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家庭的經典教育故事,10個孩子,從普通,到。他們教育孩子的秘訣是: 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不要動輒阻止; 分數不代表全部;家務事難做也要做; 吃虧是福;喜歡音樂的孩子一定不會變成壞孩子; 教孩子處理和老師之間的矛盾;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把孩子交給馬路; 家長的言行,孩子會看在眼里。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感情的人; 你的孩子也可以上北大。只要作為家長的你,懂得如何,親手去培養。
怎樣培養孩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迷戀電子游戲怎么辦?孩子亂花錢怎么辦?……
好學生固然是好學校、好教師"教"出來的,也是好家庭、好家長"育"出來的。這本書以故事講述、個案分析與點方式,詳細記敘了十個家庭如何養育孩子并終培養他們考取北京大學的歷程的感悟。
成功決非偶然,希望本書收錄的成功家庭教育案例能給廣大家長以啟迪與幫助。
序
及時章 我認識的北大學生家長——北京大學老校友蘇少華
第二章 成長的快樂:北大學子的家庭教育 案例
案例一:陳莘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畫大便"——尊重孩子
故事二:"跪搓板"——教育不可缺少責罰
故事三:"跟老師頂牛"——與學校教育如何配合
故事四:小小人兒讀"大部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故事五:"媽媽不幫我"——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故事六:"表弟比自己寫得好"——家長怎樣幫助孩子學習
故事七:"寫垃圾"——還是與學校教育配合的問題
故事八:"兩次放棄頭名保送資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故事九:"難做的家務事"——教育孩子熱愛勞動
故事十:"老朋友"——教育孩子如何與人交
家長感悟:跟孩子一起進步
學子體會:向爸媽"轟幾炮"
專家點評:模仿的力量
案例二:陳斯超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陪兒子讀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故事二:"入托"——從小教孩子學會處理人際關系
故事三:"大玩具"——培養孩子的課余愛好
故事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傳統美德教育孩子
故事五:"育愛心"——從小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
故事六:"12個氣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故事七:"當班干部"——教會孩子認識自己
故事八:"值日生"——如何與學校教育配合
故事九:"晚報"——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故事十:"考奧校"——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故事十一:"放單飛"——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故事十二:"語言的藝術"——教孩子學會處理人際關系
故事十三:"兩代人看《江姐》"——尊重孩子的選擇
故事十四:"備戰高考"——如何幫孩子考試
家長感悟:和孩子做朋友——我的十條教育心得
附:感謝北大——致北大的一封信
學子體會:身教勝于言傳
學子體會:如何學習
專家點評: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
案例三:方智超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奇怪的榴蓮皮"——尊重和理解孩子
故事二:"懂得關心同學"——培養孩子善良的品德
故事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何與學校教育配合
故事四:"電子游戲與科技少年"——如何管理孩子
故事五:"堅持"——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專家點評:發現成熟,表現成熟
案例四:郭誠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背課文"——從小培養誠信、自律的品德
故事二:"和奶奶一起背唐詩"——興趣是孩子好的老師
故事三:"學奧數的孩子"——力爭經驗豐富與馬拉松
故事四:"琴棋書畫樣樣行"——培養孩子的課余愛好
故事五:"查地圖"——培養孩子的毅力和恒心
故事六:"買冰棒"——教孩子如何花錢
家長感悟:境遇造人
學子體會:在家庭濃厚的學習氣氛中成長
專家點評:韌性品質的長遠意義
案例五:劉旭航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家庭協議"——相互配合教育孩子
故事二:"帶不會走路的孩子逛大街"——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1)
故事三:"溜達"——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2)
故事四:"下山"——培養孩子頑強的意志
故事五:"吃晚飯"——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故事六:"學數"——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3)
故事七:"跳石凳"——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故事八:"特長生"——如何幫助孩子學習(1)
故事九:"雞頭"與"牛尾"——如何幫助孩子學習(2)
故事十:"認同"——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
家長感悟:當孩子的及時任老師
學子體會:"小"事情的"大"影響
專家點評:僅有智商是不夠的
案例六:彭琳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念 故事"——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1)
故事二:"夜話"——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2)
故事三:"過馬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
故事四:"家庭背書比賽"——如何幫助孩子學習(1)
故事五:"文章是想出來的"——如何幫助孩子學習(2)
故事六:"過暑假"——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故事七:"讀書是為了學本事"——如何與學校教育配合
故事八:"吵架了"——教孩子學會人際交
故事九:"書店不單是賣書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故事十:"都是吉他惹的`禍`"——培養孩子的課余愛好
家長感悟:為孩子點一盞燈
專家點評:"小"聰明與"大"智慧
案例七:吳惟為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浴室外的哭聲"——如何與孩子溝通
故事二:"我差點兒把兒子淹死"——培養孩子的頑強意志
故事三:"打針啦"——教孩子學會自制
故事四:"買不買玩具?"——以傳統美德教育孩子
故事五:"一件別人的棉背心"——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
故事六:"找不到的藤條"——教育孩子學會處理生活中的事務
故事七:"走迷宮"——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
故事八:"算計息"——教孩子學會理財
故事九:"戴眼鏡"——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故事十:"受批評的媽媽"——家庭成員是平等的
家長感悟:成才先成人
學子體會:在書海中暢游
專家點評:家校關系與成功教育
案例八:葉玉婷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馬路上的誤會"——以身作則教育孩子
故事二:"算賬"——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故事三:"肺炎"——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
故事四:"騎車上學"——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故事五:"填志愿"——尊重孩子的選擇
故事六:"校友卡"——成人的標志
家長訪談:幫女兒圓夢
專家點評:理財教育的意義
案例九:張恒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女兒與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1)
故事二:"這是不是勞動?"——培養孩子熱愛勞動
故事三:"寫日記"——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1)
故事四:"心算"——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2)
故事五:"紅領巾"——與學校教育互相配合
故事六:"學書習畫"——培養孩子的課余愛好
故事七:"下象棋"——教育孩子遵守規范
故事八:"溜冰"——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
故事九:"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故事十:"乘車的樂趣"——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2)
故事十一:"嚴父"——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故事十二:"巾幗不讓須眉"——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
家長感悟:做孩子的引路人
學子體會:父母是我的良師益友
專家點評:嚴教與慈愛的平衡
案例十:張穎的家庭教育 故事
家庭檔案
故事一:"大家一起玩"——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故事二:"洗青菜"——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故事三:"學揚琴"——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故事四:"烙印"——如何管理孩子
故事五:"丟饅頭"——如何責罰孩子
故事六:"見縫插針"——如何幫助孩子學習(1)
故事七:"從學游泳開始"——培養孩子的自強精神
故事八:"問、問、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故事九:"打手背"——如何幫助孩子學習(2)
故事十:"講 故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故事十一:"狀元是如何誕生的"——如何幫助孩子考試
故事十二:"和女兒做朋友"——尊重孩子
家長感悟:為幸福付出真愛
學子體會:我與爸爸、媽媽
專家點評:愛與智慧
第三章 家庭教育之我見——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田玲博士
第四章 好家庭出好孩子——蘇少華訪談
第五章 家庭教育的用"心"之道——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廣東招生組組長李靖博士訪談
編者手記 幕后的故事
成長的影像
及時章 我認識的北大學生家長
北京大學廣州校友會于l998年接受學校委托,協助北大招生。我們的主要工作是:
1、宣傳北大。講述北大的歷史、現狀及未來、宣傳北大精神和北大在中國的地位,向學生說明理、工科的區別,突出北大文理科都是全國及時。
2、物色適合就讀北大的學生。上北大的必須是學生,但學生也不一定適合北大。只有那些有愛國心、有堅強意志、喜歡思考、有獨立見解、自控能力強的學生才適合北大。
3、指導學習和備考。我們要求物色的學生80%以上能上北大(2006年達到78%);不僅要考上北大,而且到北大后還要學得好。學生上北大后,我們把關注重點放在他們大一和大二階段,幫助他們適應和習慣北大的學習、生活節奏。
在整個招生過程中,我們的定位是起協助作用,招收學生由北大招生組的老師負責。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家長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高考前,家長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志愿的選擇和考試發揮。廣東是考前填報志愿,如果經過我們的工作后,家長仍擔心孩子考不上北大,我們就"放棄"這個學生。上北大后,我們希望家長仍然要關心孩子。不管怎樣忙,家長一定要與孩子保持聯系,特別是孩子碰到困難和不愉快時,家長更要關心。
這些北大學生的家長,雖然學歷有高有低,職業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家庭有不少共同的特點:
……
寫得比較詳細,還是不錯的
非常好的一本書,值得所有家長看看!
多少都會有幫助的
一本對家長很有幫助和建議的書。
很不錯的一本書,家長都很喜歡。
很喜歡
不錯
可以。。。。。。。。。。。。
里面的每個孩子從小學就是上重點學校,除非你的孩子也是重點學校,否則比較難上北大!
成功決非偶然,希望本書收錄的成功家庭教育案例能給廣大家長以啟迪與幫助。
仔細地看完了這本書,一邊看一邊標記著好的地方。看完后覺得自己看得太晚了,因為兒子已經12歲了,而真正地要培養出一個北大學生,一個優秀的人才,必需從孩子小時侯開始就用心。書中的內容真實,完全來自于生活中的例子。使人覺得很多的方法切實可行,讓人感到人才并非源于天賦,而是源于后天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才是人才誕生的基礎。
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潛移默化得告訴家長,如何培養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