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題是"中國流域治理研究",該研究是在最近區域公共管理研究興起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研究領域。流域作為區域的一類,亦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自然、經濟體系。因此,研究流域與行政區經濟、地方政府利益、地方生態情況等均有密切的聯系和一定的矛盾,近年來也有不少流域生態破壞或流域災害等事故,如何解決這類災害或事故,如何處理好經濟利益、產業結構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如何完善流域經濟和社會體系,都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有鑒于此,《中國流域治理研究報告》集結了多位公共管理研究方面的知名學者,針對我國流域治理問題的各個方面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本書是"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專題研究報告系列"之一,也是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多年來針對中國改革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現實世界的創新制度、經驗教訓和各國的比較研究方面的成果,通過介紹中國近年來在流域治理和區域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來提出意見、作出評價。《中國流域治理研究報告》分為兩部分,部分是兩篇研究報告,第二部分則有一系列論文組成,內容包括珠江流域公共治理中的政府協調研究、東江流域生態機制、流域治理理論和流域治理實踐案例四大塊。《中國流域治理研究報告》的價值在于,對我國各個流域中存在的問題和既有的管理機制作出了詳細的分析,同時,還給出了流域治理的理論和案例,結合國內外的流域治理經驗,提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治理方法和政策建議。因此,在政府管理領域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也能為各級政府的行動提供有用的信息。
陳瑞蓮,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理論前沿、地方政府與區域公共管理。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行政管理學會學術顧問、廣東省編制管理研究會副會長、澳門區域公共管理研究會名譽會長、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咨詢委員會顧問、廣東省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及外國政府貸款贈款項目咨詢專家。
任敏,貴州大學人文科學學院管理科學系講師,主要從事政府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研究。
前言
上篇 珠江流域治理研究報告
珠江流域公共治理中的政府間協調研究報告
中篇 東江流域治理研究報告
東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報告
下篇 流域治理理論研究與實踐案例
我國流域區際生態補償:依據、模式與機制
我國流域公共治理的碎片化現象及成因分析
論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行為偏差及其矯治
發達國家流域水污染治理機制及其啟示
論流域區際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構建
環境保護中政府與企業伙伴治理機制
論構建流域跨區水污染經濟補償機制
區域公共事務的治理邏輯:以清水江治理為例
從科層到網絡:我國流域治理機制創新的路徑選擇
完善閩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立法思考
流域生態補償的困境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