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優點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優點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優點

篇1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的推進,每天都有大量的建筑垃圾產生,如果處理不當,將嚴重污染環境,并且不利于資源的重復利用。在當今推行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已較高,然而我國內地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率不足百分之五,這與技術、資金、認識度等都有巨大關系,在此僅在技術方面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進行分析。

一、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

混凝土是所有建筑垃圾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大約占百分之三十,因此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要。混凝土材料的回收主要是板、柱、地面等混凝土的回收。廢棄混凝土可進行破碎處理,之后代替天然粗骨料來制作混凝土;破碎后的舊混凝土可作為碎石用于工程中,如地基加固,室內地坪墊層;破碎舊混凝土經進一步粉碎與標準砂混合,以 1:1的比例制成拌制砌筑砂漿的細骨料;廢舊混凝土為主要原料與水泥等粘結劑可制作道路基層材料。

現今廢舊混凝土常被用于制作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指將廢舊混凝土塊經過破碎、沖洗、分級成為粗骨料,以代替部分砼中天然砂石骨料,加水泥砂漿拌制而成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相對于天然骨料混凝土而言有較多缺點:坍落度較小,流動性較差,工作性能、物理力學性能在同等條件下低于天然骨料砼。當然再生混凝土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再生混個凝土強度可以比天然骨料制成的砼高;抗裂性比普通混凝土好;再生混凝土的粘聚力、保水力較好,因為舊混凝土碎塊作為骨料較為粗糙,使得骨料之間摩擦力較大。

二、燒結磚瓦的回收利用

二戰結束時德國就曾將廢舊燒結磚回收,將沒有破壞的磚挑揀出來,清理后再次在砌筑中應用,破壞的磚用于制作砼的骨料,現今這種方法仍被使用,以下進行詳細介紹。

在沒有破損的情況下,舊燒結磚瓦經過清理可以直接用于砌筑,這種回收利用方式因其簡單、經濟的特性在農村應用廣泛。但在拆除時較難保證不破壞磚瓦,因此常將破損的舊磚瓦制作成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的制作,其特性為流動性較差,粘聚性較強。廢舊磚瓦還可用于制作免燒磚,把廢舊粘土磚粉碎后和水泥等材料按配比混合,壓制成磚或混凝土砌塊。此種回收利用方法節能環保,很值得進一步推廣。此外,在種植綠化上舊燒結磚瓦也有應用,燒結磚瓦內有許多小孔,這些孔結構能保存植物所需的養分與水,因此燒結磚瓦可回收用作樹坑的坑底墊層和草坪的下部墊層。

三、舊木材的回收利用

現今森林資源在不斷減少,木材質輕,高強度和加工方便的特點使對木材的需求又不斷增加,因而木材的回收利用很有必要。現在對舊木材的利用主要在以下幾方面:(1)木材廢料可以作為生產粘土混凝土的原料。建筑垃圾里的廢舊木材經分揀加工后和粘土、水泥拌合,用以制作粘土砼。廢舊木料中的纖維有利于提高復合材料的可塑性,復合材料用以制作輕質保溫砼時,廢舊木材的添加量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2)廢舊木材經破碎后可以用于制作人造木材。例如制造木質人造板。將廢棄木料破碎,在高溫高壓下加工,便可以生產石膏刨花板、中纖板等人造木材。(3)廢舊木材還可用于制作氨基木材。氨基木材具有制造成本低、力學性能好、易于加工等優點。

四、廢舊金屬材的回收利用

建筑垃圾中廢舊金屬主要有廢鋼筋、廢電線、廢鐵絲與廢鋼配件等。廢舊鋼鐵的回收再利用主要是金屬的回收循環利用,將廢舊金屬分揀、集中,回爐熔融,用以各種規格鋼材的制作。廢舊鋼鐵的回收利用省去了鐵礦石燒結等多道加工程序,節約了資源、能源、和人力物力。

五、舊玻璃的回收利用

建筑垃圾中的廢舊玻璃能用于紡織玻璃布,舊玻璃回收后重新回爐熔融,拉伸成纖維便可用于制作;舊玻璃經機械磨后能夠制作玻璃砂和砂紙;廢舊玻璃制作的廢玻璃絲可用于生產建筑飾面磚;廢玻璃粉碎成廢玻璃粉可用人工彩色釉砂的制造;此外廢舊玻璃回收后經一系列的加工還可用于制作泡沫玻璃、浮法玻璃和微晶玻璃。

六、結語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上是對磚瓦、混凝土、鋼筋、木材、砂、石、玻璃這些最基本的建筑材料進行回收利用,對建筑垃圾進行回收利用保護了自然環境,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在現今提倡節能環保和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的前景廣闊,多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今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相關技術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瑞敏,王林秀.中國建筑垃圾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J].建筑工程,2011.

[2]夏偉龍,田軍,張博.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應用研究[J].道路工程,2012.

[3]米旭明.重視對建筑廢棄物的處理和循環利用[J].商品混凝土, 2009.

[4]林逸濤.建筑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項目運作模式芻探[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09.

篇2

廢舊建筑材料是指在對各類建筑物、構建物進行新建、改建及擴建和維修的過程中產生的棄土、棄料以及其他廢棄物,包括廢土、廢磚以及廢混凝土及散落的混凝土以及砂漿,還有鋼材、木材、玻璃和塑料等廢舊建筑材料以及各種包裝材料。廢舊建筑材料可以分為可再生回收的建筑垃圾和廢棄建筑垃圾,這些廢舊建筑材料中的建筑地基出土等材料可以直接回收利用,還有一些建筑金屬材料和木材可以在回收加工之后再加以利用。

3廢舊建筑材料的分類

3.1磚石材料

在回收的廢舊建筑材料中,磚石占了很大一部分,磚石材料的體積大、分量重,處理方法相對簡單。磚塊是傳統建筑中的常見建筑材料之一,只要進行簡單的排列組合就可以呈現出漂亮的圖案。有一些老建筑中使用的是制作復雜的青灰磚,這種磚質地細膩、色澤自然,樸實大方,能夠迅速拉近體驗和使用者的距離感。

3.2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具有光澤和延展性,建筑物中的金屬材料一般起著建筑承重和裝飾兩種作用。在新環境設計中,廢舊金屬材料不像磚石材料那樣稍加處理就可以重新使用,一般被加工成藝術裝飾品,對新建筑進行裝飾。

3.3木制裝飾材料

從很久以前開始,木材就常常被用于建筑和裝飾中,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它獨特的風格。木材容易取材、加工簡單、方便運輸,可以任意拆裝,被廣泛應用在房屋和園林景觀的建筑中[2]。另外,木材的強度高、韌性大、表面易于雕刻和裝飾,是建筑裝飾中不可缺少的裝飾材料。建筑拆遷之后的廢舊木材可以回收利用,木制家具可以經過簡單的改造裝飾之后繼續使用。

3.4砂漿和混凝土裝飾

砂漿主要用于砌墻和抹灰工藝中,在砌墻中作為粘合劑使用,在抹灰工藝中,主要用于建筑物的表面,起著防護和裝飾的作用。混凝土是由碎石、砂、水泥和水攪拌而成的,成本低,取材容易,制作簡單,具有防輻射、隔熱、絕緣和防水等特點。砂漿和混凝土占了廢舊建筑材料的30%以上,可以進行回收和利用。使用過的混凝土的強度和硬度會有所降低,但是可以作為路基輔設,也可以做成景觀植物的花盆,還可以粉碎之后作為裝飾材料運用在室內的墻面裝飾中。

3.5玻璃裝飾材料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現代建筑中是室內外裝飾的重要材料之一,透光性良好,具有保溫、隔音、耐腐蝕和易清洗等特點。玻璃從前僅僅作為采光材料,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玻璃的裝飾效果提高了,玻璃在建筑環境中的藝術效果也大大增強了。廢舊玻璃材料可以回收利用為保溫墻,還可以運用融化法制作成玻璃馬賽克,對新建筑的外觀進行裝飾。

3.6建筑塑性材料

建筑塑性材料簡稱為塑料,主要成分是樹脂,常溫下不會變形,在高溫或高壓下具有流動性,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具有成本低、質量輕、防腐和施工簡單等優點,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作為裝飾材料使用。廢舊建筑材料中的建筑塑性材料可以設計制作成簡單實用的裝飾品,還可以根據后期裝飾的需要制作成軟膜天花,作為室外的避雨休閑場所。軟膜天花價格低廉、透光性好、裝飾效果強,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3]。

4廢舊建筑材料再應用的綜合分析

4.1價值分析

在新環境設計中實行廢舊建筑材料的再應用,對推動環境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建筑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時間的沖刷,人為或自然的沾染歲月的痕跡,在新環境設計中再利用廢舊的建筑材料,會勾起人們的回憶,引起人們在新的環境中對從前生活的懷念。廢舊的建筑材料歷經時間的滄桑,材料的殘缺形成了一種不完整的美。人們在新環境中見到從前的事物,會激發人們情感上的思考,感嘆歲月的滄桑或者驚嘆前人的智慧。

4.2意義分析

在新的環境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人們所處的環境中沒有了精神和思想的出發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在新環境設計中實行廢舊建筑材料的再應用。通過廢舊建筑材料,勾起人們對于從前場所的懷念,以此為出發點,由廢舊建筑材料引起從前的事情。這對于新的場所來說,是情感的延續,使這個場所內有了更多的感情交流,賦予了這個場所意義。

4.3在場所中結構的體現

廢舊建筑材料在新環境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被廣泛使用到建筑的各個方位。建筑的墻面,天花板和地面是建筑的邊界,被視為人與自然的關系的連接點,廢舊建筑材料被廣泛應用到這些地方,使空間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性和韻律性。建筑的材質、造型和結構決定了建筑的特性,如果這個建筑進行復制并進行空間位移,這種特性也會隨之轉移,但是,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5回收利用廢舊建筑材料的方法

5.1低級利用回填法

低級利用回填法是指將廢舊建筑材料拉到城市附近的偏遠地方進行填埋,有的施工單位會將廢舊建筑材料堆積在空曠的場所或者道路兩旁,也有施工單位將廢舊建筑材料拉到新建筑工地,用來鋪設路基或者填埋地勢低洼的地方。但是,廢舊建筑材料在堆放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有毒氣體,其中的成分也會造成大氣污染。這種方法費時費力,沒有對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還會影響到居民們的正常生活。

5.2中級利用加工骨料法

中級利用加工骨料法是指對廢舊建筑材料進行分揀、分類和回爐再加工,這樣一來,大部分資源都可以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例如,可以將廢渣土、廢混凝土以及廢磚石進行粉碎加工成砂漿,還可以加工成各種磚。還可以對廢舊建筑材料中的各類金屬材料進行分揀和鍛造,制成不同規格的鋼材。

5.3高級利用還原和再利用

高級利用還原和再利用是在最大限度地對廢舊建筑材料進行合理的利用,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可利用率和還原率比較高。通常情況下,在對舊建筑進行拆遷或改造之后,原有建筑的風貌就全部改變了,但是,對廢舊建筑材料進行高級利用還原和再利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新建筑中使用原建筑的磚石、木材、門窗等建筑材料,保留原建筑的精神和感情[4]。

6廢舊建筑材料的設計方法

6.1找出材料的共性

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多種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的,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這些材料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共性,協調了人們對于整體的認識。要對廢舊建筑材料進行設計就要找出這些材料的共性,以它們的不同之處表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例如,材料的色彩相同的話,就可以從材料的光澤、觸感和質感等其他方面來體現材料的表現力,給設計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6.2找出材料的秩序感

一般來說,秩序感是指通過對周邊環境的變化規律進行觀察來確定接收的信息。要找出廢舊建筑材料的秩序感,就要了解廢舊建筑材料的屬性,找出材料之間方向、角度、順序或者材料的數字變化之間的規律。

6.3找出材料的主題性

找出廢舊建筑材料的主題性就是指強調廢舊建筑材料設計中的重點,例如,室內裝修設計中的電視背景墻設計。要找出廢舊建筑材料的主題性,就要以對比來拉開廢舊建筑材料之間的差異,使它們之間的差異感更加明顯,以此來強調場所的主要部分。因此,可以選擇對比比較明顯的廢舊建筑材料,放在一起相互對比,在對比中找到平衡,尋找動態平衡的平衡點。

6.4找出材料的習慣性

找出材料的習慣性是指設計師運用消費心理學、人體工程學以及行為學等科學方法加以分析,對消費體驗者的心理進行分析,找出設計中的閃光點和特有的生活習慣,并以此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找出材料的習慣性,就要在選材的同時盡量選擇材料相互組合的關系來迎合體驗者的習慣,選擇有感情歸屬的材料設計在體驗者能夠經常注意到的地方,以此來加重他們對于這個環境的依賴。

篇3

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要立足教材,在常規實驗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在初中階段,化學可以說與環境保護的話題聯系得最為密切。分別介紹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及防治;溫室效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煤和石油的綜合;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金屬冶煉尾氣環境污染;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酸堿鹽在治理環境污染中的應用;農藥、化肥的污染;新能量、新材料對環境保護的意義等等環保知識。教師在處理這部分教材時應結合本地情況加以分析,有條件的可以實地考察,或利用實驗探究輔助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樹立從我做起的環保意識。

二、實驗過程中減少試劑對環境的污染

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到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實驗現象,增強感性認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驗必定會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化學實驗。

初中化學實驗要求學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確而且規范化。但是大不部分的實驗藥品用量教材中都未明確指出用量,多用“少量”、“適量”等詞語籠統地來限定,使學生很難把握藥品的實際用量,往往會多取,這樣既影響實驗的科學性和實驗效果,又會造成藥品的浪費和安全隱患的出現,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教學前應先驗證實驗,只要能得到相應的現象或結論就可以了,一定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試劑,獲取最佳實驗效果,最大限度的減少廢棄物。

在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嚴格按實驗操作要求進行不浪費藥品,不亂倒亂扔廢液、廢物,應倒入廢液缸或指定的容器內,實驗中要保持室內空氣流暢。對一些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實驗進行改進,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出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妥善處理實驗過程中廢物

化學實驗要產生大量的廢棄物,有些學校化學實驗室沒有廢液缸,實驗廢液隨手到入水槽,流入下水道,有的學校雖然有廢液缸卻無回收處理辦法,學生做完實驗,實驗管理員把廢液一次性到入下水道了事,這樣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會淡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不良習慣。在實驗課中把實驗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既可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又使學生學到實際應用技術,還可以節約資源,變廢為寶,變害為利。例如未反應完的金屬或碳酸鈣可以過濾回收;廢酸和廢堿可以分類回收,用來做別的實驗或洗刷容器;鹽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可用鋅、鐵等輕金屬置換;從制氧氣的殘留物中提取Kcl和MnO2;對有害尾氣要增加吸收或轉化裝置等。這樣既可減少污染,也教育學生環境保護要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逐漸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四、發展微型實驗,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微型實驗是用微型化學儀器,極少量的試劑而獲得比較明顯的反應結果和準確的化學信息的一種新型的實驗方法。微型化學實驗在20世紀80年代初最先在美國開展與探索,它具有操作簡捷、反應迅速、現象明顯、節省藥品、污染小且安全的優點。近年來我國已將微型化學實驗的研究課題列入高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規劃,并將微型化學實驗寫進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育大綱(試用)》本中。如果我們適當地將一些污染比較大的實驗改成微型實驗,不僅適應了化學實驗改革形勢的發展,也可謂是減少化學實驗環境污染的一種手段。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若按常規實驗每次需硫粉0.3~0.5g,反應后生成SO20.6~1g,而微型實驗每次僅需硫粉約0.02g,反應后生成SO2為0.04g。實驗微型化,藥品微量化使化學實驗的排污量大大減少了,尾氣吸收、尾料和廢棄物回收處理也比較容易,因此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微型化學實驗本身就是對學生環保意識最生動、最現實的教育。

總之,化學實驗室是化學教學和科學探究的重要場所,在開展實驗教學和探究過程中,往往要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構成了一定的污染。化學實驗室排放的廢棄物品種類多、數量少、變化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注意廢棄物的處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懂得去愛護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家園。

參考文獻

[1]伍曦耘.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2)

篇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7)03-0014-06

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是指循環經濟基本法內容在結構上的安排。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的好與壞,不僅關系循環經濟基本法的制定與出臺,而且影響循環經濟基本法的理解和執行。基于此,筆者擬就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展開綜合研究,以期有助于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的制定與執行。

1 國外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比較研究

綜觀發達國家循環經濟立法,只有日本與德國制定了循環經濟基本法,即日本《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1]與德國《循環經濟和廢棄物管理法》[2,3]。但是由于具體國情、立法理念、立法內容等存在差異,兩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存在較大差距。日本《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旨在建立循環型社會,故其立法架構基本遵循了循環型社會建立思路,具體表現為: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建立循環型社會的基本計劃;第三章,建立循環型社會的基本政策(包括國家政策與地方政府政策兩節);第四章,附則。德國《循環經濟和廢棄物管理法》旨在系統運用3R原則解決廢物管理問題,故其立法架構基本上圍繞廢物管理展開,具體表現為:第一章,一般規定;第二章,廢物制造者、擁有者和處置者的原則與義務;第三章,產品責任;第四章,計劃責任(包括管制與計劃,廢物處置設備核準兩節);第五章,促銷;第六章,提供充分信息義務;第七章,監管;第八章,公司組織與廢物管理者;第九章,最后規定;以及三個附件(即附件Ⅰ廢物分類,附件ⅡA廢物處理,附件ⅡB廢物回收再利用,附件Ⅲ技術發展水平判別標準)。從國外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比較研究中,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雖然可以吸取國外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的有益成分,但是必須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立法理念、立法內容等。

2 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研究現狀

(1)蔡守秋在《論循環經濟立法》[4]一文中認為,循環經濟基本法適宜采用《循環經濟促進法》這種“政策法”或“促進法”的形式;《循環經濟促進法》的章節和具體內容,應該針對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循環經濟的性質、特點、范圍和作用確定。基于此,蔡守秋在該文中建議《循環經濟促進法》可以借鑒《清潔生產促進法》的成功經驗,采取如下立法架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循環經濟的推行;第三章,循環經濟的實施(可以劃分為生產階段,消費階段和處理階段);第四章,循環經濟的鼓勵措施;第五章,法律責任;第六章,附則。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雖然從總體上看比較合理,但是容易使得權利義務關系疏于空泛乃至成為宣言式口號,從而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很好貫徹執行。

(2)中國政法大學《循環經濟法》立法起草研究課題組成員王燦發、李丹、李俊紅在充分吸收第二、三次《循環經濟法》立法起草專家研討會專家意見的基礎上于2006年7月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博覽會(蘇州)暨循環經濟立法與政策研討會上提交《循環經濟法的建構與實證分析》一文,并在該文中提出如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職責與管理;第三章,生產建設中的資源循環利用;第四章,消費流通中的資源循環利用;第五章,廢物回收利用;第六章,鼓勵與扶持措施;第七章,法律責任;第八章,附則。該種立法架構雖然能確保循環經濟各個階段都處于循環經濟基本法框架之下并遵循特有法律要求,便于監管部門依法控制與管理循環經濟活動各個階段,但是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將承上啟下、前后銜接的循環經濟運行過程武斷地割裂為建設、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進行分段規制,導致對循環經濟運行進行全過程整體規制的法律條文或者無所適從,或者被武斷支解而造成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關系的斷裂。二是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在第二章中專門規定政府、單位和個人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職責”,有所不妥,試問其他章中有關政府、單位和個人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職責或義務就不是“職責”了?三是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的第三章與第四章的章名稱值得研究,雖然循環經濟的核心是高效與循環利用資源,但是高效與循環利用資源并非循環經濟的全部。

(3)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循環經濟立法研究》項目組成員張天柱于2006年7月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博覽會(蘇州)暨循環經濟立法與政策研討會上提交《關于我國循環經濟立法的一個設計思路》一文,并在該文中提出依3R為主線架構循環經濟基本法(即在循環經濟基本法中,將3R劃分為減量化與重復利用、循環利用兩大基本內容,以此貫穿于生產建設、流通消費、廢物處理處置等社會經濟活動過程中)。在該種立法架構思路下,循環經濟基本法的立法架構如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職責分工;第三章,綜合管理;第四章,資源利用的減量化;第五章,重復使用與循環利用;第六章,扶持措施;第七章,法律責任;第八章,附則。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看似具有清晰的思路,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第二章“職責分工”在循環經濟基本法中不該單列成章,最好以簡明扼要的表述納入第一章“總則”,因為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一個領域的基本法的法律條文并不是很多,在相關立法中盡可能讓相關法律條文資源配置在關鍵環節上,再加上中國政府部門職責分工可以根據中國傳統政治慣例加以確定或由政府出面統一協調。二是第四章“資源利用的減量化”與第五章“重復使用與循環利用”將與現存《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內容有很多重復之處。與此同時,還有人提出按照循環經濟3R原則的基本順序架構循環經濟基本法。該種立法架構思路認為,循環經濟基本法主體部分應當按照循環經濟3R原則的實施順序設計,法律草案主體框架應當包括循環經濟規劃與管理、減量化原則的推行與實施、再利用原則的推行與實施、再循環原則的推行與實施、廢棄物的最終處理等五個部分。該種立法架構思路雖然充分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特點,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沒有提供充足鼓勵與扶持措施并將鼓勵與扶持措施獨立成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循環經濟法律的激勵功效,因為循環經濟發展在中國目前尚存在諸多瓶頸制約因素,急需政府通過循環經濟立法旗幟鮮明地采取鼓勵與扶持措施;二是相關內容將與現存《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的內容有很多重復之處。

(4)戚道孟、劉翠娥在《中國循環經濟立法初探》[5]一文中認為,中國要建立循環型社會就必須制定《循環經濟法》,且其立法架構如下:第一部分,總則;第二部分,循環經濟法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三部分,企業、服務行業、公民及政府主管機構的義務和職責;第四部分,法律責任。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雖然看起來比較簡潔,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之間存在內在邏輯問題――循環經濟法的基本法律制度肯定涉及“企業、服務行業、公民及政府主管機構的義務和職責”,但沒有納入第三部分而獨立成章,將本來一個完整的“企業、服務行業、公民及政府主管機構的義務和職責”人為分解與割裂。二是第三部分“企業、服務行業、公民及政府主管機構的義務和職責”在外延上不周延――循環經濟的推行與實施不僅僅是“企業、服務行業、公民及政府主管機構的義務和職責”,還包括諸如非政府組織、在華外國人的義務和職責。

(5)周珂、馬紹峰、姜林海在《循環經濟立法研究》[6]一文中認為,緊跟時代步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需要的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應當如下:第一部分,循環經濟法的總則部分;第二部分,循環經濟法的分則部分(主要應包括國家、企業、個人及非政府組織的權利義務、法律責任等)。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的分則部分基本上是按照權利義務主體類別設計,雖然意在循環經濟法律中明確各方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容易導致循環經濟法律出現重復性條款,如在綠色采購中,政府、企業和中介組織都負有義務,分別規定就會出現條款重復的現象。

(6)董凝慧在《淺談日本循環經濟立法對我國環境立法的啟示》[7]一文中認為,中國應順應國際國內循環經濟發展形勢,修改《環境保護法》,制定《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并將這兩部法律作為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就修改《環境保護法》而言,應該在總則中對循環經濟作出規定,并對分則中部分章節、條款進行修改和增刪,補充循環經濟相關內容,刪掉與循環經濟不符的章節和條款。就制定《循環型社會基本法》而言,其立法架構如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建立循環型社會的基本計劃;第三章,國家、各級政府、企業和公眾的責任;第四章,建立循環型社會的基本政策;第五章,附則。上述《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立法架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鑒與參考了日本《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的立法架構,但是該立法架構存在以下問題:第三章“國家、各級政府、企業和公眾的責任”單獨成章,紊亂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因為第二章“建立循環型社會的基本計劃”是國家(含各級政府)的責任,第三章“建立循環型社會的基本政策”既包括國家(含各級政府)的責任也包括企業和公眾的責任。

(7)《貴陽市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條例》[8]反映和體現的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如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規劃;第三章,實施;第四章,法律責任。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雖然比較簡潔合理,但是沒有提供充足鼓勵與扶持措施并將鼓勵與扶持措施獨立成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循環經濟法律的激勵功效,因為循環經濟發展在中國目前尚存在諸多瓶頸制約因素,急需政府通過循環經濟立法旗幟鮮明地采取鼓勵與扶持措施。

(8)《深圳經濟特區循環經濟促進條例》[9]反映和體現的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如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規劃與計劃;第三章,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第四章,支持與鼓勵;第五章,示范與推廣;第六章,宣傳教育;第七章,附則。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雖然從總體上看符合其定位于“促進條例”的軟法性質,但是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定位于“促進條例”,沒有法律責任或罰則一章,將大大制約或削減其功效。二是第三章名稱“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不妥,雖然循環經濟是以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為核心,但并非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就等于循環經濟實施,也就是說循環經濟并非簡單的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而是一種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

(9)《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10]雖不具有嚴格而完整的立法架構,但是其主體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著以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循環經濟的組織推進;第三章,循環型企業建設;第四章,區域循環經濟建設;第五章,資源循環型社會建設;第六章,鼓勵扶持措施;第七章,附則。以“循環型企業建設-區域循環經濟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建設”為架構思路的該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雖然從總體上看符合其定位于“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軟法性質,各個層次的各個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但是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純粹定位于“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軟法性質,沒有法律責任或罰則一章,將大大制約或削減其功效。二是第三章、第四章與第五章之間的簡單并列關系存在邏輯問題且按照“循環型企業建設-區域循環經濟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建設”思路組織循環經濟基本法主體部分很容易造成相關規范內容重復和累贅,因為“循環型企業建設”、“區域循環經濟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建設”在循環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既呈現內涵外延的遞進關系又呈現時空分布的并存關系。

此外,還有人提出了下列兩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思路:一是按照循環經濟管理對象(產業)架構循環經濟基本法,即按照農業、工業、服務業這三個產業實施循環經濟的要求來架構循環經濟基本法。該種立法架構思路的優點在于針對循環經濟管理對象或行業進行規定,可以使企業明確其適用的法律規定;缺陷在于循環經濟的管理對象不僅僅是這三種行業,循環經濟基本法的調整范圍應該包括全社會,循環經濟是一種社會經濟發展模式,而不僅僅是一種手段。二是按照循環經濟實施過程架構循環經濟基本法。該種立法架構思路認為,循環經濟基本法框架的主體部分應當包括五個部分: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再利用、熱回收、安全處置。該種立法架構思路的優點是明確循環經濟基本法所要規制的是上述五種活動,任何主體在進行上述五種活動時必須遵守法律相關規定;缺陷是無法明確管理主體的規劃、監督等職責。

3 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研究反思

綜合分析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研究現狀后,我們發現,理論界與實務界之所以提出了品格各異的數種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主要緣于對中國循環經濟的基本內涵以及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的基本定位與基本內容的認識差異。因此,要想科學合理地架構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必須深刻理解與領會中國循環經濟的基本內涵,真正明確與把握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的基本定位與基本內容。

“循環經濟”一詞并不是國際通用術語,在學術界尚有爭議。從“循環經濟”概念的外延和內涵的演變進程看,它是國際社會在追求從工業可持續發展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關于發展模式的理念,它是針對傳統線性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由于所處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所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不一,中國與德國、日本等國在循環經濟的認識與實踐方面,有較大差異,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概念及實踐。總體上,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的認識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產生背景。發達國家在逐步解決了工業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業化或消費型社會結構引起的大量廢棄物逐漸成為其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以提高生態效率和廢物減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環(3R原則)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理念與實踐。我國是在壓縮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在較低發展階段,為尋求綜合性和根本性的戰略措施來解決復合型生態環境問題的情況下,借鑒國際經驗,發展了自己的循環經濟理念與實踐。第二,基本內涵。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首先是從解決消費領域的廢棄物問題入手,向生產領域延伸,最終旨在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從我國目前對循環經濟的理解和探索實踐看,發展循環經濟的直接目的是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走出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復合型環境污染問題,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所以,我國循環經濟實踐最先從工業領域開始,其內涵和外延逐漸拓展到包括清潔生產(小循環)、生態工業園區(中循環)和循環型社會(大循環)等三個層面。從目前實踐看,中國特色循環經濟的內涵可以概括為是對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物質能量流動方式的管理經濟。具體講,是通過實施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等3R原則,依靠技術和政策手段調控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流程,將傳統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產品―廢物排放”這一線性物質流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循環模式,提高資源能源效率,拉長資源能源利用鏈條,減少廢物排放,同時獲得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實現“三贏”發展。

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的基本定位問題涉及兩個層面:一是循環經濟基本法是經濟法還是環境資源法;二是循環經濟基本法是強制法(即硬法)還是促進法(即軟法)。就第一個層面而言,目前有三種基本觀點:一是循環經濟基本法是經濟法,而不是環境資源法。[11]二是循環經濟基本法是環境資源法。[12]三是循環經濟基本法部分屬于經濟法,部分屬于環境資源法。[13]筆者認為,循環經濟基本法是一部環境友好型經濟法。一般而言,法律調整對象是劃分法律部門的基本標準,法律調整方法是劃分法律部門的輔助標準。循環經濟基本法主要是調整單位和個人的循環經濟活動或行為。循環經濟活動或行為既要遵循生態規律的要求,更要遵循經濟規律的要求,從根本上說,循環經濟活動或行為只能在符合經濟規律的條件下才能“循環”起來。因此循環經濟基本法是由部分環境法性質規則與部分經濟法性質規則構成的環境友好型經濟法。就第二個層面而言,目前有以下兩種基本觀點:一是循環經濟基本法是促進法(即軟法)。[14]二是循環經濟基本法是強制法(即“硬法”)。筆者以為,對循環經濟基本法是強制法還是促進法這個問題的解決不能絕對化、簡單化。首先不能將德國、日本循環經濟基本法的“軟性”用來證明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必然是“軟法”,或者用中國《清潔生產法》的“軟性”推導未來循環經濟基本法就必定或應該是“軟法”,這都是不符合正常邏輯的。一部法律究竟定位是“硬法”還是“軟法”,取決于許多方面的因素和條件,其中最主要的受制因素是該法的調整對象。其次,所謂促進法(即“軟法”)和強制法(即“硬法”)之分也是相對的,不存在絕對的“軟法”或絕對的“硬法”,全世界沒有這樣的法律。它們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程度上或強或弱而已。最后,一部法律的“軟性”或“硬性”,也不能簡單地看該法律自身有多少制裁措施或具體量化的程度。實際上,許多高級上位法的規范都是比較抽象的,其規范的落實和被遵守,需要由下位法來具體保障。基于上述三個方面的考慮,在目前諸多條件尚未完全成熟的狀況下,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定位于兼具軟法規范與硬法規范且具有一定強制性與制裁性的“促進法”是比較合乎邏輯和時宜的。

在深刻理解與領會中國循環經濟的基本內涵以及真正明確與把握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的基本定位的基礎上,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研究與分析中國循環經濟的基本內容或環節(即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所要規制與調整的基本內容),以求理出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的結構主線,進而圍繞結構主線有效架構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在可持續的循環經濟模式下,為克服傳統線性經濟發展模式“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弊端,社會經濟運行系統主要由適度生產系統(包括資源適度開發、項目適度建設以及產品適度生產)、適度消費系統與回收利用系統構成,自然資源通過適度生產系統轉變為產品,產品又通過適度消費系統變成為廢棄物,廢棄物通過回收利用系統實現再生利用,從而最終實現“最優生產,最適消費,最少廢棄”與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進而建立資源循環型社會。因此,推進循環經濟乃至資源循環型社會的建立,主要應該從適度生產系統、適度消費系統和回收利用系統三個環節著手。具體而言,在適度生產系統方面,從產業上看,包括農業、工業與服務業(即一、二、三產業);從外延上看,包括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就產業而言,生態農業是循環經濟的基礎;生態工業是循環經濟的主體;生態服務業是循環經濟的紐帶,為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工業服務。就外延而言,從微觀層面上,應在企業內部實施清潔生產,企業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推進技術進步、加強廢物利用、強化生產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物耗和管理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質量,減少廢物產生與排放,以最低資源消耗實現最大經濟效益。在中觀層面上,應在企業之間進行合理布局和匹配,以技術、產品、廢物、信息等為要素構建產業鏈,形成企業間生態系統,最大限度地實現廢物的梯次利用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宏觀層面上,應在社會經濟發展宏觀規劃中,運用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理念,把一、二、三產業進行統籌規劃,使資源、產業、市場、人才等布局得到合理配置,使各自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并在實際工作中按循環經濟理念進行建設項目引進、產業布局、資源配置。通過宏觀調控和引導,使無序的產業布局變成有序的,互為補充的產業布局,實現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避免由于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而對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資源持續利用造成負面影響。在適度消費系統方面,一是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二是形成合理的消費結構;三是提高公眾的消費素質;四是營造健康的消費環境。在回收利用系統方面,一是要建立社會化的廢棄物回收系統,避免零散的、無序的廢棄物回收對環境的危害和資源的浪費,為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創造條件;二是要建立社會化的廢棄物利用系統,使一部分尚具使用功能的部件再進入消費領域,延長其產品生命周期,使不具備使用功能的部件通過資源再生進入再生產領域以實現持續利用;三是要建立社會化的無害化處理處置系統,將無任何使用價值的真正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避免污染環境。

基于上述分析,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筆者認為,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主體部分應當按照適度生產-適度消費-回收利用這條主線進行立法架構。在考慮與已有相關法律法規的關系后,筆者建議,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立法架構應如下:

第一章,總則。該章主要規定立法目的、循環經濟定義、適用范圍、基本方針(或原則),管理體制、循環經濟科技支撐、循環經濟宣傳教育、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循環經濟公眾參與、循環經濟交流與合作、循環經濟表彰(或獎勵)等內容。

第二章,建設與改造(因中國發展循環經濟是一個漫長而繁復的建設與改造過程,故筆者建議將中國循環經濟基本法中引導與規范循環經濟建設與改造的主體部分定名為“建設與改造”,以實事求是地反映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國情與基本規律)。該章分為一般規定、適度生產、適度消費、回收利用等四節。

第一節“一般規定”遵循“自上而下”(即先政府后企業與公眾)的思路,主要規定循環經濟建設與改造中的基本制度及相關原則性規定,具體內容包括政府循環經濟目標責任制度、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制度、循環經濟鼓勵與禁限名錄制度、循環利用產品優先準入制度、企業資源循環利用責任制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循環經濟績效評價與考核制度以及單位和個人發展循環經濟的一般義務和權利。

第二節“適度生產”遵循農業-工業(依據產品生產經營流程)-服務業-生態園區的基本思路,主要規定循環經濟建設與改造中適度生產的基本規范,具體內容包括一般要求、循環農業、資源開發與循環利用、產品環境友好評價與生態設計、產品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限額管理、產品綠色包裝、循環服務業、生態園區建設等。

第三節“適度消費”主要規定循環經濟建設與改造過程中適度消費的基本規范,具體內容包括適度消費總體要求、政府適度消費政策、節約型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資源性產品生活性消費定額制度、舊物品交易與循環利用、一次性易耗消費品限制性規定等。

第四節“回收利用”主要規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基本規范,具體內容包括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本順序、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經營管理、廢舊物資進口管理、包裝物回收利用、廢舊機動運輸工具與機電設備回收利用、廢舊家用電器回收利用、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廢舊輪胎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回收利用、廢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等。

第三章,鼓勵與扶持。該章主要規定有關循環經濟的鼓勵與扶持措施,具體內容包括稅收優惠、投資傾斜、專項資金、金融扶持、價格激勵、政府綠色采購等。

第四章,法律責任。該章主要規定相關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義務性規定與禁止性規定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附則。該章主要規定相關專業術語定義、實施細則制定權、基本法與國際條約的關系以及基本法生效日期等事項。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政策法規司. 循環經濟立法選擇[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5. [Department of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The Choice of Circular Economy Legislation in China[M]. Beijing: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3:1~5.]

[2] 德國循環經濟和廢棄物管理法(英文 第一部分)[R]. ,2004-09-29/2006-05-09.[ Regulations of Guiyang City on CircularEconomy Ecocity Construction[R]. ,2004-09-29/2006-05-09.]

[9] 深圳經濟特區循環經濟促進條例[R]. npc.省略/zgrdw/common/zw.jsp?label=WXZLK&id =348403&pdmc=110120, 2006-03-22/2006-05-09.[Regulations of the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on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R]. npc.省略/zgrdw/common/zw.jsp?label=WXZLK&id =348403 &pdmc=110120, 2006~03~22/2006-05-09.]

[10]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R]. cq.省略/zwgk/zfgb/n2005/d10/20050610211.HTM,2005-06-10/2006-05-09.[ Decis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on Developping Circular Economy[R]. cq.省略/zwgk/zfgb/n2005/d10/20050610211.HTM,2005-06-10/2006-05-09.]

[11] 高莉. 我國循環經濟立法問題思考[J].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19(5):86~94.[Gao Li. On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J]. Journal of Jiangsu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2004,19(5):86~94.]

[12] 蔡守秋.對加快我國循環經濟立法的思考[N]. 中國改革報,2004-11-08:(8). [Cai Shouqiu. On Promoting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N]. Chinese Reformation Daily,2004-11-08:(8).]

[13] 蔡文燦,蔡守秋,胡靚. 我國循環經濟立法模式選擇[J]. 云南環境科學,2004,23(4):15~17.[Cai Wencan, Cai Shouqiu, Hu Liang. Choice of the Legislative Model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J]. Yunna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4,23(4):15~17.]

[14] 周珂,遲冠群. 我國循環經濟立法必要性芻議[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9~14. [Zhou Ke, Chi Guanqun.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J]. Journal of Nan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05,(1):9~14.]

On the Legislative Structure of Circular Economy Basic Law in China

QIAO Xingwang NING Ning

篇5

2、下列圖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A.取粉末狀固體藥品 B. 傾倒液體 C. 過濾 D. 加熱液體

3、下列物質在空氣中燃燒,主要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甲烷燃燒產生藍色火焰

C、硫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 D、CO燃燒產生藍色火焰

4、“200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之一: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首次單分子自旋態控制。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內部的化學反應。單個分子內部的化學反應中發生變化的是

A、原子個數 B、原子種類 C、分子種類 D、元素種類

5、取3枚潔凈無銹的鐵釘,分別加入3支試管中,如圖所示的物質進行實驗,試管中鐵釘銹蝕速度由快到慢的順序為

A.①②③ B. 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6、下列微粒符號中,對“2”含義的理解正確的是

A、2Zn中的“2”表示2個鋅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個亞鐵離子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

C、H2S中的“2”表示一個硫化氫分子中含有兩個硫原子

D、Al2(SO4)3 中化學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為-2價

7、下表中不同金屬被開發利用的年代不同,從化學反應這一角度來看,決定這一年代先后順序的最關鍵因素是

A.金屬的活動性 B.金屬的導電性 C.金屬的延展性 D.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

8、有一首贊美某種氣體的詩,其中的幾句是:“她營造了云霧繚繞的仙景;她驅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氣;她奮不顧身撲向烈火;她帶給大地勃勃生機…。”這首詩所贊美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甲烷

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硬水易生水垢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會造成水體的污染

C、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 D、軟水與肥皂水作用不易起泡沫

10、下列關于金屬和合金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青銅是人類歷最早使用的合金

B、鎂比鋅活潑,與酸反應太快,所以,實驗室不用鎂與酸反應制氫氣

C、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因此是制炊具、食具的材料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屬大,而多數合金的熔點卻低于它的成分金屬

11、一氧化氮是大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來又發現生物體內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擴張血管,增強記憶的功能,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工業上制得一氧化氮的化學方程式為:

4X + 5O2 4NO + 6H2O,則X的化學式為:

A、N2 B、NO2 C、NH3 D、N2O5

12、最近“紙火鍋”逐漸流行起來。“紙火鍋”是用紙張代替金屬材料做容器盛放湯料,當酒精燃燒時紙張不會燃燒。對此現象,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紙張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燒

B.紙張被水浸濕,導致著火點降低

C.水蒸發時吸收熱量,溫度達不到紙張的著火點

D.空氣不充足,紙張不會燃燒

13、下列圖示中物質的用途與相應的性質不相符的是

14、善于梳理化學知識,能使你頭腦更聰明。以下完全正確的是

A 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B 安全常識

氫氣燃燒產物為水——最理想燃料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石墨很軟——可作電極 取暖防中毒——煤爐上放一壺水

煤礦爆炸——由瓦斯引起

煤氣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C 環保與物質的利用 D 日常生活經驗

減少水污染 —— 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

減少煤燃燒污染——使用脫硫煤 防菜刀生銹——擦鹽后懸掛起來

檢查煤氣管道泄漏部位——常用肥皂水檢驗

使煤燃燒更旺——把煤作成蜂窩狀

15、1000t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煉出含鐵96%生鐵的質量為

A、560t B、583t C、800t D、960t

二、選擇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每小題有1-2個選項符合題意)

16、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世界無煙日”,今年的宣傳口號是“煙草吞噬生命”。據科學資料分析,煙草燃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數十種嚴重有害的物質,如尼古丁(化學式為C10H14N2)、一氧化碳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氧化碳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氧中毒

B、尼古丁中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0∶14∶2

C、吸煙只影響自己的健康,不影響他人的健康

D、邊吸煙邊喝酒可以減少對健康的損害

17、某同學在學習CO2的性質后,對CO2的進行深入的研究,他將鎂帶點燃后放入盛有CO2的集氣瓶中,鎂帶繼續燃燒,瓶壁上出現黑色物質,他作出如下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A、活潑金屬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置換反應 B、二氧化碳滅火器能撲滅一切火災

C、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D、該反應中CO2是助燃劑

18、在一定條件下,向一密閉容器內加入A、B、C、D四種物質各20g,充分反應后測定其質量,得到數據如下:

物質 A B C D

反應前質量(g) 20 20 20 20

反應后質量(g) 20 30 X 14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容器內發生了化合反應 B、該反應中C、D兩物質的變化質量比為8:3

C、反應后容器內C的質量為4g D、A物質可能是催化劑

19、利用下列各組物質之間的反應不能驗證Fe、Cu、Ag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

A、 Fe、CuCl2溶液、Ag B、FeCl2溶液、Cu、AgNO3溶液

C、 FeCl2溶液、Cu、Ag D、Fe、Cu、稀鹽酸、AgNO3溶液

20、將等質量的甲、乙兩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

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右圖。關于甲、乙

兩金屬判斷合理的是

A.鋁、鎂 B.鋅、鎂

C.鋅、鐵 D.鐵、鋅

三、填空題(本題包括6小題,共27分)

21.(4分)用化學用語表示:

(1)硫元素 ; (2)2個氮分子 ;

(3)3個亞鐵離子 ;(4)氧化鎂中氧元素的化合價 。

22.(4分)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密切。請用下列物質的數字序號填空。

①醋酸(CH3COOH) ②石油 ③尿素[CO(NH2)2] ④干冰

(1)除去鋁壺中的水垢 _______; (2)工業的血液 _______;

(3)常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質 _______; (4)含氮量的常用氮肥 _______。

23.(9分)人類每年都要從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屬,用于滿足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需要。

(1)鋼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高爐煉鐵常以焦炭、鐵礦石、石灰石、空氣等為原料。

右圖實驗過程中,一氧化碳和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開始時,應 (填“先加熱再通CO”

或“先通CO再加熱”),目的是 。

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出現的現象為 ,

從環保角度看,該裝置的不足之處是 。

(2)我國鋼鐵年產量很高,但因銹蝕造成的損失也很驚人。鐵在空氣中

銹蝕,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結果。

(3)為了防止鋼鐵銹蝕,人們常采用 的方法(任寫一種)來達到目的。

(4)我國礦物儲量很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并不多,請保護金屬資源!下面幾種做法中,可有效保護金屬資源的是 (填字母)。

a.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制品

b.任意開采鐵礦石

c.鐵制品不加處理,存放在潮濕的環境中

d.尋找、開發金屬的代用品

24.(2分)取一小塊片狀的石灰石,放在酒精噴燈或煤氣燈焰上灼燒,維持紅熱狀態3-5min后,將其放入少量水中。寫出這一過程中發生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5.(4分)“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圓滿完成任務,為人類探索火星提供了寶貴的科學資料。

(1)探測顯示火星上存在液態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_____。

A.火星上的水與地球上的水化學性質不同 B.水是一種最重要的溶劑

C.水是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2)除火星外,部分其他行星也存在著“大氣”(相當于地球上的空氣),其主要成分為:

行星名稱 冥王星 水星 木星 金星

大氣成分 甲烷 沒有氣體 氨氣、氦氣、氫氣、甲烷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根據表中信息,結合你所學過的知識回答:

①表中所列“大氣”中含有稀有氣體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金星上會下雨,那么此行星上的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烷是一種可燃性氣體,但飛往冥王星上的火箭噴出的火焰去不能點燃冥王星上的甲烷,推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4分)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國人的腳印”。我國研制的航天員艙外服為

航天員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1)航天員艙外服除了要隔熱、散熱外,在航天服這個密封的空間中還要有通訊系統、動力系

統、輸送養料系統和廢氣處理系統,其中廢氣處理包括兩個步驟:第一步,讓廢氣進入一個裝有

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氣,這一過程利用了木炭的 性,發生了_________(填“物理變化”

或“化學變化”);笫二步,再用氫氧化鋰(LiOH)作吸收劑除去二氧化碳生成水和碳酸鋰,寫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____。

(2)在太空艙里,NiFe2O4可用于促進宇航員呼出的CO2轉化為O2,而自身的質量及化學性質

保持不變,你認為NiFe2O4在這一反應中的作用是 。

四、實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 4分)

27.(8分) 通過對化學的學習,你已經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規律,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A B C D E F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2)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應選用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是 (填編號)。

(3)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液體藥品是 ;

檢驗該氣體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

(4)實驗室常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若用C裝置制取氫氣,在有孔塑料板上放置的藥品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用C裝置制取氫氣的優點是

28.(6分) 在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中,小山把一標有“生石灰 干燥劑”的小紙袋帶到學校進行實驗。干燥劑是否變質?小山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幫他完成實驗報告。

(1) 實驗設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干燥劑中含有CaO

②取少量用樣品制得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

干燥劑中含有Ca(OH)2

干燥劑部分變質

(2)既然干燥劑中已有Ca(OH)2,小山又猜想還可能有另一種物質生成,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請你設計實驗證明小山的猜想(簡要寫出實驗步驟、現象及結論) 。

(3)小西認為步驟②不嚴密,理由是 。

五、推斷題 (本題包括1小題,共5分)

29.(5分)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右圖是關于鐵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表示一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氣體,C為紅色固體單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物質的化學式為 。

(2)B物質的一種用途是 。

(3)反應②還需要的一種反應物是 (填化學式)。

(4)寫出反應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 ( )。

六、綜合題(本題1小題,共14分)

30.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一系列探究活動。

(一)他們為了弄清即將維修的沼氣池中氣體的成分,進行了有關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NaOH可以與CO2反應。

【收集氣體】將不加蓋的礦泉水瓶裝滿水,用細繩吊入池中,

再用木棍撥動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見右圖),然后迅速拉起礦

泉水瓶,蓋上瓶蓋。這種收集方法屬于 集氣法。

【對氣體猜想】

猜想1.全部是CH4; 猜想2.全部是CO;

猜想3.全部是CO2; 猜想4.是CH4和CO2的混合氣體。

【實驗和推斷】

(1)若“現象a”為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氣體中含有 氣體。

(2)若“現象b”為杯壁有水霧出現,有同學認

為“猜想1或4”成立,其反應方程式為: ;

另有同學認為此現象不能證明收集到的氣體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理由是 ;要排除這種干擾可采取的措施是 。

(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黃銅(Cu與Zn的合金)的組成,取2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氣體0.4g,計算:

(1)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

(2)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質量分數;

(二)該小組同學為了測定某礦山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石灰石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在燒杯中反應(假設石灰石樣品中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有關實驗數據如下表:

反應前 反應后

實驗數據 燒杯和稀鹽酸的質量 石灰石樣品的質量 燒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色达县| 灵石县| 龙州县| 巩义市| 黄浦区| 通山县| 临西县| 安丘市| 河津市| 西青区| 防城港市| 毕节市| 普格县| 尼勒克县| 沙湾县| 蒙山县| 深泽县| 阿拉尔市| 商都县| 府谷县| 肥西县| 彰化县| 犍为县| 大同县| 临沂市| 凭祥市| 剑河县| 井陉县| 横峰县| 乐昌市| 南部县| 甘谷县| 阿克陶县| 邢台县| 清镇市| 武冈市| 南皮县| 齐齐哈尔市| 安图县|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