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戰爭》結合美英等主要大國的情報工作實踐,介紹情報理論和情報實踐發展前沿,涉及情報理論、情報搜集、情報分析、隱蔽行動、間諜和反間諜等,對我國的保密工作、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對我國的情報研究領域也有替補空白的學術價值。原版書再版3次,是美國政府官員和高校的情報學教材。
情報研究經典之作,美國官員必修教材
結合美英等主要大國的情報工作實踐,介紹情報理論和情報實踐發展前沿,內容涉及情報理論、情報搜集、情報分析、隱蔽行動、間諜和反間諜等,對我國的保密工作、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對我國的情報研究領域也有替補空白的學術價值。初版于1991年,1993年出版了第2版,2002年第3版,是美國政府官員和高校的情報學教材。作者艾布拉姆·舒爾斯基是美國外交與安全問題專家,曾任參議院情報常設特別委員會領袖,對情報與安全事務有30年研究。
艾布拉姆·舒爾斯基,美國外交與安全問題專家,美國情報研究領軍人物。曾在國防部和蘭德公司任職,歷任參議院情報常設特別委員會少數黨()領袖、國防部特別計劃辦公室主任?!稛o聲的戰爭》是其30年情報研究經歷的結晶。
引言:情報著述概覽
及時章 情報概述
及時節 情報的范圍
國內情報
情報與執法
情報與經濟
其他"非傳統"問題
第二節 情報與信息時代
第三節 情報的要素
第二章 情報搜集
及時節 人力情報搜集
情報官員的類型
情報員的類型
人力情報搜集的問題
諜報技術
叛變者
第二節 技術情報搜集
照相或圖像情報
信號情報
通信情報
遙測情報
電子情報
測量與指征情報
情報搜集平臺
第三節 人力情報與技術情報比較
第四節 公開來源情報搜集
出版物與廣播
外交官和武官的報告
其他公開人力情報來源
第三章 情報分析與生產
及時節 什么是分析?
技術分析
數據庫(基本研究
情報的生產
第二節 情報產品
動向情
征候與預警
基本情報
定期報告
情報評估
情報體系差異
第三節 情報失誤與突襲
情報失誤類型
情報失誤原因
解決情報失誤問題的"出路"
第四章 隱蔽行動
及時節 什么是隱蔽行動?
第二節 隱蔽行動的種類與實例
對友好政府的秘密支援
影響外國政府觀念
影響外國社會觀念
支持友好政治力量
利用暴力手段影響政治事件
第三節 隱蔽行動與保密
巧言否認
放棄保密
第四節 隱蔽行動與情報
隱蔽行動應該獨立嗎?
隱蔽行動是情報的一部分嗎?
第五章 反情報
第六章 情報管理
第七章 兩種情報觀點
第八章 情報理論的趨勢
主要中英文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
情報官員的類型
由于要避免引起對象國政府的注意,情報官員不能將其刺探秘密的行動公開化。他們需要"掩護",即居留在對象國的理由、明顯的經濟來源、結交能接觸敏感信息者的機會和理由,等等。
按美國時下的說法,諜報掩護有"官方"掩護與"非官方"掩護之別。官方掩護指情報官員以外交官或其他政府官員的身份,被正常派駐國外。非官方掩護指情報官員以任何其他形式的偽裝,如商人、記者、游客,等等,為其留駐對象國提供合理解釋。非官方掩護的情報官員還可以在國籍上做手腳,假稱自己來自第三國。如果對象國家正常接收移民,該官員就能據此偽裝入境。
利用官方掩護有幾大優勢,最明顯的就是情報官員可以獲得外交豁免權。一旦其間諜活動暴露,根據國際法規定,對象國政府只能宣布他為不受歡迎的人及將其驅逐出境。
此外,外交身份也可以使情報官員更方便地接近潛在的情報資源。作為外交官,他可以在日常活動中接觸其他國家的外交官和對象國的政府官員,而不至于引起懷疑。確實,由于其他國家也使用官方掩護,他同時也有"正當"理由與其他國家的情報官員接觸。
而且,情報官員在官方掩護下常駐大使館,可以保障在對象國國民攜帶敏感材料接觸大使館或者主動提供敏感材料時,有專業情報人員處理情況。這樣,大使館中有官方掩護的情報官員的存在,就為對象國國民接觸外國情報機構提供了便利。這樣的職務安排就如同一個"郵箱",作用巨大,不可或缺。由于某些國家嚴格控制甚至禁止其國民到國外旅游或與國外交往,這種職務安排更是必不可少。
,官方掩護在行政方面也有諸多便利。通過常規的政府渠道,官員能夠領取薪金,處理其他個人事務。此外,通過情報站(即官方掩護下的情報官員小組)可以方便地與總部機關保持安全聯絡。
但是,官方掩護也存在缺陷。最重要的是,派駐至對象國的官員相對較少,對象國反情報機構能夠相當地確定哪些"外交官"是情報官員,哪些不是。這項甄別工作可通過一系列明顯但費勁的活動來完成,如調查每一位官員,監視其動向和交往行為,竊聽其電話,在其住宅裝竊聽器,等等。根據慣例,大使館通常會雇傭一些對象國居民從事一些輔助性工作,這可能使這種調查更為方便,特別是某些國家規定,所有到外國大使館工作的居民都必須與其情報機構合作。此外,還有更簡單、花錢更少的方法來達到同樣的目標。例如,可以通過分析一個國家的出版物來分析某個駐外官員的職業,確定其與情報機構的聯系。
再者,盡管官方掩護可以為情報官員接觸某些潛在的情報來源(主要指其他外交官和對象國安全機構官員)提供便利,但也可能會妨礙其與其他人接觸,有些人在與外國官員打交道時可能會猶豫不定。不管怎樣,潛在的被招募者可能會立即意識到他們接觸的是外國官員,這可能讓他們更加小心。另外,在嚴重危機或戰爭時期,兩國外交關系可能破裂。盡管當時非常需要情報,有官方身份掩護的情報官員還是不得不離開該國,從而使他們建立的情報網絡陷入癱瘓。
非官方掩護的利弊大多與上述內容相反。另外,由于非官方掩護的情報官員可偽裝成各種職業和各階層人員,他們能接觸不同的、范圍更廣的潛在情報源。同樣,他們可以偽裝成(或本身就是)目標國國民,或以第三國公民的身份出現。掩蓋其與所服務的政府的聯系,有助于他們接觸潛在的情報源并獲取信息。即使外交關系破裂,他們仍能留下繼續工作。一般來說,非官方掩護情報官員難以被對象國政府識別。
另一方面,非官方掩護也面臨著諸多不利條件。非官方掩護的經濟成本與管理難度遠遠大于官方掩護。一種辦法是設法讓情報官員供職于某家公司或某獨立組織,另一種辦法是情報官員自己成立公司或從事某些活動,讓其在目標國家的活動合理化。然而,這不僅耗費巨大的財力,而且情報官員還得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從事"掩護"活動,讓其掩護身份可信,從而影響其主要的情報搜集任務。此外,為避免引起懷疑,非官方掩護的情報官員不能經常使用大使館的通信設備,這又給聯絡帶來了更多困難。
關于非官方掩護的一個著名的成功案例是理查德·佐爾格。他是一位德國公民,是德國一家報社的記者,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中國和日本為蘇聯軍事情報機構提供情報,直到1941年秋被捕。他與包括大使在內的德國駐日大使館人員關系密切,得以方便地獲取德、日戰爭計劃。在其被捕前不久,佐爾格向莫斯科報告了一條關鍵信息:"日本將不會攻擊蘇聯的遠東地區。"據佐爾格報告,日本已決定不進攻蘇聯,但可能會攻擊太平洋南部和東部,襲擊美、英、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這條報告讓斯大林放心地把成千上萬的部隊從遠東調到莫斯科,以應對德軍在1941到1942年冬季對莫斯科的攻勢?;仡櫄v史,蘇聯軍隊成功地將德軍阻擋于莫斯科城外,是整個戰爭中一個關鍵轉折點。
非官方掩護的另一個成功范例是以色列特工伊利·科恩,這個案例也證明成功掩蓋國籍的價值??贫魇浅錾诎<暗莫q太人,1956年,32歲的科恩移居以色列,自愿為以色列情報機構服務。1961年,他受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派遣,來到阿根廷,以阿拉伯商人身份為掩護,使用塔馬爾·阿明·塔貝特這一化名。他很快在阿根廷的敘利亞僑民中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并于1962年初來到大馬士革。帶著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結交的敘利亞朋友的介紹信,科恩幸運地在敘利亞統治圈站穩了腳跟。他神通廣大,曾充當復興黨政府和敘利亞前流亡總統之間的使者,據說他甚至還可能在敘利亞政府內閣獲得一個職位??贫靼l回了大量關于敘利亞的政治、軍事和外交事務的報告,三年后,科恩被敘利亞反情報機構抓獲,并于1965年被處決。
利用非官方掩護將情報官員以普通移民的身份安插進對象國,這是一個特別野心勃勃的做法。顯然,讓情報官員進入一個正常接受大量移民和訪問者的國家,比讓他進入一個不接受移民,對訪問者嚴密監視且邊界戒備森嚴的國家,要容易得多。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關于魯迪克·澤門奈克的,它可以說明蘇聯愿意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運作此事。魯迪克·澤門奈克是捷克僑民,被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招募。他借用魯道夫·赫爾曼(德國人,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身份,在東德居住了大約一年,于1957年底帶著他的東德妻子(其實也是蘇聯情報官員)和剛出生的孩子去了西德,使用的是普通的東德難民身份。
在西德呆了4年后,赫爾曼移居加拿大,辦了一家小企業,制作廣告和商業膠卷。他為克格勃完成了多項無足輕重的任務,譬如,遞交他在經商過程中接觸到的政客、記者們的"名人報告",與真實身份為克格勃特務的加拿大教授(休·漢布爾頓——譯注)保持聯系。然而他最重要的任務卻是維持其掩護身份,以便在蘇聯與加拿大斷絕外交關系之時,能夠接管由克格勃駐渥太華情報站"站長"控制的加拿大諜報網。
在加拿大工作6年后,赫爾曼受命從加拿大轉戰美國,執行類似任務。他的兒子彼得長到17歲,赫爾曼招募他為克格勃工作。由于彼得在嬰兒時期被帶到西德,自4歲起即在加拿大和美國長大,其背景不會引起任何懷疑。他將在美國政府中謀職,以便作為線人(或稱"鼴鼠")為蘇聯長期工作。假如不是幾年后聯邦調查局識破了赫爾曼,并威脅要逮捕他們全家,彼得真有可能獲得成功。
政府在開展人力情報搜集時,如何將官方掩護與非官方掩護結合起來取決于多種因素。廣而言之,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其搜集情報的類型,以及獲取情報的可用手段。例如,冷戰期間美國及其盟國針對蘇聯的人力情報搜集,主要集中于蘇聯領導人的意圖、蘇聯的軍事力量和蘇聯情報機構針對西方的行動。上述搜集重點,加上蘇聯安全機構對所有外國人進行的嚴密監視,就決定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力情報搜集活動只能依靠官方掩護的情報官員。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年來中國極大地依賴非官方掩護開展的在美國的情報搜集行動。中國情報機構也通過官方掩護進行傳統招募和搜集,中國的人力情報也常常利用大量的非官方掩護情報官員體系,包括公司、科技及學生交流計劃、商業及科技代表團。中國情報機構也使用長期"休眠"的特工,他們從中國移民國外,成為定居者,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停止情報活動,然后才在定居國開展情報活動。中國政府對獲取先進的美國技術和相關信息的迫切心理、美國商業市場的相對開放、在美國容易獲得居住權、移民較易融入華人社團,這些都成為中國情報機構廣泛使用非官方掩護身份的原因。
情報員的類型
正如我們可以將情報官分為官方掩護情報官與非官方掩護情報官一樣,我們也可以對形形色色的情報員分類。情報員基本可分為兩種:一是情報官做好準備工作后招募的情報員;二是不請自來者,他們自愿幫助外國情報機構,某些時候確實是步行進入大使館的。
通常認為被招募的情報員更加,因為情報官在招募之前有機會研究他們的特點和動機。另外,之所以招募這些人員,是因為他們能接觸重要情報。但是,人員的甄別與招募是一項費力、耗時的工作,而且也無法保障那些潛在人選一定會對招募企圖作出積極回應,哪怕他們經歷了最細心的審查和挑選。
與此相比,不請自來者自然令人生疑。所謂的自愿者可能是受他自己國家的情報機構派遣來傳遞虛假和誤導性信息的,或打探對方情報機構的運作方法,或為了給對方情報官員設置陷阱,以達到逮捕或驅逐他的目的。但是,如果情報機構過度懷疑不請自來者,也有可能錯過輕松獲取情報的良機。不請自來者開始被忽視、拒之門外,成為極有價值的情報來源,這樣的例子在情報史上并不少見。
此類事件中,關于弗里茲·科爾比的案例比較著名。他是二戰期間德國的外交官,負責篩選德國各駐外使館發回柏林的海量電報。這些電報常常觸及敏感的外交、戰略、軍事及情報內容。幾經努力,科爾比還偶爾擔負起官方信使工作。1943年8月,他攜帶近200份柏林外交部的檔案來到瑞士。他首先與英國駐伯爾尼大使館接洽。由于懷疑科爾比為"挑釁性的間諜"或德國臥底,英國大使館回絕了他。他轉而又找到了美國駐瑞士情報站負責人艾倫·杜勒斯。杜勒斯雖然謹慎,但沒有謹小慎微到英國人那種程度。他開始與科爾比合作。后來,科爾比多次來到伯爾尼,提供了超過1500份的德國秘密檔案。科爾比可能是美國二戰史上最成功的間諜。
除了根據類型分類外,我們還可根據提供情報的動機對情報員分類。他們之所以充當外國情報機構的線人,可能是因為意識形態、種族、宗教信仰方面的動機;對自己國家的行動與意識形態感到失望;貪財;心理失衡,想為生活找點刺激;受到政府的不公正待遇,因而報復政府;受到外國情報機構的脅迫。情報員充當線人動機的重要程度,取決于其所在社會的特點和外國情報機構的運作方式。
例如,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蘇聯針對美國和英國的人力情報搜集史顯示,美國人和英國人賣國的動機經歷了從意識形態到貪心和報復的實質性變化。20世紀30年代,蘇聯發現共產主義對劍橋大學的許多師生(甚至包括一些家庭顯赫的人)頗有吸引力,出現了對蘇聯非常有利的意識形態氛圍。當時招募的學生,后來成為潛藏在英國政府中的蘇聯間諜的人包括蓋伊·伯吉斯、唐納德·麥克萊恩以及哈羅德("吉姆")·菲爾比。
無聲的戰爭》一書堪為情報領域理想的入門讀物。它對情報工作進行了介紹,并對情報界的缺陷進行了分析和揭露,各方面的平衡做到了。一埃略特·A·科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戰略研究主任)普通讀者了解真實情報世界的起點。
羅賓·w·溫克斯(《斗篷與長袍:秘密戰中的學者》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人們通常認為情報工作的重心是情報搜集,諜報是主要的情報手段,情報工作是一種藝術,保密性是情報工作的主要特性。但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一種新的情報觀就在美國出現。以威廉·蘭格和謝爾曼·肯特為代表的美國戰略情報局的分析家們,竭力將情報分析作為一種科學來看待。他們認為,情報搜集不能解決情報工作中的不確實性問題,情報分析是情報工作的中心環節,情報研究同社會科學研究沒有什么區別,具備了科學世界觀、掌握了科學方法的情報分析人員,可以對事態發展進行科學預測。這種新的情報觀成為戰后美國情報工作的主流思維。
舒爾斯基認為,情報分析與社會科學研究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相似,但兩者之間存在著重大區別:社會科學研究的目標是追求客觀知識,有些社會現象雖然難以理解,卻不會故意欺騙人類的認識。這與情報工作全然不同。情報涉及的是人類社會之間的斗爭。對手不僅阻撓別人了解自己,還故施誤導和欺騙之事。因此,情報研究與科學研究還是存在質的差別,情報事務遠比社會科學研究復雜。
由此可見,舒爾斯基的觀點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美國情報界占主導地位的謝爾曼·肯特的情報觀念的一種匡正,它反映了二戰以來美國情報工作的新特點,更能反映美國情報工作的真實情況。 雷·S·克萊因(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
這本書翻譯的還可以,金城出版社的此類書是這個出版社的拳頭產品。
很好看,作者娓娓道來,很有意思,但破譯密碼細細看的話,還是很辛苦
這本書寫得很深刻,但是通俗易懂,翻譯也還能看。不像有些翻譯的專業書一點都不專業。
本人比較喜歡和二戰相關的書,在書店看到,很喜歡就買來讀,領略到很多原來不知道的
對美國的情報工作和情報部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要有蘇聯的資料就更好了。
前幾年去書店,總是想找一些關于情報學的書籍學習,但始終未能如愿。當我發現這本教科書時,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與國內的同類型書相比,既有理論又有案例。一看就是總結后的產物。國內很多同類型的書都是學者坐著家里抄來的,缺乏實際指導感覺
經典書籍,內容很專業,讀起來很通俗,翻譯得也好,值得一看。
通篇都是講情報的歷史,沒有什么新鮮感。如果你不是研究情報歷史,沒有必要購買。如果你對情報感興趣,可購買其它的書籍。
這本書在情報類的圖書里面非常有名,這個版本翻譯得非常精準。不錯的書,值得讀讀。
內容較少,主要講框架,幫你了解情報的前因后果
在情報世界中穿梭,頗有意思。這本書描述的戰爭場面非常精彩。
最近發現,其實情報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腥風血雨的多,感興趣。
難得一見的好書,在情報類的圖書里面,這本書比較有價值
情報世界的全面介紹,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人,會有收獲的
作者是實戰派,觀點視角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而且不僅局限于情報領域,更應放在當今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的大背景下來看
絕對值得收藏的一本書,詳細介紹了情報的收集發展歷史,很值得借鑒。
買了一套書還沒看到這本 不過看起來挺好培養思維吧
一直有個遺憾,沒能去當兵,但人生難免不留遺憾,向往軍營的生活,喜歡諜戰的那種斗智斗勇,于是想更多地了解!
無聲戰爭比真實戰爭更殘酷,更讓人佩服情報人員的智慧與勇氣!
看了這本書的序才知道,原來在美國已經是第3版,可見在西方世界多么受歡迎。作者艾布拉姆•舒爾斯基是美國外交與安全問題專家,曾任參議院情報常設特別委員會領袖。所以他的書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具有深厚的工作實踐支撐。比那些根據資料拼湊出來的情報類圖書好多了。
情報入門的教科書,適合喜歡軍事及情報的人們認真讀一讀,讓你走進奇異的真實情報世界,沒有暗殺、竊取的純教科書式的情報世界
還好,內容只是一些情報知識的最最簡要的概括,以及一定的歷史介紹,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專注細節。
無聲的戰爭,確實是情報研究的經典之作,值得學習
我對于西方大國如何開展情報保密工作一直很好奇,但是國內這方面的圖書很少,可能是因為情報工作的保密性。這本《無聲的戰爭》內容很全面,也很通俗易懂,既有情報理論分析,也有美英等國的情報歷史,喜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