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是人類日常行為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往往都相信沖突是我們應該不計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事情。抑制沖突的做法會帶來一系列負面情緒,終會導致管理者、領導者和機構的失敗。
談判桌上的藝術》以各種戲劇化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包括作者本人真實的人質解救談判經驗,說明如何直面沖突、如何學會甚至是和你的“敵人”建立聯結、如何發現真正的潛能、如何利用對話和談判的力量、如何建立信任、如何管理你的“心靈之眼”。
談判桌上的藝術》從人質談判的視角重新解讀情緒管理、沖突管理、組織管理問題,為你講述全新的領導學。
作者提供了一條擺脫“人質”心態的路徑圖——從“心靈之眼”出發、建立聯結、尋求“安全堡壘”、積極對話、有效談判、控制情緒,從而成為自己人生的領導者;
書中大量真實的案例具有強大的代入感,讀者不僅可以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作者在人質解救談判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和談判技巧,也可以在一個個不同際遇下的深陷“人質”心態的人物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進而跟隨書中的人物一起走出人質心態。
喬治 科爾里瑟(George Kohlrieser),組織學與臨床心理學專家,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領導學與組織行為學教授,曾任全球多家企業的管理顧問。
章 你是否已成為“人質”?
控制大腦思考是關鍵
無力感是一種毒藥
斯德哥爾摩癥候群和人質心理
解決的方法——建立聯結
本章總結
第二章 從“心靈之眼”出發
“心靈之眼”的魔力
了解別人的“心靈之眼”
心態的力量
影響自我和他人
自我實現的預言與“心靈之眼”
用“心靈之眼”看世界
本章總結
第三章 人際互動的潛在影響力
何謂聯結循環
依附與聯結
分離與悲傷
悲傷的八個階段
破碎聯結的七種現象
聯結與變化
本章總結
第四章 安全堡壘的力量
安全堡壘如何影響“心靈之眼”
以人物充當安全堡壘
以母親充當安全堡壘
以父親充當安全堡壘
以目標充當安全堡壘
對失敗和成功的恐懼
高度的自尊心與安全堡壘
安全堡壘與復原力
失去安全堡壘時
依附與聯結的形態
本章總結
第五章 沖突管理的技巧
沖突的本質和根源
暴力是對損失的反應
讓沖突臺面化
沖突的根源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動力
利益沖突vs.需求沖突
解決沖突
在商場上應用沖突解決的技巧
本章總結
第六章 有效的對話
找尋崇高的真理
內在與外在的對話
對話的障礙
移除對話障礙的工具
對話的原則
傾聽的藝術
對話對于人體健康的沖擊
本章總結
第七章 談判的力量
談判的十個步驟
采用正面的方式進行談判
互惠法則的應用以及讓步
影響與勸說的力量
運用非正式的
將痛苦所帶來的好處告知對方
本章總結
第八章 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運作方式
情緒的五個階段
情緒的五種形式
動機
情商在商業行為中的價值
情緒對于心情的影響
情緒的處理方式
疏解情緒的三個簡單工具
杏仁核體的劫持
本章總結
第九章 從此遠離“人質”心態
高度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
提升自尊心的方式
謙虛的力量
通過終生學習來幫助自己和他人
通過選擇尋求自由
生活在“心流”中
本章總結
注 釋
人人都可能產生的“人質”心理
之所以有這本書,是由于我在俄亥俄州代頓(Dayton)市醫院急診室的一段特別的經歷。當時我還很年輕,在代頓市警察局工作,有24小時我與值勤的警察一同前往醫院,負責處理一位具有暴力傾向的病人,他因被女朋友刺傷而被送到醫院。當我在治療室里與他談話時,這位病人突然抓起一把很大的剪刀,同時抓住身旁的一位護士和我,揚言要殺掉我們兩個人。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里,我們試著跟他對話,重點放在他所受的傷以及如何治療上。整個危機的轉折點就在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想要繼續活下去,還是想要流血致死?”“我一點也不在乎!”他回答。接下來我又問他:“(如果你死了)你的小孩就沒有父親了,那樣你也不在乎嗎?”顯而易見地,這位病人開始轉變自己的心態,然后就跟我聊起他的小孩,而不再專注于他對女友以及警察的怒意。他同意將手中的剪刀放下,同時也讓護士和一位外科醫生上前對他進行治療。當這位病人把手中的剪刀放下時,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位之前還一副兇神惡煞模樣的男子走向我,眼中還帶著淚光,給了我一個擁抱,同時說:“謝謝你,喬治,我差點就忘了自己是這么深愛著我的小孩。”他的這番話從此烙印在我的腦海中,也讓我深信,情感的聯結、對談,以及協商的力量有多大。同時我也十分驚訝自己擁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從突如其來的恐懼轉回平靜,且又能專注于問題的解決。
1968 年發生在急診室里的這次經歷,對于我職業生涯的早期從事臨床心理學、警方心理學、人質談判專家、組織心理學,甚至是電臺脫口秀主持人等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甚至對于現在身為領導學和組織行為學教授的我,依然是非常有價值的。我發現身為人質談判專家所學到的一切,可以成功地用在當你感到無力或是被人挾持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身體上的人質,不如說是想象中的人質。事實上,這類潛在的成為“人質”的情況,每天都有可能發生在職場上或是日常生活中。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我擔任人質談判專家期間所學到的經驗,以幫助那些在生活中把自己想象成“人質”的人。每當你感覺到受騙、無力,或者無助時,你就已經是一個“人質”了。這本書并非僅為企業領導人而寫,而是希望對每個人都有幫助。
在我個人的職場生涯之中,曾經有跟個人、企業領導者、企業團隊,以及整個組織共事的經驗,而我看過太多的人會成為別人、某些情況,甚至是自己情緒的“人質”。這些人的反應就如同那些被歹徒用槍抵著頭部的人質一樣。他們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可以改變這一切的。同時我也發現,其實有不少人很可能成為某個人或某種情況的“人質”,但他們并沒有讓這件事真的發生。事實上,隱喻性的“人質”是理解人類行為的一種很重要的模型,而人質談判專家所受的完整訓練,能夠幫助這些把自己想象成“人質”的人。
我出生于俄亥俄州一家八口人的家庭,有五個兄弟姐妹。我的雙親擁有自己的土地,一生務農,同時也飼養家禽貼補生活。身為長子,我在13歲那年就加入了天主教神學院(Catholic Seminary),當時我只想成為一位牧師。在神學院的經驗讓我學習在一個大團體里成長、讀書、接受教育,形成價值觀以及個性,學習冥想或靈修,這些都讓我深受其益。的負面影響就是,我的青少年時期與一般人截然不同。八年之后,因為我沒有正視自己想要離開這個環境的念頭,于是許多對我而言該是正面的體驗,卻成了痛苦的折磨。事實上,那時我已經成為自己對神學院的矛盾情感的“人質”了。所幸在當時,我結識了一位睿智又獨特的長者——愛德華 馬齊亞爾茲(Edward Maziarz)神父,他成了我日后推心置腹的知己。在一次對話中,他直視著我的眼睛,很平靜地對我說:“喬治,你是一個自由的人,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的這一席話如同晴天霹靂般打醒了我,也改變了我的一生。他的言語和真誠觸及了我的心靈深處,在隨后的一片沉默之中,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并將他的這一席話視作真理。因為心中的重擔被解除,我流下淚來,我請他再重復一次剛剛講的那番話。我打開了囚禁自己已久的那道門,在那一刻,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諦——沃倫 本尼斯(Warren Bennis)所稱的“領導者的嚴格考驗”——一個人面對生命的關鍵時刻,其實就是對耐心及信仰的嚴格考驗,這場考驗將會影響、塑造甚至永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當時的我只有 21 歲,之后我又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讓自己真正離開了神學院的體系。
每當回想起那段時間,我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當時已成為情緒的“人質”,并在那樣的情況下耽誤了太多時間。我因即將離開那個熟悉和給我帶來安全感的環境而感到悲傷,并進而讓自己深陷那種情緒之中。同時,我也因為沒有達成自己及其他人對我的期許而難過。我十分感謝愛德華神父,他的那一番話改變了我的想法,同時也影響了我的“心靈之眼”(mind’s eye,關于這個觀念稍后還有解說),并轉變了我對世事的看法。在本書中,愛德華神父還特別代表另一個十分重要的觀念,就是“安全堡壘”(security base),也就是你在生活中從其他人或目標那里所得到的支持,而這即是你的力量來源。在接下來的章節中,讀者們還有很多機會可以了解安全堡壘所扮演的角色。
書中的故事以及人物都是真實案例,也都是我個人的經歷。有些是在我擔任人質談判專家時的案例,有些是我與企業博學領導者共事時的案例,有些則是為企業組織做咨詢時的案例,還有來自同事和媒體報道的案例。為了保護這些案例中的人,所有名字我都已稍做修改。
我們能了解所謂被挾持為人質代表的是什么含義嗎?如果成為一個想象中的人質,又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如果我們可以了解思考的運作方式,同時也可以理解手中所掌握的、一種可以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力量,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從自我設限以及心結中解放出來,進而開發出較大的自我潛能。借由這樣的自省,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更好的領導者、更好的管理者、更好的員工,當然也可以變成更好的人。
本書希望能讓讀者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都可避免成為人質。首先,我必須讓大家了解,就人質挾持而言,我所引用的一些專有名詞是什么。“人質”(hostage)這個詞源自 1275 年左右的古法文,意思就是被當成安全來源的一個人。比方說,房東可能會將房客視為租金的安全來源,而“人質”這個詞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被廣泛地使用在恐怖分子挾持人質的說法上。就隱喻的說法來看,我們每24小時都有可能成為自己或是其他人的人質。
為了解除心態上的人質狀態,就必須了解接下來我們要談的“心靈之眼”,以及它是如何決定我們思考的方式、關注點,以及達成目標的途徑的。另外,我們更應該了解“聯結循環”(binding circle)——設定依附關系、聯結、分離、悲傷以及再次聯結——有多大的影響力,借此慢慢了解“心靈之眼”是如何形成的。以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從悲傷的角落中走出自己的那一步是多么的重要,因為一旦你無法打破這樣的聯結,整個人將會被永遠囚禁在悲傷之中無法前進。
依附以及聯結的特別形式,也就是我們生活之中的安全堡壘。安全堡壘可稱得上是形成“心靈之眼”最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教導我們如何與生活中的痛苦相處。
本書中我們將探索解決沖突的技巧和方式,盡管大多數人總是懼怕面對沖突。通過了解“心靈之眼”以及安全堡壘,我們就可以學習如何面對和管理沖突,同時也可以通過更有力的對話獲得生命中的真理。如果兩個人或者兩個團體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對話,就不會低估對話可以用來建立聯結與解決沖突的能力;對話的延伸就是協商。我們將會探討協商的力量——包含影響及勸說——而這種力量將足以改變具有毀滅性的事件。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將聊天、對話、協商等作為解決爭端的主要機制。
了解情緒如何運作是自我意識的重要一環,并能確保我們永遠不會成為想象中的人質,同時對面臨的痛苦以及歡樂也能應付自如。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承受悲傷的打擊,但他們還是可以在生活之中重新找回歡樂。唯有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避免成為自己或是他人的人質。
值得看看,圖書質量好。推薦購買
還是很不錯的
有思維的書都是好書,推薦
精品,讓人讀下去有種放不下的感覺
活動的時候買的,很實惠
《談判桌上的藝術》從人質談判的視角重新解讀情緒管理、沖突管理、組織管理問題,為你講述全新的領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