚴格消毒政策,保證其他孕產(chǎn)婦的安全。應盡可能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應統(tǒng)一打包由專門的部分進行統(tǒng)一焚燒?;颊吲c身體密切接觸的物品應專人專用,由專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進行患者房間及用具的清潔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強分娩期的管理,預先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母嬰傳播對于選擇陰道分娩的患者,應避免采用對胎兒損傷大的手術方式,必要時行陰道側切,術者動作不可粗暴,避免傷害胎兒頭部及皮膚粘附,特別應注意及時保護好胎兒眼口鼻,盡量減少該些部位與孕婦產(chǎn)道的直接接觸。對于新生兒,應進行必要的清潔沐浴工作,安置于隔離病房進行一定時期的病情觀察,常規(guī)進行梅毒的準確檢驗檢測。

2.4加強產(chǎn)褥期產(chǎn)婦及新生兒病情觀察及護理,保證母嬰健康安全注意觀察產(chǎn)婦是否存在產(chǎn)后感染和出血,及時檢查宮底及惡露情況,加強會陰護理,細心觀察乳汁分泌,做好護理。由于梅毒病原體也可通過母乳傳播給新生兒,故對于母親血清學檢查陽性者,不可實施母乳喂養(yǎng)。為預防交叉感染,新生兒護理及治療應與正常新生兒分開進行。出生后的新生兒應進行梅毒的實驗檢測,仔細觀察新生兒的皮膚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匯報給主治醫(yī)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兒常規(guī)用青霉素2.5萬單位,每日2次,連用10日。加強產(chǎn)婦營養(yǎng),盡可能給予高蛋白質、高纖維含量、高熱量和富含礦物質的飲食。提高產(chǎn)婦的免疫力,避免產(chǎn)后感染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恂,劉嬋芳,向曉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療與圍產(chǎn)兒預后的關系[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6(7):170-171.

[2]熊海燕,譚小平,劉紅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臨床護理分析[J].河北醫(yī)學,2008,14(9):123-124.

篇13

重癥監(jiān)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為一些病情危重難以控制患者的集中治療區(qū)域,其中尤以呼吸衰竭的患者居多,其原因可能為復雜病情、創(chuàng)傷性操作及抗生素敏感性降低、室內空氣相對封閉相關,患者發(fā)生醫(yī)院內感染的危險性較普通病房高出5~10倍[1],本課題意在對護理干預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衰竭患者的院內感染的影響進行研究,現(xiàn)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1至2013-10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病例130例,將病例資料整理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5例。其中對照組中男35例,女30例,年齡30歲~82歲,平均年齡(54±3.06)歲;住院周期1月-1年。觀察組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齡32歲~80歲,平均年齡(55±2.15)歲;住院周期1.5月-1.2年。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翻身拍背、吸痰等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用護理干預措施(強化護理人員預防感染意識、與感染患者區(qū)分開來、一般性檢查器材專用等)。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率。

1.2.2診斷標準:診斷參比《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2010年衛(wèi)生部制定標準。

1.3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差異具有顯著性P

2結果

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中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低,差異有顯著性(P

3討論

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病情較復雜嚴重,相對其他病區(qū)患者具有高感染性、年齡結構大、免疫功能低下及病情難控制、耐藥性高等系列特點,因此其院內感染發(fā)生率遠遠高于其他科室患者。因此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成為了研究熱點,其中護理的干預性預防措施發(fā)展較快且有效。

具體措施有:1.完善監(jiān)護病房日常管理制度、制度探視方案,規(guī)范消毒隔離方法、強化無菌觀念等一系列護理人員常規(guī)知識培訓,使護理人員預防感染意識增強,做到一級預防作用,防止醫(yī)源性感染發(fā)生;2.加強對患者的保護及護理,嚴格執(zhí)行一般性常規(guī)無菌護理,無菌技術是阻斷醫(yī)護人員經(jīng)操作途徑傳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對于創(chuàng)傷性操作后的病人更要積極關注,防止長期臥床發(fā)生的褥瘡、及痰不易咳出導致的痰栓發(fā)生的意外,做到聽診器、體溫計等專人專用,并將感染和未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患者區(qū)分分離,盡量避免交叉感染發(fā)生[3]。

3.日常工作細化的重視,有研究示氧氣濕化液有高達60%-80%的污染率。[4]還有其他吸痰管、胃管、引流管尿管等更換不及時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確都是導致患者院內感染的誘因。4.完善監(jiān)督制度,應從院領導,護理部,科室護士長,主管護師,執(zhí)行護士分層次對每個患者處理細節(jié)予以評估分析,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與指導治療制度,達到領導指導治療,評估風險,執(zhí)行者發(fā)現(xiàn)風險存在可能反饋建議,從而使預防與治療相結合,更為有效的控制感染率。本研究通過對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近兩年130名患者院內感染情況觀察,發(fā)現(xiàn)護理預防性干預較常規(guī)方法更科學、安全有效,因此臨床上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熊敏,應文娟,楊麗霞,等.重癥監(jiān)護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及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4):4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州市| 莆田市| 佛山市| 乾安县| 包头市| 北辰区| 黄大仙区| 册亨县| 香港 | 澄城县| 南川市| 扎鲁特旗| 布尔津县| 锡林郭勒盟| 和顺县| 台东县| 盐津县| 雷山县| 商城县| 江山市| 罗田县| 河北区| 张家港市| 台中县| 蛟河市| 安龙县| 泽普县| 海宁市| 南乐县| 岳池县| 鄂托克前旗| 南澳县| 赤水市| 清镇市| 古丈县| 余江县| 临漳县| 视频| 陇西县| 伊川县|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