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歷史的傳統。
品中國文人(3)》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
品中國文人(3)》的作者原為小說家,在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也融入了文學的筆法,展現出作家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歷。
劉小川,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縣。供職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有:
長篇小說:《蘇曼殊》、《漢劉邦》、《曖昧》、《色醉》《老夫少妻》。
主要論著:《蘇軾:敘述一種》、《來到漢語中的德國大師》。《品中國文人》1、2卷,人物傳記《蘇東坡》、《李清照》、《李煜》。
曹操(三國155-220)建安諸子
曹操的混亂,與當時代的混亂是合拍的。這種合拍值得探尋。好像時代怎么亂,曹操就怎么亂。他投身亂世,以亂對亂,有利于識亂相,捕捉亂世的各種表征。他必須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朝著治世的方向作出有效的努力。概言之:古代收拾亂局者,自身當有亂的功夫。曹操之前四百年,開漢之君劉邦已是典型。后來宋朝的趙匡胤、明朝的朱元璋也復如此。時代弄潮兒,弄潮的前提是洞悉潮水起伏的規律。戎馬倥傯之余,曹操落筆寫詩,古樸,雄渾,蒼涼。
蔡文姬(三國177?-239?)
蔡文姬寫《悲憤詩》,時在遭胡兵搶掠的十多年后,仍是記憶猶新,斑斑血淚含吐紙上,“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平原上狂呼亂叫的胡人騎兵,“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與食人生番無異。擄走的過程太可怕,太凄慘。我們當細看這過程,這地獄般的情形,這惡夢般的記憶,這仇恨,這血與淚相和流的文字。可能因文姬貌美而名高,她被胡兵獻與匈奴的左賢王……
王羲之(東晉303-361)
王獻之(東晉344-386)
皇權不松動就沒有魏晉風度。沒有魏晉風度,就沒有王羲之。書法也是際會風云的東西,筆底波瀾源自人世修煉與自然領悟。王羲之開源甚大,乃是中國書法的福份。書圣的青少年時代,親眼目睹了豪門中的血雨腥風,摧肝裂肺成歷練。王獻之生于超級富貴窩,自幼備受寵愛,沒受過多少折磨。他十來歲就認為自己的書法與父親各有千秋。他寫字才氣縱橫,窮盡筆墨之瀟灑,羲之贊日:“咄咄逼人。”王獻之與桃葉姑娘的“婚外戀”宛轉動人,傳遍了石頭城,留下著名的桃葉渡。
謝靈運(東晉385-433)
謝靈運的獨創性在于他的山水情懷。他撲向故鄉,抓緊泥土,朝廷又將他拽回去……這種生存的二元結構是如此典型,所以他被唐朝的大詩人反復眺望。生存的悖論固定了山水這一審美符號。謝靈運開了一個頭,王維、孟浩然、李白等發揚光大。官場與丘山之間所形成的歷史性張力區,唐宋詩人們活躍于其中,顯現并拓展這個張力區,消耗它的審美可能性。貴族才子謝靈運生逢亂世,被陰險而殘忍的皇帝送上了斷頭臺。
王維(盛唐699?-761)
王維活向禪境,乃是禪境的引力使然。王維并不是受了現實生活的挫折,然后單純地、淺表性地、吹糠見米似地尋找心靈慰藉。若如是,則不能解釋:他的作品打動人為何如此之深。他所抵達的寧靜,令人怦然心動。他向世人證明了:寧靜有魔力。這魔力直接源于塵世的無窮喧囂。寧靜的深度,取決于喧囂的強度。
金圣嘆點評王維詩:“洋溢著濃密密、香噴噴的禪意。”唐代杰出的藝術家們懂得了以退為進,以虛靜總攬實有,以背向塵世的姿態贏得了塵世。
懷素(盛唐725?-785?)
楚天多么遼闊,楚地五千里湖泊縱橫,阡陌交通。手執錫杖的行僧懷素連年在船上,路上,馬上,車上。云卷云舒,風起潮涌,雪野茫茫,春花遍地,夏云高聳著奇峰……八百里洞庭湖激蕩五尺男兒的心胸。他躍入水中弄潮,身子比一朵浪花還小。然而登樓書壁,字大如斗,氣吞千里如虎。多少人家的粉壁、屏風為他空著。二十五歲左右,懷素就成了這片大地上的頭號書法家,長沙七郡盛傳他的名字和故事。李太白激情贊美:“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山中兔……”
魚玄機(中唐844-868?)
岑參(中唐715-770)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有個山陰城里的道士,到街市上宣傳他的好鵝,鵝冠紅于三月花,鵝毛白如臘月雪,鵝頸轉動,人莫敢近。“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不要錢,只求羲之為他寫老子的《道德經》。那可是五千字的大文章,羲之雖然筆快,還是懸腕寫了半天。寫完了,右軍的右腕如鵝頭低垂。“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郗璇替他做按摩,鵝籠放在旁邊。
又有24小時,右軍閑步去了一個門生的家,“見棐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那門生的老爹偏不識字,竟用刀子刮去了書圣墨寶。“門生驚懊者累日。”
右軍游山時,“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老姥大怒,要他賠扇子。右軍對她說:“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老太婆半信半疑,拿著扇子去叫賣,“人競買之。”這太婆樂得合不攏嘴,得寸進尺了,“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
右軍字,哪能有求必應呢?山里的老姥不識分寸,賣了一回想賣二回,亦屬正常。
書畫賣錢,始于魏晉。
時至今日,如果日本皇室于唐朝收藏的《喪亂帖》是右軍真跡的話,那市場價值就是天文數字。有學者認為是鑒真和尚東渡,把《喪亂帖》作為禮物帶到了日本。日本皇室對此諱莫如深……
右軍買鵝、寫《道德經》換鵝、書老姥竹扇等小故事,是唐太宗李世民寫下的,民間流傳甚廣。李世民是王右軍的超級粉絲,猶如南宋孝宗皇帝、清代乾隆皇帝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晉書 王羲之傳》出自李世民的御筆,歷朝罕見。這皇帝駕崩,還把《蘭亭序》帶人他的地下寢宮,做鬼也要欣賞。
古人相信靈魂不滅,靈魂大部分時間在墓室中飄浮,忙著呢,偶爾飄向夜幕下的野地。
王右軍輝煌的會稽歲月,留下了幾幅頂級墨寶,《姨母帖》是他聽到衛夫人噩耗時寫給表哥李充的信:“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
“品中國文人”不自劉小川始,劉的獨創性在于現代性眼光與平民情懷,心理透視與筆墨才氣之融會。
——著名評論家 雷達
劉小川的風格兼有余秋雨和于丹兩位老師的長處,以娓娓道來的筆觸探究歷史的奧秘,為我們寫下了一部中國文人的心靈史。
——著名評論家、北大中文系教授 張頤武
小川的文字,融詩情、史識、哲思于一爐,表現出對古人文化風度的追懷與向慕,執著地追問與人格尊嚴密切相關的問題,是近年值得關注的文學收獲。
——著名評論家、文學博士 李建軍
詩性是一個民族的核心隱秘,它不僅體現了人類追求的一種本能,還包含了更多的不可思議的能量。
劉小川從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時間之奧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輝,是無法言說的天地奇跡。且看作者議論和記敘的竟是這樣一些人物:曠達篤定的嵇康、舉目悠遠的陶淵明、豪氣浪蕩的李白、憂思純美的社甫、豐贍細膩的白居易、柔腸旖旎的李煜……他們在天幕上永遠閃爍,可是伸手指點這清澈這暉光的,卻要是有心志有情懷的人。
——著名作家 張煒
還沒有看哦
讀懂中國歷代大文人,體味中華歷史與文化的脈動!
劉小川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 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也融入了文學的筆法,展現出作家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歷。有深度!
書中的人物介紹很全面,很多網上都找不到的東西,令我深陷其中。
替同事買的這本書,他觀察好多天了,可是一直沒貨,不得不買了散裝本
就是1沒貨啊 要不然準備四本都賣了呢 很好哦
把古今文人品了品,挺好看,雖然有些話太通俗了,不過能讓人記住。
生動地講述了幾位名人的一生,增長了不少文學知識,素材可以用來寫議論文啊!!!
有錯別字,武松怒殺西門慶是在鴛鴦樓嗎?是獅子樓吧。作家也犯低級錯誤。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古代的各類問人,實在是受益匪淺
劉小川的文筆我很欣賞,他平時發在小說界雜志上我讀,這不過癮,現在將其結集出版的四本都買來系統地讀。
該書不錯,引人入境,時時體會古人多處年代與心境,很有感觸
印刷得還不錯,字體大小合適,看起來舒服~主要是講一些文人的故事,可作為課外知識拓展
很不錯的一本書,了解我們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生平和情操,有助于提升自己。
我看過一二兩本,真的很好看,最初是我們語文老師推薦讓我們買的,很不錯。
一如既往,故事性很強,對于了解歷史人物,很有幫助。
神一樣的存在!喜歡中國文化的,不看這套書就可惜了,從文字到內容,現代的作者沒有幾個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
很喜歡這個系列,寫的很棒,適合學生接觸各類文人
感覺像是盜版,邊怎么裁得那么毛呀,紙張已經遠遠不如1,2,商家是怎么了,不可一味地節約成本呀。
劉小川寫品中國文人共四集我都買了,,內容翔實文筆流暢不但好讀而且耐讀!
這本書寫得中國文人生平事跡很生動有趣,會看入迷的
原來賣力1和2,這次買了3和4,認真品味中國文人。
中國文人,仔細品味,還是很有意味的,本書從另一個視角去解讀中國古代的那些文人,挺有深度。
老婆推薦的書目,肯定有她獨到見解,值得觀看收藏。。
學校老師推薦的書,但自己買來看看也很不錯,推薦
喜歡這一系列品中國文人,喜歡作者對文人的解讀,散文式描述,很美…而且從品文人中思考了當下,深刻…
高一的時候讀前兩本,如癡如醉,現在讀這類書沒有以前的感覺了,沒法一字一句的去讀了。所以說讀書就是個年齡段,過去那段感覺就變了,奉勸小學初中高中的弟弟妹妹們空閑時間好好讀書吧,這類書適合你們這個階段
非常不錯的一套書,讓我們了解了中國很多文豪的故事,帶你賞析,帶你品鑒,讓我們了解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正版,物流一如既往地快。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