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文化江山: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研究》是繼《守望文化江山: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研究》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關于文化安全研究的論著。內容涉及到國家的文化主權、國民的精神信仰、社會的價值取向、文化的傳統習俗等內容。《構筑文化江山: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研究》收錄的論文主要來自2013年7月11至12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文化產業戰略研究中心在成都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學術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這些論文是目前國內在國家文化安全領域具有現實性、針對性的重要學術成果。
如果我們不能高揚民族文化的旗幟,不能敬守我們文化的核心價值,不能高舉我們的文化傳統,那么,我們不僅將失去經濟發展持續恒久的支攆力量,還會使我們的文化江山被蠶食、被侵吞。
注重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注重文化的保護與建設,是我們進行文化建設的百年大計。我們應當把文化的生存、發展與經濟的生存、發展,放在同樣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來考慮、來對待,進而使我們的文化江山與自然江山一樣,永葆偉岸壯麗的雄姿。
提升公眾對于民族文化的集體認同感,弘揚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涉及社會文化心理、媒體文化傳播、大眾文化消費、國家文化安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領域的文化戰略命題。
賈磊磊,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合作導師、研究生院電影電視系主任。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五個一工程獎評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研究"(批準號為08&ZD056)首席專家;國家科技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與策略》(2009GXS58075)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決策咨詢項目《國家文化安全研究》(立項號為10JG001)首席專家。出版電影學術專著《電影語言學導論》、《武之舞——中國武俠電影的形態與神魂》、《中國武俠電影史》、《影像的傳播》、《什么是好電影》、《武舞神話——中國武俠電影縱橫》。《當代中國電影史》(1949—2000)主編之一。
功利主義價值觀誘發惡性社會事件
論文化隱安全
用新的理念推進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
文化安全困境及其超越——兼論"保合太和"安全范式的創生與傳承
美國文化安全戰略的文化擴張本質
新疆各群體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調查報告
文化安全中的三大關系及三種思維方式
對外開放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安全問題
美國互聯網戰略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及其對策
意識形態安全:當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核心
大數據時代的國家文化安全
網絡社會中的文化安全及其應對
論當前的中國電視節目與國家電視文化安全
明星符號與國家形象的建構
論外來文化對大理白族文化的影響
當下影視作品的內容導向與文化安全
全球化時代的電視:認同建構與國家文化安全
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文化安全問題
守護精神家園——世界發達國家的文化安全戰略
文化與制度:關于國家文化安全研究的思考
我國電影產業鏈的安全問題
中國文化安全的內涵、標準與意義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對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的思考
文字·國家·安全——從兩檔有關漢字的電視節目說起
誰是新浪微博里的意見領袖?
建構文化江山——"第二屆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學術研討會"學術綜述
后記
構筑文化江山: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研究》:
五、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確立我國文化的發展目標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經歷過兩次重大的轉變,或稱文化轉型。及時次是在形成先秦諸子的核心體系基礎上,從公元1世紀開始,經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動蕩,達千年之久,到公元11世到15世紀前后,形成了我國封建時代的較高文化成就:宋明理學。
明末開始,中國文化進入了緩慢的生命衰落階段,清末進入低谷。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中國文化開始了第二次文化轉型。按照文化發展的規律,我們現在處在第二次文化轉型的初始階段,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判斷基本吻合。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縱觀歷史,放眼世界,把馬克思主義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進步文明相融合,以全新的理念推進民族文化復興。
在對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做出新的界定以后,當前我國文化發展的思路理應有所調整,應當確立文化發展新的理念。其出發點是:以文化的本體性本質為基點,以文化發展的歷史定位為新視野,以文化發展的價值理想為歷史目標,對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作出長遠規劃和政策調整。
從指導思想上確立"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本體地位,以此為基礎進行多方位的政策設計。文化在我國革命事業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問題,已經歷史地形成了兩個階段。及時階段是"工具論"的提出。在艱苦的革命斗爭過程中,提出文化作為革命斗爭工具的定位是正確的;第二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提出的"兩為方針",即文化(文藝)不能僅僅理解為"為政治服務",而應更寬泛地理解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兩為方針"的提出,極大地解放了社會文化發展的生產力,促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此為第二階段,可以命名為"從屬論"的階段。近30年過去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歷了曲折但更為豐富的發展。市場經濟催生了社會生活的豐富性,文化逐步顯示了作為社會存在的本體特性,即,文化本質上是獨立存在并發揮多重功能的社會現象,文化活動象政治經濟活動一樣,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的生命活動。文化發展,應當在更新的理念上得到理解并在指導思想上與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獲得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是,20世紀我國主流文化發展經歷了"工具論"、"從屬論"、"本位論"的階段。
擴大主旋律視野,打造主旋律文化發展更大平臺。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文化發展看,我們處在需要綜合多種文化資源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應當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發展新理念,把文化發展應有的政治性、意識形態性與"初級階段"的社會發展特性更密切地融合起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全社會應當遵循的"八榮八恥"作為新的文化發展的價值取向。在政府評獎,"五個一"工程、重大項目投資等政策性導向上,向新的主旋律活動傾斜。
加大力度對非盈利的民族文化遺存進行保護和開發。目前非物質文化保護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也開始進入文化市場。對一時無法進入市場的非盈利的文化遺存,文化活動的保護工作狀況令人擔憂。大量出土文物不被認可而流失到海外,大批歷史遺存被新的建筑工程毀壞,大量在鄉鎮的歷史文化遺存(名人故居,名人墳墓、碑刻、石坊)因無人重視和無錢維修而毀損。全國民辦博物館奇缺,而省以下公辦博物館藏品奇缺。所以,建議加大調研力度,加強研究隊伍,各級政府應當制定對非盈利的文化事項的有計劃的保護,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干部的考核。
加大力度落實文化素質教育的各項舉措,在青少年教育中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位置。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人的活動空間空前擴大,人的選擇的自由與交往空間大幅提升,人的自主意識更加強烈,人的文化素質成為這一更加開放的社會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的公民素質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提高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問題。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公民素質教育的缺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個現象已成為社會健康發展的瓶頸。應制定重大措施加強公民和青少年的人文素質教育。
出臺政策為民間文化活動與文化事業創造更有利于發展的條件。民間文化越發展,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活動越多,社會的風氣就越會朝良好的方向發展。目前中國的老百姓打麻將、玩撲克成風,農村賭博屢禁不止,各城市夜總會如雨后春筍,而高雅藝術、博物館事業、民間藝術活動卻自生自滅。出臺具體的政策扶助和加速民間文化事業的發展,成為推進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規劃和提升發展文化產業的新措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并使之成為國策的一部分,各級干部對此在觀念上的認識已經不成為問題。但目前的政策措施還有待于進一步系統化,許多問題還沒有形成行業規范,需要進一步調研,從而形成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