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地熱地質學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地熱地質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6)納版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總有機碳以及活性有機碳的影響 吳秀坤 李永梅 李朝麗 王自林 范茂攀

(12)連續年齡序列枝樹人工林碳庫 劉文飛 吳建平 樊后保 李燕燕 袁穎紅 廖迎春 黃榮珍 胡良 房煥英 郭虎波

(18)不同氮水平下夏玉米農田土壤呼吸動態變化及碳平衡研究 李銀坤 陳敏鵬 夏旭 梅旭榮 李昊儒 郝衛平

(25)衡陽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復階段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變化及其與土壤理化因子的關系 楊寧 鄒冬生 楊滿元 趙林峰 宋光桃 林仲桂

(31)近50年石羊河流域陸地表層干濕狀況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姚玉璧 李耀輝 李儉峰 丁文魁 楊金虎 岳平

(40)封育對科爾沁沙地植被恢復和土壤特性的影響 蔣德明 苗仁輝 押田敏雄 周全來

(47)黃土高原退耕檸條林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研究 呂海波

(50)氣候變化對內蒙古荒漠化草原優勢植物物候的影響 李夏子 郭春燕 韓國棟

(58)基于群落數量特征的喀斯特濕地森林群落優勢種分析 張建利 吳華 喻理飛 范怡雯 嚴令斌 袁叢軍

(66)漓江流域巖溶區??木群落不同恢復階段物種組成及多樣性變化 馬姜明 吳蒙 占婷婷 梁士楚

(72)半干旱區草地生境中大型土壤動物群落季節動態 劉任濤 朱凡

(78)亞熱帶闊葉林植物葉片蟲食特征研究 劉志國 景軍 李愷 蔡永立

(85)豆科植物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種群及代謝的影響 王從彥 曹震 王磊 劉雪艷

(90)金銀花根圍am真菌多樣性的季節性變化研究 賀學禮 耿曉進 趙麗莉 牛凱

(95)五指山不同林型土壤對金鐘藤幼苗生長的影響 黃喬喬 沈奕德 范志偉 李曉霞 宋鑫 程漢亭 侯玉平

(100)外來入侵雜草銀膠菊種子萌發特性及無性繁殖能力研究 高興祥 李美 高宗軍 張紀文 劉永超 曹坳程

(105)鹽脅迫對海濱錦葵生長及na+、k+離子積累的影響 閆道良 余婷 徐菊芳 黃堅欽

(110)高溫脅迫對爪哇稻劍葉光合特性和滲透調節物質的影響 趙森 于江輝 肖國櫻

(116)岷江上游椒農間作模式能流、物流及價值流研究 劉成剛 黃強 鄧銘瑞 沈賢宇 劉麗娟 張林 李偉 潘開文

(123)鐵還原茵介導的氧化鐵還原與硝酸鹽還原的競爭效應研究 張偉 劉同旭 李芳柏 李曉敏

(129)異丙甲草胺在氧化鋁界面的親核置換轉化動力學及其影響因素 魏嵐 劉傳平 劉承帥 李芳柏

(135)珠江入海口表層沉積物中多氯聯苯殘留與風險評價 李秀麗 賴子尼 穆三妞 趙李娜 王超 高原

(141)重污染河道鈍化底泥對紫花苜蓿生長及重金屬吸收的影響 張鴻齡 孫麗娜 孫鐵珩

(147)nacl和na2so4鹽脅對銅綠微囊藻生長影響的對比研究 許秋瑾 張亞麗 席北斗

(151)礦區常見喬木葉片重金屬特征及其修復應用 邱媛

何際澤 楊漢彬 張良軍 黃良美 溫遠光 楊梅 張新英

(157)深圳市蛇口半島人工填海及其城市熱島效應分析 陳婉 李林軍 李宏永 邱國玉

(164)珠江三角洲典型地物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李慧 王云鵬 李巖 王興芳 陶亮

綜述

(170)河流水生態修復閾值界定指標體系初步構建 于魯冀 呂曉燕 宋思遠 梁靜 王小青

(176)污染土壤中菲的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錢翌 梁昌金

(f0003)《生態環境學報》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無

篇2

鄭學炳是幸運的,他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長大成熟,因為這份幸運,他心里便多了一份感激。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二年,16歲的鄭學炳從四川米易縣考上了當時的西昌五七農業大學,入學不久他就發現自己是學校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很多同學的年齡都比他大一倍,一個室友已經是4個孩子的爸爸了。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來自農村。淳樸,真誠,刻苦,渴望著學成后回家為鄉親們做事,和他們在一起,鄭學炳覺得自己也是個農民的兒子了,他和他們一樣努力,一樣懂得珍惜。

1981年夏天,大學畢業的鄭學炳被分配到渡口市(攀枝花市前身)農業局,然后被派到土肥站工作。原來土肥站就他一個人。很快他就背著鋪蓋卷下到了郊區。那天晚上,他吃了一頓有生以來從沒吃過的難以下咽的苞谷飯,看著身邊的人若無其事地大嚼,他強迫自己吞了下去。那時,整個渡口市的蔬菜都靠成都、重慶運進來,尤其是冬天,每家每戶都是咸干菜,還有陳年的海帶,很少看見新鮮的豬肉。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的鄭學炳聽著呼嘯而過的山風久久無眠。靜夜里,19歲的他暗下決心:“我是學農業的,得盡我所能,為百姓做點事,哪怕為他們的飯桌添一碗綠色的蔬菜,在他們的飯碗里加幾塊新鮮的豬肉,生病的時候有一個香甜可口的水果。”

夢想就一直藏在鄭學炳年輕的心里,像一個不安分的小兔子,有機會就跳上幾跳。當年底,鄭學炳奉命帶一個小隊去進行土壤普查,每個村15天,他幾乎跑遍了攀枝花市周圍的所有鄉村。翻山越嶺,整整半年多的時間,他沒進過城,更沒回過家。再后來,鄭學炳回家時,年邁的母親看到黑瘦的兒子,嘆息著說:“兒啊,你怎么看上去像個農民了?”

鄭學炳只是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他現在心里踏實了,這次土壤普查讓他知道,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可以長出四季蔥郁的蔬菜,再加上這里獨特的氣候條件,那高高的山坡可以變成花果山,鄉親們完全可以過上美好舒適的生活。

也許自己就是那只操針的手

從工作那天起,鄭學炳就常聽前輩們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那根針就是農業。說得真好啊!他覺得自己真的就是天生的干農業的這塊料,他對土地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熱情,他是土地之子,而土地也是百姓的根。

1984年7月,22歲的鄭學炳成為渡口市農牧局農技推廣站站長。此時又被下派到仁和新華鄉,充滿熱情的他幾乎長年吃住在鄉下,他是那么近距離地了解著農民,整天和他們打成一片:搞培訓、買農資,做計劃生育工作,有時候還要調解兩口子的糾紛。他經常覺得自己就是一滴水,很容易就融匯到鄉親們中。那是多么快樂和滿足的日子啊。

一年后,鄭學炳被調回機關,有更多的機會和局長一起下鄉搞調研。心中那個蹦跳的小兔子又活躍起來,他嘗試著把積聚的夢想付諸行動。很快,他和同事們一起指導農民在普威鎮開了一片地,種上了梨樹和桃樹,同時也開發了一片蔬菜基地。他要解決攀枝花市吃菜難的問題,這對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實在是個壯舉。那以后的無數個日子,他會跑到那片基地去盯著看,去琢磨,像看著自己一天天長大變得健壯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蔬菜基地的菜上市了,紅的番茄,紫的茄子,綠的苦瓜,梨樹桃樹的枝干上也掛滿了小果實,鄭學炳亮亮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兒。

1990年底。28歲的鄭學炳成了當地最年輕的副縣級干部,他被提拔為攀枝花市農牧局副局長。身份變了,但他年輕的充滿朝氣的臉上依舊掛著純樸和率真,偶爾去省里開會,大家都管他叫娃娃局長。然而就是這個娃娃局長,很快就又有了新想法,他在琢磨解決攀枝花市民吃鮮肉的問題。說干就干,很快,生豬定點養殖辦起來了。第二年年底,鮮肉上市了。

這樣的工作和生活充滿了樂趣,也充滿了喜悅。鄭學炳在不知不覺間收獲了很多,也學會放下很多東西,他更明白什么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

1994年3月,北京的早春寒意正濃,一位年輕人敲開了農業部部長何康的家門。他自報家門說自己來自西南邊陲的攀枝花,是一個從事了十多年農業工作的基層干部。他充滿感情地介紹攀枝花,介紹那里的氣候土壤,他說那里真的就是一個農業資源的金三角之地,但是,如果要得到更好的開發,他們需要上級的支持和幫助。看著這個鼻尖凍得通紅的小伙子,何康部長被感動了。部長說:“你放心,我們會很快開辦公會議,專門聽取攀枝花的工作匯報。”

那次會議讓鄭學炳一直記憶猶新,他介紹了適合攀枝花土壤氣候的特色農業,比如芒果,開花時決不能下雨,而結果時又必須雨水豐沛,攀枝花完全符合這種氣候要求,那里無疑是世界一流的芒果基地,還有石榴、干蔗、烤煙……他說了很多很多,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美麗的家鄉捧到所有人面前。會議后,農業部專門給攀枝花調撥了30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用來建設特色農業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

芒果豐收的季節,何康部長親自來到攀枝花。香甜的芒果沁人心脾,何部長握著鄭學炳的手感慨著:“小鄭,你們干得真不錯!”

你是我的姐妹是我的愛

從事農業工作二十多年來,鄭學炳覺得自己總是勁頭十足,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土地和鄉親們賦予了他力量。

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真正了解了農村女性,了解了她們的偉大、堅忍、無怨無悔,她們讓鄭學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外婆。于是很多時候,烈日下那些在山坡上躬身勞作的姐妹,都讓他的心里有一點酸澀疼痛的感覺。

2005年夏天,鄭學炳來到米易縣得石鎮調研,他認識了養了70多只羊的吳大姐,天很熱,吳大姐的臉上浸滿了汗珠。鄭學炳感觸很深,他握著吳大姐的手說:“大姐,我把我的電話留給你,你經營上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就找我。”

對于全市的養殖和種植大戶,鄭學炳如數家珍:養了兩千多只雞的譚大姐,種植芒果的大戶羅大姐,聽說她今年的凈收入將近40萬元呢……還有他千辛萬苦引進的某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讓很多農村姐妹都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她們半年時間自己種植藥材賣,其他時間再到藥廠打工,每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還有眾多姐妹參與的烤煙產業,在未來的三年里,這里就要建成國家級百萬擔優質煙葉基地,成為中國的“津巴布韋”。

鄭學炳一個一個地數著,臉上散發著柔和欣慰的光。

如今的攀枝花市,蔬菜、水果、鮮肉早已大批量外銷,南亞熱帶水果、新鮮蔬菜、優質烤煙、特色養殖規模大幅增加,僅芒果一項就達到10萬多畝。

篇3

低溫液體對休克治療的影響

可使機體熱量增加:機體熱量產生可根據物理學原理、單位質量、某種物質溫度,每升高1℃吸收的熱量為該物質的比熱。水的比熱量為1,1g水溫度每升高1℃要吸收1卡熱量。其公式為:Q=CM(t2-t1)。Q為物體在溫度升高時所吸收熱量,C為比熱,M為物體的重量,t1為物體原來的溫度,t2為物體吸收熱量后的溫度。假設輸入的液體的溫度為16℃,輸入體內上升到36℃,那么1000ml的液體要吸收的熱量為:Q=1×1000(36-16)=20(千卡)。輸入液體總量為4000ml,要吸收4×20=80(千卡)的熱量。也就是體內要產生80千卡的熱量才能保持體溫恒定。

酸中毒加重:每克葡萄糖完全代謝分解后可產生4千卡熱量,80千卡熱量只需20g葡萄糖即可產生,但熱量主要是靠有氧代謝產生的,在休克期有效值環銳減,組織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流不足,乏氧代謝增加,嚴重障礙熱量供給,只有增加無氧代謝來補充。有氧代謝增加后,由糖分解產生的歷酮酸和由脂及分解產生脂肪酸,蛋白分解產生的氨基酸也增多,糖在無氧代謝中產生的熱量,只有有氧代謝中產生的熱量的1/3,就是說產生的酸性物質多,由于組織缺氧,使無氧糖酸解增強,酸性物質、丙酮酸增多。肝臟不能處理酸性物質,腎無力排酸保鈉,三羧循環阻斷,酸性產物積聚,加劇酸中毒。

篇4

Study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in Shandong province

KANG Dianmin,WANG Zhiqiang,FU Jihua,et 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HFRS in Shandong province.Methods The model of variation func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quantificationally epidemic situation data of HFRS in Shandong(1974~2004).Results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HFRS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pided into five periods and there was a transitional year among the periods.Conclusion Variation function model about HFRS incidence rate showe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spatial structure of HFRS infection focus in the last 30 years,which experienced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nd from comlpex to simple framework.

Key word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patial heterogeneity;model of variation function

空間異質性是由Li等〔1〕提出的,該理論主要用于研究生態系統功能和過程,在景觀生態學中被認為是產生格局的主要原因。根據數學生態學中空間異質性理論〔2,3〕。本研究將疾病在地理空間分布上具有的復雜性和變異性定義為疾病空間異質性,進而以此來反映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發生的強度及影響因素和其在特定地理環境中的分布特征和相互作用。旨在定量分析HFRS疫源地空間結構及其時間動態變化特征。

1 資料與方法

11 人間疫情資料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74~2004年各縣(市、區)逐月的HFRS疫情報告資料。

12 HFRS病例血清學分型 長期的HFRS流行病學監測結果提示,位于臨沂市的平邑縣和濟寧市的泗水縣可能是不同性質疫源地交匯處。本研究采用回顧性血清流行病學方法,根據疫源地空間結構特征,隨機抽取了位于Ⅰ型和Ⅱ型疫區分界處的泗水縣的部分既往HFRS病例,用血凝抑制試驗進行血清學分型,以觀察疫源地性質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13 統計分析 資料錄入采用EXCEL數據庫,空間變異函數模型估計疫源地性質時空動態變化。疾病空間變異函數定義為:γ(h)=1

2EZ(Xi)-Z(Xi+h)2=1

2N(h)∑N(h)

i=1-Z(Xi)-Z(Xi+h)2(1)

其中,γ(h)為疾病空間變異函數,Z(Xi)為疾病空間化變量Z在空間位置Xi處的取值,Z(Xi+h)為疾病空間化變量Z在空間位置(Xi+h)處的取值,h為分隔兩點Xi和(Xi+h)的空間向量,EZ(Xi)-Z(Xi+h)2是分隔向量h的樣本方差的數學期望,N(h)是被向量h相隔的數據對的對子數目。式(1)是疾病空間變異函數的基本公式,要求疾病空間化變量Z(X)滿足二階平穩性假設〔4〕,根據定義,疾病空間變異函數揭示了疾病空間化變量在研究空間上的變異。但需注意的是,疾病空間變異函數在最大分隔向量h的1/2之內才有意義〔5〕。

2 結果

依據HFRS發病率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及其模型參數,可將山東省1974~2004年HFRS發病水平的空間異質性及其動態變化分成以下5個階段,且各階段間存在1個過渡年。

21 第一階段(1974~1981年)(表1) 其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與模型參數的統計學特征,此階段HFRS發病率的變異函數基本上表現為:(1)塊金值C0和(C0+C)小、相關程h0穩定、C/(C0+C)值大;(2)1981年的模型參數C0和(C0+C)比其它各年份明顯增大,但在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上與其它各年相似。因此,嚴格地講1981年是第1、2階段的過渡年。

表1 山東省1974~1981年HFRS變異函數結構參數(略)

以上變異函數結構特征與模型參數表明,該時期內HFRS的疫源地空間結構既簡單又穩定,總的空間變異成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空間自相關部分所致的空間異質性(平均占9388%),空間自相關的范圍大約為400km。這種穩定的疫源地結構特征揭示了該時期內山東省的HFRS尚處于原始的自然疫源狀態,疫區內存在著共同的致病因子,疫點之間可能存在較強的生態學聯系。

22 第二階段(1982~1986年) 其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與模型參數的統計學特征,可見該階段內HFRS發病率的變異函數基本表現為:塊金值C0高和基臺值(C0+C)不明顯、相關程h0不存在,此時期的HFRS發病率的變異函數呈“純塊金”效應和“空穴”效應。1986年為第2、3階段間的過渡年。表明該時期內HFRS的疫源地空間結構異常復雜,總的空間變異成分中起絕對作用是空間隨機部分所致的空間異質性。這種復雜的疫源地結構特征揭示了該時期內山東省的HFRS已經打破了完全自然疫源狀態,在疫區內隨機分布著眾多的高發區,高發區間的流行病學聯系不明顯,可能存在著生態學聯系。例如,處于發病高峰的1985年,變異函數呈現明顯的空穴效應(變異水平大,變異函數值在1811~3623間),疫區內存在若干暴發點,但若干暴發點又構成了280km左右的暴發區域,提示暴發區域內宿主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突然變化,種群結構和活動范圍發生轉變,帶病毒鼠與人群的接觸機會異常增大,完全自然疫源狀態遭到破壞。

23 第三階段(1987~1990年) 其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與模型參數的統計學特征,可見該階段內HFRS發病率的變異函數表現為:(1)1987年~1989年的塊金值C0和基臺值(C0+C)變小,相關程h0縮小(平均26672km)、C/(C0+C)增大。表明該時期內HFRS的疫源地空間結構又變得相對簡單,總的空間變異成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空間自相關部分所致的空間異質性(占8683%),空間自相關的范圍約為260km。結合當時的HFRS發病水平,這種疫源地結構特征的變化揭示了該時期山東省的HFRS流行機制又有新的變化,可能主要是帶病毒宿主發生變化所致。(2)1990年的變異函數呈“空穴”效應特征,但變異幅度小(變異函數值在32左右),提示該年份疫源地結構的空間相關性消失,這種現象可能是疫區內各高發區的發病率同時大幅度下降所致,也可能是流行機制突然發生變化所致。該年是第3、4階段間的過渡年。

24 第四階段(1991~1993年) 其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與模型參數的統計學特征,可見該階段內HFRS發病率的變異函數值比過渡年份(1990年)有所增大,且重新出現了空間自相關結構:塊金值C0和基臺值(C0+C)小、相關程度h0小、C/(C0+C)較大。表明過渡年份之后山東省HFRS疫源地結構又有所變化,即總的空間變異成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空間相關部分所致的空間異質性,空間自相關的范圍約為170km。

25 第五階段(1994年~2004年)(表2) 其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與模型參數的統計學特征可見,該階段內HFRS發病率的變異函數有以下特點:(1)1994年模型參數C0和(C0+C)比其他各年份明顯增大,但在變異函數的結構特征上與其它各年相似;(2)塊金值C0、其臺值(C0+C)和相關程h0逐漸變小,但歷年的C/(C0+C)大且變異函數形狀相似。表明1994年是第4、5階段的過渡年;1995年~2004年間總的空間變異成分中起重要作用的仍是空間自相關部分所致的空間異質性(占9481%),空間自相關的范圍約為200km。這種疫源地結構特征揭示了山東省在1995年HFRS發病高峰過后,HFRS疫源地空間結構又進入穩定狀態,且空間變異逐漸變小。

表2 山東省1994~2004年HFRS變異函數結構參數(略)

3 討論

HFRS在特定地理環境空間中的發生是其自身的流行病學機制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相互作用使發生在不同空間位置上的疫點與疫點之間、疫點內病例與環境因子之間存在著自相關或相關關系,其結果決定了疾病在地理空間上的分布具有復雜性和變異性。復雜性涉及疾病地理流行病學特征的定性描述,變異性涉及疾病地理流行病學特征的定量描述。疾病空間異質性定量分析方法是否能應用HFRS發病水平的時空動態研究,薛付忠等〔6〕于2002年對山東省臨沂市HFRS進行了空間分布異質性分析,結論是該方法能準確刻畫疾病空間異質性特點,解釋疾病的地理流行病學機制。山東省1974~2004年HFRS發病率的變異函數模型顯示了,疫源地結構由最初原始的自然疫源狀態,向HFRS的疫源地空間結構異常復雜轉變,其后的疫源地空間結構又變得相對簡單,最后HFRS疫源地空間結構趨于穩定狀態,空間變異逐漸變小。山東省30年來HFRS疫源地空間結構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再由復雜到簡單的變化過程。對于每個階段疫源地動態變化的原因將另文研究。HFRS疫源地類型的演變規律的揭示,對確定HFRS疫區型別,指導疫苗的正確使用,重新制定符合山東省HFRS預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Li H,Reynolds J F.On det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heterogeneity[J].Oikos,1995,73(2):280.

〔2〕 周國法,徐汝梅.生物地理統計學-生物種群時空分析的方法及共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9-34.

〔3〕 王政權.地統計學及其在生態學中的就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6.

篇5

二、加強目標教育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這個力量來源于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目的和動機是以需要為基礎的,過去只用升學來誘發學習目的和動機,這是很片面的。要對學生說:“將來大多數學生都要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中,無論干哪一行,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廣博。那么我們現代人更應把它重視起來,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不盲目地生存,將來經商的時候才能知道哪里出產什么,有利于商業活動。只有了解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掌握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將來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地發展,自然界才能不給人們帶來災難。”

三、架起師生相通的橋梁

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對好中差不同的學生也要保持平等的關系,不能對學生有親疏厚薄之分,要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教師只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美好的口才,自然的教態,和腦子里豐富的知識,以及和藹可親的口語來換得學生的尊重,每當上課時,都讓學生以笑臉相迎,把對老師的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四、巧妙教學

地理學科也是一門科學,地理教師應該具有恰當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還要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在講新課時,應該用教學掛圖,把它掛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思維閱讀課本上的文字,邊看書上圖,再對照前邊教師的大掛圖對比著學習,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來記憶,這樣很直觀,很有空間想象力,和地理事物的真實性。其次,在講完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草圖變相出題型,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如果畫圖的水平不高,不太象也沒關系,只要能把關鍵的地理事物和名稱表現出來就行。比如畫中國地圖時,必須畫出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黃河入海口),長江入海口,杭州灣,珠江口,雷州半島,臺灣島,海南島等,我以前看有的老師上課不拿地圖,也不畫版圖,畫圖了也太簡單過分了,那樣會讓學生有錯覺,記不住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識點。比如講中國的主要鐵路,不畫出珠江口,就定不了廣州的位置。 再次,教師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講解知識,會拓展知識面,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懂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不要死記硬背地理知識,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問學生:“為什么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不是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問題不是背就能解決的問題。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改變了那里的氣溫和降水狀況。這是受地形因素影響的結果。地理科也是理性知識,有很多學生和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地理是屬于死記硬背的,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篇6

Aims & Scope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JPM)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cientists and academ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new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different areas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ll manuscripts must be prepared in English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Accepted papers will appear online within 3 weeks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 Behavior and Behavioral Changes· Environment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Disease Risk Factor Screening·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of Injury and Violenc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hronic and Acute Disease· Promotion of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Health· Public Health Planning· Smoking, Alcohol and Other Substance Abuse· Women's Health

篇7

Research of effect by valsartan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cute renal failure LIU Yu-zhu, CHEN Ke-bin, WU Wei. Shandong Medical school of Qingdao Hospital, Qingdao 273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valsartan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cute renal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and complicated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valsartan group, amlodipine group and valsartan amlodipine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ree groups received respectively therapy by valsartan, amlodipine and valsartan amlodipin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24 h urine volume, serum potassium, urine microalbumin (mALB), serum creatinine (Scr) levels and ankle ed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24 h urine volume, serum potassium, urine mALB and Scr levels i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all groups had much better 24 h urine volume, serum potassium, urine mALB and Scr levels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Valsartan amlodipine;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cute renal failure; Clinical effect

腎綜合征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是指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導致的急性腎實質損害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臨床以少尿或無尿癥狀為主, 伴胸悶, 不能平臥, 全身水腫。腎綜合征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率高于50%, 是HFRS患者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1, 2]。有研究表示[3], 對于腎綜合征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要嚴格觀察尿量, 治療時應加強少尿期的護理, 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目前臨床上應用纈沙坦氨氯地平主要用于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4], 本次課題主要研究其在腎綜合征出血熱臨床治療中的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醫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治療的急性腎衰竭并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120例, 其中男64例, 女56例, 年齡48~72歲, 平均年齡(56.23±8.16)歲。將患者隨機分為纈沙坦組、氨氯地平組和纈沙坦氨氯地平組, 各40例。

1. 2 納入標準 120例患者診斷分型符合1997年《全國流行性出血熱防治方案》制訂的標準, 并經血清學檢查證實。符合下列臨床表現:①發熱;② 腹痛、腰痛和或頭痛;③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④少尿(尿量

1. 3 方法 纈沙坦組給予纈沙坦80 mg, 1次/d, 氨氯地平組給予氨氯地平5 mg, 1次/d, 纈沙坦氨氯地平組患者給予纈沙坦氨氯地平片, 1次/d。觀察比較三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量、血鉀水平, 以及腎功能(尿mALB、Scr)等指標, 以及足踝部水腫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24 h尿量及血鉀水平比較 三組患者治療前24 h尿量、血鉀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治療后24 h尿量、血鉀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三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三組患者治療前尿mALB、S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治療后尿mALB、Scr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3 三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本次治療以足裸部水腫為主要不良反應, 纈沙坦組足裸部水腫發生率為2.5%、纈沙坦氨氯地平組為32.5%, 均明顯低于氨氯地平組的6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漢坦病毒感染引起的廣泛小血管和毛細血管損傷, 以發熱、出血為特征性癥狀的疾病, 常引起肝腎等器官的損害, 且起病急、病情重, 死亡率高[5]。在我國, 50%~60%的患者可出現急性腎衰竭[6], 影響患者的康復和預后, 故對出血熱急性腎衰竭的有效治療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對腎綜合征出血熱急性腎衰的治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用藥, 病情嚴重者應及時有效地進行透析。本次研究主要討論纈沙坦氨氯地平聯合應用的治療的效果。

Duan等[7]研究證實, 纈沙坦氨氯地平片比單一用藥能夠更有效地控制血壓, 減少不良反應, 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依從性。本研究結果表明, 纈沙坦氨氯地平聯合應用增加尿量的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用藥的其他兩組(P

纈沙坦和氨氯地平雖然都用于保護腎功能, 但是二者的機制是完全不同的。纈沙坦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 可通過松弛腎小球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 從而降低腎小球的血流灌注壓, 減輕腎小球的負擔;同時, 纈沙坦還可以松弛系膜細胞并抑制其增殖, 改善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 從而提高腎單位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 達到減少尿蛋白的作用。氨氯地平是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通過抑制細胞外鈣離子內流, 引起血管擴張, 血壓下降, 則腎小球入球小動脈的血壓也會下降, 腎小球的灌注壓下降, 血流減慢, 腎小球可充分發揮其濾過作用和重吸收功能。

至于不良反應, 出現足踝部水腫的情況, 可能是因為氨氯地平擴張毛細血管前微動脈但是不擴張毛細血管后微靜脈, 應用氨氯地平的同時使用纈沙坦可以使微靜脈擴張, 拮抗氨氯地平引起的動靜脈壓力失衡, 明顯降低患者水腫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 纈沙坦氨氯地平組足裸部水腫發生率明顯低于氨氯地平組(P

綜上所述, 纈沙坦氨氯地平聯合應用可以降低血壓, 保護腎功能, 緩解腎綜合征出血熱急性腎衰竭的臨床癥狀。通過降低血壓, 減少腎血流灌注壓和濾過壓, 減少尿蛋白的含量, 減輕腎損害, 改善水腫, 對出血熱引起的急性腎衰竭的治療有重要意義, 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學中, 韓明鋒. 腎綜合征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 中國社區醫學, 2000, 6(4):37-38.

[2] 吳翠萍, 孫朝霞, 馮愛芳. 血液透析治療腎綜合征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1, 1(11):1659-1660.

[3] 李超英, 王秀華. 流行性出血熱合并急性腎衰竭38例血液透析治療的護理.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11):2694-2695.

[4] 王斌, 楊青. 纈沙坦氨氯地平治療中老年高血壓合并早期腎損害的臨床療效研究.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4, 22(4):42-44.

[5] 趙鼎英.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5, 3(4):45.

[6] 盧曉月, 魯新, 趙毓敏, 等. 腎綜合征出血熱并發急性腎衰竭分析. 當代醫學, 2011, 17(19):40-41.

篇8

篇9

1.地熱形成條件對比分析

贛東北比贛南地區自然出露的溫泉要少,但通過對溫泉形成地質條件的對比分析,認為贛東北地區溫泉形成的地質條件好,具有潛在的開發利用前景。

根據地熱地質條件可知,地熱區必須具備“源、通、儲、蓋”四個基本條件,即深部具有熱源及水源供給,下部具有熱水通道,中間有較好的儲水條件,上部有較好的覆蓋層。現從以上四個方面來敘述調查區的地熱地質條件:

1.1 熱源條件

贛東北地區位于樣子板塊與華夏板塊結合地帶,經歷了中新元古代的晉寧運動、早古生代的加里東造山運動、晚古生代-中三疊世被動陸緣蓋層沉積與印支造山期,以及白堊世燕山期的巖漿侵入與噴發活動,構造運動頻繁,是地殼深部物質能量與淺部交替的有利部位。各時代的進入巖體為熱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熱源。

1.2 流通條件

贛東北地區經歷了從元古代到新生代的各旋回構造運動,斷裂十分發育。其中北東或北北東向區域性大斷裂有萍鄉-廣豐斷裂帶、祝家-大茅山斷裂帶、弋陽-球川斷裂帶等,另外北西向斷裂也廣泛發育。贛南地熱資料顯示,北東向斷裂帶為主要導水導熱構造,在這些構造帶與北西向張性、張剪性斷裂帶的構造復合地區往往是成泉的有利部位。贛東北地區亦具備這樣的構造條件,為地下水的流通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因而流通條件優越。

1.3 儲水條件

贛東北地區地表水系較多,地表水豐富。區內溝、溪、小河、支流發育,地形錯綜復雜,形成許多小型的水文地質單元。物探資料顯示:中深部構造節理發育,淺部風化裂隙亦發育,在地下形成良好的含水空間,為地下水儲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4 蓋層條件

贛東北地區廣泛出露的地層為前震旦系雙橋山群和燕山期花崗巖體。前震旦系雙橋山群(Pt2sh),巖性為灰綠色薄~厚層狀千枚粉砂巖、炭質板巖(有名的硯山硯石板巖在出露)和千枚狀粉~細屑沉凝灰巖為主夾千枚巖、千枚狀砂質板巖等,千枚巖一般為隔水層。由于該地層熱導率較低,又直接覆蓋在熱儲之上起保溫隔熱作用,是理想的地熱蓋層。

通過上述分析,贛東北地區基本上具備了地熱儲積的“熱源、通道、熱儲、蓋層”等基本熱儲水文地質條件,和贛南地區基本一致,甚至更為優越。

2.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前景

江西省普遍有地熱水分布,水質類型基本相似,但在泉井數量、平均水溫及流量等方面,各地差異很大,其中贛州地區泉井數量、熱水-熱溫水及水量約占全省的50±%,而贛東北地區(包括景德鎮市、鷹潭市)和吉安地區的溫泉(井)之和僅占全省溫泉(井)的13.2%

全省及部分地市溫泉(井)分布及水溫、水量簡析見以下初步統計表:(見表1)

從上表看出贛州地區無論從泉井數量、水溫及流量綜合排名第一,而贛東北地區(包括景德鎮市和鷹潭市)綜合各項指標排名墊底。

贛東北地區有良好的地熱條件,而井泉數量在全省最少,說明我們對贛東北地區投入的勘查工作量太少,為改變這種落后局面,需加大對贛東北地區的勘查工作。為此二二三地質隊在收集和分析贛東北相關資料才基礎上,展開了贛東北地熱地質測繪工作,優選出了最有利的工作靶區。選出的工作靶區在婺源縣新村的水庫旁,為進一步查明靶區的地熱賦存條件,確定鉆孔位置,今年又進行了可控音源大地電磁(CSAMT)法勘查工作。

通過對大地電磁法勘查的成果解譯:水庫南邊有斷層經過,斷層兩側主要出露的是中元古代變質巖佛子坑巖組和板橋巖組,斷層走向北東,總體傾向北西。從南邊3條CSAMT法剖面來看基本反映了這些地質特征,高低結合部位是佛子坑巖組和板橋巖組的分界線,即是F1斷層的反映,斷層在電性剖面上淺部為阻,中部為底阻,說明中部破碎含水豐富。

北邊3條線的電性剖面與南邊三條線電性有些差異,但也基本反映了本區地質特征。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確定了最有利的鉆孔施工位置,于2014年11月正式開鉆。勘查、采發贛南地熱資源,對發展清潔熱能、療養、旅游業,農業及漁業將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這將為贛東北地區的地熱開發利用揭開新的篇章。

篇10

一頭烏黑的卷發,紫銅色的臉龐,敦實而中等的身材,以及謙誠的言談舉止,這一切和一個普通的藏族青年毫無兩樣。這是多吉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

走進多吉的辦公室令我們吃驚的是,身為地熱大隊總工程師,他的辦公室卻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一張破舊的辦公桌,一架滿是書籍、資料的木板書架,以及在墻上掛著的地形地質圖之外,再也沒有任何讓人關注的東西了。

然而,每次野外考察歸來,多吉就在這個辦公室里,夜以繼日地分析、研究,創造了令中國乃至世界地熱同行值得欽佩的輝煌業績。“條件是簡陋一點,但搞科研就不能講條件。”樸實的語言里透著一股藏民族固有的頑強性格。

出國深造,謝絕挽留

多吉,1953年出生在加查縣一戶偏僻的山村農民家庭。從小生活在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他不怕吃苦的意志。他說:“我每年野外工作時間都在5至8個月,但我從來沒有感覺到這是一種苦。”1974年,這位藏族農民的后代走出了父輩們從未離開過的山村農舍,走進了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197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走上了地質工作崗位,并一直從事他所酷愛的地熱地質勘探與研究。

談到工作,多吉總是把成績歸功于培養他的老師和各級黨政領導。他說:“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沒有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栽培,就沒有我的今天。”確實,像培養眾多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術人才一樣,地礦部門十分重視藏族地質礦產專業人才的培養。1983年,多吉再次派往他的母校深造。經過幾年的野外地質工作實踐的磨煉,他此行更是如魚得水,加倍珍惜時間,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養分,為他的專業理論修養奠定了深厚的基礎。1986年組織又派他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英語學習,為他出國深造做準備。1987年他赴意大利比薩國際地熱學院專門學習地熱勘查技術一年,收獲頗豐。緊接著,他又到美國加州大學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學習地熱資源評價及熱水礦床的形成機制。

在美國學習期間,有不少學者和導師發現了這位藏族青年的鉆研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勸他留美工作,甚至有人主動聯系工作,要求和他們一起開展科研工作并講授藏語文課。就在學成登機歸國的前幾分鐘,美方專家還一再挽留。面對美方專家的盛情邀請、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和豐厚的待遇,他毅然謝絕留美,并對美方專家說:“我的根在家鄉,青藏高原是從事地質科研最理想的地方。”

分析解譯,創新理論

經過組織多年的培養和自己不懈的鉆研,多吉沒有辜負黨和政府的企望,他迅速地從一名普通的地質技術人員成長為國內外知名的地熱專家。他在地熱資源勘探與開發等領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羊八井地熱田是我國最大的地熱田,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但20世紀七八十年代勘探研究工作還局限于羊八井盆地內的淺層熱儲,90年代開始對深部熱儲及盆地圖像進行論證,初期的論證勘查工作雖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沒有重大突破。對此許多地熱專家學者認為,羊八井熱田深部只有高溫存在,而不會有可供開采的流體存在,不同意打深井。就在決定羊八井命運之際,多吉根據自己多年的所學知識及實踐經驗,力排眾異,果斷地提出了羊八井不僅有可供開采的高溫流體存在,而且有進一步施工的必要。

多吉主持完成的羊八井地熱田深部高溫地熱資源開發性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1996年多吉臨危受命,擔任了羊八井ZK4001高溫深井的設計、勘探的技術重任。他認真研究了這個地區跨度達20年的地熱地質資料,提取塵封多年的樣品,分析過去工作的得與失,全心研究羊八井熱田的成因機制與主攻方向,大膽提出了變質核雜巖體中年輕融熔型巖漿上侵形成羊八井高溫地熱系統的新理論。

在實踐中,他也不是一帆風順。在ZK4001深井施工過程中,遇到了特大井噴、深層熱儲溫度高、地層極為破碎、深部特大井漏等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但他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地質構造進行了反復分析和研究,并運用在國外學到的地熱勘查先進技術和工作經驗,結合具體地質條件,進行了現場技術指導和地質特征分析解譯,對所出現的問題隨時提出正確的解決辦法和對策。最終這口深井獲得了單井發電潛力超過萬千瓦級的高產地熱流體,單井汽水總量達302T/H,其流體具有不結垢、熱焓值高、產量穩定等諸多優點,可與世界上僅有的少數地熱高產井相媲美,是屬我國目前溫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熱井。從此結束了我國沒有單井產量萬千瓦級地熱井的歷史。

填補空白,趕超世界

與此同時,多吉完成了羊八井地熱田深部高溫熱儲形成機制研究項目。這個項目是我國首例高溫地熱資源形成機制研究課題。他在大量收集和分析前人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羊八井地區的地質構造、巖石地層、礦物、水文地質、水熱蝕變、熱田深部地球物理異常、深部高溫流體地球化學成份等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應用新的研究思路和觀點,提出了全球性喜馬拉雅地熱帶中非火山型構造裂隙式高溫熱儲的新論點,系統地闡述了變質核雜巖體中的年輕融熔巖漿上侵定位,形成羊八井熱田高溫水熱系統的新理論,并較為完整地建立了羊八井地熱田深部高溫地熱系統地質模型和水熱模型,了早期國外專家論定的羊八井熱田屬深循環低溫地熱系統的論點。這項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高溫地熱成因研究的空白,同時為勘查和開發我國其他地區高溫地熱資源提供了示范和可借鑒的相關理論基礎。經專家評定其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他還與中科院其他專家一起完成了主要熱田含銫硅華地質調查、銫硅華礦床形成地質條件研究項目,以及高溫地熱流體地球化學研究等課題,為在首次發現具有巨大資源潛力的新型銫硅華礦床和我國高溫地熱流體地球化學研究領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奠定了基礎。

成果豐厚,事業第一

篇11

在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中,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必然會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1]。如今,大學畢業生已不再是天之驕子,畢業就意味著面臨失業。用人單位不僅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來勝任工作,同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3]。

根據企業給學院培養人才方面的反饋意見,大致總結以下幾點不足之處:(1)希望學校在育人方面多下功夫,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很多企業用人、選人的首選條件,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就是一個企業的文化;(2)希望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準確地給自己定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3)希望學生具有獨立健康的人格,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長遠的發展觀念,了解舍與得,付出與收獲;(4)希望提高畢業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培養樂觀向上的品質和積極的心態;(5)希望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誠實守信的品質。

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一方面要堅持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根據社會的需要,改變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綜合素質能力結構,以增加學生擇業時的籌碼。

2、CDIO理念的繼承和發展——TOPC-

ARES-CDIO

研究和借鑒國際高校經典的學生培養模式,能夠為我國高校學生工作改革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國內外高校在學生工作事務管理理念上存在著不盡相同之處,這也就引起了對于學生工作的方向、方式、側重點、目標等問題上的差異。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中國的教育問題,需要我們結合中國高校的實際情認真思考,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給出適合本土高校學生發展的以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核心的的人才培養思路和方法。

CDIO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皇家工學院、瑞典查爾摩斯工業大學和瑞典林雪平大學共同創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繼承并發展了歐美地區20 多年的工程教育理念,也代表著國際工程教育的最終發展方向,它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四個單詞首字母的組合[4]。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在繼承的基礎上對CDIO理念中國化,調整并增加了部分能力指標,構建了具有東軟特色的TOPCARES-CDIO能力指標體系,提出了TOPCARES-CDIO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全院范圍內實施了教育教學改革。學院所提出的 TOPCARES-CDIO 能力指標體系包含8 個一級指標、32個二級指標和110 個三級指標。除了專業能力培養外,還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放與創新,強調對學生態度與習慣、創新能力、價值觀以及個人職業能力、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責任感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駕馭社會實踐的能力[5]。

于是,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應運而生,它是以構想、設計、實施、操作為循環的一體化教學理念,是要用全新的理念來改變教育模式,實現從“以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術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實際應用能力”的轉變。因此,要以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為契機,不但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其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3、TOPCARES-CDIO綜合素質培養目標

歐洲教育學專家齊克林和雷賽爾曾指出,環境因素在完成發展目標與否方面起重要作用。他們認為影響大學生發展的大學環境因素有七個:學校目標、學校規模、師生互動、教學大綱、教學方式、學生團體及學生事務規劃與服務。齊克林的理論認為規劃好大學生的學習環境對幫助學生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正確的素質教育培養目標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院結合TOPCARES-CDIO的改革理念,制定了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素質教育一體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嵌入式系在通過對企業的走訪和調查后,在學院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能力體系的基礎上進行了刪減,選擇了適合我系學生發展的若干指標形成了特有的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能力體系。其中包括7個一級能力指標(T、O、P、C、A、R、E),25個二級能力指標,66個三級能力指標,并根據每一個三級能力指標確定了具體的培養能力指標。各級能力指標之間按照邏輯包含順序和重要度加以組織。一名學生如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就必須學習專業技術、社會意識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立適應專業培養目標的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之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課外實踐教學環節,如SOVO(大學生創業中心)、CO-OP(企業與大學合作項目)教育計劃、專業社團、學習小組、競賽活動等,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

嵌入式系統工程系在確定素質教育培養方案時,采用了“黑箱法”。將企業和社會的需求作為輸入,在黑箱中進行相應的操作,完成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最終輸出符合TOPCARES-CDIO人才培養標準的、企業和社會認可的優秀畢業生。同時,將學生現階段已具有的知識和能力作為輸入,經過黑箱的處理后,輸出后續的學習應具有的知識和能力,以保證階段性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嵌入式系借鑒了CDIO的課程設置,詳細分析了學生每一學期的學時安排,計算出每一學期絕大多數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學時總數,并以此為指導確定各個學期的素質教育活動總學時安排,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可以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考慮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活動時間,保障學生可以參與到其他能力的拓展訓練中。嵌入式系統工程系在設定各個學期的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時,本著“隨年級的增高,素質教育活動逐漸減少、專業教育活動逐漸增多”的原則,結合學生在大學不同階段的學時分布與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能力與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大一到大三各個學期的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例如:大一年級第一學期重點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優良學風養成、職業生涯規劃這五項核心教育內容,并在每一項核心教育內容里開展相應的素質教育活動。因為學生接觸的專業知識較少,所以組織的活動主要以素質教育活動為主。隨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上升到一定的層次,大一學年第二學期我們就計劃組織開展C語言程序設計大賽、INTEL趣味機械設計大賽、“金烙鐵”焊接大賽等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活動。在大二年級,我們計劃開展如挑戰杯、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ITAT全國編程大賽和INTEL趣味機械設計大賽等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活動,素質教育活動較大一學年減少很多,約占活動總學時的1/3。大三年級時,重點開展CO-OP教育計劃、SOVO、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INTEL趣味機械設計大賽以及專業社團等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只占活動總學時的1/4。大四年級主要開展CO-OP教育計劃、挑戰杯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只有以法制教育為主的幾項,活動學時很少。詳細的素質教育內容實施時間見圖1:

4、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體化課程計劃是CDIO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6]。“一體化課程計劃形成了一個總體效果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教育系統。這個教育系統由明確而相互支持的各種元素的協調構造而成,每一元素都有各自明確的功能,所有的元素共同作用以確保學生達到專業所設定的預期學習效果”。素質教育亦是如此,只有將素質教育所涉及的各個組織、個體融合為一體,形成一套完善的組織機構,才能在充分發揮各級組織的基本作用的同時,達到“1+1>2”的目的。

(1)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課程體系的一體化。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多層次、多元化的能力特點,構建分類設計、分層施教、分步實施、獨立設置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制安排上,學院在每學年兩個理論教學學期的基礎上,增設了一個為期一個月的實踐學期,使學生將每學年的重點知識貫穿起來,完成一個實際工程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與學的一體化。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做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課程內容和實踐項目的設計上注重應用性,體現“做中學”的實踐性教學特點。讓學生在模擬的實踐環境中進行綜合性的技術訓練,在參與生產實踐過程中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同步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3)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一體化。傳統的工科學生培養是以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線,忽視對學生社會屬性的認知和培養。TOPCARES-CDIO目標體系除了強調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之外,更強調溝通表達、態度與習慣、責任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組織實施方式和管理體制上要綜合考慮,對專業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行一體化的設計。將專業培養目標映射到學生課外的各項素質教育活動中,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

(4)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一體化。采用學習小組、興趣小組、專業社團、SOVO(虛擬公司)等組織形式,將學生以團隊的方式組織起來,學院在實踐場所、評價體系和實踐指(下轉第152頁)(上接第149頁)導上資金、給予一定的支持,使得學生在這種課內課外一體化研究、實踐的氛圍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和創新性,通過做中學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各級組織之間的關系見圖2。

(5)校企合作與職業能力一體化。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需要設計工程實踐場所,而職業能力的培養更需要在實際的企業環境中得到鍛煉和培養。自2006以來開始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全面實施在國外大學備受歡迎的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計劃,每年選拔優秀學生利用暑期和實踐學期(為期三個月)到企業頂崗實習或到企業做畢業設計(為期10個月),它使優秀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有機會獲得9~16個月的真正工作經歷,學生不僅能在企業實習和運用所學知識,還能了解企業的運作,獲得職業訓練,學會承擔責任、溝通協作,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為畢業后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做好準備。

5、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以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為例,在實行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2年后,教學質量管理與保障部關于以下兩方面就能行了實地調查:(1)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整體質量的滿意度;(2)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知識和技能的評價。其中,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整體質量評價與前三次結果相比,選擇“很滿意”比例有所升高,且均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如圖3,從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知識和技能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出,有87%的用人單位認為學院畢業生的知識技能水平與其他院校畢業生或有經驗的員工相比,具有很大優勢。這與前三次問卷調查結果相比,有較大的提高。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基于TOPCARES-CDIO理念的就業能力提升策略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必要性。該策略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TOPCARES-CDIO理念運用于就業能力提升方面,為TOPCARES-CDIO教育教學改革下的就業問題開辟出新方向。

6、結語

基于TOPCARES-CDIO的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理念,轉變了人才培養機制,又強化了實踐育人意識,在開發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提升其就業能力,進而提高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雖然我們的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與優化,只有不斷的思索、實施、糾正、改善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素質教育培養方案,才能培養出更多、更高質量的優秀畢業生,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王荊.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程度比較與借鑒[J].中國成人教育, 2007(12):41-42.

[2]柯羽.非專業素質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J].中國青年研究,2010(7):98-100.

[3]張慧,王宇紅.國內企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內容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6):136-138.

篇12

"TOPCARES"作為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人才能力培養的最高關注,其每一個字母代表學生應當具備的一種能力,具體是指,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術知識與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開放式思維與創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個人職業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溝通表達與團隊工作,A(Attitude and Manner)態度與習慣,R(Responsibility)責任感,E(Ethical Values)價值觀,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應用創造社會價值。實施"面向職業崗位的課程體系設計的反向推導流程"即根據市場對IT人才的能力結構需求確立培養計劃及目標,制定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TOPCARES-CDIO的核心是一體化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比如在課程設置方面,傳統的培養思路是,要培養什么能力,就增加哪門課程。而CDIO強調的是一體化,是把學生要培養的這些能力和要提升的素質貫穿于四年學習的各個方面。大學人才培養的瓶頸往往在與社會脫節,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教學改革中,學校要求所有課程都要以具體的實踐項目貫穿教學,讓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循序漸進系統掌握核心能力。

在當今的高等教育中,我們可以借鑒CDIO的培養模式開展工作,以提高素質教師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使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更加與時俱進,切合實際。CDIO模式中,構思(conceive)一設計(design),一實施(implement)一運行(operate)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生命周期模型。

首先,構思(conceive)。在CDIO模式中,構思屬于第一階段,在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中,作為素質教師的我們首先需要確立可持續發展的一體化思想,明確高等教育在大學生一生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其次,設計(design)。在CDIO模式中,設計是將構思階段的使命與愿景進一步具體細化的過程,是下一個實施階段的依據。根據CDIO一體化的核心思想,我們應該把大學生的四年大學生活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籌與規劃,以"如何規劃我的大學生活"、"我的寢室生活"、"我的職涯規劃"為主題,開展系列教育活動,進行長期和系統的工作。新生入學后,要利用軍訓的有利契機,對新生開展以組織紀律教育為主的入學教育系列活動,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代表現身說法,介紹學習經驗與學習方法,利用各種宣傳途徑讓新生感受作為一個優秀學生的典型事跡,使學生盡快了解"大學生活",掌握校規校紀,培養良好的精神風貌與生活習慣,為今后四年的大學生活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再次,實施(implement)與運行(operate)。CDIO模式中,實施和運行階段是指完成從設計到產品的轉變過程以及交付使用后對客戶的預期價值評估和對系統的支持、維護與升級改進,是對前期構思的總體愿景與使命以及具體設計方案付諸實際的過程.有了CDIO一體化的核心思想,日常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與管理的時候,我們需要切實有效的實施細則與運行機制為支撐,保證預期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我們應當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文化考評體系,成立專門的考評領導委員會,以班級為單位成立工作小組,圍繞學生的思想道德、專業知識、文化修養、身心素質各方面進行360度全方位的考核與評估.每學期進行一次,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責成專人根據相關記錄情況,結合工作小組提供的材料,綜合審查每名在校學生的素質測評結果,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對自己的13常行為進行自測,多方綜合出考評結果,并公示三個工作日,讓全體學生進行監督.在每年的五四評優及年度評優中,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考評結果是主要的評優參考依據,根據科學、規范的考評體系而產生的評優結果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評優結果的透明、客觀與公正.在大學生成才的諸多要素中,德育居于主導地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工作的加強和改進,要與 教學改革發展(專業、課程、項目)相適應、相配套、相對接.為此,我們還將專業培養目標映射到學生課外的各項素質教育活動中,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課上教學與課外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了貫穿大學4年的綜合素質教育項目,將學風建設、思想教育、安全穩定及職業素質養成等內容,融合在系統的學生活動項目之中.

在日益發展的當代社會中,高等教育面臨著越來越紛繁復雜的實際問題,CDIO的培養模式可以為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開拓一種新的思路,提供一種新的可能。作為高校素質教師,我們應該學習CDIO的培養模式,牢固掌握CDIO一體化的核心思想,熟練運用構思(conceive)一設計(design),一實施(implement)一運行(operate)的周期系統,解決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素質教師工作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篇13

1. 我國地熱資源概況

1.1地熱資源地理條件

由于中國大陸的板塊構造在地質學上屬于歐亞斑塊,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大陸的板塊在歷次板塊碰撞的影響下,通過多期盆地疊加塑造和多旋回構造運動,使我國有不同的地熱田,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地熱田大約有275處,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華東地區、西南地區等。

我國的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大型沉積盆地和構造活動帶,主要類型有隆起山地型與沉積盆地型。隆起山地型地熱屬于高溫地熱資源,一般分布在西南地區、華東地區、臺灣地區和東北地區;而大型沉積盆地型地熱屬于中低溫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的盆地地帶均有所分布,主要熱儲層為數百米到數千米厚度的砂礫巖、第三系砂巖等,溫度據測算達到40-80度左右。

1.2地熱資源的優勢

地熱資源本身是一種清潔、廉價、環保的可再生與可利用的新能源。開發地熱資源有助于改善能源結構,避免環境污染,據統計,開采地熱資源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工業粉塵、煙塵、工業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的環境的排放可以間接達到控制的作用。同時地熱資源本身具有高效利用的特點,主要有應用范圍廣和利用率高兩個特點,同其他資源相比,熱能資源的優勢得到顯現。在建設成本上,熱能資源同太陽能、潮汐能、風力相比,成本較低,并且不容易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熱能資源在電力傳輸具有穩定性的特點,不容易發生中斷的情況[1]。

2. 我國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作現狀

2.1地熱資源勘查工作現狀

早在建國之后,相關部門就已經開始對我國地熱資源的情況進行調查,最初應用在我國溫泉療養院的建設上。隨著技術的發展與資源發現的重大突破,在我國其他地區發現了地熱資源,通過對石油勘查技術與地熱異常明顯地區發現我國有豐富的地熱資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得到提高。在旅游與房地產事業蓬勃發展以及市場的強烈需求下,部分企業開始加入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作,很多地區的地熱資源得到開發,并且地熱井越打越深。但是國家在地熱資源的額勘查上的投入出現下降的情況,使國家層面的地熱資源勘查工作幾乎處于停滯狀態,使勘查工作落后于開發應用。

國家通過對地熱資源進行勘查的情況下,發現并掌握我國地熱資源的基本情況與分布。同時政府對淺層低溫能勘查評價也開展相關的工作,隨著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地的初步區域調查評價工作的結果來看取得很好的成果,現逐漸向全國各地進行推廣。

2.2地熱資源應用現狀

目前我國的地熱資源應用從最初的溫泉轉向供暖、發電、醫療、溫室種植等多方面得到應用。據統計,我國2700處溫泉有700處得到開發利用;1048處的地熱田有259處得到開發應用;地熱井開采大約1800多眼,年開采量大約3.68億立方米。

地熱資源開發的最顯著效果就是對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a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了節能減排,隨著淺層低溫能逐漸得到推廣利用,地熱逐漸成為新能源的重要來源[2]。

3.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面臨的問題

3.1資源浪費嚴重

隨著生態觀念逐漸在經濟發展中得到推廣,各個地區對生態保護采取了積極的政策,以達到建設更優化的生態環境。但是部分地區出現政策執行難等問題,地區生態工程建設仍處于落后的狀態,地區生態工程建設未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部分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由于未能建立地熱產業,導致地熱資源開發能力仍然是低效率、低層次,使地熱資源出現嚴重的浪費。

3.2地質災害頻發

在部分地區的地熱資源的勘查中,沒有制定和使用全面有效的規劃,導致地質災害頻發,對地熱的開發利用效率受到影響。例如,部分地區在地熱開發中出現沉降、坍塌等事故,影響現場開發作業并帶來巨大損失。

3.3產業分布失衡

目前我國的地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存在不均衡的情況,并導致資源利用率偏低。由于很多地方出現結構規劃與發展不協調的情況發生,導致相關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再加上部分地區存在差異性,很多地方在地熱資源的開發模式存在不同的情況,導致出現多種發展問題,地熱資源使用效率出現不同的情況[3]。

4. 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作對策

4.1制定規劃

國家應制定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規劃,在編制相關規劃上要堅持勘查與開發進行統一規劃、開發與保護并重。對地熱資源的布井、開采、利用、資源保護進行相應的規劃,并納入到我國國家戰略安全層面上,來推動我國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作。

4.2勘查開發

在地熱資源的地質調查上,要同環境地質調查與區域地質調查相結合,對地熱資源情況進行綜合調查評價,保障地質調查水平,并且避免風險的發生。在勘查工作上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允許企業來參與勘查開發。在對地熱資源條件、地熱鉆探、地熱數據計算、地熱資源綜合評價、地熱綜合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和管理,并確保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

4.3監管工作

針對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工作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對地熱資源的開發上采取監督管理并健全相關管理體制。對地熱資源的調查、勘查、設計審查、施工管理、鉆探管理、開采檢測、回灌管理等一系列程序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同時對全國的地熱資源資料進行統一搜集,建立數據庫系統。根據地熱資源工程的進展,要對地熱地質進行動態檢測,掌握相關指標的變化來及時調整開發利用方案,除了保護熱力資源外,避免發生地質災害。對開采層位和開采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來提高地熱資源利用水平。

4.4規范市場

對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市場管理進行嚴格規范管理,支持采用資源有償開采的模式,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對地熱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并建立機制來提高企業的經濟與環境效益[4]。

結語:綜上所述,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工作在未來發展中有廣闊的前景,針對勘查開發工作出現的一些問題上,要制定相應的規劃,并要在開發過程中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通過統籌規劃來對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效果最大化,來提高地熱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提供新能源支持。

參考文獻:

[1]尤孝才,姚書振,顏世強,胡小平.我國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及保護對策[J].中國礦業,2017,06:1-3.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武汉市| 井陉县| 鲁山县| 察隅县| 泾阳县| 宝山区| 沈阳市| 广饶县| 清丰县| 河曲县| 平凉市| 年辖:市辖区| 宁城县| 全南县| 若尔盖县| 西乌| 新宾| 泉州市| 蒙山县| 临湘市| 邵武市| 墨玉县| 吴堡县| 突泉县| 木里| 大理市| 昭通市| 林芝县| 德阳市| 确山县| 台东市| 平顺县| 上林县| 九龙县| 贵南县| 抚州市| 中西区| 上思县| 景东|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