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哈佛并不遙遠:子女上名校父母談經驗圖書
人氣:17

哈佛并不遙遠:子女上名校父母談經驗

哈佛并不遙遠:子女上名校父母談經驗》是《哈佛并不遙遠:哈佛女孩張宏杰之父細說教子經》的續集。本集講述中國女孩張宏杰于2009年百發百中被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4所世界*學府同時錄取,并給予4年全額獎...
  • 所屬分類:圖書 >親子/家教>成功案例  
  • 作者:[張志宏]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8404056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6
  • 印刷時間:2015-06-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哈佛并不遙遠:子女上名校父母談經驗》是《哈佛并不遙遠:哈佛女孩張宏杰之父細說教子經》的續集。本集講述中國女孩張宏杰于2009年百發百中被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4所世界學府同時錄取,并給予4年全額獎學金之后,其父張志宏親自執筆,總結了一家四口移居美國之后,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經歷和點滴心得,進一步完善了關于出國留學和子女教育當中糾結的一些實際問題;并總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簡單實用的經驗。

編輯推薦

哈佛并不遙遠續集:子女上名校父母談經驗》是一部秉承中國基礎教育、結合歐美教育,中西合壁的家庭教育圖書。是一部即將或未來準備子女留學以及了解美國教育狀況的具有價值的參考書。它不同予以往其他一些著作,起點高得令人望塵莫及,理論性強得讓人不知所以,它所傳達出的教育理念與經驗來自于普通家庭的生活,正如張宏杰的父親張志宏所說:"教育是父母的功課。積極樂觀的人生,健康的體魄,遠比分數、金錢更重要。"

作者簡介

張志宏,哈佛女孩張宏杰之父,曾任丹東鐵路大廈餐飲部經理、國家特一級廚師。1998年初赴美至今,東奔西跑橫跨大半個美國,實踐型親子教育專家。一個只有高中學歷,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草根代表,摸索出一套綜合中美教育優點的親子法寶。旨在傳遞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先學做人,快樂的人生和健康的體魄比金錢和分數更重要。

目錄

及時篇 異國教育見聞

1 和孩子一起去上課

2 女兒在美國學漢語

3 從SAT得到的啟示

4 異域他鄉———妙趣橫生的美國高中、大學畢業典禮

5 帶你的孩子走進"常春藤"

6 我們也"送禮"給老師

7 先愛. 再教育

8 孩子安全. 父母安心(上

9 孩子安全. 父母安心(下

10 孩子教育. 老師家長同樣重要

11 美國老師對聰明孩子和天才孩子的認識

12 留學前. 幾句話了解美國生活和教育

13 我看美國的理性教育

14 告訴你美國頂尖大學所需要的明星素質

15 不同的教育結出不同的果實

16 不要把美國高中想得太

第二篇 教子有方

1 女兒的哈佛路

2 美國也不

3 有教無類與神童教育

4 棍棒無情慈母有愛

5 聰明的聆聽. 智慧的思考

6 循循善誘從娃娃開始

7 先學做人. 后學做事

8 沒有家教. 是好的"家" 教

9 童年沒有謊言. 不能敷衍

10 問問孩子. 他想要什么(上

11 問問孩子. 他想要什么(中

12 問問孩子. 他想要什么(下

13 要贏. 先讓孩子站在正確的起跑線上(上

14 要贏. 先讓孩子站在正確的起跑線上(下

15 孩子怎么學. 看父母怎么教

16 淺說先天和后天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17 從高不成低不就反思

18 美國——槍林彈雨拯救靈魂

19 多一些耐心.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20 告訴你怎樣和孩子溝通

21 正確認識"起外號"

22 一個人一個夢. 走自己的路

第三篇 品德的故事

1 孩子脾氣來了. 也能知是非、明對錯

2 如是所見

3 暑假很忙. 母愛相伴

4 大人教什么. 孩子跟著學什么

5 誠實的孩子帶出誠實的家長

6 以身作則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

7 孩子小. 別總提物質享受

8 去感恩吧

9 善意的謊言也是謊

10 吃虧是福

11 孩子起爭執. 父母別插手

12 人無信不立

13 信口開河說道理

14 做人及時課: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5 留一點功課給父母

16 說穿了、教育就是教育自己

17 從謙卑的角度看家教

18 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和對策

第四篇 父與子同行

1 兒子的紳士風度

2 給狗狗過生日

3 玩游戲也要全心投入

4 好爸爸會講好故事

5 兒子給我上了一堂課

6 一堂游泳課的風波

7 學習和玩樂. 媽媽VS 兒子的較量

8 干大事與干家務的煩惱

9 美國擇校記

10 吃好. 玩好. 學習好

11 兒子比老爸更勇敢(上

12 兒子比老爸更勇敢(下

13 讓家成為孩子最安心的壓力舒緩地

14 敞開心扉. 和孩子交朋友

15 我的愛子就是夢

16 微笑是克服代溝的靈丹妙藥

17 孩子愛哭. 家長不能哭

第五篇 網絡在線答疑

1 相互理解才可能從心里解決問題

2 孩子和父母總吵架怎么辦?

3 正確認識"性趣"盎然

4 家長打孩子對嗎?

5 家長真的事事了解孩子嗎?

6 加點小灶給"磚家" (教育隨筆之以理服人

7 加油! 年輕的媽媽

8 家和萬事興

9 應對孩子在學習上拖拖拉拉的建議

10 小孩子"偷錢"大人怎么辦?

11 孩子不喜歡說話嗎? 別著急

12 求助. 怎樣讓一個倔強的孩子喜歡學習?

13 幼兒園孩子過度成人化. 冷漠自私. 如何引導?

14 為何美國的孩子更喜歡去學校?

結束語

相關資料

在線預覽

1.和孩子一起去上課

和朋友小聚,不由得談論起共同關心的話題: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聊孩子,就像英國人見面聊天氣,自然而然,因為沒有哪個父母不關心孩子。談到投機處,必是一見如故。

"養兒方知父母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每一個孩子都是降生到人間的天使,享受著父母全心全意的愛。但愛與愛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愛分對錯,不是所有的關愛孩子都能感受、接受。事實上,有許許多多的朋友一開始躊躇滿志,立志要給孩子好的教育,但當面對零零碎碎的困難之時,再好的耐心也可能消磨掉大半。

孩子的世界充滿童真與好奇,大人的世界則多了圓滑與世故,代溝橫亙在家長與孩子之間。即使父母經驗豐富,教子有方,在遇到連自己都不知所措的情況時,也難免掉鏈子。其實,父母何不與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朋友和我聊起他最近的經歷,讓我感悟頗深。他是留美博士,國內名牌大學畢業來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在這里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太太溫婉知性,8歲的兒子聰明伶俐。朋友自是見多識廣博聞強識,平時對孩子的學習教育親力輔導,孩子的文化課自是不在話下,甚是優異。博士爸爸自然成為兒子心里的驕傲,朋友自己對此也很是欣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孩子的文化課博士先生輕松搞定,但發展美國教育要求里的美術、音樂、體育各方面,兒子每次請教,博士先生還真就受挫了。朋友說到文化課之外的方面,不由得赧顏,直嘆學歷再高,要教好孩子也會力不從心啊。朋友直擔心在孩子心里的英雄爸爸形象戰斗系數下降,卻無從下手。

能聊起來,事情必然是很好地解決了,博士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原來,是太太出馬,一個頂倆。博士太太陪孩子上起了親子課,孩子學什么,媽媽也跟著學。孩子還小,媽媽學起來領悟更快,回家就可以輔導孩子。媽媽和孩子一起學習,一段時間下來,出人意料地打消了孩子對學習的抵觸心理,在學習上兒子和媽媽形成了平等關系、競爭關系,而不是以往的指導與被指導的上下級關系。朋友在教育孩子時不再輕易簡單地評價孩子的對錯,式的指點不再,而是家庭會議,討論學習的過程,孩子、媽媽根據上課內容各抒己見,互相辯駁,一起得出結論。兒子偶爾在某個問題上超過媽媽,總能激起孩子的成就感。媽媽在進步,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不會生出懈怠抱怨的心理,而是全身心地與媽媽互動進步,交流溝通。

共同成長產生共同語言,并慢慢磨平了孩子日漸長大過程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缺少共同語言而產生的溝壑,為孩子營造出更溫馨的成長環境。

父母不僅在學習問題上,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和孩子平等相處、平等交流,共同學習進步,這樣也許更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費時費心陪伴孩子的父母不少,都是陪伴,何不再用心一點?

哈佛并不遙遠續集:子女上名校父母談經驗

2.女兒在美國學漢語

彭偉,云南大理人士,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雙博士,我的良師益友。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彭偉和他的妻子馬麗一家人。兩家人異國相識,大有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感,開始了我們在異國互相扶持的時光。彭偉夫婦有三個孩子——兒子彭自游,女兒南茜、榮榮,三個小家伙懂禮明事,活潑可愛,而夫妻倆對孩子的教育用心備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彭偉老師大抵就是這樣的人吧。記得女兒初來美國,英文幾乎一句不會說,略有基礎的中文學習也苦于沒有老師輔導。對于女兒學習上的困難,我和她媽媽愁悶不已,無能為力,一籌莫展。那時的彭偉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卻不顧學業繁重,勞心費神,主動挑擔,組織起幾個與女兒境遇相同的孩子,給他們免費上起了中文課。都說母語是每個人心中最美的語言,對于我們這些異國漂泊的人來說,去國離鄉時間越久,就越能體味這句話中深沉的眷戀,慶幸我們的孩子依舊能將這份血脈牽掛延續下去。

春去秋來,寒冬酷暑。孩子們的彭偉老師風雨無阻,六年如一日給他們上著中文課。最初的教學起步艱難,孩子們連教材都沒有,彭偉老師自掏腰包,根據自己小時候的中文學習記憶,結合實際情況,自行摸索著為孩子們編印中文教材。老師講課寓教于樂,深入淺出,甚至就地取材,使孩子們的中文學習進步迅速。

作為父親,我為女兒有這樣的老師感激不已;作為朋友,我為有這樣無私勤懇的朋友感到無比自豪。他教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課,更多的是一份無私、一份誠懇和一份責任。

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年辛勤耕耘,彭偉老師中文課堂的三個孩子均被常青藤名校錄取,他們的中文水平為申請名校加分不少,連最初是英文盲的女兒也連中四元,收到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四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一時個個歡欣鼓舞。孩子們取得可喜的成績并非偶然,這其中抹不去彭偉老師對他們栽培教導、無私奉獻的功績。六年風霜的陪伴教導,孩子們亮麗的成績單既是對彭偉老師較大的肯定與褒揚,也是對老師好的報答吧。

時光飛逝,轉眼又是五年過去了,彼時的驕傲仿佛就在昨天。每每想起女兒取得的優異成績,我的腦海里自然而然浮現出為孩子辛勤付出的彭偉老師。若不是他當年義擔教職,孩子們的中文今天忘到什么程度,做父親的無法想象。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彭偉老師雖不是學校專業教師,卻配得上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的贊語,他既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怎樣的圈子里,就有怎樣的人生,父母的圈子也是孩子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遇見彭偉一家人,改變了我們的人生,也感染、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大家從他的淡然博學、低調溫和、樂善好施中所學頗多。

3.從SAT得到的啟示

進入高中以后,和其他人一樣,女兒很快就面臨著如何應對SAT(Scho~lasticAssessmentTest)的問題。SAT是美國高中生升入大學的傳統考試,一份漂亮的SAT成績單是美國大學的敲門磚。我們全家和女兒一起積極準備,收集了許多有關SAT考試方面的資料,未雨綢繆,有備而去。

中國的高中生進入大學,憑借的是高考成績。高考成績就像是高深莫測的命運之神,改寫和決定著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的命運。盡管并不是所有高考成績突出的人最終都能有所成就,但進入一所好大學卻是大多數人的命運轉折點。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國內高考改革呼聲越來越高,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美國的SAT考試,希望從中獲得啟示。甚至越來越多的高中生放棄高考,到國外讀大學,但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目前,高考依然是決定一個高中生通往大學的選擇。很多中國人在觀察美國的教育和考試制度時,希望將SAT模式引入中國,那么真實的SAT是怎樣的呢?

SAT考試與中國的高考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兩者較大的不同在于美國的SAT考試不是中國的一錘定音式的考試,SAT一年七考,二者可謂天壤之別。也就是說,SAT的考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遠不及中國的高考學生,沒有那種背水一戰的賭徒心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美國本土SAT一年有七次考試,除了七月至九月以及二月外,其他的月份都有考試,考試通常在這幾個月的及時個星期六。其他國家地區,除了沒有春季(三或四月份)的考試外,其他的時間與美國本土相同。

本土上除了三或四月份的考試只有SATI考試以外,任何考生在任何一次考試中,都可以參加SATI或最多三門的SAT分科考試。考生參加考試只需提前三周報名即可,報名可以在網上,也可以通過電話或傳統的郵寄完成。

一年七次考試,對考生來說,不僅僅是方便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考生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不必整天提心吊膽,可以更好地輕裝上陣不慌不忙地面對考題。選擇何時考試也是考生的權利,甚至還可以選擇在某一時間自己想考什么。他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在時間上充分準備,萬事俱備然后報名參加考試。因此考生少有如臨大敵忐忑不安的窘境,可以從容不迫一一擊破。甚至上了考場,考生仍然可以當場選擇自己想考的科目。考試當天,不管報名時填寫要參加哪門科目的考試,除了含有聽力的語言考試以外,考生臨場依然可以更改要考的科目。比如,考生報考的可能是數學一套題,但他忽然覺得數學二套更容易,就臨時決定改考數學二套題,只要及時補交報名費,考卷評審和成績發放的程序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無論是否有人這樣做,但是靈活的方式無異于更加體現考生的自主性。

(2)美國的SAT考試,考生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考試的時間,也可以選擇隨時重考SAT。因為SAT在高校錄取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和家長都希望能夠以比較理想的分數申請大學,因此,如果一次成績不理想,學生可以重考。美國高中四年制,很多學生高三的下半年就開始參加SAT考試,高四的上半年再重考,考生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參加考試或重考。只是每多一次考試都要再交一份申請費,即便如此仍然受到考生的大受歡迎,并成為這種考試制度的受益者。因為可以重考的緣故,考生的心理壓力自然大大地降低,不會像國內高考生那么大。就算一次發揮不正常,還有下一次,也使得考生不會因為一次失利遺恨終生,走上十年寒窗苦讀付諸東流而絕望的道路。

(3)SAT是美國高校錄取的一個重要標準,考生可以重考,為此美國大學委員會還制定了一項"分數選擇"的政策,通過這項政策,學生有權選擇向大學遞交自己最滿意的成績,即在及時次和第二次兩次的成績中選擇好的分數,而如果對自己的成績還是不滿意,參加第三次的考試,那就要取所有的三次考試成績平均分數,以后的任何一次考試也是如此計算平均分數。

無論是否接受并奉行"分數選擇"的政策,大多數高校都不會因為學生同時遞交了好成績和不好的成績而對該生有所歧視,有些高校則公開表示會忽略那些對申請者不利的分數,而把目光放在那些更能體現申請者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學術潛力的分數上。

如果說能夠靈活便利地考試和重考已經大大緩解了學生和家長的應試心理壓力的話,那么,"分數選擇"便給考生輕松考試和重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因為只有當高校不會因為學生某一次的考試失利而決定是否最終錄取他,SAT才有可能擺脫像中國高考那樣的一錘定音的惡性循環,才可能挖掘出更多的人才。特別是現如今在中國,類似于SAT考核的方式正在悄悄地走近大學,諸如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已經率先嘗試進行教育體制改革。

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造福學生,有利于公民教育的更好措施必然蔚然成風大行其道。拭目以待吧,未來大學教育發展的方向必然是在以人為本理念下促進孩子的多方位發展!

及時篇異國教育見聞

4.異域他鄉——妙趣橫生的美國高中、大學畢業典禮

一年之計在于春,美國學校的畢業季選在春天開始,送給他的學子們一份欣欣向榮的希望。西方人的家庭觀念迥異于中國,而在每一個人生階段舉行一場盛大的儀式,在意義重大的節日、紀念日,西方人與我們一樣鄭重其事,召集親友前來見證歡聚,是西方人親友關系維系的重要方式。

畢業典禮,在美國人心中,具有極大的象征意義,代表著孩子過去努力的成果,也預示著他們全新的未來,是值得舉家共賀的。畢業典禮,是對畢業生們的恭賀,也是對他們的暗示:Hey!Guys,justcreateyourfuture!(大膽創造你的未來去吧!)

女兒的高中、大學畢業典禮,我們均是全家出動,為她送上家的祝福。與所有家庭一樣,一家人穿戴得隆重整齊,去教堂做完禱告,一起去往學校觀禮,等待那自豪的一刻。寒窗苦讀修成正果的學子們穿上隆重的統一規格的學士服,昭示他們驕傲的身份,留影、暢談、惜別。說起學士服,嚴謹的美國教育界也有一段故事呢。

學士服起源于中世紀的歐洲,在美國,哈佛大學率先穿上學士服,接著席卷全美。起先各地樣式各異,學校之間也有差別。1895年,美國各校的代表開會,建立了統一的服裝樣式,1903年,美國大學學士服有了統一標準體系,在1936年和1960年又兩度修訂。由此,美國今日各大學的學士服規格一致,大袍方帽,改自古希臘講學傳道的僧侶,只在諸如顏色等一些細部略有差異,也有一些為顯示個性的學校,拋棄慣用的黑色,不拘一節采用明快的紅色或白色。

畢業典禮上,最壯觀的,除了畢業生們,還有他們的親友團。一般學校畢業生多則幾千,少則幾百人,而來自四面八方的龐大觀禮者卻是成倍于畢業生,場面盛大的觀禮團,甚至達幾萬人。他們一般都是畢業學生重要的親朋好友,也利用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機會聚集一起,表達對畢業生的關心和祝福。特別是大學的畢業典禮,許多人提前幾天趕來,下榻在賓館。

有的人甚至不遠萬里遠渡重洋,從異國他鄉趕回。場面之大可想而知,美國人對孩子畢業典禮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美國的畢業典禮,儀式流程在各個學校大同小異。當悠揚的開場音樂響起,浩浩蕩蕩的隊伍進入會場,全體起立,唱起慷慨激昂的國歌。主持人宣布禮畢,接下來有畢業生代表及邀請的名人演講。在美國名校的畢業禮上講話的不乏名人政要,學校將那些在各個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物請上講臺,為學生上一堂人生課,也為他們此后的人生樹立真實的榜樣。

那些演講多發人深省,不乏流傳甚遠的名篇,對廣大學子影響深遠。畢業生們一個個上臺領取畢業證,等到全部領取完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將垂在帽子左側的流蘇轉到右側,他們真的畢業了,在震耳欲聾的歡呼中將帽子一起高高地扔上天空,他們告別了校園生活學習的所有一切,進入到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典禮一結束的時候,親朋好友們涌上前去,把準備好的鮮花禮品送給自己家的畢業生,一起合影留念,話別過去,暢想未來。

當夜幕降臨,畢業生換上禮服,的畢業舞會要開始了。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原| 盱眙县| 绥阳县| 玉溪市| 镶黄旗| 沙湾县| 衡山县| 峡江县| 鹤庆县| 鹤峰县| 分宜县| 顺义区| 南靖县| 冕宁县| 富阳市| 常山县| 清苑县| 监利县| 华安县| 榆树市| 黄龙县| 黔西| 饶河县| 镇远县| 蚌埠市| 城市| 平利县| 从化市| 上栗县| 弋阳县| 中宁县| 嘉定区| 乐亭县| 苏州市| 沛县| 正定县| 通山县| 潮州市| 札达县| 东乌珠穆沁旗|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