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人氣的心理圖書作家,作品累計銷量達數百萬冊,不談情感,只談心理,著名心理咨詢師揭示愛情背后的真相
我們所知道的關于愛情的知識,多數其實是關于迷戀的。
迷戀的愛,是虛假的你與幻想中的對象之戀愛。
因而,我們發展出種種愛情的病來。真要走到真愛,就必須活出真實的自己,同時看到并尊重對方的真實存在。本書從全新的視角解讀愛情,提出從"認識自己內心"的角度來看待愛情。愛情出現問題,往往不是對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內心出了偏差。
武志紅,既是博學心理咨詢師,又是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家。1992年考進北京大學心理學系,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9年成立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已幫助大量患者恢復健康,重獲幸福。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現為《心理月刊》專欄作家,網絡視頻節目《跟武志紅學心理學》主講人。著有《為何越愛越孤獨》《為何家會傷人》《解讀"瘋狂"》《解讀絕望》《七個心理寓言》《心靈的七種兵器》《夢知道答案》等,個人作者超百萬冊。
序|從輪回到孵化器
PART
1|愛情,是一種輪回
1 迷戀:源自幻象的愛
2 一見鐘情或是致命誘惑
3 命運=心理的強迫性重復
4 七年之癢:尋找真愛的契機
5 警惕愛情的七個教條
6 最迷人的愛――絕望的愛
7
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
PART
2|難以避免的愛情戰爭
8 KIM的拯救情結之真相
9 要激情,還是要安全感
10 沒有安全感毀了張柏芝的婚姻
11 支配與服從的雙重奏(一)
12
支配與服從的雙重奏(二)
13 夫妻吵架:隱秘的權力斗爭
14 別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
15 放下親密關系中的擋箭牌
16 警惕你身邊的隱形攻擊
17 慎防親密關系中的洗腦
18 戀愛,是為父母而談嗎
19
四年沒,到底錯在誰
PART
3|任何選擇都有道理
20 誰是你人格的對立面
21 誰是你的第三者
22 我殺死了一個23歲女孩
23 解夢:忠實男友屢有新歡
24 她們為何偏偏做第三者
25 她們為何非殺人犯不嫁
26 要求戀人鼓勵我過分嗎
27 萬里之外的愛
28 依賴與反依賴的雙重奏
PART
4|陰謀與愛情
29 男人是個什么東西
30 女人是個什么東西
31 女人,破解你的幸福密碼
32
重新發現你的父親
33 發現愛的證明
34 給到手的幸福蓋個戳
35 放下愛情的神話
36 將你的心打
警惕愛情的七個教條愛情是生命中重要的事情,而愛情也是難把握的。這時的感覺似乎過于紛繁復雜,于是我們容易不信任自己的感覺,而去信賴一些教條。這是危險的。發自內心的感覺,是我們判斷事物的的憑證。然而,如果沒有學會尊重并信任自己的感覺,我們就會容易信任一些貌似正確的信條。一旦我們過于依賴這些信條,它們就會成為僵硬的教條。并且,很多信條本身就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愛情是生命中重要的事情,而愛情也是難把握的。這時的感覺似乎過于紛繁復雜,于是我們容易不信任自己的感覺,而去信賴一些教條。這是危險的。一個人越愛我,會對我越好這是關于愛情的普遍的教條之一,也是危害性大程度的教條。對于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而言,這個信條是正確的。但對于一個心中充滿恨的人而言,這個信條是錯誤的。之所以如此,是由我們的內在關系模式所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系基本是和諧的,是相愛的,那么,這個人越愛你,就會對你越好。但假若一個人"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系是病態的,是相互對立甚至是仇恨的,那么,這個人越愛你,就會對你越糟糕。我們所有重要的外部關系,都是我們的內在關系模式投射的結果。并且,外部關系越重要,我們內在關系模式投射的程度就越厲害。所以,一個內心充滿恨的人,他越愛一個人,他就越有可能成為那個人的地獄。有時我們會在社會新聞中看到男人殺死自己愛人的報道,他們的行為便源自這個道理。而且多數連環殺手選擇的攻擊對象是有共同點的,譬如受害者都是紅上衣和長頭發的女子。那么,可以說,這一類型的女子,便是這個連環殺手的夢中情人,是他所愛的對象。但他越愛她們,他就越想攻擊她們,因為他的"內在的小孩"與"內在的媽媽"的關系充滿暴力和仇恨。當然,多數人的內在關系模式中既有愛又有恨,既有和諧的一面也有對立的一面。于是,多數人的愛情勢必會愛恨交加。如果你渴望自己的愛情是溫暖的、和諧的,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結果,那么,一個簡單的前提條件是,你和愛人的內在關系模式都基本是溫暖而和諧的。如果你渴望自己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愛到很好,恨也到很好,那么,這個渴望本身就說明,你的內心是分裂的,是沖突的,而你也勢必會去尋找那種內心嚴重分裂的人。在自由戀愛時代,只要愛人不是你被迫選擇的,那么愛情中的幸與不幸其實都是你主動選擇的。所以,只要是自由戀愛,就要試著不譴責對方,試著從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動選擇,并承擔選擇的責任。無論是誰,其內心一定是有分裂的一面的,并且這一面一定會在愛情中展示出來。你如此,你的愛人也如此。愛情既是兩人美好一面的淋漓盡致的展示,也是兩人分裂一面的淋漓盡致的展示。如果兩人都樂意承擔各自的責任,那么兩人的內心都會得到很大的修復,愛情就起到了極大的治療效果。我們一定要看到愛情美好的一面,否則很容易會對愛情產生失望。后,我再次強調,盡可能地遠離內在關系模式很糟糕的人,除非這個人有自省的能力。越忘我的愛越珍貴我們都渴望愛,但又不敢相信愛,非要看到對方給出愛的證明,我們才敢相信。這種心理,女性尤甚。那么,什么樣的方式才算是的愛的證明?很多人內心中的答案是:好是忘我的愛。對方忘我地愛我,甚至不惜踐踏自己的尊嚴,可以為我的一丁點利益,寧愿舍棄自己的一切,包括財富和生命……
假若你心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有這個答案,那么等待著你的,便是地獄。因為,一個人在追求你的期間越忘我,在關系確立后就越容易"忘你"。這種巨大的轉變,會令很多人愕然。尤其是女性,她們會認為,戀人追求自己期間之所以那么忘我,原來僅僅是抱著一個目的――得到自己的身體,而一旦得到了,他的自私的本性就露出來了。這樣的說法,會令男人看起來極其居心叵測,極其險惡。居心叵測的男人肯定有,而且數量也不是少數。不過,據我了解,那種先是忘我而后"忘你"的男人,多數是真誠的。追求期間,他們是真誠地忘我,關系確立了,他們是真誠地"忘你"。因為,忘我和"忘你",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一體的。我們為什么會癡愛一個人?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將對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個人的"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就越容易產生迷戀性的癡愛。然而,一個人越迷戀愛人,就越看不見愛人的真實存在,他看見的,其實是他投射到愛人身上的"理想自我"。也即,他愛的并非是你,而是他自己。假若他沒得到愛人,那么這個幻象就永遠不會破滅,于是這個人就會永遠愛得忘我。一旦他得到了愛人,他會發現愛人并不是他的"理想自我",于是,他投射到愛人身上的"理想自我"就被他拿回了。愛人從他的"理想自我"變成了她自己,于是,忘我就變成了"忘你"。這是"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一個關鍵原因。當然,這個游戲是雙方共同完成的。一個心態健康的女子,看到一個忘我癡迷她的男子,盡管意識上可能會被他感動,但本能上覺得不舒服,覺得有些東西不對勁,并因而遠離這個男子。但一個內心缺乏自愛的女子,由于過于警惕,難以相信一個男子的愛,她必須看到那個男子忘我的愛,才能放下警惕,才以為這個男子愛她。于是,被追求期間,她享受男人忘我的愛;關系確立后,她忍受男人"忘你"的折磨。其實,假若用心去感覺,那么她會發現,這個男子戀愛期間的忘我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他看似在忘我地愛,但其實根本就不了解自己,他愛的只是他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幻象而已。這個道理,用到女子身上也是一樣的。戀愛期間極其"忘我"的女子,一樣容易變成愛人的地獄。年齡越大,越懂得關愛這句話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人們都是愛學習、愛自省的。然而,很可惜的是,相比之下,另一句俗話更――"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也就是說,一個懂得愛的人,會一直懂得愛;但一個不懂得愛的人,會一直不懂得愛。愛的能力,和年齡關系不大。如果用內在關系模式的概念來解釋,就很容易理解了。懂得愛的人,即"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相愛的人。不懂得愛的人,即"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不相愛甚至相對立的人。戀愛,其實是將我們在童年時與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內在關系模式淋漓盡致地投射到成年后與愛人的外部關系上來。這種投射是相當恒定的,與年齡關系不是很大。一個內心較和諧的人,會愿意自省。于是,對這樣的人而言,他的確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懂得愛。然而,一個內心沖突太激烈的人,會拒絕自省。對他而言,年齡越大,遭遇的愛情挫折越多,內心越自卑,越抵觸反省,愛的能力反而可能越來越差。對朋友越好,對我會更好很多手冊都提到,要看一個人,可以借鑒他與朋友或同事的關系。假若他與他們相處融洽,那么他就會與你相處融洽。我一度以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然而,了解了無數愛情故事后,我發現,無論對男人,還是對女人,這一點的借鑒意義其實很有限。因為,不管一個人看起來多么在乎他與朋友或同事的關系,這種關系所產生的情感深度,其實遠不如情侶關系。于是,一個人在處理與朋友和同事的這類關系時,可以較好地運用理性,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在深度的情侶關系中,沒有誰愿意控制自己。所以,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人對配偶和孩子冷漠,對外人親熱。這種現象看起來匪夷所思,但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對外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種情感深度不強的關系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對親人,他不愿意也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展示了自己真實的一面。于是,一些內在關系模式很糟糕,但又特別有心計的人,會出現極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簡直像個圣人,在家里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那么,該怎么去判斷一個人?其實很簡單,就是根據你自己的感覺。如果這個人以前談過戀愛,有過深度的親密關系,試著去了解一下他在這個親密關系中的真相。如果他對外人很糟糕,但和親人,尤其是配偶的關系平等而和諧,可以說,這個人的內心是比較健康的,他對外人的糟糕態度,改起來比較容易。如果這個人對外人很好,但和親人的關系充滿沖突甚至仇恨,可以說,這個人的內心是比較有問題的,并且改起來相當不容易。
……
這個商品不錯~
收到書的時候,書是壞的
這個商品不錯~
每天都看,案頭書。
不知道為什么書的包裝打開了,導致我的書有些損壞
幫朋友買的,她正處于婚姻危機中,看完后經常給我發信說謝謝我介紹了這本書給她,說如何如何受益,覺得說的每一點都是她的真實情況。所以就代她謝謝雜志之家,謝謝作者。
書變形了 差評
每本書都用薄膜包裝了一遍,很細致,發貨快,滿意。
第一次在當當買書,很便捷,而且有質量保證!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包裝完好,性價比高,絕對正版!
包裝很好,物流也快,買書還是來當當,專業
只想說,超級值,感謝作者
包裝很好哦
非常喜歡武志紅老師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