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民法總則新解讀(第四版)圖書
人氣:27

民法總則新解讀(第四版)

規范文本,全新法條注釋,生動以案說法,貼近日常糾紛,法規檢索便捷,實用法律工具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理論法學  
  • 作者:[中國法制出版社]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9382738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8
  • 印刷時間:2017-08-01
  • 版次:4
  • 開本:32開
  • 頁數:448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將在總則的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作出具體規定。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采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定寫入本法,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既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為各分編的規定提供依據。

民法總則分為11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附則,共206條。

編輯推薦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作為一套實用型法規匯編,歷經三版,以其、實用、易懂的優點,贏得了廣大讀者的認可,真正成為“遇事找法者”運用法律維護權利和利益的利器。

本叢書選取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領域,將各領域的核心法律作為“主體法”,并且將與主體法相關聯的法律法規分類匯編。

獨家打造五重法律價值:

1.出版

中國法制出版社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所屬的中央級法律類圖書專業出版社,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文本的出版機構。

2.條文解讀精煉到位

叢書各分冊將重難點法條以[條文解讀]形式進行闡釋,注釋內容在吸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人民法院等部門對條文的解讀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全新撰寫,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并根據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糾紛與難題,以[應用]形式,提煉歸納出問題點,邀請學者、律師作出解答。

3. 以案說法生動形象

叢書專設[以案說法]板塊,生動形象展示解決法律問題的實例,這是市面上其他圖書所無法比擬的。各分冊更是加入司法部門的裁判案例,指導實踐更、更有力。

4.關聯法規檢索便捷

叢書各分冊除了精選與主體法相關聯的法律規定外,還在主體法中以[關聯參見]的方式鏈接重要條文,幫助讀者多方位理解相關規定內容。

5.附錄實用法律工具

書末收錄經提煉的法律流程圖、訴訟文書、糾紛處理常用數據等內容,幫助讀者大大提高處理法律事務的效率。

目錄

及時章 基本規定 003

及時條 立法目的 003

第二條 調整范圍 005

第三條 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 007

第四條 平等原則 008

第五條 自愿原則 009

第六條 公平原則[1] 010

第七條 誠信原則 012

第八條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 013

第九條 綠色原則 015

[綠色原則] 015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的依據 015

第十一條 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016

第十二條 民法的效力范圍 016

第二章 自然人 017

及時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018

第十三條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 018

第十四條 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平等 019

第十五條 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 019

第十六條 胎兒利益保護 021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年齡的規定 023

第十八條 民事行為能力人 023

第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 024

第二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 026

第二十一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026

第二十二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028

第二十三條 法定人 029

第二十四條 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及恢復 029

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的住所 030

第二節 監 護 031

第二十六條 父母子女間的扶養義務 031

第二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032

第二十八條 成年人監護 035

第二十九條 遺囑監護 036

第三十條 協議監護 037

第三十一條 監護爭議解決程序 038

第三十二條 公職監護人 041

第三十三條 意定監護 041

第三十四條 監護職責 042

第三十五條 監護人職責的履行 043

第三十六條 監護人資格的撤銷 045

第三十七條 監護資格被撤銷扶養費義務不免除 047

第三十八條 監護人資格的恢復 048

第三十九條 監護關系的終止 049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050

第四十條 宣告失蹤的條件 050

第四十一條 下落不明時間的計算 051

第四十二條 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 052

第四十三條 財產代管人職責 052

第四十四條 財產代管人的變更 054

第四十五條 宣告失蹤的撤銷 055

第四十六條 宣告死亡的條件 056

第四十七條 宣告死亡的優先適用 057

第四十八條 被宣告死亡的死亡日期確定 058

第四十九條 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059

第五十條 死亡宣告的撤銷 060

第五十一條 宣告死亡人的婚姻關系 061

第五十二條 宣告死亡期間收養關系的處理 062

第五十三條 死亡宣告撤銷后的財產返還 062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063

第五十四條 個體工商戶 063

[個體工商戶] 063

[名稱與字號] 064

第五十五條 農村承包經營戶 065

[保障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民法的重要任務] 065

第五十六條 債務承擔規則 065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承擔] 066

[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承擔] 066

第三章 法 人 068

及時節 一般規定 068

第五十七條 法人 068

[法人] 069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069

第五十八條 法人的成立 069

第五十九條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070

第六十條 法人民事責任承擔 071

第六十一條 法定代表人 071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職務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 072

第六十三條 法人的住所 073

第六十四條 法人變更登記 074

[法人登記] 074

第六十五條 法人實際情況與登記事項不一致的處理 075

第六十六條 登記信息的公示 075

第六十七條 法人合并、分立后權利義務的享有和承擔 076

[法人合并] 076

[法人分立] 076

第六十八條 法人終止 077

第六十九條 法人解散 078

第七十條 法人清算 079

[清算義務人的及時清算義務] 079

[清算義務人的擔當主體] 079

[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的后果] 080

第七十一條 法人清算的法律適用 081

第七十二條 清算期間法人的活動 081

第七十三條 破產清算 082

第七十四條 法人分支機構 083

第七十五條 法人設立行為的法律后果 085

第二節 營利法人 086

第七十六條 營利法人 086

[營利法人] 086

第七十七條 營利法人登記成立 088

第七十八條 營利法人營業執照 088

第七十九條 營利法人章程 089

第八十條 營利法人權力機構 090

第八十一條 營利法人執行機構 091

第八十二條 營利法人監督機構 092

第八十三條 出資人權利不得濫用及法人人格否認 093

第八十四條 不得進行關聯交易 094

第八十五條 瑕疵決議的撤銷 095

第八十六條 營利法人社會責任 096

第八十七條 非營利法人 097

[非營利法人] 097

第八十八條 事業單位法人 098

第八十九條 事業單位法人組織結構 098

第九十條 社會團體法人 098

第九十一條 社會團體法人章程及組織結構 099

第九十二條 捐助法人 099

第九十三條 捐助法人章程及組織結構 100

第九十四條 捐助人的權利 100

第九十五條 非營利法人終止時剩余財產分配 101

第四節 特別法人 102

第九十六條 特別法人 102

第九十七條 機關法人 103

[機關法人] 104

第九十八條 機關法人終止 106

第九十九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 106

及時百條 合作經濟組織法人 107

及時百零一條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 107

第四章 非法人組織 109

及時百零二條 非法人組織 109

[非法人組織] 109

及時百零三條 非法人組織設立程序 110

及時百零四條 非法人組織民事責任 110

及時百零五條 非法人組織代表人 111

及時百零六條 非法人組織解散 111

及時百零七條 非法人組織清算 112

及時百零八條 參照適用規定 113

第五章 民事權利 113

及時百零九條 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 114

[人身自由] 114

[人格尊嚴] 114

及時百一十條 人格權 114

及時百一十一條 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118

[個人信息] 118

及時百一十二條 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 119

及時百一十三條 財產權利 120

及時百一十四條 物權 120

[物權] 120

及時百一十五條 物權客體 122

及時百一十六條 物權法定 123

[物權法定] 123

及時百一十七條 征收征用 124

及時百一十八條 債權 125

[債] 125

及時百一十九條 依法成立合同的法律約束力 127

及時百二十條 侵權責任 127

及時百二十一條 無因管理 127

[無因管理] 128

及時百二十二條 不當得利 129

[不當得利] 129

及時百二十三條 知識產權 130

及時百二十四條 繼承權 131

及時百二十五條 投資性權利 131

[股權] 131

[其他投資性權利] 132

及時百二十六條 民事權益兜底性規定 132

及時百二十七條 數據、網絡虛擬財產 132

及時百二十八條 特殊群體民事權利 133

及時百二十九條 民事權利的取得 133

[民事法律行為] 133

[事實行為] 134

[法律規定的事件] 134

及時百三十條 自主依法行使民事權利不受干涉 134

及時百三十一條 權利義務一致 134

及時百三十二條 民事權利不得濫用 135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 135

及時節 一般規定 136

及時百三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 136

及時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 137

及時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137

[書面形式] 137

[口頭形式] 138

及時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變更與解除 139

第二節 意思表示 140

及時百三十七條 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140

及時百三十八條 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141

及時百三十九條 公告作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141

及時百四十條 作出意思表示的方式 142

及時百四十一條 意思表示的撤回 143

及時百四十二條 意思表示的解釋 144

第三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44

及時百四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144

及時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45

及時百四十五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45

及時百四十六條 以虛假意思表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及隱藏行為的效力 148

[虛假意思表示] 148

及時百四十七條 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49

[重大誤解] 149

及時百四十八條 以欺詐手段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50

[欺詐] 150

及時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欺詐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50

及時百五十條 以脅迫手段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51

[脅迫] 151

及時百五十一條 顯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 152

[顯失公平] 152

及時百五十二條 撤銷權消滅 152

及時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54

及時百五十四條 惡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155

[惡意串通] 155

及時百五十五條 無效及被撤銷民事法律行為自始無效 155

及時百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 156

及時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確定不發生效力的后果 157

[民事行為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后果] 157

[民事法律行為確定不發生效力] 157

[返還財產] 158

[折價補償] 158

[賠償損失] 158

第四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159

及時百五十八條 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 159

及時百五十九條 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成就 161

及時百六十條 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 162

第七章 代 理 163

及時節 一般規定 164

及時百六十一條 164

及時百六十二條 效力 165

及時百六十三條 類型 166

[委托] 166

[法定] 167

及時百六十四條 人的責任 167

第二節 委托 168

及時百六十五條 授權委托書 168

及時百六十六條 共同 169

[共同] 169

及時百六十七條 違法 169

及時百六十八條 禁止自己和雙方 170

[自己] 171

[雙方] 171

及時百六十九條 復 171

[復] 172

及時百七十條 職務 173

[職務] 173

及時百七十一條 無權 173

[無權] 174

[催告權] 174

[撤銷權] 175

及時百七十二條 表見 177

[表見] 177

第三節 終止 178

及時百七十三條 委托的終止 178

及時百七十四條 委托終止的例外 178

及時百七十五條 法定的終止 179

第八章 民事責任 179

及時百七十六條 民事責任 180

及時百七十七條 按份責任 180

[按份責任] 180

及時百七十八條 連帶責任 181

[連帶責任] 181

及時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182

[停止侵害] 182

[排除妨礙] 183

[消除危險] 183

[返還財產] 183

[恢復原狀] 183

[修理、重作、更換] 184

[繼續履行] 184

[賠償損失] 184

[支付違約金] 184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85

[賠禮道歉] 185

及時百八十條 不可抗力 186

[不能預見] 186

[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 186

及時百八十一條 正當防衛 187

[正當防衛] 187

及時百八十二條 緊急避險 188

[緊急避險] 188

[緊急避險不當] 188

及時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利益而使自己利益受損的責任承擔 189

及時百八十四條 緊急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90

及時百八十五條 侵害英烈人格等權利的民事責任 191

及時百八十六條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 192

及時百八十七條 民事責任優先承擔 192

第九章 訴訟時效 194

及時百八十八條 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及起算規則 194

及時百八十九條 分期履行債務訴訟時效起算規則 195

及時百九十條 對法定人請求權訴訟時效起算時間 195

及時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性侵致損請求權訴訟時效起算規則 196

及時百九十二條 時效屆滿法律效果 197

及時百九十三條 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 198

及時百九十四條 訴訟時效中止 199

[訴訟時效中止] 199

及時百九十五條 訴訟時效中斷 200

[訴訟時效中斷] 200

及時百九十六條 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 201

及時百九十七條 訴訟時效法定及時效利益預先放棄無效 201

及時百九十八條 仲裁時效 203

及時百九十九條 除斥期間 203

第十章 期間計算 204

第二百條 期間計算單位 204

第二百零一條 期間起算 204

第二百零二條 期間結束 205

第二百零三條 期間結束日順延及期末結束時點 205

第二百零四條 期間計算可法定或約定 206

第十一章 附 則 206

第二百零五條 法律術語涵義 206

第二百零六條 施行日期 206

關聯法規歸類解讀與應用

一、一般規定 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11

(2009年8月27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231

(1988年4月2日)

二、自然人 253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節錄) 253

(2001年4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節錄) 255

(1985年4月10日)

三、民事權利 260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節錄) 260

(1999年3月15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79

(1999年12月19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84

(2009年4月24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88

(2012年5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96

(2007年3月16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338

(2016年2月22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及時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 341

(2014年11月1日)

四、民事責任 343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343

(2009年12月26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379

(2003年12月26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386

(2001年3月8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388

(2014年8月21日)

五、時 效 392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392

(2008年8月21日)

指導案例 396

一、喻山瀾訴工行宣武支行、工行北京分行不當得利糾紛案 396

二、劉志兵訴盧志成財產權屬糾紛案 400

三、吳梅訴四川省眉山西城紙業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406

四、徐愷訴上海寶鋼冶金建設公司侵犯名譽權糾紛案 407

五、王春生訴張開峰、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侵權糾紛案 410

六、李建軍訴上海佳動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決議撤銷糾紛案 416

七、閆某與北京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名譽權、隱私權糾紛案 418

八、林某某被撤銷監護人資格案 419

九、“北燕云依”訴某派出所拒絕辦理戶口登記案 420

在線預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6號公布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及時章 基本規定

[本章說明]及時章是民法總則的“總則”,規定的是民法典最為基本的內容。民法總則草案及時章章名原為“基本原則”。有的意見提出,及時章的內容既包括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也包括立法目的、調整范圍、法律適用規則等內容,“基本原則”的章名難以涵蓋這些內容,有的建議修改為“一般規定”,有的建議修改為“基本規定”。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及時章的章名最終確定為“基本規定”。

本章共11條,主要內容包括民法立法目的和依據、調整對象、基本原則、法律適用規則和適用范圍。

及時條 立法目的[1]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 條文解讀

本條根據各方面意見,在民法通則規定的立法目的基礎上,規定了五個方面的立法目的:

一是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包括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兼具人身和財產性質的知識產權等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保護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是憲法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是民法的首要目的,也是落實和體現憲法精神的表現。可以說,民法總則的全部規定都是圍繞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而展開的。

二是調整民事關系。民事權益存在于特定社會關系之中,民法保護民事權利,是通過調整民事關系來實現的。調整社會關系是法律的基本功能。民法調整的僅僅是民事關系,民事關系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民事關系根據權利義務內容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等,民法通過各種具體制度、規則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最終的目的就是促進和實現民事主體之間生活秩序的和諧。

三是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民法保護單個主體的民事權利,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關系,從而確立并維護整個社會的民事生活秩序。

四是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法律是上層建筑,由經濟基礎決定的,并與經濟基礎相適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于提高權利保障的法治化水平的期望越來越高。編纂民法典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這種法治需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通過編纂民法典、制定民法總則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市場秩序,維護交易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五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凝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內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道路的基本遵循。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據。我國立法法明確規定,憲法具有較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的規定明確了民法總則的立法依據。憲法是民法的立法根據,民法的規定必須體現憲法精神,落實憲法的要求,不得違背憲法。不僅民法的實體內容應當落實憲法的原則和要求,民法制定的立法程序也必須符合憲法關于立法制度和程序的規定。

關聯參見

《民法通則》第1條;《合同法》第1條;《物權法》第1條;《侵權責任法》第1條

第二條 調整范圍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 條文解讀

《民法通則》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總則延續了民法通則規定民法調整范圍的做法,在本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法總則調整的這種關系進行排列組合,包括:自然人之間、法人之間、非法人組織之間、自然人和法人之間、自然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自然人是最為重要的民事主體,民法通則用的是“公民(自然人)”,民法總則直接規定為自然人,自然人就是通常意義上的人,民法上使用這個概念,主要是與法人相區別。自然人不僅包括中國公民,還包括我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法人就是法律上擬制的人,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法律基于社會現實的需要,賦予符合一定條件的組織法人資格,便于這些組織獨立從事民事活動,歸根到底是為了擴展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的廣度。民法通則僅規定了自然人和法人兩類民事主體。在總則制定過程中,對于是否應當認可自然人、法人之外的第三類民事主體,認可的話第三類民事主體的名稱應當是什么,立法過程中有不同的意見。基于社會實踐和多數意見,賦予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民事主體地位,有利于其開展民事活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也與其他法律的規定相銜接,民法總則創設了第三類民事主體。民事主體首先分為自然人和非自然人(組織),非自然人的組織體再進一步劃分為法人和與法人相對應的非法人組織。

民法所調整的民事關系根據權利義務所涉及的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人身關系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無直接物質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關系。人身關系有的與民事主體的人格利益相關,有的與民事主體的特定身份相關。如配偶之間的婚姻關系,父母子女之間撫養和贍養關系。財產關系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基于物質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支配關系,如所有權關系,還包括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如債權債務關系等。從財產關系所涉及的權利內容而言,財產關系包括物權關系、債權關系等。

關聯參見

《民法通則》第2條;《民事訴訟法》第3條

第三條 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 條文解讀

民事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是民法的基本精神,也是民事立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民法總則還規定保護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人身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等,財產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股權等。民法除保護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外,兼具有人身和財產性質的知識產權、繼承權等也受法律保護。除列明的民事權利外,民法總則還規定保護其他合法權益,原因在于,有些民事權益法律并未明確規定,但確有必要予以保護的,法律也應當予以保護。民事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就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不得侵犯就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侵占、限制、剝奪他人的民事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也不得干涉他人正常行使民事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當然,這并非意味著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可以毫無限制,是自由的。相反,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要受到法律、公序良俗的約束,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且國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法律權限范圍內經法定程序,在給予公平合理補償的前提下,可以對民事主體的財產予以征收或者征用。

關聯參見

《憲法》第13條;《民法通則》第5條;《物權法》第4條

第四條 平等原則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條文解讀

平等原則是指民事主體,不論法人、自然人還是非法人組織,不論法人規模大小、經濟實力雄厚與否,不論自然人是男、女、老、少、貧、富,不論非法人組織經營什么業務,在從事民事活動時,他們相互之間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于行政法律關系特有的原則,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首先,體現為自然人的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權利能力就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法律資格,這種法律資格,不因自然人的出身、身份、職業、性別、年齡、民族、種族等而不同,所有自然人從法律人格上而言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其次,體現為所有民事主體之間在從事民事活動時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雖然國家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管理時,作為管理者,與被管理的行政相對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存在隸屬關系或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而當機關法人與其他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從事交易時,二者的法律地位則是平等的。,平等原則的平等還體現為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平等保護就是當民事主體權利在法律上都一視同仁受到保護。平等保護還意味著民事主體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在法律適用上是平等的、能夠獲得同等的法律救濟。正因如此,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關聯參見

《民法通則》第3條;《物權法》第3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合伙企業法》第5條;《合同法》第3條;《婚姻法》第2條;《收養法》第2條;《繼承法》第9條

第五條 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 條文解讀

自愿原則,也被稱為意思自治原則,就是民事主體有權根據自己的意愿,自愿從事民事活動,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及其設立、變更和終止,自覺承受相應的法律后果。自愿原則體現了民事活動最基本的特征。

自愿原則,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民事主體有權自愿從事民事活動。民事主體參加或不參加某一民事活動由其自己根據自身意志和利益自由決定,其他民事主體不得干預,更不能強迫其參加。其次,民事主體有權自主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民事主體決定參加民事活動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決定與誰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并決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內容,以及民事活動的行為方式。再次,民事主體有權自主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終止應由民事主體自己根據本人意志自主決定。,民事主體應當自覺承受相應的法律后果。與民事主體自愿參加民事活動、自主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相伴的是,民事主體需要自覺承受相應的法律后果。自愿或者說意思自治的必然要求就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愿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在行使權利的同時自覺履行約定或法定的義務,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自愿或者意思自治不是毫無約束的的自由與放任。民事主體實現自愿、自主或意思自治的前提是民事主體之間的平等法律地位。因此,民事主體的自愿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必須尊重其他民事主體的自主意志。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還受到民法的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等基本原則的約束,這些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要公平合理、誠實守信,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平等原則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礎,自愿原則即意思自治原則則是民法的核心。民法之所以稱為“民”法,不僅是因為民法是根據人民的集體意志制定的法律,而且根據民法確立的自愿原則,民事主體在參加民事活動過程中有權根據個人意思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且所決定的內容對民事活動的當事人而言具有法律約束力,是民事主體自己為自己定的“法”。

關聯參見

《民法通則》第4條;《合同法》第4條;《婚姻法》第5條

第六條 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 條文解讀

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公平原則體現了民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對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

公平原則首先要求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按照公平觀念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特別是對于雙方民事法律行為,要求一方的權利和義務應當相適應,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應當對等,不能一方承擔義務另一方只享有權利,也不能一方享受的權利和義務相差懸殊。公平原則的這種要求在合同法中得到充分體現。如《合同法》第39條規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第40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公平原則還要求民事主體合理承擔民事責任,在通常情況下適用過錯責任,要求責任與過錯的程度相適應,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合理分擔責任。如《侵權責任法》第24條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公平原則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不僅僅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守基本行為準則,也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應當遵守的基本裁判準則。

[以案說法1]某副食果品有限公司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案中,由于當事人雙方在合作開發房地產項目合同中并未約定有關開發項目新增面積所得利潤的分配方式,雙方因此引發糾紛。人民法院根據公平原則,參照雙方在項目合作中最初約定的分配面積、分配比例以及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實際分配面積比例變化等項目情況,確定了新增面積利潤的分配比例。

關聯參見

《民法通則》第4條;《合同法》第5條、第39條、第40條;《侵權責任法》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肇庆市| 祥云县| 杂多县| 长沙县| 长汀县| 遂溪县| 湖州市| 裕民县| 涞水县| 乐安县| 泰州市| 铜梁县| 丰原市| 且末县| 寿阳县| 凤台县| 塔河县| 开平市| 黄骅市| 都兰县| 萨嘎县| 车险| 新安县| 温宿县| 寻甸| 津市市| 花垣县| 茶陵县| 沁源县| 谷城县| 墨玉县| 长阳| 景德镇市| 桃园县| 林芝县| 文山县| 慈利县| 定远县| 满城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