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人生》由高致大著。《閃光的人生》以原生態的方言土語為基礎,以大量的人物對話還原那個年代鄉村生活的場景。鄉村生活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把大多數人關于鄉村的記憶從腦海中調了出來。關于鄉村,關于農民展現得活靈活現,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片段和農村方言充滿著鮮活的氣息,實在是難能可貴。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以及沒趕上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不妨都讀一讀這部作品。
高致大,男,內蒙古赤峰人。1961年畢業于包頭工業專科學校,后分配到北京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從事軍工科研。1970年轉業回到原籍赤峰,在人民防空辦公室做工程設計。1980年,充實公檢法系統,調入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歷任書記員、審判員、庭長等職務。法官生涯中,多次撰寫指導經濟審判工作文件,受到上級法院好評。多次參加民法、經濟法研討會,發表的多篇論文獲獎。做科研、搞人防工程、審判斷案等從業經驗豐富了作者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從事小說創作后,長篇小說《追逐》《心膽》、短篇小說《神秘的金觀音》等發表在"起點文學"、"小說閱讀網"等網絡媒體,受到了讀者的追捧,好評如潮。另有長篇小說《求索》即將出版。
引子
及時章祖孫遇險
第二章英金河咆哮
第三章熏陶(上)
第三章熏陶(下)
第四章夢想造橋
第五章風波
第六章牛氣
第七章破解
第八章背井離鄉
第九章獵人
第十章騙子
第十一章打官司
第十二章滿載而歸
第十三章血染石橋
第十四章英雄
第十五章剪彩
第十六章沖擊波
第十七章接挑子
第十八章收購站
第十九章那些事兒
第二十章附加值
第二十一章算計
第二十二章遐想
第二十三章虎視眈眈
第二十四章別有用心
第二十五章嫌疑人
第二十六章忍氣吞聲
第二十七章潛逃
第二十八章孽債
第二十九章私營
第三十章自稱港商
第三十一章忽悠
第三十二章來歷不明
第三十三章人間溫暖
第三十四章真情實意
第三十五章天堂地獄
第三十六章重打鑼鼓
第三十七章欲望
第三十八章洗刷恥辱
第三十九章集團
第四十章鏈條
第四十一章丹陽牌
第四十二章沒有句號的現場會
第四十三章丟車保帥
第四十四章劍拔弩張
第四十五章驚心動魄
第四十六章禍兮!福兮!
第四十七章向
第四十八章抹不去的苦澀
第四十九章一念之差
第五十章尾聲
童年李志林的聰明也很得人心。他有一位三姨夫會算術,精通算盤。李志林六歲的時候,突然有24小時,他跑到姨夫家,請求姨夫叫他打算盤。姨夫很是意外,小小的年紀學打算盤該有多難。怕他學不會,從此喪失興趣,沒有立即教他撥拉算盤的方法,先教他珠算口訣,打下基礎。出乎姨夫的意料,僅僅教了兩遍,加減乘除的口訣他竟然全記住了。
姨夫為了堅定外甥的信心,給童年的李志林講起了算盤: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后來人類生產的東西多起來,用挪動小木棍進行計算,不中用了,祖先就發明了算盤。
兩千五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有了"算板"。古人把十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后撥動算珠進行計算。到了漢朝的時候就有了現在的算盤。這種算盤每位有五顆可動的算珠,上面一顆當作五,下面四顆每顆當作一。林子你看,我們這個算盤,每位上是七顆算珠,上面兩顆,每顆當作是五,下面五顆每顆當作一。我們祖先發明的算盤,是我們管錢財人員離不開手的工具,學會打算盤,長大了會很有用呢。
小志林愿意聽故事,他更想把算盤學會,聽完算盤的來歷,則纏著姨夫教他打算盤。姨夫很樂意教求知欲很強的徒弟。他把打算盤怎么計數,如何進位,乘除的要領,結合口訣進行講解。李志林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種算法姨夫教一遍,讓他試著打兩遍,姨夫再示范一次,他就能掌握。姨夫高興極了。李志林半天不到的時間,學會打算盤。姨夫逢人就夸,李志林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他特意跑到李志林的家,對李志林的父親說:"志林這孩子,長大準有出息,你要好好地調教他。"
不知不覺李志林到了上學的年齡。山前村就一座小學一名教師,教師是一位老學究,村里人稱呼他韓老先生。同齡人叫他大韓老師,那時開的課程就是語文、算術和書法,四個年級的課程他一個人全承包了。
老先生姓韓,名煥章,已到暮年。中等身材,不胖不瘦,長方臉上爬滿了皺紋,上課時總是笑容滿面,就是批評犯了錯的學生,也從來不露怒容。
老先生課堂手不離教鞭,講詞語講算式總是用教鞭指指點點。學生上課思想溜號,他就用教鞭在黑板上敲幾下,讓你收回心來。他的語文課,大部分時間是講典故,講的生動有趣,學生愛聽。
小志林的求知欲很強又聰明,一年級的課程不到半年他就學完了,老先生把二年級的課本給了他,他如饑似渴吃書一般,一年級學期滿,他把二年級的課也學完了。老先生很欣喜,和家長商量讓他跳到三年級。三年級的課程他也不滿足,初級小學四年級到頂了,沒有辦法跳級了。老先生給他安排了一項差事,老師有事,到外地開會什么的,就讓他給一、二年級上語文課兼作輔導。他特高興,次給一年級上完語文課,回到家里興高采烈地炫耀,爺爺拍著他的腦袋夸他有出息。
老先生講解語文和算術,時不時地,給四年級的學生講一點古文和歷史故事。這天上語文課,他興興致勃勃地講起唐朝人王勃作的《滕王閣序》,引導學生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
老先生記憶力驚人,竟然能把《滕王閣序》背得爛熟,講起來像竹筒倒豆子,傾瀉而出。李志林聽得很入神。老先生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絕句,用粉筆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他拿著教鞭指著句子說:"我們看句式,上下兩句相對,句中詞語對偶,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對的工整,意境絕妙。"
老先生用教鞭輕輕敲了兩下黑板,這是他讓學生特別集中注意力的慣常做法,只兩下絕不多敲。接著講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意境呢?你們可以想象,天上布滿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飛過,秋天的水與廣闊的天空相接,彩霞、孤鶩組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秋水長天,水天一色,兩相襯映,多么美好的夕陽景色。"
這一段老師講的文縐縐的,四年級的小學生似懂非懂,小志林也沒有領會詞語的意境,問:"老師,滕王閣在什么地方?那里一定很美麗。"
老先生把教鞭放在講桌上,筆挺地站在那里,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滕王閣在江西省南昌贛江東岸,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作為傳世名句,與唐代崔顥吟詠黃鶴樓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和宋代范仲淹慨嘆岳陽樓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享文采,意蘊傳神。
老先生說: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只有十五歲,再過幾年你們就和王勃的歲數差不多了。王勃是神童能在十五歲的時候寫出流傳千古的好文章,我們要學王勃寫文章的氣勢、意境。希望你們長大了,也能寫出好文章來。
李志林思維又插上了翅膀,幻想長大了做文學家,把所有的字都用上,寫出一篇好文章,誰也超不過。
老先生很注重孩子們的品德教育,常在課堂上經常講好人好事,教育孩子要關心別人,做好事做個好孩子。
一場暴雨,一場洪水,卷走了沿岸人和牲畜,老先生很是痛心。這天他把全校的孩子領到英金河邊,讓孩子遠眺山巒和村莊,近看滔滔的英金河水,他指著泛著浪花的河水,問:"同學們,我們面前的這條英金河,你們怎么看它?有了這條河,是好還是不好?"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