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文讀者比較習慣的體系性論述方法,系統地介紹了德國法學界在國際刑法學方面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是一部完整、精準、易懂的國際刑法學理論名著。同時,本書還關注了近幾年國際刑法的新進展,并對目前國際刑事法院的工作,以及南斯拉夫和盧旺達兩個國際法庭的工作,作出了完整的總結。
與其他國際刑法類書相比,本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它是目前一部由德國學者撰寫的英文國際刑法專著。其次,這是一部具有明顯“刑法”特征的國際刑法學專著。更注重從刑法角度對國際刑法學原理進行探討,這是與其他國際刑法學方面的書區別明顯的一點,也正是本書特點。這一點對中國刑法學界開展對國際刑法的研究,具有特別珍貴的價值。后,這是一部反映大陸法系刑法思維方式的典型國際刑法學專著。在目前的國際刑法學界,由于語言的關系,中國學者接觸的主要是反映英美法系思維方式的論著。這種以問題性研究方法為主要特征的思維方式,在理論和實踐中存在著有利于創制規則的優點,但也存在著不易掌握的缺點。大陸法系以體系性研究方法為主要特征的思維方式,正好能夠彌補這個缺陷。
格哈德 韋勒,法學博士, 德國國際刑法、刑事訴訟法和現代法律史教授,著名的國際刑法學專家,曾經在南非、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許多學校中擔任過客座教授,是德國聯邦司法部組建的“在德國法中貫徹《羅馬規約》的工作小組”的成員,也是德國紅十字會關于國際人道法的專家委員會成員。
弗洛里安 耶斯伯格,法學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刑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刑法和現代法律史教授。
譯者簡介:王世洲,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1982年),法學碩士(198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法學院法學碩士(1988年),德國洪堡客座研究員(1994年至1996年),英國學會王寬誠客座研究員(2004年),2007年被分別聘為中國華僑大學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兼職教授。曾經參加中國1997年刑法典的起草準備與咨詢工作,為1996刑事訴訟法典的制定提供過法律幫助。此外,還幫助起草了中國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為中國證券法、著作權法、以及許多單行刑事法律的制定工作提供過咨詢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