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和鄉情,似乎是永恒的題材。
人到老年,會常常發呆,念叨起過去的事情。
作者是一名建筑師,也是一個會思鄉念舊的普通人。
他習慣將有關年少時代的鄉村、街道、戲臺與親人、師長、朋友的記憶,寫或畫下來。
這是他思念故鄉與故人的方式。
1.作者胡紹學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1959年畢業后從事建筑事業至今,有著豐富的建筑專業經驗和藝術涵養,本書即是他從業多年的一個人生整理;
2.本書集專業知識、美學藝術、風土人情等內容于一身,既有建筑學干貨,也有平和動人的一面。
3.本書分為兩部分,部分為“憶故鄉”,作者回首舊時光,記錄當年的戰亂、苦難和有苦有甜的童年記憶。第二部分為“憶故人”,以他的眼光和角度記錄了梁思成、貝聿銘、吳良鏞、丹下健三、扎哈 哈迪德等建筑界大師的故事和建筑造詣。
4.輔以多幅全彩插圖(作者的速寫畫、設計手稿、大師舊照),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圖文資料。
胡紹學,1936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總建筑師。14歲就讀于杭州高級中學,17歲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1959年畢業后留校從事建筑教學及建筑設計工作至今。1989年于英國牛津理工大學進修,1993年于美國哈佛大學進修。1993年至1997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1989年至2000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2000年獲得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數十人,設計作品多次獲得國家金獎、銀獎及省部級獎項,發表專業著述3本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憶故鄉
003 戰亂中的童年
031 勝利返鄉
041 動蕩依舊
055 少小離家老大回
060 上學路上
077 貢院前的回憶
083 故居雜憶
092 西湖情
憶故人
113 “拙匠”與大師
梁思成先生的教誨使我終身難忘
134 回憶戴念慈先生
142 回憶張镈先生
154 回憶汪國瑜教授
166 回憶貝聿銘先生二三事
176 回憶丹下健三先生訪問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185 一個有趣的法國朋友
和安德魯先生合作設計國家大劇院
209 參加“香港回歸中國紀念碑”國際設計競賽
評選活動的回憶
220 一顆殞落的明星
追憶扎哈 哈迪德
番外篇
227 天籟之聲
回憶齊云山之旅
我要送給北京一個月亮
(中國大劇院的設計經歷)
在巴黎期間,我們雙方共同討論了各自準備的大劇院方案,互相提意見及建議,商定由雙方各自完成全套方案設計圖紙及模型,提交給業主委員會,這已是第四輪方案了。這一次,我們清華的方案也做了很大的變動,我們放棄了前幾輪方案的布局(三個觀眾廳分別布置在東西兩側,建筑中央部分南北貫通的布局),采用了大劇院三個主要的觀眾廳(歌劇院、戲劇場、音樂廳)并列布置的布局,建筑的整體平面形狀為半圓形,我們戲稱這個方案為“半個月亮”,在大劇場北面,我們也布置了半圓形水池,和大劇院平面合起來是一個完整的圓形。法方對我們的方案基本上沒有提出什么意見,安德魯說清華的這個方案平面布局和他們的方案差不多了,說明雙方設計理念已經接近了,他也很贊成大劇院前面有大水池,說這樣能產生倒影,夜晚時會很美麗。但是他說大劇院距離長安街太近,他還是堅持要改變規劃設計條件,他們還是決定把大劇院整個建筑往南再推移一百米。
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十分冒險的想法,這種想法勢必會改動人民大會堂西面的整個規劃布局,還勢必要進行大片舊城區的拆遷工作,這能獲得北京市當局的認可嗎?但安德魯決心已定,我們也就不說什么了,那就這樣吧,有一個大膽改動規劃條件的方案也好,看看北京市規劃部門的反應吧。
安德魯向我們介紹他的橢圓形方案,他連連用手勢比喻說他這個方案是“一個水中的月亮”,“不是鴨蛋。”他說他要送給北京一個月亮,他這個說法和理念的確很有感染力,但我們總覺得建筑的外形還是有點兒不太像一個月亮,我當時就說:“……你這個在水面上的半球體是半個橢圓體,加上水中的倒影,也還是一個橢圓體,總還是有點兒勉強……”安德魯說:“……人們會有想象力的……”他這話說得也有道理,我們又對他們這個方案提出了一些使用功能方面存在的問題(比如布景運輸的問題以及消防疏散的問題等),希望他們進一步改進。這次討論會雙方都有收獲,我認為這次討論已經為雙方拉近了設計理念上的距離。
安德魯再一次語出驚人
這一輪審查方案已經沒有評委會了,而是改由一個“專家委員會”的機構在聽取各方案匯報后,向設計方提出各種問題,設計方應馬上做出回答,然后業主委員會根據專家委員會的意見,向上級領導(國家大劇院籌建領導小組)提交一份報告。
這次方案匯報會規模很大,文化部小禮堂內坐席上可能有好幾十人,會議由賈慶林同志主持,各個方案匯報人在臺上都有些緊張,我在臺上匯報清華的方案時,感覺自己嗓子發干,聲音有些發啞(也可能有前兩天感冒的緣故)。輪到安德魯介紹ADP 的方案時,他介紹完整個方案后,許多專家都搶著發言,其熱烈程度和其他幾個方案介紹完后的情況不同,當時我感覺,之前專家們好像憋了一口氣,現在火力全開了,看來這個“大鴨蛋”確實引起了震動,我原先的估計沒有錯。專家們的發言大都集中在兩點上:一是這樣的方案怎么能和天安門廣場建筑群協調?另一點是幾乎所有的專家們都認為這個方案沒有考慮建筑節能的問題,有的專家直接問安德魯:“你這個方案形成這么高大的室內空間,你考慮過這會造成多大的能源浪費嗎?夏天時,空調要耗費多少電你清楚嗎?”我當時感覺小禮堂內的空氣仿佛又緊張了。
但安德魯的有些回答,卻更使人吃驚。
他在回答國家大劇院與天安門廣場的關系時說:“我們的方案現在已從長安街馬路邊線后退160 米,現在從天安門城樓上看不到大劇院,大劇院的建筑形式和天安門廣場周邊建筑群的協調問題,可以說不存在……你們提的問題是多余的。”
安德魯又說:“有的專家提出我們這個方案室內有這么高大的室內空間,夏天開空調的時候浪費能源,我要說的是,不用考慮上部空間的溫度有多高,因為大廳上面的空間那是蒼蠅待的地方……”安德魯的回答,針鋒相對,也可以說有些盛氣凌人,我估計不少專家接受不了。但是并沒有人起來對安德魯的答辯加以反駁。
我立刻明白了,在場的專家們畢竟都是學識豐富并有涵養的專業人士,安德魯的話雖有些粗魯,但專家們已經理解了他想表達的意思。安德魯的話是有些道理的,在高大的大廳空間中,可以只在人們的活動范圍內采用空調,上部空間比較熱也沒有關系,只要想辦法把熱量排出去就行,這是現代建筑節能的新趨勢,也是比較合理的措施。這次會并不需要投票評選,因為這是一次專家審查會,會后,由業主委員會決定下一步的工作步驟。這次會后,我們等了很長一段時間,大約有三四個月之久吧,也沒有聽到業主委員會方面有什么消息。
海上生明月
2006 年國家大劇院落成揭幕,首演式那天,我正好在青島出差,沒能有機會體驗盛況,深感可惜。但我回來后,在報紙上看到一張大劇院的夜景照片,大劇院整體的輪廓被燈光投射,顯得雪白閃亮,映在池水中的倒影正好和水面上的實體組成一個完整的橢圓形,在深紫羅蘭色的夜空中,潔白晶瑩……我不禁想起安德魯在巴黎時說過的那句話:“我要送給北京一個月亮。”我當時還揶揄他說這只是一個橢圓形,不是圓的,但現在我看到它的夜景照
片時,我頓時想起了張九齡的著名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安德魯曾經說過“是不是月亮要靠人的想象”,他說對了,這樣的大劇院的夜景肯定會激發人的想象力的。
1958 年我22 歲,在大學畢業前一年開始參加北京國家大劇院的設計工作,直到2001 年夏天為止,共參加過國家大劇院的設計競賽大約有十幾輪吧,可以說我的建筑生涯中,大部分時間都和這座大劇院有干系,國家大劇院確實是我的一個揮之不去的難忘的情結?,F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終于建成了,我的大劇院情結也解開了,終結了。現在我已老了,安德魯也老了,他也退休不做設計了。我寫下這篇文章,一方面是借此回憶那段難忘的歲月,同時也是對我結識的這位有趣的法國朋友的憶念。
資料豐富,內容翔實
這個商品很不錯!
在當當買了很多次書了,還是一如既往的好,物流也快,還能貨到付款。品種很齊全,價格也很實惠。
憶故鄉,思故人,拙匠與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