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中國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歷史做了引人入勝的介紹,中國機器人成長的過程也是中國經濟由弱到強的歷程。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多重可能性,本書對想了解中國當代與未來發展戰略的讀者是難得的讀本,對智能制造這一當今世界受關注的高科技領域在戰略層面和科技倫理層面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和思考,其中提出的諸多前沿性觀點是全球都將面對的問題,對中國科學家們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客觀記錄。作品同時揭秘了新松公司品牌建立的一些關鍵細節,其中每一位主人公的經歷并不是簡單地回顧挫折、成功,而是勾勒出了創新者們的經驗教訓,為想要追隨他們步伐的人提供了指導和建議,對創業者和創新者具有很好的引導和啟發。
解析以蔣新松、王天然、曲道奎為首的新松人如何高瞻遠矚、立足未來,多方位展現新松公司的商業邏輯和縱深布局!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員工個人的努力,精益求精、創新突破的工匠精神已成為新松員工信仰。從一個不足百人的小廠發展到資產過百億的行業領導者,有的不止是遠見卓識,還有來自于員工的堅持與付出。
王鴻鵬:山東魚臺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入伍后任職于空軍航空兵第二十四師。1986年畢業于空軍雷達(現為預警)學院自動化系統工程專業;1997年轉業至濟寧市委宣傳部。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獲獎及代表作主要有《共和國的天空》《壓不彎的脊梁》《神奇的藍天驕子——空軍八一飛行表演大隊改裝紀實》《十三億人樂了——中國醫改新模式》《生命線上的奇跡》等。
馬 娜:軍旅女作家。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碩士。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首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獲得者、徐遲報告文學獎獲得者、解放軍總后軍事文學獎獲得者。長篇報告文學《滴血的乳汁》入選2013年度十大報告文學排行榜;報告文學《天路上的吐爾庫》入選2014年度十大報告文學排行榜。責輯的《國旗阿瑪拉》獲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
序曲
該出場了
及時章
Robot——另一個中國夢
01 用一種精神奠基
02 開門弟子
03 “老漂”“小漂”一起漂
04 “巨人”是這樣成長的
05 結緣Robot
06 小平見到了“她”
第二章
我們有了“及時人”序曲
該出場了
及時章
Robot——另一個中國夢
01 用一種精神奠基
02 開門弟子
03 “老漂”“小漂”一起漂
04 “巨人”是這樣成長的
05 結緣Robot
06 小平見到了“她”
第二章
我們有了“及時人”
01 跨洋握手
02 訪日受辱
03 Robot友好走廊
04 “呱呱”落地
第三章
智能博弈場
01 “863”時代
02 “心”與“芯”
03 探訪美國NASA
04 與世界精彩互動
05 “腦”與“手”
06 尋找“長生不老藥”
07 FBI例行調查
第四章
祖國是“本體”
01 萊茵河畔的風聲
02 家書抵萬金
03 冰心玉壺
04 科學人的溫度
05 曲道奎的“道”
第五章
生命賦予機器人
01 CR-01游向太平洋
02 深海角逐
03 難咽的苦果
04 “小龍馬”AGV首
05 巧手“靈靈”亮相
06 “搶飯碗”風波
07 出國淘金
08 父之絕唱
09 新松基因
第六章
國字頭的“準生證”
01 “一所兩制”
02 “藍頂”商人
03 夾縫求生
04 智勝“老法師”
05 敢問風暴
06 破繭成蝶
07 時代“幸運兒”
第七章
大舞臺上秀肌肉
01 先讓精神站起來
02 誰拜上將軍
03 路子不能變
04 特種兵
05 不做“產業漢奸”
06 “洋人”水土不服
07 闖灘大上海
08 春風暖雪夜
第八章
神奇的“魔變”
01 雛鷹離巢
02 對手臨門
03 裂變
04 大國衛士“金剛神”
05 同臺角力
06 “人”在美囧
07 “松松”萌翻天
第九章
三次驚險跳
01 連續撞桿
02 父子沖突
03 逆襲上市
04 步步驚心
05 路演風采
06 不忘初心
07 “2 N M”戰略布
08 擁抱“人間天堂”
第十章
走進RT“心”時代
01 我塑我“心”
02 以“心”喚“心”
03 星智匯
04 “大師”對決
05 新松之新
第十一章
劍指2025
01 2014:機器人元年
02 2025:十年路線圖
03 “超人”炫
04 “亮亮”做客中南海
05 雙馬結盟
06 工業怎樣4.0
07 互聯網怎么“+”
第十二章
巨人永遠在路上
01 A001 號:新松專屬區
02 中國力挺Robot
03 人機必須共融
04 冷思維里的熱度
05 “北京共識”
06 “TOP 10”及時方陣出發
后記
蔣新松立刻產生一種強烈的沖動,中國的現代化就是要搞這樣的機器人工廠。參觀結束時,他向廠方提出購買機器人的愿望。對方看了他一眼,用一種輕蔑的口氣說:“你們會用嗎? 15 年之內我們不打算與中國合作。”蔣新松滿臉漲得通紅,兩道濃眉立刻豎了起來。弱者的憤怒從來都是毫無意義的。蔣新松努力克制心中的憤怒,回敬了一句:“15 年以后,你賣給我我還不一定要你的哪!”
20 世紀70 年代末,在一次國際人工智能研討會上,日本專家炫耀,他們研究的水下機器人已經成功地下潛到千米以下,而正在研制的“海溝”號水下機器人,正向萬米以下的馬里亞納海溝沖擊。蔣新松心頭增添了深深的擔憂。這意味著海洋探索的話語權已經被日本掌握在手里。中國一片空白,無力發聲。蔣新松寢食不安。中國必須在這一領域有所作……
談到水下機器人,一向沉默寡言的封錫盛院士頓時興奮起來,他充滿自信地說:“以‘潛龍二號’為新的起點,我國水下機器人開始游向下一站。未來幾年,中國的水下機器人一定能到達馬里亞納海溝,在那里留下中國人的腳步。”
大概傷害了蔣新松的日本人缺少記性,找上門來的不是別人,正是15 年前,蔣新松及時次去日本要買機器人的這家公司。當時,蔣新松遭到拒絕。沒想到蔣新松的話在15 年之后的今天真的應驗了。這家公司代表提出要來沈陽自動化所里拜訪……
不久,傳來一個好消息,讓巧手“靈靈”挺起了中國脊梁。哈工大機器人實驗室研制出了機器人本體,它的關鍵部件已實現了國產化。巧手“靈靈”終于成為正宗的中國機器人了。
為什么蔣新松會有如此強烈的家國情懷?像蔣新松這樣的老一輩科學家,雖然吃了那么多苦,在“”中遭受了那么多的委屈甚至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為什么他們對黨對國家對科學事業依然那么無限地忠誠和熱愛?
他這樣說道:“在中國社會,真正的精英應該是既能夠自我成長,同時又能夠幫助這個社會進步、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真正的精英是必須要有家國情懷的人,包括對于中國科技體制變革的探索,對科技進步和產業化的推動,這是我們一代人的使命。” 蔣新松立刻產生一種強烈的沖動,中國的現代化就是要搞這樣的機器人工廠。參觀結束時,他向廠方提出購買機器人的愿望。對方看了他一眼,用一種輕蔑的口氣說:“你們會用嗎? 15 年之內我們不打算與中國合作。”蔣新松滿臉漲得通紅,兩道濃眉立刻豎了起來。弱者的憤怒從來都是毫無意義的。蔣新松努力克制心中的憤怒,回敬了一句:“15 年以后,你賣給我我還不一定要你的哪!”
20 世紀70 年代末,在一次國際人工智能研討會上,日本專家炫耀,他們研究的水下機器人已經成功地下潛到千米以下,而正在研制的“海溝”號水下機器人,正向萬米以下的馬里亞納海溝沖擊。蔣新松心頭增添了深深的擔憂。這意味著海洋探索的話語權已經被日本掌握在手里。中國一片空白,無力發聲。蔣新松寢食不安。中國必須在這一領域有所作……
談到水下機器人,一向沉默寡言的封錫盛院士頓時興奮起來,他充滿自信地說:“以‘潛龍二號’為新的起點,我國水下機器人開始游向下一站。未來幾年,中國的水下機器人一定能到達馬里亞納海溝,在那里留下中國人的腳步。”
大概傷害了蔣新松的日本人缺少記性,找上門來的不是別人,正是15 年前,蔣新松及時次去日本要買機器人的這家公司。當時,蔣新松遭到拒絕。沒想到蔣新松的話在15 年之后的今天真的應驗了。這家公司代表提出要來沈陽自動化所里拜訪……
不久,傳來一個好消息,讓巧手“靈靈”挺起了中國脊梁。哈工大機器人實驗室研制出了機器人本體,它的關鍵部件已實現了國產化。巧手“靈靈”終于成為正宗的中國機器人了。
為什么蔣新松會有如此強烈的家國情懷?像蔣新松這樣的老一輩科學家,雖然吃了那么多苦,在“”中遭受了那么多的委屈甚至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為什么他們對黨對國家對科學事業依然那么無限地忠誠和熱愛?
他這樣說道:“在中國社會,真正的精英應該是既能夠自我成長,同時又能夠幫助這個社會進步、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真正的精英是必須要有家國情懷的人,包括對于中國科技體制變革的探索,對科技進步和產業化的推動,這是我們一代人的使命。”
作為一位由臺灣留學美國的美籍華人科學家談自忠教授,他對這個問題會給出怎樣的答案?他說:“我們在國外最擔心中國走蘇聯的路子。當時,蘇聯與中國搞水下機器人合作,是因為國家解體不行了,沒錢,機器人實驗室生存不下去了,他們被逼得沒辦法,這才把機器人研究成果拿出來賣錢。我們這些在國外的人那個時候就怕中國解體。如果國家完了,在國際上就沒地位沒力量,那就糟糕透了!誰還會研究機器人?你們生活在國內,可能體會不到這些的。
曲道奎曾是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信奉者,在德國留學時讀過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克氏以陣地戰理論而著稱。曲道奎發現,陣地戰在這里派不上用場,那是雙方勢均力敵的戰場態勢,他的團隊眼下還不夠格,陣地戰理論不合時宜。曲道奎更加崇拜軍事思想,還是游擊戰管用,更符合中國國情。
雖說,中國機器人勇敢地站起來了,但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國機器人極易被扼殺在搖籃里。面對國際巨頭,曲道奎感嘆道:“如同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和一個健碩的成年人在比拼,其難度可想而知。而這樣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不會給你留下慢慢成長的時間,只有堅持技術創新,勇于開拓市場,讓中國機器人強壯起來,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敵強我弱的對壘下,中國機器人要打入市場……
大家都吃過“茶葉蛋”,蛋殼破裂最多的,才是最入味的。同樣,人生經歷愈豐富,愈有味道。創業是艱苦的奮斗,但可以幫助你成長,成長的快樂會讓你感受到接受挑戰的魅力。大家知道,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里面打破是生命。人生也是如此,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面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能讓自己從內部打破,那么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是一次重生。
那一年,年僅39 歲的曲道奎走馬上任,位居新松機器人總裁之職。這位逐漸被業內外人士所熟悉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領軍人物,終于在他開始追逐機器人理想17 年之后,得以真正擁有了一個機器人事業的大舞臺……
“中國人不可能做得出好的機器人!”這種外國人不相信、中國人不自信的偏見,或者說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才是讓曲道奎最為心酸的。“我們面對的都是一些國內知名企業。他們聽說中國人自己做出了機器人都直笑話:你們能造機器人?”曲道奎回憶說,甚至有客戶放出這樣的狠話:“你不要談了,就是白給我產品我也不敢用。”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競爭、實力相差懸殊的競爭。新松面對的是在市場經濟中征戰了百年的跨國公司。競爭沒有規則,一切皆以成敗論英雄。這就是今天新松面對的客觀環境。沒有人理會所謂的競爭公平與否,所有的眼淚、哀嘆都將被競爭的咆哮聲淹沒;所有的退縮、膽怯、逃避都將被無情競爭的車輪碾得粉碎;所有寄希望于競爭對手發慈悲和拉兄弟一把的想法都是幻想。若想成功,我們只能比對手做得更好、更快。就像羚羊與獅子賽跑,要么比獅子跑得更快,要么被獅子吃掉。我們只有努力地奔跑。我們的選擇就是加油!
曲道奎崇尚的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在他的《戰爭論》中有一段富有人情味的論述,讓冰冷的戰場給人溫暖。克氏說:“當將軍看到他的士兵背負著沉重的作戰行囊在泥濘的風雨中前進,甚至冒著槍林彈雨勇猛向前沖鋒時,不要忘了一旦取得戰爭勝利、贏得和平,要用勝利的成果獎賞那些付出了代價的士兵。”按照克氏的這一理論,新松的效益應該讓付出心血的新松人有所分享。
這天,曲道奎和往常一樣出差回來,由機場直奔公司總部。沿著金輝大道,曲道奎無意中發現新松總部兩側不遠處的兩座大廈,分別豎起兩家外國機器人公司巨大的廣告牌,是號稱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中的兩家企業標志logo,格外醒目。他指著品牌子,對幾位公司高管說:“瞧!對手來到家門口了,我們怎么辦?”
在新松公司辦公樓前的停車場上,細心人會發現老總們的車牌號很特別,都是1545。所不同的是每個人把自己姓的及時個字母嵌入車牌號中間。這有什么講究?曲道奎解釋說:“1545 是五岳之首泰山的海拔高度。在五岳中,泰山的高度并不是較高。選擇泰山,我們要的不是較高,是追求至尊。”
曲道奎是個極要臉面的人,愛惜聲譽勝過生命,也從來沒遇到過這種窩囊事。兩次上市都沒成功,一世英名全給毀了。拋開個人榮辱不算,新松公司呢?新松公司的名譽不能栽到我曲道奎手里,那是多少人的心血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新松!
中國現在不缺富人,缺乏的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富人。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中國人,大富豪不少。但是,有幾個是靠科技發明致富的?多是靠房地產開發、挖煤挖礦或者外來產品的制造商。這種富人越多,人民的生活成本就越高,幸福指數則越低。
華為搞房地產了嗎?肯定沒搞。我比較欣賞任正非。自己有真正的目標、價值觀,知道企業要做什么。一個企業要為社會、為人類的發展長河注入源泉。這是一個企業的真價值。我覺得華為確實是中國企業應該學習的。
他這一生科研成果幾次“清零”,到德國留學,他把原來的都放下了,從頭再來;回來后,他專注技術應用、市場開發,等于從頭做起;這次從所里出來,帶著研發部做公司,又是一次“清零”。他說,仔細想想,人生一輩子免不了“拿起來”“放下”“放下”“拿起來”。人生就是一種多項選擇的過程。集體“下海”是大家面臨著命運與未來的一次選擇。其實,人生是一條有很多岔道的路,需要不停地做選擇。勇敢地“拿起來”,再勇敢地“放下”,不同的選擇會造就出不一樣的人生。有時,放棄一些擁有和優勢,我們會立刻擁有一次再去選擇、再得到新的機會,可能得到的會更多。
2014 年的一個夜晚,中央電視臺以一場獨特的視覺盛宴把一年一度的辭舊迎新推向高潮。在一號演播大廳里,由中國科學院、中央電視臺共同發起,聯合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工程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的“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隆重舉行。這是科技領域里的巔峰盛會。中國科學院林惠民院士揭曉了及時位科技創新人物:“他帶領的團隊創造了中國機器人發展史上的108 項及時,研發的機器人遍布全球15 個國家。2014 年,他首創了40 噸‘重載雙移動’機器人系統,又以20 千克大負載真空機器人經驗豐富全球。他和他的團隊用滿滿的創新自信,書寫著中國機器人發展的新篇章。他就是: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教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當代著名作家 何建明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們重要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超自身,完成我們做不了的事,機器人就這樣應運而生,而中國機器人的發展史,則是我國科技發展“從高原走向高峰”這一重要歷史使命的實踐。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 宋曉剛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在制造業水平上有了極大提升,中國制造已經成了一個響的中國符號。在這個異常艱難、曲折的過程中,無數的企業領導者和基層技術人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就包括了以新松公司的科技工作者為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所作的貢獻。在《中國機器人》這本書里,對此有著生動的講述,其中的很多人和事我是很熟悉的,但翻閱一遍還是感慨萬千。
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理論處處長、文學評論家 李朝全
這本書是中國作協的重點扶持作品。它描寫了一個即將到來的嶄新時代——工業4.0時代。它是一部時展的宣言書,宣揚了在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之后,人類終于迎來了智能化時代。它亦是一部人類進化記錄書,記載著我們人類從遠古時代走來,從猿人到直立人、現代人再到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新的人類,那就是智能人。
《中國機器人》這部作品不僅把握了這個時代的風氣之先,也走在了科技發展的前沿,它不僅是一部嶄新的作品,重要的是它展現出的科技人的一種偉大的精神——產業報國、科技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家教育部特聘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原“863”計劃“十五”機器人主題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王田苗
人的情感以及創造性的智能,還有人類的帶有生物和機械特性的機體,從技術角度來講是機器無法達到的,但機器人可以晝夜不斷地學習,甚至不斷地“喂”數據,以達到人類無法達到的學習效果,又是人類所無法企及的。90%的人都在用小數據、小概念、小知識來判斷大數據、大概念,但當需要處理大到一定程度的數據時,人類的方法就行不通了,機器人的應運而生,幫我們解決了許多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與人、人與社團的關系,逐漸轉變成人與機器、人與媒體的關系。但是,這種關系越緊密,我們就對機器代替人類是否會對社會的形態造成顛覆越擔心,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就是期待《中國機器人》這本書是否可以給出一份清晰的答案。
中國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曲道奎
這本書描述了中國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也是中國高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在科技上,特別是高科技領域,也取得了非常豐厚的成果,在機器人這個高端領域,新松作為中國機器人的龍頭,我們的研發,我們的創新,我們的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本書也是地描述了新松從研發創新,到后產業化,一直到走到國際舞臺,來同臺競技這么一個艱苦的歷程,這也是中國機器人的一個發展縮影;也描述了幾代知識分子艱苦努力,奮發有為的創新精神。
整體感覺不錯
非常滿意 推薦大家購買
了解中國機器、中國智造的一本書
不錯的書大家可以細細的去讀。當當服務也不錯。
這本書挺不錯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書很好,快遞很快,沒有破損,書的質量也不錯。
書很好,快遞很快,沒有破損,書的質量也不錯。
不錯。挺好!非常好,值得看看!
正品,發貨快,服務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很好的書,待我好好看一看
報告文學類書籍。
滿意的購物
發貨快,服務好,正品,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還行吧。了解一個大概。一個初步。淺顯易懂。
2016中國好書推薦。
好好學習,努力充電
當當送貨太快了,保裝完好,在當當多次購買圖書,還會繼續,謝謝快遞小哥的火速送貨。
書到手,設計不錯,內容中國機器人的發展史,自豪!
在圖書訂貨會上關注了這本書,終于到手了,待詳讀。
這書看的有點激動,為中國制造,中國機器人制造自豪
朋友推薦的書,還沒看,不過書的設計和紙張都不錯,期待內容
、看封面原來以為是本科技類的書,不想是紀實文學,設計不錯
看書名以為是科幻小說,其實是紀實文學,新松公司發展史,寫的勵志
想了解新松公司,想知道一個好的團隊是什么樣的,這本書里都有,不錯?。?!
4.23讀書日后在當當買了7本書,質量信得過,書籍全面。
孩子學了這方面的知識,讓他了解中國機器人的情況。
物流配送體系好,書到達特快,足不出戶,打折率又好!越來越喜歡雜志之家嘍!
機器人被現代社會所推崇也有一定的道理!以后的社會全是智能化的設計!機器人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