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1圖書
人氣:34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1

媽媽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 張 健 勞動部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專家 北京長松咨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讀完這個標題,也許你會說,"怎么可能?一個孩子的成敗,父母都有責任,為什么作者獨獨認為媽媽就承擔了全部的責任...

內容簡介

一個家庭,能有一個孩子上哈佛,已經極為難得。而她的3個孩子,分別被哈佛、耶魯錄取。

大女兒愛麗絲,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小女兒南希,作為同屆年齡最小的考生考入耶魯大學攻讀法律。性格內向、反應慢半拍的兒子彼得,先后在耶魯與哈佛大學求學。

是什么樣的教養術, 能讓入讀哈佛、耶魯成為他們家的傳統?

這輝煌紀錄的背后,是一位母親多年的教養智慧及堅持。

在書中,張炳惠博士描述出與3個孩子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強調與其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將時間花在研究理論上,不如仔細留意孩子的行動,觀察孩子在想什么,對什么感興趣,特長是什么,有什么不足……然后,通過這些觀察,總結出自己的教育框架,確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編輯推薦

亞洲熱銷的

教養圣經

韓國票選

年度好書

不要依賴補習班,只有媽媽才了解自己的孩子,好媽媽一定勝過重點學校。

張炳惠博士相信愛情:

她出生韓國三大家族之一,嫁給了3個孩子的父親。

張炳惠堅信母愛的偉大:

她決定不再生育,用全部的愛去教育3個繼子女。

張炳惠家庭事業雙豐收:

她培養出3位哈佛與耶魯畢業生,把自己也培養成了美、日、韓教育名家。

經美國、日本、韓國三國驗證 任何媽媽都能復制的教子經驗

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是來自于教育理論,而是來自于媽媽本身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規

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丈夫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把廚房作為第二教育課堂

鼓勵孩子外出打工、獨立探索、自己思考

不要忽略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提問

孩子的成功是1%的天性,加上媽媽99%的教育

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親。

——美國第16任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

作者簡介

韓國及時媽媽 張炳惠

雖然張炳惠是韓國前總理張澤相的第三個女兒,但留學美國時的學費、生活費全部來自于獎學金和她端盤子、當保姆所得。

1958年,張炳惠獲得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64年,獲得喬治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此后的一段時期內,她則在夏威夷大學教授歷史。

1986年至1993年,她在日本開辦了吸收美式授課方法的日本國際教育開發協會。此外,她長期關注在美國的韓國移民狀況,并且以在美國的韓國青少年移民為對象,創建了雙語教育系統。

張炳惠在亞洲雙語課程發展中心,以英語和韓語編纂完成了一套教學用書,并在全美范圍內完成了測試。現在,美國數萬個韓國移民子女都在使用這套教材。

目錄

前 言 孩子的成功靠父母

第1章 好父母教出好子女

沒有比父母更專業的專家

有選擇性地采納家教理論

從生活中發掘孩子的優點

教育孩子的方法來自父母本身

父母首先要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不要強迫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將父母當作鏡子

父母要先成為孩子的榜樣

媽媽較大的幸福是孩子能快樂成長

好媽媽應該工作與家庭兩頭燃燒

孩子的感恩,是媽媽收獲的無法替代的幸福

回歸基礎素質教育

美國的開放式教育和你想的不一樣

基礎不扎實,何談創新力

為孩子開墾出一片可以施展才華的土地

不設限,孩子比你想的更優

抹殺個性的教育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千萬不要讓孩子染上"病"

鼓勵孩子獨立探索,自己思考

第2 章 給孩子獨立空間

幸福的家是五星級賓館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脫離家庭

"鑰匙兒童一代"沒有歸屬感

父母不能淪為孩子口中 "給錢的人"

寓教育于生活,比填鴨要好一萬倍

超市也能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

廚房小天地,知識大講堂

每個孩子都是 "潛力股"

只有鼓勵,才能讓孩子擺脫"失敗綜合征"

從中下等到A+的轉變

不要把孩子當作"展示品"

父母的夢想不應該轉移到孩子身上

做"真實的自己"比做"媽媽的乖寶貝"更重要

媽媽,我的特長并不在特長班

付出與回報并不是等價交換關系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他就能創造奇跡

別讓游戲中的虛擬世界代替現實生活

給孩子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不要埋怨丈夫

不能讓孩子們看到父母爭吵

不要干涉丈夫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塑造丈夫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

第3 章 善于引導,培養孩子的品格

讓孩子認識自我

一雙打滿補丁的毛襪讓孩子清醒認識自我

民族自豪感是孩子肯定、發展自我的動力

授子以"魚",不如授子以"漁"

自理才能自立,教會孩子成為生活的主人

自立的孩子"苦"著教,讓孩子獨自面對挫折

成為孩子生活的配角

媽媽知道多關懷孩子,卻忘了教孩子關懷他人

怎能期盼自私的孩子長成一棵大樹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光桿司令"

把孩子推出門,從現實生活里磨煉堅強意志

媽媽住院的費用來自孩子打工所得

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

第4 章 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媽媽的信任是靈丹妙藥

"我信任你"比責罵更能起到警示作用

有時需要對孩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多問孩子"為什么",少說"我知道了"

養成觀察與思考的習慣

讓孩子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要嚴格執行與孩子一起制定的法則

及時,制定規矩

第二,不要輕易改變規矩

第三,必須遵守約定

第四,學會關懷別人

第五,養成好的語言習慣

孩子照樣學樣,父母要做表率

及時,小事也要盡心

第二,媽媽也要讀書

第三,讓孩子看到媽媽是遵守秩序的表率

第四,不要經常使用"累"、"辛苦"、"生氣"

第五,不要和別人比較

第5章 要想孩子上名校,父母必須知道的5 件事

英語教育:媽媽不必成為"英語博士"

找一個學習的幫手

不要死記ABC

必須背誦需要熟記的內容

學單詞以動詞為主

利用錄音機正確掌握英語發音

在孩子6歲之后再學習語法

適應社會: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和領悟153

多和孩子敞開心扉談心

對無理取鬧的孩子一次都不能心軟

讓孩子多單獨與人打交道

一致的交流:讓言語和心情相符

媽媽不是老師

把談話的主導權給孩子

不要替孩子解決問題

傾聽孩子,他才會傾聽你

手足之情:維持競爭關系

孩子間的競爭,媽媽要適當調節

競爭促使個性迥異的孩子吸收彼此的優點

獨立思考: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不要忽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提問

后 記 我如何將3 個孩子送進哈佛、耶魯

在線預覽

寓教育于生活,比填鴨要好一萬倍

我們經常會在有孩子的家庭中聽到這樣的對話:

說過多少遍了,這道題應該這樣回答!昨天剛教你的,怎么又錯了?

媽媽,我討厭做作業,讓我玩一會再做行嗎?

不要吵!你今天不把這些題目都做完就別想玩!

在孩子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會走路、會說話的兒童期間,媽媽煩惱的事也隨之而來。韓國媽媽最關心的話題就是"孩子的教育"。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媽媽們有很多的疑問。

應該在什么時候教育孩子?怎么教育?教育什么?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曾經聽身邊的一些媽媽這樣說過:"首先,數學和英語是必須學的,在素質教育里,美術和音樂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這么多的選擇中,媽媽們做出了決定:"能學的都要學!"

但是,媽媽讓學的東西,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想學的。對孩子來說,他們有自己的喜好,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知道哪24小時他們就會厭倦。而把孩子托付給老師,媽媽又心有不甘。

將孩子這樣來回折騰,媽媽也總是心神不安。剛一聽說鄰居家的孩子已經學完了日語,正在學英語,媽媽們就又開始坐不住了,也開始逼迫自己的孩子學各國語言,最終將一個和氣的家變成了爭吵的戰場。

這樣,媽媽也變得疲憊不堪。在孩子的腦海里也形成了"學習沒意思"的印象,同時會打上"媽媽很可怕"的烙印。那么,媽媽們究竟應該如何做呢?

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我就下決心絕不能因為我自己的問題和孩子們產生矛盾。孩子們對新的生活環境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期間即使我不能為他們做什么,也不能給他們帶來負擔。

如何引導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孩子們東方人的背景,使他們在美國的生活有很大的困難。在美國,作為少數人種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得到美國人的認可。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此,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成為最重要的任務。

超市也能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

和孩子們融洽相處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學習呢?

這個問題,每天我都會問自己好幾次。為了找到答案,下班后,無論在家里做什么事,我都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想通過一起做事情,或許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即使在刷鍋洗碗的時候,我也特意把他們叫到身邊。每次去市場買東西,我也帶著孩子們一起去。

經過觀察,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次孩子們和媽媽一起做事的時候,都顯得很開心。即使去超市買調料,孩子們也會像外出旅游一樣充滿好奇心。

有24小時,我們和往常一樣去一個大型超市買食品。看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忽然突發奇想,能不能讓孩子們在這樣愉快的氣氛中學點什么呢?

這時我正好看到陳列在貨架上的牛奶,而南希就站在我的身邊,于是我問她:"南希,一大盒牛奶和兩小盒牛奶相比,哪個量更多?"

正興致勃勃看這看那的南希聽到我的問題后,拿起牛奶看了一會兒,嘴里嘟囔著:"看一看包裝馬上就可以知道了……"這時,一旁的彼得走了過來,他拿起牛奶說:"這里不是標明了重量嗎?把兩小盒的重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和大盒的重量進行比較了。"

南希和彼得舉著牛奶算了一會兒高興地說:"媽媽,一大盒和兩小盒牛奶的量一樣多,你別擔心,買哪個都可以。"

他們似乎以為我是為了省錢才這么問的。趁機我又把愛麗絲叫到了跟前:"你們都知道,我們家24小時的伙食費是5 美元,現在你們就幫我挑選5 美元的食物回來好不好?"

我的話剛說完,孩子們的臉上就露出了興奮的光芒。他們馬上裝出一副老成的樣子,把腦袋湊到一塊開始商量起來。需要的東西很多,但是只有5 美元,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們一邊琢磨哪些是必需的東西,一邊計算價錢,用5 美元買了一大筐東西。

從那以后,每次去市場的時候,我都會讓孩子們計算價格。算得最快的孩子,我就獎勵他幾枚硬幣。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數學計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廚房小天地,知識大講堂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終于找到了和孩子們一起做事的意義。在和孩子們一起做事的過程中,我可以很自然地了解到孩子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在這個基礎上,就可以把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當作一堂教育課。

有趣的是,這在媽媽看來也許是在學習,而對孩子來說則是一場游戲。去市場的時候,孩子們會把商品一樣一樣拿起來觀察,了解一下產地是哪里、怎么生產出來的、都含有什么成分……如果沒有得出最終答案,即使沒人提醒,孩子們回家后也會主動去翻書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這樣得到的知識不容易忘記,人們很容易記住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東西。我將廚房也變成了好的教學場所。即便是一種食物原料,也會有無窮無盡的問題。就拿土豆來說,食用的是哪一部分、含有什么成分、人吃后對身體有什么作用等,通過這樣的問答,孩子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在挑選蔬菜、擇菜、洗菜、切菜、炒菜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數學、科學、哲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我只要對他們加以適當的指導,他們就可以自己找出答案來。

仔細想想,這不僅僅是一個獲取知識的過程,還可以幫助孩子們理解人與自然的深刻關系。人們很清楚地知道:自然給予人類一切、人類是怎樣生存的、人類為了生存要怎樣同自然和諧共處……但是,由于這些思維比較抽象,因此很容易被人們拋在腦后。不過,通過和媽媽在廚房里的對話,孩子們逐漸明白了其中的真正含義。

從那時候開始,通過這種方法,我的孩子們掌握了許多課堂上根本沒法接觸到的知識。有一位教育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廚房是孩子好的學習場所。"

這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媽媽對孩子的教育不應當只是讓孩子坐在那兒又讀、又背、又寫,而應讓其從生活中獲得知識,這樣教育孩子不就更容易了嗎?

媽媽們經常錯誤地把孩子看作一張白紙,而自己則充當在紙上繪畫的畫家。為了畫好一幅畫,媽媽在上面涂上各種不同的色彩。

孩子也不是計算機,他們不會像計算機那樣將輸入的信息原封不動地存儲起來。當媽媽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接受所有教育時,孩子只會對學習產生反感,同時,對本來信任的媽媽也會產生不信任。有一個事實我們絕不能忘記:

教育不是讓孩子無條件地學習。強制性的學習,只會使家長與孩子產生矛盾。現在,父母應該立刻停止這種行為,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在同孩子們一起做事的過程中,仔細地觀察孩子。通過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過程,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生活,才是學習好的舞臺。

不要埋怨丈夫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媽媽經常會感覺力不從心,這并不是媽媽的能力不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要承擔多種角色:孩子的朋友、避風的港灣、生活的顧問……在這一過程中,肯定會有角色沖突的時候,而且媽媽總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也會經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在丈夫的幫助下,我才最終出色地履行了為人母的職責。

丈夫在孩子們面前是力量的象征,像一面堅固的盾牌一樣保護著孩子。當我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無所適從的時候,丈夫就像指南針一樣給我指明了方向。

我和丈夫還有孩子們構成了一個三角結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始終可以維持著一種平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順利地度過了被稱為"叛逆時期"的青春期,逐漸長大成人。

很多媽媽感到養育孩子非常困難,我經常對這些媽媽說:"要在孩子面前樹立爸爸的威信,爸爸是處理你和孩子關系的一張重要王牌。"

但遺憾的是,在韓國社會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爸爸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了。最近的一個調查顯示,爸爸和子女在一起的時間,1 天平均不到1 個小時。在參與調查的爸爸中,大部分人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他們大多數(43.5%)的說法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一直忙于工作,和孩子見面的時間都沒有,這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

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就不能盡到父親的責任嗎?孩子如果有一個忙碌的爸爸,就只能在缺少父愛的情況下成長嗎?

我的丈夫可以說是一名一線工作人員,一年365 天中有280 天在外面參加學術會、報告會和演講。在家里,小到在墻上釘個釘子,大到修理家用電器這些本應由丈夫來做的事,大部分都由我來做。孩子和爸爸在一起交流對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并沒有感覺到父親是個"局外人"。雖然孩子們總也看不到爸爸,但我總是跟他們說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我總是努力在孩子們心中樹立起爸爸的地位。從這一點上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一個賢妻良母。

不能讓孩子們看到父母爭吵

在蜜月旅行的24小時,丈夫對我說:"對不起,明天你自己回家吧,我還要參加一個重要的學術討論會。"

雖然有點不愉快,但是有什么辦法呢,畢竟是因為工作。,我還是獨自拖著沉重的行李回到了還有3 個孩子等待我的新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及時個晚上,突然從彼得的房間里傳來了痛苦的叫聲,我急忙跑到了彼得的房間,看到彼得正痛苦地在床上滾來滾去。我頓時手足無措愣在了那里。這時愛麗絲走了過來對我說:"彼得小時候就經常這樣,沒什么大事。"

聽了愛麗絲的話,我才從慌亂中清醒過來,趕緊給醫院打電話,然后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像沒頭蒼蠅似的跑上跑下,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忙了一晚后,我委屈地掉下了眼淚。

但是,這只是個開始。丈夫不在家時,家里所有的活都是我來做。在墻上釘釘子這種小事就不提了,最費勁的就是修整院子里的草地。要把齊膝高的荒草修整成平整的草坪,我必須一個人從屋里把到我胸口高的割草機拖到院子里去。

有24小時,丈夫又出差了,我需要把割草機拖到院子里去。但是那天我非常疲憊,無論如何也搬不動那個沉重的割草機。我家院子里還有幾處小坡道,在搬的時候如果一不留神就會連人帶機器一起滾下去。于是我就找了一條長繩子,一頭拴在樹上一頭牢牢地拴在自己的腰上。

我一個人在院子里割了半天草,正想喘口氣,門鈴響了。是丈夫回來了,他帶著坦然的表情,走進院子里來,我一看到丈夫頓時火冒三丈。

"我怎么這么苦命呀!你什么都不管,是不是把我當成家庭主婦了……"

當我要把長時間以來的積怨一下子爆發出來的時候,孩子們全都跑了出來,他們親熱地喊著:"爸爸回來了!"

我立刻把丈夫的衣架遞給了他,然后靜靜地走開了。雖然憋了一肚子的委屈,但是因為孩子們在場,所以我不能和丈夫發火,我不能讓孩子們看到父母爭吵。撫養過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有時候敏感得令人吃驚。萬一當時我和丈夫吵起來,會對孩子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大部分孩子本能地和媽媽更親近一些。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總是媽媽在滿足他們的要求,所以他們更偏向媽媽一點。如果媽媽在他們的爸爸面前大聲吵鬧,他們十有八九會對爸爸產生壞印象。他們可能會想"爸爸讓親愛的媽媽生氣了,他是我們家的壞人"。

從那之后,我從不在孩子面前和丈夫大聲說話。即使我們之間有問題,也會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解決,而且我在發完脾氣后,都是和丈夫平靜地交談解決問題。

有的媽媽和丈夫吵架后,總是這樣問孩子:"你站在媽媽這邊?還是站在爸爸那邊?"

如果孩子回答"站在媽媽這邊",媽媽心里會得到很大安慰。我奉勸這樣的媽媽趕緊放棄這樣的做法。因為,這一瞬間,會使丈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不要干涉丈夫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在美國結婚幾年后,我非常想念在韓國的父母。那時候正好論文已經完成,我還有些空閑時間。我很擔心如果回韓國,會沒人照料孩子,但是,我不知道以后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于是下定決心回一次韓國。

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國,但是沒過幾天,我的心里就開始不踏實了,總是想起我在美國收拾行李時孩子們對我依依不舍的情景。還是母親了解我,她對我說:"你現在也是母親了,孩子們離不開你。"她督促我盡早回美國,盡早回到孩子們身邊。

,我比預期行程提前了幾天回到美國。一看到我,孩子們就興高采烈地跑了過來,我感到十分滿足,趕快打開了皮箱,給他們分發禮物。

彼得在拿到禮物后表情有些奇怪,給彼得的禮物是一件黃色的褲子。我覺得這條褲子非常適合穿著講究的彼得,就給他買了兩條??磥恚说盟坪醪惶珴M意。這時,丈夫看到了彼得不太高興的樣子。

"彼得,媽媽特意給你買的,你怎么這種表情?"

彼得一句話也沒說。

"不喜歡嗎?"

彼得還是沒有回答。于是丈夫把彼得叫到了書房。我有些擔心,在書房門口偷偷地聽著他們的對話。

"韓國是離這里很遠的地方。媽媽在那么遠的地方給你帶來的禮物,你應該拒絕嗎?為了媽媽,你也要高高興興地把褲子穿上。"

"爸爸,你這是在強迫我。穿什么樣的衣服是我自己的事,我覺得爸爸不能要求我必須做什么,而且我的朋友中,也沒有穿黃色褲子上學的。"

這樣的對話一直持續到凌晨4 點鐘。丈夫認為孩子無視媽媽的誠意是錯誤的,而彼得則認為不能強迫他穿不喜歡的衣服。

丈夫的話沒有錯,作為一名教師,我也很理解彼得的心理。但是,我沒有向他們說出我的看法,也沒有參與他們的對話。當然第二天我會跟丈夫進行交流。

我發現在現在的韓國家庭里,媽媽的口氣越來越強硬。只要是和孩子有關的事情,都由媽媽來決定。如果爸爸稍微想插一句話,媽媽總是會說:"你整天在外面,知道什么?"

在韓國的幼兒園里,如果問孩子們:"爸爸是什么人?"大部分孩子回答:"掙錢給媽媽的人。"在孩子們的印象里,買玩具時,大多數情況下是爸爸站在一邊看著媽媽掏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將爸爸徹底從自己的生活中排除出去。即使自己有什么事情及時個念頭就是"只有媽媽才能解決"。

出現這種結果,都是受媽媽的影響。而且這也無異于失去了一個教育孩子的重要幫手。當媽媽與孩子之間出現問題時,連一個可以從中調解的人都沒有了。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了不失去爸爸這個"幫手",在孩子面前,我總是對丈夫保持謙讓。即使是給孩子一個小禮物,我也一定要通過丈夫送。在孩子與丈夫很少見面的情況下,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維持丈夫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總埋怨丈夫對自己沒有幫助。對丈夫要理解與忍讓,這樣對家庭的和諧才有好處。

塑造丈夫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

由于丈夫的公務繁忙,從孩子們小時候到現在,我們全家沒有一起去旅游過。即使是在節假日,丈夫也很少和孩子們在一起。

丈夫每次過節的時候幾乎都不在家,并不是因為要參加學術會或者其他什么公事。每年的圣誕節、感恩節、春節的時候丈夫總是自己回他的父母家。起初,我以為丈夫不愿意全家五口人一起回去是為了省路費。但是丈夫卻有他的想法:"我的父母雖然人很好,但是,我還暫時不想讓你和孩子們跟他們見面。如果你經常和他們見面,他們就會干涉你教育孩子。如果我的父母代替你去教育孩子,這樣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

丈夫的話不免有些杞人憂天,但是他的確是為了孩子們的將來著想的,所以我并沒有反對,也沒有顯出一點不高興。

可是孩子們卻不這樣想。孩子們不明白,為什么一到過節的時候,總是見不到父親。

"為什么每次過節爸爸都不在家呢?平時總不在家,連過節的時候也不和我們一起度過。"

沒有爸爸的圣誕節、沒有爸爸的復活節、沒有爸爸的新年,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總是將心中的不滿一下子爆發出來??吹胶⒆觽冞@樣,我也總是后悔讓丈夫一個人去他的父母那里。

但是,我不能讓孩子看出我有這種想法,我總是耐心地向他們解釋爸爸不能和我們一起過節的原因。

"你們很愛爸爸媽媽是嗎?同樣的,爸爸也很愛你們的爺爺奶奶。如果我們全家都去爺爺奶奶家會花很多錢,所以只能爸爸一個人去。這不是爸爸的錯。爸爸也很遺憾不能帶大家一起去。"

爸爸和孩子的關系與媽媽和孩子的關系有所不同,如果稍微有點誤會,就很難消除。爸爸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相對較少,產生誤會后,圓滿解決的機會也就比較少,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出現誤會。在孩子們對父親十分不滿時,我不能在他們面前發丈夫的牢騷,而是應該讓他們明白爸爸是不得已的。

在多次的解釋之后,孩子們不再埋怨爸爸了。在節日快結束的時候,他們總是一起歡迎爸爸的歸來,而丈夫總是又抱歉又感動地回到我們身邊。

如果希望爸爸在孩子們心中樹立起威信,那就要不斷地向孩子們解釋爸爸的處境。媽媽的解釋,可以消除孩子和父親之間的隔閡。

授子以"魚",不如授子以"漁"

在有孩子的家庭,媽媽的24小時通常是這樣度過的:早晨,為全家人做早飯,送丈夫出門上班后回房把孩子們叫醒,準備送他們去幼兒園。孩子們早上總是貪睡賴床不起,連哄帶騙地把孩子叫起來送去幼兒園后,又得回家收拾被孩子們弄得亂七八糟的被褥,然后打掃房間衛生。

不知不覺又到了下午,該去幼兒園接孩子了。如果稍微晚一點,這群調皮的孩子不知道會闖下什么禍。

在幼兒園沒有媽媽的看管,孩子們通常會吃一大堆零食,而到了晚飯時間他們就不好好吃飯了。不管媽媽說什么孩子們都聽不進去,只得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到處跑,對調皮的孩子們來說,吃飯就像吃藥一樣痛苦。

好不容易一口一口把晚飯喂到孩子嘴里,接下來又要看著孩子們寫作業。然后,還得監督孩子們刷牙洗臉。所有這一切都結束后,又得逼著賴在電視前的孩子們回房睡覺。

媽媽撫養孩子就像上戰場一樣,媽媽不但要送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學校,在家還要看著孩子學習、打掃房間、整理被褥、洗衣做飯……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韓國一樣,媽媽整天圍著孩子團團轉。韓國的孩子只能按照媽媽的話老老實實地去做,否則就被視為"壞孩子"。孩子要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那簡直是不可能的。媽媽總會說:"這個你別管,你只管學習就行了,剩下的媽媽給你做。"

自理才能自立,教會孩子成為生活的主人

我小的時候,在家里必須遵守幾條原則:每天早晨起床必須自己整理房間,如果不整理,就不能去上學。我們每個房間都有一個鈴,是父親用來叫我們起床的。一聽到鈴聲,我們馬上就得起床整理被褥,簡單地打掃一下房間,然后在門口等待父親的檢查。

"炳惠吃完早飯去上學,你們繼續打掃房間。"

如果哥哥們偷懶,沒有把房間打掃干凈的話,父親就會訓他們。如果整理不好房間,就不能按時上學了。

還有一條規定就是內衣等小的衣物要自己用手洗。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找別人代洗。我的母親平時心腸很軟,但是在這一點上,不知道父親對她說了什么,即使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母親居然也沒有幫我們說過話。

還有一點就是,在家里吃飯的時候,沒有人去叫你。一到吃飯的時間,不管你在干什么,都要趕緊去餐廳吃飯。如果過了吃飯的時間,就只有餓肚子了。父親的方針是:不能因為個人原因,而給別人帶來麻煩。

剛開始,父親還總是說:"如果晚了,就不給飯吃。"有了幾次挨餓的經歷后,不用別人叮囑,我們就都自覺地按時間自己盛飯吃了。

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我,更加明白孩子自立精神的可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來講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和父親一樣我也給自己的孩子們定下了規矩。孩子們要自己打掃房間、洗內衣。晚飯時,愛麗絲和彼得負責端菜和洗碗,收拾餐桌,最小的南希負責在飯桌上擺筷子和勺子。

南希從小就喜歡撒嬌,直到現在還經常像個小孩子似的。記得有24小時,南希從幼兒園回來后,悄悄地跟我說:"媽媽,幼兒園留給我們的作業太難了,你幫我完成行嗎?"

孩子尋求媽媽的幫助怎么能拒絕呢?而且又是學習方面的問題。當我翻閱了南希幼兒園所發的課本之后,我又改變了主意。我可以幫助南希完成作業,不過,我認為老師不會留超出孩子們能力范圍的作業,老師留的作業有難度,肯定有老師的道理,所以應該讓孩子自己來完成。

于是我對南希說:"媽媽也不太會。你一定能想出比媽媽更好的方法。而且,老師也希望你自己獨立完成。如果你實在做不出來,可以去問老師,老師比媽媽解釋得更好。"

南希立刻露出了不高興的表情,我則故意裝作無動于衷的樣子。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南希不停地翻著厚厚的書,絞盡腦汁思考著老師留下的難題,看著她辛苦的樣子,我不禁心軟了起來??粗磲?,我正在猶豫是不是幫她一次,孩子忽然長出了一口氣,說道:"終于做出來了。"

"媽媽,我都做完了,不過還有幾個不明白的地方,我明天去問老師。"

南希一邊喝著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水,一邊嘟囔著:"比我想象的容易嘛……"

從那之后,南希從來沒有因為作業向我求助過。她總是通過翻百科全書或者查閱相關的書籍自己解決問題。如果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難題,她就會直接去問老師。她明白了如果盡了較大努力還沒有把問題解決,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通過這種方式的教育,孩子們自己的事從不拖累別人。即使沒有人督促,他們也會主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事情,這是他們自立的關鍵。

美國的父母們讓他們剛會走路的孩子自己穿鞋系鞋帶。不管孩子需要多長時間,父母們從來不會去幫助孩子。只是默默地等孩子自己穿好。他們認為父母幫助孩子做事,是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權利。

自立的孩子"苦"著教,讓孩子獨自面對挫折

24小時,彼得手里拿著一個小本子走到我身邊,這個本子是我讓他寫日記用的,用來鍛煉他的寫作能力。但是,拿著小本子的彼得情緒十分低落。我悄悄地看了看本子,上面什么也沒寫,還是一片空白。

"媽媽,我真的寫不出來。我實在無法把我的想法寫下來。"

一行也沒寫出來,我有些失望,孩子也嘆了口氣。我微笑著對彼得說:"沒關系,彼得,經過幾次失敗,也許比及時次就成功更好。等你能寫出來的時候,也許會更高興呢。"

彼得比愛麗絲和南希做事更容易失敗,他的心里有一種自卑感,和的愛麗絲比起來,他始終缺乏自信。

現在我的頭等大事就是幫助彼得找回自信心。如果害怕失敗,無論如何也不會找回自信心的。經歷失敗之后獲得的成功,才能夠使人獲得更強的信心。

在失敗與成功的交替中,彼得的寫作水平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而他露出的笑容則更令我欣慰。他現在已經具備了自信心,不再害怕失敗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基本的母性是必需的。如果一位母親連最基本的母愛都沒有,那么她很難戰勝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但是有時母性也會蒙蔽媽媽的眼睛。

有一個和同齡人比較起來格外遲鈍的孩子,從小時候起,他就經常遭到同齡人的戲弄,甚至連老師也瞧不起他。為此,孩子的媽媽非常痛苦,她想,怎樣才能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呢?于是,她不讓孩子接觸任何可能給孩子造成傷害或挫折的事情。她幫助孩子做作業;當孩子和同齡人在一起時,她不讓孩子和其他人去競爭;當孩子羨慕鄰居家的小朋友會騎自行車時,媽媽不是讓孩子也去學騎車,而是說"媽媽給你買更好的玩具"。不久前,我見到了這位媽媽,她的眼里含著淚水說:"我的孩子現在什么事都不會做,等我死了之后,他可怎么辦呀?"這個媽媽就是從孩子那里剝奪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權利。

對于那些生活在媽媽的懷抱里,從未品嘗過失敗滋味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會缺乏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生活的能力。當今社會,青少年因為學習成績、異性或金錢等問題而自殺的案例不勝枚舉,而且案件數字有上升趨勢,恐怕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這些孩子的共同點就是:在碰到問題時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他們從小就一直處于父母的庇護之下,從沒有體驗過失敗的滋味。

問題總是會突然出現的,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會發生一些連父母也不便知道的問題。從未經歷過失敗和挫折的孩子,這時會很痛苦,而對突如其來的問題他們手足無措,找不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有可能選擇極端的方法。

想一想,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呢?不要事到臨頭,才后悔當初對孩子過于寵愛。你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經受失敗的磨煉吧,只有這樣,在今后遇到困難時,他們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媒體評論

張 健 勞動部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專家

好孩子的成功99% 靠媽媽1》不僅僅是一本媽媽的教子枕邊書,更是對中國家庭傳統教育的一個有益的補充。

夏 芬 《心理育兒》創始主編

要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唯有媽媽以身作則。《好孩子的成功99% 靠媽媽1》為我們講述了如何做好孩子的及時任老師,如何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帶給孩子正向的影響。

李忠輝 家庭教育專家、"父母學堂"創始人

教育孩子不需要什么理論。撇開作者的所有光環,她就是一個合格媽媽。因為她從愛出發,從發現著眼,從細節著手。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非常有指導意義

2014-10-13 23:55: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10-18 22:23: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書真的很不錯,非常不錯的讀本,我很喜歡

2014-10-21 09:47: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沒讀,看著不錯

2014-10-22 21:06: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的,沒意見

2014-11-12 20:29:28
來自qsbhsl**的評論:

非常滿意,很喜歡。挺好的。

2015-03-18 18:26:04
來自謝淑君**的評論:

講得內容還不錯

2015-05-09 09:28: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書

2015-07-02 21:35:09
來自slsnail**的評論:

很好的書,值得一看!

2015-10-26 19:25:25
來自**(匿名**的評論:

寫給爸爸媽媽們的書

2017-03-09 15:28: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她講的有些東西太籠統了,書只看了幾頁,因為忙,沒什么時間看,,,

2014-05-28 15:16:17
來自張珺010**的評論:

這本書,我很喜歡。案例真切,很受啟發。不過這位母親太偉大了。

2015-01-31 22:37:23
來自風中飛**的評論:

某個清晨,刷牙間隙,靈感飛來,遂口含牙刷,找筆找紙,潦草的寫下剛剛冒出來的一些想法: 如果你覺得學習很苦,請享受無法避免的痛苦; 如果你覺得學習很快樂,請看看你的眼睛是否具有靈性; 如果你覺得學習很難,那么請記住,挑戰你的時刻到了。 學習失敗只有一個原因,努力不夠。 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若這一部分都弄不好,還能做成什么事?相信自己,請賜予自己以勇氣,勇往直前吧,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吧! 彼時,我已站在教室里,對著我的30個寶貝,正在激情迸發的讀給他們聽我的靈感。是的,我總是有著有點不太切實際的期望,期望他們能和我在日…

2014-05-19 13:31:25
來自tb天地**的評論:

為什么要讀這本書?因為我有一個上初中的兒子,他有著這個年齡段所有孩子的“通病”——對抗老師和家長、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偷偷上網、不愛讀書、不懂關心別人······我的管教,常常使他煩躁不安,我苦惱,他更苦惱。我想學習到解決孩子和我之間問題的方法,《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給我的啟示很多。 在書中,作者首先告訴讀者教育孩子 “有選擇性地采納家教理論”。聽過一些家教講座,主講者往往一上來就批評大家不會做父母,然后用講段子的口吻討論“做父母要不要持證上崗的問題”,接著又是一大通理論和技巧,到最后,聽眾大都陷于一片恐慌與悔恨之中。作者張炳慧不愧被稱…

2014-05-26 23:06:06
來自amada_y**的評論:

還記得很久以前讀過英國作家華萊士的一本書——《偉人的母親》,這本書中寫了許多偉人母親的事跡。她們或許平凡,但她們用自己無私的母愛將自己的兒女培養成了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如果說每一個偉人的背后都站著一個無私、偉大的女人,那一定就是母親!關于這本書的具體內容,我的記憶都有一些模糊了。但多年之后,我始終牢牢地記得美國總統林肯的母親。林肯總統這一生最幸運的事就是有一位慈愛、堅強的繼母,他從繼母那兒獲得了一生難以回報的恩情。難怪林肯總統會動容地說:“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親?!碑斘议啞?

2014-06-07 23:35:00
來自林日新**的評論:

一本值得中國母親借鑒的家教之書 ——讀《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1》 曾經,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唱哭了所有看過這部同名電影的的觀眾,讓人深深地感到母親的重要。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歷來是男主外,女主內,母親承擔了更多教育孩子的責任,所以,母親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事關重大,無可替代。中國也有幾句老話:“寧要一個叫花婆娘,不要一個當官的爹”,“討壞一代親,養壞三代兒”…… 也是闡述這一觀點的。今天,看了韓國張炳惠博士著的《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1》,這本家教專著,筆者才明白:世上成功的媽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媽媽各各不同。 全書共五章,第一章“…

2014-05-29 18:21:35
來自碧玉水**的評論:

讀多了親子類的書籍,不免對此類書有些挑剔,比如被韓國人稱為好媽媽的作家張炳惠女士的這本《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乍一看,它的封面看上去略顯繁雜。但是,作者一張慈眉善目面龐,加上那一行“我如何將3個資質各異的孩子送進哈佛、耶魯”的字,卻很吸引人。她到底是怎樣一個母親呢?她又有著怎樣高的本領做孩子的天使的呢? 翻天書本,你會發現,作者很享受做母親狀態,她感覺這是一種樂趣兒!在書的前言里,作者首先肯定了“孩子的成功靠父母”這一學說,并通過父母對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她獲得深刻的人生感悟:“父親的教誨使我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正因為從父親這…

2014-05-20 22:30:25
來自zshr200**的評論:

韓國第一媽媽張炳惠,不僅有著顯赫的出身,她是韓國前總理張澤相的第三個女兒;有著傲人的學識和經歷,她不拿家里一分錢,靠打工求學、養活自己,獲得博士學位;還有著天使般的心靈,她相信愛情,嫁給了三個孩子的父親;有著堅定的信仰,她沒有再生育,用全部的愛教育三個繼子女;最終她取得了家庭、事業雙豐收,她培養出三位哈佛與耶魯的畢業生,自己也成為美、日、韓教育名家。 這些經歷、成績讓我這個平庸之輩,確切地說是平庸之女、平庸之媽,赧顏不止。同樣身為女人,同樣身為媽媽,張炳惠讓我望塵莫及。幸好,我讀了她的書《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現在開始…

2014-05-12 17:21: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雜志之家上看到《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1》特別驚訝,有這么絕對嗎,就買了一本回來看看。還真是寫的非常好,一些方法真的很實用,會幫助媽媽們把家庭關系處理的很好。建議做媽媽都值得學習一下。

2014-04-24 10:16:55
來自平常心3**的評論:

看完了,張炳惠女士太偉大了!我贊揚的不是她把孩子送進名校,是她的耐心和教育經,正像她所說,我們往往忽視了教孩子最基本的能力,多了很多對基本能力以外的要求。

2014-06-07 21:47: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1》真的非常不錯,買回來2天就看完了,張炳慧媽媽真的太偉大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她的耐心是要學習的。孩子未來如何?全要靠媽媽如何教育是分不開的。

2014-04-24 09:23:10
來自千秋積**的評論:

初次見到《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這本書,我就眼前一亮:媽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會有這么大的作用嗎?難道真的像曾仕強教授開玩笑說的那樣:一個女人是否優秀關乎一個家庭甚至家族的興衰?平時,我老婆總是抱怨我只知道自己學習,不好好教自己的孩子,似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閑呆在家里的她沒有責任似的,拿這本書給她看看,也讓她好好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念!我又看了一下作者張炳惠的有關介紹,更是不得了!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能有一個孩子考上美國哈佛大學就已經極為難得,而她的3個孩子,竟然全都被哈佛、耶魯這樣的世界名校錄?。∈鞘裁礃拥慕甜B術能讓入讀哈…

2014-05-27 21:55: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孩子的成功994%靠媽媽1:我如何將3個8資質各異的孩子送進哈佛、耶魯報并不是等價交換關系 給孩G子成長的空間,他就能創造奇跡 別讓游戲中的虛擬世界代替現實生活 給孩子提供 只有鼓勵,才能讓孩子擺脫失敗綜合征 從中下等到+的轉變 不要把

2015-10-17 19:48:51
來自linda03**的評論:

一位韓國女性,成為了不是三個親生孩子的媽媽,卻把這三個孩子培養成為哈佛和耶魯大學的優秀學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充滿愛與圓滿的溫情與成功的家庭故事。孩子的教育,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在哪一個地區,都是父母們最為首要關心的問題,而這本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向眾多的家長展現了這樣一位韓國婦女是怎樣把孩子培養成優等生和社會棟梁的故事。 孩子的未來不僅是家庭的未來,同時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這個信息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里,知識與名牌大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能夠擁有更美好的人生,是天下所有父母們的心愿…

2014-05-21 22:32:00
來自陽芷歸**的評論:

最近難得有一些空閑,所以很是抓緊時間看了幾本好書。作為兩歲孩子的媽媽,我最關注的當然是育兒方面的書籍,但在閱讀中我確實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煩惱。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育兒方面的書籍“卷帙浩繁”,育兒理論五花八門,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取舍。前幾天去了一次圖書館,借閱了幾本著名的育兒雜志,看得我更加茫然而焦慮。我相信許多媽媽也有種感覺,老是覺得自己缺乏育兒的知識和經驗,但了解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后就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養培育起步遲了,很想飛奔起來趕上前去。對我來說,這種感覺是每看一本育兒書都有的。但看到這本《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

2014-05-18 20:55:00
來自薛俊美**的評論: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條萬條,但是真正能幫助孩子的教養方式,還是來自于自己的媽媽。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媽媽才是最了解孩子,也是最有資格指導和幫助孩子的。想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唯有做媽媽的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被稱為“韓國第一媽媽”的張炳慧博士, 采用獨特的教養方式,把自己的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和耶魯,她的三個孫子也都獲得了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樣的奇跡,令人咋舌!翻看《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這部教養圣經,就是這樣一位母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帶給孩子足足的、滿滿的正能量,最終帶領孩子走進世界名校的大門。 在張炳慧看…

2014-06-12 23:30:00
來自chriswa**的評論:

張炳惠教授是世上最偉大的媽媽?!逗煤⒆拥某晒?9%靠媽媽1》讓做父母的痛感深受,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在我們身邊卻有著太多太多的父母選擇了對孩子的放棄,原因很簡單沒有時間看孩子,我家孩子就這個料,能上完初中畢業我不燒高香了,然后自己不是打牌,就是整一忙著工作,除了給孩子物質上的關心以外什么都沒有,還記得前不久看的一本書中信《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幸?!防锖芏嗪⒆由詈芨辉5撵`上卻是空虛的,就如張炳惠教授在本書中所說的“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 也許也是因為自己現在身為母親的原因,對教育來說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傳授。當我拿…

2014-05-15 13:49:0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沧源| 恭城| 高邑县| 乌鲁木齐市| 信阳市| 融水| 平顶山市| 岗巴县| 盐源县| 尚义县| 洞头县| 云霄县| 巴东县| 孝昌县| 安图县| 贡山| 陵水| 阿克| 都安| 六盘水市| 响水县| 盐亭县| 太仓市| 什邡市| 安徽省| 桃江县| 横峰县| 潍坊市| 子长县| 南宁市| 呈贡县| 辽阳县| 会泽县| 龙井市| 财经| 永吉县| 钟祥市| 宜都市| 清流县|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