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形象與文化符號傳播》以建構主義理論為視角,在分析了國家形象的基本內涵以及當前中國國家形象認知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符號尤其是文化符號在傳播信息、形成共識、建構身份、塑造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具體提出了當前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價值取向、選擇原則和傳播策略。
蒙象飛,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國際政治傳播、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黨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參與完成10余項研究課題,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自序
緒論
及時章 國家形象理論綜述
及時節 國家形象的基本內涵
一、國家形象概念的提出
二、國家形象的內涵分析
第二節 國家形象的功能與效應
一、國家形象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建構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利于提升國際話語能力
第二章 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及時節 中國國家形象的歷史變遷
一、崇拜階段:富饒 勤勞 勇敢
二、貶抑階段:封閉 落后 丑惡
三、貶抑與親善交織階段:紅色 瘋狂 奇跡
第二節 當代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困境
一、被負面化的當代中國國家形象
二、被正面化的當代中國國家形象
三、當代中國國家形象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中國國家形象認知差異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西方中心主義
二、文化因素:文化差異與符號障礙
三、媒介因素:話語霸權與"失語"
第三章 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的國家形象觀
及時節 建構主義理論對國家形象建構的啟示
一、共有觀念(知識)
二、國家身份(利益)
三、整體主義(結構)
第二節 國家形象的建構主義理論詮釋
一、建構模式:信息傳播→共有觀念→國家形象
二、主體間性:"自塑"與"他塑"
三、類像時代:信息博弈和符號競爭
第四章 文化符號的運用與中國文化符號誤讀
及時節 符號的一般分析
一、符號的含義、功能
二、符號與國家形象傳播
第二節 文化符號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運用
一、文化符號的內涵與界定
二、好萊塢電影與美國國家形象
三、日本動漫與日本國家形象
四、"韓流"與韓國國家形象
第三節 中國文化符號的跨文化傳播與誤讀
一、文化符號造成的中國形象誤讀
二、無法回避的"共同經驗范圍"缺失
三、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對外傳播
及時節 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價值取向
一、建構和平發展的國家形象
二、建構獨立自主、求同存異的國家形象
三、建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第二節 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選擇原則
一、民族性原則
二、普適性原則
三、古代、現代和未來相統一的原則
四、與核心國家形象定位相一致的原則
第三節 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傳播策略
一、中國文化符號的傳播功能
二、中國文化符號的傳播策略
第六章 中國黑白藝術:傳播中國和平發展形象的重要文化符號
及時節 中國黑白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黑白理念
二、體現中國文化和諧中庸思想內涵
三、彰顯中國氣味、中國做派和中國美感
第二節 中國黑白藝術在中國對外傳播中的符號意義
一、喚醒文化認同意識,強化文化身份認同
二、展示和而不同訴求,傳播中國和諧形象
三、淡化意識形態色彩,減少文化溝通障礙
第三節 建構主義視域下的中國黑白藝術對外傳播策略
一、傳播黑白和諧理念,構建共有知識
二、開展文化外交公關,推廣黑白藝術
三、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輸出文化產品
結 語: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傳播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