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絕大多數規章制度不合理;
對父母的再三叮囑會感到厭煩;
崇拜、佩服與老師對著干的同學;
一旦決定做某件事,無論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
以上是處于叛逆期(或稱"困難期"、"狂躁期")的孩子的常見表現。
面對自己叛逆期提前到來的兒子,著名作家經過冷靜的分析,采取"不打壓,不放任自流"的"兩不"戰略,用"贊美、認可、理解、尊重"的"八字"態度,幫助兒子安全平穩地度過了這一特殊的時期,收獲了累累的成長碩果:先是從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心理學本科畢業,再到被學校保送上北大讀研三年,然后是順利考入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你也可以做到更多……
是仿效望而生畏的"狼爸"、"虎媽",還是做陪孩子穿越荊棘的朋友?
知名作家用四個關鍵詞——贊美 認可 理解 尊重
為我們破譯叛逆期孩子的成長密碼,令數十萬中國家庭擺脫困境!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門委員會特別推薦
李鎮西 趙忠心 尚秀云 徐國靜 徐冬梅 趙剛 馬建強等50位專家聯袂推薦 《父母必讀的50本書》之
,1953年出生于大連。1969年下鄉插隊。1978年考入遼寧師范大學。畢業后做過中學教師、企業報記者、編輯。后下海從事公關部經理等工作。八十年代末開始文學創作,著有隨筆集《好媽媽壞媽媽》等。2000年辭職,從事專業創作,系大連市作家協會會員。主要給《家庭》《知音》等雜志撰稿。2008年后轉入長篇小說創作。作品《家書里的大學》近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目標,總在前面(再版序言)
上卷 小學
小學的時候,看著孩子成長,他基本處于我們的保護和教育中,談不上反抗。
孕育的生命
啼笑初生
兩代人育兒方式的沖突
逼子成龍
八歲滄桑
勇敢的悲
送兒子上學
獨立
兒子的權利意識
與兒子訂合同
喬丹沒走
生日party
小兒讀史
我欠兒子故事債
詞典的故事
參與
兒子教我教育他
兒子的道理
保護媽媽
成長的煩惱
動畫片的戰爭
慶幸
為兒子驕傲
愛心治病
誰來接電話
精心呵護青蘋果
電腦引出的故事
吃飯中培養競爭與平等意識
做兒子的朋友
成長的成本
培養紳士
培養一個男子漢
向誰看齊
錯位
兒子不是天才
家有"維和部隊"
保衛媽媽保衛家庭
中卷 初中
初中就不一樣。初中時分,可以說是一個孩子成長最關鍵時刻,尤其是男孩子。他們叛逆、自我,學校中問題不斷,兒子也是如此。被老師找家長、與老師激烈沖撞、不準上課。這些矛盾一旦解決不好,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后果不堪設想……
我是最的
刷廁
懲罰結束
打在心上
從老師的角度想
去省里比賽
接受不公平
及時次正確感悟師生關系
把我的理解給你
直面難題
拔草所意味的
愛心教育
不放棄責任
我要學
一言成箴
丟失了基因?
歷史重演
飛的感覺
人生本味
學"酷"
離婚我跟誰
爭吵是愛的形式
母愛溫柔
請少愛我一點
永不出手
父愛是座山
對手
探索
開放的書架
家有考生
坐左邊坐右邊
同桌的她
把你的秘密告訴我
幼稚的報復
和解
下卷 高中
高中時刻,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觀點,他們會與家長爭論是非、討論對錯,這個時候光有教育是不夠的。要與孩子平等地討論,尊重他們的選擇。交流、溝通后取得一致……
永遠的問題孩子
不做"主席"做"總理"
我們來談談愛情好嗎?
與"富哥"同學
金錢的位置
北大之夢
意外的勝利
諸葛亮是不識時務者
父子之間
勉為其難
離婚,我就出走
事業與婚姻
閱讀
討論
質變
走近漫畫
拒絕名著
耕耘與收獲
永遠的師長
理想與現實
平安度過十六歲
我不出走
跨進重點班
跨過石頭
高中戀愛是人生規律
我被淘汰了
我要退學
愛的挽救
青春的代價
自己走路?
服從家長
矯枉過正
此路不通
異性相吸
女孩的心思你別猜
雄辯
不用你做"一辯"
張揚個性
天才是可以培養的
理智
質疑
上帝的禮物
沒有結果也要努力
"財富"
把握命運
直面人生
獨自面對
為自己負責
捍衛權利
萬眾一心
落榜
復讀
融入新生活
父子同學
做兒子心理咨詢師
孕育的生命
大學畢業后,我和丈夫就急急忙忙張羅著結婚。其實,我是不愿意結婚的,對婚姻生活我有一種恐懼,對男人,也就是對我的丈夫也有一種恐懼,不知道他會給予我一種什么樣的生活。
女人結婚當然就應該生孩子,可我并不想生孩子,對外的理由是剛剛參加工作,事業剛開頭,就急急忙忙生孩子,這不符合我的理想。事業及時、家庭第二,是八十年代青年人自覺的人生選擇。其實,我心中的理由是,懷孕就會身材變粗,大腹便便,丑死了。還有,一想到伺候一個孩子的復雜和麻煩,我感到害怕,我對自己的耐心沒有信心,我要盡量推遲那個時刻的到來。
結婚三年,我還沒有懷孕,同事、親戚開始有人關心我,詢問我為什么沒懷孕。我說不想過早生孩子,他們都直搖頭,覺得不可思議。
24小時,我對丈夫說:"我們生個孩子吧!"丈夫怪怪地看著我:"真想生?"我看著他,我知道他一直在等待我說話,他要讓我自覺自愿地上他的圈套。"怎么,你不愿意?那我就不生了。"丈夫笑了,"那也不能我替你生啊,反正這件事情是要你來做的。我只能幫助不能取代。不過,要生,就要生一個最健康最的孩子,生一個集中了我們倆的優點,避免了我們倆的缺點,比我們倆都聰明都漂亮的孩子。來一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在精心的準備中,我們孕育了愛情的結晶。我地知道兒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我們用愛盛情邀請他成為家庭的一員。
懷孕后,丈夫對我可謂是百般呵護。當我的腰圍漸漸變粗、臀部變大的時候,每每站在鏡子前,看著越來越丑的自己,我都很難受。丈夫卻分外高興,每天晚上陪著我到街上散步,還總是對我說:"你看,懷孕的女人是最像女人的,因為她身上有一種母性,有一種光輝。這種母性的光輝是最神圣的無與倫比的美。"我看著他,希望從他的臉上看出其中的真偽成分,我不得不承認,他是真心的,不是矯揉造作的。當然我明白,這種美更重要的是一種感覺、心境,三十多歲的男人,就要有自己的后代了,能不高興嗎?在高興、幸福的時候,周圍的一切當然都是美的。
為了照顧我,他更是不遺余力,聽說吃核桃對懷孕有好處,他買了一大堆核桃回來,每天晚上拿著小錘敲核桃仁,然后用手捧著拿給我吃。開始的時候還好,天天吃,就吃厭了,到,干脆一看到核桃就反胃,一直到現在對核桃也是離得遠遠的。他總是問我:"想吃點什么?"我告訴他:"什么也不想吃,只吃正常的飯就可以。"我沒有吃的欲望,是我懷孕期間丈夫較大的遺憾,因為這使他無法表示對我的關心,當然更是對孩子的關心。
但是,我仍然不知道我們孕育的生命是不是真的好最。我想起書上曾說過,如果嬰兒不健康的話,就容易流產。于是,我在懷孕的時間里并不像有的孕婦小心翼翼的,相反,我經常跑經常跳,我想,如果他是個健康的生命,他就不會離開我;如果,他是不健康的,對于他對于我,生命將是無奈的、凄涼的,我愿意在這樣的生命還沒有形成的時候與他分手。事實證明,我肚子里的生命真的是非常堅韌,無論我跑還是跳,我爬山,我游泳,他七個月的時候,我在海灘游泳,吸引了很多驚詫的目光。兒子更是安然地與我同在。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當我和丈夫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從醫院回來,媽媽將兒子抱在懷里,反反復復地看了一番后,滿意地笑著對我說:"嗯,這個孩子長得比你們倆都好看,比你們倆都強。"我也笑了,心中說:"媽媽,你不知道,這個結果,我們早就知道了,是必然的呀!"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是你的生命在這個世界的延續,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美好而燦爛。鑄就這份美好和燦爛,是要從孕育生命那一刻開始的。
啼笑初生
兒子是哭喊著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是一個初冬的黎明,產房里只有值班的大夫和護士在陪伴我幫助我。當我耗盡一點力氣意識幾乎是空白的時候,突然聽到了石破天驚般的聲音沖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和寂靜。我的意識立刻清晰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出生了!那聲音是大啼而不太像哭,其中沒有一點初生兒的纖細軟弱、稚嫩無助的求告,卻像是鏗鏹的號角在宣告著什么,高昂、嘹亮、清脆。聲音碰到墻壁窗戶上又反彈回來,與后繼的聲波合奏共鳴,使原本空蕩蕩的大房間里立即變得生氣勃勃、充盈而豐滿,屋子里的所有角落都被這人生的及時次吶喊填滿,充滿了生機和欣喜。我傾聽著兒子的哭聲,高興得忘了剛才經歷的一切痛苦。盡管如此,我還是默默地對兒子說,我的孩子,媽媽不希望你哭,媽媽更喜歡你笑啊。
兒子很快就會笑了。他一個人靜靜地躺著的時候,看見有人來俯視他,必定會報以一個甜甜的微笑。我把他抱在懷里任他隨意玩耍的時候,他也會不出聲地笑。特別令我有點不解的是,他在睡著的時候還會笑,他才有幾天的閱歷呀,這個世界在他的腦海中還是一片空白,沒有顏色沒有內容,那他有什么可夢可笑的呢?無論他笑的是什么,每一笑都笑到了我的心里,一切為他的辛勞都為之煙消云散了。
我生兒子的時候丈夫不在,因為他要做一個早就定好的報告無法陪在我身邊,等他第二天來時,兒子已經出生了。回到家中,他守在兒子身邊,目不轉睛地看著兒子的小臉。不管兒子睡著還是醒著,兒子臉上的任何一點點細微的變化,都讓他癡迷不已。母親笑他,說真是當爸爸了,難道能在孩子的臉上看出花來嗎?他不回答,背后悄悄對我說:"看兒子的臉可比看電視有意思多了,那張臉太生動了,趣味無窮啊!"
兒子并不是總笑,他要哭起來也不客氣。因為生育,我得了乳腺炎,左乳房漲痛,奶水也很少。頭幾個夜晚,他起來吃奶的時候,稀少的奶水根本就不夠吃,吮吸不到足夠的奶水,他就放聲地哭。他的哭聲和剛出生一樣,不像嬰兒那樣的纖細、柔弱,而是清脆、高昂,深更半夜的,這哭聲就更加突兀,自然影響別人的睡眠。為了便于照顧我,我在母親家坐月子,他這一叫,父母就別想睡覺了。我搖晃著他,給他牛奶喝,他不要,照樣拼命哭。沒有經驗的我,只好對他說:"孩子,你知不知道,你在這個時間哭,很不講道德的,影響別人的休息。"母親笑我和一個嬰兒講道德,母親將奶水兌稀,輕輕搖晃著他,他這才急忙地喝奶而止住哭泣。
后來,我按照書上的指點,定時給他喂奶粉。很快他便養成了到時間吃奶的習慣。有時時間到了,我沒把奶水兌好,這時候,他便會哭起來。那哭聲充滿了委屈、抗議。是啊,吃飯的權利被忽視,當然應該不滿了。到后來,兒子的生物鐘竟與鐘表一樣。稍稍晚了一分鐘,便會聽到他憤怒的哭聲,那哭聲充滿了抗議和不滿,我一邊道歉,一邊趕緊為他喂奶,才能使他收住哭聲,用拼命的吮吸對我表示諒解。
兒子稍稍長大,臉上的笑容更多了,這天真無邪的笑容為他贏得了許多好朋友。他小的時候,我們常常搬家。幾乎平均一年就要搬一次。這樣,他周圍的小朋友就總是要換新的面孔。但是,兒子卻從來不缺乏朋友。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看到人家在玩,兒子會笑嘻嘻地站在一邊看,他的情緒隨著玩耍的小朋友的情緒一起波動,人家贏了,他會笑著鼓掌。笑容成了兒子暢通無阻的通行證,一會兒,他就成為玩耍中的一員了。有一次,我們剛搬到一個新地方,等忙活完了,卻不見了兒子。只好去敲并不熟悉的鄰居的門,果不出所料,兒子正在人家家中玩得開心呢。
哭聲是兒子的武器。常常因為不耐煩聽他的哭聲,或者怕委屈了他,在他哭著的時候,便滿足了他的要求。所以,兒子是很知道利用這個武器的。一次,我們帶他去朋友家玩,他喜歡上了人家孩子的一個玩具馬。走的時候,他把那個玩具馬緊緊地抱在懷中不肯松手。無論我怎么說都無濟于事。朋友連連說送給兒子。我堅決不答應。于是,他動用了哭之武器。他悲哀地哭著,當我去奪的時候,他便大哭起來,不僅僅是哭,是嚎叫,是耍賴。我既難為情又生氣。還是在他無比憤怒的哭聲中奪下了玩具。以后,兒子不再為這樣的事情哭泣。他知道,在這種事情上,是不能有通融的余地的。他懂得了節制地運用哭的武器。
兒子的笑容,像天使般純凈無邪,兒子的笑聲成為我們家中好的音樂。現在的世界,對于中年人來說,經常有太多太多的無奈和誘惑。因此,并非像歌中所唱的天天都是好心情。有的時候,心情不好,兒子的笑聲笑容,如夏日的清風,把心中的陰霾吹得干干凈凈。
慢慢的,兒子也明白了自己的任何一點進步都會帶給我們快樂的道理,他學會了賣關子,給我們意外的驚喜,意外的笑聲。一次期末英語考試,他放學一進門,我就問他考得如何。他看看我,不回答。我有些緊張,考得怎么樣呀。他張開雙臂,歡呼著:啊,太簡單了。我的心才落地。笑容一晚上都掛在全家人的臉上。
已經十二歲的兒子,可謂初喑世事。他的哭聲和笑聲中的理性成分也變得越來越多,而不像小時候只為一點口腹之欲一點物質的所得而哭而笑。我們一同出游,一個無所負擔的周末,都會令他喜笑顏開。有一次,他向我講述班級里一個女孩離異的母親和她在學校門前重逢時哭泣的場面。說的時候,兒子的眼淚順著臉頰流下來。他開始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完整、溫暖的家。他已經學會珍惜他所有的一切。有時,當我抱怨種種不如意時,他會很動情地勸我,媽媽,我們不是很好嘛,你不要總是不滿意呀。望著他少年老成的樣子,我不由得笑了。兒子,兒子,就為你的可愛,媽媽也應該笑的。
兒子有一個想笑則笑,想哭則哭,無所顧忌的童年。能夠真實地哭真實地笑,是一種幸福。他能把這些隨心所欲的哭和笑都留在記憶中嗎?我祈禱,兒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在他的成人世界中能夠盡量多地保持這種真實,這種幸福。
兩代人育兒方式的沖突?
要做母親的時候,才想起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個菜鳥,什么也不會,急忙和丈夫到新華書店搜索這方面的書。80年代初,這方面的書籍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好容易在書架上看到一本外國人寫的育兒書籍,如獲至寶地買了來,成為我育兒方面的的也是經典的教科書。對這本書我是全盤接受,唯書為較高宗旨。又因為此書為洋人所寫,許多觀點與我們大相徑庭,于是,我在懷孕中、生育后的許多做法就表現出離經叛道。
一、游泳的孕婦
在海邊長大的我酷愛游泳,想到因為懷孕一年不能游泳,就有些悶悶不樂。可書上說,游泳是孕婦好的體育運動。西方婦女可以在懷孕時期游泳,我當然也可以。有了尚方寶劍,懷孕三個月的時候,恰好是五月份,春暖花開,湖水蕩漾,我跟著丈夫像往年一樣到湖水中游泳。婆婆知道了趕緊勸阻,說不可以的,懷孕的女人怎么能游泳呢!我覺得很難說清,在這方面,我倒感謝丈夫,只要出現這種事,他總會出來擋駕,他對婆婆說:"沒事,我還不知道游泳好,不要緊,您放心吧!"兒子說話了,婆婆也就不勉強,畢竟,她老人家相信兒子。于是,我放心地每天清晨去游泳。
三個月的時候還好,因為從表面根本看不出來身材有什么變化。8月份我回到家鄉大連,我的身材已經明顯變化,6個月的身孕一眼就能看出。我要跟著家人去游泳,媽媽驚奇地看著我:"游泳?你這個大肚子游泳?"我告訴媽媽,專家說可以的。母親是個教師,很開明,聽我的話,也不再阻攔。我特意到商店去買了一個棉布的特大號的用膠皮筋縫制的游泳衣,游泳衣上凸起的泡泡掩蓋了我的特殊身材,我和家人一起在大海中暢游,在藍天下劈波斬浪,躺在水上被大海托著優哉游哉,那感覺真的是好極了,沒有人看出我的不同來。整整一個夏天,我幾乎天天到大海中游泳,兒子也與我一起游泳,我想,被大海托著擁著,他也一定很舒適吧!
生兒子的時候,我非常順利地自己生下孩子,大夫說像我這個年齡生孩子這么順利還真不多,我想,這應該歸功于大海。
二、讓兒子手舞足蹈地成長
從醫院回到母親家,媽媽說按照我們家鄉的慣例,要給孩子綁腿。就是用棉布將孩子的兩條腿緊緊地綁起來,據說只有這樣,孩子將來的腿才能是直的,我們小時候,媽媽小時候,祖母、外祖母小時候都是這樣度過嬰兒時期的。我不同意,我說那么柔軟、嬌嫩的小腿怎么能綁著呢,也太殘忍了吧!讓他自由成長吧!動物都不綁腿,他們的腿不是都很直嗎?媽媽立即同意了。于是,兒子手舞足蹈、張牙舞爪地隨便地自由地躺在床上。他很少哭,只要讓他吃飽了,他就會自己玩,搖晃著腦袋前后左右地看,或者吮吸自己的手指。每當這時,我就將他的手指拿開,這不是個好習慣。親戚、朋友來看我,很奇怪,說這個孩子怎么不哭啊,嬰兒都是愛哭的。我說,因為他舒舒服服的,自由自在的,為什么要哭呢?!以前的孩子哭,是因為難受啊,將他們的腿給綁起來,多么遭罪啊,那不是哭,那是抗議啊!大家便笑,說你這樣,將來孩子長成彎彎的羅圈腿,你該哭了。我說,不會的,一定不會的,人的骨骼會自然長直的。西方人從來不綁腿,也沒看到到處都是羅圈腿呀!
書上說,因食道積氣,所以嬰兒吃完奶后,要把嬰兒抱起來,輕敲后背,聽到胸腔中咕嚕咕嚕的打嗝聲音才算吃好。于是,兒子每次吃完奶,抱著兒子敲后背,直到聽到咕嚕的聲音是丈夫的功課。每當這時候我看著丈夫敲兒子的小背,聽著兒子從肚子里往上反的聲音,我們倆就笑。婆婆心疼孫子,總是嘮叨:"沒看見幾個月的孩子挨打,兩口子還樂!"
三、枕著空心枕頭睡覺
北方人有給孩子睡頭的說法。就是小孩子出生后,要將孩子的枕頭弄得很硬,讓孩子睡在上面,軟軟的沒有發育好的頭骨在硬枕頭上睡的時間長了,后腦勺就變得平平的。南方人沒有這個習慣,所以很多人有一個明顯的大大的后腦勺,北方人輕蔑地叫人家:南北頭。這種錯誤對正確、愚昧對文明的爭鋒世世代代延續下來,在有的地區有的家庭至今還在延續著。書上說,枕頭應該軟,以使嬰兒大腦正常發育。有24小時更看到一則報道,日本人賣給嬰兒的枕頭中間是空的,為的是讓大腦自由地發育,枕頭光軟已經不夠了,而是要讓孩子的頭顱在沒有任何阻擋的空間長大。我們的商店當然沒有賣這種中間空的枕頭,于是,我想了個辦法,將兒子的小枕頭從中間剪掉圓圓的一塊,再將其余部分縫起來,讓兒子躺在這個中間空,四邊軟的枕頭上睡覺。婆婆有一次到我家,正好我出去辦事,回來后,發現婆婆將我剪掉的部分又給縫上了,她當然是認為我在胡鬧,怎么能讓孩子睡在這樣的枕頭上。我笑笑,沒吭氣,等婆婆走后,我又將枕頭還原為原來的中間空的枕頭。兒子就枕著這個枕頭度過了他的嬰兒時代。
四、做個有規矩的孩子
在兒子快兩歲的時候,我因為要調動工作,丈夫家鄉和我的家鄉來回跑,實在無法將兒子帶在身邊,于是,將兒子送到婆婆家。大約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才將所有的調動手續辦好,急急忙忙乘火車回到婆婆家,我一推開門,就看到正在和婆婆玩的兒子,我叫了一聲"寶寶"。兒子一轉身,看到了我,立即搖搖晃晃地走過來,伸開雙臂,一下子緊緊地摟住了我的脖子,將他的臉緊緊地貼在我的肩膀上,再也不肯抬頭。大概是怕我再將他扔下,在婆婆家坐了半個多小時,兒子就這樣趴在我的懷里不肯下來。我很感動,原來以為一個多月沒見面,他會將我忘了,結果不是這樣。
當我抱著兒子要走的時候,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寶寶這些日子在我這,我不愿意讓他哭,就慣了一些毛病,你回家慢慢給他改,一下子改怕孩子又要哭。"我答應著,心中卻想,能有什么毛病呢?
回到家中,放下兒子,我就急忙張羅著做飯,好久沒和兒子在一起吃飯了,一定要好好地吃一頓。我做了兩個菜,當我將及時個菜端上桌子的時候,就到廚房忙活第二個菜。等我將第二個菜端上來,兒子已經爬到椅子上,將身體趴在桌子上,開始大吃大嚼起來。我立刻明白了婆婆所說的毛病,有些事情必須從小培養,就像現在這樣,孩子不能在別人還沒有吃飯的時候他們先吃,甚至大人開始吃的時候他們已經將喜歡吃的菜吃完了,這是不能允許的。我說:"寶寶,媽媽不是告訴你要大家一起吃飯嗎,小孩子不準先吃。你過去不就是這樣的嗎,現在怎么變了呢?怎么不懂禮貌了呢?"他根本不理我,照樣大吃大嚼,好像就應該這樣。我將他從椅子上抱下來,告訴他:"即使只有我們兩個人,也要守規矩,你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知道守規矩。不準吃,等媽媽把飯盛上來我們倆一起吃!"被放到地上的兒子咧開大嘴放聲大哭起來,他大概想不明白,這個媽媽怎么這么壞,剛一回家,就來管他,就惹得他大哭,不許他為所欲為。
我看著他哭著,不哄也不打,就讓他盡情地哭。我坐到椅子上看著他哭,我發現,他很狡猾,他放聲大哭,卻沒有眼淚,而且,哭了一會兒,他還把捂著眼睛的手偷偷打開一條縫,看一下我。他當然是看我的反應,我不為所動,沒有通融的余地,要哭你就哭吧,必須按規矩辦,為了你長成一個知書達理的孩子。他哭著,委屈地大聲地哭著,我看著,我不動聲色地看著,和他僵持著。,他終于不哭了,站了起來,走到我的身邊,趴到我的懷里。
我將飯拿到桌子上,把他抱到椅子上,給他一雙筷子,我一雙筷子,然后我們一起吃飯。規矩就是這樣養成的,盡管他不理解不愿意,但必須這樣做。
如今看著兒子筆直、修長的雙腿、豐滿的腦殼,尤其那許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為人處世的彬彬有禮,我常常會想起與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有趣的沖突。我將這些事情講給兒子聽,他摸著自己的后腦殼樂。經常聽到一些年輕人講由于工作忙,將孩子送給老人看,自己樂得清閑。我總是想,那小孩是不是被捆著雙腿,枕著硬枕頭做啼哭郎?更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有一些能影響其一生的甚至能給人生帶來負面作用的不良的生活習慣?!
逼子成龍?
秋天,六歲的兒子上學了。上學及時天,丈夫板著面孔對他說:"從明天起,你就是真正的小學生了,再不準像以前只是玩,你要學習許多東西,只準學好,不準學壞。"兒子仰著胖乎乎的小臉笑嘻嘻地望著這個對他從來都很和藹很寬容的爸爸,并沒領悟到這番話的嚴肅性和殘酷性。
從那時起,兒子就像套上了龍頭的小馬駒,再也不能隨心所欲、活蹦亂跳了。從學校回來,要立即規規矩矩地坐在小寫字臺前做作業,最喜歡的電視動畫片也不能看了。一次,他問我,放學回來可不可以先看一會兒電視再做作業。我告訴他:不可以,有些事情是不能通融不可改變的,學生就必須完成作業。對于一個學生,完成作業就像爸爸媽媽完成工作任務一樣。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完成作業以后才能做。他看著我,我看著他,我沒有一絲一毫讓步的樣子。他深深地嘆氣,說:"好吧!那我就先完成作業再看動畫片吧!"
從此,他一回來就鉆進他的小房間,打開書包開始做作業。他的小手在作業本上飛快地滑動,常常是只一會兒工夫,就鉆了出來。"做完了?""做完了。"他興奮地跑到我們的房間,打開電視。后來不長時間,有24小時,他回家就開始看電視,我立即沉下臉:"不做作業就看電視!"他向我做個鬼臉:"在學校就做完了。""什么時間做的。""中午時間,老師留的作業我中午不玩全做完了,下午的作業在自習課也做完了,這樣,我就可以看電視了。"我奇怪如果自習課都能完成作業,為什么別的孩子都要回家做作業。我懷疑兒子在欺騙我。當我將懷疑說出來后,兒子告訴我:"下午的自習課老師不在,同學們大多數都在玩和講話。我為了晚上能看動畫片,我就堅決不和同學說話,也不玩,抓緊時間做作業,所以每天都在學校把作業做完了。"這家伙做作業的動力竟然來自對動畫片的熱愛!我覺得這樣不太好,但又想不出不好的理由,只好默認。從那時候開始,兒子晚上回家就不做作業了,他會盡量在學校完成作業。有一次,上午老師留的作業比較多,他竟然沒吃中午飯堅持把作業做完,就為了晚上能放心地看動畫片。
但是,他依然不輕松。因為每周我們為他安排兩個晚上學英語,兩個晚上學習電子琴,還要隨時隨地地、見縫插針地練習英語口語,看著兒子比養家糊口的我們還忙,我真有些擔心他的身體受不了,而且社會上也不提倡這樣對孩子教育。丈夫卻不這樣看。丈夫是學哲學的,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對教育孩子也是這樣。他認為:現代科學證明,一個人的大腦細胞比較高級的計算機還要復雜,能夠儲存無數信息,目前我們對大腦的開發遠遠不夠,學這點東西根本不是問題。再說,一個人的許多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如果小時候不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等長大了再培養,那可就沒什么戲了。這個培養的責任就在于父母,養不教父之過,古訓,沒錯的!多少大科學家,多少知名人士都是小時候勤奮學習才有日后成功的。
問題卻不請自來了,兒子厭惡了學琴。學琴不到一個月時,老師讓他彈最簡單的曲子《雪絨花》。那天晚上,像往常一樣,兒子在彈,丈夫在聽,不時指出彈錯的地方。在快要結束的一個音節上,兒子總是出錯,丈夫不停地糾正錯誤。在十遍二十遍的耐心之后,他的不耐煩終于爆發了。"為什么記不住,你用心學了嗎?你的思想跑哪兒去了?"兒子先是癟嘴,接著眼睛里便積滿了淚水,睫毛一眨,淚珠順著胖嘟嘟的臉蛋往下淌。我在旁邊看著著急、心疼,卻不敢吭聲。丈夫氣哼哼地站起來,到外面抽煙去了。兒子一下子撲到我的懷里,哭著說:"媽媽,我不喜歡彈琴了,我不想彈琴了!"我將他摟在懷里,輕輕地拍著他的肩膀,未等說話,丈夫已經抽完煙,大步走了進來。對著兒子,只有一個字:"彈!"擲地有聲,不容反駁。看著他少有的一臉怒氣,兒子乖乖地從我懷里站起來,坐到了琴前。"限你半小時,將這支曲子彈好,不彈好不準睡覺,什么也不準干。今天你半途而廢,將來長大就真的廢了。"
我們倆走出屋子,我埋怨他:"你也太狠了!""不逼怎么行,人都有惰性,學習如果那么容易,所有的人都成才了,都成科學家了。人生就是賽跑,誰不累,誰不想休息。你累了,你休息,你舒服,別人跑前面去了,永遠也追不上了。你退出比賽,看著人家贏吧、成功吧!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不準半途而廢,必須從小培養這樣的作風。以后我管教他,不準你在旁邊裝好人,讓他以為你支持他。我們倆要一致,否則孩子就夾生了。"我嘆口氣,聽著屋里流出來的樂曲,心中卻塞滿了兒子的委屈和眼淚。
大概兒子知道必須要彈琴,而且一定要彈好,我也幫不了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學琴回來,他都能夠在一個晚上無誤地完成老師的作業,這終于成為他的一個習慣。愛好成為負擔,負擔轉變成習慣,很多孩子沒完成這個轉變,兒子完成了,在父親的嚴厲教導下完成了,這是他人生的重要收獲。做事情不能僅憑興趣,還要有毅力、恒心。
元旦前,兒子帶回了老師的圣旨,過完新年要考試,每個家長要為孩子出170道10以內的加減法,并在5分鐘之內做完。元旦這24小時,我們閉門謝客,給兒子出題,并進行模擬考試。丈夫計時,兒子緊張地答題,我在旁邊觀察答題的正誤。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于做完了,10分25秒!整整超過一倍的時間。"重練!"不容兒子耍賴,丈夫就已經下達了命令。重新出題重新做,再出題再做。不知道多少遍,終于在一次,達到5分鐘之內做對170道10以內加減法。已經是中午了,得到大赦的兒子張開翅膀,歡呼著奔進他的屋子玩去了。"什么時候是頭?"我自言自語。丈夫笑了:"不長,12年,高中畢業。""有期徒刑12年啊?!"他嘆氣:"不能讓兒子長大后說他的老爹老娘對他不負責任。生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難,這個道理早該明白的。"
我們倆可憐巴巴地對望著,想著在漫長的歲月中必須扮演的角色,付出的辛苦,角色扮演得是否成功,辛苦能否得到回報,還是個縹緲的未知數!
八歲滄桑
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很不錯,不僅及時批戴上了紅領巾,還戴上了兩道杠,是班級的宣傳委員。每天早晨上學前,他都要在鏡子前系紅領巾、戴兩道杠,一樣都不能少。把這一切披掛整齊,檢查一番,絲毫不能馬虎。看著他那頗為得意的樣子,我心中也甜絲絲的。畢竟,這是他人生路上一個不錯的開端。
有段時間,兒子放學回來常常愁眉不展、唉聲嘆氣。我尋根問底,知道老師對兩道杠要求特別嚴格,比普通同學要嚴格多了。一有錯誤就毫不留情地當著同學的面批評。"哎!當兩道杠真沒意思,比同學們多干活,還要多受批評。""其實,只要學習好就行,當不當干部不要緊。"我用我的人生感悟老到地告訴他。這番話對兒子的影響卻是我沒有料到的。
幾天以后,老師給我掛電話,讓我到學校去一次。看到我,老師笑了,說:"你的兒子可真不得了,在我們班領頭鬧了一場辭職風波,我差一點兒收不了場了。"原來,有24小時,老師批評一位班干部不負責任,并宣布撤銷他的班干部職務。老師大概很生氣,批評完了以后,又隨口問了一句:"誰不想干,把兩道杠都給我交上來。"令她沒想到的是,我的兒子竟然毫不猶豫地站了起來,從座位上走到講臺前,將胳膊上的兩道杠標志摘了下來,放到講臺上,對老師說:"我不干了,我好好學習就行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這一帶頭,其余的班干部也都紛紛走上講臺,將自己的兩道杠標志摘下來交給老師,集體辭職了。我一聽,真是哭笑不得,這事情也太嚴重了,我反復向老師道歉,保障回家做好工作,讓他重新出任班干部。
回到家中,我問兒子:"你這不是辭職嗎,你知道這有多嚴重嗎?你小子要造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門委員會特別推薦
李鎮西 趙忠心 尚秀云 徐國靜 徐冬梅 趙剛 馬建強等50位專家聯袂推薦 《父母必讀的50本書》之
這個商品不錯~
我很喜歡這本書。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感覺比較貼近生活,但是覺得不是很權威
還不錯吧,沒讀,代買的。
這個商品還可以
這個商品不錯~
書包裝精致,可讀性強,好書值得讀,
不多說,好東西
速度很快
受益匪淺
好的孩子也需要出色的教育
不錯
學校要求買的,一般
自己也是從學生的年代過來,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作者寫的很樸實,值得一看
每家孩子各有不同,只能說了解一下而已。家長的文筆不錯,對家教幫助不大
想了解一下別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看見特價就買了下來
書寫得挺好的,很真實,讓人有看完一本書的沖動,不少地方值得學習和思考
還以為是寫如何和叛逆的兒子溝通交流的教學書呢,原來是優秀兒子的回顧。。。
家有小孩的都可以買來看下,很切身實際,講的很真實,推薦
總是想和孩子一起成長,但是不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父母,就當故事來讀吧。
寫到每個人心里了,看后覺得自己需要再學習從不同人的層次去看問題
書不錯,已經看上了,孩子目前小學,有些很接近自己的孩子,應該有用
讀完本書,我很受啟發,孩子該管一定要管,有一些抉擇是需要家長做的,孩子畢竟是孩子。
很不錯,終于找到一本是教兒子的書,很多都是教自己女孩子的
每個孩子都是從叛逆中走過來的,里面有一些理念很值得深思!
作者用20年點點滴滴的小事串講了兒子的成長,以孩子的變化為主觀的角度講訴了孩子各個時期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非常值得各位家長的學習!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引導和教育勝于一切,各位家長一定要花費精力而不是金錢在孩子身上……非常推薦,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什么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