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N種活法》是推出的"《名人傳記》珍藏本"叢書中的一本。從創刊已三十年的《名人傳記》眾多文章中精選出的這數十篇短文出自當下中外文化藝術、教育及業界名流,例如余秋雨、俞敏洪、賈平凹、成龍、楊瀾等,他們用深入淺出道理、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由此產生的人生感悟,輔之以優美的文字,給人們帶來閱讀的享受的同時,也讓人有所思考。
梁曉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代表作品:《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人間煙火》《慈母情深》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柯云路,著名作家,在文學領域,著有長篇小說《新星》《芙蓉國》《曹操與獻帝》《蒙昧》《犧牲》《黑山堡綱鑒》《那個夏天你干了什么》等二十余部。在文學以外,作者廣泛涉獵哲學、心理學、生命科學、東方文化,性學等學科,著有文化人類學專著《人類時間》,歷史研究專著《十年》,心理學專著《走出心靈的地獄》《焦慮癥患者》等,教育學著作《中國孩子成功法》《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婚戀研究專著《婚戀潛規則》等,皆受到讀者歡迎。
有錢和值錢
為文化做減法 余秋雨
有錢和值錢 俞敏洪
我們"認識"孔子嗎 傅佩榮
風馬牛相及 柯云路
心不安是因為欲望超出了可能 講述/閻連科 采訪整理/鄭雄
文化大智慧需要"證得" 劉夢溪
失蹤的生活 杜君立
"十萬個不為什么" 王開林
書有其味 陳希我
謊言背后的真實 陳希我
尋回愛的力量 傅佩榮
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威爾鮑溫
錢不是目標,而是結果 馬云
一定要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丁磊
名人也是普通人 王選
怎樣當一個好總裁 柳傳志
"死"后人生 喬布斯
生命的道理
在熱愛的寫作中不顧一切 賈平凹
我為何寫作 余華
不要直腰 劉震云
感恩 畢淑敏
夢想并不是真的生活 陳丹燕
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民族文化 阿來
藤野先生的吊詭命運 丁啟陣
生命的道理 柯云路
讓我難忘的幾句話 成龍
影子的故事 傅佩榮
從舒適的盒子里跳出來 莊思浩
密匭這東西 張鳴
幸福都一樣,不幸各不同 錢文忠
一尊木制佛像的背后 韓浩月
欲望的牽引 傅佩榮
母親們面臨的挑戰 楊瀾
活到點子上
走近死亡,覺悟人生 傅佩榮
活到點子上 俞敏洪
得理也讓人 茅于軾
被稱為傻瓜的人 陳行之
做人物從做人開始 丁啟陣
工作是好的養生 柯云路
人生不能沒有憧憬 傅佩榮
人生沒有假如 周國平
做每件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靳羽西
四十歲后怎樣活著 葛紅兵
你為什么老覺得累 柯云路
不一樣的茅老 張鳴
孩子精神世界的四個缺失 盧勤
用浪漫情懷活出個性人生 蕭功秦
成長與成功 楊瀾
我們的民族精神
君子國的幻想 丁啟陣
國家不可無書生 毛佩琦
仁者壽 羅大倫
給城市扎一圈籬笆墻吧 丁啟陣
孔子是道德主義嗎 鮑鵬山
人類"口欲期"的快樂 楊黎光
奢侈品的誘惑 張頤武
速成起來的中國"貴族" 梁曉聲
我們為什么無法理解"都市" 葛紅兵
現實攻擊夢想 石康
想起了"錢學森之問" 解璽璋
中國古代的家學傳承 王立群
中國知識分子需要接地氣 摩羅
走出八十年代的怨憤情緒 摩羅
老百姓心中的公平 郎咸平
我們的民族精神 錢遜
我想看看誰還關心好人 賈樟柯
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和缺失 袁偉時
不要直腰
劉震云
在我創作的過程中,我覺著有幾個人對我影響比較大。其中一個就是我的外祖母。我外祖母年輕的時候,在我們那方圓——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幾十里是個"明星",有點像現在的張曼玉。張曼玉無非是一個演電影的,我外祖母是一個扛長活的。我外祖母扛長活在方圓幾十里特別出眾,與眾不同。她身高一米五幾,但是她晚年告訴我,三里路那么長的麥趟子,她能從這頭割到那頭不直腰。她給我留下的遺產就是這么一句話,她說,割麥子的時候可不敢直腰,如果你直及時次腰,接著就想直第二次腰,第三次的時候你就不想再彎下腰割麥子了。
我覺著不直腰做一件事情,這種精神對我影響非常大。我最艱苦的創作就是《故鄉面和花朵》。二百萬字,我寫了八年。在八年的過程中,我沒有直腰。因為我知道一直腰就不想再彎腰了。寫這么長的作品,它對人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就是及時天的創作和前24小時的創作在心態上要非常的平穩。下一年的創作跟上一年的創作也要非常的平穩。這個時候,語言、結構、情節、細節都變得特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對自己心態的控制。因為我們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當你坐在桌子前邊的時候,就要求你的心態馬上要調整,要平靜,要能夠跟前24小時接上去。
如果人的情感有十度的話,那么創作起碼要求你的情感深入要有八度。有時候你會發現在那里坐24小時,你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寫出來也是白寫。這個時候不是說你寫的這個東西在方向包括在感覺上不對,而是因為你感情深入的程度不對。
當時我外祖母因為是一個"明星",所以我們周圍所有的地主對她都非常尊重,我外祖母要跟哪家地主簽約做扛長活,哪家地主就非常高興。她到哪個地主家,地主都要把他家的兒子認到我外祖母跟前。所以我小的時候,發現我外祖母有一群干兒子全是地主,到哪都有人喊她娘。所以斗地主我外祖母是特別的不同意。她說地主特別好,地主的兒子見我就喊娘,還能不好嗎?那時候演《白毛女》,她問這個事發生在哪里。當時我也不確切知道,就說可能是在河北吧。她說,河北的地主不好不證明河南的地主不好。
1992年的時候,有兩個德國人要到我外祖母家去看看,我跟他們一塊兒去,他們跟我外祖母談了一陣話。這兩個德國人一個個子非常高,會漢語;一個長得很矮,不會漢語。我外祖母問大個子,你家住在哪里?他說,我住在德國的北邊。
她又問這個小個子,那你呢?小個子說,我住在德國的南邊。我外祖母問,那你們倆怎么認識的呢?她把這兩個德國人問愣了。是呀,他們倆怎么認識的?我覺著這也是一個世界上很根本的問題。想了半天,那個大個子德國人很幽默,說趕集認識的。這我外祖母理解了,啊,趕集認識的。她又問,德國搞""了嗎?這又把這德國人問愣了。搞了沒搞啊?答,沒搞。我外祖母馬上就急了,讓搞"",你們為什么不搞?大個子想了半天,又回答得很圓滿,說,德國人很笨,大部分不懂中國話,所以說的話他們沒聽懂。外祖母又問,那你們德國每人劃多少地啊?大個子雖然通漢語但是細節上搞得不是特別,畝和分搞不清,于是他就說劃了八分地。我外祖母一聽八分,從椅子上"噌"一下站起來了,拄著拐杖,圍著大個子轉了一圈,說,你這么高的個子怕吃不飽。德國人想,也能吃飽啊,哦,突然明白了的他又說,姥姥,不對,是八畝。我外祖母又著急了,又拄著拐杖轉了一圈,說,那你媳婦受累了。
像我外祖母這種看法,你可以說她地處一個特別偏僻的村子里,她是在用村子里人的觀點來觀察世界,用這個尺子來衡量世界。但是如果把這種觀點用在文學創作上,我覺著它是一個催化劑,會特別有意思。
好
心靈觸動
???
挺好的,以前重來不去評價的,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積分,自從知道評論之后積分可以抵現金了,才知道評論的重要性,積分的價值,后來我就把這段話復制了,走到哪里,復制到哪里,既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特別是不用認真的評論了,又健康快樂又能么么噠,哈哈哈
還好,有些觀點還是值得一看的。
兒子說還行
這本書收集了當下中外文化藝術、教育及業界名流的數十篇短文,如余秋雨、梁曉聲、俞洪敏、楊瀾、馬云、丁磊、劉夢溪、賈平凹、成龍等用深入淺出的道理、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由此產生的人生感悟,讓人讀后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可以
好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好
好
好
不錯!
好評
很好
。。。
對外在的東西不太看重,總體都不錯。
很不錯,很好用,謝謝了
很好非常喜歡
挺好。。。。
品相不錯!正品!很滿意,非常好的一次購物體驗,下次還會來!
推薦大家購買
好書好書好書
人的一生有n種活法。有錢與值錢的人生,區別哪里?生命的奧義,我們是否最終還是要活到,自己人生深處的點子。中華民族的精神啊,傳統,不足和缺,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啊,中國古代的家學,實與理想的沖擊,人生,豈有最終的結局。
以前都是第二天就能到,這本書等了5天。。。本省發貨,也太隆重了吧
人的一生,怎么活,都是一生。好好活著。好好走自己的路,跟任何人沒有關系。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書里的主人公距我們也近也遠,盡管我成為不了他們,但不妨礙我們欣賞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