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百年春秋·從晚清到新中國(全4冊)圖書
人氣:59

百年春秋·從晚清到新中國(全4冊)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出版了《春 秋》集粹即風云人物、歷史懸疑、文苑遺珍、珍聞軼事四卷本之后這些年來 ,《人民政協報》《春秋周刊》又陸續刊載了大量的文史資料文章。這些文 章,數量大、質量高,很受讀者的青睞...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逸聞野史  
  • 作者:主編[汪曉東]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3435997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1
  • 印刷時間:2012-11-01
  • 版次:5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出版了《春 秋》集粹即風云人物、歷史懸疑、文苑遺珍、珍聞軼事四卷本之后這些年來 ,《人民政協報》《春秋周刊》又陸續刊載了大量的文史資料文章。這些文 章,數量大、質量高,很受讀者的青睞追棒,同時也基本具備了出版《春秋 》集粹續集的基本條件。加之多年來廣大讀者的不斷催問和關心,在此形勢 下,《人民政協報》決定再度重拳出擊,再次承蒙中國文史出版社的鼎力支 持。出版新的集粹叢書《百年春秋——從晚清到新中國》,即傳奇人物、解 讀懸疑、家國軼事、舊聞遺珍四卷本。

令人欣喜的是,《百年春秋》收入了大量珍貴的的歷史圖片資料,真正 做到了圖文并茂,更具有史料性、可讀性和趣味性。

編輯推薦

雖然說今天發生的故事就是明天的歷史,但對于同樣的一段歷史或者一個事件,不同的經歷者從不同的角度回憶,就會演繹成不同內容的版本。然而,這并不妨礙人們通過這些回憶文章去追尋歷史的脈絡,文史資料的編輯原則是允許多說并存、廣征博集,讀者們可以通過紛繁的史料文章,透過各種表面的說法,以自己時真實歷史的判斷去尋求歷史的真跡。而閱讀歷史書籍的無限奧妙也就在其中了。

目錄

"國貨大王"方液仙被害始末

"唐縱日記"記載的唐縱與戴笠之爭

"西安事變"的"首日電"之謎

文學期刊《語絲》的誕生與終結

1923年:紫禁城火災記

1949年:宋美齡勸逃亡瑞士的前后

1949年公安部門破獲上海的假幣案

1950年的"輔仁大學事件"

巴金與魯迅及時次見面時間的確認

使舊上海檔案得以保全的姜豪先生

北大教授林損被"開"前后

北京解放后偵破的及時起大案

被張宗昌殺害的林白水

陳光甫赴美籌款始末

成吉思汗陵西遷始末

當年重慶紅巖村的"房東"饒國模

杜月笙拒絕赴臺定居內幕

段祺瑞晚年堅拒偽職

馮雪峰在徐市集中營保釋出獄始末

父親彭澤民曾上過毛人鳳的暗殺名單

岡村寧次的侄子山田井馬山東被俘記

高晶齋在南京策反秦德純的一段秘聞

國家圖書館地庫里的敦煌遺書

國民黨從大陸運送數百萬兩黃金去臺始末

國民黨政府鎮壓抗日血案:"八十八人案"

何應欽昆明遇刺始末

河南湯陰戰役活捉孫殿英經過

轟動民國的侮辱大總統案

胡志明遺體保存的前前后后

淮海戰役背后的秘密戰

黃金榮寫悔過書的前前后后

"鐵桶圍剿"計劃外泄始末

解放后在上海提籃橋監獄中真實的陳璧君

解放戰爭期間中央檔案三次大轉移

晉劇《三上桃峰》事件

軍閥張宗昌在濟南火車站被刺內幕

抗戰初期馮玉祥與寂然法師交往的一段秘聞

的澳籍顧問端納失蹤之后

英勇就義后的新聞報道

李德在中國的真實身份

李明揚營救王爾琢脫險的一段秘聞

李書城與閻錫山反目經過

李叔同早年照片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李運昌與"新兵新槍老兵老槍"事件

李兆麟將軍被害始末

聯合魯迅曾是郭沫若的一計劃

侍從室的組建、發展及演變

羅爾綱的回憶和胡適的日記:到底哪個對

詩詞中的"友人"指誰

美軍企圖切斷"胡志明小道"的失敗

孟良崮戰役背后的絕密情報

民國時期國務總理張紹曾被刺始末

魯迅為什么寫《我的失戀》

破獲暗殺中共遼西省委書記陶鑄案

民國政府招組"飛虎隊"內幕

錢學森向陳叔通書寫密信始末

清東陵被盜后慈禧墓中的玉球輾轉流失海外

沈從文是怎樣當上大學老師的

清宮八千麻袋檔案的來龍去脈

魯迅治喪委員會名單的四個版本

失而復得的國寶金編鐘

十葬秋瑾

誰是最早為武則天翻案的史學家

斯諾為什么要訪問"紅色中國"

宋慶齡捐獻廬山私人別墅始末

孫佳訊:破解《鏡花緣》作者之謎

孫岳與清末刺殺出洋五大臣事件

陶元慶為魯迅設計了多少封面

外白渡橋鋤奸記

為《蝶戀花答李淑一》譜曲內情

我的母親施劍翹刺殺了孫傳芳

宋慶齡致信病中的魯迅內情

我國最早的中央專門檔案館庫的發現

我軍及時輛坦克誕生始末

我所知道的林世良舞弊案

五次立碑的陳獨秀之墓

鮮為人知的中日"蘭花外交"

蕭乾的憤怒蕭三的呼應

小鳳仙送給蔡鍔的挽聯

新中國成立前夕南京上空的一次起義

辛亥革命時期高密的兩次"獨立"

熊希齡究竟生于何年

徐特立何以成了謝冰瑩的"外婆"

延安黃克功逼婚殺人案始末

閻寶航:一位鮮為人知的特工英雄

陽翰笙一次與文化無關的特殊使命

新中國成立之初破獲臺灣特務"萬能臺"

閻錫山逃臺記

楊永泰之死與南昌機場大火案

也談魯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緝的真相

一張30年后才得以完整的老照片

游離于"軍統"、"中統"的另一特務集團

俞濟時在臺失寵內幕

袁世凱之死與"二陳湯"的由來

詹天佑是否參加了馬江海戰

新中國故宮盜寶及時案

戰地攝影記者回憶當年上甘嶺戰役

張君勱:是政客,還是書生

張宗昌是如何"督魯"的

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戰:"酸醋喬"為何惹怒了"響尾蛇"

延安警衛戰士擒兇記

中華蘇維埃誕生前夕的保密工作

"中山艦事件"前后的李之龍

抓捕殺害李白烈士的兇手

一期黃埔軍校學生起義經過

先祖父章太炎與滬上畫家張大壯

寫出"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徐進

梅蘭芳和他的朋友胡適

邵洵美的兩個遺愿

郭沫若的一次"追星"經歷

京劇女須生之翹楚——孟小冬

豐子愷曾謝絕送上門的弘一法師真跡

"畫眉張"的傳說

詩人常燕生

常香玉與郭沫若交往點滴

梅蘭芳與齊白石

張寒暉含淚創作《松花江上》

梁斌小說手稿戲劇般地失而復得

傅雷與黃賓虹的忘年交

巴金的一次道歉

海燕》引發的發行人事件

豐子愷為什么要一再拜訪梅蘭芳

蓋叫天的三次斷腿

革命音樂家劫夫在抗戰時期

郭沫若和的"一唱一和"

老向一個不該被遺忘的作家

徐志摩的一次義舉

張蔥玉先生與文博名家的友誼

"歌仙"陳歌辛的一生

詩刊》向征稿內情

丁聰和他畫過的人物

顧鶴逸——康有為想見而不得的人物

顧文霞與蘇州刺繡的往事

郭沫若被埋沒的一部杰作

胡蝶是怎樣逃離香港的

她被高爾基稱為"真正的人"

魯迅的左鄰右舍

梅蘭芳秘書許姬傳的那些事

穆藕初的振興昆劇之路

首部《魯迅全集》出版始末

聽李玉茹談往事

我所認識的相聲演員李文華

郭沫若與傅抱石的書畫緣

響九霄是怎樣一位演員

蕭三在蘇聯的一段經歷

憶李慕良老師二三事

一句"偷得半聯"引發的各家讀解

易君左為什么樣的家庭所造就

在山東青島大學的聞一多先生

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和我們一樣

周空空——"東方卓別林"

周揚的前半生

歌詞大佬陳蝶衣

莫耶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說

百合花》的命運是怎樣改變的

李自成》的伯樂——江曉天

我是一個兵》的誕生

犧盟大合唱》

于無聲處》是怎樣從上海演到北京的

巴金給早逝女作家作"嫁衣"

蔡元培為什么力促劉海粟出國考察

戴望舒獄中題壁

病中的梁實秋

黨內才子齊燕銘

丁玲身后的大丈夫

河北名伶劉喜奎

華君武:人已去幽默還在

姐弟情:潘玉良和張大千

金庸的大學時代

京劇大師上前線

抗戰期間朱自清的一段假期旅程

梁實秋和冰心互寫祭文

茅盾對王愿堅說:你寫得比我們好

梅蘭芳的一個生日

宋慶齡為"三毛父子"助陣

兩個被淡忘的話劇先驅

魯迅所關注和熱心參與的一次文化交流

民間國寶《淵深海闊》的傳奇

沈從文的一次義舉

誰離《莊子》最近

一篇被改成京劇、電影和越劇的小說

用詩對話:俞曲園和金滄江

"書法家"張學良

巴金與胡愈之

曹靖華與丁玲:一段鮮為人知的交

傳說中的陸士諤兄妹

父親薩空了與徐遲的特殊友誼

傅抱石和他的日本老師

梅蘭芳的一次演出

譚鑫培之死

興趣廣泛聰敏過人的劉半農

徐悲鴻和《八十七神仙卷》

葉圣陶以詩歌總結和丁玲的友誼

一個真實的邵洵美

與、董必武的詩交

最早的話劇女明星俞珊

袁雪芬:透明的一生

張畢來與茅盾的"筆墨之交"

張學良與東北抗日義勇軍

徐世昌與袁世凱

孫中山在臺灣留下的足跡

1895年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

耿飚與陳明仁四平街打賭

元帥教我帶兵之道

從秘密戰線走出的開國上將李克農

黃維與

宋慶齡與八路軍和新四軍

憶父親黃琪翔軍旅生涯二三事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抗戰時期香港的"一碗飯運動"

軍法上將陳奇涵

:外國人的飛機我不坐

與王統照

任弼時夫婦的至愛真情

許世友活捉岳維峻

憶給薄一波當秘書的日子

幽默睿智的陳賡將軍

云南講武學堂時期的青年

周秉建:在伯父身邊的日子

1949年:住在香山雙清別墅

教子詩

為電影《渡江偵察記》做了些什么

1957年:元帥訪蘇一路詩

戴笠一生迷信

和數字

1942年:劉少奇山東之行

地下黨員郭汝瑰將軍的特殊戰場

董其武將軍的七封書信

鄧小平與宋慶齡交往二三事

馮玉祥與抗日同盟軍

給羅瑞卿部長當秘書

1939—1940:蘇聯之行

郝夢齡:抗戰殉國及時將

胡適反對在臺灣的三連任

瞿秋白的少年時代

連接在心里的骨肉親情

劉春霖的幾件事

羅文干:曾三度入獄的外交總長

說:"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

1964年:檢閱軍事訓練表演

艾青與王震的患難之交

北京市市長彭真與蕭軍的友誼

北洋軍閥的首腦之一何宗蓮

長征中的紅軍"干才"陳伯鈞

馳騁在冀熱遼戰場上的騎兵師

從上任到革職:葉挺在新四軍的三年

馮玉祥及時次督豫

東征時的一段民家緣

胡適與關系的幾個階段

回憶馮玉祥將軍在抗戰中的兩件事

的重要幕僚林蔚

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將領朱云卿

抗日初期傅作義與中共合作見聞

蔣作賓:國聯會議上用華語發言的及時人

抗戰期間兩過重慶青木關

兩次淞滬抗戰中的宋慶齡

林森:民國時期的"布衣元首"

一生愛書法

戍邊守疆二將軍:王震與陶峙岳

隨李先念副總理訪問柬埔寨

王近山將軍與定陶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及時個宣布起義的國民黨駐外大使涂允

徐海東大將的"神秘"所在

閻錫山與太原兵工廠

楊靖宇將軍犧牲后的三次安葬

葉挺:人民軍隊建設的早期奠基者

一生中相當關鍵的一步

袁世凱的詩作

董其武與傅作義在戰火中相識相知

在副主席身邊工作二三事

政工大將譚政

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百歲老人的一世情緣

神槍書生俞大維

宋慶齡與印度援華醫療隊

孫中山領導的邊境起義與越南華僑

向請戰南下的張仲瀚將軍

熊雄短暫而不朽的人生

徐海東大將指揮的周家崗戰斗

劉亞樓上將赴蘇談判記

留在粟裕頭顱中的彈片

宋美齡關于西安事變的日記

宋慶齡掩護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電臺過關卡

孫中山與猶太人朋友的情誼

及時次回韶山

民國的創建先驅之一蔣衍升

撫州二三事

讓王近山將軍聲名遠揚的兩次戰斗

孫中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名青的由來

曇花一現的奉系東北空軍

韋國清將軍的"雅號"及由來

我所知道的馮玉祥將軍二三事

項英、周子昆遇難經過

我與聶榮臻元帥一家

吳佩孚的另一面

西安事變中的何柱國將軍

憶在宋慶齡身邊工作的日子

用左手敬禮的將軍:賀炳炎

憶安排大伯張學良與呂正操將軍見面經過

的"白話文運動"

治事勤勉的傅作義先生

的兩次歷險傳奇

"陳明仁撒豆成兵"故事的由來和結果

新青年》同仁為何不要稿費

1949:在截獲了特務準備暗害中共領袖的密電之后

白求恩遺體的三次遷葬

勃沙特:親歷紅軍長征的一位西方傳教士

不愿意出名的名流趙清閣

蔡鍔與梁啟超的約定

參與設計國民黨財政方案的中共地下黨員冀朝鼎

蔡元培為什么請魯迅設計北大校徽

慘烈的塔山阻擊戰

曹聚仁的衣著遭遇

長春起義中的戰地"信使"

在密室里為戴笠治病

陳石林:標準照的修版師

池田幸子破了第三廳的規矩

上門向諍友道歉

雷浩瓊:慈祥的大姐永遠的師長

從大陸逃到臺灣之后的湯恩伯

打響百團大戰及時槍的謝家慶

當年我護衛毛委員上井岡山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的"日全食事件"

及時版《魯迅全集》的出版緣起

丁玲的蒙難和脫險

范筑先誓死不渡黃河南

及時張人民幣在石家莊誕生

豐子愷和曹聚仁:因一頓飯而結怨

福開森向金陵大學捐贈家藏文物始末

故宮在""中險被焚毀

郭沫若為什么與魯迅失之交臂

國民黨海軍"聯榮"艦在澳門起義經過

韓先楚與解放海南島之戰

華羅庚的老師王維克

毀家紓難為國為民

緝拿殺害劉胡蘭的兇手

濟南戰役后活捉了"七個王耀武"

嫡系桂永清的宦海沉浮

靖任秋在抗戰時期的策反工作

舊上海的中共地下秘密金庫

拒絕遣返的"聯合國軍"戰俘

曾想謀害馮玉祥

瞿秋白曾是一個鄉村教師

開國大典:人民空軍機徽首次亮相

蘭州也有一個"余則成"

離開中國后的司徒雷登

李克農和白崇禧的一段往事

俚島港:淮海戰役中我軍的軍火補給中轉站

遼西戰役前我軍的情報工作

劉少奇為徐海東"當秘書"

劉文島灌醉希特勒

魯迅、胡適、曹聚仁:三名家電梯遭拒記

在陽信

他曾用花木裝扮了釣魚臺國賓館

的收藏故事

張愛萍與日俘森垣嘉一的傳奇友情

總理教我做秘書

章士釗出力不討好的辯護

魯迅先生及時次打官司

聶榮臻與三次激烈爭吵

日軍投降時岡村寧次呈交的佩

斯諾護送鄧穎超平津脫險

為南下大軍購藥的一次秘密行動

一所大學的"長征"

訪問非洲珍聞

與續范亭的交

潛伏在敵人心臟中的地下黨員侯建

日軍"731"魔窟里的四名幸存者

三一八烈士公墓營建記

天安門城樓迎來尋常百姓

王觀瀾兩諫

臥底上海灘屢建奇功的鮑君甫

謝晉元孤軍營四年記

延安及時次向全世界發出了電碼信息

憶對我父親黃祖炎遇刺的三次批示

張奚若:無政可參路費退回

趙蒼璧在延安做保衛工作二三事

和卓別林的一段情誼

為他起名天寶

朱老總一封電報嚇退胡宗南大軍

追尋"五三"慘案中的英烈張鴻漸

馬占山與北平和平解放

周叔瞍先生為國獻寶

民國財神孔祥熙的歲月

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金山兩次護送始末

鐵鑄英魂巖刻豐碑

王耀南在長征路上架起了及時座橋梁

維新變法的康有為晚年在上海灘隱居

徐楚光策反汪偽政權警衛第三師

上井岡山前收到的密信

讓魯迅替他修鞋的青年人

上海戰役:襁褓里的秘密圖紙立大功

與齊名的江西三杰之一曾天字

張學良是如何從"剿共"轉向聯共的

中央紅軍長征前打響的一個戰役

潛伏于汪偽巢穴中的地下黨員華克之

陸皓東:為共和革命犧牲及時人

天一閣古籍臨危大轉移

新代便衣警衛的回憶

血戰劉老莊——蘇北抗戰中最悲壯的一幕

姚子青寶山喋血記

專為燒制的瓷器

在線預覽

1924年11月17日,《語絲》周刊在北京創刊。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期刊。

語絲》的創刊來源于一次比較著名的報紙副刊抽稿事件:1924年5月,徐志摩以有婦之夫的身份追求林徽音失敗后,失意之下,寫了一首詩《去吧》(原題為《詩一首》)。載于同年6月17日《晨報》副刊。魯迅見到這種"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失戀詩后不屑一顧,便仿照東漢張衡的《四愁詩》寫了一首打油詩《我的失戀》。以"由她去罷"收場,調侃和奚落了徐志摩。當時《晨報》副刊的編輯孫伏園本擬把此詩發在《晨報》上,但總編劉勉己卻把這篇作品的大樣抽了下來。這首詩作者署名是"某生者",魯迅說,"而且所用的又是另一個新鮮的假名,在不肯登載及時次看見姓名的作者的稿子的刊物上,也當然很容易被有權者所放逐的"。后來,魯迅在為北京大學的學生講課時。對于詩歌被斃一事還不無幽默地說:"像我們這樣有胡子的老頭子。連失戀都不許我失了!"劉勉己為何抽掉魯迅諷刺徐志摩的詩歌?有學者認為,劉勉己當時是看在粱啟超的面子上而對梁氏弟子徐志摩特別關照的,畢竟《晨報副刊》是梁啟超、林長民諸研究系成員掌控的機關報,在自己的報紙上出現傷害自己門生的文字。影響實在不好。這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可考量的因素。另外,筆者認為,由于徐志摩、林徽音以及粱思成三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在上流社會幾乎人盡皆知,近于桃色新聞之屬。假如無限放大,對當事人都不光彩。基于這種考慮,劉勉己是不能不抽掉魯迅的那首《我的失戀》的。

抽稿事件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是件大事,之后,孫伏園與《晨報》決裂,并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醞釀創辦了《語絲》刊物,在魯迅的力薦下榮膺主編之職。創辦《語絲》是以孫伏園為代表的一批人不滿北京報業的頹廢的磐然結果,其深層原因則是"大家感到自由發表文字的機關之不可少",它的創辦,可以視作知識分子建構自己話語權力的一種象征。其時,"北京雖然是''的策源地,但自從支持著'新青年'和'新潮'的人們,風流云散以來,1920年至1922年這三年間,倒顯著寂寞荒涼的古戰場的情景。"(魯迅語)為了找回失去的話語園地,創辦自主經營的刊物勢在必行。正如主事者之一的周作八在《答伏園論(語絲)的文體》中說:"你當然還記得《語絲》誕生的歷史。當初你在編輯《晨報副刊》,登載我的《徐文長故事》,不知怎的觸犯了《晨報》主人的忌諱,命令禁止續載,其后不久你的瓷飯碗也敲破了事。大家感到自由發表文字的機關之不可少,在開成茶樓集議,決定發行這個連名字也是莫名其妙的周刊。"《語絲》周刊的命名帶有游戲的色彩。周作人曾在回憶《語絲》的文章中說:"刊物的名字的來源是從一本什么人的詩集中得來,這并不是原就有那一句話,乃是隨便用手指一個字,分兩次指出,恰巧似懂非懂的還可以用。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逍遙子0**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1-20 11:26:21
來自lzl6658**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2-08 09:26: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正是我需要的 非常喜歡

2014-03-18 16:07: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通俗易懂,可補正史之不足!!!!!!!!!

2014-04-07 20:41: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很喜歡,很受用,好書!

2014-06-11 11:41: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行,

2015-07-22 13:42: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5-12-07 08:54:09
來自木奕林**的評論:

內容不錯,值得購買,其他還好,就是有本書頁碼錯了,已經申請換了

2014-04-24 20:36:4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安福县| 青海省| 巴南区| 博白县| 竹溪县| 汉中市| 临洮县| 湛江市| 剑阁县| 偃师市| 凉山| 平遥县| 建德市| 浪卡子县| 临湘市| 略阳县| 唐海县| 平武县| 青岛市| 古田县| 天津市| 托克托县| 江都市| 木兰县| 普洱| 分宜县| 天祝| 新余市| 蕲春县| 黔西县| 民和| 高密市| 崇州市| 蒲城县| 镇坪县| 涞源县| 泸定县| 娄底市| 扬州市|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