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的,都是領導干部的接班人!
這是一個系列小說,共計5冊。
主人公王橋屬于巴州大族的子弟,經過百年滄桑,其家族成員散于各地。王橋中師畢業后不甘在農村教書,辭職闖蕩江湖,受挫后回巴州讀復讀班,準備考大學。考到山南大學后,樹立了從政理想,積極參加學生會工作。畢業后成為山南省委組織部選調生,分配到巴州下屬昌東縣工作。他努力工作,潔身自好,短時間內就成了基層的領導干部,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先后與呂琪、李寧詠、晏琳、張曉婭等女子發生了感情糾葛,并終收獲了真正的愛情。他也為愛情,終離開了奮斗多年的機關單位,進入了國企,后來獨自創業,成為巴州著名的企業家。
巴州往事3:選調生》主要寫王橋以選調生身份被分配到巴州下屬昌東縣工作,任職縣城委副主任,一上任就遇到大型垃圾場群體性事件。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王橋表現,深得領導賞識,同時意外邂逅了背景深厚的美女記者李寧詠。心有猛虎的王橋在愛情和事業上都開啟了新篇章,可正當他春風得意之時,卻意外卷入一場"政壇風云",這讓他難得安穩下來的人生再次充滿無限可能……
重磅推薦: 選調的,都是領導干部的接班人!他們都是草根青年,他們具備改變命運的強烈欲望,他們具有不怕失敗的草根精神,他們的奮斗之路充滿艱辛和曲折。你可以叫他們蠻哥,也可以叫他們袍哥。這是一個成年人的童話故事!給無力前行者勇氣,給努力奮斗者力量!小橋老樹自薦:這本書里,有我和侯衛東的影子!
小橋老樹
暢銷書作家。
著有《侯衛東官場筆記》《侯海洋基層風云》和《巴國侯氏》等多部暢銷書。2010年至2013年連續4年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0年和2011年,《侯衛東官場筆記》兩次入選《廣州日報》評選的中國圖書勢力榜。2012年,《侯衛東官場筆記》榮獲浙江省作協、中國《文藝報》等單位聯合評選的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銅獎。
01 了解情況的前鋒,用不著打架/001
王橋不愿意在部下面前有絲毫猶豫和擔心,道:"是什么蟲就要鉆什么木,既然讓我管環衛,就不能躲事,必須頂上去。姜所長,你怕了嗎?既然不怕,跟我走。你別開車了,就坐我的車,邊走邊商量對策。"
姜永戰吃驚地問道:"你一個人去?樂主任不去?"
王橋道:"我們是前鋒。"
02 規矩:給錢的是老板,干活的是伙計/025
蔣大兵、張義紳和楊宗奎一唱一和,成功將話題轉到現實的經濟利益上。參加座談的幾個人都想著能不能在垃圾場找點活來做,暫時沒有人說話。光頭楊少兵不大敢惹本家叔叔楊宗奎,坐在旁邊生悶氣,想著另外的法子。
03 高位:讓小人占,不如讓品德的人上/050
楊璉在寫條幅時,道:"我看著王橋這些年在困境中一步又一步努力成長,這是一個值得信賴和培養的孩子,如果有機會,你可以提攜他,與其讓小人占了高位,不如讓品德的人成為自己的左右臂。我衷心希望王橋能成為棟梁之材。"
04 現在不喝醉,以后就沒抿一口的機會/081
"這是借口,只要你堅持不喝酒,大家最初不習慣,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關鍵還是你處的地位,你的地位高了,輕輕抿一口,敬酒的人都覺得有面子;你的地位低了,就算喝得大醉,也沒有人在意。"
李寧詠的話很犀利,將所謂人在江湖的借口直接捅了一個孔。王橋腦子里又想起在眼前飛馳而過的兩輛考斯特,道:"你的話是對的,但是我現在不喝醉,以后就沒有輕輕抿一口的機會。"
05 眼界開了,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111
如果在剛畢業時,晏琳驟然見到兩位副廳級干部,會慌亂得手足無措。如今在省委辦公廳常委辦工作,由于服務對象的原因,她見到兩位副廳級實職干部就覺得很尋常,并沒有覺得兩人有多高深。這或許就是眼界的問題,眼界開了,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從這個角度來說,晏琳十分珍惜這個寶貴的工作機會,工作非常認真。但是一入大機關就覺得壓力很大,不少機關干部都呈現了疲態。
06 調整:交換左右手,肉爛了還在鍋里/137
樂彬看到文件草稿以后,斟酌再三,將《關于環衛體制改革的通知》改成了《關于環衛體制調整的通知》,解釋道:"改革往往意味著要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比較敏感,參會領導都會打起精神看文件。在領導心目中,調整意味著從左手交換到右手,肉爛了還在鍋里面,他們不會太在意。"王橋細細體會樂彬修改的兩個字,不得不承認很多基層領導干部們在官場上摸爬滾打這么多年,確實對現實和體制有極深的洞察力。
07 好幫手不等于"十二月黨人"的妻子/164
王曉字斟句酌道:"我覺得小李功利心比較重,和許多愛幻想的年輕女孩相比,她對現實認識得太清楚。如果你一直順利,她會是一個好幫手,你們的婚姻應該很美滿;一旦你不順利,她一定不會做`十二月黨人`的妻子。"
08 場面話,也就是隨口一說/194
王橋猜到曲科長的態度變化應該與邱家有關系,笑道:"那是一定的,到時肯定要請曲科。"其實他和曲科長只見過一面,關系還遠沒有達到請吃結婚酒的程度,這些場面話,王橋也就是隨口一說。
09 規則:大人物建立,小人物跟隨/225
"如果你是大人物,自然可以建立規則。如果你是小人物,只能跟隨別人的規則,這么簡單的事,難道還需要思考?"李寧詠從小最崇拜的人就是父親,父親的行為方式和理念深深地影響著她,成為其人生準則。
10 封疆大吏也得一步一步走/264
"奇了怪了,以前我聽到有人談論如何快速晉升,總是很不齒,為什么今天聽到你談起這個話題,反而覺得很正常。"楊璉自嘲道,"看來特殊材料制成的圣人總是少數,多數人都是平凡人,這樣說還不,地說,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從本性來說,他們總會受到感情、親情、利益等影響,很難超脫。"
11 證據,永遠是及時位的!/290
邱寧剛道:"這不應該是我家三妹說出來的話,證據,證據,證據,永遠是及時位的!現在是法制社會,一切講證據。證據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證據要成為法律意義上的證據,必須要有一個采集過程。采集是可以人為干涉的。你說對方持刀,證據在哪里?而對方腿斷了,這是一個很容易成為證據的客觀事實。如果沒有視頻,是你的自我陳述重要,還是對方自我陳述加上一條斷腿更重要?"
12 排斥的,永遠都不是一路人/318
普通男人有點曖昧并沒有太大問題,可是用領導的要求來對比,至少表現出了律己不嚴。很多事情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一個眼神、一個態度、一句話,往往能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一個人的本性。王橋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已經得出自己與彭克不是一路人的看法,當然這個想法被深深埋在心里,只有李寧詠部分知道。
13 可大可小的事情,就看怎么說了/346
原本以為這只是一件小事,誰知督導組看得很細,居然發現市政府辦公室綜合一科有三個筆記本的后半段內容一樣。從理論上來說,就算學習內容一樣,每個人的筆記也不可能一樣,一樣只能證明是事后補記。這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事情,如果往大了說,就是集中學習階段作假;往小了說,就是記筆記不規范。
14 距離感:達到平衡,又不失衡/378
王橋想要保持與彭克的合理距離,這個距離感很微妙,必須要有對人性的洞察以及對體制的了解。王橋工齡雖不長,年齡不大,但是閱歷豐富,他竭力讓這個距離感達到某種平衡,而不至于失衡。
15 政治上清白,就是要劃清界限/407
李寧詠臉色一陣發白,道:"如果涉及王橋怎么辦?"
邱大海平靜地說道:"如果王橋涉案,就得壯士斷腕,邱家這些年在政治上都是清清白白的,不要和涉案人員有牽連。如果王橋不涉案,就要看具體情況,現在不急于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