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心理醫生對你說:46個不可不知的典型案例圖書
人氣:31

心理醫生對你說:46個不可不知的典型案例

前言 探秘心身 健康人生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人們的思想品質、道德行為、生活方式等都在發生著變化,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心身障礙也是多種多樣的。 人的實質是由生物屬性、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組成的有機整體,...
  • 所屬分類:圖書 >心理學>生理心理學  
  • 作者:[梁興]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030266507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3
  • 印刷時間:2010-03-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心理醫生對你說》精選了46個臨床心理診療案例案例,內容涉及貪婪、吝嗇、嫉妒等異常心理,多種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神經癥、成癮行為、心身疾病以及婚戀情感問題。針對每一個典型案例,心理醫生作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醫治病癥、改善異常心理的方案。書中還設有一個"知識`充電站`"的板塊,讓讀者了解更多的心理學知識。

本書對于熱愛心理學、期望了解心理學并擁有美好生活普通讀者是一本很好的枕邊書,對于專業的心理學工作來說,也是一本很有意義指導手冊。

作者簡介

梁興,從1990年開始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現任寧夏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寧夏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銀川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主持完成省級心身醫學科研課題2項,在國內期刊上30余篇。擅長將《黃帝內經》中以情治情的辯證哲學思想與現代心理治療理論

目錄

序:輕松的心靈之旅

前言:探秘心身健康人生

PART 1 走出偏頗心理的荊棘林

糜爛的生活 / 現代葛朗臺 / 妒火中燒 / 灰姑娘的眼淚 /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 誰為虛榮的后果埋單 / 世上干嗎要有個我呢? / 千般呵護與萬般挑剔

Case 01貪婪

Case 02吝嗇

Case 03嫉妒

Case 04壓抑

Case 05逆反

Case 06虛榮

Case 07自卑

Case 08自私

PART 2 越過人格障礙的險峰

無法承受的愛 / 怪人的 / "刺兒頭"的故事 / 尋找"出口"的女人 / 行為做作的女孩 / 活在"套子"里的人 / 推銷員的噩夢 / 他嫌我太累

Case 9偏執性人格障礙

Case 10分裂型人格障礙

Case 11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Case 12沖動型人格障礙

Case 13表演型(癔癥型)人格障礙

Case 14強迫型人格障礙

Case 15焦慮型人格障礙

Case 16依賴型人格障礙

PART 3 擺脫性心理障礙的夢魘

偷竊內衣的代價 / 禍起裸露 / 一飽眼福 / 四十不娶

Case 17戀物癖

Case 18露陰癖

Case 19窺陰癖

Case 20異裝癖

PART 4 遠離神經癥的困擾

怕見男性的中年女子 / 我會像父親一樣死去嗎? / 雙面膠 / 心底來魔 / 羞澀的草原女孩

Case 21恐懼性神經癥

Case 22疑病癥

Case 23神經衰弱

Case 24焦慮性神經癥

Case 25強迫性神經癥

PART 5 洗心革"癮"

電子海洛因 / 癡迷周杰倫的女兒何法可救?/ 性嗜好的苦果 / 酒精人

Case 26網絡成癮

Case 27星迷

Case 28性癮

Case 29酒依賴

PART 6 心身疾病的心理療法

昏厥猝倒 / 危險性格 / 惡媳婦 / 床下君子 / 羞澀的搔抓 / 微妙的親情傷害 / 反抗 / 追求榮耀的代價 / 噯氣姑娘的苦惱 / 不眠女

Case 30原發性高血壓

Case 31冠心病

Case 32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Case 33勃起障礙

Case 34單純性苔蘚

Case 35支氣管哮喘

Case 36過度呼吸綜合征

Case 37消化性潰瘍

Case 38功能性消化不良

Case 39非器質性失眠癥

PART 7 當情感遭遇風暴

懸念效應 / 天涯何處不相逢 / 一廂情愿的苦衷 / 人小心大 / 毀了姻緣 / 舊情痕跡 / 婚外情的無奈

Case 40愛情

Case 41失戀

Case 42單相思

Case 43早戀

Case 44離婚

Case 45再婚

Case 46外遇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Case 15焦慮型人格障礙

置身于一個充滿著虐待、欺騙、攻擊、羞辱、背叛、嫉妒的世界里,體驗到一種渺小、微不足道、被人遺棄或危機四伏的情感。

——卡倫·D?霍妮(Karen D. Horney,美國精神分析學家

推銷員的噩夢

小鄭,男,24歲,某醫藥公司的銷售代表,一個羞怯的、容易窘迫的人。他表情愁苦,緊鎖雙眉,雙手不停地搓動著。

"我的工作一團糟,這樣下去,我會發瘋的!您救救我吧!"幾分鐘后,他逐漸平靜下來:"一個月前,我到一家藥店推銷一種治療肥胖癥的特效藥,去之前,我對產品作了詳細的了解,但還是提心吊膽的。因為從小就擔心自己做不好事情。記得上幼兒園時,記憶中都是`恐怖`。每天早晨,媽媽把我留給老師時,我都會抱著她的腿大哭,不肯放手。直到現在總是對自己充滿懷疑,做一件事之前,我從來沒有做到胸有成竹,總是有種不確定感。"

"去那家藥店前,本以為我會單獨和經理談產品,去了以后才知道,藥店要求以報告會的形式介紹產品。平時最怕當眾演講,我鼓起勇氣開始講,講到一半的時候,一個藥師問了幾個我根本就沒有想到的問題,當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回答不上來,我又羞又惱,窘迫地站在講臺上。當我看到那個藥師很蔑視的表情,我無地自容。經理很失望,當眾說我素質還需提高,然后才能勝任這份工作,隨后她甩門而去。這件事對我日后的推銷工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的工作進展得極不順利,只要客戶多問我幾個關于產品的問題,我就會感到緊張、胸悶、心慌、口干,多少次我竭力想控制住這種情緒,告訴自己別太在意,其實只要放松就可以回答出來,可是……"

"我不太善于和人打交道。生長在一個偏僻的小縣城,爸媽也是老實的工人,只教導我好好讀書。初中時,我的同桌是個性格開朗活潑的女孩,端正的五官透著清秀的靈氣,總是愛笑愛唱。上課時,我的視線總是不由自主地從黑板滑落在她的身上,感受到她起伏的呼吸,我好想和她擁抱一下。帶著這樣強烈的沖動,晚上躺在床上,我會一邊想象著她的身體一邊自慰,感到特別興奮和滿足。可到了白天,我不敢正視她的眼睛,怕她看出我內心丑陋的想法。后來,不知怎么了,除了女同桌,我甚至也不敢和其他女生說話了,只要與女生面對面,我就會心跳加速,臉龐發燒,手腳的動作也僵硬起來,好長時間才能平靜下來。看到別的男生那么自然地和女生交談來往,我好羨慕,想想自己來自小縣城,長相一般,個頭也不高,肯定不會有女生喜歡。我越想越自卑,整天緘默無語,郁郁寡歡。"

"上了大學之后,課程內容多,學習進程快,我學習起來有些吃力。最難受的不是學習,而是睡眠問題。我對聲音、光線都很敏感,晚上熄燈時,只要有一個同學沒睡(有的同學喜歡打手電看書或聽音樂),我就睡不著,經常是睜著眼睛盯著天花板到天亮。第二天上課,神疲力乏,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每學期的考試來臨,我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越緊張就越難以入睡,晚上頻繁起夜,有時一晚上達到七八次。大一及時學期末,我參加了兩門科目的補考,當時心情沉重極了,晚上總做是關于考試的噩夢,夢到不是交了白卷,就是耽誤了考試時間。四年大學生活就是在這樣的不安和驚恐中度過的。"

"今年7月,我在一家藥廠找到一份推銷員的工作。作為銷售代表,我周游于西北地區各個分銷處,訪問醫生、診室和藥店,并為他們提供文獻和免費的樣品,還有精美的小禮物。剛開始,我還被這份新鮮感染著,努力工作,但心中也隱隱不安,提心吊膽,生怕做得不好被老板炒魷魚。前面我提到的那件事兒令我對這份工作沒了信心,擔心自己在推銷中會忘了介紹產品的關鍵細節,影響產品銷路。如果有人質疑產品質量時,我就臉紅心跳,有種被噎住的感覺。最近,晚上我噩夢不斷,老夢見被人從樓上推下來,我不想丟了工作,可像我這樣怎么做推銷呀?!"

自卑心理是焦慮型人格障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起源于人的幼年時期。小鄭從記事時起就有嚴重的膽怯、退縮行為,還會因在某方面或某件事上無能產生無法勝任的痛苦感覺,從而輕視自己,表現為敏感羞澀,行為退縮,懼怕困難。小鄭從小縣城來到大城市上學,產生了一種低人一等消極的自我暗示,逃避交往。由于青春期的性困惑,逐漸形成了緊張不安、自卑和過分敏感的行為模式,直到上大學時引發睡眠障礙。由于他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強,對聲、光極為敏感而難以入睡,影響學習和生活。

焦慮型人格障礙和分裂型人格障礙一樣,具有明顯的社會退縮。但是,焦慮型人格的退縮不是由于不能體驗到人與人的溫暖和親近,而是害怕遭到拒絕。小鄭因為工作需要,面臨社會交往,擔心遭到拒絕、不被贊同、受辱,自我認識不足,抑制了自信心,增加了緊張度,又因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讓他產生沉重的挫敗感。消極悲觀的心理狀態勢必導致工作效率的降低,而這種結果又形成一種負性的反饋作用,影響以后的行為模式,從而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之中。

(一)焦慮型人格障礙治療的長期目標

(1)降低由于焦慮不安帶來的社交回避和孤獨感。

(2)降低有關被拒絕和羞恥的恐懼及反應。

(3)改善交談行為和人際交往的技能,增強嘗試努力的勇氣。

(4)提高自尊感,減少自我批評及評價不足。

(5)維持合理的、一致的、積極的情緒,通過增加內心的平靜和安寧來減少恐懼和焦慮。

(二)治療性干預

(1)通過反應式傾聽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患者的困惑,如感到不安,擔心被拒絕、被嘲笑等,表達出共情。

(2)使用角色扮演及小組治療等技術,訓練患者的人際交往技能,使其做到適度的自我暴露,提高非言語表達的能力,并傳授如何使用溝通和提高自信的技巧。

(3)要求患者每天記錄那些不合理的、阻礙交往的信念,如"沒人喜歡我"、"他們都在拒絕我"等,通過理性情緒技術調整思維,幫助患者確立更現實、積極的信念。

(4)訓練患者使用漸進的,自發的或想象的肌肉放松法,鼓勵患者在每一種社交情境中使用。

(5)使用積極暗示技術,通過描述患者回避行為的功能,如逃避外界危險和被嘲笑,鼓勵家庭成員尋找新的方式滿足其需要,而不是支持他(她)的回避行為。

(6)布置家庭作業,要求記錄每天的感受,規定至少有一個正性情緒表述,強化患者的自我肯定。

(7)建議患者閱讀能帶來生活滿意感和感到平靜、安寧的書籍,確定主題,定期討論。

了解"焦慮型人格"

以一貫感到緊張、提心吊膽、不安全及自卑為特征,總是需要被人喜歡和接納,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習慣性地夸大日常處境中的潛在危險,有回避某些活動的傾向。

臨床表現

焦慮型人格障礙患者對于遭到拒絕、不被贊同、受辱或感到恥辱的任何可能都過于敏感。尤其交新朋友特別困難,內心想得到愛、得到關注,渴望被接納,但總是預期擔心得不到,同時,還會一直注意任何不被贊同的線索,于是趨向于回避這些關系。除非他(她)反復確認別人不會對他(她)產生批評的情感。一般自尊較低,對自己在社交中的失敗感到生氣,情緒低落。生活方式追求穩定安全,如果某個領域不需要社交技巧,患者可在這個領域內取得成功。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CCMD?3診斷標準

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以持久和廣泛的內心緊張,及憂慮體驗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各項中的3項:

(1) 一貫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2) 對遭排斥和批評過分敏感。

(3) 不斷追求被人接受和歡迎。

(4) 除非得到被他人所接受和不會受到批評的保障,否則拒絕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

(5) 習慣于夸大生活中潛在的危險因素,達到回避某種活動的程度,但無恐懼性回避。

(6) 因"穩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二)鑒別診斷

(1)慢性焦慮癥:患者有典型的臨床特點,如終日感覺到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提心吊膽,并有顯著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肌肉緊張及運動性不安。

(2)繼發性焦慮:因軀體疾病、藥物、其他精神疾病所致或伴發的焦慮癥狀,一般根據病史、體檢、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和精神狀況檢查可資鑒別。

Case 16依賴型人格障礙

當個體在關系中失去了自我感覺的時候,為了避免生存孤獨,他(她)拼命依靠他人來找回自我的感覺。

——歐文•D?亞隆(Irvin D. Yalom,美國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教授)

他嫌我太累

小娜,女,26歲,某銀行職員。坐在桌前,低頭不語,文靜柔弱,她的外表形象一點兒也不像26歲,更像一個16歲的女孩。她身穿一身兒童風格的服裝,袖口和領子上繡有史努比的卡通圖案。她似乎鼓起了很大的勇氣,開了口:"醫生,我的男朋友不要我了,他說和我在一起太累,快窒息了,我很怕失去他。"

小娜從小性格內向靦腆,家中獨生女,3歲的時候,爸爸下海去了深圳,并長期在那兒工作,只有過年才能回來幾天。到了小學時,爸爸在外面更忙了,回來的時間也間隔的更長,兩三年才回來一次。"爸爸剛開始在深圳工作不是很順利,媽媽也不敢讓家里的事分他的心,媽媽一個人帶著我,包攬了所有的家務,特別辛苦,只有媽媽在家,我晚上才能安心入睡。媽媽對我疼愛有加,百般呵護,她是世界上好的母親。從小學到初中畢業,每天都是媽媽接送我上學。上大學之前,我自己沒有買過一件衣服,家務活也沒干過,包括整理自己的床鋪,總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媽媽幫我安排妥當的。媽媽說了,只有學習是我的事,其他的事不讓我操心,更不愿讓我受苦受累。"

"小時候,我和媽媽都特別盼望爸爸能在家里,我內心里很孤獨,平時不敢在媽媽面前提爸爸,怕她也難受。記得我10歲那一年的春節,爸爸在電話里說要提前回家,我興奮得幾夜都沒能睡好覺,真想好好在他懷里撒嬌,但當他真正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卻張不開嘴,叫不出`爸爸`兩個字。當爸爸真實地站在我面前時,我卻感到他是那樣陌生。因為我的童年和少年生活里只有媽媽的陪伴。上了大學后,需要獨自面對生活,這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么的無能,生活常識是多么的貧乏,我洗過的衣服總有汗味或肥皂水的味道,我的床鋪也總是亂糟糟的,生活費不到月中就會花得精光。在學校里,我還經常餓肚子,錢主要花在電話費上了。每到周末,看著本地的同學回家,我就會躲在被窩里哭,我想媽媽,想中學同學,經常夜不能眠,拿著他們的照片,獨自落淚,一種莫名的惆悵和傷感油然而生。我的大學生活悲涼而孤獨。"

"去年夏天,我大學畢業,媽媽托人幫我找到了一份銀行的辦公室文秘工作,可做了沒多久,領導把我調到了一個不重要的部門,每天收發報刊信件,說我的言行太幼稚了,不適合在辦公室。其實我挺高興的,終于不用太操心了。圣誕節前夜,遇到了現在的男朋友,我們是校友,他比我高一級,來自工人家庭,性格開朗豪爽。他對我呵護有加,和他在一起,"父愛"的滿足感浸染著我,在內心深處我就想一定要找一個特別成熟的男生,不僅對我有愛情,還要有更多的親情。有了他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他教會我很多東西,如打球、游泳;在生活上幫助我,床單被罩都是他幫我洗的,甚至在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給我洗內衣內褲。我也為他付出我的一切,做過三次人流,我的工資一分不少地交給他管理。我們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套房,我努力學做一個好主婦,學習做飯,收拾屋子,照顧好他的生活起居。我在心理上對他很依賴,感覺一刻也離不開他,什么事都得問他,連上街買一包鹽也要把他拉上,不愿意自己去。上班閑著沒事就給他打電話,想時刻引起他的注意,讓他心里老惦記著我,我就是喜歡他老是把我捧在手心里的感覺。可是,兩個月前,他開始挑我的毛病,還為一點小事發脾氣,回來越來越晚,甚至有兩天晚上沒有回來。昨天我們談了談,他嫌我太`黏`他,好像一個包袱成天扛著,太累了,他想歇歇了……我好難受,跪下來求他別走!他還是摔門而去,任我怎么喊也不回頭。為了留住這份感情,我甚至愿意辭職,和他結婚,日夜守在一起。為了他,我愿意做這一切,我不要獨守空房,以淚洗面。晚上,我總做噩夢,夢里我掉到一個深深的泥潭里,怎么也爬不上來,好容易爬上來,抓住一根軟綿綿的水草,剛想緊緊攥住,斷了,又重重地摔下去。如果失去了他,我還有什么勇氣活在這個世界上啊?!"

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由于害怕或不能做出自己的決策,依賴親密的人,這種自我抹殺的背后是對被拋棄的強烈恐懼。由于害怕被拋棄,患者會忍受被人控制和虐待,繼而產生無助感,這種無助感反過來又使其不再采取有自尊心的行為。

首先,看小娜母親對她性格的影響。從成長史可以看出,小時候母親過分的溺愛,縱容、鼓勵孩子依賴自己,不給她自主和自立的機會。久而久之,在她的心目中逐漸產生了對母親或對的依賴心理,她本人也通過依賴獲取安全感,直到成人后依然不能自立,自我的消極暗示,缺乏自信心,總是讓別人來替自己做決定,不想也不愿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再看父親的影響。人格發展的固著多由童年的創傷導致。從經典精神分析視角理解,五六歲左右是俄狄浦斯期,女孩對父親的關注達到高峰,并通過模仿母親獲得對父親情感的平衡。從客體關系理解,小娜與"父親客體"的互動過程是缺失的。為了補償,小娜將"理想父親客體"投射在親密異性客體上,即她的男朋友身上,來彌補缺失導致的空虛"自體",男友實際上是其渴望的理想父親客體的替代和補償。

成年早期,小娜經歷了及時次戀愛,她淹沒在渴望被愛的體驗中,只要覺得自己被愛著就滿足了。在她的潛意識中,害怕成熟,害怕長大,如果這樣,就會失去在男友身上感受到的缺失的父愛。當愛她的人或者說可依賴的人突然不愛她了或有一點疏遠,她感覺就像一場災難來臨,對此敏感,感到無助、崩潰,沉湎于被拋棄的恐懼之中……作為個性完善、成熟的正常人,長期面對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不堪重負,小娜男友因她的過分依賴和迎合行為,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獨特性被剝奪感,最終也會感到疲憊不堪,離她而去。

(一)依賴型人格障礙治療的長期目標

(1)提升自信和自尊,更多地意識到自身的期望與需要。

(2)擴大應對行為、社交技能和能力的范圍與適應性,從而提高決策的果斷性和獨立性。

(3)減少順從和奉承行為的頻率,降低對被拋棄感的恐懼。

(二)依賴型人格障礙治療性干預

(1)通過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真誠接納患者的困難,如無能感、無助感、被照料的強烈需要、脆弱體驗等。

(2)幫助患者列出她在決策上有困難的情境,如獨自購物、搭配服飾等,并鼓勵患者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最終使其獲得較大的自我接納感、決策自由感。

(3)與患者簽訂行為契約,對其獨立做出決策進行獎勵(口頭或物質),并給予積極強化。

(4)探索患者功能失調的思維和態度,如"我太笨,我做不好這件事","離開他,我沒法活"等,并找出支持或反對這些想法的證據,用更現實的、理性的信念來代替歪曲的想法。

(5)家庭治療中,討論每一個家庭成員對患者依賴行為的感受,探索維持依賴行為的家庭關系,比如:通過滿足對患者的依賴,讓他(她)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有力量的、受重視的等。激發家庭成員尋找新的途徑滿足患者的需要,而不是支持患者的依賴。

(6)通過角色扮演或小組治療,讓患者認識到他(她)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來了解他人對自己的感受,繼而改善人際交往。

了解"依賴型人格"

以依賴,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怕被人遺棄為主要特征,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患病率估計為2%~3%,男女大致相當。

臨床表現

凡事不愿自己做主,將自己的需要附屬于所依賴的人,如配偶或父母,讓他們替自己做決定,如到哪里度假、與誰交往,甚至穿什么衣服。擔心被拋棄,過分地服從,甚至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去討好他人,比如,女性會忍受丈夫的不忠、酗酒、身體虐待。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CCMD?3診斷標準

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以過分依賴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各項中的3項:

(1) 要求或讓他人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擔責任。

(2) 將自己的需要附屬于所依賴的人,過分地服從他人的意志。

(3) 不愿意對所依賴的人提出要求(即使是合理的)。

(4) 感到自己無助、無能,或缺乏精力。

(5) 沉湎于被遺忘的恐懼之中,不斷要求別人對此提出保障,獨處時感到很難受。

(6) 當與他人的親密關系結束時,有被毀滅和無助的體驗。

(7) 經常把責任推給別人,以應對逆境。

(二)鑒別診斷

(1)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依賴行為: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依賴行為是與其心理特點、智能發育階段相適應的,是每個兒童必須經歷的正常發育程序,而依賴性人格障礙患者到了成年期依然不能自主自立。

(2)軀體疾病急性發作期或終末期:有些患者可表現出依賴他人、退縮、擔心被遺棄、過分服從他人等行為,但并不是長期的行為模式,僅限于某些軀體疾病急性發作期或終末期,詢問患者家屬有關其病前的人格特點即可澄清。

(3)抑郁發作:患者自我評價過低、自責、內疚,但仔細詢問病史,還有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等抑郁核心癥狀,抑郁改善后,不再有無助、無能、缺乏主見等表現。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列舉了實例,講解也很詳細。

2011-07-09 20:36: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般

2011-12-14 18:30: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般,沒有實際可操作建議

2012-03-19 22:15:31
來自lfc1983**的評論:

內容很好

2012-05-17 14:26: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2-09-09 22:48:55
來自我愛拉**的評論:

2012-10-29 10:11: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好了,有看。

2013-07-16 15:57:28
來自唐璜dd**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6-08 04:02:52
來自某汪某**的評論:

還行,當時輔導書一類的吧

2014-11-15 21:54:54
來自朱進**的評論:

不錯

2014-11-19 10:38: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

2015-11-17 06:19:00
來自驍驍他**的評論:

不錯,值得一讀。贊一個。

2015-12-21 13:34:08
來自呈見封**的評論: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2016-08-20 14:50: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總的感覺還好

2017-02-28 15:10:44
來自***(匿**的評論:

工具書,還在學習中。

2017-06-20 23:37:11
來自onionja**的評論:

書中提到的一些問題,我自己也碰到過,看到書中的一些解析,爭取以后努力克服。心理問題已經成了社會的極大隱患,建議企業老總為每位員工都買一本,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

2010-06-09 11:03: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part1可能是我們一般人都會出現的一些心理偏差,作者寫的能給我們一些啟示。part2~part6闡釋了一些異常心理,個人覺得案例配合解析,還是相當有專業水準的,在異常心理出現前,有助于甄別自己的心身狀況,并尋求正解。

2010-05-18 11:57:06
來自lilylov**的評論:

中間一部分比較有專業性,前后就幾個案例的分析有點像政治教育,思想品德分析。

2010-05-15 22:18:42
來自lanxin6**的評論:

整個書的框架清晰,內容簡單明了,很適合當做學習心理學的輔助材料。不錯!

2010-09-14 11:40:09
來自金風載**的評論:

個人愛好 買來看了一遍 感覺案例都比較具體 很有參考價值 放案頭翻翻有益

2013-06-13 13:21:26
來自dahaila**的評論:

在現代的高壓的工作壓力下,應該多了解下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2013-01-27 17:18:3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股票| 容城县| 昌吉市| 砚山县| 溆浦县| 辽阳市| 福安市| 长宁区| 溧阳市| 额敏县| 云梦县| 萍乡市| 中西区| 瑞昌市| 天柱县| 洮南市| 宜黄县| 德昌县| 比如县| 喀什市| 吕梁市| 花莲县| 萍乡市| 华蓥市| 宿州市| 保亭| 榆中县| 全椒县| 新密市| 兴和县| 石家庄市| 尼勒克县| 微山县| 乐业县| 彭州市| 当涂县| 平舆县| 上犹县| 灵石县| 洪洞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