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還是新中國成立后很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以海納百川、追求的精神,打造了眾多曾經為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的沖擊和城市的轉型,很多上海老品牌面臨經營危機,有的不斷突破尋求復興,有的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本書試圖追隨歷史的腳步,選擇五六十個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老品牌,以生動的筆觸和豐富的圖片,圖文并茂地還原這些上海老品牌的發展之路,以點亮城市的名片,喚起國民的記憶;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梳理和分析,力圖為上海進一步的創新發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上海的老品牌,作為曾經的城市名片和當時的一部分國民記憶,在人們的驚嘆中緩緩向讀者走來。有的已經消失,有的還在支撐,有的則另外開辟出一片更廣闊的天空。這些老品牌的來龍去脈是什么?經過了哪些風雨歷程?又怎樣在市場競爭中慢慢形成了如今的格局?《上海老品牌》揭示了這些老品牌的前世今生一切。
賈彥,2003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一直任職于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上海地方黨史,曾參與撰寫《在上海畫傳》《上??萍俭w制改革與創新》《一座城市的60年變遷》等多部書籍和相關研究課題。組織策劃的網絡專題“上海老品牌”在東方網推出后,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響。
前
家庭“三大件”
“蝴蝶”牌縫紉機:從持家到生活
昔日“鳳凰”堪比“奔馳”
萬斤糧求買一輛“長期”自行車
“上海”牌手表:“名表”
被瑞士行家青睞的“鉆石”手表
“華生”電扇:送來夏日里的清涼
“海鷗”歸來復刻經典
“三五”時鐘:那個年代的家庭必備
老底子 老味道
“杏花樓”月餅:“海上及時餅”
“大白兔”:全世界銷量最多的奶糖
“點心狀元”王家沙
“上海有一家紅房子西菜館”
紅色沙龍“梅龍鎮”
懷舊“石庫門”成就高大上
“泰康”:南京路上的食品老店
“老正興”:讓本幫菜走出上海
“真老大房”的來龍去脈
“正廣和”:百年蝶變
葷菜素做“功德林”
“梅林”罐頭曾是香港餐館
“佛手”:最早的國產味精品牌
“光明”棒冰:童年的味道
滬上最老牌西點凱司令
曾經輝煌的紡織業
“三槍”:射擊冠軍創立的內衣品牌
“414”毛巾:品質生活的代表
尼克松總統用過的“鳳凰”毛毯
“恒源祥”:摘六項吉尼斯紀錄
“民光”被單:家的溫馨記憶
“海螺”:打造中國襯衫專家
“開開”奇跡是如何創造的
響當 當的上海制造
“江南”:承載中國海洋夢
“上海”:見證國產汽車艱辛路
“雙錢”:唱響中國制造
“飛鷹”刀片的興衰
“白貓”:新包合成洗衣粉
中華情鑄就“中華”牙膏
出身名門的“美加凈”牙膏
讓PLAYBOY女郎相中的“飛躍”鞋
“回力”鞋:助女排奧運奪冠
“美加凈”:昔日美妝及時品牌
出訪國禮“百雀羚”
國民文具“中華”鉛筆
“英雄”鋼筆的英雄事
百歲“龍虎”建造百年“清涼王國”
百年“信誼”基業長青
雷允上:向國家捐獻“絕秘配方”
“紅雙喜”:與世界冠軍結緣
與中國畫家共同成長的“馬利”顏料
很好卷煙品牌“中華”誕生記
跨越百年的時尚
明星青睞的“王開照相”
“老鳳祥”金銀技藝百年傳承
“星火日夜”:全國首家24小時商店
“鴻翔”:曾為英國女王制作結婚禮服
干洗大王“正章”
“培羅蒙”:海上西服的代名詞
“朵云軒”:鑄就商海藝術神話
“藍棠”:開私人定制之先風
和平飯店:演繹上海灘百年傳奇
永安百貨:舊上海最上檔次“公司”
布業老店“三大祥”
后記
“藍棠”:開私人定制之先風
姚吉安
說起PRADA、LV這些國際知名品牌,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們所代表價值的奢華。其實這些國外時尚界的“老字號”,都是從手工作坊起家。同樣,“藍棠”皮鞋也是上海老克勒耳熟能詳的時尚老品牌。在老上海人的記憶里,過年前給自己買幾雙“藍棠”,幾乎成了每年的一道儀式。
高品質成就上海灘女鞋皇冠
上海的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是公共租界的一條越界路。20世紀30年代開始,成為時裝店云集的品質商業中心。1948年,有四位結拜兄弟在這里創設了一家皮鞋店,取名“藍棠”。從此,這個優雅的名字成為品質定制女鞋的代名詞。
張履安、孫長松、汪裕祥、沈中銘四人原來分別是“保羅生”和“瑞華”皮鞋店的學徒。四人結拜為兄弟后,一起在靜安寺路上的勒唐納洋行(LA.DONNA)等處租借柜臺經營。1948年鄰店的外國商人轉讓店面,“四兄弟”把店盤下開始銷售和定制品質皮鞋。為紀念他們在勒唐納洋行起家的經歷,將其諧音“藍棠”作為店名。商標是一朵“皇冠”(Crown)的樣式。也因此消費者親切地贈予“藍棠”“女鞋皇冠”的美稱。
讓“藍棠”皮鞋享有如此盛譽的,是其纖巧的造型和精細的做工。“藍棠”有一批技術精湛的制鞋大師,如以設計、打樣見長的“花色幫大師”陸金根,擅長為特殊腳型剝楦、制鞋的“鞋郎中”劉榴根,善克技術難關的一代配底名師唐福良,等等。他們對皮鞋像對藝術品一樣的打磨制作,賦予了“藍棠”精品內涵。
在款式造型設計上,“藍棠”根據中國婦女腳型纖窄的特點,搭配不同季節,制作出來的皮鞋款式高雅,線條清晰,將中國女人的靈巧纖美、嫻雅溫淑表現得淋漓盡致。它還注意通過區分腳型肥瘦及跟高來制作的鞋楦,根據人腳骨骼的分布,調整腳背高低對鞋型緊窄、深淺的視覺影響和穿著效果。這種根據人體工學對皮鞋精益求精的追求,讓“藍棠”迅速獲得消費者青睞。一句“藍棠皮鞋,外形看看瘦,上腳穿著肥(窩腳松快)”,是對它很好的贊美。
“藍棠”皮鞋用料考究、手工技藝到家、久穿不變形。鞋幫部位的皮面厚度須在1.2毫米以上,鞋夾里皮的厚度須在0.8毫米以上。各環節嚴把工藝關,確保鞋型經久耐穿。現在,商場里可以看到某些戶外品牌將整只鞋浸泡在水里做廣告以證明其防水性能。殊不知,最早這樣打廣告的正是“藍棠”皮鞋。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藍棠”率先制作粘膠皮鞋。為讓顧客了解膠粘的牢度,商店櫥窗就陳列了一雙浸沒在水盆中的皮鞋,取出后仍完好如初,令觀者折服。一位來自山東的消費者曾穿著“藍棠”的黑色船鞋偶遇暴雨,皮鞋濕透。但晾干后,鞋面鞋型依舊不變,讓她驚嘆不已。
創“私人定制”之先風的品質服務
“樣樣經驗豐富”是“藍棠”的店規。開店之初,商店缺乏資金,競爭對手又多,而喜歡定制皮鞋的顧客不少。于是店里便開始了“個性化定制”之路:顧客先付一半定金,三天后試樣,一周后交貨。雖然每位客人一周內得光顧三次,但營業員用熱情貼心的服務讓顧客感到賓至如歸,“藍棠”從此一炮而紅,成為中國“私人定制”界的先鋒模范。
“積一才能累萬。一人滿意,一家人會來;一人稱心,一批人會跟著來”,這是“藍棠”的信條。1949年夏天的一個上午,一位衣著時髦的小姐急匆匆走進“藍棠”店堂,要買一雙銀白色高跟涼鞋,用來配淺色服裝穿。哪知這天店里恰巧沒有這種顏色和款式的涼鞋,小姐大失所望,十分焦急。張履安并未就此把顧客推走,當得知小姐是當晚要穿著去赴宴時,張履安一口應承下來:“那好,請小姐下午4點來試樣,6點鐘取貨。”小姐又驚又喜,滿心期待。等客人一走,張履安立刻與幾位店員分頭找原料,迅速畫樣,做楦,縫制,按時交貨,信守了諾言。那位小姐原來是上海灘大企業家劉靖基的小女兒。她穿上獨此一雙私人定制的涼鞋,在宴會上逢人便講她買這雙鞋的經歷。滿場的夫人小姐聽了羨慕不已,紛紛表示今后要去“藍棠”定做皮鞋。一雙鞋的生意,為“藍棠”引來一大批顧客。
獲眾多名人青睞 老品牌煥發新魅力
“藍棠”起初是以女鞋為主、男女鞋兼營的。1963年蘇聯皮鞋局局長訪問“藍棠”時,建議其專營女鞋,由此,“藍棠”放棄了占五分之一的男鞋業務,成為一家專營女士皮鞋的商店。早在20世紀50年代,“藍棠”皮鞋就踏出國門,走進國際市場。1959年《人民日報》和《解放日報》對“藍棠”的報道,使其蜚聲海外。英、美、蘇及港澳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都可以見到腳蹬“藍棠”皮鞋的人。
不少名人對“藍棠”皮鞋也青睞有加。無論是宋慶齡、鄧穎超,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夫人張茜,還是著名電影演員白楊、王丹鳳,京劇演員杜近芳、趙燕俠、李慧芳,越劇演員范瑞娟、戚雅仙,等等,都是“藍棠”皮鞋的忠實“粉絲”。長影廠曾寫信稱“藍棠”是“女鞋中的明珠”。
掛在“藍棠”這塊金字招牌上的榮譽有很多:套式女皮鞋設計獎;上海市品質產品稱號;連續十二次蟬聯上海市名牌產品;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等等。
改革開放后,上海鞋業面臨著洋品牌的劇烈沖擊。1987年,專攻女鞋的“藍棠”跨出了關鍵一步,和有“陽剛之美”的“博步”牌男士皮鞋“雙劍合璧”,組成上海藍棠-博步皮鞋有限公司,從繼承經典走向民族品牌的鳳凰涅槃。
“藍棠-博步”貼合國際趨勢,在款式、材質、色彩、飾件等方面大膽創新,設計開發了一批融傳統特色工藝與新技術、新材料、新款式于一體的新品種,并在大賽上屢次獲獎。同時,為吸引年輕人,老字號也增添了新武器,通過電腦掃描人體腳型的三維數據,為顧客量身定做專屬鞋型,并將采集的腳模數據保存,方便日后再次調取定做。這種具有個性化的高端定制服務,不僅繼承了“藍棠”私人定制的傳統,先進的信息技術又讓老品牌煥發出新的魅力。
品牌今安在:上海市南京西路1169號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