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近代俄國為背景集中討論其司法改革歷程。彼得一世開創性改革、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繼承與發展、1864年司法改革、亞歷山大三世的“反改革”、20世紀初的斯托雷平改革,以及東正教教會司法改革構成了近代俄國司法改革的完整圖景。本書借鑒國內相關的研究成果,并運用大量俄文一手資料,整合以往較為零散或不詳細的材料進行深入、具體的論述,在呈現近代俄國司法改革及司法制度基本面貌的同時,亦側面展示了同時代俄羅斯的政治、文化和法制。
王海軍,1983年生人,法學博士。現為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院長助理,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后,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訪問學 者。主要研究方向為俄羅斯法制史及司法改革史、金磚國家司法合作機制。近年來出版專著《羅斯法典研究》、《古代俄羅斯民商法研究》,參編《中國法制史》、 《外國法制史》教材,在《中州學刊》、《重慶社會科學》、《中西法律傳統》、《俄羅斯法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10余篇。
引言
及時章近代俄國前的司法制度
及時節基輔羅斯的司法制度
一、審判組織
二、訴訟當事人
三、訴訟程序
四、證據制度
五、訴訟費用
第二節中央集權時期俄國的司法制度
一、俄國統一后的司法制度
二、地方行政和司法管理
三、法院和訴訟
四、衙門及其司法功能
第三節俄國近代前的教會司法
一、教會司法權在俄國的形成
二、封建割據時代的教會司法
三、中央集權國家時期的教會司法
第二章彼得一世的司法改革
及時節彼得一世司法改革的歷史背景
一、彼得一世司法改革所面臨的形勢
二、彼得一世改革需要完成的任務
三、彼得一世在司法領域的改革
第二節重組審判系統
一、市議會
二、地方法院
三、司法委員會
四、參政院
五、專門法院
六、司法衙門
第三節創建俄國檢察制度
一、監察制度
二、檢察機關正式創設
三、檢察長的職責和權限
四、檢察機關的活動內容
第四節訴訟制度改革
一、彼得一世對訴訟規則的確立
二、訴訟模式的改革
第五節刑罰制度方面的改革
一、確立刑罰體系
二、明確了刑罰種類
第六節彼得一世對警察機關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之前的警察制度
二、彼得一世設立武裝警察機關
三、專門警察機關的建立
第七節對彼得一世司法改革的評價
第三章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司法改革
及時節葉卡捷琳娜二世司法改革的歷史背景
一、“宮廷政變時期”對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影響
二、葉卡捷琳娜二世篡位奪權
三、葉卡捷琳娜二世所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第二節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開明專制”
一、鞏固皇權以加強專制制度
二、制定新法典進行法制改革
第三節等級式法院的建立
一、貴族階層的法院
二、商人和小市民階層的法院
三、農民階層的審判機關
四、省級司法機關
五、在省級行政區創建感化法院
六、調整參政院中的審判機構
七、建立非常設的較高刑事法庭
第四節檢察制度的恢復與改革
一、“宮廷政變時期”的檢察制度
二、葉卡捷琳娜二世對檢察制度的改革
第五節刑罰制度的變革
一、一定程度上廢除了死刑
二、免除一部分人的體刑
三、努力使監禁刑制度化
第六節訴訟制度改革
一、葉卡捷琳娜二世對訴訟規則的細化
二、形式上確定了辯論式訴訟模式
第七節對警察機關的改造
第八節對葉卡捷琳娜二世司法改革的評價
第四章18世紀末至19世紀60年代的司法改革
及時節保羅一世的司法改革
一、法院體系的改革
二、檢察制度的改革
三、刑罰趨于平等化
四、專制警察制度的形成
第二節亞歷山大一世與斯佩蘭斯基的司法改革
一、法院體系的改革
二、檢察制度的改革
三、警察制度的改革
四、斯佩蘭斯基的司法改革
第三節尼古拉一世對司法改革的努力
一、尼古拉一世的司法努力與斯佩蘭斯基的再改革
二、法院體系的改革
三、特務警察制度的形成
四、刑罰制度的變化
第五章亞歷山大二世的1864年司法改革
及時節1864年司法改革的背景
一、資本主義發展與農奴制的矛盾
二、克里木戰爭的失敗
三、農奴制的廢除
四、司法改革的準備
第二節法院體系的更新
一、鄉法院
二、治安法院
三、區法院
四、省司法合議庭
五、參政院撤訴法院
第三節檢察制度的改革
一、檢察制度改革的準備
二、檢察官制度改革
三、檢察機關職能的變化
四、檢察官在訴訟中活動方式的變化
第四節訴訟審判制度的近代化
一、訴訟原則改革
二、訴訟程序的改革
三、上訴制度的變革
第五節近代陪審制在俄國的建立與運行
一、近代陪審制度在俄國的建立
二、陪審制的適用范圍
三、陪審員的遴選機制
四、陪審團的法庭活動
五、制度評價
第六節近代律師制度在俄國的引入
一、俄國的訴訟人制度
二、律師制度在俄國的建立
三、 俄國律師的教育和培養
四、律師協會
五、俄國律師的制度規范
第七節警察制度的改革
一、警察制度改革的背景及開啟
二、警察機構組織的改革
三、對警察權力的規范
四、警察對傳媒系統控制的加強
五、1864年司法改革后警察制度的發展
第八節刑罰制度改革
一、開始取消體刑
二、封建性刑罰原則的延續
三、死刑的變化
四、服苦役制度的衰落
第九節1864年司法改革的目標與法治國家
一、君主的經歷與改革意識
二、司法改革的進程與隱約的法治
三、改革的時代局限性與法治的不能
第六章亞歷山大三世時期的司法改革
及時節亞歷山大三世司法“反改革”概況
一、行政權強力滲透到司法領域
二、破壞正常的司法程序
三、對陪審員資格的限制
第二節法院制度的變化
一、法院對政治案件審理的變化
二、地方長官制度的建立與治安法院的廢除
三、城市法官和區法院駐縣代表
四、鄉法院管轄權范圍的擴大
五、參政院聯合法庭的建立
第三節警察制度的改革和警察權力的強化
一、緊急狀態下的行政權與司法權
二、進一步加強出版管制
三、地方政權下的警察機關
第七章20世紀俄國的司法改革
及時節審判機關的變化
第二節警察制度的變革
一、警察機關職能及活動的變化
二、警察制度在鄉村區域的活動
第三節刑罰制度的發展
一、刑罰體系的簡化
二、以刑事責任能力區分刑罰輕重
三、死刑適用范圍的縮小
四、流放苦役和體刑被廢除
五、刑期制度的變革
第四節斯托雷平在司法方面的改革
第八章近代俄國的教會司法及其改革
及時節19世紀中葉前俄國教會改革及其司法
一、教會管理世俗化與教會司法的依附
二、宗教法庭的改組與變遷
三、19世紀的教會司法權的擴大
第二節亞歷山大二世時期的教會司法改革
一、世俗司法權對教會司法權的沖擊
二、教會自身的司法改革設想
三、改革設想的沖突
第三節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的教會司法
改革
一、東正教的“復興”及其司法變化
二、20世紀教會革新及司法
第四節教會司法改革下的東正教裁判所
一、東正教裁判所在俄國的司法活動
二、修道院監獄及其司法活動
三、宗教裁判所對異端的司法處置
四、教會司法下的懲治妖術
五、開除教籍的處罰措施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作為一個在國際上古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國家,俄羅斯的存在和表現不容忽視。從基輔羅斯時期開始,它就成為了歐洲國家不敢小覷的國際主體,經歷了封建割據和中央集權后形成統一。彼得一世作為俄國新時代的改革家,其改革使俄國開始擺脫落后的面貌。在此基礎上經歷了幾任沙皇的努力,俄國逐漸成為橫跨歐亞的帝國。當今的俄羅斯聯邦依然是世界上較為重要的國家之一,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法律都成為了廣大學者和實踐者的陣地,這些工作不僅為國際關系的走向和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參考,也為法律制度的變革和比較研究拓寬了視野,所以對俄羅斯各方面問題的重視已經成為當今學界研究俄羅斯問題的主流態度。如果站在俄羅斯法制史的角度上觀察,其近代法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部分。在世界法制文明的發展歷史中,司法改革似乎是每個時代國家法制建設的不變旋律,因為它涉及的問題基本囊括了當時的法制變遷和政治生活。歷次改革就如同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而改革者和反對者則是戰役中對抗雙方,近代俄國司法改革史所展現出來的圖景也是如此,其中存在太多的對抗與博弈。從彼得一世開始到十月革命,俄國進行了幾次大的司法改革。彼得一世進行的司法改革可謂是擺脫此前俄國落后司法面貌,躋身歐洲強國的一種必要措施,也是同時代諸多改革中的重要部分。這次司法改革的目的其實就是希望借助西歐司法模式改變俄國落后的司法,這也是俄國司法近代化的“首戰”。然而,彼得一世在這場改革戰役中并未取得勝利,對手的強大和改革條件的限制迫使其只能將改革重任寄予后人。“宮廷政變”時期的俄國并沒有將心思放在改革上,導致此前彼得一世開創的局面沒有得到及時的發展,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后,繼承彼得一世的改革遺志,通過“開明專制”將俄國變得空前強大,并通過巧妙的政治技術推動了俄國司法的前行。這位智慧過人、手段強硬的女皇在屬于她的改革戰役中成為了贏家。當俄國歷史發展到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時期,已被農奴制困擾許久的俄國決心廢除此項制度,在此基礎上開啟1864年司法改革。這次司法改革是俄國司法改革史最為濃重的一筆,它不僅是對此前司法制度的大力改革,更是學習西歐司法、與歐洲接軌的重要舉措,可謂是俄國司法改革中的“重要一戰”。雖然這次司法改革并未取得當時鼓吹的那種成就,但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彼得一世此前的改革抱負。亞歷山大三世進行的改革被稱為“反改革”,但這僅僅是以1864年司法改革成果為參照物基礎上的說法,原因在于他否定了此前司法改革形成的諸多成績,并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1864年司法改革之前的制度。這場戰役以亞歷山大三世及其附庸者的完勝而告終,當然這與當時俄國國內自由主義革命處于低潮期相關,這種狀況為此后俄國國內的風云突變和司法改革埋下了種子。20世紀初,俄國動蕩且充滿斗爭,國內矛盾激化和革命風潮來襲使政治危機日益嚴重,此時的司法改革也是針對此種狀況而進行的,但是同時也在某些方面顯現出了近代司法先進性——刑罰制度的緩和。如果這次改革也是一場戰爭,那么沒有人勝利,因為在頻繁的革命運動和政治活動中被掩蓋了。十月革命后蘇維埃國家的建立,給近代俄國司法改革畫上了句號。近代俄國的司法改革就像是一項未竟的事業,被強勢襲來的蘇維埃政權打斷,然而這個事業似乎被俄羅斯聯邦所繼承和“復興”了,感覺是一個歷史的輪回——當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只是改革依然在繼續。
王海軍 2016年5月于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