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朱謙之卷圖書
人氣:19

朱謙之卷

朱謙之先生是我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的學術成就至今在我國學術界還沒有被超越,他撰寫的《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文化哲學》、《日本的古學及陽明學》、《日本的朱子學》、《中國古代樂律對于希臘之影響》、...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學者  
  • 作者:[黃夏年]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00212432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5
  • 印刷時間:2015-05-29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朱謙之先生是我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的學術成就至今在我國學術界還沒有被超越,他撰寫的《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文化哲學》、《日本的古學及陽明學》、《日本的朱子學》、《中國古代樂律對于希臘之影響》、《中國音樂文學史》、《中國景教》,至今仍然在我國學術界占有重要地位。而他在民國期間提出的一些重要的觀點,如勞動人民神圣、無政府主義、現代史研究上的考今等等,都是中國思想史上的獨特的成果,故他被稱為民國時期"四大思想家"之一。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朱謙之,字情牽,1899年出生在福州一個世代以喉醫為業的家庭。1921年肄業北京大學,1929年游學日本,1932年回國任教于廣州中山大學,此后二十年間先后任歷史系主任、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歷史學部主任,最多時身兼四職。1952年院系調整調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研究員。1972年,突發腦溢血在北京黯然離世,享年74歲。

編者簡介

黃夏年,1954年10月15日生。江蘇常熟市人。1988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專業宗教學,方向佛教學。曾任《世界宗教文化》主編,《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編。發表各種學術文章900余篇,總字數700余萬字。出版佛教論文集《中外佛教人物論》和《西來東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論集》、《解脫道論》、《當代佛教論集》等,主編過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多本和佛教刊物數十種。

目錄

導言: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朱謙之先生

虛無主義者的再生

系統哲學導言

——什么是真理

美及世界

凌廷堪燕樂考原跋

歷史的真意義

——近著"歷史哲學"及時章

唯情哲學發端

宇宙生命

——真情之流

宇宙美育

三民主義與中國文化之聯系

什么是現代

文化社會學綱要

中國哲學與啟明運動

印度佛教對于原始基督教之影響

景碑中之景教思想

陽明學在日本的傳播

——中外思想交流史話

與石岑先生之哲學通訊

勞動節的祝詞

無政府革命的意義

再評無政府共產主義

——答兼勝君的批評

反抗考試的宣言

考今

世界觀的轉變

——七十自述

朱謙之學術年譜

在線預覽

導言: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朱謙之先生

導言: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朱謙之先生本文中的個別地方,如書名等,為了與文后的"朱謙之學術年譜"一致,而作了改動,特此說明。——編者注

黃心川

朱謙之(1899—1972)字情牽,福建省福州市人。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哲學家和東方學家。生于一個數代從事醫生職業的家庭,幼時父母雙亡,由姑姑撫養成人。民初入福建省立及時中學學習,在中學時熟讀我國的經史,曾自編《中國上古史》,并發表《英雄崇拜論》等小冊子。17歲(虛歲19歲)時以福建省及時名考取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范大學前身),后改入北京大學法預科,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在校期間,親聆學界名師的教誨,飽讀中外哲學文化書籍,先后發表了《周秦諸子學統述》和《太極新圖說》等文。

1919年中國大地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朱謙之滿懷革命激情投入這一轟轟烈烈的斗爭,參加了學生示威游行,編輯雜志,撰文抨擊時弊,宣傳無政府主義,提出種種改革社會和教育的主張。他在北京大學及時次貼出大學報,要求廢除考試制度等。翌年又首次在國內報刊上提出"勞動人民神圣"等口號。主席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曾與朱謙之討論過無政府主義等問題。同年10月朱謙之因散發革命傳單遭軍閥當局逮捕,入獄百余日,經北京學生集會營救和全國各地聲援方獲得釋放。

1921年朱謙之離京南下至杭州兜率寺從太虛大師出家,以后又去南京支那內學院向著名佛教學者歐陽竟無求教,因不滿意佛門的腐化、偷安生活,復斷絕關系,往返于京、滬、杭各地,遁跡江湖之間,過著"飄零身世托輕帆,浪漫生涯亦自豪"的生活。越3年,應廈門大學之邀,出任教職。1924年辭職再度隱居西湖葛嶺山下,門對宋代詩人林逋(和靖)故居,悉心從事著述。1929年獲中央研究院資助東渡日本潛心歷史哲學的研究。兩年后歸國,任暨南大學教授。從1932年起任中山大學教授,兼歷史系主任、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和歷史學部主任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他歷盡艱險,始終勤于職守,為適應抗戰需要,曾大力提倡"南方文化運動"和"現代史學運動",出資籌辦《現代史學》,對歷史研究中的"考今"工作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在他的努力下,中山大學歷史系成為一個著名學系和研究機構,為抗日戰爭培養了大批理論干部。1949年廣州解放,朱謙之以無比歡欣的心情,迎接新時代的到來,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政治和教學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朱謙之回到了久別的母校——北京大學,在哲學系任教授,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1958年后又轉入東方哲學的研究工作,培養研究生和青年學者,對我國的東方哲學研究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64年北京大學東方哲學史教研組全體人員并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組建世界宗教研究所,朱謙之擔任了研究員。盡管此時他已重病纏身,有時臥床不起,但仍著述不止,致力于宗教學研究。1972年因腦溢血逝世,享年74歲(虛歲)。

朱謙之在學術界被人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這是因為他的教學研究工作十分廣泛,涉及了歷史、哲學、文學、音樂、戲劇、考古、政治、經濟、宗教和中外交通文化關系等各種領域,有些領域在我國還屬于開拓性研究。著名學者王亞南曾稱譽:"朱先生時代感非常強烈,而且搜集之富,鉆研之精,涉獵之廣,讀其書,知其生平者,均交口稱道。"早在大學讀書時,朱謙之就以善讀書聞名。當時曾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的先生因朱謙之借書特多,而擔憂圖書館內所藏的社科書籍會被他全部讀完。他的治學態度極為嚴謹,善于用腦和手,每讀一書,必不停地用朱筆圈點和摘錄。在著手做課題研究時,必先列出閱讀和參考的書目。他通曉英、法、德、日等多種外國文字,對國外的學術動態十分注意,所以能夠盡快地吸收和消化國外的研究成果,步趨世界學術研究的潮流和開拓國內研究的新領域,充分體現了時代感。他的國學底子深厚,對我國的經史子集都有一定的了解或研究。他的工作態度十分認真,早上4點聞雞聲而起,埋頭寫作,至晚飯后始輟筆。下筆極快,一兩萬字的文章經常一氣呵成。有人說他用筆千言,如江河傾瀉,素不注意詞章修飾,這是一種誤解。試看他所寫的《老子校釋》序言,其辭藻之華麗,章句之對仗,用典之殷切,雖詞章學家猶不能過也。

朱謙之一生著述等身,桃李滿天下,給后人留下了龐大的、珍貴的文化遺產。據不統計,有專著42部、譯著2部、論文百余篇。他的學術研究成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哲學研究是朱謙之一生成果最豐的內容之一。其研究著述既有中國傳統哲學,又有西方古典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有東方哲學和中外比較哲學等,學貫中西,博通今古,蔚為大觀。他早年發表的《革命哲學》充滿了懷疑主義、虛無主義的青年理想,主張"政治革命不如社會革命,社會革命是從社會主義革命進至無政府革命,再進至宇宙革命"。這種主張,新中國成立后他自己批判說:"名為`革命哲學`而實際所謂宇宙革命,不過證明了宇宙的究竟為寂滅,所謂用革命的方法,也不過一種寂滅論罷了。"以后又發表了《無元哲學》和《周易哲學》等著述,在這些著作中,他批判和摒棄了過去的虛無主義主張,宣稱宇宙人生都是渾一的"真情之流",真生命在人世間上即可實現,從此轉向了信仰主義為特征的真情或唯情主義哲學。1929年朱謙之東渡日本后,歷史哲學開始成為他的主要研究課題,以后幾十年一直未斷。特別是對黑格爾、孔德等人的歷史哲學做了大量的和深入的研究,撰寫了《歷史哲學大綱》、《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和《孔德的歷史哲學》等著作。他在日本期間首次接觸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并把它們作為一種社會學說不加歧視地進行研究。與此同時,他還寫作了《文化哲學》,強調:"文化哲學不但有他獨特的在哲學中較高的地位,而且更為其它歷史學、社會學、教育學所憑依,而為研究文化歷史學、文化社會學、文化教育學者所必經的路徑。"甚至認為"將來的哲學,應該是文化史的哲學,換言之,即為文化哲學"。他反對當時世界學術界以西方為中心的觀點,重視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價值,謳歌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發明,并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撰寫了《中國思想對于歐洲文化之影響》一書,明確指出中國傳統思想對歐洲的近現代思想家產生過深刻影響。此書一出版,即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給予了此書極高的評價。

新中國成立后,朱謙之的哲學研究工作更上一層樓,取得豐碩成果。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憑著已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功底,很快寫出《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教學大綱》,滿足了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后,又轉為對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在早期發表《周秦諸子學統述》、《莊子哲學》等著述的基礎上,新撰了《老子哲學》、《中國哲學史史料學》、《中國哲學史提綱(漢—清)》、《中國哲學史簡編》(約200萬字,待出版)等一大批著作,對中國哲學發展史的各個階段都有系統的闡明,尤其對先秦諸子和近代啟蒙思想家有深入的研究。其中《中國哲學史簡編》最早注意到少數民族的哲學寶藏,列有專章研究,在很多中國哲學的傳統問題上,他有很多新穎的、獨特的見解。他整理的《老子校釋》搜集之豐在已有各種版本中是最多和好的一個,因之在莫斯科召開的全球漢學家會議上被一致推薦為的研究,獲得特殊的榮譽。另一本《李贄》也得到國內學術界的好評。

1958年后朱謙之帶領一批青年研究人員和朝鮮、捷克斯洛伐克的研究生從事東方哲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后發表了《日本哲學史》、《日本的朱子學》、《日本的古學及陽明學》、《日本哲學(古代之部)》和《日本哲學(德川時代之部)》,另外指導朝鮮留學生完成了《程朱學對朝鮮的影響》的研究。朱先生發掘了不少在日本、朝鮮已散失,但仍保留在我國的珍貴文獻和資料,闡明了中國哲學和宗教與我國周邊國家朝鮮、日本和越南等的相互關系。這些開拓性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蘇聯和日本研究機構都曾提出要與我國共同合編日本哲學史的資料等。越南科學院提出要派人來中國跟隨朱先生學習、整理越南哲學史的資料。與此同時,他還將過去發表的《中國思想對于歐洲文化之影響》進一步作了修訂,擴大了篇幅,改名為《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此書是朱先生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前后搜集資料和寫作達三四十年之久。例如在"中國哲學與法國革命"一章中就有190處引文和注釋,可見搜集之多和用力之勤。該書連同早期的版本,在日本、英國、美國、蘇聯學界引起重要反響,蘇聯的一些學者雖然不同意該書的某些觀點,提出了批評,但也承認它是一本有科學價值的著作。

政治學的研究是朱謙之早年關心的問題。在轟轟烈烈的和大革命時期,朱謙之以年青人所具有的活躍思想,飽含激情的情緒,曾經探討過未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他除了宣傳無政府主張和提出"勞動人民神圣"的口號外,還撰寫過《大同共產主義》、《到大同的路》等著作,提出:"宣傳中國政治之傳統精神,以人性為基礎,以大同為門戶,以美的社會組織為匡廊,以禮樂為妙用,以游藝為依歸,意在撥亂反正,以躋斯世于永遠太平而止。"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揚儒家烏托邦式的政治和社會理想。

朱謙之興趣廣泛,對音樂和文學也有較深入的愛好和研究。1927年他撰寫了《凌廷堪燕樂考原跋》。在廈門大學工作期間又撰寫了《音樂的文學小史》,以后又擴大為《中國音樂文學史》,這種把音樂和文學聯合起來研究,在我國還是首創,因此獲得了國內外好評。該書出版后,日本中村嗣次就把它譯成日文。198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又重印了此書。另一本著作《中國古代樂律對于希臘之影響》也有重要價值,已由音樂出版社出版。新中國成立后,朱謙之先生曾受著名劇作家洪深先生之托,整理中國古代各種戲劇、戲曲等古籍,他搜集到的劇種和數量要比過去已知的多好幾倍。

歷史研究是朱謙之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曾先后發表過《中國史學之階段的發展》、《現代史學概論》、《歷史科學論》、《歷史論理學》、《歷史統計學》和《太平天國史料及其研究方法》、《史略》等數十篇著文。他對中外關系史的研究作出了特殊的貢獻,除了上述的《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和《中國古代樂律對于希臘之影響》外,代表作還有《扶桑國考證》和《哥倫布前一千年中國僧人發現美洲考》等文。《哥倫布前一千年中國僧人發現美洲考》一文在國內外學術界曾引起強烈轟動。美國、墨西哥、古巴等國的學者都十分贊同他的結論。例如墨西哥的柏爾曼(MPalmer)教授來信說,他掌握了192個考古學區域的記錄,證明美洲原住民是和中國人有密切關聯的。當然這個問題在國內和蘇聯也有著強烈的反對意見。鑒于他在國際上所取得的學術成果,郭沫若同志在一次會議上曾說朱謙之和向達教授是我國研究中外交通史方面兩個最重要的學者。

此外,朱謙之對文化問題也有過精湛的研究,撰寫過《文化類型學十講》、《中國文化之命運》、《世界史上之文化區域》、《文化哲學》等著作;對經濟方面的問題也有所涉及,發表過《歷史學派經濟學》、《經濟史研究序說》、《中國經濟學說綱領》等著作。總之,無論對中國與西方的文化關系,抑或中國對周鄰國家的文化關系,他都有精湛的研究。

朱謙之受教于舊式的傳統教育,儒家的"修、齊、治、平"入世思想和老莊的淡泊無為,以及佛家的禪逸出世思想在他身上都得到體現。五四時期他和其他熱血青年一樣,積極投身于革命救國的斗爭,提出種種社會改革的主張,但是這時"中國的思想界,可以說是世界虛無主義的集中地……佛教的空觀和老子學說……在青年思想界,有日漸發達的趨勢"。因此他的革命哲學追求"虛空粉碎,在地平沉"的虛無主義理想,實受禪宗《高峰語錄》的影響。朱謙之最終沒有接受佛教,他通過對佛教的了解,做了不少佛教研究工作,他早年撰寫了《印度佛教對于原始基督教之影響》等文,在幾本闡述他的世界觀和未來理想的著作中都滲透著佛教禪觀和空觀的思想。""前夕,朱先生調到宗教所工作后,即著手翻譯日本著名佛學家忽滑谷快天所著的《禪學思想史》和《朝鮮禪教史》。從他的譯稿題箋來看,朱先生想寫一部禪宗史,但是因種種條件限制,他最終沒有完成這個心愿,只是留下了這兩部譯著。

朱謙之與基督教的因緣始于中學時期。他17歲(虛歲19歲)時,在基督教會辦的格致書院專修英文,常常批評基督教教義,著《宗教廢絕論》。以后他在做哲學研究,特別是西方哲學文化的研究時,對基督教及其神學有了更多的認識,意識到神學在歷史文化階段里的重要性以及對哲學史及科學史的作用。其所著的《文化哲學》一書指出,西洋的宗教"是從世界大宗教發生地的東方來的"(第203頁)。在《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中對耶穌會的歷史性質和傳教士來華的動機、經過及其作用等做了詳盡的分析。調入宗教所后,朱先生開始從事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搜集了許多景教史資料,撰成《中國景教》一書。

由于朱謙之先生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已經出版了幾十本他的文集與著作,其中也包括他的選編本。為了不與其他選本重復,本書挑選了朱先生的代表作,有些文章文字不長,但在當時影響很大,例如他發表的《勞動節的祝詞》,是次提出勞動大眾神圣的思想,影響了后人。他的《反抗考試的宣言》在當時北京大學的影響很大,一度形成過思潮。他對無政府主義的看法,曾經受到同志的注意,專門與他進行討論。他的唯情哲學思想更在當時風靡一時。他的景教研究和中國哲學對外國的影響兩書,至今還沒有人超越。

,朱謙之先生的學術年譜曾經由張國義博士編纂發表在《世界宗教研究》上,本書將其移錄,不再新編,特申致謝。感謝曾經為朱謙之先生著作收集與出版的個人與單位。

總之,朱謙之先生用深邃的智慧構筑了精密的學術殿堂,給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糧,為純潔的學術論壇增添了一塊豐產的沃土,改寫了中國學術史的新篇章。

媒體評論

朱先生時代感非常強烈,而且搜集之富,鉆研之精,涉獵之廣,讀其書,知其生平者,均交口稱道。

——王亞南

他的人生軌跡和思想發展歷程反映了一個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重壓下愛國知識分子探尋真理和追求自由與光明所走過的道路。他的一生奮發努力,自強不息,總是對自己走過的道路不斷進行總結,不斷否定自己,不斷前進,跟上時展的道路。

——戴康生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帕***5(**的評論: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值得收藏。

2017-07-04 09:00:4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万盛区| 贺兰县| 鹿邑县| 潮安县| 广灵县| 沈阳市| 刚察县| 平顺县| 南漳县| 富民县| 博乐市| 沿河| 锦州市| 凌源市| 广灵县| 罗江县| 闵行区| 清徐县| 赤城县| 泰安市| 拜城县| 桃园市| 辽宁省| 汾阳市| 仙游县| 曲麻莱县| 蓬莱市| 安顺市| 花莲县| 多伦县| 宜兰市| 广安市| 烟台市| 温州市| 常德市| 咸宁市| 酉阳| 昆山市| 合川市|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