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修訂版)》以能力教育為核心,對傳統的平面構成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強調了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把形態感覺和情感表現單列一章,突出了學生創造個性的培育和自我情感的抒發。同時,改革了傳統單一的手繪教學,采用了全新的粘貼、手繪、電腦制作“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優化了教學過程。探索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題教學,能滿足專業基礎教學改革的需要。
《平面構成(修訂版)》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教學內容及方法新穎獨特,并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的檢驗,可在較短的學時里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及中等專業學校藝術設計專業教材,也可供廣大藝術設計工作者和藝術設計愛好者參考。
本教材是網絡信息情境下的設計教學改革成果,以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采用“粘貼 手繪 電腦制作”三位一體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強調學生的創造個性。本教材知識新穎,重點突出,條理清楚,圖文并茂。每個訓練課題,都配有高質量的作業圖例,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和迅速提升教學效果。
導論:平面構成與平面構成教學
(一)平面構成與構成教學
(二)構成與圖案
(三)構成與設計
一、平面構成的形態要素
(一)形態要素之一——點
1.點的特點
2.點的視覺特征
3.點的構成
4.點的錯視
(二)形態要素之二——線
1.線的分類
2.線的視覺特征
3.線的構成
4.線的錯視
(三)形態要素之三——面
1.面的分類
2.面的性質
3.面的構成
4.面的錯視
(四)構成的形式法則
1.對稱
2.均衡
3.變化
4.統一
5.點、線、面綜合構成
二、平面構成的表現形式(上)
(一)重復構成
1.重復構成的特征
2.基本形與近似形
3.重復構成的形式
4.骨格的類型
5.重復構成的要點
(二)特異構成
1.特異構成的特征
2.特異構成的形式
3.特異的分類
4.特異構成的要點
(三)漸變構成
1.漸變構成的特征
2.漸變構成的形式
3.漸變的類型
4.漸變構成的要點
三、平面構成的表現形式(下)
(一)發射構成
1.發射構成的特征
2.發射構成的因素
3.發射構成的形式
4.發射構成的要點
(二)空間構成
1.空間構成的特征
2,空間構成的形式
3.矛盾空間的構成
4.空間構成的要點
(三)對比構成
1.對比構成的特征
2.對比構成的形式
3.對比構成的要點
(四)肌理構成
1.肌理構成的特征
2.肌理構成的形式
3.肌理構成的方法
4.肌理構成的要點
四、形態感覺與情感表現
(一)形態感覺表現
1.形態感覺
2.感覺表現
3.感覺表現構成的要點
(二)自我情感表現
1.自我情感
2.情感表現
3.情感表現構成的要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