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千和佩蓉在他們事業處于高峰期、教會服侍也滿有果效的階段,卻決定辭掉工作離開中國。他們坦誠,其實忙碌的服侍和長期的壓力,早已讓他們陷入“筋疲力盡”的忙碌、茫然、盲目狀態!為了找回最初的愛與感動,他們毅然帶著孩子踏上了安息年重新得力之旅。
以色列的朝圣之旅是他們旅程的轉折點:住在耶路撒冷糞廠門旁邊的老城中心,他們一面清理臟亂的廁所,一面清理心靈的垃圾;參加猶太人的安息日晚宴,他們好像連接上了希伯來的根;在大衛城解讀圣經,不是“讀經”,而是在生活中體驗經文;八福山上,饑渴的心靈再次飽嘗上帝賜的活水……他們實實在在地做了回21世紀的朝圣者。
耶穌說:“我心里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里必得享安息。”為千和佩蓉以真理更新謊言,以恩典回擊陰霾,心中再次涌出平安的活水。如今,他們雖回到職場和禾場,可卻更懂得操練身體與敬虔的益處。他們更是敞開自己、勇敢分享自己的掙扎與得勝經驗,幫助讀者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在忙碌生活中學會休息,享受屬天平安與喜樂!你不一定要辭職、外出旅行才能享受安息,找到屬于你自己的方式,要知道那是一種更深的信靠、更深的仰望。也許你是該從瘋狂的跑步機上跳下來的時候了! 為千和佩蓉在他們事業處于高峰期、教會服侍也滿有果效的階段,卻決定辭掉工作離開中國。他們坦誠,其實忙碌的服侍和長期的壓力,早已讓他們陷入“筋疲力盡”的忙碌、茫然、盲目狀態!為了找回最初的愛與感動,他們毅然帶著孩子踏上了安息年重新得力之旅。
以色列的朝圣之旅是他們旅程的轉折點:住在耶路撒冷糞廠門旁邊的老城中心,他們一面清理臟亂的廁所,一面清理心靈的垃圾;參加猶太人的安息日晚宴,他們好像連接上了希伯來的根;在大衛城解讀圣經,不是“讀經”,而是在生活中體驗經文;八福山上,饑渴的心靈再次飽嘗上帝賜的活水……他們實實在在地做了回21世紀的朝圣者。
耶穌說:“我心里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里必得享安息。”為千和佩蓉以真理更新謊言,以恩典回擊陰霾,心中再次涌出平安的活水。如今,他們雖回到職場和禾場,可卻更懂得操練身體與敬虔的益處。他們更是敞開自己、勇敢分享自己的掙扎與得勝經驗,幫助讀者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在忙碌生活中學會休息,享受屬天平安與喜樂!你不一定要辭職、外出旅行才能享受安息,找到屬于你自己的方式,要知道那是一種更深的信靠、更深的仰望。也許你是該從瘋狂的跑步機上跳下來的時候了!
安息為了看得更深邃,休憩能夠走得更長遠!2 1世紀的朝圣者林為千、蔣佩蓉夫婦,繼《給孩子一個間隔年》之后又一全新力作。他們從歐洲到以色列,全家踐行安息年,經歷上帝,享受安息,邂逅美好,深刻體會“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的屬靈真諦。
蔣佩蓉:十年前,我們即將在中國展開新生活時,上帝給了我們“3M”的主題:職場、婚姻、音樂。十年后,在我們即將停下來休整之際,上帝又賜給我們“3E”的主題:經歷上帝、享受休憩、邂逅美好。此刻我們強烈的愿望是找回初愛上帝的心,重新認識他,讓他愛的樂章進入我們的心扉。
林為千:我們無時無刻想要自己掌控局面。在這場無休止的戰斗中,我們忘了重要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那一連串做不完的事不斷叫囂著,讓我們陷入一個錯覺:離開我們,世界就會停止運轉。這種錯覺很可能把我們壓垮,除非我們調整生活節奏,定期休息并提醒自己:我們是有限的,我們必須依靠上帝,是他每天讓太陽照常升起。
林為千: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微軟創投加速器創始人。自從2003年以來負責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運營和戰略,創辦了微軟在中國的創業孵化器,曾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組合了45家創業團隊,其中80%的企業獲得了新一輪的投資,林先生2013年離開中國前,時任微軟創投大中華區總經理。
蔣佩蓉:婚姻、親子和禮儀專家;前任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集中美教育專家、兒童成長力培訓專家、國際商務禮儀培訓專家等諸多稱謂于一身,然而最讓她津津樂道的卻是先生的好太太、三個孩子的好母親、年輕女性的“媽媽導師”。是暢銷書《佩蓉的媽媽經》《豐盈心態養孩子》的作者,與丈夫合著《給孩子一個間隔年》《人生休止符》等。
推薦序一 安息不是奢侈,是必須 / 劉志雄
推薦序二 有價值的人生轉折 / 高希均
推薦序三 在時間中建造圣殿 / 金明日
自序 告別,是為了再出發
及時章 別了,中國北京
1.是結束也是開始
2.忙:高壓狀態
3.茫:筋疲力盡
4.莽:同情心疲勞癥
5.盲:自我欺騙
推薦序一 安息不是奢侈,是必須 / 劉志雄
推薦序二 有價值的人生轉折 / 高希均
推薦序三 在時間中建造圣殿 / 金明日
自序 告別,是為了再出發
及時章 別了,中國北京
1.是結束也是開始
2.忙:高壓狀態
3.茫:筋疲力盡
4.莽:同情心疲勞癥
5.盲:自我欺騙
6.無父時代咒詛之癥狀
7.恩典
8.架起世代溝通的橋梁
第二章 Hello,以色列
——世界觀的顛覆,內心整修的開始
1.轉折點
2.清理內心的垃圾
3.安息日晚宴
4.新心
5.在大衛城解讀圣經
6.釋放悲傷,勝過恐懼
7.清掃日
8.巧克力的故事
9.微小的聲音
10.加利利
第三章 重新發現安息的意義
1.守安息觀念的改變
2.守安息的真諦
3.起初就有工作
4.你是否有足夠的信心,甘當“傻子”?
第四章 改變自己,定意過得勝生活
1.不再忙:禁食的生活方式
2.不再忙:感恩是回擊壓力的有力武器
3.不再茫:記念
4.不再茫:個人身份與使命
5.不再莽:勝過怨憤與易怒的情緒
6.不再盲:盲目的解毒劑
7.不再盲:定意過得勝的生活
8.實踐安息,享受安息
9.健身房有感
后記 迎向未來
附錄1 安息日,一個偉大榮耀的日子
附錄2 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加利利
今天早晨8點20時我們就接到酒店打來的電話,提醒我們退房,還告訴我們早餐九點結束供應。我們拖著疲憊的身子起床,終于在8點40時趕到餐廳。今天我們要游覽許多地方,晚上還要趕回耶路撒冷,因此必須加快步伐。
在路上,凱安建議今晚歸還車輛之前先把他放下,這樣他就不用拖著行李上下坡了。為千責備他自私,因為他不替生病的爸爸著想,只想著怎么減輕自己的負擔。凱安試圖替自己辯解,卻說不過爸爸,只好一個人生悶氣。我請求他倆都試著改變態度,這樣才能好好享受在加利利的這24小時,但這也是白費力氣。
我們到了八福山(Mount of Beatitude)。耶穌在這座山上曾經講過一篇著名的道,還用五餅二魚喂飽了五千人,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這都記載在《馬太福音》里。雖然我們心里都帶著怨氣,但還是一起坐在山路旁,由為千給我們朗讀《馬太福音》5-7章。看到耶穌所講的“八福”,我們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10)
讀完以后我們一起分享最讓我們感動的經文。我告訴他們,這里對我最有用的一句話是“虛心(靈里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我發現自己靈里很貧窮,很需要上帝幫助我。看來上帝在這里給我的祝福是提醒我要做一個虛心的人!為千和凱安則求上帝幫助他們做“清心的人”,讓圣靈清除心里的雜念,讓他們的所思所想為上帝所喜悅。
加利利
今天早晨8點20時我們就接到酒店打來的電話,提醒我們退房,還告訴我們早餐九點結束供應。我們拖著疲憊的身子起床,終于在8點40時趕到餐廳。今天我們要游覽許多地方,晚上還要趕回耶路撒冷,因此必須加快步伐。
在路上,凱安建議今晚歸還車輛之前先把他放下,這樣他就不用拖著行李上下坡了。為千責備他自私,因為他不替生病的爸爸著想,只想著怎么減輕自己的負擔。凱安試圖替自己辯解,卻說不過爸爸,只好一個人生悶氣。我請求他倆都試著改變態度,這樣才能好好享受在加利利的這24小時,但這也是白費力氣。
我們到了八福山(Mount of Beatitude)。耶穌在這座山上曾經講過一篇著名的道,還用五餅二魚喂飽了五千人,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這都記載在《馬太福音》里。雖然我們心里都帶著怨氣,但還是一起坐在山路旁,由為千給我們朗讀《馬太福音》5-7章。看到耶穌所講的“八福”,我們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10)
讀完以后我們一起分享最讓我們感動的經文。我告訴他們,這里對我最有用的一句話是“虛心(靈里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我發現自己靈里很貧窮,很需要上帝幫助我。看來上帝在這里給我的祝福是提醒我要做一個虛心的人!為千和凱安則求上帝幫助他們做“清心的人”,讓圣靈清除心里的雜念,讓他們的所思所想為上帝所喜悅。
我們很快就為自己的壞脾氣互相認錯并請求諒解、彼此寬恕,也請求上帝赦免我們的罪。在接下來的行程里我們都能和睦相處,彼此之間也充滿了真摯的愛。我們覺得來這里就是為了接受這份祝福,因為我們都靈里貧窮,也都渴慕擁有清潔的心。上帝通過“八福”的教訓對我們說話,這些話我們可以立即應用到生活中。今天本來就應該是如此美好的24小時!
在八福山的旁邊有一座天主教教堂,每天有數千名游客來這里朝圣。進入教堂之前,我們穿過一個院子,里面的石板上刻著許多不同的經文。其中有一段經文描述出了我們切身的感受:
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里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38)
我們到這里來的時候覺得內心非常饑渴,而上帝的話像活水一樣,再次用愛和喜樂填滿我們的心靈。
我們進了這間裝飾簡樸的教堂,看到里面有一幅耶穌在八福山講道的油畫。教堂中央有高聳的穹頂,下面的窗玻璃上寫著“八福”的內容。
離開教堂以后,我們又去了吉諾莎附近的一家博物館。在那個地方,漁夫捕魚的方式仍然和耶穌時代無甚差別。博物館就建在水邊,里面有一艘從加利利海岸邊挖掘出來的古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耶穌在加利利海附近活動的時期,因而被稱為“耶穌船”,也就是說耶穌當年可能乘過這艘船。這讓我們想起圣經上的一段記載: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耶穌對他們說:“為什么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他們就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可4:35-41)
古船由于年代久遠,上面的木材一碰就碎,于是考古學家們想了一個辦法:他們在船體上噴了一層塑料泡沫,把船完好無損地運到岸上;然后又將覆蓋著塑料泡沫的古船泡在防腐劑中,等到船體泡到可以搬出來晾曬的程度,再一點一點剝掉泡沫;用金屬支架加固船體,將它展示出來。
了解到考古學家保存古船的過程,我們明白他們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努力,對他們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參觀完“耶穌船”以后,一群穆斯林青年十分友好地招呼我們過去。原來他們把我們當成會跳“江南Style”的韓國游客。他們圍上來跳起了“江南Style”,還要我們教他們。我們被逗樂了,教了他們幾個動作,這讓他們異常興奮。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從麥當勞買了巨無霸帶到車上吃,這樣就能盡快開車去下一個目的地。我們挑選了一款熟悉的漢堡,咬了一口才發現,巨無霸是根據猶太潔食標準制作的,里面一點兒奶酪都沒有,因為奶制品和肉不能一起吃。好吧,我們又學到了一課!
我們又趕往迦拿。在耶穌腳蹤所及之處,我最想去的就是他行及時個神跡的地方。只可惜我們半路經過拿撒勒,卻沒有時間游覽。迦拿這座小鎮十分擁擠,可以看到大型旅游巴士載著大批大批的乘客來到鎮上。它本身是一座阿拉伯小鎮,經濟比較落后,城市規劃也不夠合理,遍地是垃圾,不像以色列區那么干凈整潔。這個小鎮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旅游業。不出所料,在耶穌行及時個神跡的地方現在有一座教堂,教堂外面長長的大理石板上刻著以下經文: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跡,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約2:10-11)
耶穌在世上行的及時個神跡不是治愈病人、驅逐污鬼或讓窮人吃飽飯,而是在婚筵上把水變成酒。在我們看來,這也凸顯了婚姻在上帝眼中的神圣性。我們也認為這次婚筵預表末日羔羊的婚筵,那時耶穌要來迎接他那沒有污點和皺紋的新娘——教會。他要將好的東西保留到,所以我們可以期待那充滿榮耀、喜樂的婚禮,到那時一切的眼淚將被擦干,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
我們夫妻在那里禱告,求上帝醫治中國那些在婚姻中失去喜樂的夫妻,讓他們重新體驗夫妻之愛,讓歡樂代替悲傷,成為婚姻的主旋律!主啊,雖然他們不能來這里,但我們替他們呼求,替他們承接你的祝福!求你開始做工!
游覽完迦拿以后,時間已經不早了,來不及去迦密山(Mount Carmel)——在那里,先知以利亞獨自一人挑戰巴力的眾先知,祈求上帝從天降雨。我們得知在迦密山頂可以俯瞰米吉多平原,而米吉多平原正是《啟示錄》里哈米吉多頓大戰打響的地方(啟16:16)。為了不留下遺憾,我們驅車前往米吉多谷地,在那里拍了照片,然后戀戀不舍地返回。今天真是圓滿的24小時。
家庭靈修
及時天:全家一起稱謝上帝
2003年,我們抵達北京。安頓妥當后,我們決定去附近商城的餐廳吃飯。我們花了很長時間點菜,一邊吃飯一邊談論初來乍到的見聞和感受,因為我們為了來北京已經足足準備并等待了一年。在我們談得正歡的時候,商城里的其他商店都陸續打烊了。買完單以后,我們發現外面的停車場已經空空如也、寂靜無聲,原來我們是一批離開的客人。當時我們所處的五環外是大片大片的農田,沒有任何公共交通,路上也看不到其他要搭車的行人,我們很擔心攔不到出租車。天色越來越暗,我們開始害怕起來。這時為千提醒我們,上帝既然把我們帶到北京,就一定會顧念我們,不會把我們丟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管。在黑暗的停車場內,我們手牽著手,感謝上帝過去對我們各種需要的供應,相信他這次必定會派一輛出租車帶我們回家。禱告完畢,我們齊聲說“阿門”,然后開始等待。不到兩分鐘,就有一輛出租車停在了我們旁邊,而且是空的。我們歡呼雀躍地上了車!
自我評估
1. 面對未來,有什么事令你擔憂?每個家庭成員輪流分享。
2. 回顧上帝過去如何供應你的需要。
3. 無論環境如何,你是否養成了感恩的習慣?
采取行動
1. 你們現在需要上帝為你們成就什么事?全家一起為這件事禱告并感謝上帝。
2. 從今天起培養全家一起感謝上帝的習慣,首先感謝他過去對你們的供應,然后為此刻擺在面前的需要感謝他。
第二天:用具體行動表示感謝
在中國的時候,有段時間為千失業在家,我們都在求問主下一步該怎么走。我們禱告,如果他希望我們繼續留在中國,就在工作上給我們一個新的呼召。我們花了一周時間來禱告、尋求上帝的旨意,上帝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清晰的指示,就是要我們繼續留在中國。當時我們有感動要支助一名大學生一年所需的費用,而這筆錢相當于我們兩個孩子在本地學校一年的學費。當時為千的工作還沒有任何著落,我們的生活開支卻在不斷增加,在這個時候從有限的積蓄中拿出錢來給別人似乎很愚蠢。然而為千很高興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指示,因為可以幫助別人意味著我們還有余力。為了回應上帝的指示,我們給對方打了一個電話,表明捐贈的意愿,免得我們因為猶疑不決而放棄。然后我們全家一起外出,慶祝上帝呼召我們繼續留在中國。我們深信他既然這樣呼召我們,就必供應我們的需要,包括給我們一份工作!
幾天后,一個朋友把為千引薦給他的表兄,那個人后來就成了為千的老板!
上帝是信實的,《詩篇》37章25節說:“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后裔討飯。”
自我評估
1. 上帝是慷慨大方的,他樂意給我們好的禮物。你是否也這樣看待上帝呢?為什么?
2. 上帝是否總是供應你們一家的需要?你是否為此花時間感謝上帝?
3. 你此刻在哪些方面需要上帝的幫助?
4. 有時上帝會指引我們向他人伸出援手。你是否正面臨這樣的機會?你們一家人愿意憑信心邁出這一步嗎?
采取行動
1.全家人花時間一起感謝上帝在過去、現在和將來對你們的供應。
2.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無論上帝以何種方式供應你,都贊美稱謝他,因為他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3.如果你認識的人中有人需要幫助,為這件事禱告,并考慮你們一家要如何幫助對方。
第三天:上帝是主,不是我們瓶中的精靈
我有關節疼痛的毛病,尤其是脖子疼,這導致晚上常常睡不好。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加上我整天在電腦前寫作,姿勢不正確。離開中國以后,脖子疼痛的問題還是時斷時續,我每天睡覺前都會想明天醒來脖子還痛不痛。我換了各種不同款式的枕頭,但都沒有效果。在美國中西部安頓下來以后,每次禮拜結束我都請求別人為我禱告,因為我們只購買了最基本的醫療保險,在為千找到工作、更換醫療保險以前,我不想因為這個問題支付高昂的醫療費。我相信上帝一定會醫治我,而且不必花任何費用,可是超自然的醫治卻遲遲未發生。盡管如此,我還是堅持感謝上帝。
就在我們剛搬進新房子的那個星期,為千看到鄰居肯開車回家,車里裝滿了從超市買回來的大包小包的東西,于是為千過去幫他拎東西,兩人攀談起來。原來肯是來自韓國的學生,正在學習脊椎按摩,而且馬上就要畢業了。他告訴我們,他非常樂意幫我按摩,免費!我提出付錢給他,但他拒絕了,他說醫科學生跟人收取醫療費是違法的。
剛開始我還猶豫要不要找他幫忙。我又等了幾周,希望上帝來治愈,但脖子還是一直在疼。我還是決定去找肯幫忙。他熱情地歡迎我,然后他在我脖子上輕輕推拿了兩下,我的脖子立刻就不痛了。他還教我做頸椎保健操。我們請他和妻子來家里吃飯,他們也欣然赴約。上帝通過肯治愈了我脖子的疼痛,并且我們建立了美好的友誼。后來我們才知道,肯和妻子在中國學習了許多年,他們非常高興能認識我們這對來自中國的夫婦。透過這段經歷,上帝教會我以謙卑的姿態請求并接受他人的幫助,不要總想做給予者。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他的旨意太美好了!
自我評估
1. 在請求上帝幫助你時,你是否規定上帝應該按照特定的方式回應你,還是愿意把結果交給他?
2. 你是否更習慣幫助別人,卻不愿接受他人幫助,因為擔心欠人情債?
采取行動
全家一起為某項需要禱告,感謝上帝的供應,感謝他以自己的方式回應你們的禱告,而不是以你們規定的方式。
第四天:你的鏡子時刻
大聲朗讀《詩篇》139篇。
韓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整過容,這個比例是很驚人的。這意味著這些女性不滿意她們與生俱來的容貌,覺得在某些方面需要改變。在中國,整過容或正在考慮整容的女性也越來越多。我們認識的一位老師說,鏡子是歷史上較大的祭壇,因為每天都有很多人站在它面前,詛咒里面的自己。
自我評估
1. 你是否每天站在鏡子前愁容滿面,對自己百般挑剔?除了外在的容貌,你是否對你內在的素質,如個性或智力等感到不滿?
2. 是你的形象或素質真的差勁,還是你的眼光太過挑剔?
3. 你站在鏡子前,是否能看到自己受造如此奇妙可畏?
采取行動
1. 四處走走,為每個人向上帝獻上感恩,夸獎他們特別的地方。
2. 照鏡子時,感謝上帝把你創造得如此奇妙,讓這種感恩成為每天的習慣。如果可以,請背誦《詩篇》139篇13-16節,以此感謝上帝對你的創造。
第五天:你最渴望什么
閱讀《創世記》29章15-35節關于雅各、利亞和拉結的故事。
雅各深愛拉結,為了娶到拉結,他為拉結的父親拉班工作了七年。然而拉班戲弄了他,沒有遵守諾言把小女兒許配給雅各,卻把大女兒利亞嫁給他;拉班保障雅各可以在與利亞成婚七天之后迎娶拉結,并為她再工作七年。這其中最委屈的人顯然是利亞。在成長的道路上,她在漂亮的妹妹身旁一直顯得黯然失色,為了把她嫁出去,她父親不得不使出詭計,而且雅各并不愛她,只愛拉結。31節說利亞失寵,原文為“被恨”,可見她嫁給了一個恨她、不堪忍受她的人,這該是一種什么滋味!
同一節經文說,上帝見利亞失寵,就使她生育。盡管雅各不喜歡利亞,利亞卻渴望得到雅各的愛,而上帝在她的被棄、孤單、痛苦中看到了她的渴望。她的渴望如此強烈,以致她每次生下孩子,都給孩子起一個特別的名字,好讓全世界都知道她的心意。然而雅各從未真正把她放在心上,因為他只愛拉結一個人。
等到利亞生了第四個兒子,她似乎就不再努力博取雅各的歡心了。她并沒有變成一個內心充滿怨恨的婦人,而是決定將心意轉向上帝。她給兒子起名猶大,意思是“這回我要贊美耶和華”(35節)。利亞的贊美意義深遠,因為猶大后來成了耶穌的祖先!利亞雖然不得雅各的歡心,卻得上帝的喜悅!
可是這又怎么樣呢?難道利亞一生注定得不到丈夫的愛,只能從上帝那里找到愛和安慰嗎?在《創世記》49章29-31節,我們可以看到兩姐妹的結局:
他(雅各)又囑咐他們說:“我將要歸到我列祖那里,你們要將我葬在赫人以弗侖田間的洞里,與我祖我父在一處,就是在迦南地幔利前、麥比拉田間的洞。那洞和田是亞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侖買來為業,做墳地的。他們在那里葬了亞伯拉罕和他妻子撒拉,又在那里葬了以撒和他妻子利百加,我也在那里葬了利亞。”
圣經并未提及雅各后來待利亞如何,但從他的遺言卻可以看出,他已經接受利亞是他的妻子,與雅各葬在一起的也是利亞,而不是拉結(拉結因為在旅途中死于難產,未能葬在雅各的家鄉)。
有時我們會求上帝滿足我們的渴望,但上帝知道,這些渴望最終會令我們失望,因為它們不會真正讓我們感到滿足。任何一個已婚人士都會告訴你,沒有人是的,我們的配偶不能滿足我們的全部需求。但如果我們讓上帝來填充內心深處的空位,他絕不會令我們失望,他知道我們的渴望,他也能滿足我們!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到他身上,就會發現他有多么可愛,我們也會愈發愛他。這種愛會改變我們,我們會越來越像他。當我們贊美他的時候,他也會顧念我們的心愿,把我們逐漸變成合他心意的人,充滿喜悅和平安。盡管我們未必會吸引我們渴望吸引的人,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人。
自我評估
你內心是否也有難以實現的渴望?全家輪流分享。
采取行動
全家一同禱告,請求上帝幫助你們,讓他填補你們內心的空位;感謝他看到你未曾實現的渴望,祈求他指教你如何以他為樂,如《詩篇》37篇4節所說:“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里所求的賜給你。”
花時間思考一下,你要為上帝哪些屬性感到喜樂。可以參考以下經文:
圣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加5:22-23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林前13:4-7
能看到《人生休止符》這樣的書出版,格外感到是上帝的恩典。因為這些年在中國接觸到一些上進的年輕人,我發現,他們不但需要好好學習活得優雅的功課,還要智慧地學習安息的真諦。安息在主的腳前,享受上帝愛的充滿,不是奢侈,是必須。
安靜是為了看得更深邃,休憩是為了走得更長遠!他們曾經的枯竭,或許能給你我一些提醒,他們如今的信靠,或許能給你我一些啟發。原來生活可以過得如此不一樣,而且任何時候都不晚。
——一位忠實讀者
能看到《人生休止符》這樣的書出版,格外感到是上帝的恩典。因為這些年在中國接觸到一些上進的年輕人,我發現,他們不但需要好好學習活得優雅的功課,還要智慧地學習安息的真諦。安息在主的腳前,享受上帝愛的充滿,不是奢侈,是必須。
——劉志雄
在這個處處需要考慮如何取舍的時代,我們有沒有想過什么時候“足夠”了,什么時候可以休息了,什么時候輪到家人了?佩蓉、為千夫婦決定放下手頭工作,離開中國,開展間隔年,是“為了享受安息,讓生命有一段畫上‘休止符’的時期”。他們主動選擇了休息,這很有勇氣,也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和體會。
——李開復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人生在世,較大的成就不是累積功名與財富,而是謙卑地分享自己擁有的才華與愛心。為千與佩蓉令人感動的自述,充滿了基督情懷,不僅是基督徒,其實人人都可以從中受益。
——高希均
著名教育家、經濟學家,《遠見》雜志及天下文化事業創辦人
為千和佩蓉夫婦作為跨國公司的高管進入中國,是這些年中國經濟和社會變遷的推動者和見證者。他們有驕人的成績,也經歷了這個時代中國人的壓力和苦痛。作為基督徒,他們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愛的服侍和生命的醫治,同時也經歷了挫折、傷害和心靈的枯竭。在這本書里我讀到了一個真實的人生故事。
——金明日,牧師
安靜是為了看得更深邃,休憩是為了走得更長遠!他們曾經的枯竭,或許能給你我一些提醒,他們如今的信靠,或許能給你我一些啟發。原來生活可以過得如此不一樣,而且任何時候都不晚。
——一位忠實讀者