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的美男子,他性格機敏,頭腦聰慧,二十七歲時,官職已至軍機大臣,掌管國家內政外交,贏得了乾隆皇帝的寵信,成為把握大清王朝所有實權的重要人物。
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帝獨寵,二十年如一日,自有許多過人之處。他非但不是不學無術、無才無能的弄臣,而是一個聰明過人、年輕有為的能人。
和珅的謎一樣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數不清的傳奇和疑問。
序
及時章 少年砥身勵志之法
1.少年坎坷,卻能砥礪心志
2.變賣家產,也要上學
3.天降大運,必先苦其心志
4.成功之人必有強烈的欲望
5.飛黃騰達前的艱苦準備
6.天助自助之人
7.雖起于微末,卻要抓住機遇
8.出人頭地,聰明人的自我表現
9.久居官場,人性必生畸變
第二章 作官的妙法——和珅的為官之道
1.抓住機會,施展自己的
2.年年升遷有靠山,朝中無人難做官
3.官場波詭云譎,小心地雷
4.借助他人力量,補充自己實力
5.大小事情均需鋪墊
6.花花轎子人抬人——自己發財,也讓別人發財
7.緊睜眼,慢說話,總會有辦法
8.話有千萬種,委婉最動聽
第三章 千里為官只為財——和珅的斂財之道
1.做官清,不得升——竹杠敲得梆梆響
2.朝中"人情"賣不完
3.近水樓臺先得月
4.狐假虎威,假借皇帝斂巨財
5.生財有道,巧立名目做文章
6.外出巡視——抓錢、撈官、找美女的好機會
7.該撈則撈,該繳則繳
8.頗具投資眼光,甘當后臺老板
9.開源節流,克扣家奴顯吝嗇
10.官兵私用,和府服役競千人
第四章 如何與皇帝相處——和珅與乾隆的關系
1.不可不露其才華,不可外露其鋒芒
2.對皇帝投其所好,體貼入微
3.掌握皇帝內心的秘密
4.敢說皇帝喜歡聽的真話
5.把皇帝的親人攥在自己手里
6.事事想到皇帝的前面
7.精于辦事,肯為皇帝背"黑鍋"
8.敏于事而慎于
9.給皇帝買名,替圣上立"德"
10.有備無患,學會使用麻醉劑
第五章 廣結天下關系網絡
1.人至察則無徒
2.培植黨羽,恩惠并重
3.黑道白道,各路朋友皆派用場
4.放膽天下,征服異己以狠為先
5.一打一拉,化敵為友相安共事
6.控制科舉,師生之誼籠絡士人
7.取象于錢,伸手不打送禮人
8.為人狡黠,敢攀皇室姻親
9.羅織死黨,形成"和家班底"
10.結網天下,建立全國貪污體系
11.不惜血本,收買人心
12.對待小人,恩威并施
13.場面作大,才能翻云覆雨
14.為屬下謀發展使人效忠
第六章 和珅與同僚的關系
1.了解人性的弱點
2.對異己者表面應付,尋找時機徹底打垮
3.兵貴神速,搶在對手的前面
4.恩威并施,收異己為同黨
5.利用皇帝好惡,實行打擊報復
6.背后整人,皇帝面前進讒
7.令敵手陷于政事,無暇他顧
8.學會相安無事,同舟共濟也是緣
9.總攬大權,獨霸軍機處
第七章 幫忙奴才與幫閑文人
1.軍國大事謀略家
2.皇帝的理財高手
3.出色的"民族事務家"和翻譯家
4.智慧的"外交家",語言魅力大師
5.御前奉和詩人
6.插手多種文化事業
7.慧眼識《紅樓》,美文傳天下
第八章 和珅的家庭生活
1.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2.極盡能事,力討小妾歡心
3.兄弟手足,守望相助
4.愛子情深
5.大興土木,宅第顯豪華
6.奢侈生活
7.豐紳殷德與和孝公主
8.和珅的后世
第九章 人生的變
1.花未全開酒將微醉,實乃人生境界
2.人不可能一輩子聰明
3.一朝天子一朝臣
4.挾太上皇以令皇上
5.釣魚者被釣
6.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7.即使擁有整個世界,一日也只能吃三餐
8.死后原知萬事空
9.和珅留下的《絕命詩》,成了千古之謎
10.和珅的啟示
及時章 少年砥身勵志之法
1.少年坎坷,卻能砥礪心志
自古以來,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關鍵在于:當他身處逆境的時候,他能理智地支配自己,面對生活的危機和困境,他不是心灰意冷,也不會一蹶不振,更不能精神崩潰,他要學會主宰自己命運的哲學,面對生活的嚴峻考驗,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開拓一條人生的道路,以堅實的努力,逐步實現人生的理想。
現在的人們往往認為,一個人只要有文憑,有學問,在某一領域有一定成就,這個人就是成功的,事實并非如此。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更重要的標準是看他是否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無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理智地控制自己,逐步向人生的目標邁進,而不是隨波逐流。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無論遇到了什么艱難,都會把困境變成砥礪心志的磨石,把困境變成自己發展的動力。
古人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人的一生中,難免要經歷諸多的風雨,許多人會在厄運來臨的時候,經受不起,在凄風苦雨中消沉下去,毀了自己;而且,身處安逸,一帆風順,也會讓人變得不思進取,目光短淺,自斷前程。大凡有志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必須要經受住磨難的考驗才行。
和珅的幼年,涉世未深,就不得不面對生命中的及時次巨大的考驗。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齋,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甲喇"為滿語,漢譯為"世"、"代"等意,是八旗組織中的第二級。八旗規制,五屯錄編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他的五世祖牙哈納巴圖魯,屢立戰功,為后世子孫掙得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其父為常保,承襲世職。由于常保堂叔啊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出征準噶爾時英勇陣亡,所以常保被特賜為一等云騎尉。到乾隆之時。常保出任福建都統。所以,和珅出身并不是太卑微,乃是將門之后,原本有的保障,可以令他過上悠閑、舒適的生活。也許這樣就沒有成為大清王朝乾隆帝的較大寵臣和宰相的和珅了。然而,還在和珅年少之時,家中就陡發變故,將他一下推到了人生的危境之中。
和珅三歲喪母,還在幼年時期就遭遇了人生的及時大不幸。
和珅的父親常保,史書上對他的生平記述不多,僅可以知道他為人中正平和,做官清正廉明。因身為福建都統,所以很少留在京城。多年戍守在外,無暇照顧和珅及其弟弟和琳。繼母對待他們兄弟苛刻暴戾,根本無溫情可言,和珅兄弟每日在繼母的白眼中過活,甚是凄苦。所以,和珅是在既缺父愛,也無母愛的環境中長大的。
也許正是這樣的環境,使得和珅小小年紀即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兄弟二人刻苦攻讀,和珅幾歲時(乾隆二十四年)與和琳一起雙雙以優異成績被選入咸安宮官學。
成安官官學是當時京城好的學校,要進入該所學校,必須是八旗子弟中長相俊秀者及內務府子弟,同時學業要十分優異,每年只選八十名左右的學生入學(八旗中每旗選十名),而且堅持寧缺毋濫。學校設管理大臣、協理事務大臣,另有滿漢總裁。總裁須是翰林,教師也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也必是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通過考核后方可擔任。學校不僅開設一般的經、史、子、集課,而且還開設滿、漢、蒙、藏等多種語言課,同時教授騎射、習用火器。可以說,咸安宮官學是培養文武全才的貴族學校。
咸安官官學不收學費,但日常生活費用需要自己打理。憑著父親常保的薪俸,和珅與和琳倒也不必為讀書之外的事情操心。
但上天似乎故意與和珅作對,在和珅剛剛進入咸安官官學不到一年,也就是在和珅十歲時(乾隆二十五年),父親常保在福建任上突然病逝。和珅遭遇了人生的又一次沉重打擊。
常保為官清廉,和珅的家中很少有額外的收入,全憑常保一人的薪俸過活,常保的病逝使全家人惟一的生活來源驟然斷絕,和珅的生活立刻窘迫起來,以至于支付不起自己和弟弟上學的生活費用。
和珅為了湊足生活費用,小小年紀便不得不四處告貸。
換做別人,這樣的生活也許早就令稚嫩的雙肩不堪重負,消沉落寞了,然而對于和珅,這些只是更加激發了他奮發向上的勇氣。經歷過幼年的這一切坎坷,和珅鍛煉出了極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逐漸變得頑強堅韌,就像一株幼苗,人世的風雨沒能阻斷他的生長,反而令他更加強壯,充滿了無盡的生機。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家奧里森·馬登說過:大部分成功者最初都是窮苦的孩子。……偉大人物無一不是經由苦難而造就的。我們暫且不論和珅最終是否是一個成功者,他在幼年時期所遭受的磨難,無疑對他能夠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生命中的憂患絕非僅是不幸,它也是一個人成功必須經歷的鍛煉,中國古代的哲人孟子曾說過:人生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后才能"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變賣家產,也要上學
我們現在無從考證小小年紀的和珅從哪里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也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訓,也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實用哲學的作用,也許是和珅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中下級官宦之家的八旗子弟(并且是孤兒)的出路,就在于刻苦攻讀,以求科舉的金榜題名。和珅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咸安宮官學的學業繼續下去。
和珅為了籌措生活費用只得強壓住心頭的羞愧,四處舉貸。在家人劉全的陪伴下,向父親生前的故友去借錢。俗話說:"人走茶涼",常保生前的故友,在他在世時,常來常往,親熱非常,及至常保病逝,所有的交情在一夜間就蕩然無存了。和珅家中早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再無一人上門探望。和珅原本指望他們能看在與父親相交多年的份上,絕不會見死不救,于是滿懷希望地登門造訪,誰知迎接他的不是冷冰冰的閉門羹,就是惡狠狠的猛犬。一次次的乞求,換來的只是無情的嘲弄與奚落,和珅小小年紀就要學習在冷眼與屈辱中生活。
在向自己的親戚以及父親的故舊告貸無門的情況下,和珅只得去向管理自己家十五頃官封地的賴五去討要。
賴五本是常保的部下,是常保非常信任之人,因此,常保將自己家的官封地交給賴五管理。由于常保常年在外,賴五向和珅家所交租銀很少,常保也不逼問。常保死后,賴五交給和珅家的租銀就更少了。
賴五也許是覺得和珅年幼可欺,非但不給租銀,反而將和珅趕了出來。
和珅無奈,將賴五一紙告到保定府,結果保定知府不但不主持公道,反將和珅一頓痛斥。
為了能夠活下去,為了能夠繼續自己在咸安宮官學的學業,和珅當機立斷——賣地。
和珅忍受屈辱,作出賣地的決定時,才僅有十三歲。
和珅的決定是正確的,靠著賣地所得的銀兩,他與和琳在咸安宮官學的學業才不至于中斷。在這里,和珅受到了傳統文化與軍事的好的教育,這成為他日后為官能充分施展才能的基礎。
曲意逢迎、阿諛諂媚自然是和珅后來少不了的法寶,但是,倘若沒有真才實學的積淀,他也不能在以后博得乾隆的信任,將國家大權玩弄于股掌之中。
機會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和珅在咸安宮官學里刻苦攻讀為他以后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等待機會的來臨了,只要有機會,和珅是無論如何不會放過的。
3.天降大運,必先苦其心志
中國古代的哲人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西方的哲人說:偉大來源于苦難。
吃苦可以磨練人們的意志。任何人每天都有難題需要處理,在處理各種難題的過程中,人們的意志得到磨練,水平得到提高。大體說來,那些成功的人就是一旦遇到艱難困苦就千方百計迅速應付的人。這種不畏艱險,到頭來是達到心神泰然的好方法。在生活中,一旦我們能正視困難,就可能發現困難并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不可克服。
和珅三歲喪母,十歲喪父,不得不獨自面對人生的磨難。也許正是這些在少年時期所經受的磨難激發了他奮發向上的潛力。
和珅少年勤奮,苦讀詩書,不僅熟讀《四書》、《五經》、詩詞佳作,還熟練掌握了滿文、漢文、蒙文、藏文,相當于現代攻讀與掌握了三門外語;當時,許多八旗子弟連滿文都無法熟練。他還練就了堪稱的書法與繪畫,其中他所經受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和珅每天都在捕捉朝中每一信息,推演其中蘊涵道理。
和珅除成安官學的各個學科外,自己又加了兩科:搜集乾隆的詩作文章,刻苦模仿乾隆的字體,對乾隆的御制詩文無不熟記于心,終日揣摩皇帝的內心世界。當時名滿天下的袁枚就曾稱贊和珅兄弟說:"少小聞詩禮,通候及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云。"在他筆下,和珅儼然是一個文武全才的人。
4.成功之人必有強烈的欲望
大凡成功之人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古羅馬的大哲學家奧古斯丁說過:"信仰是去相信我們所未見到的,而這種信仰的回報,是看見我們所相信的。"
從小處講,信念是一個人所追求的目標,而目標是任何行動的前提。沒有目標的人,就像浮萍漂浮在水面,很難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集中到一點上,因此,也就不能創造輝煌的人生。從大處講,信念是能使一個人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的使命感,有了這種感覺,就會感到自己的奮斗充滿意義,就能夠坦然地面對挫折,能夠忍受得住日復一日的簡單而重復的勞動。
孔子曾經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也。"
中國的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志向對人生的重大作用。沒有志向的人生,就像是萬頃波濤中的一葉孤舟,四顧茫然,無所適從,常常會在對日常事務的應接不暇中迷失自己,終究落得一事無成。而高遠、明確的目標,加上矢志不渝的努力,則會引導人成就一番大事業。尤其是人在少年之時,能否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更是決定了將來的生命軌跡。孔子就是在"十五而去于學"之后,用功不輟,"顛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經其一生向著自己的理想努力,才成為受百代景仰的圣人。
和珅能夠在窘迫、貧寒的家境中脫穎而出,以至于權傾朝野,富可敵國,與他很早就立下志向是分不開的。
和珅在少年時期所經歷的苦難、所遭受的歧視與侮辱沒有使他就此消沉下去,反而激起了他出人頭地的強烈欲望。
咸安宮官學是京城好的學校,也是官僚大臣子弟聚集的學校,入讀的大多是家境殷實的八旗子弟或是內務府子弟。這些人倚仗著父祖的富有和權力,寶馬輕裘、驕橫拔扈。貧寒好學的和珅兄弟,雖然天資聰穎,才智過人,卻屢屢遭人歧視、侮辱。
有一次,一位大員的兒子寫了一首嘲諷老師的詩,卻說是和珅作的。惱羞成怒的教師不容和珅分辯就抄起戒尺一通亂打。和珅知道,像這樣的教師只敢在他這等學生身上發泄怒火,卻無論如何不敢招惹大員的兒子。戒尺打在和珅的身上,也打在了他的心上,更加激發了他一定要出人頭地的愿望。
和珅從自己四處告貸的經歷中,從賴五、保定知府和這名教師對自己的侮辱中深深地體會到,在這樣的社會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金錢。只有擁有這兩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才能盡情地享受人生,才能讓那些勢利的人們屈從奉承自己。
從此,權力和金錢就成了和珅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為了得到權力,他刻苦攻讀,處心積慮,想盡一切辦法去接近皇帝,不惜一切地阿諛奉承,曲意逢迎,討得了乾隆的歡心,以罕見的速度一路攀升,終于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他幾乎掌握過大清王朝所有有實權的職位,國家的人事權、財權、軍權、文化教育大權、民族事務及外交大權都直接控制在他的手中,以致于朝鮮使者和英國使者都把他當成二皇帝。
對于金錢,和珅更是顯示出了絕無僅有的貪婪,他對金錢的執著幾乎是變態的。他被嘉慶帝查抄時的財產,據野史傳說相當于他執政二十年間整個大清帝國財政收入總和的一半還要多;據史學家考證,也相當于乾隆朝廷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堪稱當時的世界首富。
縱觀和珅的一生,他從未對自己少年時立下的志向有過一絲一毫的動搖,也可以說得上是矢志不渝了。這也許是人對權力和金錢的追求因為欲望的驅使更容易持守,但和珅為實現目標而作的種種努力與忍耐、付出的種種艱辛,對我們或許也不無教益。
5.飛黃騰達前的艱苦準備
一個人一生一世都在學習之中。當你身陷煩惱困苦的時候,你應該反躬自問:"這究竟會給我什么啟示?"當你身處順境、成績斐然的時候,你也應問自己一句:"為什么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許多人的成熟和人生的成功就在于他學會了總結經驗。因此,愛默生在一篇隨筆中寫道:"失意的時刻有其科學價值,它是善學者所不愿錯過的學習良機。"
也許是和珅命運多舛的少年經歷,使他有了比別人更多的學習機會,他自身的聰明,又使他比別人更多地總結人生的經驗。這使他較早地洞悉了身處其中的社會的真面目,他認識到:一個人如果想要在實際的人生中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退居到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獨善其身",就必須接受社會的游戲規則。這就好像對弈,只有按規則出招的人,才有可能贏得勝利,否則,只會被人踢出局。
這恰恰是中國傳統的文人修養中缺少的一環。奉經典為圭臬的文人們,在受教育的時候大多生活在先賢們構建的烏托邦式的理想國度中,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可以把書中的理想付諸實踐,可以"致君堯舜上"。等到他們真正踏入仕途,冷酷的現實立刻會把他們的夢幻擊得粉碎。所以,中國的文人們普遍地缺乏一種從政的彈性與韌性,這也許就是為什么歷史的回廊總是被文人們的嘆息充滿的原因。
和珅在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感覺到了儒家傳統的這種軟弱。如果他曾經在官學中讀過《韓非子》的話,他一定會被其中直面現實的語句打動,會心地一笑,雖然這笑容中會包含著幾分不可示人的東西。
咸安宮官學里的同窗都是些驕橫跋扈的八旗子弟,和珅在他們中間感受不到半點溫情。他明白,他們畢竟還沒有針鋒相對的利益沖突,他將要步入的仕途,只會比官學中更加黑暗、兇險。于是,他有意地在他們中間訓練自己的涵養和忍耐。對無端的欺侮和挑釁視而不見,喜怒也漸漸不形于色,臉上始終保持著溫和的表情,沒有人知道他的溫和下面究竟在想些什么。
說實話,這本書寫的一般又一般,一個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建議去看看紀連海先生的《歷史上的和珅》
因為駐京辦主任對恭王府產生了興趣,因為恭王府對和珅產生了興趣。看來興趣是真的很吸引人啊。
喜歡本書的內容,值得考究,為2009年第三次印刷。但折痕變形,有些陳舊。為了好看的內容我也就認了。就不退貨了。
還好吧,紙質挺好的,,只是看著外皮有點舊的樣子!
次書離我所想的相差甚遠,很多重覆的文章!還有幾點缺乏歷史真實性!
一本好書,被老板當禮物送給了好多人。所以,買了多次,呵呵
拿到書后一晚上就看完了,寫和珅寫的很詳細,透徹。。。。很好
一開始覺得很好看,但深入下去,總覺得寫得少了點什么!
本以為可以看到較多的是他成長的經驗及他如何努力如何巧用天時地利人和去處理每個難關,有太多重䨱評論,看上去不太舒服
看完后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關于和珅的經歷,很有用的一本書。
網絡發達的時代,保持靜心的閱讀,在浮躁的喧囂中沉淀,找回平時的自己,當當給我愉快的購書體驗,經濟的精神滿足。
認真的看完了,和坤的成功與失敗對我們后人有了深刻的警示
這本書真的很好,讓我受益匪淺,不僅我喜歡,單位的同事和男朋友也都搶著看。看后大家都說好。希望以后類似的書籍多多出版。謝謝作者!
不是書寫和珅的生平,而是評點他的幾個事跡。好像根介紹的有些文不對題啊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我的人生有了計劃,用聰明的頭腦來處事。
這本書寫的很不錯,盡管當權者貪贓枉法還對于如今所謂文明的社會也壞不到哪里,知道些為官的成功失敗在當下也不是壞事啊
和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史書只能用蒼白的文字概括人的一生,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就是我喜歡看野史的原因,孰是孰非隨他去吧
歷史人物描寫得很恰當,雖然可能對整個清朝的歷史不很了解,但是通過這本書可以全方面了解他的一生及清朝相關的歷史
看書,感覺是一本蠻受教的一本書,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和珅。還不錯。
和珅之所以能夠達到頂峰造極的地位,這是因為有乾隆這樣一位皇帝;和珅之所以能夠達到這一地位,是因為他付出了努力,他有才學、個人努力,而不僅僅是會當奴才。經過長期的磨合,和珅與皇帝之間形成了默契,其實和珅與皇帝的關系同現在的秘書與領導之間一樣,領導不僅需要一個會提包、會開關車門的秘書,更需要一個有頭腦手的秘書,和珅就是乾隆需要的秘書,皇帝沒有想到的和珅想到了,皇帝想要的和珅做到了,經過長期的合作,這位皇帝已經離不開和珅先生了,這就是和珅不侄倒的根源。
歷史人物,很難批判功過,但和珅無疑屬于高智商的人,思維敏捷,學識淵博
買這本書是因為去北京旅游有賣他的自傳,回來買一本讀讀,和珅真的好厲害。
詳細看了書籍的介紹內容才買的,滿100減50,超值。
看了這本書,和呻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徹底的改變了,在《紀曉嵐》中,為了突出紀曉嵐的高大英雄形象,所以人為的貶低了和砷,其實這對他是不公平的,能在乾隆跟前混了那么長時間,乾隆也不是瞎子、聾子,一個人的存在自然有他的用處,對誰都不例外......
章 和珅與同僚的關系 了解人性的弱點 對異己者表面應付,尋找時機徹底打垮 兵貴神速,搶在對手的前面Y 和珅傳奇人生的成功與失敗隆的關系不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