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化療護士總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化療護士總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療護士總結

篇1

1.2 治療

予以右頸內靜脈臨時置管,持續床邊血液濾過(CVVH)聯合血液灌流,采用費森CRRT機器,血濾器為費森公司的AV600S,一次性使用,面積為1.2M2,采用日間連續性透析,每次8小時,前3天聯合血液灌流,選用珠海建帆HA330型血液灌流器串聯于血濾器之前,每次HP2~2.5小時。同時給予對癥治療,如水化療法,堿化尿液,抗感染,糾正脫水,應用糖皮質激素,促進心腦腎肝細胞代謝及改善腦微循環,保肝,營養支持等治療。經過精心護理與治療,21例患者均腎功能恢復出院。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2.1由于病情突然,患者與家屬感到焦慮、煩躁、恐懼等心理,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有關知識及綜合治療的效果,介紹CVVH+HP這一治療方法的優越性和可行性,使其減輕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皮膚的護理

因患者肌肉疼痛和皮膚脹明顯,幫助患者臥于自己舒適的,同時給予防壓瘡氣墊;仔細觀察受壓部位皮膚,每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注意動作協調輕穩,并按摩受壓的部位。行持續性床邊血液濾過時也應注意做好患者的翻身,翻身時防止導管牽拉。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床單位整潔。集中化驗檢查,減少治療帶來的疼痛,從床邊血液濾過的管路中抽取血液檢查,盡量減少肌肉注射而使用靜脈通路給藥[2]。

2.3腎功能衰竭的護理

觀察尿色、尿量。RM的典型臨床表現為受累的肌肉疼痛、腫脹、乏力,少尿和特征性濃茶尿液[3]。當橫紋肌溶解癥發生時,大量的肌紅蛋白入血,當肌紅蛋白水平超過5~15mg/L時,開始從腎臟排出。故觀察尿色尿量的變化可及早發現腎功能的變化[4]。詳細記錄每小時的入量和尿量,保證尿量每小時不少于50ml,并與前一次標本進行尿色對比,隨時記錄尿量并根據尿量的多少調整輸液速度或血液凈化時的超濾量。

2.4 CVVH+HP監視與護理

2.4.1治療過程中密切監視機器運轉情況及置換出廢液的顏色,監測動脈壓、靜脈壓、跨膜壓、置換液量及各動力泵運轉情況。

2.4.2遵醫囑予以低分子肝素鈉抗凝使用,及時發現機器運轉中有無凝血、漏血、血路不暢等情況,及時排除報警故障。

2.4.3做好卸灌流器的準備,采用空氣回血,注意無菌操作,防止血液丟失、空氣栓塞、濾器凝血,必要時生理鹽水沖洗。

2.4.4置換液現配現用,并在每次治療后4小時抽取血氣檢查電解質,根據血氣報告隨時調整置換液處方。

2.4.5精確計算患者的水負荷,防止超濾過多過快,導致血容量減少,發生低血壓。

2.4.6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每15~30分鐘記錄一次,能及時反映病情變化及其動態變化,并能配合醫生及時制定治療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意識及體溫的變化。

2.4.7做好導管的護理,防止感染。上機前首先評估患者置管處有無紅腫、熱痛,有無分泌物,位置是否在位,接機時做好導管口消毒,嚴格無菌操作。下機后正壓肝素封管,更換敷料,保持導管的在位通暢,并做好交接班,囑患者頭部勿劇烈運動,穿脫衣服時注意保護導管,防止脫出。

2.5健康教育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in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phlebitis caused by chemotherapeutic drugs.Methods 100 cases of chemotherap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PDCA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from 1 day before chemotherapy to 7 days after chemotherapy ended,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was performed in PDCA group.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phlebitis in PDCA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routine group (P

KEYWORDS PDCA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chemotherapy

phlebitis

PDCA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它是一套廣泛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循環體系,它反映了開展任何活動都必須遵循P(Plan)-計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ion)-總結的一套工作程序,PDCA循環實際上是有效進行任何一項工作的符合邏輯的工作程序,PDCA循環用于臨床護理管理可以收到理想效果。我科從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對100例乳腺癌術后靜脈化療患者采用PDCA循環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乳腺癌術后患者,年齡25~69歲,100例均為乳腺癌根治術后的患者,準備接受第1周期靜脈化療50例,第2周期化療的50例。100例患者均用同一方案化療:氟脲嘧啶、環磷酰胺、表阿霉素。分組:隨機將100例患者分為循環管理組(PDCA組)50例,常規化療護理管理組(常規組)50例,兩組患者中第1周期與第2周期化療所占的例數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1.2.1 PDCA組

50例,從化療前一天起至該化療周期結束后7d采用PDCA循環管理。計劃階段(P):化療前1d,由責任護士和協助護士對患者的全身狀況、局部靜脈狀況進行評估,確定穿刺部位;責任護士進行化療知識教育,重點讓患者掌握靜脈炎的體征和自覺癥狀,并當場評價患者對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對靜脈炎的認知,對未認知的問題重復教育;實施階段(D):化療當天,責任護士或協助護士再次向患者進行化療知識教育,執行患者的血管穿刺及遵醫囑靜脈應用化療藥物;檢查階段(C):化療當天及化療結束后7d,采用三級監控網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檢查工作;由執行該患者化療的護士和責任護士負責巡視化療注射部位的情況,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發生紅腫,詢問患者的自覺癥狀,責任護士與下一班護士進行床邊交班,交給下一班觀察;護士長進行第三級監控,對化療患者進行護理查房,檢查穿刺部位的選擇是否正確,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凡發現靜脈炎,根據患者所用化療藥物的性質給予及時處理;總結處理階段(A):化療當天至化療結束第7d,評價靜脈炎的處理效果,分析原因,把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作為推動下一循環的動力和根據。

1.2.2 常規組

50例,采用常規化療護理。化療當天,由責任護士進行化療知識宣教,責任護士或協助護士執行患者的血管穿刺及遵醫囑靜脈應用化療藥物,責任護士負責巡視與下一班護士進行床邊交班,發現靜脈炎根據藥物性質給予及時處理。

2 結 果

2.1 靜脈炎的判定標準

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1] 。

2.2 結果

PDCA組患者化療后發生靜脈炎1例,占2%;常規組發生靜脈炎8例,占16%;兩組比較P

3 討 論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靜脈化療是癌癥化療最常用的給藥途徑。多數抗癌藥物[2]在殺傷或抑制癌細胞的同時,正常組織細胞也受到損害。化療藥物性靜脈炎[3]是臨床靜脈輸注藥物引起的嚴重損傷,不但給患者造成痛苦,增加患者對化療的恐懼心理,而且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穿刺的難度,也影響化療方案的順利實施,甚至導致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容易發生醫療糾紛。因此,預防和降低化療藥物性靜脈炎的發生,成為了護理人員和患者的迫切希望。目前臨床上對化療患者大多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而常規護理管理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和及時的分析反饋,容易發生靜脈炎,使癌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

PDCA是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里。以上4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PDCA循環管理只被部分護理管理者運用在一般的管理工作中,而未被臨床護理人員廣泛運用于各項護理管理工作,我們將PDCA循環管理運用在化療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中,有效地預防化療藥物所致靜脈炎的發生,使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降低,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運用PDCA循環管理,具有責任到位,增強護理人員責任心,重視反饋和分析的意義,起到總結經驗,提高護理人員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作用,更適合廣大護理人員運用于各項護理活動中。

參考文獻

篇3

長期少量接觸化療藥物會對人體組織、細胞產生各種不良影響。了解化療藥物的非正常途徑及其危害性可以幫助增強護士在配置化療藥物過沖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科學的操作流程和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對消除化療藥物帶來的危害具有重要意義。1

1 職業危害的主要途徑和種類

1.1 主要途徑:化療藥物主要經呼吸道吸入、經口攝入、經皮膚及粘膜進入人體。護理人員在以下幾種情況中極易受到傷害:化療藥物在運輸過程中容器破裂或藥液溢出;在配藥過程中打開安瓿或注入溶劑時粉末散出;溶藥時加壓過大,拔針時易造成藥液噴出;操作過程中針頭脫落致使藥液溢出,發生針刺傷;在加藥時藥液迸濺到手上、工作服上或地面上;醫療廢棄物及患者排泄物造成的空氣污染。2

1.2 職業危害的種類①對骨髓的抑制:化療藥物對人體最嚴重的毒性反應是骨髓抑制,可出現外周白細胞下降、外周血小板降低,血中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調亡率明顯高于無化療藥物接觸史者。②對生殖系統的影響:可導致孕期流產或胎兒先天畸形,另外可導致婦女月經不調、女性不孕等。③致癌作用:經常接觸化療藥物若干年后有可能產生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與化療藥物相關的惡性腫瘤。④過敏反應:個別高敏狀態的護士,接觸某些化療藥物后可能出現過敏反應。

2 配置和使用化學藥物過程中的防護措施

1.1 環境 化療藥物的配置應選擇在通風、人流較少處,保證空氣的流通,選擇病房僻靜處配藥,防止有毒空氣流人病區內;有條件者可以選擇在通風櫥內配藥,與普通藥物分開配置。

1.2 操作時的防護 配置前洗手、穿防護服,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一次性乳膠手套。操作臺應覆以一次性防護墊,減少藥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畢,應及時更換。如藥液不慎進入眼內或接觸皮膚,立即用淡鹽水徹底沖洗。

1.3 配藥時做好自身防護,打開粉劑安瓶時,使用無菌紗布包裹瓶頸,將溶媒沿瓶壁注入瓶底,待藥粉浸透后再混勻。抽吸瓶裝溶液藥物時,可以插入雙針頭,以排除瓶內壓力,防止針栓脫出造成污染,抽吸藥液不可超過注射器容量的3/4。

1.4 化療藥物污染處理防護措施,如果藥液溢到桌面或地上,應用吸水紙吸干,粉劑則用濕紗布擦拭,防止藥物粉塵飛揚,再用肥皂水清洗擦凈。

3 配置和使用化療藥物后的處理

一切化療污染物應放于污物專用袋中進行封閉處理,不可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用過的注射器戴上針帽,無需拔下針頭,放入污物袋中,以免藥液灑漏。化療廢棄物應放在帶蓋的容器中,并著名標記。操作臺需用75%的乙醇擦拭其內部和操作臺表面,以清除在配置過程中可能殘留的化療藥物,減小隨環境的污染和人體的危害。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用洗手液及流動水徹底洗手。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4 總結

化療藥物在配置和使用過程中對護士造成的職業損傷,需要個及部門的重視,全員參與,從預防人手,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安全操作,提高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益。職業危害重在防護,護士防護知識的缺乏可導致護士防護意識的淡薄。3-4護士防護意識的淡薄。同時應定期學習化療自我防護知識、參加相關講座及培訓,不斷探索防護措施及方法,增強防護意識,不斷地提高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海霞,李欣欣,孫鴻雁. 化療藥物在配制和使用過程中對護士的危害及防護[J]吉林醫學,2009,7(30):1487—1488.

篇4

在*科期間,第一次接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各類癌癥的化療方案、化療適應癥、化療禁忌癥以及并發癥都比較陌生。經過4個月的學習,感覺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比如:各類化療藥對外周靜脈的刺激性不同;在化療期間,如發生藥物外滲應立刻采取的護理措施;長期化療的病人行深靜脈置管術后的護理。另外,在化療過程中,病人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皮膚黏膜、心理狀態等一系列化療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分外地熱情關懷病人,尊重并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做好床頭交接班,給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在*科期間,學到了**相關知識。術前準備有心理疏導和腸道準備、飲食指導。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切口觀察、協助咳嗽排痰、觀察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尿管的護理、飲食護理以及術后并發癥觀察和護理等等。由于婦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們更耐心地去與她們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讓病人信任我們工作。

現在我在***病區輪轉,這是一個綜合科室,有超聲刀、介入科、中西醫和化療。我感覺在這里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超聲刀術后要注意皮膚的保護、肢體溫度感覺活動度及肢端足背動脈搏動等;介入科術后應囑患者患肢制動,沙袋加壓,觀察病人排尿情況。

篇5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可以給自己打一個及格分吧,沒有什么特別的貢獻,也沒有什么失誤和錯誤,只有不斷的工作,學習,上班,下班,一年就這樣過來了。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又是“全國衛生系統管理年”,我在院領導及護士長的關心和直接領導下,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較好的完成了院領導布置的各項護理工作,熟練地掌握了各項臨床操作技能,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自去年7月進入本院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后在**科、**科、**科和icu輪轉學習。通過這一年的實踐學習,感覺要想將以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工作相結合,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并多請教帶教老師,另一方面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鉆研業務,體會要領。

現在我在***病區輪轉,這是一個綜合科室,有超聲刀、介入科、中西醫和化療。我感覺在這里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超聲刀術后要注意皮膚的保護、肢體溫度感覺活動度及肢端足背動脈搏動等;介入科術后應囑患者患肢制動,沙袋加壓,觀察病人排尿情況。

之前在*科期間,第接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各類癌癥的化療方案、化療適應癥、化療禁忌癥以及并發癥都比較陌生。經過4個月的學習,感覺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比如:各類化療藥對外周靜脈的刺激性不同;在化療期間,如發生藥物外滲應立刻采取的護理措施;長期化療的病人行深靜脈置管術后的護理。另外,在化療過程中,病人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皮膚黏膜、心理狀態等一系列化療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分外地熱情關懷病人,尊重并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做好床頭交接班,給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更早的在*科期間,學到了*********相關知識。術前準備有心理疏導和腸道準備、飲食指導。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切口觀察、協助咳嗽排痰、觀察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尿管的護理、飲食護理以及術后并發癥觀察和護理等等。由于婦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們更耐心地去與她們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讓病人信任我們工作。

當然,我身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比如,在學習上,有時仍有浮躁的情緒,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心浮氣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時,不能冷靜處理。在工作上,有時存在著標準不高的現象,雖然基本上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但是在主動性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篇6

    1  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措施

    1.1  患者的宣教  (1)簽署化療同意書時,從化療方案、化療副作用、藥物外滲的原因、外滲后的處理原則進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療期間的自護能力,且在護理病歷上記錄宣教的內容。(2)講解強刺激性藥物首選中心靜脈途徑給藥的優點,取得患者配合。(3)教會患者識別藥物的刺激性,化療當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體是強刺激性藥物,哪一瓶是一般刺激性藥物,切勿自行調節輸液速度。(4)叮囑患者在輸注強刺激性藥物時,盡量減少去衛生間、就餐等軀體移動,注意輸液肢體的活動,避免注射針頭移位,輸液的肢體勿被壓迫,以免影響血液回流造成藥物外滲。(5)指導患者自我觀察,詢問患者輸注化療藥物時有無疼痛、腫脹的感覺,如有立即關閉輸液開關,向護士匯報,且護士、患者共同觀察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有無滴速明顯減慢現象,以盡早發現化療藥物外滲[1]。

    1.2  護士的專業培訓  (1)掌握化療藥物的相關知識:①化療藥物刺激性的分類,區分強刺激性與一般刺激性藥物;②化療藥物外滲的相關因素;③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處理方法。(2)掌握化療給藥的注意事項:①負責化療輸注的護士必須經過專業訓練,未取得護士執照的,不能進行化療操作。輸注強刺 激性化療藥物由高年資護士操作,輸注期間密切觀察有無回血、疼痛等情況;②不能用有化療藥液的針頭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針,應先輸入等滲溶液,確認有回血再輸注化療藥物,輸注完畢后用等滲溶液沖洗,使輸液管中的殘余藥液全部輸入;③聯合用藥時,先輸入一般刺激性藥物,再輸入強刺激性發泡性藥物,如均為發泡性、刺激性藥物,應先輸入低濃度,兩種化療藥物之間用等滲液快速沖洗;④在外用血管輸注發泡性、刺激性藥物時可用三通輸液裝置,一路輸入發泡性、刺激性藥物,一路快速輸入等滲液;⑤化療藥物推注時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20ml藥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應回抽1次,檢查有無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時間內受強刺激而出現損害。(3)增強觀察力度,每15~30min巡視患者1次,檢查注射部位有無回血及外滲現象。對于發泡性藥物要專人床邊守護,密切觀察至用藥完畢。(4)嚴格床頭交接班,每班交接內容包括:化療藥物名稱、注射部位、輸注時間、藥物余量、輸液通暢情況等。(5)合理使用靜脈血管,制訂靜脈使用計劃,左右臂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靜脈得以修復。對強刺激藥物宜選用前臂靜脈,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藥,以免藥物滲漏造成肌腱、韌帶的損傷。因下肢靜脈遠離心臟且易于栓塞,所以除上腔靜脈壓迫者外,不宜采用下肢靜脈給藥,乳癌患者應健側給藥[2]。

    2  化療藥物外滲后的護理

    藥物外滲一旦發生,要保持鎮靜,立即停止輸注,保留注射針頭,回抽殘留藥物以3~5ml為宜,還要沿血管走行觀察和了解血管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消除組織水腫和藥物對細胞的毒性作用。(1)立即行局部封閉。常用封閉藥物為0.5%的利多卡因5~10ml加氟美松5mg環形封閉或150u/ml的透明質酸酶環形封閉,局部涂膚輕松軟膏或者50%的硫酸鎂濕敷或冰敷(24h內),長春新堿和vp16不主張冰敷,宜用熱敷。抬高患肢,24h后改位熱敷。如疼痛不止可用氯乙烷表面麻醉止痛,并及時報告醫生,詳細紀錄滲漏情況。(2)皮下注射解毒藥物。絲裂霉素、爭光霉素可用10%的硫代硫酸鈉4ml皮下注射,它可使藥物迅速堿化,也可用維生素C 500mg/ml皮下注射解毒,它可緩解藥物與DNA的結合;阿霉素、長春新堿可用8.4%碳酸氫鈉5ml皮下注射,它能起化學沉淀失活的作用,并加用氟美松4mg/ml以消炎[2]。(3)密切觀察局部皮膚等情況的變化,冷敷或熱敷防止凍傷或燙傷。冷敷時將冰塊裝入冰袋至容積的50%,排氣后扎緊袋口,擦干冰袋外壁的水跡,倒提冰袋,檢查無漏水后裝入布套內,將冰袋放至所需部位。注意冰敷時間為6~8h;護理人員需經常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紫紺、麻木和凍傷;檢查冰塊融化情況,及時更換與添加。熱敷時水溫不宜過高,以不超過50~60℃為宜。(4)局部疼痛、紅腫可用中藥消炎散、如意金黃散外涂,如壞死形成潰瘍時,可用京萬紅燙傷藥膏涂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3]。

    【參考文獻】

篇7

2 影響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掌握程度的因素分析

    2.1現有大、中專的護理教材中缺乏系統的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有調查顯示,臨床實習前護生對化療藥物外滲造成最嚴重后果,回答正確者僅有19.6%[7],提示臨床實習前的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知之較少。

     2.2隨著制藥行業的迅猛發展,抗腫瘤藥品更新換代快,抗腫瘤新藥在臨床的應用極其廣泛,對腫瘤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調查有69.35%的護士急需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8]。

    2.3缺乏針對性的繼續教育。此次調查發現,85%以上的護士未參加過系統、全面的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培訓。目前我國護理繼續教育主要問題是在培訓前缺乏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習需求分析,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9]。

    2.4對腫瘤專科護士培養重視不夠,國內做得比較好的護理專科有糖尿病、iuc、造口等專科,而針對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剛起步。本次調查的210名腫瘤科護士均未參加專科資格認證培訓,可見加強腫瘤專科護士培訓非常重要。

3  對策

    3.1 腫瘤科護士在校學習、崗前培訓、在職繼續教育內容中較少涉及化療藥物外滲相關方面的知識。本次被調查的210名腫瘤科護士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主要來源于臨床實踐、工作經驗的總結,與verity[10]等調查發現英國倫敦地區只有27%的護士接受了應用化療藥物管理相關知識的崗前培訓,67%護士的化療藥物管理相關知識來自于臨床實踐的結果相似。必須加強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弱項知識的學習,提高全體腫瘤科護士的綜合素質,滿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3.2 增加專科學習時間

    結果顯示,每周專科學習時間1h以下者,與2-3h者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相差無幾,而專科學習時間在4h以上者的得分明顯高于2-3h者、1h者以下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劉希平[11]指出學習時間分配,直接影響學習主體的記憶過程。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是提高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掌握程度的前提條件,學習時間不足已經成為制約腫瘤科護士學習專科理論知識的主要影響因素。

   3.3 關注知識弱項、拓展專業理論深度

    調查顯示,腫瘤科護士對如何合理選擇穿刺血管的掌握程度最好,這與我省一直以來不斷強化護理操作培訓密切相關。對化療藥物皮膚毒性分度標準的掌握最差,這可能與專科性強,腫瘤科護士在校學習、崗前培訓、在職繼續教育內容中較少涉及化療藥物外滲相關方面的知識有關。根據木桶理論認為通過“補短”,以提高整體水平,必須加強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弱項知識的學習,提高全體腫瘤科護士的綜合素質,滿足日常的工作需要。張惠芹[3]等報道6例患者化療藥物外滲后,由于未得到及時或適當處理,導致滲漏損傷更加嚴重,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腫瘤科護士具備有效防治化療外滲的知識與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強化腫瘤科護士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弱項專科培訓刻不容緩。

3.4 開展腫瘤專科護士培訓,積極參加針對性的繼續醫學教育,可根據腫瘤科護士自身特點,采取多種在職學習方式,有計劃、分階段、分層次地講授腫瘤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新理論、新技術,使專科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相結合,提高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掌握,培養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腫瘤專科護士,提高腫瘤專科的護理質量。 

參 考 文 獻

[1]羅金鳳,熊斌.我國腫瘤專科護士培養現狀與培養模式思考[j].家庭護士,2007,5(10):67—68.

[2]劉紅麗,葉志華,職志威,等.腫瘤科護士在患者安全中的作用[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6):117—118.

[3]張惠芹,鄒本燕,袁秀紅,等.化療藥物滲漏后潰瘍階段的傷口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2):1143—1144.

[4]張敏,李武平.抗腫瘤藥物外滲性損傷的防護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4):45—47.

[5]langstein hn,duman h,seelig d,et al.retrospective gtudy of the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eutic extravasation injury[j]. plastic surgery,2002,49(4):369—374.

[6]李武平,張敏,錢皎月.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6):27—29.

[7]張敏,李武平,錢皎月.對臨床實習前護生化療知識掌握和需求情況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3.17(12):1373—1374.

[8]郭秀靜,王玉瓊.醫院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分析和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篇8

1.1 一般資料 我科護士總人數是16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腫瘤化療患者182例,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腫瘤化療患者221例。

1.2 方法 化療標識的設計與制作 化療標識制作材料為白底相片紙,紙上有藍色卡通水滴,大小為10cm×14cm,可以反復使用。對照組按照化療常規實施一般的告知,床旁無標識;觀察組按照化療常規實施一般的告知,并在床旁懸掛化療標識。

1.3 化療標識的使用 辦公護士在處理到醫生開具的化療醫囑時,就立即通知責任護士,再由責任護士將化療標識懸掛于即將要行化療的患者床頭。

1.4 對護士進行化療標識及相關知識的培訓 化療標識的使用對象是護士,因此,對護士的培訓是標識使用是否有效的主要內容,培訓由腫瘤專科護士主講,采用多媒體課件講課、化療手冊、化療流程圖等形式,主要講解內容有化療護理常規、查對制度、規范使用化療藥物的方法等,特別講解的是靜脈使用的原則,合理選擇血管及通路(我科化療時僅使用靜脈留置針或CVC、PICC,穿刺護士必須是工作兩年以上者)。選擇血管時宜選擇管徑粗、直、彈性好的血管,避開關節活動怎么表淺細小靜脈的穿刺。穿刺成功后,告知患者活動范圍及方法,避免因移動肢體不當而到針頭滑出血管而到藥物外滲。同時告知化療藥物的靜滴順序,先滴刺激性大的藥物,再滴刺激性小的藥物,在兩瓶化療藥物之間應當用生理鹽水沖管。在滴注化療藥物前,用生理鹽水緩慢滴注沖洗靜脈通道,并由兩名護士確定針頭在血管里,方可輸注化療藥物。對于輸注毒性較強的化療藥物時,要加強巡視,每15-30分鐘巡視一次化療患者,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掌握好輸液速度。同時在穿刺點上方貼防靜脈炎貼,預防靜脈炎的發生。一旦發生局部疼痛、紅腫,及時按化療藥物外滲流程處理,根據醫囑用藥,同時給予心理疏導消除其恐懼心理。培訓后采用自行編制的化療知識調查表對護士進行調查,了解護士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該表有6個項目,內容主要有:護士對化療適應證、化療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對血管的刺激認知情況、化療藥物靜脈給藥的血管選擇、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共6個方面。

1.5 患者滿意度的調查 由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化療患者進行調查,了解化療患者對宣教內容的知曉情況。該表有4個項目,內容分別是:化療前責任護士是否有溝通、化療時是否有兩名護士查對、是否認真講解注意事項、每15-30分鐘是否巡視一次。

1.6 觀察指標

1.6.1 觀察組與對照組數據資料 分別采集2015年1-12月與2014年1月-12月我科患者滿意度及護士化療知識培訓的調查情況。

1.6.2 建立患者滿意度調查登記表 內容分別是:化療前責任護士是否有溝通、化療時是否有兩名護士查對、是否認真講解注意事項、每15-30分鐘是否巡視一次。

1.6.3 護士對化療知識培訓的掌握情況 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分別采用化療知識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人數均為14人。調查回收率為100%。

2.結果

A化療適應證知曉率;B化療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知曉率;C穿刺靜脈、穿刺工具選擇知曉率;D化療監護知識知曉率;E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方法知曉率

3.討論

化療標識在腫瘤臨床科室的使用過程中,標識設計醒目,化療標識在臨床中可對所有在崗人員及其家屬雙方起到警示作用。常規的化療無標識僅靠口頭稱謂,而制作床旁化療標識明確了化療患者,隨著惡性腫瘤患者的不斷增加,護士的工作量也在不斷增加,由于護士工作的性質,不同班次的護士負責的工作項目不一樣,工作時常常被其他事件打擾,這些高危因素存在,極易忽視對化療患者的巡視。化療是惡性腫瘤患者控制病情、延長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2]。由于化療病程較長,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大,需要護士在化療過程中加強觀察才能確保化療安全。通過臨床驗證,在加強腫瘤科護士化療相關知識培訓,規范操作流程并嚴格執行的前提下,使用化療標識在化療過程中懸掛于床旁,潛意識推動護士的巡視、講解頻次,讓腫瘤科護士實現專科化護士更近了一步,也推進了臨床護士更有目標、更有針對性的對化療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提升了遵醫行為,化療時有雙人核查,專人穿刺、專人看護、及時巡視、時時動態健康教育,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化療過程中的輸液安全。增強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防范意識,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從表1可見,化療標識實施后患者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從表2可見,對護士培訓后護士對化療相關知識得到了提高,表現在工作各個環節都更注重規范性操作,在患者化療過程中,各班護士只要巡視到有床旁化療標識就會重視并有針對性地對患者的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護士指導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特別是讓護士和患者主動學習、掌握化療藥物的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和輸液時靜脈的合理選擇及通路的選擇重要性,防止了靜脈穿刺處腫脹或發生藥物外滲。避免了護理差錯的發生,有利于建立互動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3]。

參考文獻:

篇9

患者女,39歲,右乳癌根治術后,于2010年7月31日第五次化療,鎖骨下靜脈外帶,護士檢查回血通暢,在輸液5%GS+吡喃阿霉素時,發現敷貼下導管進皮膚點處有粉紅色液體滲出,護士立即停止輸液,快速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并拆除敷貼,以沖洗導管在在皮下走行的路徑中殘留的化療藥物,使局部藥液隨生理鹽水外漏,護士在無菌操作下清除滲出液,直至沖洗液澄清后立即拔除鎖穿管,檢查導管是否有裂痕。

2 藥物外滲應急處理

2.1 立即用地塞米松5 mg,生理鹽水10 ml,利多卡因2 ml注射部位以環形封閉;

2.2 局部冰敷30 min連續3 d;

2.3 局部用99%二甲亞砜涂敷于外滲部位1次/6 h連續14 d;

2.4 加強交接班制度,密切觀察記錄皮膚顏色與皮溫。五d后訴疼痛,查皮膚散在小水泡,破潰損傷范圍為3 cm×4 cm,給予絡合碘外涂三次/d,并涂本科自備紫草油1次/2 h。

跟蹤:連續15 d后小水泡結痂,疼痛減輕,但皮膚暗紅,皮溫較高,連續外涂紫草油至患者出院,跟蹤一月,良好。

3 體會

3.1 心理護理,取得配合。雖然用藥前已對患者詳細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及可能出現的意外,使其有思想準備,患者在藥物外滲后非常擔心后果,產生緊張情緒。對此,護理人員經常深入病房陪伴患者,為其講解目前治療護理措施的意義,讓患者體會到醫護人員積極努力的態度和所給予的心理支持,從而安心地接受治療。

3.2 加強護士巡視,密切觀察局部反應。按照化療輸液巡視制度,責任護士應每15 min巡視一次并記錄,內容包括:回血情況,局部有無紅腫、疼痛,如疑外滲立即停止用藥,按外滲處理。

篇10

在*科期間,第一次接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各類癌癥的化療方案、化療適應癥、化療禁忌癥以及并發癥都比較陌生。經過4個月的學習,感覺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比如:各類化療藥對外周靜脈的刺激性不同;在化療期間,如發生藥物外滲應立刻采取的護理措施;長期化療的病人行深靜脈置管術后的護理。另外,在化療過程中,病人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皮膚黏膜、心理狀態等一系列化療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分外地熱情關懷病人,尊重并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做好床頭交接班,給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在*科期間,學到了**相關知識。術前準備有心理疏導和腸道準備、飲食指導。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切口觀察、協助咳嗽排痰、觀察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尿管的護理、飲食護理以及術后并發癥觀察和護理等等。由于婦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們更耐心地去與她們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讓病人信任我們工作。

現在我在***病區輪轉,這是一個綜合科室,有超聲刀、介入科、中西醫和化療。我感覺在這里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超聲刀術后要注意皮膚的保護、肢體溫度感覺活動度及肢端足背動脈搏動等;介入科術后應囑患者患肢制動,沙袋加壓,觀察病人排尿情況。

篇11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醫學的發展聯合化療仍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同時也帶來了令人擔憂的問題:化療藥物外滲。化療藥物外滲是指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滲出或滲浸到皮下組織中。化療藥物外滲臨床表現為局部皮下或深部組織紅腫起泡,燒灼劇痛甚至壞死、潰瘍經久不愈,注入靜脈可引起化學性靜脈炎,表現為沿靜脈走向的條索狀紅線,血管壓痛,后期血管變硬,色素沉著。護理人員需要全面了解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掌握化療藥物外滲的有效預防和護理措施,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痛苦,保證化療順利完成。

1 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

1.1 藥物因素 化療藥物多為化學制劑或生物制劑,作用于細胞代謝周期的各階段,影響蛋白質和DNA的合成使細胞壞死。化療藥物因其化學性,酸堿性及高濃度等原因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易使藥物外滲,還與藥物的PH值、滲透壓、藥物濃度、藥物對細胞代謝功能的影響有關。如異長春新堿屬堿性藥物,可使血管內的二氧化碳蓄積,血管內壓力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藥物滲漏皮下。

1.2 血管因素 腫瘤患者由于腫瘤自身的高代謝消耗和化療藥物副作用的影響,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對靜脈壁損傷的修復能力下降,經手背及前臂靜脈化療時,局部疼痛及靜脈炎發生率高達60%~70%[1],經外周靜脈給藥者,化療藥物外滲發生率達5%~6%[2]。經常較慢注射或采集血標本,使血管脆性增大,彈性下降,血管變細、變硬,當注射藥物濃度增高時,使管腔內壓力增大,血管難以承受壓力,導致藥液外滲。

1.3 操作因素 各種穿刺的損傷是導致血管滲漏的直接原因。如針頭刺破血管或針頭斜面未完全進入血管、針頭固定不牢等。

1.4 使用時間 長期應用化療藥物,加上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反復多次的靜脈穿刺將會嚴重損傷血管,直接造成機械性靜脈炎,使患者靜脈血管內膜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傷,靜脈內膜炎使血管通透性加大,導致化療藥物在靜脈內膜炎薄弱處外滲。

2 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措施

2.1 患者的宣教 (1)簽署化療同意書,從化療方案、化療副作用、藥物外滲的原因、外滲后的處理原則進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療期間的自護能力,且雜護理病歷上記錄宣教的內容。(2)講解強刺激性藥物首選中心靜脈途徑給藥的優點,取得患者配合(3)教會患者識別藥物的刺激性,化療當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體是強刺激性藥物,切勿自行調節輸液速度。(4)叮囑患者在輸注強刺激性藥物時,盡量減少去衛生間、就餐等軀體移動,注意輸液肢體的活動,避免注射針頭移位,輸液的肢體切勿被壓迫,以免影響血液回流造成藥物外滲。(5)指導患者自我觀察,詢問患者輸注化療藥物時有無疼痛、腫脹的感覺,如有立即關閉輸注開關,向護士匯報,且護士、患者共同觀察化療藥物輸注過程有無滴速明顯減慢現象,以盡早發現化療藥物外滲[3]。

2.2護士的專業培訓 (1)掌握化療藥物的相關知識:①化療藥物刺激性的分類,區分強刺激性與一般刺激性藥物;②以適量稀釋液稀釋藥物,以免藥物濃度過高;③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處理方法。(2)掌握化療給藥的注意事項:①負責化療輸注的護士必須經過專業訓練,未取得護士執照的,不能進行化療操作。輸注強刺激性化療藥物由高年資護士操作,輸注期間密切觀察有無回血、疼痛等情況;②不能用有化療藥液的針頭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針,應先輸入等滲溶液,確認有回血再輸注化療藥物,輸注完畢后用等滲溶液沖洗,使輸液管中的殘余藥液全部輸入;③聯合用藥時,先輸入一般刺激性藥物,再輸入強刺激性發泡性藥物,如均為發泡性、刺激性藥物,應先輸入低濃度,兩種化療藥物之間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等滲溶液快速沖洗;④在外用血管輸注發泡性、刺激性藥物時可用三通輸液裝置,一路輸入發泡性、刺激性藥物,一路快速輸入等滲溶液;⑤化療藥物推注時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20ml藥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應回抽1次,檢查有無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時間內受強刺激而出現損害。(3)增強觀察力度,每15~30min巡視患者1次,檢查注射部位有無回血及外滲現象。對于發泡性藥物要專人床邊守護,密切觀察至用藥完畢。(4)嚴格床頭交接班,每班交接內容包括:化療藥物名稱、注射部位、輸注時間、藥物余量、輸液通暢情況等。(5)合理使用靜脈血管,制訂靜脈使用計劃,左右臂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靜脈得以修復。對強刺激藥物宜選用前臂靜脈,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藥,以免藥物滲漏造成肌腱、韌帶的損傷。因下肢靜脈遠離心臟且易于栓塞,所以除上腔靜脈壓迫者外,不宜采用下肢靜脈給藥,乳癌患者應健側給藥[4]。(6)建議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或PICC,減少藥物外滲。

3 化療藥物外滲后的處理

如果疑有藥物外滲,要保持鎮靜,立即停止輸注,按以下程序處理:

3.1保留注射針頭,用3~5ml的注射器回抽殘留在皮管或枕頭內的藥物;

3.2抬高患肢,注射部位宜用冷敷,一般冷敷時間為24小時左右。

3.3立即行局部封閉,一般化療藥物用2%的利多卡因4ml+生理鹽水6ml+地地塞米松5mg環形封閉或150u/mi的透明質酸酶環形封閉,局部涂膚輕松軟膏或者50%的硫酸鎂濕敷或冰敷(24小時內),長春新堿和vp16不主張冰敷,宜用熱敷,奧沙利鉑不宜冰敷。

3.4抬高患肢,24h后改為熱敷[5]。如疼痛不止可用氯乙烷表面麻醉止痛,并及時報告醫生,詳細記錄滲漏情況。皮下注射解毒藥物。絲裂霉素、爭光霉素可用10%的硫代硫酸鈉4ml皮下注射,它可使藥物迅速堿化,也可用維生素C500mg/ml皮下注射解毒,它可緩解藥物與DNA的結合;阿霉素、長春新堿可用8.4%碳酸氫鈉5ml披下注射,它能起化學沉淀失活的作用,并加用氟美松4mg/ml以消炎[2]。

3.5對注射部位應觀察5-7天并做好記錄,包括發生時間、靜脈進針部位和針頭大小、估算藥物外滲量、處理外滲的方法、病人的主訴及局部體征等。

3.6強刺激性藥物(長春瑞賓、多柔比星等)外滲建議局部封閉每8小時1次,持續3天,一般藥物局部封閉1次;

3.7若局部腫脹可用硫酸鎂、50%葡萄糖溶液+維生素B12+低塞米松或蘆薈濕敷,也可使用水膠體敷料;

3.8局部疼痛、紅腫可用中藥消炎散、如意金黃散外涂,如壞死形成潰瘍時,可用京萬紅燙傷藥膏涂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6]。

4 結論

化療藥物外滲不僅對患者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痛苦,如處理不當還可引起醫療糾紛,因此護士應掌握引起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預防和互利措施,不斷學習,總結經驗,保證化療順利進行。

參 考 文 獻

[1]張曉云,李亞珍.去甲長春花堿不同給藥方式局部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1999,6(1):70.

[2]李立新.化療藥物滲漏性損傷治療方法和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2-3.

[3]丁榮霜,鞠桂芳.腫瘤康復護理300問.濟南: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129.

篇12

資料與方法

2007~2010年收治肺癌化療患者105例,隨機分為兩組,常規護理組55例,年齡26~68歲;著重飲食護理組50例,年齡29~7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腫瘤種類、性別、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均無顯著差異。

方法:常規護理組,在化療期間,護士常規進行必要的飲食宣傳教育,有需求及不適時,再針對患者個體進行飲食護理。著重飲食護理組,從患者診斷明確入院后,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后均行飲食宣教及護理。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費用進行比較,見表1。

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護理

⑴飲食原則:化療前應以營養全面、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燒烤、腌制食物,平時進食定時定量、合理營養為原則。化療時飲食可改為軟食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化療后,宜選擇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⑵護理措施:①關心患者的進食情況:從入院時就開始評估,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提供喜愛的食物,鼓勵患者少食多餐,并增加每天的總攝入量。②化療藥物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的食物,對于食欲不振者可輔以開胃食物,長期營養攝入障礙時,可考慮用胃腸外營養輸入法來改善患者的狀況,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可減輕化療反應,增加食欲的對癥治療的中藥。③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每天多漱口,在惡心、嘔吐后,更應及時漱口,若有潰瘍存在,可在漱口液中加利多卡因或局部涂擦利多卡因,減輕疼痛,減少體力消耗,以利于患者進食。④對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的管理:每天護士對化療患者進行飲食、大小便、化療不良反應出現的時間、輕重程度、使用化療藥物天數、患者主訴及家屬的支持系統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向醫師反饋,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同時也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飲食知識,取得配合,為患者提供適合的飲食,提高機體抵抗力,使其配合化療,防止中斷化療。

⑶飲食護理的注意事項:首先化療期間需家屬陪護,應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飯時喝飲料,吃喝要慢慢進行,慢慢咀嚼食物,以助于消化,不要吃甜的、油炸的或脂肪多的食物,不吃過冷或過硬的食物,避免接觸使患者惡心的氣味,飯后坐在椅子上休息,但至少飯后2小時才能躺下,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適當的運動對于康復也很重要。

結 果

經過14天的住院治療護理,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及治療費用比較,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飲食護理在肺癌患者化療中顯得尤為重要:在住院患者中,大多數肺癌患者需要化療,化療是一種特殊的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化療效果的好壞,依賴于患者、家屬、醫生、護士的共同努力。每一個療程之間與下一個療程之間,身心狀態的恢復,成為了堅持化療的關鍵,而身心狀態的恢復,更需要飲食的調整,所以飲食護理在肺癌患者化療中顯得尤為重要。協助患者在疾病狀態下,提高自我行為能力,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對控制疾病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主動全面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并給予滿足:因患者對癌癥知識的需求存在著差異,所以護士應仔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文化程度、生理習慣、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對癌癥及化療知識的掌握程度,確定護理要解決的問題,制定護理計劃,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及時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及溝通。激發患者治療的信心,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素質。

護士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詳細的飲食宣教:可以通過飲食護理計劃逐步實施,護士成為患者飲食指導的主體,肺癌患者需不斷調節飲食結構,在不同的化療階段,飲食宣教是不同的,需要護士更多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提供疾病知識和幫助等,可以制作簡單的飲食計劃卡,放于患者床頭柜上,家屬即可遵照執行,把化療期間的飲食調整到最佳狀態,利于機體身心狀態的全面恢復。

參考文獻

篇13

【Keywords】Nurses;Chemotherapeutics Drugs;Occupational Hazard;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R97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217-02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化療藥物作為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使病人的生命得到延續.但是它在殺傷惡性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組織細胞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損傷正常的細胞。所以對經常接觸化療藥物的護理人員也會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臨床護士應該意識到化療藥物潛在的危險,并在操作過程中進行有效的防護,使危害能夠降到最低。

1 化療藥物對人體潛在的危險性

1.1 現階段臨床所使用的化療藥物大多數為細胞毒劑,有些抗癌藥物已經被證實有致畸致癌作用,如美國芬蘭等國家都從接觸化療藥物的護士尿液中發現具有誘變性的化療藥物。Hirst還從接觸的護士的尿液中檢測出一定濃度的化療藥物及其代謝產物。還可證明環磷酰胺等化療藥物可以通過皮膚吸收。對長時間接觸藥物的護士來說,接觸時間長短、化療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大小與產生的危害程度有關。常表現為造血系統,消化道上皮細胞等部位組織器官的損傷,可表現為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口腔潰瘍、脫發等。慢性損害還可導致孕婦流產或胎兒畸形,使女性月經不調,不孕等癥。遠期尚有致畸變或致癌的潛在危險。[1]若不注意個人防護則易造成職業性損傷。

1.2 我科配置的化療藥物有順鉑、替加氟、足葉乙甙、紫杉醇、多西他賽、奧沙利鉑、吉西他濱等化療藥物,這些藥物中順鉑就被芬蘭美國的學者從接觸該藥物的護士尿液中檢出化療藥物及其代謝產物。這些藥物在配置過程中會產生肉眼看不到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氣溶膠或氣霧,有毒的氣霧可通過口、皮膚呼吸道進入人體,對人體造成危害并且污染環境。

2 化療藥物污染的途徑

2.1 首先化療藥物在運輸過程中或操作中不慎摔壞玻璃安瓿。使藥液暴漏于空氣中,形成氣霧,使人體吸收。

2.2 配藥過程中不小心使藥液外溢,使藥液直接接觸到人體的皮膚。

2.3 配藥完畢操作臺擦拭不徹底。可使化療藥物通過空氣對人體造成危害。

2.4 用過的化療藥物的安瓶未及時封閉,使暴露在空氣中,對人體造成危害。

2.5 化療患者的污染物和分泌物處理不當,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3 接觸化療藥物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

3.1 首先應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教育 護士是一個接觸化療藥物的高危人群,因為工作繁瑣,勞累。很多護理人員就忽視了自身防護,存在僥幸的心理;還有的護士進入臨床不久,對化療藥物的危害認識還不足;原來在工作中強調護士要有奉獻精神,不怕臟累,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沒有在護士的職業教育中形成安全的健康教育;種種情況使護士對自身的防護認識不足,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也比較淡薄。因此要加強對接觸化療藥物的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教育,進行專職培訓,提高對化療藥物潛在危險的認識,進行常規性防護知識操作和安全知識培訓。

3.2 加強對陪護家屬的健康教育 用通俗的方式對家屬講解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及接觸化療藥物及物品對人體潛在的危害。化療患者的嘔吐物及排泄物均含有抗癌劑。幫助和指導病人及家屬正確處理病人的嘔吐物,分泌物及排泄物,接觸這些物品要戴手套。不要和病人混和使用生活物品,不混用餐具。病人化療時要開窗通風,同時要消除病人的緊張感及思想顧慮,有利于病人的康復和防止交叉感染。

3.3 護士接觸抗腫瘤藥物的防護

3.3.1 操作前后要認真洗手,戴紗布口罩外包一次性口罩,戴帽子及穿一次性防護衣,配置臺上要有一次性防護墊。要固定針頭和針管的銜接處,以防藥物瓶內壓力大而使針頭脫出,引起藥液外溢。操作臺要墊一次性防滲漏的防護墊,以防藥液外溢,如有外溢要及時更換。

3.3.2 加藥時玻璃安瓶可輕彈其頸部,使附著的藥液降至底部,用砂輪劃開后用紗布墊著開口朝向外側掰開安瓿。溶藥時要將液體沿瓶壁慢慢注入藥瓶中,抽出瓶中氣體,以防藥液從針眼處溢出。待藥物完全溶解后才抽取藥液,抽取藥液要不超過注射器的容量的3/4為宜。排出針管內空氣時要排到藥瓶中或無菌紗布上并將藥瓶與紗布放入專用包裝袋內。抽藥完畢后要將用過的針頭注射器等放在密封的牢固防刺透的垃圾桶中封閉處理,并注明"化療廢棄物"的標記。

3.3.3 靜脈給藥時,前后要有引液,不可用化療藥物直接穿刺。穿刺后要確定針頭在血管里才可給藥;

3.3.4 配藥完畢后及時脫去手套及防護衣,一切污染的物品要放入化療廢棄物袋中,徹底洗手。如果配藥過程中藥液不慎濺入眼中,要立即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5分鐘。

3.3.5 配藥的治療室要開窗通風,有條件的要強化硬件設備,安裝生物安全柜以減少污染。生物安全柜是一種特制的垂直流裝置和HEPA過濾網,特有的負壓操作環境,可有效防止含有藥物微粒的氣溶膠或氣霧對操作者的危害。

3.3.6 增強工作人員的身體素質 化療藥物均有抑制骨髓的副作用,可出現外周白細胞下降,血小板降低血中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要建立護理人員健康檔案。每半年體檢一次,對白細胞降低,免疫力低下的護理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作人員自身平時要多鍛煉身體。

3.4 化療廢棄物的處理 配置化療藥物的化療廢棄物,藥液會蒸發而污染空氣,所以要及時密封。由專人按化療污染物相關規定給予處理。

小結

職業安全是近年來醫務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越來越關心的話題,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防護措施的實施由被動變為積極主動。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臨床經驗,對防護對策和防范措施進行持續改進和完善,不斷進行總結,使職業危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馬雙蓮,丁,臨床腫瘤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77-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连州市| 柳河县| 石景山区| 灵川县| 宁国市| 靖安县| 安乡县| 墨玉县| 乌海市| 泗水县| 台安县| 卓资县| 长子县| 连山| 加查县| 拜泉县| 体育| 那坡县| 丹阳市| 同仁县| 乐昌市| 贡觉县| 义马市| 海林市| 宝鸡市| 东辽县| 永嘉县| 随州市| 金秀| 潢川县| 庄浪县| 定兴县| 晋江市| 建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京山县| 大安市| 尉氏县| 辽中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