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研究法》系根據錢穆先生的八次演講詞整理潤飾而成,1961年、1969年分別在香港和臺灣出版。1987年,先生對此書又加增潤,并附入《略論治史方法》《歷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兩文于后。附錄中的其他六篇文章,系先生早年所作,因與本書作意相近,編輯《全集》時將其收錄其中。
本書系錢穆先生就通史、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歷史人物、歷史地理、文化史八部分所作之分次演講,對中國史學大綱要義進行一番簡要敘述。其后先生有關史學諸作,大體意見悉本于此,欲了解先生史學見解之本源所在,必當研讀此書。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臺北,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臺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余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千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通論方面,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內容簡介:這是一部填補空白的研究專著,以美國華人社會存在的“合法代表”和“獨統之爭”這兩個核心政治問題為背景,重點分析和研究了臺灣當局40多年間的僑務政策發展和演變,并對中國大陸的僑務工作提出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
序
一 如何研究通史
二 如何研究政治史
三 如何研究社會史
四 如何研究經濟史
五 如何研究學術史
六 如何研究歷史人物
七 如何研究歷史地理
八 如何研究文化史
附錄
略論治史方法
如何研究中國史
歷史與教育
歷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
中國今日所需的新史學與新史學家
中國歷史教學
歷史教學與心智修養
中國史學之特點
今天是第二講,講題“如何研究中國政治史”。
上次是講的普通史,以下各講為專門史。先對普通史求了解,然后再分類以求。從歷史的各方面分析來看,然后再加以綜合,則仍見此一歷史之大全體。但較前所見的自更深細,更透徹了。
“政治”與“政事”不同。如秦始皇帝統一,漢高祖得天下,以及其他一切內政、外交、軍事等,都該屬于“政事”,歸入“通史”范圍。若講政治,則重要在“制度”,屬“專史”。一個國家,必該有它立國的規模與其傳世共守的制度。這些制度,相互間又必自成一系統,非一件件臨時雜湊而來。
從前人學歷史,必特別注重政治制度方面。亦可說中國歷史價值,即在其能涵有傳統的政治制度,并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若不明白到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可說就不能懂得中國史。中國專講政治制度的書,有所謂《三通》,即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鄭樵《通志》、與元代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后人又承續此《三通》,再擴為《九通》至《十通》。《二十四史》、《九通》,乃中國史書中較大兩分類兩結集,為治史者知識上所必備。
為何講制度的書,必稱為“通”?這因中國正史照慣例是分代編纂的,即所謂“斷代史”,如《漢書》、《晉書》、《隋書》、《唐書》等。如將斷代史連貫起來逐年合并敘述,則變為“編年史”,如司馬光之《資治通鑒》;此“通”字寓有“編年通貫”之意。但歷史上的事件可以編年通貫,也可斷代劃分。如秦代完了,接著有漢代;漢代結束,接著有魏晉南北朝。此等朝代更迭,即成為中國歷史上之時代劃分。此在及時講已講過。但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則自古迄今,卻另有其一種內在的一貫性。在此一貫中,有因,有革。其所變革處雖不少,但亦多因襲前代仍舊不改的。直到今天,亦仍還有歷史上的傳統制度保留著。這證明,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許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維持久遠而不弊,因此遂為后世所傳襲。此即中國歷史傳統一種不可推翻的力量與價值之具體表現。因此中國人把此項專講政治制度的書,也稱為“通史”了。
非常非常好
東西很好,很滿意,劃算,就是快遞員既不上午送,也不下午送,專挑中午沒空時送,非常郁悶
好!!!!
很好很好。
很好,值得看
還不錯 當當18周年購物挺滿意的一次
賓四先生不愧史學大家,讀后收益良深
對學習有幫助,幫助自己拓寬視野
雙11買的,非常好,包裝好、內容也非常棒,快遞速度很快,相信當當!
我覺得這本書雖然名為“歷史研究法”但是其實好像里面也沒講具體怎么研究的。感覺說的還是很空泛。
內容很好,對于學歷史的來說讀這本書沒得錯。134千字。
了解名家研究歷史的思想與方法,借鑒與提高自升水平。
錢穆1990年去世,我1990年出生。覺得,我該成為錢穆那樣的人!
大師的書非同一般,雜志之家的服務和價格非常給力,五星好評!
感覺讀起來很有內涵 還想買點錢大師的其他書
剛剛開始看,一如既往錢氏風格,鞭辟入里。就已經讀到的內容看,更像是錢先生認為研究中國歷史應當關注的要點,及若干結論。
能夠單獨發行的文章都可以認為是精華。讀歷史,就要學會篩選資料,要學會存疑,要學會揚棄。這部書,剛好。
這本書我是和梁任公的版本一起買的,各有特色,很有幫助,治史必讀書
書是好書,從書中可以看到對歷史的認識,可以學到很多很多不容易看到的知識。
錢穆是國學大師,文史哲兼通。名不虛傳,值得研讀。
歷史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先生深入歷史,有豐厚積淀,由他來講,當之無愧。
錢穆先生的書,完全可以當做教科書來回的讀,大師之作,可見匠心。
錢穆大師乃近代少有的史學大家,此書為金針度人之金針!
最近在研讀各國歷史,偶然看待該書,希望能通過該文本習得研讀歷史的方法。
歷史愛好者必備,錢穆先生指出了一條正確的研究歷史的道路。
錢穆先生介紹了該怎么去研究中國史,經濟政治文化學術地理都有其獨特性。喜歡錢穆先生的不要錯過哦
本書主要意義而分本講演為八題。最先是講如何研究通史,最后是講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實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則最好應以文化為其主要之內容。其間更分政治、社會、經濟、學術、人物與地理之六分題,每一分題,各有其主要內容,而以文化為其共通對象與共通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