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災害地質學(第二版)圖書
人氣:25

災害地質學(第二版)

潘懋、李鐵鋒主編的《災害地質學(第2版)》系統地闡述了災害地質學的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對災害地質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行了系統地概括;對自然作用和人為活動影響下形成的主要地質災害進行了詳細...
  • 所屬分類:圖書 >自然科學>地球科學>地質學  
  • 作者:[潘懋],[李鐵鋒] 編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01199275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1
  • 印刷時間:2012-01-01
  • 版次:2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潘懋、李鐵鋒主編的《災害地質學(第2版)》系統地闡述了災害地質學的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對災害地質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行了系統地概括;對自然作用和人為活動影響下形成的主要地質災害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較地介紹了各種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方法和防治措施。 全書共分12章。第1~3章,分別介紹了地質災害的概念、類型及分布,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與減災效益分析,地質災害減災對策。第4~12章,詳細論述了地震災害、火山災害、斜坡巖土位移、地面變形地質災害、礦山與地下工程地質災害、水土環境異常與地方病、土地荒漠化、特殊土類地質災害、水動力地質災害等各類地質災害的特點、形成條件與機理、實例分析、影響因素、發育規律和危害方式等,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的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治理措施與減災對策等進行了系統介紹。 《災害地質學(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開設文理科公共選修課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此外,《災害地質學(第2版)》還可供從事災害地質、環境地質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參閱。

編輯推薦

潘懋、李鐵鋒主編的《災害地質學(第2版)》對災害地質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行系統的總結,對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和防治的措施與方法進行較的介紹,力求做到內容新穎,既有一定的專業深度,同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本書的目的是從學科的角度,系統闡述災害地質學的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盡可能地論述該學科所涉及的各個研究領域,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實用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地質災害的概念、類型及分布 1.1 地質災害的內涵、屬性與分類 1.1.1 地質災害的內涵 1.1.2 地質災害的屬性特征 1.1.3 地質災害的分類與分級 1.1.4 中國地質災害的發育狀況與分布規律 1.2 災害地質學的誕生與發展 1.2.1 古代社會對地質災害的認識 1.2.2 災害地質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2章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與減災效益分析 2.1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2.1.1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目的與主要內容 2.1.2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范圍與級別 2.1.3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基本要求 2.1.4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一般方法 2.2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 2.2.1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的目的、類型與主要內容 2.2.2 社會經濟易損性評價 2.2.3 地質災害破壞損失評價 2.2.4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評價 2.3 地質災害減災效益分析 2.3.1 地質災害經濟損失分析 2.3.2 地質災害減災效益分析 第3章 地質災害減災對策 3.1 地質災害減災措施與減災系統工程 3.1.1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與21世紀全球減災新戰略 3.1.2 防災減災的基本原則 3.1.3 減輕地質災害的措施 3.1.4 減輕地質災害的系統工程 3.2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治 3.2.1 地質災害監測 3.2.2 地質災害預警 3.2.3 地質災害防治 3.3 地質災害管理 3.3.1 地質災害管理的目的與原則 3.3.2 地質災害管理的主要內容 3.3.3 地質災害管理的主要手段 3.3.4 系統科學理論在地質災害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第4章 地震災害 4.1 地震與地震活動 4.1.1 概述 4.1.2 地震波 4.1.3 地震成因與類型 4.1.4 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 4.1.5 地震的時空分布 4.2 誘發地震 4.2.1 誘發地震的類型及其特點 4.2.2 預防誘發地震的對策 4.3 地震災害 4.3.1 地震效應 4.3.2 地震災害的特點與破壞形式 4.3.3 災害性地震實例 4.4 地震活動的監測與預報 4.4.1 地震監測 4.4.2 地震預報 4.5 地震災害損失預測 4.5.1 地震災害損失預測的內容 4.5.2 地震災害損失預測的方法 4.5.3 地震災害損失的等級劃分 4.6 減輕地震災害的對策 4.6.1 國際減輕地震災害的對策 4.6.2 中國減輕地震災害的對策 4.6.3 減輕地震災害對策的發展趨勢 第5章 火山災害 5.1 火山與火山活動 5.1.1 火山的類型 5.1.2 火山噴發樣式 5.1.3 火山噴發階段 5.1.4 火山噴發物 5.1.5 火山的空間分布 5.2 火山噴發災害與資源效應 5.2.1 火山噴發災害 5.2.2 火山噴發的資源效應 5.2.3 重大火山災害實例 5.3 火山活動的監測與預報 5.3.1 火山活動的前兆現象 5.3.2 火山活動監測 5.3.3 火山噴發預報 5.4 減輕火山災害的對策 5.4.1 危險性火山的識別與評價 5.4.2 火山地區土地利用規劃 5.4.3 與工程有關的減災對策 5.4.4 火山應急管理 5.4.5 災后援助與重建 第6章 斜坡變形破壞 6.1 斜坡變形破壞的類型及其影響因素 6.1.1 斜坡變形破壞的類型 6.1.2 斜坡變形破壞的影響因素 6.1.3 中國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育規律 6.2 崩塌 6.2.1 崩塌的特點 6.2.2 崩塌的形成條件 6.2.3 崩塌的力學機制 6.2.4 崩塌的分類 6.2.5 崩塌的危害 6.3 滑坡 6.3.1 滑坡的特點 6.3.2 滑坡的形成條件 6.3.3 滑坡的形成機制 6.3.4 滑坡的分類 6.3.5 滑坡的危害 6.4 泥石流 6.4.1 泥石流的一般特征 6.4.2 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6.4.3 泥石流的運動特征與機理 6.4.4 泥石流的分類 6.4.5 泥石流的危害 6.4.6 泥石流的災害實例 6.5 斜坡變形破壞的監測與預報 6.5.1 斜坡變形破壞的監測 6.5.2 斜坡變形破壞的預測預報 6.6 斜坡變形破壞的防治工程 6.6.1 崩塌的防治 6.6.2 滑坡的防治 6.6.3 泥石流的防治 第7章 地面變形地質災害 7.1 地面變形地質災害的類型及其分布規律 7.2 地面沉降 7.2.1 地面沉降的特征與分布 7.2.2 地面沉降的危害 7.2.3 地面沉降的成因機制和形成條件 7.2.4 地面沉降的監測與預測 7.2.5 地面沉降的防治 7.3 地裂縫 7.3.1 地裂縫的特征、類型與分布 7.3.2 地裂縫的成因機制和形成條件 7.3.3 地裂縫的危害 7.3.4 地裂縫災害的防治措施 7.4 巖溶地面塌陷 7.4.1 巖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規律 7.4.2 巖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機制和形成條件 7.4.3 巖溶地面塌陷的危害 7.4.4 巖溶地面塌陷的監測預報 7.4.5 巖溶地面塌陷災害的防治措施 第8章 礦山與地下工程地質災害 8.1 礦山與地下工程地質災害的類型 8.2 礦區地面變形與荒漠化 8.2.1 礦區地面塌陷與地裂縫 8.2.2 礦區荒漠化 8.3 礦山與地下工程地壓災害 8.3.1 冒頂垮幫 8.3.2 巖爆 8.3.3 煤與瓦斯突出 8.3.4 露天邊坡失穩 8.4 瓦斯爆炸與煤層自燃 8.4.1 瓦斯爆炸 8.4.2 煤層自燃 8.5 礦井突水 8.5.1 礦井突水的致災條件和影響因素 8.5.2 礦井突水的危害 8.5.3 礦井突水災害的防治對策 第9章 表生環境地球化學異常與地方病 9.1 表生環境地球化學特征 9.1.1 表生環境中元素的遷移轉化 9.1.2 表生環境地球化學的地帶性特征 9.1.3 人類活動對原生地球化學環境的影響 9.2 表生環境地球化學異常與人體健康 9.2.1 原生地球化學環境與人體健康 9.2.2 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 第10章 土地荒漠化 10.1 概述 10.1.1 荒漠化的基本概念 10.1.2 土地荒漠化的類型與成因 10.1.3 土地荒漠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10.2 沙質荒漠化 10.2.1 沙質荒漠化的分布特征 10.2.2 沙質荒漠化的成因 10.2.3 沙質荒漠化的危害 10.2.4 沙質荒漠化的遙感監測 10.2.5 沙質荒漠化的防治 10.3 水土流失 10.3.1 水土流失發育狀況 10.3.2 水土流失的類型與影響因素 10.3.3 水土流失的危害 10.3.4 水土流失的防治對策 10.4 土壤鹽漬化 10.4.1 土壤鹽漬化的形成 10.4.2 土壤鹽漬化的危害 10.4.3 土壤鹽漬化的防治對策 第11章 特殊土地質災害 11.1 黃土濕陷 11.1.1 濕陷性黃土的特征 11.1.2 黃土濕陷性的原因及其判定 11.1.3 濕陷性黃土的危害 11.1.4 溫陷性黃土的防治措施 11.2 膨脹土 11.2.1 膨脹土的特征 11.2.2 膨脹土的脹縮機理 11.2.3 膨脹土的危害 11.2.4 膨脹土災害的防治措施 11.3 鹽漬土 11.3.1 鹽漬土的類型及其特性 11.3.2 鹽漬土的危害 11.3.3 鹽漬土災害的防治措施 11.4 軟土 11.4.1 軟土的特征 11.4.2 軟土的危害 11.4.3 軟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11.5 凍土 11.5.1 凍土的特征 11.5.2 凍土的分布 11.5.3 凍土的不良地質現象 11.5.4 凍土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第12章 其他地質災害 12.1 地下水資源惡化 12.1.1 地下水的特征 12.1.2 區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 12.1.3 地下水水質惡化 12.2 洪澇災害 12.2.1 洪澇災害的分布與危害 12.2.2 洪澇災害的成因 12.2.3 防洪減災的主要措施 12.3 海岸帶地質災害 12.3.1 海岸帶地質災害的類型 12.3.2 海水入侵 12.3.3 海岸侵蝕 12.3.4 海平面上升 參考資料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niwei15**的評論:

已評。

2015-01-25 11:33: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快遞快,書也還不錯

2015-03-14 13:04: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里的紙張都被折爛了!嚴重損壞@

2015-03-15 18:23: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可以,印刷不錯

2015-03-23 11:39: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實用的一本書

2015-03-26 20:41:17
來自看書的**的評論:

帶著孩子讀了幾本,反饋確實不錯。很漂亮的圖畫書,不論是藝術風格還是精細程度,都讓人眼前一亮。作為孩子們的自然啟蒙讀物,太需要多一些像小小自然圖書館這樣能夠立足于孩子的角度,從插畫,故事性和科普知識幾方面有效結合,潛心去打造的圖書。

2015-05-25 20:54:35
來自hajz303**的評論:

很好的書哦,還是不錯的嘛

2015-06-06 21:12:41
來自adgj199**的評論:

質量很好,是正版書,隔天就送到了,物流速度快。

2015-06-19 18:32:36
來自wkaiwan**的評論: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015-08-03 16:10:05
來自Anne200**的評論:

不錯的書

2015-08-24 09:42: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nice

2015-09-23 13:56: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版好書

2015-10-16 21:34: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般吧,就那樣,內容還沒有看

2016-01-25 10:10: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v

2016-01-26 12:13:20
來自zhqch19**的評論:

可以

2016-04-13 23:45:19
來自qqgnn**的評論:

期盼之中,終于等到了心愛的東東,謝謝!

2016-07-26 06:37:41
來自梅江河**的評論:

店家很講信譽,而且很不錯哦,在這家店買東東,我很滿意~

2016-07-28 18:55: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小學期選的 挺有幫助的 平時看看也不錯

2016-09-07 14:08: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版書,滿意

2016-09-28 05:24: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hai bu cuo

2016-12-09 13:56: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評

2017-01-14 17:04: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2017-06-14 14:37: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9-11 21:05:39
來自long_iv**的評論:

2012年新版。 再版更新了部分知識,可讀性強 。

2013-07-30 16:55: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物流速度還行畢竟是自營的。對于書的內容只能說枯燥,看評論說是在國內高校做教科書來的…只能說我們的學生都是棒棒的!

2015-12-11 22:53:55
來自東北小**的評論:

教材版的,解說還可以。不過,再多一點圖片就更好了

2014-02-18 14:14:12
來自水痕杲**的評論:

買回來這本書才發現,和辦公室的是一樣的。但不喜歡看公用的書,沒法涂涂畫畫啊!比辦公室買的便宜,吼吼

2014-10-11 11:31:5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黎城县| 霍林郭勒市| 江北区| 寿阳县| 八宿县| 衡阳市| 西乡县| 霍城县| 龙游县| 房产| 临清市| 二连浩特市| 盈江县| 平原县| 罗山县| 包头市| 吴桥县| 河东区| 兴城市| 尉氏县| 陆良县| 鄱阳县| 乐清市| 北辰区| 湘乡市| 沙湾县| 宿松县| 沙雅县| 屏南县| 平凉市| 邹城市| 安徽省| 大悟县| 碌曲县| 饶河县| 灌云县| 北票市| 高台县| 东乡族自治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