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書分為兩類:一類強調的是教育的過程,一類強調的是教育的結果。《"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屬于后者。《"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以于智博的故事為主線,闡述一些重要的成功秘訣——通過自我發現找到自己的很好匹配(best fit)。一些無法通過考試檢測的軟實力在成長的道路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于智博留過級,考過倒數,上低級別的高中和大學,經歷了各種挫折和艱難。但是從小培養的體育精神等軟實力在關鍵時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轉入品牌大學,進入500強企業,考上哈佛mba。畢業后成為花旗銀行"挑選先進者計劃"成員,一年半后擔任某挑選500強企業總裁助理。
閱讀《"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將使你了解,什么原因導致擔任學生會先進者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以及重點大學畢業生為什么會在職場失利。《"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將使你思考,如何培養或成為有后勁的人才。
于智博三次參加gmat考試的經歷很好難得,極其耐人尋味,值得身處應試教育中的每個人深思!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闡述顛覆性的教育理念:由父母精心把守的教育管控手段,轉為激發孩子自身潛力,孩子有自主發展空間的方式。父母并不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幼年出眾的早教明星,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永遠都有無窮后勁的、有智慧的人。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
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后勁。
找到自己的BEST FIT(很好匹配),按照個性規劃未來,實現人生價值挑選化!
教育危機的出路與突破,在這本書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線路。
于智博的人生經歷之所以對學生有意義,是因為他的經歷是可復制的。
這不是一本教你成功考取名校的圖書,卻可以使你成為超越名校畢業生的優才。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不同于《哈佛女孩》,劉亦婷是"贏在了起跑線上"的范例。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部分內容在香港出版發行后,有效改變了一些孩子的人生。
北京廣播電臺"教育面對面"節目播出于智博訪談后,家長們紛紛來電詢問。
作者在北京大學與靠前有名企業家同臺演講,受到學生更多的歡迎。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出版前,部分內文的試讀版引起學校老師和家長的熱望,急切盼望出版。
關于哈佛商學院,美國教育界有這么一個說法:"哈佛大學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學中的一項王冠,而王冠上那奪人眼目的寶珠,就是哈佛商學院。"
哈佛商學院的校訓是:"培養能給世界帶來變化的先進者。"
于智博,某挑選500強集團總裁助理,多家世界名企工作和實習經歷。哈佛商學院畢業后成為花旗銀行"挑選先進者計劃"成員,業績突出。曾在東俄勒岡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和哈佛商學院學習。
周奕,管理學碩士;具有多家企單位工作經歷,現從事青少年及婚姻家庭輔導工作。
史青星,碩士,二十多年工作經歷,多年來滿懷激情投入早教及青少年教育、溝通及研究工作,本書很多內容是其嘔心研究和實踐多年的心得。
一 "輸"在起跑線上——學習的經歷 1
1 留級在小學 1
2 倒數在中學 3
3 奶奶最早的理財教育 5
4 "勝利大逃亡" 6
可怕的硬實力崇拜——這不是贏,是輸!/8
二 重新認識自己——進入低級別高中 11
1 大跌眼鏡 11
做好"大打一場"的準備/11
"土"得掉渣/12
入住農場莊園/13
最小級別的鄉村高中/15
有趣實用的課程——干粗活/16
從"圈養"到"放養"——軟實力是人生制勝法寶/18
2 我很特別 20
小鎮上的及時個/20
因為獨特而被尊重/21
學習環境快樂輕松/23
贏在軟實力之1——自信:個性塑造能力/24
3 運動魅力 28
圓了球星夢/28
節日般的籃球聯賽/31
"下次非撞飛你不可"/33
有影響力的體育老師/35
4 愛好運動的家庭 36
贏在軟實力之2——具備體育精神/38
5 廣交朋友 42
感受多元文化,學會入鄉隨俗/42
融入大家庭/44
讓自己成為朋友/48
贏在軟實力之3——融入新環境的能力/51
贏在軟實力之4——做一個真正的man/54
6 學會吃苦 56
面對挑戰/56
攻破營壘/58
我的"及時桶金"/60
贏在軟實力之5——具備吃苦能力/63
三 走適合自己的路——大學從小城市開始 65
1 物美價廉的大學 65
窮學生豐富的大學生活/67
中國恩賜/69
贏在軟實力之6——不做金錢的奴隸/73
贏在軟實力之7——傳承中國文化的能力/74
2 校園打工 76
我貧窮,我努力,我成功/76
校園美差/78
敢于嘗試/80
贏在軟實力之8——小事上盡忠心/81
贏在軟實力之9——敢于嘗試"不可能"/82
3 自主學習 83
自由選課/83
學習體驗/86
自主轉學——準備、實現/90
贏在軟實力之10——不被誘惑捆綁,尋求真自由/91
4 進入名校 94
何謂名校/94
小巫見大巫/95
課余生活/98
贏在軟實力之11——創新能力/101
5 規劃人生 101
生活啟迪/101
工作實習/106
畢業規劃/110
贏在軟實力之12——規劃能力/113
四 進入開闊地——入名企進哈佛 117
1 走向社會 117
聯合利華實習/117
學生/119
角色轉變/121
贏在軟實力之13——抓住機會,善于改變自己/124
2 勝任dell 126
驕兵必敗/126
榮獲綠帶、黃帶/127
毛遂自薦受挫,上書總監成行/128
有成績,沒升級加薪/129
收獲職場經驗,學會自我營銷/130
為事業放棄綠卡/131
表現形式不同的美國職場人際關系/132
管理兩個項目的新經理/132
感受國際商界精英的謙卑和睿智/133
再次放棄綠卡136
贏在軟實力之14——容錯能力:接納不/138
贏在軟實力之15——擇善而固執,學會理性選擇和放棄/139
贏在軟實力之16——謙卑的奇妙:大丈夫能屈能伸/139
3 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 140
演講能力大提升/140
回報社會/142
愛的啟迪/145
弘揚中華文化/148
贏在軟實力之17——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能力/151
4 進軍哈佛 154
魔術七大/154
公開宣稱投考哈佛/155
三考gmat/157
資料準備/163
過面試關/167
贏在軟實力之18——情智管理能力,人生成敗分水嶺/174
5 人生目標 177
敲開哈佛大門/177
再次選擇適合自己的——讀博士或mba/178
我的最終目標/180
6 同時申請哈佛、凱洛格和耶魯三所商學院 181
申請商學院的策略/182
我為什么申請這三所名校/183
三所學校對申請者的不同要求/184
7 到凱洛格和耶魯面試 186
面試是申請者的初步勝利/186
到凱洛格面試/186
到耶魯面試/189
被凱洛格錄取,被耶魯拒絕/191
五 回顧成長之路——家庭影響力 195
1 長輩影響 195
2 父親是永遠的朋友,母親是永遠的愛 199
3 寶貴親情 200
贏在軟實力之19——獲得家庭支持的能力/202
4 贏在品格的人生 205
誠實/206
堅韌不拔/207
博大胸襟/208
贏在軟實力之20——誠實是最寶貴的軟能力/209
六 哈佛畢業以后 213
1 求職困境 213
2 "危"后面緊跟的是"機" 214
3 5份工作聘書 215
4 花旗銀行"全球領袖培養計劃" 217
5 全球500強集團總裁助理 217
6 眼前和長遠 218
贏在軟實力之21——具備韌性/219
讀者的話 221
我復制了于智博的成功/221
于智博激勵了我/224
推薦語 227
很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在我們即將結束英語夏令營時,老師要求我們每個學員給每天為我們打掃教學樓的清潔工寫一封感謝信。我為此感到驚訝,因為在靠前,一些家長在鞭策孩子好好學習時,常常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如果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就得像那些清潔工,去掃大街!"這些不經意的話語,很容易使孩子們對這些工作產生輕蔑和不尊重的態度。而到了美國,這里的老師卻要求我們寫感謝信,以表達我們對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尊重……
從這個英語夏令營回來后,我感到自己的眼界一下被打開了。我那時就下定決心:長大以后,一定要走出國門去多看、多學。因為這個世界實在太大、太奇妙了,我要想成為一個靠前化人才,就必須多了解、多見識。
沒有想到這樣的機會很快就來到了。
就在我在靠前重點高中的苦日子快"熬"不下去的時候,一家留學機構到成都招考留學生,家里人得知這個消息后,上上下下大力支持,都希望我能夠成行。我的父母、爺爺、奶奶和親戚們毫不猶豫地從經濟上全力支持。
至于我自己更是再愿意不過了!一是我已經在美國待過三周,對那里的印象很好,也很期待去發達的美國留學;二是我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喜歡接受各種挑戰;三是選擇出國留學,就意味著放棄高考,這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我當時對整天花很多時間對付數理化,已經是精疲力竭,心灰意冷了。能夠擺脫枯燥的學習和令人郁悶的考試排名,并走出去闖世界,我當時的感覺就像是"勝利大逃亡"(有個電影就是這個名字)。說實話,當時在班級里落后的排名,使我對自己能否考上大學已經沒有多大信心了。可是我內心真的是很不服氣,我深深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對我來說,出國留學這條路也許能為我另辟蹊徑。我憋足了勁兒,為自己的未來,也為了給家人爭口氣,我愿意一搏。
留學之前,父親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讓我上英語班惡補英語(雖然我的英語什么級都沒有通過)。而是把很寶貴的時間用來安排我到北京拜訪各位長輩、親友們,讓我從他們那里得到諸多勉勵和祝愿。父親還帶我一起到太爺爺長眠的地方拜祭。父親真是用心良苦,他希望我在豐厚的人文財富中汲取力量、感悟親情,讓我體會到,我已經是一個可以獨立承擔責任的男人了,讓我記住他從小教導我的:"好男兒一定要走四方,男人的人生是勇敢地走出來的。"
……
個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謂成功,就是每一個孩子將自己的個性發揮到極至以后的效果;男孩教育危機的出路與突破,從這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線路。
我不建議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國外或者名校,但是我贊成男孩子可以從低起點起步。事實上,本來要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重點高中的家長,在聽從我們的建議后,把孩子送入普通高中,孩子從底層開始奮斗,踏上自我發現之旅,也呈現出了后勁十足的良好發展態勢。
——著名教育專家林格(著有《管一輩子的教育》、"杰出青少年自我發現之旅"系列等)
于智博的人生經歷之所以對學生有意義,是因為他的經歷是可復制性的。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校團委書記唐旭東
書中的主人公在國的教育模式下不屬于秀中的一員,但卻發展得很好,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教育能夠注重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能夠提供個性化和多元化選擇;能夠滿足人的多方面發展需求;能夠多一把尺子衡量時,受教育的對象將迎來別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讀的好書。
本書談到注重體育鍛煉,讓孩子"能從運動中體味堅韌、頑強、自信、智慧、灑脫、勇敢、團隊精神",這對于過分強調孩子智力發展的家長會有很大的啟發。
書中主人公在選擇大學時不是看重名牌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因為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自己想要什么,還有同等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擅長什么。這可以警醒那些認為只要進了名校就等于成功了的人。
細細品味此書,給我這個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家長的人很多啟發。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十一學校副校長吳鳳琴
這是一本適合中學生和大學生的書,很有閱讀價值。希望這本書能引起更多的家長和老師關注學生的教育透支問題,關注學生的學習"痛苦指數",進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或者如書中所說,如何提高軟能力。
好馬蹄自揚!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告誡我們:"認識你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幫助每個人自我發現,正如這本書中所說,找到自己的佳匹配,然后自我實現。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01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嚴寅賢
從來沒有書像這本書那樣,真正發自內心為男孩子們加油!
——一位男生的媽媽
現在的男生越來越妹,太需要這樣的書為他們樹立榜樣了。還有,教育和勵志書從未如此有誠意!我強烈推薦每個人閱讀這本書。
——一位大學心理輔導員
于智博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喜歡獨立思考,具有將這種思考和理想變成現實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并且總是尋求簡便科學的方法來實現目標。這種獨立思考、堅韌不拔與重視方法的個性,來自于他父親的影響。因此,此書不僅對年輕人的成長有所激勵,而且家長們也能夠從中得到啟迪。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周思源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愿意跟讀者們分享我的點滴體會。在我眼里,智博的不畏難、不言敗、積極進取的心志,很值得海內外的年輕人學習。人生路上總是風風雨雨、走走停停,但雨后彩虹,撥云見日似是恒常規律。"成功需苦干",不就是我們的座右銘嗎?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建平
書中三考GMAT的經歷實在精彩。我就是考試考出來的,也考了學生很多年,從來沒想過考試有這樣的好處,強烈建議每個學生閱讀,老師和家長讀后也會深受啟發。
——一位重點大學的教師
我不想報考哈佛,也不想上名校,但我喜歡這本書,并把它放枕邊。它不僅好看,更重要的是,它心平氣和地激勵了我,讓我從內心深處認識了一個真理:每個人都可以精彩、成功。
——一位高中生
什么樣的人能贏到終點?如何修煉核心競爭力?盡快看這本書,盡早思考這些問題,千萬不要"贏"得一時,輸掉一生!
——著名職業指導書《開心課堂》作者開心兄弟公司總裁涂文
從教23年,每當見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時,總覺得這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既不科學也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并且容易對家長產生誤導;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評價單一造成的,過于追求功利。
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經受失敗與挫折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任何人的憧憬和夢想都不是直線式發展的"。書中的主人公在國的教育模式下不屬于秀中的一員,但卻發展得很好,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教育能夠注重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能夠提供個性化和多元化選擇;能夠滿足人的多方面發展需求;能夠多一把尺子衡量時,受教育的對象將迎來別樣的人生。因此,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讀的好書。
書中主人公始終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父母培養了他良好的運動習慣,感謝爺爺奶奶對他幼小心靈的尊重與呵護,我想這是國儒家價值體系的一個小小縮影,這與西方價值觀中提倡的互助與奉獻是有相似之處的。
書中談到主人公因為家長注重體育鍛煉,培養了孩子熱愛體育的好習慣,使他很快融入當地的學生團隊,并成為學校籃球比賽的主力,成為學校和當地社區的驕傲,正如書中所說"你能從運動中體味堅韌、頑強、自信、智慧、灑脫、勇敢、團隊精神",這對于過分強調孩子智力發展的家長會有很大的啟發。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有一種從眾心里,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落在別人后面,總是鼓勵孩子不停地練習怎么得到與別人同樣的高分,學習和別人一樣的樂器,拿和別人一樣多的獎狀或證書……不考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個人愛好。這種從眾心里促使"早教"紅紅火火,促使國的學生該玩的時候不能玩、不敢玩、不會玩,該學習時不愿學、不想學、不會學,這樣的學生哪會有競爭力?
書中主人公在選擇大學時不是看重名牌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因為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自己想要什么,還有同等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擅長什么。目前,許多家長希望孩子進名校,認為只要進了名校就等于成功了,但如果孩子沒有利用名校的品質資源和良好學習環境的能力,進名校反而壓力加大,不易脫穎而出,成功的可能性更小。
細細品味此書,給我這個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家長的人很多啟發。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十一學校副校長吳鳳琴
還不錯,家有男孩,得多看看這方面的書。
這個商品不錯~
是正版,紙質很好,還沒有看,朋友推薦就買了。
!
值得一讀!
很好,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