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字往往代表著閑情安居、歡飲作樂,而家宴更是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于幸福安逸的全部理解。本書以家宴為主題,從6個不同的方面,匯集了48道日常生活中的常見菜品。從每道菜的制作步驟,到其背后的歷史文化變遷,堪稱色、香、味俱全。既暖胃,又暖心;既是一次口腹的享受,又是一次歷史文化之旅。品讀中,時而發(fā)幽思懷古之情,時而有他鄉(xiāng)遇故知的驚喜,正所謂“宴飲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這既是一次口腹的享受,更是一次歷史文化之旅。
一粥一飯中,蘊藏著豐富的民族心里內涵和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
一切懷舊、思鄉(xiāng)、流浪的情懷都將在這里得到妥帖的安放或激情的綻放。
顏雅琴,筆名陌白衣,女,湖南人,武漢大學哲學系博士后,曾出版過青春文學、童話、散文、劇本、翻譯、學術等各類作品。因時常混跡于長江以南各省,故極愛繁華,好鮮衣,好美食,好華燈,好煙火,閑時看書、做菜,喂飽精神與肉體。
及時章 舊時光的滋味
素燒烤麩
涼拌海蜇絲
梅菜扣肉
砂鍋魚頭
咸酥溪蝦
荷葉蒸排骨
豆豉苦瓜
酸姜皮蛋
第二章 何以解憂,唯有肉
紅燒獅子頭
東坡肉
香酥鴨
香辣肚絲
蔥香黃魚
貴妃牛腩
花雕蒸全雞
糖醋魚
第三章 骨肉果菜,食養(yǎng)盡心
人參雞湯
紅燒海參
筍菇豬肚湯
花生鳳爪湯
蠔油蒸鮑魚
菠菜炒豬肝
百合燴鮮蔬
蘿卜絲鯽魚湯
第四章 行萬里路,識萬般味
紹興醉雞
白斬雞
西湖牛肉羹
菜脯肉末蛋炒飯
火腿三絲
港式叉燒
客家咸豬肉
揚州炒飯
第五章 味蕾的環(huán)球之旅
黑椒牛排
泰式海鮮酸辣湯
韓式泡菜炒飯
日式炒烏冬面
炸蔬菜天婦羅
照燒豬排
培根圓白菜
焗烤奶油龍蝦
第六章 舌尖上的“小確幸”
杏仁豆腐
奶黃包
糖藕
鹽酥雞
湯圓
烤羊肉串
脆皮紅薯
三杯玉米
素燒烤麩
上海人的童年記憶離不開烤麩的味道,綿糯烤麩里包著的不僅僅是滿滿的微甜湯汁,更是縈繞著濃油赤醬的上海灘舊時光的滋味。但每次在北方大談烤麩的美味時,十個聽眾里面總有八九個露出狐疑神色——那是什么?此時,只需將“烤麩”二字替換成“面筋”,便往往能收獲無數恍然大悟的認同感,絕無甜咸豆腐腦爭斗之虞。
烤麩與面筋,名字上看著毫無關系,實際上卻并無多大區(qū)別,都是將面團反復搓洗后或蒸或烤或煮,出現(xiàn)的一份份蜂巢般充滿孔洞的柔韌產物。那一個個細小的空隙,便是日后用來吸收香濃湯汁的美味所在。
正是由于擅長吸汁入味,烤麩此物,在實用百搭這一方面,簡直能與豆腐比肩。其吸滿湯汁、滿口留香的質地,也與凍豆腐相差無幾,只是口感上更為柔韌耐嚼,多了幾分風骨。
也是因為這一份毫無性格的百搭特性,南甜、北咸、東鮮、西辣,不管你宴請的是來自大江南北的哪一位客人,都能從一盤做法不同的烤麩或面筋中找到滿滿的歸屬感。
傳說烤麩源自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這位皇帝生性節(jié)儉、篤信佛教,不但長期茹素,還曾經親自跑去寺廟出家,更下令將祭祀神靈的牛羊犧牲改為用面捏成的牛羊模型。烤麩由信佛的梁武帝發(fā)明雖然并無史料證據,但后世的僧院名剎,倒是真的多半擅長料理面筋或烤麩——形形色色的素雞、素肉、素魚,不少就是由樸素的烤麩加上花樣百出的湯汁烹飪而來。
愛吃烤麩的僧人實在太多,其中最有名的,恐怕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詞僧釋仲殊。陸游曾在《老學庵筆記》里回憶仲殊,說他愛吃面筋,但吃法異于常人,喜歡“漬蜜食之”。“漬”也就是腌漬的意思,“漬蜜”多半就是用蜂蜜腌漬面筋后吃。這樣的做法不但我們現(xiàn)代人看著像“黑暗料理”,宋朝人也紛紛表示難以接受,以致“客多不能下箸”。唯獨蘇東坡與他一樣嗜甜如命,將蜜漬烤麩吃得津津有味——怪不得二人能成為至交好友,談詩作賦的文藝情懷,恐怕還沒有一碗蜜漬烤麩的友情來得濃郁綿長。
鐘愛烤麩的古人遠不止仲殊與蘇東坡,南宋的吳自牧在《夢粱錄》里懷念故都臨安過眼云煙般的繁華盛況時,就一口氣寫了若干種烤麩的吃法,如“鼎煮羊麩、乳水龍麩、五味熬麩、糟醬燒麩、麩筍素羹飯、麩筍絲假肉饅頭、筍絲麩兒”等,足見當時的南宋人民已與當代的我們口味相仿,烤麩多半愛以紅燒,并搭配清新素雅的筍絲或濃墨重彩的糟醬,各具風味。既是情之所鐘,難免要為烤麩作詩寫情,詩人王炎說它“色澤似乳酪,味勝雞豚佳。一經細品嚼,清芳甘齒頰。”宋無亦則寫得更為直白,“山筍麩筋味何深,箸下宜素又宜葷。黃潤光亮喜入眼,濃汁共炙和雞豚。”不是吃了無數碗濃汁燒就的肉燜烤麩,想必是寫不出“黃潤光亮喜入眼”這般直抒胸臆的句子吧。
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同樣極愛烤麩,并且傾情提供了幾個方子,“一法,筋入油鍋炙枯,再用雞湯、蘑菇清煨;一法,不炙,用水泡,切條入濃雞汁炒之,加冬筍、天花。上盤時宜毛撕,不宜光切。加蝦米泡汁,甜醬炒之,甚佳。”一口氣包攬了油面筋、水面筋、紅燒、清炒等多種做法,還念念不忘地叮囑了細節(jié)——不要把烤麩切得過于規(guī)整,用手來撕,更有隨興為之的美感。
烤麩宜葷宜素,宋無亦與袁枚想必更喜葷燒,卻也有不少人偏愛素食。《西游記》里唐僧師徒化緣的食缽里常見素燒烤麩,而八戒吊在金角、銀角二位大王家的房梁上,心心念念的除了飽肚子的精米細面,也就是“竹筍茶芽、香蕈蘑菇、豆腐面筋”了。《紅樓夢》里的晴雯姑娘,也曾特意差遣小丫頭小燕去廚房里囑咐要一碗蘆蒿炒面筋,還要“少擱油才好”。為此,廚娘柳嫂子還調侃大觀園里的姑娘們,每日細米白飯肥雞大鴨子吃膩了,這才鬧起面筋豆腐醬蘿卜的故事來。
現(xiàn)代社會不同古時,普通人也如賈府里的少爺小姐一般,每日里細米白飯肥雞大鴨子吃得膩歪了,家宴上若能出現(xiàn)一碗素而不淡、柔韌多汁的素燒烤麩,想必更能吸引大家的筷箸呢。
在書店里看中,然后上網買的! 蠻好!
圖文并茂,還有菜譜。還沒細看。質量可以。
我比較喜歡
美食匯編
有專業(yè)水準,內容翔實
不錯。。。。
書不錯 內容也很好
價格優(yōu)惠,包裝很好,推薦購買!
不錯,好評!~
很不錯的一本書。很多次在當當買書了,正品有保證。物流也很快,主要是還便宜,性價比相當高。
整體感不錯,性價比高
書是好書,只是目前還沒看而已——產品我是很滿意的,價格也是相對合適。所以我對自己的選擇很滿意的說,為了方便其它評論我將複製下現(xiàn)在這段評論作為小尾巴而存在著
一般般,反正拿來看不是裝逼
正版好書,裝幀精美,內容不錯,價格實惠,發(fā)貨迅速,服務熱情,包裝周到。
書有一處切紙有問題,兩頁折疊在一起(缺角)被裁剪,快遞很給力。
包裝非常好,每一本都用薄膜保護好,當當值得信賴
很好啊 有詳細的菜譜 但這本書不是簡單的菜譜 還有關于這些菜的歷史背景 值得一讀
很不錯的書!價格也不錯,都是活動時買的,在雜志之家能保證正版!內容很好!
美食是不同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的味覺體現(xiàn),在美食中,蘊藏著最感性的文化密碼,正是這種差異性,構成了美食不同凡響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