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所著的《錢學森傳》開篇提問錢學森是什么樣的科學家?由問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錢學森早年的故事、留學的故事、歸來的故事、"兩彈一星"的故事、后的故事,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位輝煌而傳奇的科學大家——共和國科學事業的拓荒者,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新中國歷目前偉大的人民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十一歲起發表詩作,十九歲寫出本書,二十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二十一歲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主要新著為"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與》)《反右派始末》《""興亡》《改變中國》《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之路》《中央一支筆——胡喬木》《美國自由行》《俄羅斯自由行》《歐洲自由行》《澳大利亞自由行》《櫻花下的日本》《真實的朝鮮》《今天的越南》《臺灣新觀察》《受傷的美國》等。
伍獻軍,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編審,中級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神劍文學藝術部主任。曾任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和《神劍》雜志主編。策劃并主編《中國國防科技報告文學叢書》(7冊)獲"五個一工程"獎,策劃并編輯《中國國防科技科學家文學傳記叢書》(10冊),策劃并擔任編劇之一的大型文獻紀錄電影《東方巨響——中國"兩彈一星"實錄》獲華表獎和金雞獎,擔任制片人的長篇電視劇《中國軌道》獲飛人獎和金星獎。
開頭的故事
從一輛天藍色的轎車說起
錢學森是什么樣的科學家
及時章 早年的故事
錢學森名字的來歷
坐"洋包車"到"蒙養院"
手帕胡同里的紙飛鏢
名師出高徒
"豆腐乳鹵加稀飯"
繪畫和音樂的"發燒友"
請求老師扣分
"進京趕考"
幸遇"培養大師的大師"
第二章 留學的故事
"人比人,你們誰敢和我比?"
馮 卡門的"鐵桿粉絲"
加盟"自殺俱樂部"
投進英國大使館信箱的情報
好友匯聚在錢學森身旁
跨進門衛森嚴的五角大樓
美軍上校錢學森飛赴德國
一張歷史性的照片
提審德國"火箭之王"
36歲那年雙喜臨門
青梅竹馬"燕雙飛"
蔣家有女初長成
科學與藝術喜結良緣
第三章 抗爭的故事
溫馨的家庭
來自延安的"紅色"摯友
"應該回祖國去"
半路殺出"程咬金"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特工細細"研究"錢學森的行李
牢獄之災突然降臨
監控的眼睛緊緊盯
甩掉特工寄出求助信
"火箭專家返回紅色中國"
第四章 歸來的故事
終于跨過羅湖橋
陳賡大將乘專機趕來
密談中國導彈計劃
北京刮起"錢學森旋風"
稱錢學森為"火箭王"
出任"導彈研究院"院長
女秘書眼中的"國寶"
"中將"軍銜的傳說
手心上的神機妙算
第五章 "兩彈一星"的故事
入黨的時刻
主動要求降為副職
身邊多了一個軍人
姓錢不愛錢
"爭氣彈"首戰告捷
"失敗為成功之母"
錢學森"失蹤"了
窮途末路的"黑寡婦"
"邱小姐"跟導彈結合
中國衛星躍上太空
力薦逆向思維的年輕人
第六章 的故事
一生的三次激動
剪報的故事
"鐵桿"廣播迷
科普高手
寫信的故事
小青年PK錢學森
跟茅以升"商榷"
學問的來歷
豐碩的人生秋天
"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的歲月
萬眾送別科學巨星
附錄 錢學森年表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一款很不錯的書籍!~值得擁有
讓學生了解偉大的科學家,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曾經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