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系列作品的第1卷,本卷的落腳點是中華帝國的治亂得失。書中首先勾勒出了陸權(quán)與海權(quán)文明發(fā)展與較量的輪廓,并從地理、經(jīng)濟、政治等細節(jié)問題入手,解讀了以海陸二權(quán)的此消彼長為線索的東西方歷史進程。隨后便展開帝國畫卷:從三大“圣君”到雄猜之主,從門閥政治到科舉革命,從邊疆烽火到腹地平亂,從貧富分化到反腐風暴……這些涵蓋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的梳理,顛覆了很多人們對歷史的評斷,對于時下復興階段的中國社會也有著重要的啟示。
本書有著足夠的“野心”: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這樣的歷史縱深給了我們足夠的底氣與勇氣,讓我們重新審視中華文明之靈魂。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講好中國故事,而這正是我們復興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領(lǐng),也是難翻過的山頭。
李曉鵬,重慶江津人,經(jīng)濟學博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員。主要著作有《這個國家會好嗎:中國崛起的經(jīng)濟學分析》《城市戰(zhàn)略家》《學習改變命運》等書。此外,還撰寫了許多影響十分廣泛的政治經(jīng)濟評論文章,諸如《澄清謠諑,還清白于》《年輕人,你活著不是為了看K線》《強權(quán)特首的回歸與李嘉誠的出走》《我們?yōu)檎l而戰(zhàn)——柴靜“穹頂之下”存在的問題以及輿論爭議背后的政治博弈》《烏克蘭局勢:美國重大戰(zhàn)略性失誤及其體制根源》等等。
新浪微博:李曉鵬1982
微信公眾號:鵬友圈1982
引 子 1
及時章 海權(quán)時代 5
一、海權(quán)崛起:西方國家的近代化之路 7
二、陸海對決:鴉片戰(zhàn)爭與日俄戰(zhàn)爭的成敗得失 12
三、中共逆襲:游擊戰(zhàn)大師的陣地戰(zhàn)勝利 14
第二章 農(nóng)耕中國 19
一、跛腳巨人:并不的抗美援朝 21
二、農(nóng)耕中國:漢武帝的反擊 23
三、大河文明:農(nóng)耕帝國起源之謎 25
四、天佑中華:華夏文明的特殊之處 28
五、帝制時代:郡縣制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 32
六、秦亡漢滅:漢武帝的“反封建”斗爭 36
七、魏晉風度:門閥政治的終極產(chǎn)物 42
八、楊堅復辟:中央集權(quán)的回歸 47
九、科舉革命:走向鼎盛的帝國 49
第三章 帝國宿命 53
一、盛極而衰:中華帝國無法突破的300年大限 55
二、黃巢起義:藩鎮(zhèn)的崛起與關(guān)中地區(qū)的興衰 57
三、茍且偷生:“杯酒釋兵權(quán)”帶來的災難性后果 61
四、大元進士:在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中抉擇的漢民族精英 66
第四章 布衣天子(上) 69
一、另類“暴君”:不被理解的朱元璋 71
二、反腐風暴:布衣天子的心路歷程 79
三、發(fā)動群眾:朱元璋的特殊反腐手段 84
四、官不聊生:明初官員的工資水平分析 86
五、山頭之爭:建國初期的權(quán)力斗爭 90
六、宰相造反:胡惟庸謀反案 92
七、孤注一擲:胡惟庸造反的真?zhèn)闻c可行性 97
八、血流成河:朱元璋的艱難選擇 103
第五章 布衣天子(下) 107
一、監(jiān)察獨立:設(shè)立錦衣衛(wèi)的制度意義 109
二、《逆臣錄》:藍玉謀反的證據(jù)與動機 111
三、反腐疑云:誅殺功臣還是反腐倡廉? 114
四、分封之弊:朱元璋的私心與制度設(shè)計 117
五、東廠太監(jiān):特務(wù)機構(gòu)還是監(jiān)察機構(gòu)? 121
六、洪武之治:朱元璋的反腐敗失敗了嗎? 124
第六章 大明盛世 135
一、遠邁漢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疆域的擴張 137
二、天子戍邊:土木堡之變與定都北京的戰(zhàn)略意義 144
第七章 成化中興 149
一、烽煙四起:成化初年的國家亂局 151
二、荊襄平亂:少年皇帝的鐵血政策 157
三、編戶齊民:軍事鎮(zhèn)壓之后的社會治理 167
四、政通人和:古代專制政府存在的價值 171
五、專家治國:科舉考試和人才歷練制度 174
六、儲君之路:明朝的太子培養(yǎng)制度 176
七、鳥盡弓藏:韓雍致仕與兩廣治理 180
第八章 太監(jiān)汪直 183
一、貪腐黑幕:死在西廠大牢里的軍分區(qū)司令 185
二、彈劾西廠:內(nèi)閣與六部九卿的強烈抗議 189
三、反戈一擊:被妖言擊落的帝國首輔 194
四、狠心治國:不換思路就換人的成化皇帝 198
五、文官墮落:社會精英的利益集團化 203
六、成化犁庭:屠滅建州女真 206
七、奇襲威寧海 209
八、帝國鐵騎:冶金技術(shù)與中原王朝的盛衰 217
九、英雄末路:汪直獲罪與明憲宗晚年怠政 226
第九章 儒家圣君 233
一、堯舜之君:弘治皇帝的人生理想及其破滅 235
二、以德治水:弘治年間治理黃河的教訓 238
三、以德制夷:蒙古入貢與王越之死 244
四、葉淇變法:政商結(jié)盟與“開中法”的廢棄 249
五、千年一問:財富都去哪兒了? 253
六、黨爭誤國:開拓西洋與征討越南的擱淺 256
七、清理門戶:文官精英利益集團化的再加強 259
八、虞臺嶺之敗 260
第十章 治亂得失 263
一、三大“圣君”:漢文帝、宋仁宗和明孝宗的施政得失 265
二、儒家理想:人性中的善惡與政府治理的首要任務(wù) 276
三、武周革命:唐太宗與武則天的治國方略及其效果 286
四、雄猜之主:朱元璋、武則天、和漢武帝的鐵腕治吏及其效
果 291
五、景武霸業(yè):漢景帝的漢朝酷吏政治的發(fā)端 296
六、仁不秉政:“仁宣之治”與明朝衰落的開始 299
七、盛世基業(yè):大繁榮的政治基礎(chǔ)與潛在的危機 309
尾 聲 313
八、血流成河:朱元璋的艱難選擇
從這個層面來分析,胡惟庸的謀反,并非偶然事件。不是他一個人或者少數(shù)幾個人的陰謀,而代表了整個官僚集團對肅貪行動的反擊。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和特權(quán),默默地站在丞相胡惟庸背后,或積極參與,或冷眼旁觀,希望朱元璋這個“暴君”的統(tǒng)治能夠盡快終結(jié)。
但是很不幸,他們遇到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硬,同時還最長壽的開國皇帝。
胡惟庸案發(fā)的時候,朱元璋只誅殺了很少的幾個官員。但是隨著不斷地追查,朱元璋發(fā)現(xiàn)此案涉及面之廣令人震驚。整個官僚集團在胡惟庸的帶領(lǐng)下,在長達
七八年的時間內(nèi),有計劃有預謀地向他封鎖消息,想把他變成一個高高在上的聾子和瞎子。
朱元璋是一個很有系統(tǒng)性思維的領(lǐng)袖,喜歡從制度上來解決問題。郭恒貪污案
之后,他就下令,以后財務(wù)記賬必須用大寫的“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來記錄,而不再使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避免賬目很容易被涂改。這個改革至今還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殺掉胡惟庸之后,他也很快就決定廢除沿用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隨著胡惟庸案的深入,朱元璋進一步發(fā)現(xiàn):廢除丞相還是不夠。胡惟庸案不是
宰相專權(quán)這么簡單的問題,而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問題。所以,很有必要在整個官僚體系之外,另外建立一套獨立的監(jiān)察系統(tǒng)。
在此之前,歷朝歷代的政治制度,都是“皇帝—文官—武將”的治理結(jié)構(gòu)。武
將負責打仗。除此之外,文官集團負責一切。除了行政權(quán)力以外,司法和監(jiān)察的部門也是在文官系統(tǒng)內(nèi)部設(shè)立的。這樣很容易形成所有文官團結(jié)起來向皇帝隱瞞消息,結(jié)黨營私的局面。
殺掉胡惟庸之后兩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下令對禁衛(wèi)軍進行改編,改為“十二衛(wèi)”,也就是12支有特別權(quán)力的皇帝衛(wèi)隊。其中最重要的是“錦衣衛(wèi)”,負責監(jiān)督百官,集情報、逮捕、審判和執(zhí)行的權(quán)力于一身。錦衣衛(wèi)的統(tǒng)領(lǐng)由皇帝直接任命,不需要經(jīng)過文官系統(tǒng)的選拔,也就是不需要走“科舉—低級官員—高級官員”的升遷渠道。這樣他們就不容易和文官集團建立起穩(wěn)固的利益同盟。
錦衣衛(wèi)的監(jiān)察權(quán)力來自于皇帝的直接指揮,一切情報直接向皇帝匯報,也
不需要通過六部或御史。
錦衣衛(wèi)設(shè)立以后,源源不斷的情報被送到朱元璋案前。胡惟庸謀反案背后的整
個官僚群體也就無所遁形了。各種腐敗、結(jié)黨……歷歷在目。
隨后發(fā)生的事情,應該是朱元璋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胡惟庸死后,他通過兩年的追查發(fā)現(xiàn)問題的輪廓;然后設(shè)立錦衣衛(wèi)想把這個問題徹底搞清楚,又通過兩年的時間掌握了胡惟庸結(jié)黨的詳情。在這4年之間,胡惟庸案看起來已經(jīng)平息了,株連的
數(shù)量其實比較有限。官員們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一直在觀察、分析,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
應該說,大部分官員是抱著一種“法不責眾”的心理與胡惟庸結(jié)黨的:反正大
家都結(jié)黨,我不參與就會被孤立,被胡惟庸整。如果胡惟庸謀反成功,我說不定還有危險。就算失敗了,事情暴露出來,總不能那么多人全都殺了吧!無非也就誅殺那么幾個核心人物,其他的人只能是法不責眾嘛,對不對?
還有,你朱元璋竟然允許草民捆綁官員進京問罪,收60兩銀子就要剝皮實草,
難道不是太過分了嗎?
遇到一般的皇帝,這個事情也就這樣了。皇帝總是要通過官員來治理國家的。
北宋王安石變法的時候,為了減輕人民的生活壓力,削減了部分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權(quán)。保守派直接就質(zhì)問皇帝:你是通過小民來治理國家,還是通過官員來治理國家?神宗皇帝竟無言以對。
朱元璋應該認真考慮過官僚集團結(jié)黨反對他的原因,也必然考慮過如果全都嚴
厲懲處可能會有什么后果。他可以只懲罰少數(shù)頭目,向官僚集團做出妥協(xié),放寬對腐敗問題的懲處力度。這樣反而對維護皇帝的權(quán)力地位有好處。漢朝、唐朝、宋朝這些大一統(tǒng)帝國的反腐敗標準比他所堅持的要低得多,照樣立國數(shù)百年。
但作為一個從尸山血海中成長起來的貧民皇帝,他終于還是作出了不一樣的決
定。
在作出這個決定的過程中,他一定不止一次回想起父母兄弟慘死的悲劇。
1966年,突然返回韶山滴水洞居住了11天,與世隔絕,除了偶爾與工作
人員閑談外,不與任何人說話。11天后,他走出滴水洞,說了一句話:“又要去白云黃鶴的地方了。”之后便到武漢暢游長江,向世人宣告自己身體仍然非常健康,足以領(lǐng)導中國。然后返回北京,發(fā)動了震驚世界的。洪武十七年,胡惟庸死后4年,朱元璋頒下圣旨,徹底搜捕胡惟庸余黨。“胡
黨”之獄大興。
殺3萬人。
凡是跟胡惟庸結(jié)黨的官員,不管是積極參與者還是默許旁觀者,全部被殺,整
個官僚體系被血洗一空。受株連的還有很多跟胡惟庸等有經(jīng)濟往來的豪門大族。
大處決持續(xù)了5年。被殺的,就是“開國及時功臣”李善長。
1356年,27歲的朱元璋和40歲的李善長及時次見面。朱元璋是初出茅廬的農(nóng)民
起義軍的領(lǐng)袖,李善長是遠近聞名的文士。朱元璋問:天下大亂,何時才能平定?
李善長回答道:秦末戰(zhàn)亂之時,漢高祖出身普通百姓。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
善任,不胡亂殺人,5年就建成帝王的基業(yè)。現(xiàn)在的情況和秦末相似。將軍倘若效
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
朱元璋深以為然,從此將李善長作為首席謀士,軍國大事,悉以咨之。朱元璋
在前方打仗,總是留李善長在后方鎮(zhèn)守。李善長也總是能夠維護后方穩(wěn)定,并保障
后勤物資輸送。開國以后,朱元璋堅決把李善長排在所有戰(zhàn)功赫赫的武將之前,并
說:“善長之功,吾獨知之。”
是啊,在這腥風血雨的10多年里,二人不知道有多少次促膝長談,縱論眼前的
軍事、古今的得失、未來的方略。李善長之于朱元璋,就如同蕭何之于劉邦、諸葛
亮之于劉備。原本應該成為一段流傳千古的君臣佳話。
但是,這個故事最終還是以悲劇結(jié)束了。
從他們及時次見面的對話來看,李善長只是想著如何幫朱元璋奪取天下。他提
出不胡亂殺人、知人善任等謀略,更多的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的。等到天下平
定以后,這些謀略不再需要,李善長也就變得貪圖權(quán)位、心胸狹隘起來。下級官員
稍微觸碰他的,就會遭到打擊報復。逼走劉伯溫、整死楊憲,都是出于派系斗
爭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國家的公義。
而朱元璋則是一個理想主義色彩比較濃的人。這從他主動把自己的根據(jù)地
和大部分軍隊交給郭子興就能看得出來,他做事情不純粹是出于策略的考慮,道德
考慮的分量也相當重。當了皇帝以后,仍不失平民本色,省吃儉用、瘋狂工作,
心想把國家治理好,成天擔心的就是跟他出身一樣的農(nóng)民遭到像元朝官員那樣的迫
害,故在反腐敗方面的力度可謂前無古人。這一點,是李善長想不到的,因為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
所以,李善長漸漸把朱元璋看成一個暴君,不愿再與之合作。而朱元璋則對李
善長的所作所為感到越來越失望。這一對創(chuàng)業(yè)君臣開始漸行漸遠。直到朱元璋發(fā)
現(xiàn),李善長被胡惟庸多次策反竟然隱瞞不報,甚至說出“汝等自為之”這樣的話
來,朱元璋這才終于起了殺心。
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韓國公李善長因卷入胡惟庸謀反案,族誅。全家
70余口,盡斬于市。
顛覆歷史觀
書很好,很快看完
紙質(zhì)好,畫面精美,孩子喜歡!
挺好看,就是在等第三冊
好書,值得一讀,醍醐灌頂,另一番風格。
好書!好書!
經(jīng)典書籍 值得購買 活動給力。物流也快。
同齡人之作,值得看
書不錯,觀點獨樹一幟,但論證略有沖突。完全是由觀點牽扯論證
幫別人買的,聽說寫的很好,沒讀過,下次當當搞活動,我也買一套讀讀!
觀點很新穎,一個經(jīng)濟學家寫的歷史書還是比較少見的。尤其明朝那一部分寫的非常精彩,推薦!
好書好書!,要是能把價格定的低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買不起,寫的再好也沒用。
第一章基本讀完,分析的符合歷史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推薦!
1月9號下定,25號到貨。然后書上方有被水泡過的痕跡。網(wǎng)購歷史最差體驗
說好的6月11日到,怎么6日就到了,提前了5天,真是…………太給力了。
這本書是新書,還沒看,一直想買來看,今天要慢慢品讀
本書內(nèi)容早在作者博客看過一二,非常值得一讀。活動性價比不錯,趕緊買了。配送極快,有塑料膜封好書本,很細心!紙質(zhì),印刷,包裝都很好!贊!
好書。好久沒有讀到如此透徹的歷史讀物,對口味,如恍然大悟,好!
老師推薦的,說是有深度的講歷史,昨晚剛翻了翻,不錯的
李博士的見解獨到,給人以醍醐灌頂?shù)母杏X。非常具有可讀性!強烈推薦!
好書 從李曉鵬博士微博過來的 贊美李博士 希望他能寫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感謝不嫌我事多的快遞小哥(
作者觀點真是新穎,讀了那么多年書算是很多才從書里得到了啟發(fā),不過書貴了
超級推薦的一本書,大部分寫的都是明史,顛覆了對明朝那些事兒的一些認知
江津老鄉(xiāng)寫的書,為我們提出了嶄新的歷史視角。以前一直以為明太祖殘暴嗜殺,宦官昏庸無能,現(xiàn)在才知道太祖良苦用心、文官集團官官相護的歷史真相。
觀點犀利。哈哈,閱讀過程中,一直有個小意識:作者可能年輕,精力充沛所以很欣賞手段強硬的君主…不管如何,本書立意結(jié)構(gòu)宏大,值得一讀,會買第二卷(定價也充沛)
先買的第二 部,看了很受啟發(fā),立刻就買了第一部。從歷史中了解今天的一帶一路的深遠意義。
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鮑迪克老師的推薦,角度選的不錯,比萬歷十五年耐讀,內(nèi)容豐富,好評
本書有著足夠的“野心”: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這樣的歷史縱深給了我們足夠的底氣與勇氣,讓我們重新審視中華文明之靈魂。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講好中國故事,而這正是我們復興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領(lǐng),也是*難翻過的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