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書分為兩類:一類強調(diào)的是教育的過程,一類強調(diào)的是教育的結(jié)果。本書屬于后者。本書以于智博的故事為主線,闡述一些重要的成功秘訣——通過自我發(fā)現(xiàn)找到自己的匹配。一些無法通過考試檢測的軟實力在成長的道路中能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于智博留過級,考過倒數(shù),上低級別的高中和大學,經(jīng)歷了各種挫折和艱難。但是從小培養(yǎng)的體育精神等軟實力在關(guān)鍵時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轉(zhuǎn)入名牌大學,進入500強企業(yè),考上哈佛商學院MBA。27歲畢業(yè)后成為花旗銀行“全球領(lǐng)袖計劃”成員,28歲擔任聯(lián)想集團總裁助理。
本書將使你了解,是什么原因?qū)е聯(lián)螌W生會領(lǐng)袖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重點大學畢業(yè)生為什么會在職場失利。本書將使你思考,如何培養(yǎng)或成為有后勁的人才。
于智博三次參力DGMAT考試的經(jīng)歷極其耐人尋味,值得身處應(yīng)試教育中的每個人深思!
推薦套裝:《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套裝共3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教育家林格寫給家長們的習慣養(yǎng)成家教書
與“哈佛男孩”于智博一起成長,新浪讀書超百萬點擊量圖書
全國“幼兒園”教育通用教程,全國中小學圖書館推薦用書,適用年齡3-12歲
自從《圈子圈套》暢銷以來,A B類跨界圖書一直是圖書領(lǐng)域的明星?!抖爬氂洝?職場 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心理 小說),《心靈殺毒2.0:佛洛依德的拼圖》(心理 勵志),《別告訴我你懂PPT》(PPT 職場),等等,在各自的領(lǐng)域閃著悅?cè)说墓獠省?/p>
比起這些書,家教 勵志跨界書——《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的出版歷程可謂坎坷離奇。
一退:嚼別人嚼過的“哈佛”沒味
哈佛是我的夢想。但是,這本書是所有我出版的圖書中,一本一開始堅決不想出版的圖書。盡管擺在我面前的是一份少見的輝煌履歷:
? 進入500強企業(yè)戴爾工作,成績優(yōu)
? 考上哈佛大學難考的哈佛商學院
? 畢業(yè)后成為“花旗銀行全球領(lǐng)袖計劃”成員
? 聯(lián)想集團總裁高級助理
但是,推薦人告訴我,于智博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曾經(jīng)非常頹靡,覺得人生已經(jīng)無所謂,如果不是這本書,他的人生絕不可能像現(xiàn)在這樣有活力。
這說服不了我,任何一個北大和清華的學生都可以用來激勵后學,何況哈佛的。如果讓家長放膽去期望自己的孩子的話,考上哈佛大概會成為每個父母的期望,所以,才會有那么多哈佛的書、北大、清華的書。但是,對我來說,再也是后出版的跟風書。再好沒必要重復出版。
我決定退稿!
二退:觸到了大眾教育的禁忌底線
盡管書稿退了,但是,拒絕了推薦人的熱情還是挺讓我心里忐忑。2009年初,當聽說一位記者朋友計劃做一個留學生專欄報道后,我馬上請他采訪于智博。
我以為這樣又高又帥的陽光男孩,一定會讓記者親睞,但事實讓我大跌眼鏡。記者問他小時候是不是學校的榜樣類人物,成績是不是總是名列前茅,于智博很不好意思地說,小時候?qū)W習很不好,參加高考可能考不上大學。記者問 “小時候你父母特別注重哪方面的培養(yǎng)?” 于智博:“父母特別注重道德感的培養(yǎng)……”記者提醒,有沒有在音樂,繪畫等方面培養(yǎng)他的綜合素質(zhì)。于智博仔細想了后說:“父親很重視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
后來記者對我說,他不能報道于智博,因為他想報道從小特別的孩子,比如類似劉亦婷,甚至比劉亦婷小時候都出色的孩子,現(xiàn)在有的是。很多孩子不僅上哈佛,還鋼琴,繪畫,樣樣,有很多獎狀。這樣的孩子很多,還有很多北大清華畢業(yè)后去哈佛上學的。從哪一方面論,都輪不到報道于智博這樣小時候表現(xiàn)平常的。
聽了記者的話,我滿腹疑問和不解。查找相關(guān)資料后,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生活在底層的孩子本來只有一類:吃不飽穿不暖的。自從有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世上多了另一類更可憐的“底層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眼里孩子們被分成了兩個階層——起跑線上贏的和輸?shù)摹D切┹斣谄鹋芫€上的孩子境遇如何?一個爸爸對自己上五年級的考試排名第十的孩子說,“考不上重點,就去死,有藥有繩……”。一個8歲孩子因為成績不是名列前茅而被憤怒的媽媽打死了……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如果說這些生活在成績底層的孩子連舊社會的農(nóng)奴都不如并不過分。在舊社會,雖然出身低下會被社會歧視,但是,尚能得到家庭溫暖?,F(xiàn)在的差生,不僅在學校抬不起頭,在家里也備受責難。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教育家《管一輩子的教育》的作者林格說:“現(xiàn)在的孩子回家還要面對父母一張舊社會的臉……”家長們心里只有對孩子學習的擔心,滿腦子擔心將來沒出息,愛和自由被忽視了。
我詳細了解于智博小時候的情況后更加吃驚,他小時候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
? 隔代養(yǎng)育,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
? 輸在起跑線上,留級后仍然在班上排名倒數(shù)。
? 9歲父母離異,正是專家們特別強調(diào)的心理成長關(guān)鍵期。
他的成長過程犯了太多教育專家提出的禁忌。不是“贏的”都不愿意報道,現(xiàn)在了解到小時候輸?shù)眠@么慘,這書更不能出了!
三退:父母因怕“誤導”讀者而拒絕配合寫作
一位著名教育專家說得好:“榜樣是青少年時期的一道明媚陽光,他會照亮那些普通的孩子,使他們成就精彩的人生。”教育出版的意義之一,就是拯救底層孩子,使他們能夠有好的環(huán)境和機會健康成長。
說服父母把孩子小時候的事跡寫出來太容易了,但是,寫出他小時候被現(xiàn)代人如此瞧不起的經(jīng)歷,應(yīng)該是很不容易的。
2009年8月,做了充分的準備后,我開始勸說于智博的家人。沒想到于智博的家人一聽可以幫助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但是,于智博的家人只同意提供資料,堅決不同意撰寫圖書。我找出很多市面上暢銷的考上名校的父母出的書,說服他們,他們絲毫不為所動。于爸爸說,他不是教育家,不能隨便寫書誤導家長和孩子。無論如何都不答應(yīng)。于爸爸建議我找教育專家撰寫?,F(xiàn)在那么多考上名校的孩子父母都寫書宣傳自己的教育理念,于爸爸作為香港教育學院的教授,他非常希望于智博的圖書盡快出版,面對市場誘惑卻堅決拒絕自己寫作。于爸爸如此正直、有責任,我非常感動。但是,我的出版計劃卻再次擱淺!
一用:教育專家支持,拯救輸在起跑線上的“底層孩子”
但是, 那些觸目驚心的報道讓我不能平靜。淘氣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小時候?qū)W習差古來如此。回憶我自己的事情,記得上研究生時母親告訴我,小學三年級之前我從沒有考過及格,我當時不相信。我一直奇怪為什么這樣的事情竟然沒有記憶?現(xiàn)在想來,應(yīng)該是我小時候從來沒有因為學習差被傷害和歧視過,即使是在學校。
我小心地向于智博了解小時候父母離異對他的影響,他說不記得小時候父母離異對自己有什么傷害,但是小時候確實因為排名倒數(shù)而倍感頹喪、飽受打擊。以前大多數(shù)學習差的男孩高中以后都能打個漂亮的翻身仗,爆發(fā)出驚人的后勁。
但是現(xiàn)在,男孩子們的后勁都跑哪去了?
幾十年前雖然幼兒園、小學里的淘氣男孩也往往學習差,但是不會被人瞧不起,人們認為淘氣小子以后準聰明。到了高中階段,開始重視學習了,男孩的后勁就出來了。自從有了“贏在起跑線”的說法后,典型的男孩們的不幸開始了,可憐的成績使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就被人指責,總覺得自己不如女孩。到了高中,已經(jīng)形成了思維定勢,男孩子徹底臣服于女孩,形成了人們擔憂的男孩教育危機。
我想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也許可以拯救男孩教育。于智博原來的書稿,從他騰飛開始記錄,一開始看到的就是,確實和其他的書區(qū)別不大,所以我才會退稿?,F(xiàn)在,我決定把挖掘出的輸?shù)煤軕K的經(jīng)歷請他寫出來,讓大家看到的基礎(chǔ)原來是這樣,竟然另有其他的成功道路!
于爸爸雖然不愿寫書,但是卻鼓勵我把這本書出版,造福青少年。他愿提供除了寫書之外的支持和幫助。為另辟新徑我和林格老師溝通,他對這本書的評語是:“男孩教育危機的出路與突破,從這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線路。個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謂成功,就是每一個孩子將自己的個性發(fā)揮到極至以后的效果。”
我聽了茅塞頓開。于智博的成功并不是他考上了名校,而在于他把自己的個性發(fā)揮出來了。但是他建議注意,成功個例作為家教書出版,要避免讀者盲目模仿,雖然這本書兼具與普通家教書不同的勵志作用(經(jīng)典勵志書通常為成功個例)。受他啟發(fā),與多名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溝通后,后確定了來自中美婚姻家庭治療項目的紅十字會青少年生活教育講師周奕和中華教育藝術(shù)研究會顧問、鑄魂育才特別貢獻獎獲得者史青星來撰寫圖書。
我再次征求林格老師的意見,請他在我想好的兩個書名:《拯救男孩》和《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之間選一個名字。他建議選《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并且建議直接叫《輸在起跑線上》。第二天,他發(fā)來短信,說看到孫云曉老師剛出了新書——《拯救男孩》。真是令人感慨啊!同時,他給這本書起了個響亮的副標題——個性化教育成功之路。
但是,我后還是采用了我也不喜歡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這個名字。因為,要想徹底讓如今的家長重新審視他們錯誤的教育方式,必須從他們?nèi)菀捉邮艿慕嵌热胧?。雖然也有很多男孩,小時候?qū)W習差,后來有很好的發(fā)展,例如韓寒,例如鄭淵潔的兒子。但令人無奈的是,家長們更愿意有一個哈佛男孩作為榜樣。家長們認為考上名?;蛑攸c大學是孩子們平穩(wěn)的成才路線。
周奕等兩位教育者,在他們受邀請寫書的過程中,很負責任地把于智博的初稿和他們自己寫的部分內(nèi)容發(fā)給孩子們試讀,結(jié)果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非常喜歡看于智博的自述,覺得特別親切精彩,特別受鼓舞。于是,本來計劃改寫的作者和我溝通,希望于智博自己寫的內(nèi)容原汁原味保留??紤]到近年來名校畢業(yè)生找工作難,保工作難,升職難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軟實力缺失被認為是導致這些起跑線上遠勝于他們父輩的高材生職場失利的主要原因。于智博是一個具備多種軟實力的代表,對他的經(jīng)歷進行分析,旨在避免家長通過錯誤理解和簡單復制來給孩子施加壓力。
為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龍成鳳,家長用盡了渾身解數(shù),到底哪些讓孩子終身受益了,成功幸福的孩子有發(fā)言權(quán)。多年來,我們的孩子一直被家長和專家安排,一直被教育,很少會聽到孩子們對教育發(fā)言,該輪到他們說說被教育的感受了。
在一篇討論名人出版育兒書現(xiàn)象的文章中,尹建莉說,很多社會成功人士有強大的工作能力,但這些能力運用于兒童管理是反教育學的,他們在教育領(lǐng)域未必有話語權(quán),更何況名人子女教育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還不如談?wù)劊麄冏约寒敵跏窃趺词芙逃摹?rdquo;
于智博作為一個熱愛兒童公益事業(yè)的人,為拯救底層孩子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也是一件值得投入的公益性的活動。
三用:“無為而治”的珍貴教育范本
林格老師說:挖掘出于智博小時候輸在起跑線上的經(jīng)歷意義重大。我也是考慮這是如今千尋萬尋也難找到的,目前每個人都急需的、具備可操作性的教育解壓案例。要知道空口談教育解壓,家長會認為你在誤導她的孩子將來沒出息,而以贏在起跑線上的名校畢業(yè)生為載體,是絕不可能解壓的。這本書以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于智博為載體,實實在在地給老師、家長和孩子解了壓。
我現(xiàn)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感覺還是非常佩服他們愿意做這樣的犧牲,把成長中的很多細節(jié)合盤托出,克服了很多心理障礙。同時他的父母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父母沒有變成全職家長。于智博爸媽雖然沒上成大學,但是后來自己也很努力的取得了不錯的工作成績。不像一些家長為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基本上成了全職家長。自己沒什么事業(yè)了,還整天拿這個給孩子施加壓力,說為了你把工作都耽誤了什么的……
很多記者采訪于智博的父親,覺得很失望,他們希望了解于智博上哈佛是怎么策劃出來的?卻得不到滿意的答案。于爸爸實話實說,書中也寫得清楚,于智博走到今天,一直是他自己在計劃,計劃的過程相當精彩,足以讓孩子們看得如醉如癡,但是,這絕不是父親的計劃。他的父母成功在于清楚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飾品,盡管人生并不輕松的他們很需要這個飾品。
著名教育家《管一輩子的教育》著作者林格評價:“男孩教育危機的突破和出路,在這本書可找到可操作路徑。”
據(jù)此,本書兩位教育家試圖以這個案例為載體,探討拯救男孩教育的8條可操作路徑:
1. 樹立男孩榜樣,與女孩榜樣平衡
2. 終結(jié)起跑線上論輸贏,讓每個孩子都自信
3. 倡導個性化教育,成功的路有一萬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匹配
4. 教育可以殊途同歸,營造輿論平等的成長環(huán)境
5. 深入挖掘應(yīng)試教育的積極作用,成熟從這里開始
6. 提升軟實力,贏在后勁
7. 終止家庭應(yīng)試教育,走出名次陰影,擺脫擇校漩渦
8. 教育書該輪到孩子發(fā)言,父母不再是禍害
(1)房產(chǎn)持續(xù)漲價——導致各類經(jīng)濟問題。
(2)男孩教育危機!男孩輸于女孩。女孩占女孩總數(shù)80%。男孩占男孩總數(shù)20%。這個趨勢還在強化。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工作中,工作單位不愿意招收男生。——導致大量剩女,小三現(xiàn)象,許多不幸家庭等社會問題。
房產(chǎn)危機我們無能為力,但我愿意出版此書為緩解男孩教育危機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不想出版的家教書
2008年初,我收到了香港出版的繁體版圖書《我敲開了哈佛商學院大門》。坦率地說,一開始我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因為,一看見哈佛這兩個字我就半點興趣都提不起來,因為已經(jīng)有了《哈佛女孩劉亦婷》,沒必要再出版一本類似圖書。此外,我強烈反對把考上名校定義為教育成功。我堅決不要出版指導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上名校的圖書。
二用:點評專家提出,家教書該輪到孩子發(fā)
現(xiàn)在書終于出版了,有些人質(zhì)疑把小時候?qū)懩敲床钍菫榱顺醋?。其實他們不知道,如果于智博小時候出類拔萃的話,他早就被媒體報道了,不會等到現(xiàn)在才這么艱難的出書。而且,為了怕孩子們看了學壞,我們特意刪除了他的很多典型的男孩子的渾事。
中國現(xiàn)在面臨的兩個危機就是:
于智博全球PC領(lǐng)導企業(yè)聯(lián)想集團總裁高級助理,多家世界名企工作和實習經(jīng)歷。哈佛大學畢業(yè)后成為花旗集團“全球領(lǐng)袖計劃”成員,業(yè)績突出。周奕管理學碩士;具有多家企事業(yè)單位工作經(jīng)歷,現(xiàn)從事青少年及婚姻家庭輔導工作。史青星 中華教育藝術(shù)研究會 顧問
一“輸”在起跑線上——學習的經(jīng)歷
1 留級在小學
2 倒數(shù)在中學
3 奶奶最早的理財教育
4“勝利大逃亡”
二重新認識自己——進入低級別高中
1 大跌眼鏡
做好“大打一場”的準備
“土”得掉渣
入住農(nóng)場莊園
最小級別的鄉(xiāng)村高中
有趣實用的課程——干粗活
2 我很特別
小鎮(zhèn)上的及時個
因為獨特而被尊重
學習環(huán)境快樂輕松
3 運動魅力
圓了球星夢
節(jié)日般的籃球聯(lián)賽
“下次非撞飛你不可”
有影響力的體育老師
4 愛好運動的家庭
5 廣交朋友
感受多元文化,學會入鄉(xiāng)隨俗
融入大家庭
讓自己成為朋友
6 學會吃苦
面對挑戰(zhàn)
攻破營壘
我的“及時桶金”
三 走適合自己的路——大學從小城市開始
1 物美價廉的大學
窮學生豐富的大學生活
中國恩賜
2 校園打工
我貧窮,我努力,我成功
校園美差
敢于嘗試
3 自主學習
自由選課
學習體驗
自主轉(zhuǎn)學一準備、實現(xiàn)
4 進入名校
何謂名校
小巫見大巫
課余生活
5 規(guī)劃人生
生活啟迪
工作實習
畢業(yè)規(guī)劃
四 進入開闊地——入名企進哈佛
1 走向社會
聯(lián)合利華實習
學生
角色轉(zhuǎn)變
2 勝任De11
驕兵必敗
榮獲綠帶、黃帶
毛遂自薦受挫,上書總監(jiān)成行
有成績,沒升級加薪
收獲職場經(jīng)驗,學會自我營
為事業(yè)放棄綠卡
……
五 回顧成長之路——家庭影響力
六 哈佛畢業(yè)以后
讀者的話
推薦語
一 “輸”在起跑線上——學習的經(jīng)歷
1 留級在小學
我是個普普通通的男孩子。不滿6歲時,父母就把我送入上海市寶山區(qū)月浦二小讀書。那時年齡小,不懂事,學習是為了應(yīng)付老師和父母,整天就想著和小伙伴們能再多玩會兒。上課的時候總是眼巴巴地看著操場,抱怨時鐘老和我作對,上課時間走得奇慢,一到下課卻飛快運轉(zhuǎn)。幾乎每節(jié)課都要靠想象下課后怎樣在操場歡跳才能熬過。好在我幸運地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當其他家長從小學一年級就狠抓孩子功課,為孩子寫錯一個字、算錯一道題而嚴厲批評孩子時,父親卻對我說“80分左右就行了”,母親更是對我的成績“睜一眼閉一眼”。父母認為為幾分成績?nèi)c燈熬油不值得。那時候,他們希望我能擁有一個豐富、快樂的童年。
上海錦江游樂場落成時,我是及時批游客,過山車坐了一回還要坐第二回。雖然每玩一次都要去排長隊,但父母樂意陪著我、看著我去“冒險”。
當“肯德基”快餐剛剛登陸上海,我就有幸專門從郊區(qū)的寶山到外灘去開“洋葷”。20世紀80年代的寶山賓館是專門供寶鋼的外國專家住的,媽媽一有機會就帶我進去玩。
小學二年級時,我眼睛不慎受傷,不能上課,只得在家休養(yǎng)。父親就利用這段時間,帶我去南京旅行。我們一起游覽了中山陵、長江大橋、雨花臺烈士陵園和玄武湖。游玩的時候,爸爸常對我說,好男兒就要志存高遠,游走四方;媽媽也希望我能有更多機會增加見識。后來,父母還帶我去過很多地方旅游,告訴我很多做人的道理。這些我當時都不能領(lǐng)會,但是,卻在很多年后對我的人生起了重大作用。
爸爸媽媽還給我買了小手風琴,讓我接受音樂的熏陶。可惜我當時沒興趣,坐不下來,后來沒能堅持學下去,但畢竟在音樂方面,我沾了點兒邊。現(xiàn)在想起來,還真要感謝他們。他們當時給了我體驗音樂的機會,當發(fā)現(xiàn)我對此沒有太大興趣時,也沒有強迫我繼續(xù)學習下去。
后來,月浦二小有開拓精神的校長試驗性地開設(shè)了體育班。在學校的體育班里,我如魚得水,樂此不疲,恨不得睡覺都穿著學校的運動服。但是,當時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因為過多的運動而影響功課,甚至個別家長要求孩子轉(zhuǎn)班或者取消體育班。我父親知道后,在家長會上慷慨陳詞:體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格,因為沒有人愿意在體育比賽中敗下陣。沒吃過苦將來難成才,現(xiàn)在孩子不缺吃穿,缺的是吃苦的機會,體育訓練就是好的鍛煉吃苦的機會。體育班的體驗和收獲,遠不是課堂考試多得幾分所能取代的……在他的堅持下,我在體育班度過了最快樂的時光。。
就這樣,由于我的家人當時始終保持著與眾不同的、獨特的觀念,不久我成了體育班的主力,并代表學校在多次比賽中獲獎。
念到小學四年級時,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那年我不到9歲,我的父母離婚了。后來我從上海轉(zhuǎn)學到了成都,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
真正的成功是終點的成功,而不是起跑時的快與慢,因為人生是一場漫長的耐力賽,不是短跑;個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謂成功,就是每一個孩子將自己的個性發(fā)揮到極至以后的效果;教育危機的出路與突破,從這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線路。我不建議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國外或者名校,但是我贊成男孩子可以從低起點起步。事實上,本來要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重點高中的家長,在聽從我們的建議后,把孩子送入普通高中,孩子從底層開始奮斗,踏上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也呈現(xiàn)出了后勁十足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
——著名教育專家 林格(著有《管一輩子的教育》 、“杰出青少年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系列等)
這是一本適合中學生和大學生的書,很有閱讀價值。希望這本書能引起更多的家長和老師關(guān)注學生的教育透支問題,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痛苦指數(shù)”,進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或者如書中所說,如何提高軟能力。好馬蹄自揚!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告誡我們:“認識你自己。”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幫助每個人自我發(fā)現(xiàn),正如這本書中所說,找到自己的匹配,然后自我實現(xiàn)。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01中學副校長 語文特級教師 嚴寅賢
于智博的人生經(jīng)歷之所以對學生有意義,是因為他的經(jīng)歷是可復制性的。
——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校團委書記 唐旭東
于智博是《教育面對面》欄目受歡迎的嘉賓之一,我想這和書中所說的軟實力關(guān)系密切。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早期在體育精神、道德感、公益心、吃苦能力、個人心態(tài)塑造等方面的引導,為他后勁十足的成才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教育面對面》主持人 延紅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引起多少家長的焦慮啊。這本書,讓家長意識到看得見的硬實力(成績、排名等)和看不見的軟實力(抗壓能力、品質(zhì)等)孰重孰輕,只可惜童年時期的事情占的篇幅不算多。國外讀書和以后工作講的比較多吧。
書拿到了,馬上就看了一部分。感覺里面所講的事情跟故事一樣,但又是那么的真實,是每個普通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情況??赐旰蟾杏X不僅對父母教育孩子有用,對大人本身也是一種激勵和鼓舞,只要我們?nèi)ヅL試做好自己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輸”在起跑線上,原來只是輸在高中前的國內(nèi)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高中由父母設(shè)計好出國路,作者很幸運,是小留學生的驕傲!分析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張楊和作者的路都不適合現(xiàn)在的我,我要開創(chuàng)自己的天地。也許也會寫一本書,紀念我的過去和寫個現(xiàn)在的我。
這本書否定了現(xiàn)代好多家長從小就忙于給孩子進行各種輔導教育的思想,讓人感覺回歸孩子童真,尊重孩子本性教育的輕松和愉快,總結(jié)一句話,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教給孩子各項技能,而是讓他懂得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總我總結(jié)學習的方法。
這本書說成功可以復制,哈哈。這書不是家長寫的,而是成功者寫自己的成長,寫自己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很好的一本書,讓我長見識了。這書對于我來說是很有用的,因為不懂,所以就去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這樣有助于我自己的成長。謝謝這本書的作者,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謝謝。
一直在各種教育理念中搖擺不定,兒子都已經(jīng)上初中了,彷徨中,這個叫于智博的男孩兒,讓我看到了希望、增加了信心、找到了方向。書中不僅有于智博的親身體會、更有編輯的分析和點評,使本書的內(nèi)容得到升華。有時間還要再讀一遍的。
一口氣讀完了全書,覺得不錯,值得購買,作者用實實在在的體驗和感受,客觀的展現(xiàn)了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卻很有啟發(fā)。尤其贊同強調(diào)培養(yǎng)孩子體育精神及“天生我才必有用”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很感嘆他的與人溝通能力等軟實力。
現(xiàn)在的學校和家長都“瘋”在起跑線上了,想當然地“折磨”孩子。一個親戚的孩子(女孩),讀小學二年級,從一年級起就上午4節(jié)課加課間餐,上到近12點;下午3節(jié)課,上到5點,放學先去琴行彈1小時鋼琴,回到家6點半。吃完飯洗澡,開始做作業(yè)時已經(jīng)是8點了。作業(yè)多如山,什么小狀元、倍速、一課三練、語文報數(shù)學報、畫畫寫日記,一直忙到10點半或11點,上床睡覺時已經(jīng)11點了。日復一日,這孩子真是可憐,中午又很少午睡(睡不著),一天就睡8小時,怎一個“慘”字了得。這還是普通的,有的學校還把周六、周日都安排了,語、數(shù)、英各半天,孩子就只剩周日下午了。平時還要上…
接觸到的育兒類書籍已經(jīng)不算少了,現(xiàn)在書店里的各種各樣培育精英天才兒童的書籍仿佛鋪天蓋地一樣充斥在書架上。最近《虎媽的戰(zhàn)歌》中文版在各大書店和網(wǎng)上熱銷,并在父母之間熱議,也曾關(guān)注了一些,個中觀點見仁見智吧,不能全部認同和接受,不過對虎媽超強的戰(zhàn)斗能力還是欽佩不已,哈哈。本來是想寫一寫本書的書評,不知怎的聊到了別個書,現(xiàn)在還是言歸正傳罷。這本書是昨天剛剛收到的,在單位里忙里偷閑翻翻看了一點點,可以送給它五顆星^_^目前已經(jīng)閱讀的部分最喜歡的是哈佛男孩對家人的愛、關(guān)心與依賴。哈佛男孩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但是從…
寶寶還沒有出生前我就陸續(xù)學習了很多教育理念和試下流行的教育方法,像蒙特梭利、杜曼、卡爾威特、馮德倫、金田一等等,都各有所長吧,不過總覺得有點累,對孩子來說累,對家長來說也許更不輕松,但是教育應(yīng)該一件快樂的事情,否則實施這種教育的家長本身就感受不到快樂了,那么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快樂的起來呢?寶寶出生后是個超級愛笑的小家伙,像我期待的那樣健康快樂,所以我對于之前總結(jié)摸索的一套教育方式開始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惑,然后看到了這本書,不管怎么說,他讓我看到了來自孩子的心聲,或者該說是來自一個頗有代表性的孩子的心聲吧,一時間感觸…
這本書一看到便被書的標題所吸引,自從被新教育思想洗腦后就很反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我相信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贏在起跑線上未必是好事情,但是從目前中國教育實際來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jīng)深入到了每位媽媽的骨髓了,各項培優(yōu)、興趣班已經(jīng)從孩子一出生就鋪天蓋地的開始了,不可否認這些培優(yōu)和興趣班的培養(yǎng)絕對是對孩子在某項技能上是有促進作用的,這些參加過某項技能培優(yōu)和興趣班的孩子和沒有參加過此類培訓的孩子相比確實是要有優(yōu)勢一些。而放養(yǎng)成長起來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培訓的孩子和那批歷經(jīng)了各項培優(yōu)的孩子相比很可能就“輸在起跑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